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 “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
三下乡的心得体会

三下乡的心得体会三下乡的心得体会(篇1)在三下乡短短的七天里,让我看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收获的比我预想的更加真切,更加充实。
感谢有幸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
刚到的两天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可能是没有适应环境的原因吧,虽然那里的环境没有想象宏观恶劣,一天之中洗澡成了让我最困惑的烦恼,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大概志愿者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里,大家都相互扶持,相互合作,让我感受到小学时的纯真的温馨。
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一起打扑克,一起务农,虽然认识不久,却又一种相识已久的默契。
在这七天里,真的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谢谢大家!那里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很友善,对于当年同年的我来说真的懂得更多。
还记得有一位坐在我身旁的小朋友跟我说过:“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话虽然简单,但从他的眼里看出了一份坚定,心想:让他们的童真一直继续下去该多好啊,真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持一份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我最大的体会!志愿者:苏其实刚来到黎埠中心小学,感觉这所学校条件不算太差,心想着还以为是瓦屋那种,谁知道比我们以前读的学校还高级,有投影仪,有书架,有专门放扫帚的地方,甚至健身房,反正条件还算不错的,我们是住在课室里面的,睡在课桌上,其实还好,就是桌子拼在一起高低不平,而且还发出声响,我们吃的地方在厨房,厨房很高级,什么都有,空调什么的,反正和我心目中的大锅,烧柴的情景差的好远。
好了说完生活中的来说下助教,我感觉大家还是不错的,有沟通有合作,能听带队指挥,大家都很好沟通,我自己也有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东西,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课发生的问题:第一,我把小组分成了6个组,两三个人用一袋豆子,里面混着红豆绿豆黑豆黄豆,所以导致小朋友们在画画的时候找豆子比较慢,我们志愿者也手忙脚乱帮忙找豆子,感觉自己把豆子混在一起的行为真是做了无用功,第二,我发现课堂中所用的时间比较长,耽误了下节课的一点时间,可能因为一些小朋友对自己画的东西要求比较高,导致画了好久才开始粘豆豆,第三,所使用的白乳胶很难挤出来,而且质量不太好,导致很难粘上豆子。
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作文

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作文哎呀,说起咱们宜城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那可真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你往那一站,就能感觉到一股子英雄气儿,直往心里头钻。
这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咱们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活生生见证。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尊高大的张自忠将军铜像。
他穿着军装,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就像是还在指挥着千军万马,保家卫国呢。
旁边的小朋友们啊,都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爸爸,这位叔叔是谁呀?怎么这么威风?”大人们就会一脸庄重地告诉他们:“这是咱们的大英雄,张自忠将军,他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
”往里走,展览室里摆满了各种历史照片和文物。
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你能想象到当年的烽火连天,将军和战士们是如何浴血奋战的。
还有那些残破的军装、生锈的武器,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将军的亲笔书信和日记。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有一封写给妻子的信,写得特别温柔:“亲爱的,我又要上前线了,不知何时能归。
你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孩子们。
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去看那片桃花林。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就湿了。
这样的英雄,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啊。
纪念馆里还设有一个模拟战场,用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当年的战斗场景。
你戴上VR眼镜,就像亲身经历了那场残酷的战争一样。
枪声、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惊胆战。
但正是这样的环境,锻造出了张自忠将军这样的铁血男儿。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张自忠将军的事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
他们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
现在啊,这个纪念馆已经成了咱们宜城的一张名片。
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老人、有孩子、有学生、有游客……大家都被张自忠将军的精神所感染。
我想啊,这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能团结一心、勇往直前!。
老舍故居游记作文500字

老舍故居游记作文500字
前几天,我跟随“少年行”活动参观了许多古建筑和名人故居。
所有去的地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也称“骆驼祥子故居”,是第一个以书本名字命名的名人故居。
跨进大门,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
进入他的房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棍棒和大刀,它们整齐地排成了一列。
据说,老舍先生每当眼睛因学习而累的时候,都会练练这些兵器来调节一下神情。
往左面拐进去,便可以看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图书,这些全是老舍先生所作,其中一本就是《骆驼祥子》。
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可见老舍先生写的书深受全世界许多人的喜爱。
再往里走,便看到了老舍年轻时写作用的笔和书桌。
桌子上有许多的墨汁斑,东一块、西一块,差不多布满了整个桌子,我心想:应该是他日复一日地写了又写,经过日久天长,才弄出来的吧!
转头一看,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幅美丽的画,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老舍的夫人所作,原来他的夫人还是个艺术家呀!
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
他用了很多时间写作,利用空余时间来习武,可谓是文武双全。
这次的老舍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也要努力向他学习。
【写景】走进张治中故居_1200字

