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方案-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

网络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数据中心现状分析 (3)

第二章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分析 (3)

2.1 路由与交换 (3)

2.2 EOR 与TOR (4)

2.3网络虚拟化 (4)

2.3。1 网络多虚一技术 (4)

2。3.2网络一虚多技术 (6)

2.4 VM互访技术(VEPA) (6)

2。5 虚拟机迁移网络技术 (10)

第三章方案设计 (12)

3.1网络总体规划 (12)

3.2省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4)

3.3市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5)

3.4区县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5)

3.5省、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设计 (15)

3.5.1省、市数据中心互联 (15)

3.5。2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 (16)

3.5。3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16)

第四章方案的新技术特点 (17)

4。1量身定制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17)

4.1。1最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 (17)

4.1.2硬件全线速处理技术 (17)

4。1.3 Extreme Direct Attach技术 (19)

4。1。5 帮助虚机无缝迁移的XNV技术 (24)

4。1。5环保节能的网络建设 (27)

4.2 最稳定可靠的网络平台 (28)

4.2.1 独有的模块化操作系统设计 (28)

4。2.2超强的QOS服务质量保证 (29)

4。3先进的网络安全设计 (31)

4.3.1设备安全特性 (31)

4。3.2用户的安全接入 (32)

4.3。3智能化的安全防御措施 (33)

4.3.4常用安全策略建议 (35)

附录方案产品资料 (38)

1.核心交换机BD 8800 (38)

2.SummitX670系列产品 (42)

3。三层千兆交换机Summit X460 (52)

4.核心路由器MP7500 (59)

5。汇聚路由器MP7200 (65)

6.接入路由器MP3840 (70)

7.接入路由器MP2824 (75)

8。MSG4000综合安全网关 (79)

第一章数据中心现状分析

云计算数据中心相比较传统数据中心对网络的要求有以下变化:

1、Server—Server流量成为主流,而且要求二层流量为主。

2、站点内部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数量增大,导致二层拓扑变大。

3、扩容、灾备和VM迁移要求数据中心多站点间大二层互通.

4、数据中心多站点的选路问题受大二层互通影响更加复杂.

5、iSCSI/FCoE是数据中心以网络为核心演进的需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分析

2。1 路由与交换

数据中心网络方面,关注的重点是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前后端网络,对于广泛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如园区网、广域网和接入网等内容,不做过多扩散。

数据中心的网络以交换以太网为主,只有传统意义的汇聚层往上才是IP的天下.数据中心的以太网络会逐步扩大,IP转发的层次也会被越推越高.

数据中心网络从设计伊始,主要着眼点就是转发性能,因此基于CPU/NP转发的路由器自然会被基于ASIC转发的三层交换机所淘汰。传统的Ethernet交换技术中,只有MAC一张表要维护,地址学习靠广播,没有什么太复杂的网络变化需要关注,所以速率可以很快。而在IP路由转发时,路由表、FIB表、ARP表一个都不能少,效率自然也低了很多.

云计算数据中心对转发带宽的需求更是永无止境,因此会以部署核心—接入二层网络结构为主.层次越多,故障点越多、延迟越高、转发瓶颈也会越多。目前在一些ISP(InternetService Provider)的二层结构大型数据中心里,由于传统的STP需要阻塞链路浪费带宽,而新的二层多路径L2MP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会采用全三层IP转发来暂时作为过渡技术,如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跑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方式。这样做的缺点显而易见,组网复杂,路由计算繁多,以后势必

会被Ethernet L2MP技术所取代。

新的二层多路径技术,不管是TRILL还是SPB都引入了二层ISIS控制平面协议来作为转发路径计算依据,这样虽然可以避免当前以太网单路径转发和广播环路的问题,但毕竟是增加了控制平面拓扑选路计算的工作,能否使其依然如以往Ethernet般高效还有待观察。MPLS就是一个的前车之鉴,本想着帮IP提高转发效率,没想到却在VPN路由隔离方面获得真正应用。

2。2 EOR 与TOR

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就是交换机,而交换机就分为机箱式与机架式两种.当前云计算以大量X86架构服务器替代小型机和大型机,导致单独机架Rack上的服务器数量增多。受工程布线的困扰,在大型数据中心内EOR(End Of Row)结构已经逐步被TOR(Top Of Rack)结构所取代.机架式交换机作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第一接入设备的地位变得愈发不可动摇.而为了确保大量机架式设备的接入,汇聚和核心层次的设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密度接口数量,由此机箱式交换机也就占据了数据中心转发核心的位置。

综合来说,一般情况下数据中心以大型机箱式设备为核心,机架式设备为各个机柜的接入

2。3网络虚拟化

云计算就是计算虚拟化,而存储虚拟化已经在SAN上实现得很好了,剩下网络虚拟化了。云计算环境中,所有的服务资源都成为了一个对外的虚拟资源,那么网络不管是从路径提供还是管理维护的角度来说,都得跟着把一堆的机框盒子进行多虚一统一规划。而云计算一虚多的时候,物理服务器都变成了很多的VM,网络层面则需要对一虚多对通路建立和管理更精细化。

2.3.1 网络多虚一技术

网络多虚一技术。最早的网络多虚一技术代表是交换机集群Cluster技术,多以盒式小交换机为主,较为古老,当前数据中心里面已经很少见了.而新的技术

则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控制平面虚拟化与数据平面虚拟化.

控制平面虚拟化

顾名思义,控制平面虚拟化是将所有设备的控制平面合而为一,只有一个主体去处理整个虚拟交换机的协议处理,表项同步等工作.从结构上来说,控制平面虚拟化又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虚拟化两种方向.

纵向虚拟化指不同层次设备之间通过虚拟化合多为一,相当于将下游交换机设备作为上游设备的接口扩展而存在,虚拟化后的交换机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都在上游设备上,下游设备只有一些简单的同步处理特性,报文转发也都需要上送到上游设备进行。可以理解为集中式转发的虚拟交换机横向虚拟化多是将同一层次上的同类型交换机设备虚拟合一,,控制平面工作如纵向一般,都由一个主体去完成,但转发平面上所有的机框和盒子都可以对流量进行本地转发和处理,是典型分布式转发结构的虚拟交换机.

控制平面虚拟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真正的虚拟交换机,能够同时解决统一管理与接口扩展的需求。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制约了其技术的发展。服务器多虚一技术目前无法做到所有资源的灵活虚拟调配,而只能基于主机级别当多机运行时,协调者的角色(等同于框式交换机的主控板控制平面)对同一应用来说,只能主备,无法做到负载均衡。网络设备虚拟化也同样如此,以框式设备举例,不管以后能够支持多少台设备虚拟合一,只要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从控制平面处理整个虚拟交换机运行的物理控制节点主控板都只能有一块为主,其他都是备份角色(类似于服务器多虚一中的HA Cluster结构).总而言之,虚拟交换机支持的物理节点规模永远会受限于此控制节点的处理能力.

数据平面虚拟化

数据平面的虚拟化,目前主要是TRILL和SPB,他们都是用L2 ISIS作为控制协议在所有设备上进行拓扑路径计算,转发的时候会对原始报文进行外层封装,以不同的目的Tag在TRILL/SPB区域内部进行转发。对外界来说,可以认为TRILL/SPB区域网络就是一个大的虚拟交换机,Ethernet报文从入口进去后,完整的从出口吐出来,内部的转发过程对外是不可见且无意义的。

这种数据平面虚拟化多合一已经是广泛意义上的多虚一了,此方式在二层Ethernet转发时可以有效的扩展规模范围,作为网络节点的N虚一来说,控制平面

虚拟化目前N还在个位到十位数上晃悠,数据平面虚拟化的N已经可以轻松达到百位的范畴。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引入了控制协议报文处理,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同时由于转发时对数据报文多了外层头的封包解包动作,降低了Ethernet 的转发效率。

从数据中心当前发展来看,规模扩充是首位的,带宽增长也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在网络多虚一方面,控制平面多虚一的各种技术除非能够突破控制层多机协调工作的技术枷锁,否则只有在中小型数据中心里面应用,后期真正的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势必是属于TRILL/SPB此类数据平面多虚一技术的天地.

