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淀粉基材料讲义
淀粉生产培训课程(PPT 35页)

一、玉米胚芽的利用
玉米湿胚芽 压榨制油
挤干脱水
加热干燥
胚芽处理
胚芽油 胚芽饼
高级食用油脂 饲料、食品加工原料
• 浸泡液中的干物质包括:可溶性糖、可 溶性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 从浸泡液中提取植酸 ① 浓缩或热水通过热交换器冷却或加热淀粉乳至 所需温度,调节好pH值,根据产品要求加入一定量的化 学试剂反应。
• 玉米的粗破碎就是利用齿磨将浸泡的玉米破 成要求大小的碎粒,使胚芽与胚乳分开。
胚芽分离的工艺原理
• 玉米的粗破碎是胚芽分离的条件,而粗破碎过程保 持胚芽完整,是浸泡的结果。破碎后的浆料中,胚 乳碎块与胚芽的密度不同,胚芽的相对密度小于胚 乳碎粒,在一定浓度的浆液中处于漂浮状态,而胚 乳碎粒则下沉,可利用旋液分离器进行分离。
• 曲筛逆流筛洗流程的优点是淀粉与蛋白质能量大 限度地分离回收,同时节省大量的洗渣水。分离 出来的纤维经挤压干燥作为饲料。
• 淀粉脱水要相继用两种方法:机械脱水和加热 干燥。
1.机械脱水
• 机械脱水是比较经济和实用的方法,脱水效率 是加热于燥的3倍。玉米淀粉乳的机械脱水一般 选用离心式过滤机。
• 淀粉的机械脱水虽然效率高,但达不到淀粉干 燥的最终含水量,必须再进一步采用加热干燥 法。
• 浸泡玉米用的亚硫酸水溶液是通过硫磺燃烧 炉,使硫磺燃烧产生的SO2气体与吸收塔喷淋 的水流结合发生反应形成亚硫酸水溶液,经 浓度调整后,进入浸泡罐。
• 在浸泡过程中亚硫酸水可以通过玉米子粒的基部及 表皮进入子粒内部,使包围在淀粉粒外面的蛋白质 分子解聚,角质型胚乳中的蛋白质失去自己的结晶 型结构,亚硫酸氢盐离子与玉米蛋白质的二硫键起 反应,从而降低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增强其水溶性 和亲水性,使淀粉颗粒容易从包围在外围的蛋白质 问质中释放出来。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课件讲义

原理:根据淀粉糊化程度与黏度一一对应关系,通过 测定黏度,推测糊化参数。
设备:布拉班德黏度仪
方法:淀粉悬浮液,从室温以1.5℃/min的速率加热 至95℃,95℃保持30min,同样速率降温至50℃,再 保持30min。以时间(温度)为横坐标,黏度为纵坐 标,绘制黏度曲线图
表1-3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性质比较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直链分子
支叉分子
100~6 000
1 000~3 000 000
分子的一端为非还原末端基, 分子具有一个还原末端基和许
另一端为还原末端基
多非还原末端基
深蓝色 19%~20% 凝沉性强,溶液不稳定
紫红色 <1% 凝沉性很弱,溶液稳定
能与极性有机物和碘生成络合 物
说明:每种淀粉有独特布氏曲线,依此查取淀粉糊化 参数。
黏度(BU )
1000 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0
加热 75 90
温度(℃ )
保持
95
95 90
冷却 75 60
保持
50
50
C B
D
B-E
G F
F-E E
A
5 10 15 20
40
60
80
时间(min) 图1-15 淀粉黏度曲线的特征值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优秀课程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淀粉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湿法玉米淀粉提取工艺 第三章 玉米淀粉副产品综合利用 第四章 薯类淀粉提取工艺 第五章 其他谷类淀粉提取工艺 第六章 低脂玉米粉生产技术 第七章 淀粉糖生产工艺基本 第八章 淀粉糖品生产工艺 第九章 变性淀粉生产工艺
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特性及结构表征

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特性及结构表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过程、独特特性以及结构表征方法。
淀粉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好、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技术入手,详细阐述其合成原理与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所得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文章还将关注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微观结构、分子链构象、结晶度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通过对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质材料,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方法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所需材料的性能、应用环境以及成本等因素。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热处理、机械处理、微波处理等。
这些处理方法通常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因此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例如,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淀粉的结晶结构和链间氢键来影响淀粉的性能。
机械处理如球磨可以破坏淀粉的颗粒结构,提高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酯化、醚化、氧化、交联等。
通过化学处理,可以引入新的官能团,改变淀粉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性能。
例如,淀粉的酯化反应可以引入疏水性基团,从而提高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利用酶或其他微生物对淀粉进行改性。
这种方法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例如,利用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分子,得到不同聚合度的淀粉水解产物。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例如,对于需要高机械强度的材料,可能会选择交联法;对于需要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可能会选择酶处理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制备方法如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也逐渐应用于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制备中,为淀粉基生物质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淀粉生产培训课程课件

