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楠溪江瓦当艺术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适合纹样——瓦当与滴水|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适合纹样——瓦当与滴水|苏少版适合纹样——瓦当与滴水教材分析:《适合纹样》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在本课之前,苏教版美术课本中已经有许多关于纹样设计的教学内容,例如:二年级的《相同图案排排队》、三年级的《对称美、秩序美》,在这些课的铺垫之下,开展《适合纹样》的教学应该说是科学递进的。
瓦当与滴水,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是触摸秦汉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本课教学通过与传统中国建筑材料瓦当与滴水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感悟适合纹样的魅力,并尝试通过均衡、对称等方法设计各种形状瓦当上的适合纹样,使之具有装饰之美。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适合纹样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二方连续”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可以表现一定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并且通过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
因此,本课只要解决适合纹样的造型特点以及纹样设计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大胆设计、尽情表现了。
再加上中国传统纹样的熏陶,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着艺术的美,感悟着古代匠人们的巧思,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瓦当纹饰赏析,了解瓦当这一传统建筑材料和绘画形式的知识,学习适合纹样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在相应的瓦当形状设计适合纹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瓦当文化中感悟适合纹样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瓦当文化和适合纹样的装饰设计特点,并能自己为相应的形状设计适合纹样。
二年级美术下册《刻印瓦当》教案、教学设计

1.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感。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理解、沟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瓦当的形态、图案及美感。提问:“你们觉得瓦当有什么特点?它在古建筑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瓦当的历史背景、种类及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瓦当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瓦当的制作工艺,特别是刻印技巧,让学生对瓦当的制作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3.课堂分享:下节课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业报告和瓦当作品带来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和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借鉴。
4.评价方式: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完成后,教师将组织一次班级内的作品展示和评价活动,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作业提交: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和瓦当作品。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以家庭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瓦当作品。可以结合家庭的特色、爱好或寓意进行创作,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展现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创作过程中,请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你们的灵感来源、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形成一份图文并茂的作业报告。
2.拓展作业:鼓励同学们课下参观博物馆、古建筑或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更多的瓦当知识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提升对瓦当艺术的认识,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美术岭南版4年级上瓦当介绍

瓦当瓦当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绘画形式之一。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瓦当俗称瓦头。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
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
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1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
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秦汉瓦当云纹的艺术氛围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瓦当在建筑中的运用;同时,播放轻柔的古风音乐,营造一种宁静、典雅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想自己身处秦汉时期,亲手创作瓦当云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通过学习秦汉瓦当云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升,还能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艺术长河中,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云纹图案,成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本教学案例以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秦汉瓦当的基本特点、云纹的构成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秦汉风格的瓦当云纹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素养,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人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刻印瓦当》评课稿

人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刻印瓦当》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人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刻印瓦当》这一教材的评课稿。
《刻印瓦当》是该教材的其中一节课,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瓦当刻印技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创作能力。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2. 课程内容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中国传统瓦当刻印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学习瓦当刻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行创作实践,刻印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瓦当刻印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刻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
2.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瓦当刻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解释刻印的基本步骤和要领:选材、设计、刻印、修饰;•演示刻印的过程,示范使用刻刀刻画图案;•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刻印自己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3. 课堂设计与实施3.1 教学准备在上课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以下方面:•准备好课件和教学材料,包括图片、刻刀、刻板等;•安排好教室环境,确保教学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齐全;•复习相关知识,提前了解好瓦当刻印的历史和技艺。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可以以以下方式进行导入:•展示一些具有瓦当刻印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猜测;•介绍瓦当刻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瓦当刻印?你认为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瓦当刻印的基本知识和技艺。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瓦当刻印的材料和工具:瓦当、刻刀、刻板等;•刻印的基本步骤和要领:选材、设计、刻印、修饰;•示范使用刻刀刻画图案的技巧和方法。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刻印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陶艺教学中秦汉瓦当纹饰的应用与再创造

