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及生理
耳解剖生理课件

演讲人
01.
耳的解剖结构
02.
03.
目录
耳的生理功能
耳的生理机制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
01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道,将声波传递至鼓膜02鼓膜:振来自,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03
耳道:连接外耳和中耳,传递声波
04
中耳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功能:传递声波,调节中耳气压
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保持平衡
结构:包括鼓膜、听小骨、咽鼓管等
内耳
结构: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功能:负责听觉和平衡
耳蜗:负责听觉,包括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
前庭:负责平衡,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
半规管:负责平衡,包括水平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和后水平半规管
5.
4.
3.
2.
1.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
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内耳,最终到达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听觉功能:接收、分析、处理声音信息,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音乐等声音信号
平衡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平衡
01
半规管:感知头部旋转运动
02
耳石器:感知头部直线运动
03
03
04
05
06
01
02
听觉中枢
位置:位于大脑颞叶
功能:处理听觉信息,包括声音的识别、定位和记忆
结构:包括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和听觉联合区
听觉通路:包括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和听觉皮层
谢谢
1
中耳的鼓膜和听小骨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耳的结构与生理ppt课件

(二)鼓窦: 乳突最大气房
鼓窦 鼓窦入口
乳突气房
18
(三)乳突: 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分型: ①气化型 ②板障型 ③硬化型 ④混合型
气化型
板障型
硬化型
19
汽化型乳突标本
锤骨柄
鼓膜 面神经 颈静脉窝
乳 突 气 房
20
(四)咽鼓管
全长35㎜ 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鼓室口比咽口高20~25 ㎜
• 患者座椅为专科检查座椅或高背靠椅,以 使患者头部直立或略前倾位。
43
额镜 卷 棉 子
检查设备
鼓气耳镜
耳镜
电耳镜
音叉
手术反光灯
44
前鼻镜
枪状镊
膝状镊
压舌板
间接喉镜
45
使用额镜:
1. 应保持瞳孔、镜孔和检查部 位成一直线。
2. 检查时姿势端正,不得扭颈、 弯腰,迁就光源。
3. 额镜与检查部位宜保持一定 距离。
• 按病变部位分三类:
1.传导性聋:外耳病变-耵聍栓塞; 中耳病变-鼓膜外伤, 中耳炎
2.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及蜗后-突聋、老年性 3.混合性聋: 均受损
39
3、耳 鸣
• 耳鸣指患者耳内或头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 但其体外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
• 耳鸣的表现多种多样: • 高调性-蝉鸣声、汽笛声 • 低调性-嘶嘶声、流水声等 • 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停 • 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扰人不安,工
53
鼓 • 将鼓膜分为四个象限 • 注意鼓膜的色泽
膜 • 正常标志
• 充血 • 膨隆 • 内陷 • 液面 • 穿孔 • 分泌物
锤骨短突 锤骨柄
鼓膜脐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
目录
01
耳部解剖结构
02
耳部生理功能
03
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课件设计
耳部解剖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
01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道,将声波传递至鼓膜
02
鼓膜:振动,将声波转化为机械能
03
耳垂:保护外耳道,防止异物进入
04
中耳
结构:包括鼓室、咽鼓管、鼓膜、听小骨等
内耳淋巴液:维持内耳压力平衡,保护耳蜗和前庭
内耳神经:将内耳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和平衡感觉
3
2
1
4
5
6
耳部生理功能
听觉传导
外耳:收集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传递到鼓膜
01
中耳:鼓膜振动,带动听骨链,将声波传递到内耳
02
内耳:耳蜗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
03
大脑:解析神经冲动,形成听觉感知
04
平衡感知
1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
2
半规管:感知旋转运动
3
耳石器:感知直线运动
4
前庭神脑整合平衡信息,维持身体平衡
耳部疾病