原料→粉碎→搅拌→筛分→干燥→成品。
湿法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破碎→磨碎→分离→洗涤→脱水→干燥→成品。
02
淀粉生产的主要设备与操 作
原料清洗设备与操作
振动筛
用于筛选并清除原料中的杂质和废料。
浸泡池
浸泡原料,软化其外皮,以便于破碎。
清洗机
利用高压水流将原料清洗干净。
洗涤塔
进一步清洗已经破碎的原料。
淀粉生产培训课程课件
目录
• 淀粉生产概述 • 淀粉生产的主要设备与操作 • 淀粉生产的辅助工艺及设备 • 淀粉生产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 淀粉生产的环保与安全防护 • 淀粉生产的实际案例与分析
01
淀粉生产概述
淀粉的定义与性质
淀粉的定义
淀粉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一种多糖,也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重要 原料。
司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某公司淀粉生产案例二
• 总结词: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改进,提高淀粉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 详细描述:某公司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了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改进。 • 具体实施:公司加强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公司加强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监
淀粉的性质
淀粉具有胶体性质,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可以膨胀、糊化,形成具有一定 黏度和弹性的胶体溶液。
淀粉的分类与来源
淀粉的分类
根据来源不同,淀粉可以分为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 粉和其他类淀粉。
淀粉的来源
淀粉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部位,如马铃薯 、红薯、玉米、小麦等。
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确保员工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
淀粉化学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淀粉化学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是植物细胞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也是人类饮食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淀粉能提供丰富的能量,并且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在食品加工、生物医学和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淀粉分子的结构由两种多糖分子组成: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分子通常具有分支点,这使得淀粉能够更好地在生物体内存储和释放能量。
直链淀粉分子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直接连接而成,形成了直线型的结构。
这两种结构的相对比例和排列方式决定了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淀粉的生物合成是通过植物中的酶催化反应完成的。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分子,并将其聚合成淀粉分子。
这种过程既能够满足植物自身的能量需求,又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淀粉在生物体内被降解为葡萄糖分子,进而被利用。
这种降解和利用过程主要由淀粉酶和葡萄糖酶等酶催化完成。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呼吸代谢转化为能量,为生物体提供动力。
对淀粉的理解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淀粉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用作增稠剂、胶粘剂和稳定剂。
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营养性,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此外,淀粉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制备药物缓释系统和生物可降解材料。
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生物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淀粉化学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淀粉的更多用途和功能,并寻找新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地理解淀粉的结构和性质,以更好地利用淀粉的潜力。
总之,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淀粉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高食品质量、发展生物医学和探索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淀粉化学的未来发展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框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首先,本文大致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淀粉、纤维素PPT下载1 鲁科版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那么,有没 有什么无机催化剂能代替淀粉酶使淀粉 发生水解呢?
请同学们根据二糖的水解实验, 设计一个能证明淀粉在稀硫酸作用 下是否发生了水解,水解是否彻底 的实验方案。
[实验]
①淀粉+稀H2SO4
加NaOH溶液中和酸
加碘水 —不显蓝色
加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②淀粉+H2O
加碘水 —显蓝色 加银氨溶液 —不产生银镜
3、纤维素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具有纤维状结构的 物质,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7-5] [观察思考] 纤维素与淀粉哪个较容易水解?
水解产物是否相同?