2.3。2网络一虚多技术

网络一虚多技术,已经根源久远,从Ethernet的VLAN到IP的VPN都是已经成熟技术,FC里面则有对应的VSAN技术。此类技术特点就是给转发报文里面多插入一个Tag,供不同设备统一进行识别,然后对报文进行分类转发.代表如只能手工配置的VLAN ID和可以自协商的MPLS Label.传统技术都是基于转发层面的,虽然在管理上也可以根据VPN进行区分,但是CPU/转发芯片/内存这些基础部件都是只能共享的。

目前最新的一虚多技术是类似Extreme Networks在交换机系统中实现的Virtual Router,和VM一样可以建立多个虚拟交换机并将物理资源独立分配,目前的实现是最多可建立64个VR,其中有一个用做管理.

2.4 VM互访技术(VEPA)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成熟和x86 CPU性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开始向虚拟化转型。虚拟化架构能够在以下几方面对传统数据中心进行优化:提高物理服务器CPU利用率;

提高数据中心能耗效率;

提高数据中心高可用性;

加快业务的部署速度

正是由于这些不可替代的优点,虚拟化技术正成为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另一些问题的诞生,数据网络便是其中之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器被改造成虚拟化平台,数据中心内部的物理网口越来越少,以往十台数据库系统就需要十个以太网口,而现在,这十个系统可能是驻留在一台物理服务器内的十个虚拟机,共享一条上联网线。

这种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多个虚拟机收发的数据全部挤在一个出口上,单个操作系统和网络端口之间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网管人员的角度来说,原来针对端口的策略都无法部署,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

其次,目前的主流虚拟平台上,都没有独立网管界面,一旦出现问题网管人员与服务器维护人员又要陷入无止尽的扯皮中。当初虚拟化技术推行的一大障碍就是责任界定不清晰,现在这个问题再次阻碍了虚拟化的进一步普及。

接入层的概念不再仅仅针对物理端口,而是延伸到服务器内部,为不同虚拟机之间的流量交换提供服务,将虚拟机同网络端口重新关联起来。

做为X86平台虚拟化的领导厂商,VMWare早已经在其vsphere平台内置了虚拟交换机vswitch,甚至更进一步,实现了分布式虚拟交互机VDS (vnetwork distributed switch),为一个数据中心内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接入平台,当虚拟机发生vmotion时,所有端口上的策略都将随着虚拟机移动.

虚拟以太网端口汇聚器(VEPA)是最新IEEE 802。1Qbg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降低与高度虚拟化部署有关的复杂性。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使用虚拟交换机的传统方法就会发现,它与VEPA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VEPA使用户可以深入了解虚拟化及联网中的各项部署挑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当您的物理主机上的监视程序上有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都包含一套操作系统和多种应用)时,这些虚拟机在相互通信和与外部世界通信时都要使用虚拟交换机。事实上,虚拟交换机是一种第2层交换机,通常以软件的形式在监视程序内运行。每种监视程序通常都有一个内建的虚拟交换机。不同的监视程序所含的虚拟交换机在能力方面也是千差万别的.

当虚拟交换机从联网领域转移到服务器领域时,就有必要针对虚拟环境对传统的基于网络的工具和解决方案进行重新测试、重新定性和重新部署.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变化会对虚拟化的快速扩展和普及造成阻碍。

例如,传统的网络和服务器运营团队是截然分开的,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流程、工具和控制范围。由于虚拟交换机的原因,联网进入了服务器的范畴,因此

像供应虚拟机这样的简单任务也需要这些团队之间开展额外的协调工作,从而确保虚拟交换机的配置与物理网络配置保持一致。

由于缺乏网络中虚拟机之间流量的可视性,因此涉及到虚拟机之间通信的故障查找和监视也变成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而且随着虚拟机数量的增长,单个服务器中的虚拟机目前已经达到8至12台,并且会在不久的将来达到32至64台,因此,保护虚拟机彼此不受干扰,以及不受外界威胁的侵害都变成了一项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防火墙到IDS/IPS,基于网络的传统设备和工具都需要针对这些高度虚拟化的环境重新开发、重新认证和重新部署,从而确保虚拟机之间通过虚拟交换机的通信能够满足法规一致性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由于在虚拟交换机方面缺乏标准,因此会增加涉及不同监视技术的培训、互用性和管理开销,进入使这些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事实上,物理服务器正在变成一种全面的网络环境,拥有自身的互用性、部署、认证和测试要求。

有趣的是,这种趋势与虚拟化最基本的优势之一是背道而驰的,即虚拟化能够将服务器中过剩的容量以更高的效率来运行各类应用。目前,这种“服务器中的网络”很有可能演变成这些过剩容量的消费方,将CPU和内存资源吞噬殆尽。

VEPA的方法

为应用这些挑战,各方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VEPA。VEPA是一种虚拟交换机替代产品;它不仅进入了标准化进程,而且成为业界众多厂商的一致选择。

事实上,VEPA会将服务器上虚拟机生成的所有流量转移到外部的网络交换机上。外部网络交换机接下来会为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机和基础设施的其它部分提供连接。

实现这一功能的方法是将一种新型转发模式融入物理交换机中,使流量能够从来时的端口“原路返回",从而简化同一服务器上虚拟机之间的通信.

“原路返回”模式(或称“反射中继”)可以在需要时将包的单一副本反向发送至同一台服务器上的目的地或目标虚拟机。对于广播或组播流量,VEPA能够以本地方式向服务器上的虚拟机提供包复制能力。

传统上,多数网络交换机都不支持这种“原路返回”模式行为,因为它可能会在非虚拟世界中造成环路和广播风暴。然而,许多网络厂商都开始支持这种行为,目的就是解决虚拟机交换的问题,而且使用简单的软件或固件升级即可实现。

IEEE的802.1Qbg工作组还努力将这种行为变成了标准。VEPA能够以软件的方式,作为监视程序中的瘦层在服务器中实施,也可以作为网卡中的硬件来实施,在后一种情况下还可以与SR—IOV等PCIe I/O虚拟化技术结合使用。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Linux KVM监视程序中提供的基于软件的VEPA实施。

事实上,VEPA将交换功能移出了服务器,并且将其放回物理网络中,而且让外部网络交换机能够看到所有的虚拟机流量.通过将虚拟机交换移回物理网络,基于VEPA的方法使现有的网络工具和流程可以在虚拟化和非虚拟化环境以及监视程序技术中以相同的方式自由使用。

防火墙和IDS/IPS等基于网络的设备,以及访问控制列表(ACL)、服务质量(QoS)和端口监视等成熟的网络交换机功能都可以直接用于虚拟机流量和虚拟机之间的交换,因此减少和消除了对虚拟网络设备重新进行昂贵的质量判定、测试和部署的需求.

此外,VEPA将网络管理控制层重新交给了网络管理员,为所有与虚拟机相关联网功能的供应、监视和故障查找提供了一个单一控制点。

将网络功能从服务器卸载至网络交换机能够带来诸多的优势,例如释放服务器资源并将其用于更多的应用,同时还可在虚拟和非虚拟服务器之间提供线速交换;从1Gbps至10Gbps,甚至可以达到40Gbps和更高的100Gbps.

因此,基于VEPA的方法有助于扩大虚拟化部署,降低复杂性和成本,并且加快虚拟化的普及.

尽管基于VEPA的方法能够带来许多好处,但在某些环境下,虚拟机间流量的交换最好还是留在服务器内部。例如,在有些环境下物理服务器要承担虚拟机的巨大负荷,而且这些虚拟机之间的通信非常频繁,因此为了将延迟降至最低程度,最好的方法是将虚拟机之间的流量留在服务器内部.

