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和平将军张治中

合集下载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作者:向晓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是一位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本文立足于张治中将军传奇的一生,对其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张治中将军。

【关键词】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传奇一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19-01张治中将军终身致力于中国和平建设,为中国和平之路上四处奔走,我们亲切地称其为“和平将军”。

周恩来曾评价他说过,张治中既复杂又简单,但可以肯定他是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将军为中国的和平事业奉献了较大的力量,他的一生正是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时期中度过,他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期,死于社会主义初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

一、张治中将军生平简介张治中将军于一八九零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黄麓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农民、父亲则是一名从事手工业的劳动者,家境相对贫寒。

张治中将军六岁至十六岁在私塾读书,在之后的时间里进入社会到处奔波,在一个商铺中做过学徒,并把这段时光作为自己人生漂泊的开端。

辛亥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张治中将军积极踊跃地加入反清起义运动,并在之后进入陆军学校学习,为今后的战争事迹打下了深深的根基。

并且,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在黄埔军校时期与中共产领导人周恩来等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张治中将军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上海“一·二八”之役,并在民国25年坚决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埋下了深厚的根基。

张治中将军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在淞沪会战中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能力和战斗能力,他积极同中共湖南省委合作,为抗战取得成功打下了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大众基础,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将军致力于促成民族团结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展示出了其坚定的信念。

抗日名将张治中简介

抗日名将张治中简介

抗⽇名将张治中简介抗⽇名将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1890年10⽉27⽇——1969年4⽉6⽇),原名本尧,字⽂⽩,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黄埔系⾻⼲将领,中国国民⾰命军陆军⼆级上将,爱国主义⼈⼠。

1932年“⼀.⼆⼋”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军;1937年11⽉,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事件⽽被⾰职。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的认可和重⽤;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

抗⽇名将张治中的成就和贡献 政治 1920xx年在第⼀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先⽣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三⼤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貌焕然⼀新;坚决贯彻联共抗⽇的⽅针,使湖南成为抗⽇根据地之⼀。

1938年抗⽇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抗⽇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其中有⼩孩23⼈,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和平谈判,1949年9⽉,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贡献。

新中国成⽴后张治中对国家的⼤政⽅针,重要⽅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军事 1925-1920xx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和第⼆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年5⽉编成中央教导第⼆师,率部参与中原⼤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张治中将军与共产党人的情谊

张治中将军与共产党人的情谊
许 。
多 数 人 吃 完饭 为 准 ,而 不是 以长 官 吃 完
饭的时间为准 。这样 一来 ,全体学生都
能吃 饱饭 了 ,对于 提 高士 气 ,改善 教 官和 学 生 的关 系影
响很大。同时,进入黄埔军校后 的张治中一心致力于教


大革命时期力求两党之合作
张 治 中 ( 8 0 1 6 ) ,字 文 白, 安 徽 巢 县 人 。 19 — 9 9
例 ,带 队长 官 平 时 一 般 和 学 生 一 起 在饭
厅就餐,值星 官都以长官进餐开始和结 束的时间作为发布 口令的根据 。因此 , 常常 有不 少 学 生吃 不饱 饭就 得 离开 饭 厅。有一次,有个学 生就把这种情况写 了字条放在长 官席上 ,张治 中看过后, 当即表 态:军 人必须要养成动作迅速的 习惯,宣布今 后值星 官的口令要 以绝大
经常争吵、打架,无休止的 日益扩大的斗争与当时迅速 发展的革命形势相 比,已经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张治中 最 为困惑的问题。他认为,在国共合作 的大背景下,政 治上的最高决策和指 导方针都应 该服从于 “ 联俄 、联
的。从此 ,张治中与蒋介石就 建立起 了血肉相 连 的关 系,始终不忘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充满革命气息 的黄埔 军校鼓舞着张 治中,据他 自
种活泼 、快乐 、向上的精神 。我那时的精神也是极痛
天到晚忙不休,但精神上只是感觉着快乐 。张治中作
快的。每天黎 明起来 ,便把学生带出去 ,跑步 ,操练 ,

2 21. 《 , 0 7 唐热》 2 1
RN U HN I 人物春 EW U Q C U【
倾 ” ,但他 始 终 没有 站 在共 产 党 的 立场 来 反 蒋 ,也 没 有

布衣将军

布衣将军

和平将军---张治中
风吹过耳边,坐了很久的车来到黄麓镇,只为看看这个一生为和平而奔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被誉为“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居。

想看看他曾经居住的地方,想更好的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的岁月留下来的事物,想知道更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故事。