(C6H10O5)n + nH2O 催化剂
纤维素
nC6H12O6
葡萄糖
纤维素分子中每个单糖单元有3个醇羟基, 因此纤维素能表现出醇的一些性质。如能发生 酯化反应。
第二节 淀粉 纤维素
教学目标: 1、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 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
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阅读] “节引言” [思考] 1、什么是多糖?淀粉、纤维素的通式? 2、淀粉、纤维素是否属于纯净物?它们 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一、淀粉
1.存在:植物的种子或块根中
胶棉: 易于燃烧, 但不爆炸 胶棉的乙醇-乙醚容液(封瓶口)
纤维素乙酸酯 : 电影胶片的片基
黏胶纤维:人造丝(长纤维) 人造棉(短纤维) 玻璃纸
把硝化纤维、樟脑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压下共热, 然后在常压下硬化,研制出第一个合成塑料--“赛 璐珞“。”赛璐珞“是一种坚韧材料,具有很大的抗 张强度,耐水, 耐油、耐酸,能够低成本地生产 各种颜色的产品,为现代塑料工业的发展开拓了 道路。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重视,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天然可降解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全面概述其制备技术、性能优化以及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
我们将从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特性出发,概述其作为环保材料的优势,分析其在塑料工业、包装材料、生物医学以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文还将关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面临的挑战,如如何提高其机械性能、热稳定性等,以期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质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淀粉是一种天然多糖,由α-D-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羟基,为化学改性提供了丰富的反应位点。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分子链的多样性和可修饰性。
通过化学改性,可以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如羧基、氨基、酯基等,从而调控其溶解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等。
淀粉分子中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存在也对其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结晶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而无定形区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
在性质方面,淀粉基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这使其在医用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其独特的流变性能使其在粘合剂、增稠剂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改性,淀粉基高分子材料还可以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导电性等特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然而,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耐水性差、机械性能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共混、交联、纳米增强等手段对淀粉基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综合性能。
淀粉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其结构与性质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淀粉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其结构与性能的调控和优化,以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淀粉的可降解材料与环境友好

淀粉的可降解材料与环境友好淀粉作为一种天然聚合物,其主要来源于植物,特别是谷物如小麦、玉米和大米等。
在生物化学领域,淀粉被广泛研究用于制造可降解材料,这些材料在提供与传统塑料相似的性能的同时,具有明显的环境优势。
将深入探讨淀粉基可降解材料的特性和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淀粉是由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约1000-10000个葡萄糖单元组成,而支链淀粉则由几千个葡萄糖单元组成,并带有分支。
这些结构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并在某些情况下通过α-1,6-糖苷键形成分支。
淀粉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和凝胶化行为为其在可降解材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淀粉的可降解材料淀粉在制造可降解材料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淀粉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性,以提高其性能,如增加耐久性、改善机械强度和提高生物降解性。
淀粉基塑料、淀粉基纤维、淀粉基涂层和淀粉基包装材料等都是常见的例子。
淀粉基塑料淀粉基塑料是通过将淀粉与生物基聚合物如聚乳酸(PLA)或纤维素酯等共混或改性而得到的。
与传统塑料相比,淀粉基塑料在生物降解性方面表现更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微生物分解,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淀粉基塑料还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韧性和加工性能,使其在包装、医药和3D打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
淀粉基纤维淀粉基纤维是通过对淀粉进行酯化或醚化处理,然后纺丝成形并固化得到的。
这些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纺织品、医疗敷料和生物医学领域。
与合成纤维相比,淀粉基纤维的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且在使用后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淀粉基涂层和包装材料淀粉还可以用于制造涂层和包装材料,这些材料通常是通过淀粉与其它生物基聚合物或添加剂共混得到的。
淀粉基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水性和生物降解性,可应用于木材、纸张和金属等表面保护。
而淀粉基包装材料则因其可降解性而成为塑料包装的环保替代品,用于食品包装、农产品保鲜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容和要点
5.1 淀粉的来源
(1)概述