【写景】走进张治中故居_1200字张治中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香山乡福漳村,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民居。
我有幸能够走进这座古老的故居,亲身感受到了张治中先生的家风和家乡的风土民情。
故居的大门一开,一片宁静的氛围扑面而来。
院子里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绿意盎然,让人心情为之一振。
在院子的正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口中冒着水雾,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井旁,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朝气蓬勃。
众多的小鸟在树枝间欢快地歌唱,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宁静。
走进正厅,一幅《含黄鱼》,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张治中先生的原作,色彩鲜明,笔法流畅,栩栩如生。
画中的黄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荡,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它的欢快和快乐,也让人对自然和生命之美产生了更深的感悟。
故居内部的陈列也非常有特色,展示了张治中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诗词作品。
在一间小屋中,挂满了他的画作和书法。
画作中的山水风光宛如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书法则骨韵深邃,笔墨间流露出了张治中先生的坚毅与严谨。
在故居的后院,有一片种满了桃树的果园。
桃树的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桃子,清香扑鼻,引人垂涎欲滴。
人们在果园中边摘边品尝,尽享着丰收的喜悦。
夏日的午后,阴凉的桃树下,人们聚在一起,品尝着桃子,交流着彼此的故事,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离开故居的时候,我心中还充满了对张治中先生的敬仰之情。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家国情怀深厚的爱国者。
他用自己的笔墨,将家乡的美景,将祖国的壮丽山河,都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他的故居,就如他的心灵家园,蕴含着诗意与忧愁。
走出故居,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盛。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张治中先生的坚守和执着,他用自己的创作,将生活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他的艺术理念和追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故乡和家风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相信,这座古老的故居,将会继续传承并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张治中先生的艺术魅力和家乡的风土民情。
写景作文:“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

写景作文:“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在合肥的各大旅游网站上经常看见一个古村落名字—巢湖黄麓镇洪家疃古村落,我的渡色游记主要就是介绍全国各地的古迹文化,正好发现这么一个古村落,于是就对它做了一些攻略,仔细研究发现,原来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居也在这里。
这个古村落里合肥很近,沿着环巢湖大道可以直接到达。
上图为洪家疃古村落,这座古村落是来自江西瓦屑坝的移民所建成,后来由从徽州迁来的洪氏和本地的张氏慢慢的扩大。
他们交织融合,形成了村庄最大的宗族势力。
这座古村曾经出过十几位少将,可谓是真正的将军故里。
初到黄麓镇便看见这座名曰黄麓园的牌坊,牌坊后面就是黄麓园,它是张治中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兴建陵园,不过长期没有人打理,有些沧桑感。
黄麓学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很难想象这样一所名校竟然在偏僻的乡下。
黄麓学校由爱国将领张治中所建立,笔者认为张治中将军之所以建黄麓学校应该与他的贫寒的出生和富国强兵的思想有关,也许只有让国人都有了文化,强国才不是梦。
黄麓学校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位爱国将领对于强军强国的远大理想。
过了黄麓学校就到了张治中故居,墙上的字是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
故居里有很简陋的厅堂、书房和庭院,从这些简单的布置就可以看出张治中将军对于生活的要求很低。
故居里有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讲述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说到张治中将军,就不得不提三件大事即淞沪会战、上书反内战、直谏主席。
在从1932年2月淞沪会战到5月停战协议签订,张治中率军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
庙行一役将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中外报纸一致认为,此战是沪战中中国军队战绩的最高峰,不得不佩服张治中将军的军事才能。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将军反对蒋介石搞内战,后来促成和平谈判。
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和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一位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
这位被蒋介石称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的将军,却被毛泽东称为“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游三故居随感

