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流失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已经逐渐被边缘化和忽视。
教育体制改革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社会价值观的快速变迁也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媒体文化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愈发凸显,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亟待重视和加强。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被重新认识和体现,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稳定、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现代科技、媒体文化、传承、弘扬、教育、重要性。
1. 引言1.1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性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缺位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议题。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和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弘扬面临重重挑战,其缺位现象日益凸显。
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导致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淡化和失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所传承的道德伦理、家国情怀、敬老爱幼等价值观念,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柱,缺乏足够的传承和弘扬必然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缺位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和宣传推广,才能有效弥补传统文化的缺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2 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1000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但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部分开始逐渐失去了其传承和发展的基础,甚至有些传统文化已经被淡忘或忽视,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第一,道德伦理缺失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人们对于道德和院合的认识,道德伦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在传统中国文化里,尊师重道、和谐共处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
但在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平却遭到质疑,崇洋媚外、不讲良心,诚信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心灵,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造成了危害。
第二,文化技艺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传承很重要,例如,绘画、书法、剪纸等技艺,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和根本。
但是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并且失落的速度越来越快,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逐渐减少,一些传统技艺甚至已经被遗忘。
第三,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被根本性地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而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其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在当今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
对传统文化的缺失,不仅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不足,也给现代人留下了一些扎根于身体和心灵的文化言行的不足。
第四,自我认识和自由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优势就是强调了个人的精神自由、个性和独立,而在过去的几十年被认为是自由的年代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部分被看作更倾向于权力,也就是一些人认为的权利。
这样带来的就是,过多地权威压制个人的精神自由,弱化了一个人向外开放的心态,破坏了个人的心灵的后劲,也缺乏使人们坚强自信的那种精神支持。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缺失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文化氛围等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传承香港特区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调查及逐渐流失原因摘要: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探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性以及其他特点进行探讨,并且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情况以及流失原因调查整理的总结报告。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地域性逐渐流失原因一、何为“中国传统文化”鸿蒙初开,人类开始有神识以来,中国一直是以“泱泱大国”的地位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中国“大国”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地大物博,人口繁多上,还体现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逐渐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等特点。
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包含其它文化形态的兼容并蓄的民族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意义很广泛的词语,它包括诸如以忠孝礼义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诸子百家的经典观点,琴棋书画,传统诗词戏曲文学,传统节日及习俗,传统中国建筑,中医学,宗教哲学和民间工艺等等。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领先于世界文化水平。
孔夫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体现出的谦虚好学,是孤傲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山姆大叔不能体会的;中国古代有俞伯牙为钟子期摔琴,为失去知音从此不再弹琴的惺惺相惜之情,是牵着香榭丽影们看歌剧的同样衣着光鲜的绅士们不能体会的;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所表达的意境,在外语翻译来只是堪堪几个单词,形似神不似,两者是不可以比拟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星空中不可磨灭的一颗璀璨明星,是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贵族,中下层平民百姓,共同创造和维系的古代精神文明结晶。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状况曾经如此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现如今却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尴尬境地。
我国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不断遗失。
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20年前,对全国的皮影戏进行考察,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平原城乡,现剩下不到250个;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而棒子小国还敢觊觎孔子和汉字的归属权···短短的几十年间,我国损失了传统剧种134种,占戏剧品种总量的35%。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传统文化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在进行传统文化调研时,可能会发现以下问题:
1、文化遗忘与流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很多传统习俗、技艺、历史故事等被逐渐遗忘。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
2、文化认同感缺失: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这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轻视。
3、传承困境:许多传统技艺、手工艺等面临着传承的困境。
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而年轻一代对此缺乏兴趣,导致这些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4、文化商业化过度:在一些地区,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精神内涵。
这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扭曲和异化,失去了其真正的价值。
5、文化差异与冲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成为常态。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文化差异与冲突,一些人可能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甚至产生自卑感。
6、文化资源开发不足: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这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
7、教育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导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包括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支持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合理利用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等。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传统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淡化、传统习俗的减少、传统艺术的失传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文化价值观念淡化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我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一些年轻人对传统道德和礼仪越来越淡化,而更多的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导致传统文化在一些人群中失去了地位和影响力。
2.传统习俗减少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很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没有太多的了解和参与。
