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_华丽

合集下载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急性腹痛的发生原因有很多,如肠梗阻、消化道溃疡、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因此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医生需要迅速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处理。

急性腹痛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和观察等环节。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些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在急性腹痛的处理过程中,病史采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病史采集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病程、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腹痛发作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情况,以及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

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如有无消化道疾病、手术史、月经史等,并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度用药或药物过敏史。

通过病史采集,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的病因,有助于后续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其次,体格检查也是急性腹痛处理的重要环节。

体格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疼痛部位、压痛部位、肌紧张程度以及存在的包块等情况。

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五官、颈部、肺部、心脏、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对腹部检查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逐一检查腹部的皮肤、腹壁、肠鸣音、腹部压痛点等,以了解腹部的状况。

对于腹痛患者,尤其需要注意观察腹部的肌张力和反跳痛的存在,因为这些体征可能是急性腹痛的早期预警信号。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腹痛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后续的辅助检查和治疗。

第三,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急性腹痛病因的关键环节之一。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血气分析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电解质平衡等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对于腹痛患者,尤其需要关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等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炎症程度和感染情况。

此外,对于怀疑有腹腔出血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

6.腹痛分诊流程

6.腹痛分诊流程

腹痛的分诊流程修订时间2016-06腹痛是一种症状,是由于腹部脏器疾病、腹腔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临床上按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腹痛涉及内科、外快、妇产科等,鉴别分诊困难。

1、问诊要点(1)年龄:婴幼儿急性腹痛多伴有肠套叠、嵌顿疝;青壮年多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胃肠穿孔和外伤所致破裂出血;老年人腹痛多为癌症并发症(穿孔、梗阻、出血等)和胆道疾病。

(2)性别:女性病人腹痛多为多科疾病,如急性盆腔炎、附件炎、异位妊娠破裂等;男性病人多见溃疡病、泌尿系结石。

(3)腹痛的部位:腹痛起始和最明显的部位,病变所在部位,注意有无转移痛,放射痛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网膜\回肠----中上腹/脐周胆道病变----右肩背部放射胰腺炎----左腰部放射肾绞痛—会阴放射(4)腹痛的性质与特点:消化道溃疡穿孔——刀割样、烧灼样剧痛;胆石症、泌尿系结石和肠扭转——剧烈绞痛,且患者呻吟不止、辗转不安;炎症或出血呈持续性腹痛或隐痛;(5)腹痛的诱因和影响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多呈饥饿痛或深夜痛,禁食可使其缓解;餐后上腹部不适提示胃溃疡、胃炎后功能障碍性消化不良。

下腹部疼痛可随排便缓解,提示结肠、直肠的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外伤可致肝脾破裂。

急性胰腺炎、腹痛在静卧时减轻,腹部加压或改变体位时加重。

(6)起病情况:有无先驱症状内科急腹症先有发热、呕吐后出现腹痛外科急腹症则先有腹痛,继之发热(7)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腹痛:功能性紊乱腹痛是间断性、游走性、一过性或不规则性,缺乏明显定位,一般不超过6h。

2、分诊思路:(1)急腹痛起病急,症状重伴有面色苍白、贫血、休克、呼吸急促、意识障碍均属危重指征,应送入抢救室抢救。

(2)早期识别致命性腹痛:包括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胃肠穿孔、异位妊娠破裂、动脉夹层撕裂。

(3)对于中老年急腹痛患者优先安排心电图检查,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资料:刘玉峰、李玉兰等,急诊科护士工作手册,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及其在医院中的重要性。
急性腹痛的定义
分诊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识别和分类病人的方法,旨在优化资源利用和 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急性腹痛的基本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会引起急性腹痛。
腹腔器官疾病
阑尾炎、肠梗阻、膀胱炎等腹腔器官疾病也是常见的急性腹痛原因。
注意事项和后续处理建议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症状的变化和情况的发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病人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建议。
按病因
急性腹痛可由消化系统、腹腔 器官以及系统性疾病等多种病 因引起。
按病情严重性
急性腹痛可以是轻度的胀气感, 也可以是剧烈的腹部绞痛。
分诊的步骤和方式
1
实验室检查
2
特定的血液和尿液检查有助于确定急性
腹痛的诊断。
3
专科会诊
4
必要时,转诊至消化科、外科等专科医 生进行进一步诊治。
初步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 人的急性腹痛病因。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波、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 了解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
急性腹痛的诊疗流程
1 快速缓解症状
针对急性腹痛的原因,通过给予相应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进行症状缓解。
2 病因治疗
针对急性腹痛的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等。
3 随访和康复
对于治疗后的病人,定期随访并进行康复指导。
系统性疾病
如糖尿病、急性肾炎等系统性疾病也能导致急性腹痛。
常见的急性腹痛病因
阑尾炎
胃溃疡
阑尾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 之一,常伴随着发热和腹部压痛。
胃溃疡疼痛会出现在胃部上腹部 位,可能伴有消化不良。