龙年初春乃至立夏前夕,我两度游巢湖。
作为安徽人,又属巢湖老乡的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与传奇将军李克农三故居,这好比三篇大文章,笔者竟能在一个春天里读到了读懂了,可谓三生有幸!结束首途游中庙姥山及踏入李克农故居后,我曾有小文《走马巢湖一日行》见报。
不过此刻回味,稍感单薄,原因是所发感慨,重心乃呼吁大湖环保意识要增强,而对于传奇将军在昔日隐蔽战线特殊贡献,以及情报保卫工作的杰出成就,却未作深层次的挖掘,只是点击到几位原国民党高官反正后,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史实,那图片、那实物的见展,真令人震撼,亦堪为将军传奇佐证罢了。
不过,三将军中早年只有李克农由巢湖随长辈迁居江城芜湖,接受过系统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自是幸运者之一。
而我们只有也只能在拜谒冯玉祥、张治中二将军故居后,才从文化层面萌发出些许联想。
比方说,张治中先生何以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有那么坚强的信念,重视国人的教育事业?一如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他厉行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课堂理念,办起办成了他的黄麓。
是张母咬口生姜喝口醋的家训,又是邓颖超大姐的题词文白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杰出的重要贡献,将世代为中国人民所纪念,凡此既作出了回答,也开掘了将军的爱家爱国爱民的精神源泉,当为准确无误的结论。
另在桂翁堂里,还发现了将军自题《兴农壁报》建设农村是建设国家的基础,又号召黄麓师生与旱灾抗战,像打日本鬼子那样战胜自然灾害。
好不难能可贵!大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的高见教育不改造,则社会改造不得完成;社会不改造,则教育目的亦落空。
亦得以与将军题词同室展示。
江湖之水禁不住,文化之潮汹涌来,是之成就了今天和未来的主旋律,几成共识。
而人所共知,冯玉祥将军自号丘八诗人,决非自幼从军的一位武夫的自我调侃,他是崇文重武伟人,否则他何以作出结庐泰山好读书之说?!否则又何以有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的嘱咐。
冯将军有四种死说:病死、老死、做亡国奴被杀死、上战场与鬼子拼杀而死。
游曾国藩故居作文600字

游曾国藩故居作文600字
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湘乡派”创立者,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
怀着对曾国藩的敬仰,我们来到了他的故居。
刚进曾国藩故里,就被眼前一望无际的荷花惊呆了,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让人驻足惊叹。
顺着曲曲折折的荷田小道,我们几个小朋友边吹泡泡,边赏风景,其他游客却把我们当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一面硕大的“帅”字旗下,仰望这庄严的旌旗,看着那醒目的“帅”字,我思绪万千,浮想着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帅当年带兵打仗,叱咤风云的场景。
绕过半月形的大型荷塘,我们从悬挂着“毅勇侯第”的大门口进入院内,这里宽敞明亮、前坪后屋,另有一番天地:古色古香的青砖碧瓦房屋一字排开,像列队的士兵等待我们的到来,两边沿中轴线对称。
听说这座侯府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大最完整的乡间侯府。
跟着导游穿行在曾国藩和他家人曾居住过的各个屋子里,看到了皇帝亲笔赐予的“勋高柱石”的牌匾,毛泽东及蒋中正的题词,这些先人对他的评价极高,还看到了曾国藩写的家书,明白了他们家族百年长盛的原因;听着导游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地讲述往事,我和游客们都啧啧称赞;想着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平轶事,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向他学习,几个小朋友的手握得紧紧的。
我怀着崇敬之情端详着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幅画,每一个字。
仿佛看到了曾国藩老先生在教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写景】走进张治中故居_1200字