这些习俗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传统艺术失传中国传统艺术如戏曲、书法、绘画等在现代社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
一些传统艺术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了一些传统技艺的失传。
二、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和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2.传统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组织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民俗表演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传统文化活动可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3.保护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支持和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鼓励年轻人继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
4.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护。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文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数字化、现代化的传播。
通过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传承不易、衰退和遗失等。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出发,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传承不易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药、书法、绘画、古典音乐、古典舞蹈等,这些传统文化对后代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年轻人甚至不了解或者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2.衰退和遗失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如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等,由于现代化的影响,逐渐衰退和遗失。
一些老手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一代缺乏传承,导致传统手工艺的衰落。
此外,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也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
二、问题原因1.社会变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同,对于古老的传统有一定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2.教育缺失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教育更加注重理工科和应试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足。
3.社会环境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精力和时间都主要集中在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上,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容易被忽视和边缘化。
三、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
应该通过改进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不仅要在学校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还要通过文化活动、讲座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2.推动政策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扶持。
例如对于传统手工艺人员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传统文化项目给予支持和资助等。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

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例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结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文化正逐渐走向衰落。
下面列举十个例子,以说明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现象。
一、传统节日的衰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出现,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逐渐被淡忘。
例如,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
二、传统服饰的流失传统服饰是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象征,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现代时尚的流行,许多传统服饰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汉服和日本的和服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装束。
三、传统建筑的破坏许多传统建筑因为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需要,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命运。
传统建筑的破坏不仅丧失了历史遗迹,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许多传统文化教育被边缘化。
学生们更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五、传统手工艺的衰退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技艺,但随着机械化生产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淘汰。
例如,中国的刺绣和剪纸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六、传统音乐的消亡传统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和电子音乐的普及,许多传统音乐已经不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传承。
七、传统美食的忘却传统美食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和西方饮食的流行,许多传统美食已经逐渐被遗忘。
例如,中国的传统糕点和饺子已经不再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首选。
八、传统医药的边缘化传统医药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医学体系,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药物的进步,许多传统医药逐渐被边缘化。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九、传统婚俗的改变传统婚俗是一个民族独特的婚姻习俗,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许多传统婚俗已经被改变或废弃。
例如,中国的闹洞房和西方的白纱婚礼已经成为现代婚礼的常见形式。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

民间文化呈衰落状态,民间传统文化流失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的祖先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创造出了许多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文化已经渐渐地流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找到那些闪耀在我们前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民间文化的衰落与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民间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一些传统的节日、民俗、民歌、手工艺等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被淘汰,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
二、文化遗产无人保护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的村庄或建筑群由于无人保护堕落,导致这些村庄或建筑群里面蕴含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而有一些文化遗产虽然受到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的保护,但却难以继承,这也实在是非常遗憾。
三、教育体制的改变一些年轻的人们从小就接受大量文化的启蒙和培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教育经验已经发生了改变。
很多中学和大学里的文化课要求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这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
四、政府政策的不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文化保护,但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甚至因为经济发展而破坏了本土文化的传承。
为了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政府方面加强保护政府可从制定优惠政策和积极推进本土文化宣传、鼓励民间组织保护本土文化等方式来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
二、创造文化氛围提高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度,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既推广传统文化,也吸纳新鲜血液,进一步凸显本土文化内涵。
三、改进教育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应将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科学、系统且深入的文化教育,扭转只注重基础知识的现状。
四、强化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为本土文化宣传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可以帮助收集和整理本土文化信息,开展相关研究,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韩风
•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 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 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 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 “任侠之气”是指“道之 所在?没有这些古韵的滋 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 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 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 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 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 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 还完整吗?
