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基运运动学基础
《康复运动学基础》课件

康复运动学的应用广泛, 包括康复治疗、运动训练、 运动教育、体育科学研究 等。
运动学数据的获取方法
1 传感器技术
运动捕捉、惯性测量单元 等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获 取运动数据。
2 影像分析
3 姿势评估
利用运动影像分析系统可 以获取运动学数据,并推 测关节和肌肉的运动状态。
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姿 势和动作来获取运动学数 据。
步态分析
研究人体行走和奔跑过程中的时 间-空间参数。
游泳动作分析
研究游泳运动员的泳姿和泳道覆 盖情况。
高尔夫挥杆分析
研究高尔夫球员的挥杆动作和球 的飞行轨迹。
动力学分析与描述
力量
对物体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 向。
惯性
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的趋向 性。
质心
物体的重心点。
运动学数据的解释与应用
数据类型 关节角度 足底压力 手部运动轨迹
应用 评估关节稳定性和运动范围 评估步态和平衡 评估手部功能和运动协调性
运动学评估在康复中的应用
运动学变量的定义与计算
位移
运动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总路径长度。
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加速度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空间几何分析与描述
1
相对位置关系
2
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关系。
3
关节角度
通过测量关节的角度变化来描述运动。
旋转轴
分析物体绕着哪个轴线旋转。
时间-空间分析与描述
《康复运动学基础》PPT课件
通过这个课件,你将了解康复运动学的基础概念、运动学数据的获取方法、 运动学变量的计算方式、以及运动学数据在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运动学概述
康复医学基础理论运动学基础课件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二)运动与呼吸功能
• 运动时,因机体代谢增强,对氧的需求增加, 同时,产生大量代谢废物,故人体要加强呼吸 功能,增加氧的摄取,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1. 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变化
安静时潮 气量 (500ml) 运动时潮 气量 (2000ml)
呼吸频率(12~18次/min)
肌肉
• 固定肌 将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固定起来的肌 • 协同肌 辅助作用肌,调节运动的方向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4. 4.肌肉的运动形式 肌肉的运动形式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1)静力性运动(等长收缩)
• 指肌收缩产生的肌力等于外加阻力(负荷)时,肌虽
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因无关节活动
特点:
1)肌张力增加,肌长度不变 2)无明显的关节活动 3)负荷未产生位移,肌未做功
使它具有一定的长
度,称为初长度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1)肌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
• 在一定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与肌张力成正变关系,但是超 过该限度则呈反变关系 • 能产生最大收缩力的初长度成为最适初长度
最大张力
肌 张 力
最适初长度
张 力 长 度 曲 线
39
-
肌肉初长度
二、运动的生物力学
后负荷
• 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 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它不能增加肌肉收缩 前的初长度,但能阻 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 熟悉
• 了解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一)运动与心血管功能
(二)运动与呼吸功能
(三)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四)运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五)运动对代谢的影响
一、运动的生理生化效应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课件

另一种情况:物体在无支撑情况下受到力的作用, 这个力若不通过物体的重心,也会引起物体的转动,这 个力称为偏心力,由其产生的转动力矩称为偏心矩。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
9
• 5.流体作用力 • 人体在空气和水中运动时,与流体发生接触,并
相互作用,流体对人体的作用即为流体作用力。
• 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可以减轻肢体的重力 作用,对于肌力不足或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借 助水的阻力和浮力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
10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21
第三节 平衡与稳定
一、力系平衡条件与人体平衡类型
(一)力系的平衡条件
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称为力系。 力系平衡的条件因力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力系通常有 以下4种情况。
1.共点、共线力系 2.平面汇交力系 3.平面平行力系 4.空间一般力系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
22
(二)人体平衡的类型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
30
第四节 骨、关节生物力学
一、骨的生物力学性质
(一)骨受载荷形式
➢拉伸载荷
➢压缩载荷
➢弯曲载荷
➢剪切载荷
➢扭转载荷
➢复合载荷
康复运动学基础02运动力学基础
31
(二)骨的应力与应变曲线
骨的应力是指骨结构受到外来载荷时其表面单位面 积所受到的力。骨的应变是指骨在外力作用下的局 部形变,包括线性应变和剪切应变。
5
运动中的内力和外力的关系
02-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在运动方式方面,动力性运动时,由于心输出量 增加,外周血管总阻力变化不大,故血压升高, 但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 增加幅度较小,但由于肌肉持续收缩压迫血管和 腹腔内脏血管收缩,使外周总阻力,故血压升高 以舒张压为明显。
2. 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经常进行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人体 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 良好的适应,进而提高工作能力。
(1)窦性心动徐缓
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性练习 可使静息心率减慢。某些优秀的耐力项目 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 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动徐缓是经 过长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窦 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2) 运动性心脏增大