耳鸣:耳内持续或间歇性出现声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
1
耳痛:耳部疼痛,可能由炎症、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
2
听力下降:听力减弱或丧失,可能由年龄、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
总结与回顾:总结课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回顾关键知识点
教学方式选择
理论讲授:讲解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实际应用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耳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的实践技能
耳部解剖及生理

• 耳蜗生物电现象:除细胞内电位以外,耳蜗尚可以引出四种电位,分 别是蜗内电位、耳蜗微音电位、总和电位和听神经电位。除了蜗内电 位以外,后三种皆由声刺激引起。
• 平衡生理:人体的平衡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 相互协调作用来完成,以前庭系统最重要。
半规管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的刺激。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耳蜗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
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达到2.5-2.75周,底周相当于鼓岬。 从蜗轴伸出的骨螺旋板在骨蜗管中同样旋绕,由基底膜自骨螺旋
板连续至骨蜗管外壁。骨蜗管被分为上下两个腔,上腔又被前庭
膜所分割,因此骨蜗管内共有3个腔隙;自上而下分别是前庭阶、 中阶和鼓阶。
听觉生理
生活小常识:晕车
晕车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是当人眼所见到的运动与前庭系统感觉到 的运动不相符时,就会有晕厥、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出现。严重者会 呕吐。与一般的病症不同,晕车导致的恶心不会在呕吐后得到缓解。
如何处理晕车
眺望窗外,并眼望车行驶方向的地平线。这样做会帮助前庭重新调整平 衡感。 闭目养神,如果状态可以打个盹。这样子可以减少视觉和内耳感知的平 衡感之间的差异。
声波传入内耳外淋巴液后变成液体振动引起基底膜振动引起基底膜上螺成液体振动引起基底膜现象
耳的应用解剖与听觉生理
耳部解剖示意图
耳廓
耳轮 对耳轮 耳甲艇 耳甲腔
耳垂
三角窝
耳屏 对耳屏
外耳道
位置—始之耳甲腔的外耳道口,止于鼓膜.长约2.5- 3.5厘米,直径约为8毫米.外
听觉生理
声音传入耳内的途径:
声音经过外耳、中耳和内耳到达听中枢的传导途径是气导。通过颅骨震 动传递的是骨导。生理状态下以气导为主。 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锤骨 砧骨 镫骨 前庭窗 内、外淋巴液 螺旋 器 听神经 听觉中枢 骨传导是指声波经过颅骨震动传到内耳使内耳淋巴液发生相应震动,引 起基底膜震动,螺旋器感音而产生听觉。骨传导分为三种:移动式骨导、 压缩式骨导和骨鼓路径骨导。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一、耳部解剖人的耳朵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1. 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是由软骨和皮肤构成的,它能够接收声音并将其引导入外耳道。
外耳道是连接耳廓和中耳的通道,它有助于声音传导和保护中耳。
2. 中耳:中耳是位于鼓膜后面的空腔,它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鼓膜是外耳道尽头的薄膜,当声音波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时,鼓膜会震动。
鼓室是一个空腔,内部有与咽部相连的咽鼓管,它平衡气压,并帮助传导声波。
听小骨由三块骨头组成,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和副耳骨,它们传递鼓膜上的振动到内耳。
3. 内耳:内耳位于颅骨内部,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耳蜗是内耳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对声音进行接收并转换为神经信号。
前庭是平衡器官,它由囊固和鼓室两个部分组成,负责感知身体的重力和方向。
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帮助控制眼睛和头部的平衡。
二、耳部生理1. 听觉传导:当声音波到达耳廓时,外耳会将其引导入外耳道,然后声波通过鼓膜传导到中耳。
鼓膜的振动会使得听小骨震动,进而将声波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中的感觉细胞会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我们才能够听到声音。
2. 平衡功能:耳的前庭和半规管对身体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进行头部和身体的运动时,半规管的液体会随之流动,从而刺激感知细胞,并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我们身体的方向和平衡状态。
3. 耳蜗功能:耳蜗是内耳中的主要听觉器官,它内部有许多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接收来自鼓膜振动的声音信号。
耳蜗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从而构成我们对声音的听觉感知。
三、耳部应用1. 保护听力:由于现代社会中噪音污染的普遍存在,保护听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耳朵的损害,保护听觉功能。