在此类场景中,可能的方法之一是绕过基于监视程序的软件虚拟交换机,利用新型网卡提供的交换硬件能力,即SR-IOV等基于入向I/O虚拟化的能力.同样,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需要权衡考虑完全使用“服务器中的网络”模型时的安全和成本问题。

随着服务器虚拟化的广泛普及,服务器内和服务器间虚拟机交换流量的复杂性都在不断提高。基于VEPA的虚拟机间流量交换方法能够为基于虚拟交换机的传统方法提供一种非常有趣且极具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为了向网络和服务器基础设施提供支持VEPA的能力,此类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2.5 虚拟机迁移网络技术

虚拟服务器能够大幅度提升服务器计算资源利用率,但是仍然只发挥了虚拟化优势的很小一部分。虚拟化向网络的延伸使虚拟机能够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实现在物理服务器之间的漂移,并按需提供容量,无需增加昂贵且未尽其用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动态虚拟机的创建和移动让管理员能够迅速响应新的请求,从而提高用户的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但是目前传统的网络设备并不能满足这种动态迁移的需求,这成为虚拟化进程中的瓶颈,而解决这一瓶颈就意味着虚拟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将虚拟化优势延伸至网络,如何动态并经济有效地分配资源,来满足高峰和低谷时的业务需求显得至关重要。通常在一个工作日中,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会从最小量开始增长。虚拟机可以立刻迁移至其它新启动的服务器上去,以满足需求.在工作日结束时,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会降低,那时虚拟机可以迁回原来的服务器,并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器资源,以简化管理并降低供电成本.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的虚拟化至关重要,网络可以使得虚拟机的动态迁移成为可能,还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应用的保护,甚至可以使得用户感觉不到虚拟资源的扩展或缩小.

日常的虚拟机迁移只是虚拟机漂移技术的一种实践应用。当服务器离线进行维护或发生故障时,虚拟机也可进行漂移以支持业务的连续性。为了利用这些优势,在硬件平台间漂移虚拟机相关的网络配置虽并不复杂,但却至关重要且非常耗时.此外,当虚拟机在数据中心内漂移时,与每台虚拟机相关的网络层策略必须随之漂移。这些策略控制着安全、服务质量(QoS)等因素,并因用户和应用的具体情况而异.因此,为每个业务应用维持相适应的网络策略对于业务运营而言至关重要.

虚拟机从一台物理服务器漂移至另一台之前,与之相关的网络端口配置以及安全策略必须针对目标服务器进行正确的设置,以满足安全需求.如果数据中心存在大量的服务器和虚拟机迁移,那么手动配置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利用网络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可使虚拟机迁移相关的网络管理任务实现自动化,且无需大量的管理人员。

针对虚拟机漂移的自动化网络管理

实现虚拟机漂移的网络自动化最关键的,就是构建一个包含智能软件的网络交换机,来对单个虚拟机进行配置。传统的网络交换机是通过一个物理端口来与它连接的服务器进行通信的。而包含智能软件的交换机,则能够实现对单个虚拟机的感知,以及对每个虚拟机进行网络配置,从而将单个虚拟机属性扩展到整个网络。当虚拟机在整个网络迁移时,交换机能够追踪这种迁移,并确保网络设置与虚拟机一起实现迁移。

虚拟机感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与多种架构相兼容。被称为虚拟机监控器(VMM)是虚拟化软件的重要组成之一,它能够使多种操作系统在单一主机平台中运行。目前可支持Citrix、微软、VMwareXen,Oracle等虚拟化平台.

由于数据中心通常运行不同的虚拟化架构,因此,具备兼容多个虚拟化架构的能力至关重要.研究和开发部门或许更青睐某一款架构,因为它使用户能够更好地管理服务器;而数据管理员为了其他用户也许会统一使用另一款来自指定厂商的虚拟化架构。或者,数据中心管理员因为价格或其他因素也许会选择逐步迁移至其它厂商的架构,从而创建一个临时的混合型环境。而网络是承载这些架构的基础,网络的虚拟化同样也需要对于混合环境提供很好的兼容性。

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化产品也包含的有价值的特性:

•跟踪虚拟机的迁移,无需变更以太网数据包,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内置于交换机的智能软件可以缓解网络管理员的负担•该架构能够方便用户在虚拟层中配置网络设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支持多种虚拟化架构,最大限度提高灵活性。

•管理平台界面简化管理。

针对虚拟化网络的解决方案已成为现实。Extreme Networks公司的XNV技术,能够搜索虚拟机并使性能和安全设置与虚拟端口(而非物理端口)相联系。使用管理员拥有粒度标准来监测每台虚拟机及其相关的虚拟端口。XNV还可监测虚拟机的创建和迁移,并确保网络设置随着虚拟机迁移。这些功能都有助于降低由网络配置错误引起的应用宕机风险,以及将敏感应用暴露给未受权用户的安全

风险.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即“网络感知”和开放性,是新的数据中心的必备能力,只有这样,用户才能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手动维护安全策略所造成的人工错误,因为虚拟化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并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第三章方案设计

3.1网络总体规划

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以下的一些因素:系统的先进程度、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系统的维护成本、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配合度、与外界互连网络的连通、建设成本的可接受程度。

网络整体设计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并达到以下目标:

1)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高性能园区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是网络应用环境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供保证。

➢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具有很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并且在业界有广泛的用户基础;

➢关键网络设备冗余工作,其关键部件可实现在线更换(热拔插),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

➢网络在设备、拓扑以及线路等方面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每周7*24小时,每年365*24小时的正常工作.

2)开放性和标准化

为了保证在网络时保证不同设备的互通性,所以网络系统在设计时必须采用开放技术、支持国际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连互通性,保证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的产品以及与不同厂商的不同网络设备无缝连接和互操作的能力。

3)具有高处理能力、可扩展性

现支持各种高速网络(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等技术),提高对数据包的转发能力和速度,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支持各种协议并存,可灵

活地构成不同系统,并可方便地从拓扑的角度和设备的角度扩展,方便升级以满足将来业务增长的需要。

在网络设计时,为了适应用户快速增长的需要,首先要满足现有规模网络用户和应用的需求,同时考虑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设计关键网络设备具备扩展能力以及网络实施新应用的能力.

灵活扩充性:灵活的端口扩充能力,模块扩充能力,满足网络规模的扩充.

支持新应用的能力:产品具有支持新应用的技术准备,能够符合实际要求的,方便快捷地实施新应用。

4)系统的先进、成熟、实用性及可管理和可维护性

当今世界,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设计既要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潮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实用性,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和技术,降低由于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成熟因素给用户带来的风险。

在系统设计中,选择先进的系统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里采用我们通过这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的控制,监控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状态,简化管理工作,提高了主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利用效率。提供先进而完善的网络管理工具,监控网络故障,优化网络性能,实现一体化的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基于SNMP,支持RMON和RMON2.

5)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

现在我们网络内接入的用户对网络的好奇心,促使会攻击我们内部网络,我们制订统一的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能够提供不同方式不同级别的安全策略,保证网络重要用户和数据服务器的安全性。

所以说安全性是网络运行的生命线。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可以使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网络可以阻止任何非法的操作;网络设备可进行基于协议、基于MAC地址、基于IP地址的包过滤控制功能,不同的业务,划分到不同的虚网中。

6)保护用户现有投资及效益性

在保证网络整体性能的前提下,网络设计充分保护用户投资及效益性,利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或做必要的升级,在原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建设,避免用户投资的重复浪费,在满足用户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情况下,采用性价比高的设

备,构筑经济可靠的网络平台,使新系统更有效地承担繁重的任务,能支持将来系统的维护和平滑升级。所采用的设备应是当今业界的主流产品,采用主流技术、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网络维护的费用,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保护。

3。2省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对于省级数据中心,一般规划为大约五百台高性能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规划2-3层网络连接模式(下图为3层)

如上图所示,一般情况下,大型数据中心采用2-3层网络结构,以3层结构为例,采用2台高性能Extreme Networks BD8800核心交换机,提供48个四万兆(40G接口),通过40G通道下联到汇聚层Summit X670系列交换机。每台Extreme Networks Summit X670交换机提供48—60个万兆万兆接口,并提供四万兆接口上联,万兆下联Summit X460交换机,通过X460交换机使用千兆连接所有服务器。

但是对于新型的大型数据中心,万兆网络连接已经成为主流,所以一般使用万兆连接服务器,则直接将网络简化为如下2层:

万兆以太网技术目前已成为建设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的主流技术。为实现数据网络平台的功能,并考虑网络在性能、容量、扩展性、先进性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经过对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不同网络架构在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第三层或多层交换技术、QoS、ACL等方面的性能表现及成本分析,确定将高密度端口的万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整个信息网络的接入设备。

通过将万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VLAN技术、三层路由交换、局域网中的QoS、ACL技术与投资经济性实现完美的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具有成熟的先进技术,同时又可简便维护和安全使用的网络.