健身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使心脏增大。运动 性增大的心脏,外形丰实,收缩力强,心 力储备高。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 动负荷的良好适应。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三)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四)运动对关节代谢的影响 (五)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六)运动对脂代谢的影响 (七)运动对肌腱的影响 (八)运动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2)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3)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1)窦性心动徐缓: (2)运动性心脏增大: (3)心血管机能改善:
康复医学相关基础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陈健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一、运动的生理效应 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三、骨与关节的生物力学 四、肌肉的生物力学 五、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学 六、周围神经的卡压和牵拉的生物力学
康复医学基运运动学基础

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学在物理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 用,为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与生物力学关系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的力学规 律的科学,与运动学在研究人体运动 方面有交叉。
03
人体运动系统与功能评估
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01
02
03
04
骨骼系统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提 供运动支点。
康复方案制定
基于运动学分析结果,可 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方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的运动功能。
疗效评估
通过对比康复前后的运动 学数据,可以对康复效果 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运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解剖学关系
与物理治疗关系
运动学与解剖学密切相关,两者共同 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为康复医学提 供理论基础。
功能。
影像学评估
通过X光、CT、MRI等 影像学检查来评估骨骼
和关节状态。
人体运动系统的常见问题与康复策略
肌肉萎缩
通过渐进性抗阻训练来增强肌 肉力量和耐力。
姿势异常
通过姿势矫正训练来纠正不良 姿势,减轻关节压力。
关节僵硬
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来改善关 节灵活性。
运动协调障碍
通过平衡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 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肌肉系统
产生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关 节。
神经系统
控制和协调肌肉运动、感知身 体姿势和运动状态。
循环系统
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代 谢废物。
人体运动系统的评估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 姿势和动作来评估运动
功能。
触诊法
通过触诊肌肉的硬度、 弹性和紧张度来评估肌
康复医学运动学基础

3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运动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基本原理
运动解剖学
研究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 和功能。
生物力学
研究力量、运动和力学原理对 人体的影响。
神经学
研究神经对运动控制的影响。
康复医学运学的应用领域
运动损伤康复
通过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康复。
老年人康复
通过运动帮助老年人保持功能和独立性。
慢性病管理
通过运动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研究和教育
通过研究和教育推进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发展。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评估方法
1
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力量、柔韧性和平衡。
2
运动分析
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运动,分析运动技巧和异常。
3
运动生理测试
通过测试心血管耐力和肌肉力量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治疗方法
运动训练
通过定制的运动计划,帮助患者 改善身体功能和适应日常活动。
物理治疗
结合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和 按摩,帮助患者康复。
辅助技术
使用辅助设备来帮助患者进行运 动训练和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来改进康复医学运 动学的评估和治疗方法。
多学科合作
康复医学运动学基础
康复医学运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及其相关功能障碍的一门学科。它在康复治 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定义
康复医学运动学研究人体运动的生理和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人体运动障碍的 诊断和治疗。
康复医学运动学的重要性
1 促进康复
通过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功能。
第二章___康复医学基运运动学基础——【康复医学】

(一)心血管系统
• 1、基础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 ↓
• 2、血浆容量↓,血小板聚集,血粘度↑,
•
易发生静脉血栓
•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二)呼吸系统
1、肺的顺应性↓,肺活量↓ 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3、排痰困难,易发生感染
(三)肌肉系统
1、肌肉重量↓ 2、肌力↓ 3、肌耐力↓
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因素
• 心输出量和肌肉用氧能力(主要因素) • 心输出量的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加快,血液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从
而提高了人体的摄氧能力 • 肌肉用氧能力主要体现在慢肌纤维的比例(主要依赖于遗传因
素),以及发达程度 (靠有氧训练可以提高)。
• 肺通气量(肺活量),以及血红蛋白数对VO2max有一定影响, (次主要因素)
• 2、拮抗肌:与主动肌作用方向相反的肌肉。
• 3、协同肌:与主动肌作用相同或基本相同。
• 4、固定肌: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的作用需要有
•
其他肌群固定其定点附着的骨。
四、上肢肌肉功能分析
(一)肩部
1. 肩带及其运动
2. (1)肩胛骨上提与下降:
3.