急诊科腹痛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腹痛的分诊要点

急诊科腹痛的分诊要点(一)根据发病缓急分诊1.突然发作性剧痛伴病情迅速恶化,提示空腔脏器穿孔、脏器破裂和血管意外(如动脉瘤破裂)。

2.突然发作性剧痛,如胆绞痛、肾绞痛。

3.突然发作性疼痛并很快加重,如急性胰腺炎、小肠扭转、肠系膜血栓形成、异位妊娠及卵泡囊肿破裂。

4.疼痛逐渐发作并渐渐加剧,如腹腔内感染、腹膜炎、阑尾炎等。

(二)根据腹痛性质分诊1.持续性痛(钝痛、锐痛、刺痛)突然发作,呈持续性,大多为腹腔内实性脏器炎症、脓肿破裂或空腔脏器穿孔后刺激腹膜、脏器肿大被膜的过度牵扯和血液淋巴途径感染等所致,如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肝胆疾病、脾破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肝炎、肝肠肿、肝癌等。

2.阵发性疼痛,由空腔脏器滑肌痉挛性收缩或由结石等导致的急性梗阻引起,如肠绞痛、肾癌等。

3.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见于急性胰腺炎,为炎症合并梗阻所致。

4.钻顶样痛阵发性发作,辗转不安,常见于胆道蛔虫病。

5.间歇性痉挛性疼痛或突发加重:如胃肠炎;如周期性变化逐渐加重,间歇时疼痛减轻,考虑小肠机械性梗阻、急性胰腺炎、肾绞痛。

每个人对疼痛的反应有个体差异。

一般地,空腔脏器穿孔、肠梗阻、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疼痛剧烈,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出血性腹痛次之,阑尾炎等更次之。

(三)根据腹痛的部位分诊1.右上腹痛,常见于肝胆疾病,也可见于右膈胸膜炎、右肋间神经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右心衰竭。

2.中上腹及脐部痛,常见于胃、十二指肠的各种病变,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系膜血栓形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3.左上腹部痛,可见于脾脏各种病变(脾破裂、脾梗死)、左膈胸膜炎、左肋间神经痛等。

4.侧腹部腹痛(腰部),肾、输尿管的各种病变,肌肉筋膜病变。

5.右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急性局限性肠炎、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右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6.下腹痛,常见于急性盆腔炎、异位妊娠破裂、痛经等。

7.左下腹痛,常见于急性乙状结肠炎症,左侧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左侧卵巢、输卵管病变。

(完整版)腹痛病例的诊断流程

(完整版)腹痛病例的诊断流程

(完整版)腹痛病例的诊断流程腹痛病例的诊断流程引言腹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

正确诊断腹痛的原因对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诊断腹痛病例的流程。

流程步骤1. 病史收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腹痛症状,包括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疼痛的性质(持续性、阵发性、刺痛等)、疼痛的部位、是否有放射痛等。

- 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

-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既往疾病史,包括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史、手术史等。

2.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基本指标。

- 仔细触诊患者的腹部,寻找任何明显的异常体征,如压痛、肿块、肠鸣音等。

3. 实验室检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等。

- 血液检查可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炎症标志物、肝功能指标等。

- 尿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泌尿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 粪便检查可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或消化系统疾病的征象。

4. 影像学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CT扫描、MRI等。

-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器官的结构异常、肿瘤、炎症等情况。

5. 病因诊断- 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病因诊断。

-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6. 随访和治疗评估- 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进行治疗调整。

结论腹痛病例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因诊断和随访治疗评估。

通过系统的诊断流程,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腹痛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_华丽

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_华丽

管和肛门腺,引流中央间隙的目的。

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步骤。

为保证创面引流通畅,尤其是高位脓腔旷置部分的主切口要足够大、足够深,脓腔中的纤维隔要充分打开[5]。

如引流不畅,可致创口、支腔愈合缓慢或经久不愈。

术后每次换药时要清洁创口和脓腔内滞留的粪屑等感染物质。

在切口间挂入橡皮筋,应使橡皮筋呈松弛状。

这种牢固而持续的对口引流,可使脓腔始终保持引流通畅。

换药时牵转橡皮筋,并用药液冲洗,促使创面及脓腔内的污物排出,防止感染物质滞留。

对 旷置冲洗管 和 引流线 的处理: 过去对高位脓肿的高位脓腔部分一般给予挂线切开处理,挂线是用橡皮筋结扎于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术后疼痛明显,并且易发生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现在对高位脓腔部分予旷置并置一引流管,术后冲洗引流,每隔3~4d脓腔有所缩小变浅后,将引流管拔出少许,直至创面平整后拆除。