张治中,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

在军校和部队里渐渐成长。

我没有华丽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他,没有动听的歌曲来赞美他。

我有的只是一种朴实的情怀,一种普通人对军人的真诚尊敬。

看着眼前那二三十年代的建筑物,砖木结构,小瓦屋面。

好像真的感受到当年的当年的情境。

看着张将军的雕像以及其刻在雕像上的文字,细细的读着,一字一句,想象他当年所经历的一切。

从一个毕业于保定军官的学校学生,到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务,都表现出张治中在军队的渐渐成长和,经历。

在抗战时期,张治中,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即淞沪会战,他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官,苦战三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中日作战发展的态势,中国以弱势与守势竟然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日军拥有优势与攻势,却无法决定战略发展的方向与决战的地点。

此外这场血战真正打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与热血,也推翻了国际社会公认之“日本三月亡华”的看法。

民国33年,国名党。

写景作文:“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

写景作文:“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

写景作文:“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在合肥的各大旅游网站上经常看见一个古村落名字—巢湖黄麓镇洪家疃古村落,我的渡色游记主要就是介绍全国各地的古迹文化,正好发现这么一个古村落,于是就对它做了一些攻略,仔细研究发现,原来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居也在这里。

这个古村落里合肥很近,沿着环巢湖大道可以直接到达。

上图为洪家疃古村落,这座古村落是来自江西瓦屑坝的移民所建成,后来由从徽州迁来的洪氏和本地的张氏慢慢的扩大。

他们交织融合,形成了村庄最大的宗族势力。

这座古村曾经出过十几位少将,可谓是真正的将军故里。

初到黄麓镇便看见这座名曰黄麓园的牌坊,牌坊后面就是黄麓园,它是张治中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兴建陵园,不过长期没有人打理,有些沧桑感。

黄麓学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很难想象这样一所名校竟然在偏僻的乡下。

黄麓学校由爱国将领张治中所建立,笔者认为张治中将军之所以建黄麓学校应该与他的贫寒的出生和富国强兵的思想有关,也许只有让国人都有了文化,强国才不是梦。

黄麓学校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位爱国将领对于强军强国的远大理想。

过了黄麓学校就到了张治中故居,墙上的字是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

故居里有很简陋的厅堂、书房和庭院,从这些简单的布置就可以看出张治中将军对于生活的要求很低。

故居里有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讲述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说到张治中将军,就不得不提三件大事即淞沪会战、上书反内战、直谏主席。

在从1932年2月淞沪会战到5月停战协议签订,张治中率军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

庙行一役将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中外报纸一致认为,此战是沪战中中国军队战绩的最高峰,不得不佩服张治中将军的军事才能。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将军反对蒋介石搞内战,后来促成和平谈判。

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和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一位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这位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的将军,却被毛泽东称为“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国民党军中的两个二级上将--张治中与张自忠

国民党军中的两个二级上将--张治中与张自忠

国民党军中的两个二级上将--张治中与张自忠
张治宇;武锁萍
【期刊名称】《军事史林》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提起张治中和张自忠,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容易将其混淆,甚至误以为是一个人.实际上,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不同寻常的两个人物,一位是和平将军,一位是抗日名将.研究其历史就会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不仅姓氏相同,名字相近,而且都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自忠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为国捐躯后追赠陆军二级上将),都带兵打过仗,都担任过军校校长,都有出任国民政府省主席等从政经历,都坚决主张联共抗日,都参加过抗日战争.他们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没与共产党打过仗的人,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张治宇;武锁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碚梅花山的英灵栖居——忆牺牲的最高盟国抗日将领张自忠上将
2.梅花上将张自忠
3.誓死报国的国民党将领张自忠
4.张自忠上将墓表释读
5.孙立人从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沦为“张学良第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平将军”冲到抗日最前线——记抗战时期的张治中

