《诗经》 心灵的栖息地
诗经读后心得感想

诗经读后心得感想
读完诗经,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感动。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了从周朝前期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古人对生活、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好奇心。
其中的很多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如山川、江河、植物等。
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经中还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有的诗歌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期盼,有的诗歌描述了儿女之情、夫妻之爱和友谊之深,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诗歌真实地展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和价值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类情感的无限延续。
读完诗经后,我深感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诗经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古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总之,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领悟了古人对自然、生活和人情的感悟。
这些诗歌令人陶醉,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热爱和关心自然。
同时,我也更加崇敬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统,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心灵的栖息地作文600

心灵的栖息地作文600## Mental Sanctuary.My mind is a sanctuary, a place where I can retreat and find peace amidst the chaos of the world. It is a place where I can be myself, without judgment or fear. I can explore my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connect with my inner wisdom.My sanctuary is a place of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It is where I can let my mind wander and come up with new ideas. I can write, paint, or play music, and express myself in ways that I would not be able to in the outside world.My sanctuary is also a place of healing. When I am feeling stressed or overwhelmed, I can come to my sanctuary and find solace. I can meditate, do yoga, or simply sit in silence and listen to the sounds of nature. I can let go of my worries and fears, and simply be present in the moment.My sanctuary is a place that is always with me. I can access it anytime, anywhere, simply by closing my eyes and taking a few deep breaths. It is a place where I can find peace, creativity, and healing.## 心灵的栖息地。
《心灵的栖息地》:寻找内心的宁静

《心灵的栖息地》
哎呀,您说这整天忙忙碌碌的,心里头总是乱糟糟的,就想着能找个地儿,让自个儿的心安静安静。
前段时间,我工作上那叫一个焦头烂额,天天加班,累得跟狗似的。
心里烦得不行,就想着得出去走走,找一找能让我心灵歇会儿的地方。
我就这么瞎转悠,转到了一个小公园。
这公园平时我都没怎么注意过,那天也不知道咋的,就走进去了。
一进去,我就瞅见一片小湖。
湖水清得哟,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湖边有几棵大柳树,柳枝垂在水面上,风一吹,那柳枝就跟跳舞似的。
我找了个湖边的长椅坐下,闭上眼睛,听着风吹过柳树的沙沙声,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这时候,有个小朋友跑过来,手里拿着个风筝,后面跟着他爸爸。
小朋友跑得急,不小心摔了一跤,哇地就哭了。
他爸爸赶紧跑过去,把他抱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宝贝儿,不哭不哭,咱们接着放风筝。
”小朋友立马就不哭了,又笑了起来,拉着爸爸的手跑开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头突然就觉得暖暖的。
我在那椅子上坐了好久好久,啥也不想,就感受着这周围的一切。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微风轻轻吹着,特别舒服。
等我离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心里头那些烦躁啊,焦虑啊,都没了。
从那以后,我只要心里一闹腾,就会想起那个小公园,想起那片湖,那几棵柳树,还有那个小朋友和他爸爸。
我算是明白了,这心灵的栖息地啊,其实不一定非得是啥高大上的地方,也许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公园,就能让咱的心找到宁静,重新充满力量。
《诗经》心灵的栖息地

《诗经》里有一个重要的秘密,就是它所有的开篇都在谈光阴。今人爱说“时光”,古人爱说“光阴”。时光是闪闪地流逝,而光阴却意在些微地积淀。相较而言,“光阴”比“时光”更有诗意,时光是可以任意挥霍的,但光阴需小火慢熬。如果你太快了的话,你会觉得一切都好像无缘而起又无缘而灭,没有过程的结果多么令人沮丧。“一切不过如此”,这句话隐含着多少无奈和苍凉。但是慢生活、真感情把我们长时间地置于过程当中,使我们有机会为未来的结果创造诸多的美好,即便无法善终,我们也有在光阴中修复创伤的可能。也许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才能慢慢地享受一种真正的、古代人经常有意无意之间表达出的那种悠然,也才能知道那种自得生活的美感。
把《周易》放在群经之首,世界便是让人忧虑的;把《诗经》置于群经之首,世界便是美的。有田园之美,有山水之美,有桃之夭夭,有蒹葭苍苍,有柏舟泛流,有鹤飞于天。造化运乎一心,诗情润于笔下,智慧而宁静致远,浑厚而不离不弃,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典众多,能以《诗经》为生命筑底的人,才能从苦和忧患中超脱,也才有高翔于天际的欢乐。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步履沉重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时光飞逝苍天黯,
此何人哉?何人解我万古愁!
《诗经》风诗中的心理描写

