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 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

合集下载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

1932年日本制造128事变驻防上海的九路军分析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占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同时也引起国际上的强烈关注,为了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退出“满洲国”的压力,直接威胁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承认东北的既成事实,取消人民的反日运动,为其进攻中国内地做准备,于是日本在上海制造事端,燃起了新的侵略战火。

日本进攻上海,也和进攻东北一样,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

1932年1月18日,日本唆使五名日本僧人向上海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打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

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焚烧三友实业社,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暴徒滋事后,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

[3]日军还向上海大量增兵,积极进行战争准备。

1932年1月28日,上海市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全部答应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方表示“满意”,却又进一步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日本海军陆战队便于23时30分向闸北中国驻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一·二八事变,在日军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爆发了。

驻守于淞沪地区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和影响下,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下定抗战决心,违抗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的意志,奋起抵抗。

在闸北,与敌展开巷战,他们组成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适时反击,打退了日军的连续进攻。

后来战火延伸到江湾、庙行、吴淞、宝山一线,张治中将军率第五军驰援。

在各界人民的支援下,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打得日军多次更换司令而不能有所推进。

但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孤军作战,伤亡日重,急需支援,而国民政府一心妥协,不欲扩大,拒绝再派兵增援,军政部还克扣军饷和截留捐款。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

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介绍一二八事变的时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

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

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

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一二八事变和川岛芳子的关系一二八事变川岛芳子一直被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川岛芳子导演了一二八事变。

1931年十月,土肥原贤二将溥仪接到东北,准备建立满洲国。

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土肥原贤二派遣川岛芳子到上海与田中隆吉制造事端。

早在1930年,川岛芳子和田中隆吉就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中相识。

两人很快发展为情人。

关于如何在上海挑起事端,川岛芳子早就有了主意。

川岛芳子用自己的美貌虏获了上海三友公司一个叫吴平的员工。

川岛芳子向吴平哭诉自己被日本和尚欺负了。

吴平马上表示要替川岛芳子出气。

川岛芳子教唆两名日本和尚和三位新特到三友公司外观看工人们,并投入石子挑衅。

忽然门里冲出来三友公司的人,拿着棍棒,对日本和尚大打出手。

其中有个和尚叫水上秀雄,被打后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警察没有逮捕犯人,日本指控中国工人纠察队是这次事件的主谋。

川岛芳子得知水上秀雄死亡的消息,又生一计。

川岛芳子来到居于上海的日本侨胞的聚集处,哭诉自己的亲戚水上秀雄被中国人打死了,希望日本青年能够替她讨回公道。

于是这些日本青年们经过周密的部署对三友公司进行了袭击。

双方发生了一场恶战。

而三友公司也在这次事件中失去了他们的厂房。

川岛芳子的情人田中隆吉煽动上千名日本侨胞沿路游行,前往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军方力量出面干涉。

几天之后,一二八事变爆发。

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二八事变川岛芳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 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 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二八事变中后的张治中祭文缅怀为国牺牲者
导语: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同全体将士,敬谨致祭于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之灵曰:呜呼!蠢彼岛夷,狼子野
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率同全体将士,敬谨致祭于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之灵曰:呜呼!
蠢彼岛夷,狼子野心,陷我东北,窥我沪滨。

赖我将士,挞伐用申,迭歼顽敌,固我名城。

贼来愈众,我志愈坚,奋勇杀敌,以一当千。

声震陵谷,气壮河山,撼山岳易,撼我军难。

月黑庙镇,风紧江湾,剑光射斗,敌胆皆寒。

再接再励,载守载攻,追奔逐北,叶卷西风。

敌弹如雨,敌机翔空,惟我将士,勇猛精忠。

出生入死,成仁成功。

洒血兮化碧,吐气兮成虹。

呜呼将士,渺矣音容!仓皇戎马,诀别无从。

梦萦回兮故垒,泪涕零兮江东。

鹃啼兮声若,花落兮飞红。

呜呼将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子,泉台永隔,怆怀何已!
我与君等,如兄如弟,仰事俯蓄,责在后死。

呜呼将士,从此长眠!此仇未报,衷肠若煎。

誓将北指,长驱出关,收我疆土,扫荡凶残。

执彼渠魁,槛车系还,一尊青酒,再告重泉。

呜呼将死,得其死矣,功昭党国,光耀青史。

人生草草,大地茫茫,忠贞亮节,山高水长。

呜呼将士,庶几来飨!
生活常识分享。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委员长卫队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委员长卫队