淀粉是自然界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绿色植 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既是食品工业的原料,也是基础工业的原料。 2013年全球淀粉产量约688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约6100万吨, 占总量的89%。美国是世界淀粉产量最大的国家,产量约 290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约2800万吨;我国居第二位,产量 约2500万吨,约占世界淀粉总产量的36.3%,其中玉米淀粉 产量约2350万吨,约占我国淀粉总产量的94%。 从现代观点看,淀粉作为一种可由生物合成的可再生资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机原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 重视。
生物质材料
主要内容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纤维素基材料 木质素 木材 淀粉基材料 甲壳素基材料 蛋白质基材料 其他生物质材料
第五章 粉的分布、化学结构、基本性质及其主要应用,重 点掌握淀粉的化学结构及改性。 5.1 淀粉的来源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5.4 淀粉基材料及应用
X光衍射分析 乙酰衍生物
高度结晶 能制成强度很高的薄膜
无定形 制成的薄膜很脆弱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5)淀粉的颗粒结构
玉米淀粉颗粒(光学显微镜)
玉米淀粉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6)淀粉的结晶结构
淀粉具有半结晶性质,它的结晶度不高,并且其结晶度与 其来源有密切的关系。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3)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是指在其直链部分仍是由α-1,4-糖苷键连结,而 在其分支位置则由α-1,6-糖苷键联结。
O HO CH2OH O O OH HO CH2OH O OH O CH2 O O OH HO CH2OH O O OH
O HO
支链淀粉的结构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4)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较
鉴别:碘的显色反应 分离:直链淀粉溶于70~80℃的热水,支链淀粉则不溶。 正丁醇结晶沉淀。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较
项目 分子形状 聚合度 尾端基 碘着色反应 吸附碘量/% 凝沉性质 络合结构 直链淀粉 直链分子 100~6000 一端为非还原尾端基,另一端为还 原尾端基 深蓝色 19~20 溶液不稳定,凝沉性强 能与极性有机物和碘生成络合结构 支链淀粉 支链分子 1000~3000000 分子具有一个还原尾端基和许多个非 还原尾端基 红紫色 1 溶液稳定,凝沉性很弱 不能与极性有机物和碘生成络合结构
• 野生植物淀粉
分布在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块根、鳞茎或根中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1)淀粉的化学结构
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C6H10O5)n,式中C6H10O5为脱水葡萄糖单位,n为组成淀 粉高分子的脱水葡萄糖单元的数量,即聚合度。 用热水处理后,可将淀粉分为两种:一是可溶解的,称为 直链淀粉;另一个不溶解,称为支链淀粉。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直链淀粉的大小与淀粉的植物来源及淀粉的加工方法有直 接关系。 即使是同一种淀粉,其相对分子质量也因采用的试验方法 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 直链淀粉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 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完全由直链淀粉构成的植物品种,普通 品种的淀粉多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共同组成,少数品种 由支链淀粉组成。
结晶结构占颗粒体积的25%~50%,其余为无定形结构。
淀粉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结构区。
淀粉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并无明确的界线,其变化是渐进 的。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7)淀粉的物理性状
淀粉为白色粉末,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渗透性,水能够自 由地渗入淀粉颗粒内部。 淀粉颗粒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可溶于二甲亚砜。 淀粉的热降解温度为180~220℃。 淀粉的密度随含水量的不同略有变化。通常干淀粉的密度 为1.52g/cm3。 淀粉存在着很强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因而Tg高于热 降解温度,无法通过实验得到纯淀粉的Tg。 在淀粉中加入水(甘油等),可以明显降低Tg,水对淀 粉具有很好的增塑作用。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2)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中脱水葡萄糖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α-D-(1,4)
糖苷键连接。
直链淀粉的结构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直链淀粉不是完全伸直的, 它的分子通常为卷曲的螺 旋形,每一转有6个葡萄糖 分子。螺旋内部只有氢原 子,羟基位于螺旋外侧。
直链淀粉的螺旋形结构
矿物质 1.4 0.6 10.1 0.8 1.6
玉米的化学成分范围及平均值/%(质量)
5.1 淀粉的来源
• 其他谷类淀粉
小麦淀粉:淀粉含量约55% 大米淀粉:淀粉含量70%~80% 高粱淀粉:淀粉含量65.9%~77.4%
• 薯类淀粉
马铃薯:淀粉含量8%~29.4% 木薯:根内含量10%~30% 甘薯:淀粉含量7%~27%
5.1 淀粉的来源
• 玉米淀粉
玉米属一年生草本 成分 平均值 成分 平均值 范围 范围 植物,又名玉蜀黍, 16.7 灰分 1.1~3.9 1.42 水分 7~23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 淀粉 71.5 纤维 1.8~3.5 2.66 64~78 玉米的种植面积和 蛋白质 8~14 9.91 糖 1.0~3.0 2.58 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脂肪 3.1~5.7 4.78 和水稻而居第三位, 玉米籽粒各部位的组成/% 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 成分 全粒 胚乳 胚芽 玉米皮 玉米冠 71 86.4 8.2 7.3 5.3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淀粉 9.4 18.8 3.7 9.1 蛋白质 10.3 18%左右,总产量 脂肪 4.8 0.8 34.5 1 3.8 高居世界第二位。 2 0.6 10.8 0.3 1.6 糖
5.1 淀粉的来源
(2)淀粉的来源
天然淀粉又称原淀粉,其来源是依赖于植物体内的天然合 成。 就其分布而言,淀粉来源遍布整个自然界,广泛存在于高 等植物的根、块茎、籽粒、髓、果实、叶子等。 淀粉一般按来源可分为:禾谷类淀粉,主要包括玉米、大 米、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等;薯类淀粉,在我国以甘 薯、马铃薯和木薯为主;豆类淀粉,主要有蚕豆、绿豆、 豌豆和赤豆等;其他淀粉,在一些植物的果实(如香蕉、 芭蕉、白果等)、基髓(如西米、豆苗、菠萝等)中含有 淀粉;另外,一些细菌、藻类中也含有淀粉或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