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合集下载

雅典宪章与马宪比较

雅典宪章与马宪比较

雅典宪章与马宪比较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您的位置:首页>城建理论>城市的发展与演变人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理性化——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规划理念比较及其启示在现代城市规划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着名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1933年)和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然而,事隔多年,规划界对这两个宪章似乎并未表现出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时至今日,两个宪章尤其是马丘比丘宪章的城市规划理念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试就两个宪章的规划理念作一比较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概括地说,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规划理念分别表现为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性化,二者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人本主义源于古希腊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它强调人的至上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唯一主体,人可以凭着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征服和改造一切。

雅典宪章把“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表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它以宪章签署地雅典命名,其实就反映了其弘扬人本主义的用意。

马丘比丘宪章则在继承这一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化的修正,表现出理性化人本主义的规划理念。

它首先肯定“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可以提高改进但不是要放弃它”。

但另一方面,马丘比丘宪章“代表的却是理性派所没有包括的,单凭逻辑所不能分类的种种一切”,明显发扬了马丘比丘古文化遗址蕴含的尊重自然环境的思想传统。

也就是说,马丘比丘宪章在对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得更加冷静客观,更加理性化。

进一步分析,两个宪章的共同点可以归纳为都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都坚持人是城市的当然主体,满足人的需要是城市规划的宗旨。

例如,二者都刻意突出城市居民住宅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种人本主义理念无疑有其积极意义。

当时,雅典宪章确立起人本主义的规划理念,实际上是彻底否定了“巴黎美院式”的形式主义设计思想。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

Review of Athens Charter and Charter of Miachu Picchu陈占祥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马丘比丘宪章是继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界颇有影响的一个文件。

1933年雅典宪章的制定,对西方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曾起过很大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雅典宪章存在着不少理论上的根本缺陷。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曾出现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建筑,如美国圣路易的依格罗、英国伦敦的罗汉姆敦以及早期的新城建设等等。

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些早期的理论观点开始怀疑,到六十年代,基本上放弃了这种设计思想。

1933年的雅典宪章是在勒柯尔比西埃(Le Corbusier)影响下产生的。

勒柯尔比西埃的设计思想最早体现在马赛公寓的设计中。

这是一个单幢建筑物,但实质上它是一个小区;勒柯尔比西埃把小区的“商业街”,“福利设施”和“游憩绿地”都搬进楼内;首层是一排排“鸡腿”之间与地面园林相连接。

这是勒柯尔比西埃著名主张“太阳城”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通过这项工程,他用具体实例来阐明他的比例理论,即以人的尺度为基础的模度制。

从勒柯尔比西埃一生的建筑实践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是西欧文化,尤其是文艺复兴传统的真正继承人,尽管他似乎看来与古典的巴黎美院派是势不两立的。

1933年的雅典宪章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的理性主义。

1977年制定的马丘比丘宪章取名于一个被遗忘的拉丁美洲古代文化传统。

这个传统不像古希腊那样强调人凭着自己的理性去驾驭自然,而是“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这很可能是两个宪章的根本分歧之所在。

其实,这两种观点的争论由来已久。

最近的例子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与勒柯尔比西埃之间的对立;前者对后者发展到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程度;后者却保持了有礼貌的静默。

勒柯尔比西埃是典型的欧洲“城里人”,而赖特来自美国的大草原,祖先是当地人,也是名符其实的:“乡下人”。

三大宪章读后感

三大宪章读后感

三大宪章读后感12规划2班02号施振升 201210301202三大宪章分别是《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和《北京宪章》。

首先《雅典宪章》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第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后来被称作《雅典宪章》。

《大纲》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集中的反映了“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

(《雅典宪章》是勒柯布西耶基于CIAM第4次会议讨论的成果进行完善的作品,主要由个人完成,发表于1943年,法国)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大纲》首先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它的主要贡献有:它认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一)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二)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三)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筑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亦不使妨碍城市有转机的新发展。

在古建筑附近的贫民窟,如作有计划的清除后,即可改善附近住宅区的生活环境,并保护该地区居民的健康。

当然它也在当时也造成了尖锐的矛盾,在我们这个时代造成了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使我们急切需要建立一个土地改革制度,它的基本目的不但要满足个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如两者有冲突的时候,广大人民的利益应先于私人的利益。