“和平将军”冲到抗日最前线——记抗战时期的张治中

介 石请 缨 : “ 我 们 中央部 队必 须参 加淞 沪 战斗 才好 , 如 果 现在 没有 别
的 人 可 以去 , 我愿 意 去 。 ” 蒋介 石说 : “ 很好 。 ” 并 马上让 何应 钦调 动散
清华大学建筑系 , 毕业后分配到
天 津大学士建 系任教 。1 9 8 1年 赴美深造。 她是美国南加 州著名
【 张治中小传 】
张治 中( 1 8 9 0~1 9 6 9 ) , 安徽 巢 县( 今巢 湖市 居巢 区) 人 。黄埔 系骨干将领 。 原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中
庙 行一 役 ,中 国军 队歼 灭 日军 3 0 0 0余人 ,
将 日军 第 9师 团 和 久 留 米 混 成 旅 团 的 精 锐 歼 灭 殆尽 , 史称“ 庙 行 大捷 ” 。蒋 介 石 在 发 给 父 亲 的 电 报 中说 : “ 自经 2 2日庙 行 镇 一 役 ,我 国军 声 誉 在 国 际 上 顿 增 十 倍 。 连 日各 国 舆 论 莫 不 称 颂 我军 精勇无 敌 , 而倭寇军誉 则一 落千丈也 。” 中 外 报 纸 , 也 一 致 认 为 此 役 是 沪 战 中 国 军 战 绩 的最 高 峰 。
起 反抗 , 这 是 中 国正 规 军 首 次 与 E l 本 侵 略 者 进 行 的 战 斗 。 当 时 中 国 军 队散 布各 地 , 父亲看到 1 9路 军 孤 军 奋 战 , 深 为 忧虑 , 他 主 动 向 蒋
张素久 , 1 9 3 5年生于南京 , 张治 中的小女儿 。1 9 5 2年考入

中, 父 亲都 是指 挥者 。 除此 之外 , 他还 积极 促进 两 党 团结抗 战 , 对 维
护 和巩 固统一 战线 作 出了贡 献 。

浅议张治中和平思想与统一战线的内在契合点

浅议张治中和平思想与统一战线的内在契合点

No.l Jan 2021第1期2021年1月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浅议张治中和平思想与统一战线的内在契合点宋玉(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合月巴230041 )摘要:张治中和平思想的底蕴来源于他浓烈的家国情怀,这与统一战线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相契合;张治中和平思想的集中表现是力促国共合作,这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主题相一致;张治中和平思想的始终追求是祖国统一,这与统一战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相统一。

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工作主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不懈努力。

关键词:张治中和平思想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1-2218(2021) 01-0039-04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 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 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 [1]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囚统 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 业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发挥“重要法宝”作用,是因为它以爱国主义为重要思想 基础、以大团结大联合为工作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

张治中将军一生 始终坚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为谋求国共合作、反对分裂,四处奔波、禅精竭智。

毛泽东曾对张治中说,“你 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张治中因而获“和平将军”的美誉。

和平思想贯穿于他整个政治、军事生涯,是其一生主要思想的体现。

张治中浓烈的家国情怀 是其和平思想的底蕴来源,力促国共合作是其和平思想的集中表现,谋求祖国统一是其和平思想的始终追求。

一、家国情怀是张治中和平思想的底蕴来源,与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重要思想基础相契合张治中和平思想的底蕴来源于他浓烈的家国情怀,抗日战场奋勇杀敌、中央军校十年执教、家乡黄麓兴办教育,无不体现他的爱国之心、桑梓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列号选修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和平将军”张治中课程名称:民国风云人物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2012 年10月31日“和平将军”张治中摘要:张治中幼年的艰苦磨砺,使他深刻的意识到,中国军事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在对军事教育非常重视并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的最精彩的人生体现在为中国和平统一而努力的过程,还有只要有一丝和平谈判成功的希望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一生追求和平的他最后亲眼见证了国家和平统一的一天。

关键字:和平、军事教育、谈判、共产党一、基本资料姓名:张治中原名:张本克字:文白籍贯:安徽巢县毕业军校:保定军官学校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生卒:1890年10月27日~1696年4月6日著作:《张治中回忆录》二、生平简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1912年进入陆军第二预备学堂。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

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

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

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发生后,他主动请缕,带兵杀敌。

2月26日,率领第五军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从南京开赴上海参战,庙行之战,歼敌3000多人。

这是淞沪战役的第一次大胜仗。

1934年春,奉命指挥第四路军进攻福建反蒋政权,他采取和谈方式解决了福建事变。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京沪警备司令和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积极主张对日作战。

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任左翼军总指挥,率部与日军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在收复罗店时,冒着弹雨前往火线指挥作战。

此次抗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是一场规模最大,也是最惨烈的战争。

而在这次会战中,张治中履行了他主张的保卫国土这个军人的第一要务,带领军队与日本顽强激战。

同年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

在湘一年,以“廉、正、勇、勤”作为省训,制定了以“军事第一为基点”的施政方针,在革新政治、整顿吏治、安定后方、组建抗日武装、修筑国防工事、动员民众抗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他赞成国共团结抗日,与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等共产党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1938年11月因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政策,酿成长沙大火,受到革职留任处分。

1939年2月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主管军事,深得蒋介石信任。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

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

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他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同年9月,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张治中回忆录》等。

三、与共产党的渊源1、1924年,大革命开始,国共两党实行第一次合作。

在同年6月成立黄埔军校,张将军就职中央军校教育长,从此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张将军很重视教育,他曾言:我从政时间较短,带兵时间更短,而在军校从事教学时间较长。