在省级网络设计中,我们最终推荐核心到接入交换机40G连接,接入到服务器10G连接.

3.3市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市级数据中心一般采用小于100台服务器,根据省级网络的建设设计,我们同样使用万兆进行连接,这里采用一台Summit X670系列交换机。每台Extreme Networks Summit X670交换机提供64个万兆万兆接口,或者采用X670交换机堆叠,提供112个万兆端口,如下图所示:

3。4区县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区县级数据中心,一般采用普通企业级服务器,不进行大规模数据集中,所以一般只适用千兆进行接入,所以采用两台千兆交换机Extreme Networks Summit X460进行互联,通过冗余备份设置,千兆连接内部所有服务器。

3。5省、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设计

对于大多数行业客户如医疗、教育或政府等,其数据中心不只为本地市提供数据交换和处理,同时各级数据中心之间还需要进行数据的远程交换和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多级数据中心架构的优势,使各级数据中心协同工作、远程交换、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因此省、市、区/县数据中心的互联也势在必行.

3.5.1省、市数据中心互联

省数据中心由于数据量较大,需要同时汇聚地市一级数据中心,因此在省数据中心推荐配置两台MP7508作为核心汇聚路由器,并互为备份。MP7508汇聚路由器通过1000M光接口连接省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BD8800,再通过1000M MSTP 或155M SDH/ATM网络分别连接各个地市数据中心上联路由器MP7204,地市上联路由器MP7204通过1000M光接口连接其核心交换机X670.由于MP7508和MP7204路由器的高性能,从而实现省、市数据中心的高速互联,其软/硬件高可靠性设计以及每个节点采用双机备份的方式,实现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我们可采用MPLS等安全技术,进一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5.2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

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应用,市数据中心与区/县数据中心之间数据流量不同,在数据流量较大的应用中,市数据中心采用MP7204中心汇聚路由器通过100M

或1000M MSTP线路连接各个区/县数据中心MP3840汇聚路由器;对于数据流量较小的行业或应用,市数据中心MP7204可采用155M SDH线路,采用2M复用的方式连接各个区/县数据中心MP2824,区/县数据中心可根据实际带宽需求采用2M 或N*2M链路捆绑方式接入市数据中心。同样为了提高互联的可靠性,地市汇聚路由器和区/县上联路由器均采用双机双线路冗余备份方式,确保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

3.5。3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虽然数据中心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私有网络环境,不同级别的数据中心也可通过运营商专有线路进行互联互通,其内部数据中心和传输线路上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同时为提高数据中心的开放度和利用率,以及远程管理等,其势必要与外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外部或互联网用户提供数据业务和管理。因此在数据中心的边界需要充分考虑其接入和互联互通的安全性,需要有效的的边界隔离,可以实现对非法访问的阻断;其二是有效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控制功能,可以实现对源地址的定位、识别和控制;其三是建立有效的对抗攻击能力,实现对异常流量、恶意代码、有目标的渗透等情况的鉴别和防护;其四是建立深度应用识别与攻击检测,对应用数据包进行深度检测,防范欺骗;其五是可以实现业务间隔离与带宽资源控制,保障重要业务访问;其六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防止数据被窃听和篡改;同时,还必须具有高可靠性的安全设备来防止由于高并发访问量、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而带来的访问不便。此外,由于边界是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重要节点,部署安全产品必须具有便于管理的特点,这就要求设备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配置尽量简单方便,特征库能够自动升级,可以提供丰富的访问审计功能,能够对流量进行有效监控,能够提供丰富的攻击统计,使数据中心系统管理员能够充分掌握数据中心的安全态势,为不断地优化安全策略提供依据。因此我们建议采用综合的安全网关作为数据中心边界接入和隔离,为其提供用户安全接入、抗攻击、入侵检测、防病毒、高性能VPN、带宽管理等综合安全解决方案,避免了采用多厂家多型号的安全产品而带来的管理和维护上的安全风险。

以下为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在省、市、区/县数据中心边界,我们采用MSG4000综合安全网关作为外部移动用户、远程管理以及第三方平台等用户和平台的接入.MSG4000作为一款综合安全产品,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从100M到10G不同性能需求,省、市、区/县数据中心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性能层次的MSG4000;同时MSG4000在功能上可为客户提供安全防护、病毒过滤、入侵检测、应用识别、流量管理、WEB访问控制、上网行为管理以及IPSEC/SSL VPN等功能,满足客户整个安全防护的需求,从而避免了由于设备数量、种类较多带来的维护和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章方案的新技术特点

4。1量身定制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4。1.1最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

Extreme公司作为以太网技术的先驱,一直致力于生产严格遵循业界标准的以及可与其他厂商兼容的产品,Extreme Networks是由100家国际知名网络公司组成的千兆以太网联盟和万兆以太网联盟的领导者。Extreme交换机的10GB 以太网模块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单跳网络传输1 TB数据流量。Extreme公司一直走在10GB以太网交换技术开发的前沿,公司的发起人及首席技术官Steve Haddock现任IEEE 802.3ae任务小组副主席,该小组已经为10—GB以太网开发了行业标准。Extreme Networks的Tony Lee自2000年3月起,在两年任期内担任万兆以太网联盟主席,另一名Extreme Networks技术专家Ameet Dhillon 目前则担任万兆以太网联盟理事。Extreme交换机的扩充能力和高端交换性能标志着基于标准的高性能以太网技术的重大进步。

万兆以太网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Extreme在万兆网络应用从初期就一直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

4.1。2硬件全线速处理技术

网络业务的不断增多,各种应用的流行,对网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太网交换机由于基于共享的设计理念,对于音频、视频以及数据的各种业务的

传输是无法识别区分的,对于多媒体业务的开展需要更智能的设备来支撑.高速的网络数据传输应用已经不是一个高级网络唯一的重要指标。网络的发展方向是支持线速无阻塞地传输各种多媒体等高级应用,在开启各种网络应用和功能的情况下,保证网络畅通。这也是Extreme公司的强大技术优势所在.

Extreme的智能网方案采用先进的组播技术和Qos保证机制,实现全线速的高质量的业务运行。核心设备的大密度的高速端口使得网络设备具有大容量的交换处理能力,以避免拥塞和延迟。Extreme采用无阻塞交换结构,基于先进路由交换机制,能够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网络设计实现高性能的网络.

Extreme的全线三层产品交换产品均可实现满载情况下的二层线速帧交换和三层线速包转发。应该强调的是,实际运行的网络需要配置很多控制功能,如QoS处理、ACL、策略路由等,此时需要交换机耗费更多的资源以实现相应的网络控制处理功能。Extreme产品能够保证性能和功能的一致实现,即在打开诸多控制处理功能的前提下,依然保证数据包的真正线速处理和转发。

Extreme的共享内存式的交换背板结构大大提高了组播转发的效率,节省了交换矩阵的带宽。其他网络厂家的交换机支持的组播、ACL、Qos等都是基于软件技术和CPU运算的,由于占用大量处理器和内存资源,经常会导致丢失数据包,在性能上能上都达不到无丢包的限速传输,不得不以添加昂贵的内存条为代价。Extreme主推的真正的线速网络是性能和功能的全面线速,包括线速路由、线速ACL、线速Qos、线速组播,Extreme的网络设备的Qos、组播、ACL都是通过专门的集成芯片来完成,不占运行用系统资源,这也是目前业界唯一能够同时实现四种线速的全线速核心交换设备。国防大学在新网络未来要承载各种多媒体为基础的新应用,影像方面需要应用到组播、Qos技术都会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得到卓越的性能表现,优异的全线速网络设计能够为科研和业务的效率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