我们怎么做
• 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我们要做的工作
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两项:一是认清形 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对外 文化工作,使五千年中华优秀的思想文 化资源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对世界文 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一 如既往地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成果。二是迎接挑战,积极进取,努力 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强身固本 才能百病不侵,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文化 事业建设好,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抵御 西方的文化渗透。
难道我们忘了吗??
• 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而得名,又因发生于当时北平市宛平县城卢沟桥一带,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因中国驻军第29军拒绝日本驻军进入宛平城搜查失踪日军士 兵而发生激战,天津、宛平沦陷。历史上,七七事变被定性为日本帝国 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 南京大屠杀(日语:南京虐杀事件、南京大虐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 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 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 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 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 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围绕端午节申遗 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韩 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 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胜利而告终。网民、社会各界对此出现截然不同 的情绪表达:愤慨、失望、淡然或反省„
•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鼓励民营文化产业的和文化事业的发 展。 • 社会应该尊重祖国优秀文化,自觉维护本民族文化。 • 学校应该注重对国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 的生活之中。 • 个人层面,应该热爱自己的母文化,参与到文化发展大计之中去。
构思查资料者: 魏勇健 制作人: 赫晓 演讲人: 程波
孙中山是韩国人?
•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成均馆大学 历史系教授朴芬庆发表了一篇论文,其内容是说中 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有韩国血统。”就是这样一篇报 道,近日在中国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读者把 这则新闻与几乎同时期的韩国电视台泄漏奥运开幕 式彩排内容联系起来,怒斥韩国人“无耻”、“无 聊”,并要求韩国“立即停止侮辱孙中山先生”。
中国传统文
化的流失
传 统 习 俗
中 华 民 族 的 四 大 传 统 节 日
传 统 建 筑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 代文学、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书法为 代表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 而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 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 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 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 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 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 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 流失。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 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 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 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 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 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 在遗失的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 第一是要保护,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很重要。 • 第二传承。文化史有生命的东西,文化的说呢个村需要特定的生存土 壤,没有土壤的文化得不到生存。这就要求,做好宣传教育等工作, 为文化的生存创造有利的营养土地。
• 第三,文化的繁荣需要记住文化产业的繁盛。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把民族文化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有更强的感染力 和传播力。 • 中国文化一定会再次在历史的舞台上个日子!
• 北京时间2005年11月25日下午,巴黎传来韩国江陵端 午祭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大多数中国人对韩 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难以接受,而还有一些人认为 ,文化历史是夺不走的,不必大惊小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韩国抢注端午节,所拿出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影响远比中国 的更多,虽然端午节是流传过去的,但韩国一直保存着它 的每一丝细节和文化。在此端午之时,我来祭奠端午节, 向祖先忏悔!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始于春秋战国的节 日!因为我们的无知与愚蠢,被韩国人夺走了。全世界 都知道韩国有个端午祭,但知道中国有端午节的却并不 多!别说韩国的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不一样,知道韩国 注册的什么么?“端午节是唯一属于韩国的传统节 日”!!“呜呼端午,不幸被抢!失之佳节,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祖先有灵,羞愧难当”!!!痛 心疾首啊!!所有中国人的悲哀!!勿忘端午!勿忘国 耻!
可是现如今„„
•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 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 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 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 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 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 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 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 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 细水长流? 80年代和90年代的 孩子们好像只能从周杰伦的 《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 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 古典诗词之美,当日韩流袭击 中国的时候,80和90后甚至00 后也再一次沦陷了。
文化渗透的原因(一)
主观原因:其实还是 建立在客观原因上得,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大多数的人 的生活都是为了求稳 定、求安饱,无暇顾 及精神生活,就算有, 也是一些糜烂的精神 追求,低级趣味。
文化渗透的原因(二)
• 客观原因: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的 欺凌,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怎么建立得起来呢;再加上 西方(尤其是美国为主)思想的各种 形式的输入,很多年轻人已经越来越 崇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