城市应该根据它所在区域的整个经济条件来研究,所以必须以一个经济单位的区域计划,来代替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计划。

其次是《马丘比丘宪章》:这个宪章涵盖了《雅典宪章》所包含的各项概念,又增加了对诸如城市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等问题的分析与论述。

在城市与区域方面,宪章首先肯定了《雅典宪章》的相关原则,并根据席卷世界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的动态的统一性”,认为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

前 者对 后 者 发 展 到 势不 两 立

水 火 不 相 容 的程 度
勒柯 尔 比 西 埃是 典 型 的 欧 洲

城里 人

而 赖 特来 自美 国 的 大 草

祖 先 是 当地 人

,
也 是 名符 其实 的
乡下人


赖 特 的设 计基 地
泰 利辛 ” 就 是 一 个规 模
,
不 小 的农 庄 础是大 地
,
因此
,
勒 柯 尔 比 西 埃 的 建 筑 思 想 建 立 在所 谓 的 城 市 生 活 之 上
这是他 的
” “
而 赖 特 的 建 筑基

是 自然
划 ” 设想

他的


— 广 亩城
有机 建筑

的 思 想 实质
,

虽 然 赖 特 也 曾从 事 过

城市规
,
实 质 上 是 对 城 市 的否 定

用他 的话 说
,
对于这 些缺

,
马 丘 比 丘 宪章 按 间题 的 重 要 程 度 逐 条 予 以 修 正
,
并 简单 扼要 地 予 以阐说

新 宪章 起 草 人
提 出的 修 正 并 不 是 由于 他 们高 明 而 提 出独 到 见 解
所得

他 们 所 做 的不 过 是 过 去 三 十 年 的 经 验 总 结
这 三 十年 的 经 验是
雅典 宪章 与 马 丘 比丘 宪 章 述 评
马 丘 比 丘 宪章 是 继 雅 典 宪 章 以 后 对 世 界 城 市 规 划 和 建 筑设 计 界 颇 有 影 响 的 一 个 文 件

宪章比较

宪章比较
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常在演变的。
现代城市的混乱是机械时代无计划和无秩序的发展造成的。
二 城市的四大活动
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下面叙述现代城市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良四大活动缺点的意见。
三 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
现在城市的居住情况:
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太大,甚至有些地区每公顷的居民超过一千人。
过度拥挤在现代城市中,不仅是中心区如此。因为十九世纪工业的发展,即在广大的住宅中亦发生同样的情形。
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
当前最严重问题之一是我们的环境污染迅速加剧到了空前的具有潜在的灾难性的程度。这是无划的爆炸性的城市化和地球自然资源滥加开发的直接后果。
世界上城市化地区内的居民被迫生活在日趋恶化的环境条件下,与人类卫生和福利的传统概念和标准远远不相适应,这些不可容忍的条件包括在城市居民所用的空气、水和食品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以及有损身心健康的噪音。
城 市 增 长
自从雅典宪章问世以来,世界人口已经翻了一翻,正在三个重要方面造成严重的危机,即生态学、能源和粮食供应,由于城市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口的自然增加,城市衰退已经变得特别严重,住房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运输以及生活质量的普遍恶化已成了不可否认的后果。
宏观经济计划与实际的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普遍脱节已经浪费掉为数不多的资源并降低了两者的效用。城市用地范围内往往受到了以笼统的、相对抽象的经济政策为基础的各种决定所带来的副作用。国家和区域一级的经济决策很少直接考虑到城市建设的优先地位和城市问题的解决以及一般经济政策和城市发展规划之间的功能联系。结果系统的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潜在效益往往不能有利于大多数人民。
城市土地使用

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说起

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说起

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说起-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从《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里约热内卢会议》-《北京宪章》浅谈城市与设计焦点问题变迁的原因【提要】《稚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及《北京宪章》等是现代城市规划建筑史上几个纲领性文件。

它们的规划及涉及的建筑设计理念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建筑认知水平和关注焦点问题的演进,具体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理解日趋复杂和成熟,引导城市建筑景观学走向深入并带给我们解决当今城市设计问题和焦点的启示。

【关键词】宪章认知与关注人与自然、人的关系当今城市设计矛盾及焦点引言: 20世纪纲领性文件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历经了一个很漫长的岁月。

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也取得了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进步与成就。