组播结构

传统的组播结构

可以看到在传统组播结构上,要实现组播组的发送需要组播发送端通过传统的交换矩阵多次发送,这样造成了组播数据在整个转发过程中速度慢,同时对端口带

宽占用资源过大、占用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端口拥塞。

4.1.3 Extreme Direct Attach技术

今天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利用一个内部的“虚拟交换机”为在一个服务器内部的虚拟机(VM)之间以及它们与外部网路之间提供网络连接.这个虚拟交换机给数据中心网络增加了第四个层级。

今天的许多刀片服务器利用一个内部的“刀片交换机”来汇聚刀片服务器机箱内的每个物理服务器的数据流量。这些交换机给网络增加了第五个层级。

虚拟交换机和刀片交换机的组合把交换层级从3层提高到5五层,显著提高了网络延迟并增加了数据中心内的网络元素,这也增加了数据中心管理的复杂性。

Extreme Networks的Direct Attached技术消除了虚拟交换机层,简化网络并提高网络性能。Extreme Networks的BlackDiamond®8800交换机中的8900系列交换模块通过利用高密度板卡和布线系统,消除刀片交换机并使数据中心得到简化,从而使数据中心的层级数量从5层简化为3层。

今天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通过结构化分“层”定义。通常情况下,有一个“网络核心",它是所有数据中心设备的中心连接点.这是数据中心网络的“第一层级”.这个核心可能是一个交换机,或者更通常是由冗余交换机组成的集群来连接所有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服务器.而网络的“第二层级”是汇聚交换机,它连接接入交换机和核心.这层常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一般没有必要用在中型数据中心。“第三层级”的交换机,通常被称为接入层交换机,它直接连接服务器。这些接入交换机通常被称为“架顶式交换机”或“行末式交换机"。

这种无论是两个或三个层级的模式是已经被多年使用,且广为熟悉的。

目前数据中心有两个重要的趋势,它们正在改变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方式,一个在物理方面,而另一个在虚拟化方面。这些趋势给数据中心网络增加了额外的层级。

趋势一:虚拟化

在过去几年的数据中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虚拟化的应用。虚拟化是一种技术,使一台物理服务器允许安装多个虚拟服务器/虚拟机。这样可以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和有助于服务器的整合,对于灾难恢复和容量管理等有诸多好处。虚拟化在企业数据中心和主机托管数据中心中非常流行。而由于高性能计算集群或大型互联网消费网站的自身性质,虚拟化不太可能应用在这些领域。

虚拟交换机

虚拟化引入了“虚拟交换机”的概念.

在非虚拟化数据中心,每个服务器运行一个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管理的物理网络连接到与其它用户和服务器.在虚拟化环境中,有多个虚拟机运行在物理服务器上。这些虚拟机必须共享一个物理网络连接,并且需要互相通信。这给虚拟交换机或“vSwitch的”概念带来了用武之地.虚拟交换机是一个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模拟2层网络设备的软件。虚拟交换机的功能是使一个服务器内的虚拟机可以互相通讯并且可以与外界通讯。虚拟交换机仿造了二/三层交换机的一部分功能以实现上述通讯功能。虚拟机运行在虚拟化管理软件中,所以它不是通用的。目前VMware、Microsoft和Citrix在自己的虚拟化管理软件中都含有虚拟交换机.另外其它一些网络厂商也推出了额外收费的虚拟交换机,例如Cisco的Nexus 1000.

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是每个物理服务器都需要一个虚拟交换机。例如一个有40台服务器的机柜需要40个虚拟交换机,一个有16个刀片的刀片服务器需要16个虚拟交换机.网络中虚拟交换机的数量与网络中运行虚拟化的服务器的数量是一一对应的。这些虚拟机每一台都需要管理和配置。

虚拟交换机的优点:

虚拟交换机是由虚拟化管理软件厂商发明的,用于虚拟机与网络间进行通讯。直到现在,虚拟交换机还是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其它服务器和用户之间通讯的唯一手段。

虚拟交换机带来的问题:

安全性:虚拟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同一服务器内部的虚拟机之间的通讯.因为虚拟交换机存在于服务器内部,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的数据流量对于外界网络是不可见的。这样一些由非法虚拟机引发的安全问题很难被发现。

网络与系统管理软件的可见性:同样由于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的数据流量对于外界网络是不可见的,对于虚拟机和虚拟机之间的流量的管理和监控非常困难。传统的基于端口镜像的网络工具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

性能的不可预见性:虚拟交换机使用软件而非线速的交换机硬件来进行数据的转发.虚拟交换机的转发性能,以至于服务器的网络性能都取决于CPU的可用资源,而该资源又取决于虚拟机上的应用程序。这与服务器的优化是矛盾的:当服务器通过虚拟化增加利用率时,服务器的网络性能实际会下降,这与使用虚拟化优化服务器的设想是相违背的。

额外的网络层级:虚拟交换机为传统的网络增加了第四个层级。这样增加了网络的跳数从而增加了端到端的网络延迟。

通用方案-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 网络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数据中心现状分析 (3) 第二章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分析 (3) 2.1 路由与交换 (3) 2.2 EOR 与TOR (4) 2.3网络虚拟化 (4) 2.3。1 网络多虚一技术 (4) 2。3.2网络一虚多技术 (6) 2.4 VM互访技术(VEPA) (6) 2。5 虚拟机迁移网络技术 (10) 第三章方案设计 (12) 3.1网络总体规划 (12) 3.2省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4) 3.3市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5) 3.4区县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5) 3.5省、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设计 (15) 3.5.1省、市数据中心互联 (15) 3.5。2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 (16) 3.5。3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16) 第四章方案的新技术特点 (17) 4。1量身定制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17) 4.1。1最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 (17) 4.1.2硬件全线速处理技术 (17) 4。1.3 Extreme Direct Attach技术 (19) 4。1。5 帮助虚机无缝迁移的XNV技术 (24) 4。1。5环保节能的网络建设 (27) 4.2 最稳定可靠的网络平台 (28) 4.2.1 独有的模块化操作系统设计 (28) 4。2.2超强的QOS服务质量保证 (29) 4。3先进的网络安全设计 (31) 4.3.1设备安全特性 (31) 4。3.2用户的安全接入 (32) 4.3。3智能化的安全防御措施 (33) 4.3.4常用安全策略建议 (35) 附录方案产品资料 (38) 1.核心交换机BD 8800 (38)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5篇)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5篇)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5篇)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20世纪60年月,大型机时期开头消失数据中心的雏形,1996年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概念正式提出并开头实施这一系统,主要为企业用户供应机房设施和带宽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爆炸性进展,数据中心已经得到了蓬勃进展,并成为各种机构和企业网络的核心。一般来说,数据中心是为单个或多个企业的数据处理、存储、通信设施供应存放空间的一个或联网的一组区域。通常有两大类型的数据中心:企业型和主机托管型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目的是为各种数据设施供应满意供电、空气调整、通信、冗余与平安需求的存放环境。数据中心中的设施包括各种安装在机架或机柜中的有源设备及连接它们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最近,美国康普SYSTIMAX Solution托付AMI Partners进行的一项讨论表明:到2021年,亚太地区的综合布线市场将达到15.3亿美元,2021年至2021年之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1%,而数据中心综合布线业务将占据全部剩余的市场份额。 同时,依据AMI的讨论,2021年亚太地区只有13.8%的综合布线业务来自数据中心市场。而到2021年,数据中心将占该地区综合布线业务市场32%的份额。在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市场中,估计中国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5%,而其整体综合布线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6%。