迷雾中的“中国宪兵”引起我发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前一段时间某航空杂志上的“中国宪兵”,不知道什么时候所谓“击败梅川师团的中国宪兵”的伪文在流行,反而将历史的真相掩埋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实在令人痛心不已。

来自SC论坛的充满爱与正义,富有历史责任感的青年历史爱好者孙白起和来自水木社区的严谨认真的,精于考证的契卡领袖捷尔任斯基,决心在中日德三方众多繁杂的资料片段中还原这段光辉的历史,让他永远为人们所牢记。

引言1938年1月,淞沪战败、南京失守,日军兵锋指处,竟再无有力的抵抗,失败的阴云笼罩在中国上空。

武汉的委员长官邸此时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令当时的侍从人员感到不解的是,蒋介石很快就亲自接见了这个衣衫褴褛的士兵。

士兵将一张皱巴巴的香烟纸从贴身口袋里取出,“这是我们营长临死前让我交给委座的。

”纸张上还带着血迹,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话,“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委员长沉默许久。

时光回溯到1934年,在对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校阅中,一支奇怪的部队引起了在场校阅将官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团法肯豪森的注意,这是一支大约500人的小部队,与教导总队的其他部队一样,他们头戴德式钢盔,身穿德械黄色军装,但是武器配备远为精良,每个士兵都是长短配置,机枪手装备着比利时造FN BAR,步枪手装备着捷克造ZH29半自动步枪,所有军官士兵全部配备德制毛瑟C96,后来的各项军事表演中也充分展示了这支部队的超强实力,在轻兵器射击、手榴弹投掷等各项军事技能上,这支部队体现出远超于一般部队的超强的军事素养。

当这支部队最后列队向委员长致敬的时候,蒋介石不无得意地跟法肯豪森说道,“这就是教导总队宪兵营,敝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利剑上的锋刃。

”这支委员长最为自豪的部队,就是蒋介石一直以来不惜工本倾力培养,倚为手中利剑的精锐卫队。

为了保密,这只部队有着众多繁杂的番号,包括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宪兵营、中国宪兵13团,侍从室卫队等等名目,由于部队主官为孙武安,德国军事顾问遂称之为“Battalion Song”,随着时间的发展,“Battalion Song”成为德国人对这支部队的专有称呼。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简介

一二八事变简介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促进了国内团结,坚定了抗战决心,但也使国民政府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一二八事变简介,希望你喜欢。

一二八事变分析中文名称:一二八事变参战部队:国军、日军战争结果:签署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时间:1932年1月28日~3月3日地点:上海市与周边地区人物: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盐泽幸一一二八事变详情击退日军挑衅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盐泽统率之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北四川路西侧突然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十九路军156旅第6团当即予敌猛烈还击。

此时,日军以二十余辆铁甲车为前导,分兵五路,从闸北各路口发动进攻。

第19路军总部在接到关于日军发动进攻的报告后,蒋光鼐、蔡廷锴、戴戟星夜步行赶至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部署,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

29日天亮以后,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由航空母舰“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

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

29日17时,第156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及天通庵车站,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

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结束。

国军军事部署日军进攻受挫后,29日下午英、美国领事出面调停,中日两军达成了在29日夜20时停止战斗的协定。

十九路军明知其为缓兵待援之计,只因本军也需调整部署,同意停战。

同时十九路军也加强部署,急令驻镇江以东之第60师进驻南翔、真如一线,并将第61师调沪,驻沪之第78师全部投入前线,加强防御,严阵以待。

中日战斗持续2月1日,蒋介石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

2月6日,蒋介石由洛阳来到南京浦口,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治中前往迎接,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

2月8日,日军在吴淞遭受重创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根据日本天皇批准的敕令,日军参谋总长载仁急令陆军第九师团火速增援上海。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

第一次松沪战役介绍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松沪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松沪战役(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

战争背景历史背景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

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人于19日深夜焚烧三友实业社,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

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

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

军政部长何应钦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吴铁城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