2. 诊断和治疗听力问题:对于有听力问题的患者,耳部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例如,听力测试可以评估个体的听觉功能,并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耳朵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内耳解剖
1
耳蜗
耳蜗是一种被填充液体的螺旋状结构,它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 到大脑。
2
前庭
前庭可以感知身体的动态平衡、加速和方向,确保身体的平稳和稳定。
3
半规管
半规管位于耳朵的后面,它可以检测头部的方向变化和转动,保持身体的平衡状 态。
声波特性
频率
频率是声音震动的速度,决 定了声音高低。
感染或炎症
耳朵遭受炎症或感染时,耳道 会充血和肿胀,影响了声音传 导。
耳垢堵塞
噪声污染
由于积聚的耳垢在耳道内阻塞 了声音传输,会导致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于大噪声环境中会损 伤听觉受器,导致听力下降。
治疗方案
1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感染、耳膜或骨折等疾病。
2 感音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助听器或人工植入电子耳等设备来增强音频信号肤构成的薄膜,是连 接外耳和中耳的隔墙。
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喉咙的通道,它可以补 充中耳气压,同时防止病原体侵入。
中耳骨
中耳骨是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 它们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听小骨机制医学丸
听小骨机制是耳朵中最小、最复杂的骨头和 肌肉,是产生和传导声音信号的关键。
3 预防听力伤害
降低噪音暴露、戴上耳塞、保持耳道卫生等方法。
未来展望
小型化设备
将助听器和植入式电子耳等设备小型化,便携和舒适。
革命性疗法
新的干细胞、基因疗法和神经调节技术为治疗听力障碍提供了新的方向。
智能听力助手
集成智能技术的助听器和耳机将化计算、智能化和人工智能。
总结
耳朵是一个神奇的器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听觉体验。通过了解它的 解剖结构和生理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并实现生活中更好的听觉体 验。
耳部解剖及听觉生理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 蜗神经
背核、腹核
↗两侧上橄榄体核 外侧丘系 下丘核
内囊→上颞横回
↘外侧丘系核
内侧膝状体核→
大脑颞叶皮层听中枢
外耳生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将自由声场的声波传播到鼓膜。 外耳对空气介质传播来的声音有以下影响:
1、收集声音,辨别声源方向 2、对某些频率段的声波有增压作用 3、外耳道对中耳结构有保护作用
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乳突可 分为4种类型。①气化型,② 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 含有听觉与位置觉重要感受器官。
内耳分骨迷路与膜迷路,二者形状 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膜迷 路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 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外淋巴液与脑脊液直接相通,属细 胞外液高钠低钾,内淋巴液高钾低钠 。
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 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 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与功能。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 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 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 存在。其大小、位置、形 态因人而异,并与乳突气 化程度密切相关。
鼓窦
出生时乳突尚未发育,多 自2岁后始由鼓窦向乳突部逐 渐发展。乳突气房分布范围因 人而异。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 形似蜗牛壳,主要由中 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 管组成,有两圈半。
膜迷路由膜性管和膜 性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 于骨迷路内,可分为椭圆 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 蜗管。各部相互连通为形 成一连续的、含有空腔的 密闭的膜质结构。
膜蜗管又名中阶,内含内淋巴。膜蜗管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 Corti器,位于膜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是由内、外毛细胞、支 持细胞和盖膜等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新生儿外耳道几乎全部是软骨组成,走向是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
向下,所以检查鼓膜时应向下牵拉耳廓。成人外耳道略成“S”形,外段向内, 向前而微向后,内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下。所以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 应向后上提起耳廓,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才能看清。