这样不刺激损伤肛门括约肌,避免了术后引起剧烈疼痛及肛门功能的损伤。

脓腔创口间的对口引流橡皮筋的拆除时间,应根据脓腔的大小、深浅及主引流切口的生长情况决定。

一般当脓腔腔径闭合至略大于引流橡皮筋直径,不易滞留感染物质,主引流切口变浅,粪渣不易进入支管时,就可拆除 引流线 。

此线拆除后,支管可很快闭合。

如拆除太迟,脓腔壁形成纤维组织,则致闭合困难,甚至形成新的瘘管。

处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只要能正确找到内口,对脓腔充分扩创引流,适时处理冲洗管及挂线,就能达到 期治愈的目的。

本法克服了分期手术疗程长、患者痛苦大、瘘管形成期反复急性发作致瘘管复杂化等缺点。

对脓腔高位部分旷置并置管冲洗引流,避免了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肛门功能。

低位部分切开引流,脓腔不完全切开扩创,予挂线对口引流,减轻对肛周组织的损伤,减少肛门移位和瘢痕畸形等后遗症,缩短了疗程。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2] 杜如昱,王杉,王建平,等.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1-245[3] 钱海华,金黑鹰,曾莉.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88-95[4] 夏立建,刘爱武,于振海.肛管直肠良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46;172-178[5]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1-726[收稿日期] 2010-02-20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华 丽,叶剑鸿,罗梁贤,刘慧恒(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模式及诊断思路。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

请简述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急性腹痛是在急症医学领域中十分常见的病症,很多疾病都会引起急性腹痛,其中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由于腹痛病因复杂,症状相似,诊断并不容易,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因此急性腹痛的急诊处理流程非常重要。

一、急性腹痛急诊处理的第一步是患者的评估和初步处理。

当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应首先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询问病史、了解症状和疼痛部位,进行疼痛评分,了解疼痛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与食物摄入和排便的关系等。

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以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二、急性腹痛急诊处理的第二步是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医生需要检查患者的腹部是否有膨隆、挺凸、压痛、肌紧张等情况,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胸部、心脏和其他系统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特别关注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穿孔、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梗阻、泌尿系统结石、妇科急诊等可能导致急性腹痛的危急病情。

三、急性腹痛急诊处理的第三步是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在进行初步评估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尿液等检查。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炎症指标、感染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和电解质等情况,以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四、急性腹痛急诊处理的第四步是进行影像学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的症状依然不明确,医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脏器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五、急性腹痛急诊处理的最后一步是及时的治疗和观察。

在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后,医生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病因,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
急诊腹痛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初步评估:首先,医生需要对腹痛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2. 病史询问: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手术史、腹部疾病史、用药史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腹痛的可能原因。

3. 体格检查: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情况,以及肝脾肿大、腹部包块等体征。

4.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腹部X线片、超声、CT等,以进一步明确腹痛的原因。

5. 诊断和治疗: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医生会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观察等待等。

6. 病情监测和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也会要求患者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供参考,具体的急诊腹痛处理流程可能因医院和医生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或他人出现腹痛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和肛门腺,引流中央间隙的目的。

这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步骤。

为保证创面引流通畅,尤其是高位脓腔旷置部分的主切口要足够大、足够深,脓腔中的纤维隔要充分打开[5]。

如引流不畅,可致创口、支腔愈合缓慢或经久不愈。

术后每次换药时要清洁创口和脓腔内滞留的粪屑等感染物质。

在切口间挂入橡皮筋,应使橡皮筋呈松弛状。

这种牢固而持续的对口引流,可使脓腔始终保持引流通畅。

换药时牵转橡皮筋,并用药液冲洗,促使创面及脓腔内的污物排出,防止感染物质滞留。

对 旷置冲洗管 和 引流线 的处理: 过去对高位脓肿的高位脓腔部分一般给予挂线切开处理,挂线是用橡皮筋结扎于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术后疼痛明显,并且易发生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现在对高位脓腔部分予旷置并置一引流管,术后冲洗引流,每隔3~4d脓腔有所缩小变浅后,将引流管拔出少许,直至创面平整后拆除。