暂时下野的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

日本称一·二八事变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

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主要城市之后,在 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中国政府向国际上呼 吁各个列强来干预日本的侵略,西方国家当时没有采 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日本,但是口头上还是予以一些谴 责,另外东北人民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日本在这种情 况下,就希望分散一下国际上的注意力,同时对中国施 加进一步的压力,那么选择的目标在什么地方呢,就选 择在西方国家有大量投资,中国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 ——上海。因为,在这里燃起战火,一方面就可以把西 方的注意力引开,同时对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一· 二八”事变所产生的影响,徐焰教授认为,上海 “一· 二八”抗战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又造 成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协定。
一· 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 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 海,驻上海一带的国民党军第十九路 军奋起抗战。 但国民政府坚持力避 冲突政策,十九路军孤军奋战伤亡惨 重。2月14日在蒋介石一面抵抗、一 面交涉的方针下,国民政府军政部下 令组成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开赴前 线,与十九路军并肩抗日。在英、美、 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5月5 日,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淞沪 停战协定》。
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广大爱国官兵 表现的高度爱国热情和抗日救国的英勇牺牲精神,是 可歌可泣的.上海的广大工人、学生和市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以及各种抗日爱 国的群众组织的积极努力下,给予十九路军抗日的支 援,也是极其巨大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在一二八抗 战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表明了为民族生存而战的中国 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远不如敌军,但抗日卫国的正义 性质,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使中国军队发挥出强大的 战斗力,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日机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被炸毁。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 旅团千余人,在蕴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 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 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中国方面,事变初期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力避冲突,不仅不给十九 路军以任何援助,还拒绝调江北部队去支援抗战。十九路军孤军奋战 伤亡惨重。后全国舆论压力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 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 宣布停战。

128事变之我见

128事变之我见

“一·二八”事变,1932年于中国上海发生,是日本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而自导自演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中国方面,1932年1月29日蒋介石复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同日蒋制定对日应对原则为:“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这是国民政府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的应对总方针。

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迁都洛阳宣言》,表示绝不屈服。

2月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空军参战。

2月4日,军委会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同时令川、湘、赣、黔、鄂、陕、豫各省出兵做总预备队。

2月8日,蒋介石批示何应钦调炮兵一个营增援十九路军。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将第88、87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编为第五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调归十九路军指挥参战。

为补充十九路军伤亡减员,蒋介石还先后命令自上官云相、梁冠英、刘峙等处,运徒手兵2000名以补充十九路军,并为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补充大批武器弹药。

此后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但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大都未能在停战前抵达上海附近的指定地点参战)。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并肩作战,取得了诸如庙行大捷等胜利,给予日军一定打击。

但3月1日,日军援军在我军防备薄弱的浏河一带登陆,形势逆转,我军被迫撤退到第二线防守。

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二八事变中的另一支军队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
导语:一、开战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
一、开战前后
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野心,首先在征服满蒙,对于我国东三省的侵略,无时不在积极地准备,就在1931年9月18日夜偷袭沈阳,实行占领。

于是数日之间,河山变色,辽东巨野,尽陷铁蹄。

其后,更扩大其侵略目标,向我沿海各要埠肆扰,乃有天津事件,福州告警,纷至沓来。

而上海“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也系暴日侵略野心及挑衅阴谋所造成。

最先,暴日制造五日僧被殴案;继乃有日浪人的暴动,焚烧三友实业社工厂,捣毁北四川路中国商店,使上海空气趋于极度的紧张;终乃有四项条件之提出,要求我国取缔抗日运动及解散抗日救国会,挑衅阴谋层出不穷。

于是日舰队集沪示威,日陆战队登岸布防,各地日侨撤退等等,而最后的一幕,就是“一二八”的闸北夜袭,我们淞沪抗日的战幕正式揭开。

这时是十九路军驻守上海,首先举抗日之旗,通电云:暴日占我东三省,版图变色,国族垂亡!最近更在上海杀人放火,浪人四出,世界卑劣凶暴之举动,无所不至。

而炮舰纷来,陆战队全数登岸,竟于28夜11时公然在上海闸北侵我防线,向我挑衅。

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

为救国保种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

此志此心,可质天日而昭世界。

炎黄祖宗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叩艳。

战争之幕既揭开,这时,蒋介石虽已退职在野,但鉴于当时形势,也曾发出一道通电。

但是我看到一种大可忧虑的情形: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