《诗经》风诗中的心理描写作者简介:董维纳(1987—),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摘要:《诗经》风诗所描写的不论是礼乐文化的显现抑或男女个性的张扬及劳动者的不平之鸣,都体现出先民丰富的心理世界。
本文拟从诗歌的起源入手,探究《诗经》风诗所显现的先民的丰富心理。
关键词:《诗经》;风诗;心理描写《诗经国风》是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一百六十篇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以观民风”不仅仅强调了风诗是宴饮唱和、讽政刺时、赠别酬答时所用,更强调的是“风”中所表现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和丰富的心理。
本文从诗歌的起源入手,探究《诗经》风诗所显现的先民的丰富心理。
一、风诗中的礼乐及宗法心理中国最初的诗歌是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诗经》中的诗篇在当时也是合乐来演唱的。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葛天氏之乐”,就是三个人拿着牛尾边舞蹈边唱歌。
这首诗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一体的原始状态。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情也;舞,动其容也。
”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风诗中乐舞相合的诗篇,体现了先民礼乐,宗法心理。
《诗经》中的燕飨,唱和,归嫁等诗,正是周代贵族将政治宗教化的产物,创建适合于血缘宗法等级制度的礼乐文明的产物。
礼乐及宗法心理较多地体现在《雅》、《颂》的宴飨诗里,在《国风》中所占比例较小。
《桃夭》属于婚嫁诗,认为女子之美不仅要“灼灼其华”,还要“有蕡有实”、“宜其室家”。
也正是这两句,体现出先秦人民的极为重视血缘性的宗法心理。
身体之美只是外表,还得有子嗣,宜其家室,才算得上是美好。
另外《诗经》首篇《关雎》,写男子爱慕女子,渴望与之结为夫妻。
次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前的心情。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几篇内容分别是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心灵启迪

02
《诗经》中的爱情情感表达
纯真热烈的爱恋
坦诚直率的表白
诗中男女主角直接表达爱意,语 言真挚动人,如“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相互扶持
强调在困境中朋友之间的 相互扶持,如“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心灵相通
描写朋友之间心灵相通的 情感,如“知我者谓我心 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离别之际的感伤
依依不舍
诗中表现出对朋友离别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如“送 子涉淇,至于顿丘”。
泪洒长亭
描写送别时悲伤流泪的场 景,表达了深切的离别之 痛。
向往光明之境
《诗经》中有不少描写光明、美好的诗篇,如“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些诗篇表达了 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与坚韧品质
乐观面对困境
《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描写了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态度的情感,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 子,云胡不喜?”。这种乐观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追求真理
《诗经》中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 真理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可以引导现代人思考生活的意
义和价值。
崇尚美德
《诗经》中的诗歌歌颂了忠诚、善 良、勇敢等美德,可以激励现代人 积极向上、追求美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灵启迪 有助于现代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明确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THANKS
家是我心灵的栖息地

家是我心灵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不仅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心灵的栖息地。
在那个熟悉的角落,流淌着亲情的温暖,包裹着我心灵的脉搏。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风雨多么狂暴,只要心有归处,我便能找到家的温馨。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的价值远远超越物质,它承载着我成长的足迹,塑造着我心灵的庇护所。
家是父母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在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时,家是我无尽的温床。
父母用浓浓的爱给予我关怀和教育。
每当我挫折、迷茫时,父母总是默默地陪伴着我,给我无限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是我人生的指南针,引导我走向正确的道路。
而回到家中,无论我心情如何颓废,家的温暖总能瞬间将我融化,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
家是亲情的堡垒。
亲情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深埋在我们心底的情愫。
在家中,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是亲情的体现。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相互倾诉,传递情感。
家是一个催人泪下的地方,亲人间的拥抱和问候,让我倍感温馨。
正是这份亲情的印记,使我在外面的世界里坚定而自信地走下去。
家是友情的港湾。
友情是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家中,兄弟姐妹之间的友谊让我体会到无私和关心。
在快乐和困难的时刻,我们支持和鼓励着彼此,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家庭是友情的港湾,它包容我们的缺点,让我们学会容忍和理解。
陪伴和宽容,是家人间友情的真正内涵。
家是成长的沃土。
在孩童时代,我在家庭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家庭是我人生初级教育的阵地。
父母不仅给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教我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他们耐心细致地引导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给予我坚定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塑造了我心灵的支柱。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
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家给予我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当我疲惫不堪时,躺在舒适的床上,听着家人轻声细语,不知不觉间,心灵被悄悄地治愈。
在忙碌的城市生活里,家是我最好的归宿,躲避了世俗的纷扰,沉浸在家的温馨中。
家是我心灵的栖息地,是我奋斗的动力和归宿。
它不仅是我生命的起点,也是我心灵的归宿。
心灵的栖息地(5篇)

