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理论力学》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1-8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doc

(最新整理)1-8章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doc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C 2.ACD3.A ,B 两处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4.5F ,方向与5F 方向相反。

5.60°。

6. 铅直向上。

第二章 平面力系一、选择题与填空题 1.B ;D 。

2.B 。

3.2F ;向上。

4.B 。

5.LM 334;方向与水平线成︒60角,指向右下。

6.10kN ;10kN ;5kN ;5kN 。

7. 100kN ;水平向右。

二.计算题1. 70-=BF KN 70=AxF KN ,120=Ay F KN ,30A M KN m =-⋅ 2. qa F Ax -= qa F F Bx += F qa F Ay += F qa F By -=3. kN5-=Dx FkN33.4=Dy FkN33.4=E FkN41.24=C FkN08.17-=By FkN 5-='=BxAx F FkN08.14-=Ay F m kN 66.14⋅-=A M4.5.N10=Ax FN20=Ay F m N 15⋅=A M N 1.14=CD F6.kN5.2=AxF kN 16.2-=Ay F m kN 8⋅-=A M kN33.20=C F7. kN 40=B FkN10-=Ax FkN20-=Ay F m kN 50⋅-=A MkN40=Cx F 0=Cy F8. N100-=Ax F N300-=Ay FN300-=Ex F N100=Ey F N200=Dy FN 300=Hx F N100=Hy F第三章 空间力系一、选择题与填空题1.B 。

2.B 。

3. 0)(=F M x ;2)(FaF M y -= ;46)(Fa F M z = 。

4. F x =240-N ;F y =302N ;M z =2402m N ⋅。

5.sin z F F ϕ=;cos cos y F F ϕβ=;()(cos cos sin )x M F F c b ϕβϕ=+。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图3二、填空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论力学第一章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第一章参考答案

dt
dt
的改变。在直线运动中规定了直线的正方向后,二者都可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在曲线运
动中,二者不同,
dv dt
=

+
a
nHale Waihona Puke ,而dv dt
=


课 后 答 案 网
1.6 答:不论人是静止投篮还是运动投篮,球对地的方向总应指向篮筐,其速度合成如题 1.6 球对人
人对地
题1-6图
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
Fb与Rb 大小不等, ab 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 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 ab 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 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 Fb + Rb = 0即ab = 0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
的极限情况,二者一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二者也一致的。
1.2 答:质点运动时,径向速度 V r 和横向速度 V θ的大小、方向都改变,而 ar 中的 ̇ṙ只反映 了 V r 本身大小的改变, aθ 中的 rθ̇̇ + rθ̇ 只是 V θ本身大小的改变。事实上,横向速度 V θ 方向的改变会引起径向速度 V r 大小大改变, − rθ̇2 就是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经向 速度 V r 的方向改变也引起 V θ的大小改变,另一个 ṙθ̇ 即为反映这种改变的加速度分量,故 ar = ̇ṙ − rθ̇2 , aθ = rθ̇̇ + 2ṙθ̇. 。这表示质点的径向与横向运动在相互影响,它们一起才能
a′
=
−a
,其相对运动方程
⎪⎧x′ ⎨
=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作业答案

理论力学作业答案

解:力系对O点的主矩在轴上的投影为
M Ox M x F F2 cos a .100 F3 sin .300 51.8 N .m M Oy M y F F1 .200 F2 sin a .100 36.64 N .m M Oz M z F F2 cos a .200 F3 cos .300 103.6 N .m
FCy
P1
FDx
解得: FCy 4550 N
P
3、研究杆ABC
FCy
C
M F F
y
C
0
M A 6FAx 3FBx 0 0
B
FCx
FBy
FAy FBy FCy P3 0
x
0
FBx
FAx FBx FCx 0
MA P3 FAy
A
解得: FBx 22800, FBy 17850
M M FAx tan , FAy , M A M a a
3-9(b)
已知:q, M, a,. 不计梁自重,求支座A、B、C约束反力。 FNC FBy FBx

解:BC段梁受力分析如图,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为
F F
解得:
FNC
x y
0 FBx FNC sin 0 0 FBy qa FNC cos 0
解得: FAx 0, FAy 1 F M , FNB 1 3F M 2 a 2 a
3-5(b)
已知:F, M, q, a, 求支座A、B约束反力。
q
M
解:梁受力分析如 图,平面任意力系 平衡方程为
FAx

理论力学第一章题及解答(文末)

理论力学第一章题及解答(文末)