【写景】走进张治中故居_1200字走进张治中故居,仿佛穿越回一百多年前的清朝。
院子里,枯黄的树叶铺满了地面,夹杂着枯叶的野草也已经枯萎了。
墙壁上斑驳的灰砖漏出岁月的痕迹,散发出一股古老的气息。
草木长得很是疏落破败,门口的一个石狮子已被时间磨蚀成了模糊的轮廓,似乎不愿意看到它昔日的主人被忘却了。
走进了木门,正中是一口水井,井中绿油油的草,与水面上的倒影形成一个十分美妙的画面。
这口水井曾经滋润着这座故居,也见证了张治中一生的岁月。
进入房间,一股浓烈的青砖墙味扑面而来,这种味道仿佛和房子一样古老而深沉。
屋顶的木梁和砖瓦都已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墙角的褪色书籍与古典文化书法让人穿越了那个时代。
这些书本陈旧的背面散发出老旧的香气,仿佛见证着当时张治中的思想和眼界。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屑味,一张古老的桌子被精心摆放着,上面有散落的家庭历史册,纪录了张治中的全部人生轨迹和家族兴衰的数据。
屋子中满是琴声和书香,更是有一种沉淀了百年的韵味。
故居堂中的四海为家,无论客人和主人,都被这柔和的温馨所感染。
书桌的右边是一幅写作谯国楼的上卷,此外屏风使人感到它那时尚的设计。
一块皮革沙发是居室中唯一的坐具,显然家里不缺靠山做依靠。
床上自然没了睡影,床头却立着一副民乐。
它是怎么跳进民乐的漩涡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抽身呢?老屋的墙壁上挂着青花瓷,瓷上的纹饰已经被破坏殆尽,虽有点瑕疵,却也独具一格、别有韵味。
这个家,虽然岁月已然老态龙钟,但是它留下的文化遗产却比任何东西都更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代,也让人对这个遗产心怀感慨。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会被时间所冲刷,而唯一能够留下来的却是那些无形的东西,那些在生命中转瞬即逝的瞬间,那些曾经的往事与追梦,都会成为一种他者无法触及的遗产,进而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铭刻着个人和历史的纪念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合肥的各大旅游网站上经常看见一个古村落名字—巢湖黄麓镇洪家疃古村落,我的渡色游记主要就是介绍全国各地的古迹文化,正好发现这么一个古村落,于是就对它做了一些攻略,仔细研究发现,原来著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的故居也在这里。这个古村落里合肥很近,沿着环巢湖大道可以直接到达。
上图为洪家疃古村落,这座古村落是江西瓦屑坝的移民所建成,后来由从徽州迁来的洪氏和本地的张氏慢慢的扩大。他们交织融合,形成了村庄最大的宗族势力。这座古村曾经出过十几位少将,可谓是真正的将军故里。
过了黄麓学校就到了张治中故居,墙上的字是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故居里有很简陋的厅堂、书房和庭院,从这些简单的布置就可以看出张治中将军对于生活的要求很低。故居里有张治中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讲述了将军的戎马一生。
说到张治中将军,就不得不提三件大事即淞沪会战、上书反内战、直谏主席。在从1932年2月淞沪会战到5月停战协议签订,张治中率军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庙行一役将日军第九师团和久留米混成旅团的精锐歼灭殆尽,中外报纸一致认为,此战是沪战中中国军队战绩的最高峰,不得不佩服张治中将军的军事才能。
解放战争时期,张治中将军反对 ___搞内战,后来促成和平谈判。早在大革命时期他就和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一位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 ___将领。这位被 ___称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的将军,却被 ___称为“延安的好朋友”,“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说到直谏主席,就一定要说到张治中将军的“四谏”,一谏 ___,确立了国名;当年 ___提出,中央准备用“中华人民民主 ___”为国名。张治中认为:“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就干脆叫“中华人民 ___”。后经过讨论决定用此名。二谏主席,确立了国旗;当年国旗有两个候选,一幅是五星加一条横杠,一幅是 ___,张治中认为加一条杠的国旗有分裂国家,分裂革命的意思,不如 ___,最后得到大家的认可,五星国旗一直延续至今。三谏主席,人大代表视察制度沿用至今;四谏,宪法更加完善了,这里主要说的是宪法草纲中说到“台湾地区除外",张治中将军认为台湾问题是暂时的,将来会得到解决,应该删除。从四谏中就可以看出张治中独特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
初到黄麓镇便看见这座名曰黄麓园的牌坊,牌坊后面就是黄麓园,它是张治中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兴建陵园,不过长期没有人打理,有些沧桑感。
黄麓学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你很难想象这样一所名校竟然在偏僻的乡下。黄麓学校由爱国将领张治中所建立,笔者认为张治中将军之所以建黄麓学校应该与他的贫寒的出生和富国强兵的思想有关,也许只有让国人都有了文化,强国才不是梦。黄麓学校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位爱国将领对于强军强国的远大理想。
游览完张治中故居,使我更深的了解到“和平和爱国”两个词的含义。在面对选择立场和角度问题的时候,张治中将军的选择总是以否能促进和平,是否有利于国家为准则。同样在我们工作中,我们在考虑和判断问题的时候,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