这对综合布线系统这样的基础设施来说,即是契机又是挑战。那些能够真正供应高性能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给数据中心应用带来新的展望。 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熟识的“Google”的流量: 每月3.8亿个用户 每月30亿次的搜寻查询 全球50多万台服务器 服务器到本地交换机之间传输100Mbit/s,交换机之间传输千兆 面对这样的巨大流量,物理层基础设施必需具有足够的耐用性及全面的适用性,以应对24/7小时的可用性及监测工作、“99.999%”的牢靠性、备份使用、平安、防火、环境掌握、快速配置、重新部署,以及业务连续性的管理。 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头留意到数据中心常常面对的那些困难项目,并设计了操作指南,其中推举一些优先使用的高性能布线基础设施。在美国,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可在以下文件中查到: TIA/EIA-942(SP-3-0092)草案:数据中心的电信基础设施标准。 其中包含了一些被认可的布线介质: ANSI/TIA/EIA-568-B.2.1六类电缆 ANSI/TIA/EIA-568-B.3.1激光优化的OM3多模光纤 ANSI/TIA/EIA-568-B.3单模光纤 而在欧洲,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标准则可在以下文件内查到: EN 50173-5:200x草案:信息技术―通用布线系统,第5部分:数据中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地方,其目的是为了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旨在满足企业或机构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提供稳定的数据存储、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 本项目的背景是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全面的数据中心来支持公司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提高业务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符合国际标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数据中心,满足公司的信息化需求,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 二、项目范围和功能需求 本项目的范围包括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网络设备、安全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管理运维系统等。 具体的功能需求如下: 1.存储功能:提供高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存储和访问需求。 2.计算功能:提供高性能的服务器和计算设备,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 3.网络功能:搭建高速、可靠的网络设备,支持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安全功能: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5.系统功能:搭建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支持数据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维。 6.监控功能: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各项运行指标,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管理功能:建立自动化的管理系统,提高数据中心的运维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技术架构和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技术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包括硬件层、网络层、安全层和应用层。设计原则如下: 1.可扩展性: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扩展存储容量、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 2.高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故障恢复能力。 3.高安全性: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4.高性能:选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提供快速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5.简化管理:建立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减少人工干预和管理成本。 四、关键技术与设备选型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平台的建 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平台对于企业 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提出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包括硬件设施、网络架构、数据存储和安全措施等方面。 一、硬件设施 一个稳定、高效的数据中心平台必须有可靠的硬件设施支持。首先,需要选择具备良好性能和可扩展性的服务器,以满足处理大规模数据 的要求。其次,必须配置高速、低延迟的网络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 速度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具备高效的冷却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系统,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网络架构 数据中心平台的网络架构是构建一个高速、安全的环境的关键。首先,需要采用分层结构来实现网络的隔离和管理,以提高系统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其次,需要建立负载均衡系统,平衡网络负载,提高系 统的响应速度。同时,还需要采用流量测量和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网 络性能和带宽利用率,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三、数据存储 数据中心平台的数据存储方案是核心的部分。首先,需要选择可靠 的存储设备,如高性能硬盘阵列和闪存存储,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 提高存储的读写速度。其次,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灾备,确保数据的

可用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采用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提高存储利 用率和节约成本。 四、安全措施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中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建立完 善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 数据。其次,需要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保护数据免受外部攻 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同时,还需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漏洞和加强安全性。 五、运维管理 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平台需要有科学的运维管理方案。首先,需要 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硬件设备和网络的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其次,需要建立故障处理和紧急响应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用性。此外,还需定期进行性能优化和容量规划,保证系统的高效 运行和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六、可持续发展 在数据中心平台建设方案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如服务器虚拟化和能效优化,减少能 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其次,需要推广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理念,如使 用可再生能源和回收利用废热等。同时,还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评估 和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和改进数据中心的环境影响。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详细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详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持,促进业务的发展和创新的进步。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建设背景、方案分析、详细介绍以及总结等。 一、确定文章类型本文属于技术文档,主要针对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详细分析进行介绍。 二、梳理关键词本文的关键词包括: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硬件配置、软件环境、网络拓扑、安全性、可维护性等。 三、介绍数据中心建设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据中心作为企业信息处理的核心设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数据中心市场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绿色环保、高可用性等方向发展。 四、分析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建设方案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两种建设方案:

(1)自建数据中心:该方案需要企业自行购买土地、建设机房、配置设备等,能够根据企业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化建设,但需要较高的初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 (2)云数据中心:该方案依托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弹性扩展和按需使用,降低了初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但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硬件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硬件配置:(1)服务器: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能够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2)存储设备: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能够满足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3)网络设备:选择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能够满足数据传输和交换的需求。 3、软件环境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以下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选择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 等。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XXX有限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网络设计原则 (2) 二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3) 2.1 分层设计 (4) 2.2 分区设计 (5) 三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5) 3.1 网络核心 (5) 3.2 全交换网络 (6) 3.3 服务器接入的二层模式 (6) 四数据中心网络方案优势 (9)

一网络设计原则 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在网络设计中遵循下面的原则: (1)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由于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数据类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网络设计首要的原则就是,保证用户的设备或内容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安全可靠的传输和处理。 网络设计从安全可靠的角度讲,就是将核心网络设备互为冗余备份;网络连接采用双链路连接;网络设备的选型要考虑模块的冗余等。目的是使整个网络尽可能减少单点故障而引起的系统无法运行。 (2)开放式、标准化 无论是从现在、还是从发展的眼光看,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了各类至关重要的设备、软件和应用系统,集成了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类产品的地方。数据中心的网络平台的目的在互连不同制造厂商的设备,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数据交换。一个不标准、不开放的网络平台将极大的阻碍数据中心业务运作和发展。 为此必须建立一个由开放式、标准化的网络系统组成的平台来满足当前可实现的应用要求,又能适应今后系统扩展的需要。 (3)可扩展性 网络结构分层次设计,网络设备采用模块化、堆栈式的系统结构,为今后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完善、各种特色增值业务的部署,提

供一个灵活方便的升级和扩充的途径。 (4)实用性、先进性、成熟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方案不仅适应新技术发展方向,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先进性,同时也兼顾成熟的网络技术和经济实用性。 (5)可管理性 网络运维平台可以提供24*7不间断的网络监控、技术服务与支持,标准监控程序每隔5分钟会检测网络联接状况,出现问题立即告警并及时通知用户。控制中心同时提供恒温、恒湿的机房环境,自动防火告警等服务。 二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根据应急业务的类型,我们在网络设计以及网络产品选型方面,完全围绕解决业务而展开。应急数据中心必须向提供24*7不间断服务,因此网络产品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同时,在网络设计方面,完全排除网络连接的单点故障,实现双链路连接。部署大量的服务器,处理突发事件情况下,对外服务区会产生大量的网络访问流量,因此,网络设计将考虑到控制网络流量,合理交换网络流量,达到均衡网络流量的目的。 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多种不同层次的服务,网络设计必须是数据中心具备多种网络结构和层面,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有网络的不同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IDC网络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IDC基础系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IDC应用服务系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IDC综合管理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IDC计费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IDC机房系统设计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一期实施内容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IDC的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IDC系统结构 存储系统是IDC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作为一个IDC,其存储系统是相当庞大的,特别是在现在的企业中,数据的容量以由GB级增长到TB级,如此大的数据需要有一个更加

安全、可靠的存储系统,由于访问的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所以对存储系统的效率也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存储系统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以满足IDC的发展的需求。 机房场地的建设是IDC前期建设投入最大的部分。由于IDC的用户可能把其重要的数据和应用都存放在IDC的机房中,所以对IDC机房场地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IDC的机房场地建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 机房装修:机房装修主要考虑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和活动地板等。 - 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IDC的场地建设重点之一,由于IDC的大量设备需要极大的电力功率,所以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建设、扩展性是极其重要的。供电系统建设主要有:供电功率、UPS建设(n+1)、配电柜、电线、插座、照明系统、接地系统、防雷和自发电系统等。 - 空调系统:机房的温度、通风方式和机房空气环境等。 - 安全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 - 布线系统:机房应有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系统包括数据布线、语音布线、终端布线。- 通信系统:包括数据线带宽、语音线路数目等。 我们建议的IDC网络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IDC网络功能结构图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3) 1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1.1.建设背景 (3) 1.2.当前现状 (4) 1.3.建设目标 (6) 第2章方案设计原则 (7) 2.1.设计原则 (7) 2.2.设计依据 (9) 第3章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10) 3.1 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10) 3.2 大数据处理设计 (16) 3.3 大数据存储设计 (23) 3.4 安全设计 (25) 3.5 平台搭建实施步骤 (30) 3.6 物理架构设计 (31) 第4章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组成 (34)