这样不刺激损伤肛门括约肌,避免了术后引起剧烈疼痛及肛门功能的损伤。

脓腔创口间的对口引流橡皮筋的拆除时间,应根据脓腔的大小、深浅及主引流切口的生长情况决定。

一般当脓腔腔径闭合至略大于引流橡皮筋直径,不易滞留感染物质,主引流切口变浅,粪渣不易进入支管时,就可拆除 引流线 。

此线拆除后,支管可很快闭合。

如拆除太迟,脓腔壁形成纤维组织,则致闭合困难,甚至形成新的瘘管。

处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时,只要能正确找到内口,对脓腔充分扩创引流,适时处理冲洗管及挂线,就能达到 期治愈的目的。

本法克服了分期手术疗程长、患者痛苦大、瘘管形成期反复急性发作致瘘管复杂化等缺点。

对脓腔高位部分旷置并置管冲洗引流,避免了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肛门功能。

低位部分切开引流,脓腔不完全切开扩创,予挂线对口引流,减轻对肛周组织的损伤,减少肛门移位和瘢痕畸形等后遗症,缩短了疗程。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2] 杜如昱,王杉,王建平,等.结肠与直肠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1-245[3] 钱海华,金黑鹰,曾莉.结直肠肛管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88-95[4] 夏立建,刘爱武,于振海.肛管直肠良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146;172-178[5]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1-726[收稿日期] 2010-02-20急诊腹痛分诊流程及诊断思路华 丽,叶剑鸿,罗梁贤,刘慧恒(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模式及诊断思路。

方法 护士询问并记录重要相关病史; 进入腹痛绿色通道; 经过急诊腹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腹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 中低危腹痛患者由绿色通道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或门诊就诊; 提出分类诊断思路。

结果 快速筛查出高危腹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缩短了腹痛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改善了急诊拥堵情况,降低了低危腹痛患者的住院率,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结论 该分诊模式改变了以往依靠预检护士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腹痛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紧急程度的现状,减少了高危腹痛的漏诊和低危腹痛的过度医疗,合理地应用了急诊有限资源。

[关键词] 急诊腹痛;分诊;流程;诊断[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0)28-3618-03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急诊就治患者的10%以上[1]。

它可涉及多科疾病,由于病因繁多,病情复杂,而且起病急、变化快,常常容易漏诊或误诊,甚至可能短时间内危及生命[2]。

为此,积极寻求并实施系统的诊断流程和特定的处理规范,尽量减少患者因求医和急诊本身造成的各种延误,使患者能以最低费用获得最需要的医疗服务迫在眉睫。

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初开始在急诊广泛普及危重急症抢救流程[3],同时在不断完善该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对急诊非创伤性腹痛患者的分诊模式及诊断思路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目标该分诊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发生于1周内、由各种原因引发腹腔内脏器病变而导致急诊非创伤性腹痛患者[4],年龄>14周岁。

分诊目标: 快速筛查出高危腹痛患者并给予紧急处理措施; 缩短腹痛患者在急诊室的停留及等候就诊时间,改善急诊拥堵情况; 降低低危腹痛患者的住院率; 减少过度医疗引起的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

2 方法和步骤根据这个目标,分诊方法和步骤如下: 预检护士询问并记录重要相关病史; 进入腹痛绿色通道; 经过急诊腹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腹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 中低危腹痛患者由绿色通道转至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或门诊就诊。

2 1 病史 病史决定检查和思维方向,全面而重点地采集并客观地进行分析是诊断的关键。

应注意患者年龄、既往史、诱因、腹痛发生的缓急,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射情况,腹痛伴发的症状如恶心、呕吐、排便情况、尿道刺激症状和发热等;一般内科疾病的腹痛常先有发热或其他前驱症状,而后出现腹痛,常不能准确定位,疼痛范围不局限,缺乏固定压痛点,并无腹膜刺激征,喜按。

外科疾病的腹痛则常先有腹痛,疼痛范围局限,通常有固定压痛点及腹膜刺激征,拒按,需要手术治疗。

病史的记录采用统一格式的分诊记录单,内容包括上述病史询问的要点、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来院方式,如为救护车送至,应同时记录救护车上的检查及用药情况。

分诊记录单为表格式打钩选项,内容涵盖所有高危腹痛常见病史特点,除日期时间外无主观填空,从而减少预检分诊的工作量,避免医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病史的真实性。

病史的询问和记录应在5m i n内完成,然后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将患者分类为危重患者(高危)、重患者(中危)、一般急诊患者及复诊患者(低危)。