理论⼒学第⼀章题及解答(⽂末)第⼀章思考题1.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有何不同?1.2 在极坐标系中,r v r =,θθ r v =.为什么2θ r r a r-=⽽⾮r ?为什么θθ r r a 20+=⽽⾮θθ r r +?你能说出r a 中的2θ r -和θa 中另⼀个θ r 出现的原因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吗?1.3 在内禀⽅程中,n a 是怎样产⽣的?为什么在空间曲线中它总沿着主法线⽅向?当质点沿空间运动时,副法线⽅向的加速度b a 等于零,⽽作⽤⼒在副法线⽅向的分量b F ⼀般不等于零,这是不是违背了⽜顿运动定律呢?1.4 在怎样的运动中只有τa ⽽⽆n a ?在怎样的运动中⼜只有n a ⽽⽆τa ?在怎样的运动中既有n a ⽽⽆τa ?1.5dt r d 与dt dr 有⽆不同?dt v d与dtdv 有⽆不同?试就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分别加以讨论. 1.6⼈以速度v 向篮球⽹前进,则当其投篮时应⽤什么⾓度投出?跟静⽌时投篮有何不同?1.7⾬点以匀速度v 落下,在⼀有加速度a 的⽕车中看,它⾛什么路经?1.8某⼈以⼀定的功率划船,逆流⽽上.当船经过⼀桥时,船上的渔竿不慎落⼊河中.两分钟后,此⼈才发现,⽴即返棹追赶.追到渔竿之处是在桥的下游600⽶的地⽅,问河⽔的流速是多⼤?1.9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否总是和所受的外⼒的⽅向⼀致?为什么?1.10在那些条件下,物体可以作直线运动?如果初速度的⽅向和⼒的⽅向⼀致,则物体是沿⼒的⽅向还是沿初速度的⽅向运动?试⽤⼀具体实例加以说明.1.11质点仅因重⼒作⽤⽽沿光滑静⽌曲线下滑,达到任⼀点时的速度只和什么有关?为什么是这样?假如不是光滑的将如何?1.12为什么被约束在⼀光滑静⽌的曲线上运动时,约束⼒不作功?我们利⽤动能定理或能量积分,能否求出约束⼒?如不能,应当怎样去求?1.13质点的质量是1千克,它运动时的速度是k j i v 323++=,式中i 、j 、k 是沿x 、y 、z 轴上的单位⽮量。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第一章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1习题4-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A点的矩是:(1) 解:平行力系对O(1) 解:取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B取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求平面力系对点的主矩:O 点的主矩是:B 平行力系对B RB向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且:M和一个力偶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2) B.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A,且:M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如图所示;R和一个力偶A如图所示;将,使满足:d R向下平移一段距离B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其几何意义是:。

R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使满足:d R将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A(2) 取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R。

其几何意义是:RR最后简化为一个力,大小等于A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点的主矩是:A平行力系对.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列平衡方程:。

.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习题4-4m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列平衡方程: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解方程组:结果正确。

.理论力学教科书课后习题及解析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的约束反力A.重物悬挂如图,已知习题4-5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和杆BC所受的力。

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研究整体,受力分析((1) 解: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1-图[习题1-3] 计算图1-35中321,,F F F 三个力分别在z y x ,,轴上的投影。

已知
kN F 21=,kN F 12=, kN F 33=。

解:
)(2.16.025
3
11kN F F x -=⨯-=⨯
-= )(6.18.0254
11kN F F y =⨯=⨯=
01=z F
)(424.053
45sin 1cos sin 02222kN F F x =⨯⨯==θγ )(566.05
4
45sin 1sin sin 02222kN F F y
=⨯⨯==θγ
)(707.045cos 1cos 0222kN F F z =⨯==γ
03=x F
03=y F
)(333kN F F z ==
[习题1-8] 试求图示的力F 对A 点之矩,,已知m r 2.01=, m r 5.02=,N F 300=。

解:010012030cos 60sin )30sin (60cos )(r F r r F F M A ⋅+--=
)(152
32.023300)5.02.05.0(5.0300)(m N F M A ⋅-=⨯⨯⨯
+⨯-⨯-=
43
1-⋅图[习题1-11] 如图1-43所示,钢绳AB 中的张力kN F T 10=。

写出该张力T F 对O 点的矩的矢量表达式。

长度单位为m 。

解:
2)21()01(22=-+-=BC
2318)04()12()10(2
2
2==-+-+-=AB
z
y
x
F F F k j i
F M 420
)(0→


= 式中,
)(357.2212
3210cos cos kN F F T Tx =⋅⋅
=⋅=θγ )(357.22
12
32
10sin cos kN F F T Ty -=⋅

-=⋅-=θγ
)(428.92
3410sin kN F F T Tz -=⋅
-=-=γ
故428
.9357.2357.2420)(0--=→


k j i F M 357.2357.24428.9357.22---=→
→→→j i
k i )(357.24)357.2428.9(2→



--⨯---=j i k i →


-+-=k j i 714.4428.9428.9 ()m kN ⋅
[习题1-14(c)] 画杆AB 的受力图。

解: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杆AB 。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杆AB )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重新画杆AB 。

(3)画主动力
作用在梁AB 上的主动力有:P F 。

1
O
)
(461c ⋅-⋅
图C
F )
(461d ⋅-⋅图A
F
C
的受力图
曲杆AO (4)画约束反力
作用在梁AB 上的约束反力有:NA F 和NC F 。

杆AB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习题1-14(d)] 画曲杆AO 的受力图。

解: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曲杆AO 。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曲杆AO )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重新画曲杆AO 。

(3)画主动力
作用在曲杆AO 上的主动力有:A F 。

(4)画约束反力
作用在曲杆AO 上的约束反力有:O R 和B R 。

曲杆AO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F )
(
461g ⋅-⋅图F 的受力图
梁AB F D
的受力图
梁CD [习题1-14(g)] 画梁AB 、CD 及联合梁整体的受力图。

解:
1、画梁AB 的受力图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梁AB 。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梁AB )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重新画梁AB 。

(3)画主动力
作用在梁AB 上的主动力有:P F 。

(4)画约束反力
作用在梁AB 上的约束反力有:Ax R 、Ay R 、B R 、Cx R 和Cy R 。

梁AB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2、画梁CD 的受力图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梁CD 。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梁CD )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重新画梁CD 。

(3)画主动力
作用在梁CD 上的主动力有:P F 。

(4)画约束反力
作用在梁CD 上的约束反力有:'Cx R 、'
Cy R 和D R 。

梁CD 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3、画联合梁整体的受力图
F D
联合梁整体的受力图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联合梁整体。

(2)取分离体
把研究对象(即联合梁整体)从物体系统中分离出来。

也就是重新画联合梁整体。

(3)画主动力
作用在联合梁整体上的主动力有:两个P F 。

(4)画约束反力
作用在联合梁整体上的约束反力有:Ax R 、Ay R 、B R 和D R 。

联合梁整体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