4.1.防火墙设计 (34) 4.2.接入层设计 (34) 4.3.网络拓扑 (35) 第5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组成 (36) 5.1.机柜系统设计 (36) 5.2.制冷系统设计 (38) 5.3.供配电系统设计 (43) 5.4.模块监控系统设计 (47) 第6章运维方案 (53) 6.1.技术和售后服务 (53) 6.2.售后服务项目 (53) 6.3.售后服务项目内容 (53) 2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1章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之一,伴随着数据集中在教育业信息化的逐渐展开,数据中心在企业和信息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信息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教育机构业务的重要IT 基础设施,承担着教育机构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在教育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 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服务手段。这对教育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全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XX核心机房改造方案2017年4月

目录 目录 (2) 一、方案概述 (3) (一)现状及业务状况分析 (3) (二)数据中心和核心建设是什么 (3) (三)综合运维平台建设 (4) (四)数据信息安全建设 (4) (五)平台迁移 (5) (六)方案综述 (5) 二、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6) (一)基本信息 (6) (二)配电系统 (7) (三)空调系统 (8) (四)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9) (五)方案介绍 (9) (六)机柜系统 (10) (七)防雷系统 (11) (八)接地处理方案 (11) (九)消防系统 (12) (十)安防门禁 (12) 三、综合运维平台建设 (13) (一)网络拓扑 (13) (二)业务健康程度 (14) (三)机房管理 (14) (四)用户管理 (18) 四、信息数据安全建设 (19) (一)开放兼容收集海量日志构建安全大数据仓库 (19) (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全网核心风险 (20) (三)构建安全知识库降低运维技术门槛 (20) (四)安全合规自查等保自评轻松实现 (21) 五、平台迁移 (22) (一)现有业务搬迁 (22) (二)设备扩容 (22)

一、方案概述 结合X市X局现有数据中心的现状,本次建设的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建设 (一)现状及业务状况分析 现X市X局数据中心机房在市X局的二级单位-X市X学院4楼平台。 平台历经和X的合作,后期逐渐组建自己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着数据中心的业务,平台的几个重要功能分析如下: 做为X市X局及其各个区县X局的总出口来确保下属各个区县的互联网访问,提供市X局相关工作要求的上传下达。处理基于X查询、X管理等重要的业务平台。历经了X年的XM到XM的扩容。但是随着各个区县对于互联网资源的爆炸式需求,各个区县独立业务的上线。普遍放映出来的问题是“慢”,如何解决“慢”问题是重中之重。 X年9月份,市X局下发了各个区县X局独立利用各个区县的财政资金来解决本区域内的物联网带宽的资源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各个区县“慢”的问题。 但是,X市X局数据中心无论是设备还是结构都出现的严重的老化,无法更好的保证X市X资源的分发和访问。 建立一个高可用、高安全的数据中心势在必行 (二)数据中心和核心建设是什么 数据中心顾名思义,第一是中心,其次是数据。那么建设一个什么样子的中心尤为重要。 中心承载着各种信息数据的基础设备如互联网出口设备、核心数据交换设备、各种数据安全防护设备,数据存储平台设备。 结合现状建议把数据中心建设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标准数据中心机房的硬件建设应包含: 基础装修、门禁、安防、UPS、精密空调、机柜容量、防雷接地、消防、网络、服务器等组件,只有建设一个强大且先进的平台,才能确保在5-8年采购的信息化支持设备能力全力的发挥作用。同时可以满足主管单位的检查要求,即使资金有限但是应该全力确保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一、前言 数据中心是处理、检索和存储数据等信息的场所。随着 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篇文章将从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规划、设计、安全、运维等多个方面分析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标 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处理、存储和管理环境。在实际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应该具备可扩展性,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地扩建数据中心,保证其长期可用性。 2. 高可靠性 数据中心的可靠性是建设的重中之重。数据中心建设应 该具备多层次的备份机制,可持续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应该考虑在发生故障时的快速恢复能力。 3. 高效性 数据中心应该具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能够降低 能源和物理空间的成本。这有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 4. 安全性 数据中心内部应该具备高安全性。在物理、逻辑、网络 等多个层面都应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数据泄露、丢失等信息安全问题。

三、规划 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 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应选择在离主要业务中心较近的地点。同时还应根据物理环境、自然灾害、顾客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的选择。 2. 建筑结构 数据中心建筑结构应该充分考虑可扩展性和高安全性。建筑面积应该充分满足业务需求,同时还应该具备适当的建筑高度限制,以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 3. 电力供应 建设数据中心需要考虑电力供应。在建筑结构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配电室的设计需求,以及发电机、UPS、电池等备件的设备。 4. 空调和物理环境 数据中心的物理环境应该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条件,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在防尘、防火、防水等问题上也需使用专业设备和材料。 5. 网络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需要建立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传输速度、数据传输质量等多个因素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规划,以避免数据传输的延迟、丢失等问题。 四、设计 数据中心设计应综合考虑硬件、网络、软件等多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设计要求: 1. 机房结构 机房中应设立冗余设备,以避免当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

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设计与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 数据中心作为存储、处理和管理大数据的核心设施,也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建设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实用的 指南,助您打造一座高效、可靠且安全的数据中心。 一、数据中心规划与选址 1.规划阶段 在规划数据中心前,必须清晰地定义目标和需求。包括业务规模、 数据存储量、运算能力要求等等。同时,也应该预留充足的空间和预算,以适应未来的扩展需求。 2.选址准则 选址是数据中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需要考虑供电情况,包括电力稳定性和供电能力。其次,要考虑通信网络的便利性和带宽。最后,还要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如地震、洪水等。 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计 1.供电系统 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保障。应根据规划阶段确定 的电力需求量,设计相应的供电设备和电源容量。同时,还要考虑备 用电源和自动切换装置,以应对电力中断。 2.机房布局

合理的机房布局对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应确保设备之间 有充足的空间,避免热量积聚导致故障。同时,要考虑机房的通风和 温度控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三、数据中心设备选型 1.服务器设备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选型时要考虑性能、可靠性和能耗。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类型,如高性能计 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 2.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中起到连接各个服务器和外界网络的作用。选 型时要注意带宽、交换机性能和可扩展性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网 络安全问题,确保数据传输的隐私和安全。 四、数据中心安全方案 1.物理安全 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包括门禁控制、监控系统和防火系统等措施。 门禁控制可以通过刷卡、生物识别等方式实现,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 够进入机房。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机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 问题。防火系统则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响应,尽量减少损失。 2.网络安全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地方,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方案旨在为企业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中心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案。 二、目标与需求 1. 建设一个能够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等方面; 2. 实现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3. 提高数据中心的效能和能效,降低运营成本; 4. 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 三、建设方案 1. 硬件设施 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硬件设备,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此外,还需要为设备提供恰当的供电、供冷和防火措施。 2. 数据管理与处理 建设数据中心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管理与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在这方面,需要引入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处理平台,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 3. 网络架构 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此外,还需要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划分和优化,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性能。 4.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考虑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能力,以应对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等情况。可以采用定期备份数据和使用冗余设备的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连续性。 5. 系统监控与维护 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系统的监控和维护。需要引入监控系统来监测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流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明确各方面的要求和指标; 2. 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硬件设施,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3. 设计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4. 配置和安装设备,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 5.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连续性;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数据中心是企业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了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 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需求,以及确保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本方案旨在 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将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手段,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的数据需求,并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服务。 二、建设目标 1.规模:数据中心占地面积约X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XXXX平方米。 2.安全:数据中心应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 3.硬件设备:采用最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满足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4.环境控制:确保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参数在可 控范围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可持续性:数据中心应具备高能效性能,采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6.扩展性:数据中心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未来业务 发展的需求。 7.冗余性:采用冗余设备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和业 务连续性。

三、建设内容 1.建筑物设计:选址在安全稳定的区域,设计符合数据中心要求的建 筑结构,包括机房、办公区、停车场等功能区域。 2.设备采购:采购最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并选购UPS电源、空调设备、消防设备等配套设备。 3.环境控制: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监控系统,保持数据 中心环境参数在合适范围内。 4.安全措施:采用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等措施,保护数据 中心的安全和隐私。 5.网络架构:搭建高性能的网络架构,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等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性。 6.数据备份: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 持久性。 7.灾备方案:制定应急预案和灾备计划,保证数据中心在突发情况下 的业务连续性。 8.节能环保:采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措施,如热回收装置、LED照明等,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进度计划 1.立项阶段: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成立项目团队,制定详细的计划 和预算。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简版)