龙源期刊网 陶艺教学中秦汉瓦当纹饰的应用与再创造作者:张在新来源:《家长·中》2019年第06期摘要:陶艺教学已成为初中美术教学的常见课程,作为一门有利于开发学生创作力、想象力、审美意识的艺术,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与拓展。
因此,在陶艺教学中引入秦汉瓦当纹饰,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是发挥艺术这门学科对素质教育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陶艺教学;秦汉瓦当纹饰;初中美术创新是一切事物朝前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陶艺教学的重点。
在初中的陶艺教学中引入秦汉瓦当纹饰,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纹饰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特有的审美意蕴,将具有民族特色的纹饰与现代的审美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陶艺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意义(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拓展视野通过艺术类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初中美术课上开设陶艺课程,一是为了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泥塑工艺的创作过程及多种多样美的创造空间。
在介绍作品的含义、起因、器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审美的内涵。
在陶艺教学中将秦汉瓦当纹饰作为课程拓展的一部分,不仅有利于带领学生穿梭时空感受古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意图,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民族传统风格的熏陶,进而在以后的陶艺创作中有更多创作的可能,还能在相关文科的学习上产生极强的兴趣且易于理解。
(二)提供个性化表达空间许多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期间是培养个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黄金阶段。
首先,在教师开展陶艺教学的时候,课程环节的设计要结合秦汉瓦当的纹样特色,通过陶艺的形态、色彩以及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陶艺的创作手法,并以多媒体展示,或去博物馆游览的方式,为学生分析秦汉瓦当纹样的元素,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然后,在学生的创作环节,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出来,通过亲手创作陶艺作品,保留自己的个性与想法,把想象力的空间打开,在实践中既感受到秦汉瓦当纹饰的魅力,又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美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8课 适合纹样——瓦当|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8课适合纹样——瓦当|苏少版一、课程目标•了解瓦当在建筑中的作用及历史背景;•能够观察、想象并表现瓦当的特征;•能够设计出符合构造原理和美感要求的瓦当图案。
二、课程内容1.瓦当的历史背景和作用2.瓦当的特征3.瓦当的样式分类4.美术创作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述瓦当在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样式分类,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难点:如何让学生准确表现出瓦当的特征,如何使学生设计的图案符合构造原理和美感要求。
四、教学方法•视频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瓦当,让学生了解瓦当的历史背景和作用;•讲解教学:讲述瓦当的特征及其样式分类;•创意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进行个人或小组设计比赛。
1. 热身活动•让学生集合在一起,进行口号喊叫,以此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融合感。
2. 课堂讲解1.瓦当的历史背景和作用:通过展示建筑中不同材质、不同种类的瓦当,讲述瓦当在建筑中的作用及其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瓦当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2.瓦当的特征:讲述瓦当的特征,如其颜色、质地、形状等。
3.瓦当的样式分类:讲解瓦当的样式分类,如凤尾瓦、马脊瓦等。
3. 创意设计1.老师放上多种瓦当样式,并介绍其特征,让学生观察研究。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意设计,展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构造原理和美感要求的指导,提供创作的思路和方法。
4.学生呈现设计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提供指导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设计作品,了解他们关于瓦当特征的理解情况,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2.通过学生对于设计作品的介绍,了解他们是否了解瓦当在建筑中的作用以及其样式分类。
3.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和思考,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瓦当的构造原理和美感要求。
可以让学生到社区中去观察建筑中的瓦当,以进一步掌握瓦当样式和特征。
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创作作品滚动播放在大屏幕上,以此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瓦当美术教案中班

瓦当美术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瓦当美术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中班学生对瓦当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细节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瓦当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样本。
2. 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3.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的背景音乐。
4. 教室布置:准备一个专门的艺术角落,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瓦当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他们的感受。
2. 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喜欢这些瓦当美术作品吗?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创作出类似的作品呢?示范(10分钟):1. 老师示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瓦当美术作品,例如一个小动物或一个花朵。
2. 边示范边解释步骤,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确保他们理解制作过程。
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瓦当美术作品进行创作。
2. 老师在每个小组中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由选择颜色和形状。
3. 学生使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按照示范的步骤制作瓦当美术作品。
4. 老师巡视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和解释他们的创作过程。
2.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询问他们对瓦当美术的感受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次活动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后还想做哪些瓦当美术作品呢?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制作更多的瓦当美术作品,并带到学校展示。
2.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评估方式:1. 老师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发挥情况。
2. 学生展示作品时,老师评估他们对自己作品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案撰写要点:1. 教案标题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步骤
1、构思:确定外形、图案内容; 2、起稿:用铅笔画出设计稿; 3、描绘:根据铅笔痕迹用蜡笔画出图案; 4、涂色:用水彩或水粉颜料涂出底色。 (注意:蜡笔的色彩与水彩或水粉的色彩要 形成强烈对比)
课堂小结
1、我们了解了很多瓦当知识; 2、我们楠溪江畔也有很多美丽的瓦当,但是 保存完好的不是很多; 3、楠溪江古村落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 底蕴,但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她需要 我们每个人去保护,才能永久的保存下来。
古代瓦当
楠溪瓦当
瓦当的功能
1、实用性:防止风雨侵蚀椽檐; 2、装饰性:使房子显得美观气派。
瓦当的分类
圆形 以 外 形 分 半圆形 方形 其它形状 以 图 案 分 树木纹 花卉纹 文字纹 动物纹 人物纹 其它纹样
作业练习
设计一个瓦当图案 要求: 1、在外形和图案花纹上可以大胆创新; 2、表现形式:用蜡笔水彩的画法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