上提—肩胛提肌
4.Βιβλιοθήκη 斜方肌5.下降—斜方肌
6.
胸小肌
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
后部
(一)肩部
2、肩关节的运动 屈—
三角肌上部、胸大肌上部、 肱二头肌长头 伸—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 部及三头肌 长头、冈下肌
(二)肘关节
屈: 肱二头肌 肱桡肌 肱肌
伸: 肱三头肌 肘肌
五、下肢肌肉功能分析
(一)骨盆
• 前倾- • 髂腰肌、股直肌 • 耻骨肌 • 后倾- • 股二头肌、半键半 • 膜肌、臀大肌 • 侧倾-臀中肌、臀小肌 • 旋转-对侧臀大肌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运动康复学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利用运动训练和适宜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加速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身体功能丧失的人的体能、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使其功能达到一个适应社会和社会需求的最佳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主要涵盖解剖学、生理学、康复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运动康复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第一章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运动康复学的基础知识,它是探索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学、骨骼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
1. 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是人体解剖学的基础。
人体的细胞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了解组织学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
2.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和运动器官。
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运动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其功能是输送血液和养分,并将代谢产物从组织中排出。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部和呼吸肌肉,其功能是为人体提供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组成,其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养分,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了解消化系统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6.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组成,其功能是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液平衡。
了解泌尿系统对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之一,它主要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对身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低强度运动以红肌改变为主,肌耐力↑
高强度运动以白肌改变为主,爆发力↑
2、对关节的影响
影响关节骨的形态和密度
(四)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运动是中枢神经最有效的刺激形式, 对大脑的功能重组和代偿有重要意义
(五)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
1、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二)髋关节
屈髋:骼腰肌、股直肌 伸髋:大腿后部肌群
臀大肌 髋外展:臀中肌、臀小肌 髋内收:内收肌(耻骨肌
长收肌、薄股肌) 外旋: 髂腰肌、缝匠肌 内旋: 臀中肌
臀小肌前部肌束
(三)膝部
膝伸肌—股四头肌
• 膝屈肌— 股后肌群 (股二头肌 半键、半膜肌) 腓肠肌、缝匠肌
(四)踝足部
跖屈:小腿三头肌 背伸:由胫骨前肌
直的轴(Y轴)
垂直轴:与身体长轴(纵轴)平行,与地面
垂直的轴。(Z轴)பைடு நூலகம்
(二)运动自由度和运动链
1、运动自由度 (1)一个自由度:只有一个运动轴,进行一 度空间的运动。
(2)两个自由度:围绕着两个轴进行的运动。
(3)三个自由度:可以屈—伸,展—内以及横 向旋转称为三个自由度。
2、运动链
开放的运动链的终末端在空间可以自由活动. 闭合运动链的终末端连接成环状和闭合。
(一)肩部
(2)肩胛骨的旋转:
上旋—斜方肌 前锯肌
下旋—菱形肌 胸小肌
(一)肩部
(3)肩胛骨的伸缩: 前伸—前锯肌 胸小肌