中耳生理
中耳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 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及 乳突组成
听觉生理
生活小常识:晕车
晕车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是当人眼所见到的运动与前庭系统感觉到 的运动不相符时,就会有晕厥、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出现。严重者会 呕吐。与一般的病症不同,晕车导致的恶心不会在呕吐后得到缓解。
如何处理晕车
眺望窗外,并眼望车行驶方向的地平线。这样做会帮助前庭重新调整平 衡感。 闭目养神,如果状态可以打个盹。这样子可以减少视觉和内耳感知的平 衡感之间的差异。
• 耳蜗生物电现象:除细胞内电位以外,耳蜗尚可以引出四种电位,分 别是蜗内电位、耳蜗微音电位、总和电位和听神经电位。除了蜗内电 位以外,后三种皆由声刺激引起。
• 平衡生理:人体的平衡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 相互协调作用来完成,以前庭系统最重要。
半规管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的刺激。
听觉生理
中耳功能:中耳是传声结构,可以将空气中的声波震动 有效地传递至内耳中,若失去这种功能,至少造成30dB 的听损。 中耳是如何扩大声能的呢?鼓膜的解剖面积约83mm²,有效震动面积是 55 mm²,与镫骨底部(3.2mm²)面积的有效比值为17,也就是说,声压 鼓膜传至镫骨底板可以增强17倍;加上听小骨的杠杆作用,可将声音扩 大1.3倍;还有鼓膜的增压效应,鼓膜振幅与锤骨柄振幅之比约是2:1, 因此中耳可以增压1.3×2×17=44.2倍,基本补偿了声波从空气传至内耳 淋巴液时,因两种介质之声阻抗不同所造成的30dB的能量衰减。
听觉生理
外耳生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将声波传递到鼓膜。外耳能对某些频率的声波进行 增压,有助于声源定位,还可保护中耳结构免受损伤。 • 对声波的增压作用 人耳通过耳廓、外耳道、头颅和躯干颈部等各部的共同作用,使27kHZ的声波传播到鼓膜附近时,声压可提高10dB左右,人的外耳共振 频率峰值在2.5kHZ。 • 对声源的定位作用 在人类,主要通过声波到达两耳时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进行声源定位, 左右耳可以检测出到达两耳声波的时间差而有助于声源定位。耳廓则 通过对耳前声源的集音与耳后声源的阻挡,有助于声源定位。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位于骨迷路之内,悬浮于外 淋巴液中,自成一密闭系统,称内淋巴系统,分椭圆囊、 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含有内淋巴(endolymph) ,各部 相互连通。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内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2.前庭
呈不规则椭圆形空腔,约5X5X3mm大小,前与耳 蜗相通,后与半规管相通.前庭 内有卵圆囊与球囊各伸出一个 小管合并成内淋巴管。在椭圆 囊壁上有椭圆囊斑,球囊上有 球囊斑,为前庭末稍。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形似蜗牛壳。耳蜗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
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达到2.5-2.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周,底周相当于鼓岬。 从蜗轴伸出的骨螺旋板在骨蜗管中同样旋绕,由基底膜自骨螺旋
板连续至骨蜗管外壁。骨蜗管被分为上下两个腔,上腔又被前庭
膜所分割,因此骨蜗管内共有3个腔隙;自上而下分别是前庭阶、 中阶和鼓阶。
中耳解剖
听骨链
由3个听小骨组成,有鼓膜张肌和镫骨肌附着
一.内耳解剖
内耳深居于颞骨内部,又称迷路,为听觉与位觉(平衡
觉)感受装置所在部位。依解剖分耳蜗、前庭、半规管。 组织学上又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 (osseous labrinth)由致密的骨质构成,内含形状相 似的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 (perilymph) 。
听觉生理
声音传入耳内的途径:
声音经过外耳、中耳和内耳到达听中枢的传导途径是气导。通过颅骨震 动传递的是骨导。生理状态下以气导为主。 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锤骨 砧骨 镫骨 前庭窗 内、外淋巴液 螺旋 器 听神经 听觉中枢 骨传导是指声波经过颅骨震动传到内耳使内耳淋巴液发生相应震动,引 起基底膜震动,螺旋器感音而产生听觉。骨传导分为三种:移动式骨导、 压缩式骨导和骨鼓路径骨导。
耳的应用解剖与听觉生理
耳部解剖示意图
耳廓
耳轮 对耳轮 耳甲艇 耳甲腔
耳垂
三角窝
耳屏 对耳屏
外耳道
位置—始之耳甲腔的外耳道口,止于鼓膜.长约2.5- 3.5厘米,直径约为8毫米.外
三分之一为软骨部分,内三分之二为骨部.外耳道有两处狭窄,一处为骨部与软骨 部交界处,另外一处为骨部距离鼓膜0.5cm处,即外耳道峡。
听觉生理
咽鼓管的生理: 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 引流中耳分泌物 鼓室黏膜及咽鼓管黏膜的杯状细胞与唾液腺可产生黏 液,借助咽鼓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地向鼻咽 部排出 防止逆行性感染的作用 阻声和消声作用
听觉生理
内耳生理:
• 耳蜗的集音功能:声波传入内耳外淋巴液后变成液体振动,引起基底 膜振动,引起基底膜上螺成液体振动,引起基底膜振动,引起基底膜 上螺旋器的毛细胞电活动,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产生神经冲动,耳 蜗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