在整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城市设计及规划相关的纲领性文件,如《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北京宪章》等,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问题的共识和所关注的焦点,而且对于当时的城市建设和活动和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了时代的缩影。

以过去百年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纲领性文件为线索,对现代建筑城市史的历1、《雅典宪章》——黑暗中的火炬《雅典宪章》产生的原因:1784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1)新阶级的迅速成长,促成当时社会秩序的变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2)新技术的问世造成的城市变革,其中单轨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城市规划产生的影响最为有力。

工业革命导致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城市的发展在给城市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

城市中多种矛盾日益尖锐,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拥挤等,危害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妨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拟订于雅典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

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的观点。

他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成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一定义和引言城市与乡村彼此融会为一体而各为构成所谓区域单位的要素。

城市都构成一个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区域单位的一部分,城市即依赖这些单位而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将城市离开它们所在的区域作单独的研究,因为区域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界限和环境。

这些区域单位的发展有赖于下列各种因素:(1)地理的和地形的特点――气候,土地和水源;区域内及区域与区域间之天然交通。

(2)经济的潜力――自然资源(包括土壤、下层土,矿藏原料,动力来源,动植物);人为资源(包括农工业产品);经济制度和财富的分布。

(3)政治的和社会的情况――人口的社会组织,政体及行政制度。

所有这些主要因素集合起来,便构成了对任何一个区域作科学的计划之唯一真实的基础,这些因素是:(1)互相联系的,彼此影响的。

(2)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而不断的变化。

自有历史以来,城市的特征,均因特殊的需要而定:如军事性的防御,科学的发明,行政制度,生产和交通方法的不断发展。

由此可知,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是经常在演变的。

现代城市的混乱是机械时代无计划和无秩序的发展造成的。

二城市的四大活动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

下面叙述现代城市的真实情况,并提出改良四大活动缺点的意见。

三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现在城市的居住情况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太大,甚至有些地区每公顷的居民超过一千人。

过度拥挤在现代城市中,不仅是中心区如此。

因为十九世纪工业的发展,即在广大的住宅中亦发生同样的情形。

在过度拥挤的地区中,生活环境是非常不卫生的。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9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格局是(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欧洲城市典型格局(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C、以广场和公共建设为城市核心 D、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城运动所包含的概念是从( A、田园城市 B、工业城市 C、广亩城 )思想中孕育的。 D、阳光城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2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师聚集于秘鲁利马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并来 到马丘比丘山的古文化遗址签署了新的宪章-《马丘比丘宪章》,该宪章是继1933年《雅典宪 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深远影响的有一个重要文件 ;这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 想方法体系来指导现代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其强调世界是复杂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是 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所能覆盖的,《马丘比丘宪章》共分11个小节,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与区域;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反映出城市与其周围区域之间联系; 2)城市增长;随着郊区化的出现和城市边缘区人口的聚集,城市衰退已经变得特别严重,生 活质量不断下降; 3)分区概念;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城市环境; 4)住房问题;必须要把住房看成为促进社会发展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5)城市运输;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6)城市土地使用;有秩序地并有效地使用城市土地; 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 8)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 建设过程相结合; 9)工业技术;工业技术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合理地利用这些技术以解决建筑和规划问题; 10)设计与实践;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 实施; 11)城市与建筑设计;强调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提出现代城市规划的三个目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自然的和谐;保证生活基本质量
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④居住是城市的主要要素,应占城市最好的地区,应规划成安全、方便、宁静、舒适的邻里单
位; ⑤工作区要靠近居住区,以减少上下班人流; ⑥通过增加绿地、减低旧区人口密度、保留市郊风景区以满足市民游憩的需要;
⑦道路要适应机动交通发展,摒弃“伟大”、“排场”的道路系统,沿交通干道不要建住宅与
商店; ⑧保护文化古迹; ⑨强调城市规划的三度空间概念,要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保证规划的实现。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从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我们可以辨析出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思想基石的改变 2)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正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改变
4)从精英规划观到公众规划观的改变
18世纪巴黎改建的主要出发点是( C ) A、城市美化 B、建造广场 C、道路建设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雅典宪章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讨论了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分析了 33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 定城市总体规划,会议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即著名的《雅典宪章》。这个文件适应了生 产生活和科技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具有生命力,基本原则目前还适用。 ①城市的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和土地私有引起的; ②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问题; ③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组织交通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