后缩—斜方肌 菱形肌
(一)肩部
2、肩关节的运动
外展—三角肌 冈上肌
内收—胸大肌 背阔肌 大圆肌 小圆肌
(一)肩部
2、肩关节的运动
内旋— 背阔肌、胸大肌、大 圆肌、三角肌前部
(二)呼吸系统
1、肺的顺应性↓,肺活量↓ 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3、排痰困难,易发生感染
(三)肌肉系统
1、肌肉重量↓ 2、肌力↓ 3、肌耐力↓
(四)骨关节系统
1、骨质疏松 2、关节退变 3、关节挛缩
(五)中枢神经系统
1、感觉输入↓引起感觉异 常和痛阈↓
2、焦虑、抑郁 3、认知能力↓
三、人体的力学原理
运动可以刺激骨生长,骨量↑
2、应力与重建
机械应力对骨组织是有效的刺激
3、运动对雌激素的影响
运动可以使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轻度↑,从 而增加骨钙含量
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一)心血管系统
1、基础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 ↓ 2、血浆容量↓,血小板聚集,血粘度↑,
易发生静脉血栓
3、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一)运动平面与运动轴
运动平面
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
直的切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半。
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将人体分为上下两半
额状面:沿身体左右所作与地面垂直的切
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
以上三个面彼此相互垂直
运动轴
矢状轴:前后平伸与地面平行,与额状面垂
直的轴(X轴)
额状轴:左右平伸与地面平行,与矢状面垂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内翻: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趾长屈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 第三腓骨肌
躯干部肌肉功能分析
屈:双侧腹直肌
腹内外斜肌 腰大肌、髂肌
伸:双侧臀大肌
竖棘肌、斜方肌
侧屈:同侧腹直肌
腹内外斜肌 竖棘肌
回旋:同侧腹内斜肌
对侧腹外斜肌
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三角肌后部
(一)肩部
2、肩关节的运动
屈— 三角肌上部、胸大肌 上部、肱二头肌长头
伸— 背阔肌、大圆肌、三 角肌后部及三头肌 长头、冈下肌
(二)肘关节
屈: 肱二头肌 肱桡肌 肱肌
伸: 肱三头肌 肘肌
五、下肢肌肉功能分析
(一)骨盆
前倾- 髂腰肌、股直肌 耻骨肌 后倾- 股二头肌、半键半 膜肌、臀大肌 侧倾-臀中肌、臀小肌 旋转-对侧臀大肌
(三)肌肉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
1、原动肌或主动肌:产生一特定运动的主要肌 2、拮抗肌:与主动肌作用方向相反的肌肉。 3、协同肌:与主动肌作用相同或基本相同。 4、固定肌: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的作用需要有
其他肌群固定其定点附着的骨。
四、上肢肌肉功能分析
(一)肩部
1. 肩带及其运动
(1)肩胛骨上提与下降: 上提—肩胛提肌 斜方肌 下降—斜方肌 胸小肌 前锯肌
第二章 康复医学相关基 础
第一节 运动学基础
一、运动的生理基础 二、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三、人体的力学原理 四、上肢肌肉功能分析※ 五、下肢肌肉功能分析※
教学要求
下上人
肢肢体
肌肌的
肉肉力
功功学
能能原
分分理
析
析
(
( 掌 握
( 掌 握
了 解 )
)
)
制运
动动
对的
机生
体理
的基
影础
响
(
( 掌 握
熟 悉 )
(二)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顺应性
最大摄氧量(VO2max):在运动中,一般是随着 功率的加大每分钟摄氧量逐渐增加,但功率加 大到一定值时,每分钟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
增加。(绝对值:L/min,相对值:ml/kg·min)
(三)运动对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1、对肌肉的影响 分型:I型慢缩纤维又称红肌即缓慢-氧化型肌纤维
)
一、运动的生理基础
(一)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1、循环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静脉血回流增加
2、心率增加
心率的增加与运动强度 是呈线性关系,临床上 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
(一)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3、血压反应 4、增强心血管的功能
收缩压升高 而舒张压不变
改善冠脉血液循环 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 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