这为他今后在政治方面的态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段期间,张将军和中共的关系拉得紧。

周恩来是黄埔第一期的政治部主任,张将军到黄埔后,两人一见如故,深相结纳;邓演达时任训练部副主任,张、周、邓三人经常在一起。

张将军和熊雄、恽代英、高语罕亦时多往还,和苏联顾问加伦将军、李縻、尼拉等亦多接触。

因此思想上、作风上颇受影响,曾一度申请加入中共,密商于周恩来。

周表示很高兴,但说要请示组织后才能答复。

过了一些时候,周回复说:“中共当然欢迎你入党,不过你的目标较大,两党曾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此时恐有不便,不如稍待适当时机为宜。

但中共保证一定暗中支持你,使你的工作好做。

”张将军在思想上,作风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成为了以后张将军大力支持与共产党合作的原因之一。

2、张治中一身都坚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而蒋介石是坚决反共。

两个人在政治立场上观点完全不同。

但由于蒋介石对张治中有知遇之恩,因此对蒋介石有着感恩之情,忠心耿耿。

对于张治中的联共主张,在蒋介石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立场,用得好也是一张王牌,终于在1945年和谈期间,张治中就派上用场了。

但由于国共两党针锋相对,双方各自拟定的文件《谈话要点》分歧很大,由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期间有多次濒临破裂的谈判,每到紧要关头,张治中就挺身而出,力图转圜,可谓费心费力。

最后经过了43天的谈判,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协议。

10月10号,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而与此在整个谈判期间,张治中全权负责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并让毛泽东住在自己的住处,而他自己搬出去住。

谈判后期,协议的主要条款已达成,因此周恩来找到张治中商量送毛泽东会延安的相关事宜,最后还亲自安排护送毛泽东回延安,毛泽东赞扬他说,为和平奔走是有诚意的。

为了和平解决国内矛盾,张将军曾三次奔赴延安,同时与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宣布下野。

1月22日,李宗仁就任中华民国代总统,幻想通过“和谈”,阻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派代表团到北平谈判。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以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首席代表名义,有南京飞抵北平。

晚上,周恩来等人会见了张治中等人,之后毛泽东在香山别墅接待了张治中等六位国民党代表。

毛泽东一见到张治中,就满面笑容地同他握手说,谢谢你1945年到重庆时的热情接待。

但由于和谈再一次决裂,重庆方面只好派专机接代表团回去。

周恩来认为,张治中无论是回到南京、上海或是广州,国民党都会认为他是亲共分子,他都会面临很大的危险,国民党特务就不会放过他们。

因此极力劝导张治中留在北平,但张治中还是考虑到家人的安危。

随后经过共产党以及周恩来的精密部署和安排,成功借助飞往北平接和谈代表团的专机秘密接送了张治中的家人。

至此,张治中接受了周恩来、毛泽东的邀请,留在了北平,并且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声明,宣布与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线,毅然决定与中国共产党推诚合作。

四、个人评价张治中有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

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他早年也是抱着救国救民的宗旨投笔从戎的。

他一向认为,守土为国是军人的天职。

每当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所以他就是在战争时代的“和平将军”,也是共产党人心中的“和平将军”。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他当时任第五军军长,不顾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阻挠,毅然开赴前线,同十九路军并肩作战,并留下遗书,决心以身许国。

8年抗战期间,他始终坚持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尤其可贵的是,张治中从未参加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的历次反共内战,是一位从来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治中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能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他和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尽管蒋介石一向反共,尽管国民党内部的指责,尽管国共内战时期,都没有改变他对共产党的立场。

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同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建立了友谊。

在黄埔军校左右两派学生的斗争中,他是同情共产党的,也曾经因此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攻击。

此后,即使在国民党反共高潮中,他也没有随波逐流,改变自己的态度。

抗战时期,在重庆,他同周恩来等时相过从,对共产党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

抗战胜利后,他力主和平建国,并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

1945年,张治中受周恩来委托,到新疆成功的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1949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以后,他对国民党完全失望了,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声明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张治中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亲眼见到了他所向往已久的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以后,他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他时刻以祖国统一大业为重,亲自主持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为使台湾回归祖国,他尽心尽力,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张治中将军的一生是精彩的,也是坎坷的。

在乱世中,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张将军心系祖国和人民。

为了和平,张将军甘愿在枪林弹雨中前进,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寇作斗争!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张将军又为祖国早日和平统一而奋斗!同时张将军的一生值得我们每一名学生去思考,去学习!张将军无愧于“和平将军”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