心灵的栖息地(5篇)心灵的栖息地作文1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家是美好的港湾,其实,家乡也是美好的港湾,它是一代代人心灵的栖息地。
回到家乡,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成片的稻田,在夕阳的照耀下,我仿佛观察了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稻浪。
微风好像带着收获的味道轻抚我的脸庞。
宽敞平坦的路旁,翠绿的枝头上,花儿喜笑颜开,鸟儿正在尽情舞蹈,放声唱歌。
看着眼前熟识的风景,纵有千般苦恼,也会被微风吹散。
在家乡,总有种不行言说的静谧和平安感。
乡里新居子错落有致,尽显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这里有一种古建筑被爱护得很好,它们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就像守护家乡的保卫,让人看到它们就平安感满满,我想这必定和家乡的传奇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地主要把女儿嫁到很远的地方,由于道路泥泞,女儿的丈夫不愿来接亲,女儿非常难过,地主身边的保卫得知后,便连夜召集全部保卫一起为地主的女儿铺路,其次天早上,她风风光光出嫁了。
多年以后,地主的女儿跑回来:“我的丈夫欺侮我,他把我赶走了。
”保卫得知后,和她一起去找了那个男人,并教训了他一顿。
传奇里,保卫始终在悄悄地爱护着地主的女儿,就像那些久经风雨的古建筑一般,虽静谧,却始终在爱护着我的家乡。
家乡的人总是很热忱友善。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互开玩笑,似乎总有说不完的事,聊不完的八卦。
假如有一家出了什么事情,邻居邻居就会立刻去帮助。
“哎呀”的声音从隔壁王大爷家传来,只见左邻右舍焦急忙慌地跑出去看了看,确定没什么大事,才放下心来。
原来是王大爷上年纪了,最近风湿病又犯了,状态不是很好。
很多细心的村民早已发觉到了,带着很多保养品正预备到王大爷家看看,没想到刚想进门,王大爷风湿病就犯了。
大伙连忙上前搀扶着王大爷,说着宽慰王大爷的话。
王大爷见此,更是感动万分。
家乡的人从来不斤斤计较。
有一次,我骑自行车出门,不当心刮到了一辆车,就在我慌张失措的时候,车主走过来:“小孩,我的车是你刮的吗?”始终不敢抬头的我,听见了熟识的声音,“是你啊,对不起啊,我不是有意的,回家后我赔你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心灵的栖息地
推荐理由:本书解读《诗经》的起源及意义,领略读诗的八大益处,对爱情、婚姻、男女、归宁、剩女、怨妇、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带领人们再次感受《诗经》里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在《诗经》里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魏风·十亩之间
【原文】【译文】
十亩之间兮,十亩之间啊,
桑者闲闲兮,桑者且闲闲,
行与子还兮。
与子携手归。
十亩之外兮,十亩之外啊,
桑者泄泄兮,慵懒且熙熙,
行与子逝兮。
与子远相随。
回家还是远去,入世还是出世,是中国人永远的话题。
十亩之间的温馨与十亩之外的超脱,纠结于国人的心灵。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起源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
”好诗,不必长,短短几句,让人沉静,让人回味,情绪澄澈,便可救赎人于庸常,哪怕没有采菊东篱、没有采桑十亩,也让我们悠然见了南山。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我们中国人追求的,就是有土地、有良田、有桑可采、有丝可织的闲适生活。
我愿意跟你一起好好地回家。
生活如此简单愉悦,没有什么更复杂的东西。
十亩之间啊,吾与你闲闲归;十亩之外呵,多远我都相随。
田园将芜,吾与谁归?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疏淡的心,恬静的意。
相比之下,今人的情感多么焦躁肤浅。
其实生活本身是疏淡的、恬静的。
人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理由,也不需要那么多借口,我们只需要一种安安静静的、稳定的、风调雨顺的闲适生活。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认可这种闲适,他们气血旺盛,他们认为要奋斗、奋斗、奋斗,奋斗没有错,但是当你慢慢老下来以后,当你用苍老之眼透过生活的万花筒看到那最深处的纯净时,你可能突然领悟你一生奋斗之目标也不过是求这份恬静与安稳。
《诗经》里有一个重要的秘密,就是它所有的开篇都在谈光阴。
今人爱说“时光”,古人爱说“光阴”。
时光是闪闪地流逝,而光阴却意在些微地积淀。
相较而言,“光阴”比“时光”更有诗意,时光是可以任意挥霍的,但光阴需小火慢熬。
如果你太快了的话,你会觉得一切都好像无缘而起又无缘而灭,没有过程的结果多么令人沮丧。
“一切不过如此”,这句话隐含着多少无奈和苍凉。
但是慢生活、真感情把我们长时间地置于过程当中,使我们有机会为未来的结果创造诸多的美好,即便无法善终,我们也有在光阴中修复创伤的可能。
也许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才能慢慢地享受一种真正的、古代人经常有意无意之间表达出的那种悠然,也才能知道那种自得生活的美感。
一切尊重,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素养,来源于我们悠然从容的生活态度,诗教的再一次复兴,将对提升民族素质起到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从远古起,就那么优雅从容地生活过。
《诗经》,四字一句,节制而简单,不滥用情感,不滥用精神,我们的祖先早已窥破生活的秘密——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把《周易》放在群经之首,世界便是让人忧虑的;把《诗经》置于群经之首,世界便是美的。