危重患者经腹痛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抢救室,接受经验丰富的抢救医生、护士诊治并给予相应的紧急医疗干预;重患者直接进入抢救二区,接受该区医生护士诊治;一般急诊患者和复诊患者则进入诊断室接受相关医生诊治。

同时预检分诊护士将分诊记录单交给相关接诊医师,进入分诊下一步骤。

2 2 体格检查 应系统、细致、有序和规范。

一般首先要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表情、就诊时的体位、面色、黏膜、呼吸、心率、巩膜、皮肤、体温等,然后对腹部进行视触叩听的重点检查,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和直肠指检;上腹部疼痛应排除胸腔如心肺等脏器的疾病,育龄妇女的腹痛特别是下腹部疼痛应排除宫外孕破裂。

2 3 相关辅助检查 及时正确的诊断离不开辅助检查,除传统的三大常规外,应把腹部平片、超声波、心电图、血尿淀粉酶测定等列为常规的检查项目。

应该注意的是腹部平片阴性也不应排除肠梗阻的诊断,因为确诊为肠梗阻的患者早期并不一定有液平面,甚至有些类型的肠梗阻没有呕吐、腹胀和X 线小肠襻扩张伴气液平面,此类患者特别容易漏诊。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血尿淀粉酶往往在正常范围,动态检查及腹腔穿刺液的淀粉酶测定对诊断有帮助。

当常规辅助检查仍未能确诊时,应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腹腔液的分析及腹部CT等常能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

当然先进的化验和检查设备为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腹痛提供了保证。

在认真耐心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助检查,能为一些急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挽救生命,但切不可一味依赖仪器检查而忽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伴随症状等来进行急性腹痛的诊断,这样不仅延误病情,拖延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要注意切实运用好实验室检查[5]。

3 分类及诊断急性腹痛的原因种类繁多,根据常见病变性质可将急性非创伤性腹痛归纳为如下6类[1]。

3 1 炎症性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腹痛+发热+压痛或腹肌紧张。

常见病种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肠炎和急性盆腔炎。

3 2 脏器穿孔性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突发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

常见病种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伤寒肠穿孔。

3 3 梗阻性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排泄障碍。

常见病种有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绞痛、胆管蛔虫症、肠梗阻、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疝或股疝、肾输尿管结石。

3 4 出血性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腹痛+隐性出血或显性出血(呕血、便血或血尿)+失血性休克。

常见病种有胆管出血、肝癌破裂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异位妊娠破裂。

3 5 缺血性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而出现的腹膜刺激征。

常见病种有肠系膜动脉栓塞症、缺血性肠病 腹部绞痛综合征、卵巢囊肿蒂扭转。

3 6 功能紊乱性或其他疾病所致腹痛 临床基本特点:腹痛无明确定位+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史。

常见病种有肠易激综合征、胆管运行功能障碍、腹型癫痫等。

4 注意事项4 1 要重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急性腹痛病因复杂,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痛虽具有一定的症状特点,但不少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复杂,变化快,临床医生往往重辅助检查,轻详细病史采集和全面体格检查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从主诉和生命体征中识别并评估危重患者[6],同时可初步判定是外科性腹痛还是内科性腹痛,为进一步治疗进行先期准备。

4 2 辅助检查要有针对性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患者都在急诊时接受了化验和辅助检查,不少患者还接受了包括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淀粉酶、腹部超声以及腹部平片等全套检查,而急诊医生面对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的报告单还是无法做出诊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病史和体格检查所收集的信息不够,因而所安排的辅助检查也就缺乏针对性,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判断就有困难。

4 3 不进行不必要的会诊 在临床一线工作的部分医生临床经验相对不足,为放心起见,常会安排急会诊,会诊的目的多是 协助诊治 (即没有明确的会诊目的),因而最常见的会诊意见往往是 目前无我科情况,必要时再联系 。

这类的会诊对患者的诊治没有带来任何益处,也不可能分担医疗责任和风险;反而过多的不必要的会诊会影响真正需要会诊的质量,甚至还会延误病情。

4 4 对腹痛待查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医生经常会安排输液留观,但留而不观也是造成误诊和延误病情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当患者症状发生变化时;对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缓解的患者应定时巡视,进行动态观察和反复检查是急诊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4 5 病因不明腹痛患者的处理 许多腹痛患者经全面检查、分析后仍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这类病因不明的腹痛是急诊科医师最常遇到的问题。

研究显示,超过40%的急诊腹痛患者不能查出明确病因[7],对于该类患者从急诊科出院时,应进行特殊交代,并嘱其随时复诊,且必须直接告诉患者其腹痛原因不明这一事实,充分告诫并密切随诊,可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