企业数据中心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建议书

第1章总体建设方案 1.1总体建设思路 图、数据中心构建思路图 按照对数据中心的理解,完整的数据中心应该具备IT基础设施(主机、存储、网络)、企业级ETL平台、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服务、应用层、统一门户、数据管控平台。

1.2功能框架 图、功能框架 系统功能框架分为企业级ETL平台、存储与计算中心、服务层、应用层、统一门户、统一平台管控。 企业级ETL平台: 负责企业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加工、汇总、分发的过程,完成企业级数据标准化、集中化,实现数据脉络化、关系化,实现统一的数据处理加工,包括:非实时数据处理和实时数据处理,提供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汇总、数据分发、数据挖掘等能力。 存储与计算中心: 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数据模型,以及统一的数据存储与计算,具体提供关系数据库、分布式非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文件、分布式计算,实现统一的数据存储与计算。 数据共享服务:

通过数据服务标准化开放访问,帮助企业IT建设中,应用和数据分离,引入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促进应用的百花齐放和应用的专业性;基于标准化接口,实现对标签、客户视图、指标等数据查询API封装,实现与周边系统实时互动,体现数据价值,减少数据冗余,保证数据安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应用层: 应用层的应用使用服务层提供的各种数据服务。本期应用层包括:经分应用、流量运营、ESOP应用、VGOP应用、指标库、流量运营战略地图、掌上分析、自助业务分析、区域洞察、渠道运营、自助分析、客户标签库、实时营销、LTE互联网管控策略。 统一门户: 提供统一域名分配、负载均衡、鉴权管理、统一管控平台接入、应用注册、应用发布、应用访问数据信息等功能,同时提供数据中心被应用访问的频次,被应用访问的数据范围,提供数据资产的评估,为应用上下线和数据开放提供依据。 统一平台管控: 面向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实现数据、应用、资源的统一管控,包括:数据资产管控、开发管理、监控管理、调度管理、系统管理、安全管理。 1.3技术架构 图、技术架构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的产生和储存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很多企业和机构纷纷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本文 将提供一个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或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数据处理和存储效率。 1. 建设目标 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稳定的供电系统:数据中心必须配备备用电源和UPS系统,以防止电力供应中断导致数据丢失或中断。 (2) 提供高速网络连接:数据中心需要建立高速、可靠的网络连接,以快速传输大量数据和提供实时服务。 (3) 构建可扩展的服务器架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架构应具备可 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增加服务器节点。 (4) 强化安全措施:数据中心应设置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监控 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2. 硬件设备选择 在选购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务器:选择适合企业或机构需求的服务器,考虑处理能力、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2) 存储设备:选择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阵列、固态硬盘等,以满足数据的高速读写需求。 (3) 网络设备:选购高速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的稳定性。 (4) 机柜和机房设备:选择符合标准的机柜和机房设备,包括冷却系统、UPS系统等,以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 软件系统选择 数据中心的软件系统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是一些推荐的软件系统: (1) 虚拟化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减少硬件投资和运维成本。 (2)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稳定、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支持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操作。 (3) 监控和管理软件:选购监控和管理软件,以监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状态,并及时处理故障。 4. 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数据中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备份与恢复的建议: (1) 定期备份数据:建立定期备份策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备份到可靠的存储介质。

IDC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综述 (2) IDC网络建设 (5) IDC网络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IDC基础系统建设.. (12) IDC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26) IDC综合管理系统 (34) IDC计费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IDC计费系统. (38) 技术服务 (42) IDC机房系统设计说明 (50) 一期实施内容建议 (58)

综述 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AOL、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形象地说,IDC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通用方案_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详细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数据中心现状分析 (6) 第二章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分析 (6) 2.1 路由与交换 (6) 2.2 EOR 与TOR (7) 2.3网络虚拟化 (8) 2.3.1 网络多虚一技术 (8) 2.3.2网络一虚多技术 (10) 2.4 VM互访技术(VEPA) (10) 2.5 虚拟机迁移网络技术 (16) 第三章方案设计 (19) 3.1网络总体规划 (19) 3.2省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21) 3.3市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23) 3.4区县级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24) 3.5省、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设计 (24) 3.5.1省、市数据中心互联 (25) 3.5.2市、区/县数据中心互联 (26) 3.5.3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27) 第四章方案的新技术特点 (29) 4.1量身定制的数据中心网络平台 (29)

4.1.1最先进的万兆以太网技术 (29) 4.1.2硬件全线速处理技术 (30) 4.1.3 Extreme Direct Attach技术 (32) 4.1.5 帮助虚机无缝迁移的XNV技术 (40) 4.1.5环保节能的网络建设 (44) 4.2 最稳定可靠的网络平台 (46) 4.2.1 独有的模块化操作系统设计 (46) 4.2.2超强的QOS服务质量保证 (47) 4.3先进的网络安全设计 (51) 4.3.1 设备安全特性 (52) 4.3.2用户的安全接入 (53) 4.3.3智能化的安全防御措施 (55) 4.3.4常用安全策略建议 (56) 附录方案产品资料 (62) 1. 核心交换机BD 8800 (62) 2. SummitX670系列产品 (68) 3. 三层千兆交换机Summit X460 (80) 4. 核心路由器MP7500 (88) 5. 汇聚路由器MP7200 (98) 6. 接入路由器MP3840 (107) 7. 接入路由器MP2824 (115) 8. MSG4000综合安全网关 (123)

数据中心建设思路与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思路与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可靠性,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以及维护的便捷性。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和方案。 一、建设思路 1、需求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性能、安全等要求。这包括了对现有业务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业务的预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建设方案。 2、总体规划 在明确了需求后,我们需要进行总体规划。这包括确定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电力供应、冷却系统、网络连接等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3、技术选型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技术选型。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兼容性以及成本等多个方面。 4、设计实施 在技术选型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施。这包括设备的布局、布线、供电、散热等各个方面。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二、建设方案 1、数据中心选址 数据中心的选址应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便利性、电力供应等。一般来说,数据中心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适宜、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与业务相关的因素,例如客户群体的分布、网络连接的质量等。 2、建筑结构 数据中心的建筑结构应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承重能力、空间布局、

防火性能、防震能力等。一般来说,数据中心应选择在承重能力强、空间布局合理、防火性能好、防震能力强的建筑中。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布局和布线,确保设备的运行环境良好。 3、电力供应 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应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功耗、电源的质量、备份电源等。一般来说,数据中心应配备专用的电源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备份电源的设置,以防止意外断电的情况发生。 4、冷却系统 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应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发热量、环境温度、冷却方式等。一般来说,数据中心应采用高效的冷却系统,确保设备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此外,还需要定期对冷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网络连接 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应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带宽、稳定性、安全性等。一般来说,数据中心应采用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设备,确保数据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采取相

xx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xx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xx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需求日益增长,建立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成为了各行业的迫切需求。xx数据中心项目旨在满足这一需求,为各类客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对于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定位 本项目将建设成为一个大规模、高可靠、低时延的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互联网、金融、政府、企业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2、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建设、电力供应、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等,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2)网络设备: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 (3)服务器设备:提供高性能的服务器设备,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4)数据存储设备: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闪存等。 (5)管理系统:建设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3、建设步骤 (1)前期准备:包括场地选择、规划设计、资金筹措等。 (2)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场地建设、电力供应、空调系统、安防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设备采购:根据需求,采购各种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 (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设备采购后,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各个设备能够协同工作,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6)验收交付:完成系统测试后,进行验收交付,客户即可开始使用数据中心。 4、注意事项 (1)确保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设备故障或环境因素导致的数据损失。 (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各类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 (3)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 (4)关注环保节能,减少数据中心对环境的影响。 三、技术实现和优势 1、技术实现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高速、稳定、安全的数据中心服务。具体实现技术包括: (1)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资源共享,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