有田园之美,有山水之美,有桃之夭夭,有蒹葭苍苍,有柏舟泛流,有鹤飞于天。
造化运乎一心,诗情润于笔下,智慧而宁静致远,浑厚而不离不弃,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经典众多,能以《诗经》为生命筑底的人,才能从苦和忧患中超脱,也才有高翔于天际的欢乐。
孤独,即永恒——《王风·黍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足为人道者,你若跟一个现实的人谈理想、谈无常,定遭人讥笑。
所以,忧苦总是“其谁知之”!跟这首诗有同样意味,但写得更打动人心的是著名的《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
【原文】【译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穗垂垂谷亦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行走迟迟心中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吁天嘘地苍天远,
此何人哉?我却在此独徘徊。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黍粒离离稷有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走走停停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故都已荒苍天远,
此何人哉?遗我在此心灰颓。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黍穗垂垂稷已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步履沉重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时光飞逝苍天黯,
此何人哉?何人解我万古愁!
据说此诗是周大夫行役至故都丰镐,看到过去油烹鼎盛之古都已经遍布荒草连同禾黍,不禁感慨世事变迁,痛不能自禁,而作是章。
“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方玉润《诗经原始》)头三个字:苗、穗、实,通过植物的不同阶段写时光的流逝,也可以代指情绪的飘、荡、沉。
另外三个字是摇、醉、噎,中心摇摇,忧无所诉,心神不定;中心如醉,情有所衷,忧亦深矣;中心如噎,情不能自已,近乎窒息。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此景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样,开篇即打动人心,一个荒凉,一个沧桑,把人心中之空廓虚神翻出,这种心中之大苦,是说不出、难描摹的,只能“行迈靡靡”,只能“中心摇摇”,如醉、如噎。
一个人如果经常读《诗经》,他的心和行渐渐会变得优雅。
好诗,跟素养有关,与学识无关。
有学识可写文章,但未必能写诗,因为诗心须有出尘的素雅和虽深陷泥沼而又浑然不觉的厚朴与天真。
这几样,是学不来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其实,这世界,除了墓地和庙宇,永久之地已经少之又少。
人之一生,人之终极追求,不过是,要肉身的墓地,还是要精神的庙宇。
在这一章之前,我们谈了甜蜜的恋爱、庄重的婚礼、夫妻的恩爱等,但我们最终要面临一个问题——孤独。
孤独,才是一切热闹背后的本质所在。
人为什么追求爱情?为什么讴歌爱情?为什么讴歌亲情?为什么讴歌友谊?因为在我
们灵魂深处有一个既令人恐惧又令人骄傲的伟大存在,就是孤独。
我们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寻觅爱与懂,寻觅那可怜的同情,但最终难免: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说过:相较于人类的孤独,苍天也孤独,星空也孤独,因为星与星隔着光年,大海也孤独。
凡大者,必孤独。
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正是因此,人类懂了天空,懂了夜空,懂了大海。
然后,就明白了“孤独”,即“永恒”。
其实,无论爱情、无论婚姻、无论友情,都无法拯救我们于孤独。
孤独,是骨子里的东西,有时,越热闹越丰厚的现实,反而把我们内在的孤独衬托得越发鲜明。
逃避也好,奔跑也好,我们越急急地想甩掉孤独,它越如影相随。
一切,都会开始于孤独,然后,终结于孤独。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王国维曾经用三句诗总结了人生三境界。
第一句就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就是“孤独”。
唯有孤独,可以让你从世俗中出走,人必须先跳出来,才能见天地,才能体会天地之深远辽阔。
第二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就是痴情,此界为娑婆有情界,无情、无痴之人生,淡然无味。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
着。
”(凡·高)痴情,才会深情。
才能如醉如噎,才能如此动情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与同情。
第三句话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蓦然”讲出了人最后一个境界——觉。
就是你可以孤独,你可以痴情,但最终你要“觉”。
你若不觉,你也许会怨恨你的孤独,你也许会憎恶你的痴情,因为你无法控制你孤独和痴情的尺度,你会滥用你的情感,进而被现实击碎。
蓦然一觉之时,夜空都为之绚烂,因为从这一刻起,你可以和天地同享那孤独之美、那多情之美,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和法喜,才能够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因此,从来都是,宁静,不会凭空而降,而是基于生活沉甸甸的富足,基于逐渐的成熟和自在的、懂得节制的禀赋。
而且,最深邃的宁静,一定是安享了广大而从容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