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考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课件-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件(69张)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
中 •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
相同
• [解析] 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 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摄取后可 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项正确。T2噬菌体专门寄生 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A项错误;T2 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 不能发生于病毒颗粒中,B项错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 增殖过程不同,D项错误。
• (5)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
•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
条DNA母链之间
√
√
•( )
• (8)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且√ 消耗能量
()
• (9)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
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 (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 基培养噬菌体
•( )
• (4)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 A.58
B.78
中 •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
相同
• [解析] 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 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摄取后可 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项正确。T2噬菌体专门寄生 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A项错误;T2 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 不能发生于病毒颗粒中,B项错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 增殖过程不同,D项错误。
• (5)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
•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
条DNA母链之间
√
√
•( )
• (8)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且√ 消耗能量
()
• (9)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
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 (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 基培养噬菌体
•( )
• (4)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
• A.58
B.78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伸方向只能为5'→3',因此,DNA复制以3'→5'链为模板时,子链可以沿5'→3'方向连续复 制;以另一条链为模板时,每解旋至足够长度,子链再沿5'→3'方向复制,复制合成的 DNA片段,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2)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该引物为一段单链的RNA分子。
知识归纳 DNA结构及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T2噬
菌体
侵染 大肠 实验过程 杆菌 及结论
的实 验 (赫 尔希 和蔡
(1)保温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分离。(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
斯) 误差 分析 (2)
小表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14C和18O对 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原因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
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 原因是 检测时无法区分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DNA的结构
表观遗传
(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2)原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 (3)特点:可遗传性;碱基序列不变性;可逆性(如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可发生去甲 基化)
肺 炎 链 球 艾弗里 菌 及其同 的 事的转 转 化实验 化 实 验
过程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2噬菌
(2)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该引物为一段单链的RNA分子。
知识归纳 DNA结构及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T2噬
菌体
侵染 大肠 实验过程 杆菌 及结论
的实 验 (赫 尔希 和蔡
(1)保温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分离。(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
斯) 误差 分析 (2)
小表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14C和18O对 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原因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
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 原因是 检测时无法区分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DNA的结构
表观遗传
(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2)原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 (3)特点:可遗传性;碱基序列不变性;可逆性(如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可发生去甲 基化)
肺 炎 链 球 艾弗里 菌 及其同 的 事的转 转 化实验 化 实 验
过程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2噬菌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遗传的分子基础(16张PPT)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3456
3.(2019·河南一模)弹状病毒为单股负链RNA(记作“-RNA”)病毒。除RNA外,弹状 病毒还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等蛋白质成分。如图是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 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RNA→DNA→RNA→蛋白质 B.①过程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脱氧核苷酸 C.该病毒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能合成病毒蛋白
√D.适当时间保温后,不搅拌仅离心,检测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1234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熟记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DNA复制需要ATP和核糖体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பைடு நூலகம்
若为多肽(或蛋白质),则为翻译。
若为氨基酸,则一定为翻译。
“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C.“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1234
3.(2019·江苏,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但从细胞周期分析,转录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分裂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基因不能转录。
体内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2.归纳DNA复制过程 ③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分子,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69张PPT)

表观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现象
知识联网
[自我校对] ①RNA ②双螺旋结构 ③有遗传效应 ④线粒体 ⑤碱基排列顺序 ⑥间期 ⑦半保留复制 ⑧细胞核 ⑨核糖体 ⑩酶 ⑪蛋白质的结构
1.(必修2 P42问题探讨)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的结构 比较稳定,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 递给下一代,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可发生可遗传的变 异等。 2.(必修2 P45正文)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 体内的病毒。
3.(必修2 P45相关信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 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 和3H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 乎都存在于DNA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 有C和H。 4.(必修2 P46思考·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 易分析结果。
重点突破
重点1 基因的本质和DNA的结构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遵循相同的实 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 相互对照。
DNA是遗 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低
高
DNA是遗传物质
2.归纳概括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两标记”和“三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 , 标记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 , 标记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中存在“ 转化因子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 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纲要考点PPT

(2019·河南八市调研)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
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DNA分子能准确地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 密切的关系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 形成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 酶的参与
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 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
离的RNA—DNA杂交区段,这种结构会影响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D )
A.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只在细胞核中
B.RNA—D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5种核苷酸
C.正常基因转录时不能形成RNA—DNA杂交区
段
D.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跟碱基的种类
和比例有关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
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DNA
信息传递 DNA→DNA
转录
细胞核(主要)
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DNA分子能准确地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 密切的关系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 形成 C.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 酶的参与
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 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
离的RNA—DNA杂交区段,这种结构会影响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D )
A.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只在细胞核中
B.RNA—D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5种核苷酸
C.正常基因转录时不能形成RNA—DNA杂交区
段
D.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跟碱基的种类
和比例有关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
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考点6 遗传的分子基础人教版高考生物会考 纲要考 点ppt【 公开课 课件】
DNA
信息传递 DNA→DNA
转录
细胞核(主要)
高三-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ppt

体就在体外成功重复了转化现象。关于以上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C)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 “转化因子”
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 因子”
C.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 争中占优势
D.未加抗R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S型的DNA不会进入R型细菌,无 法发生转化
(2)S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
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DNA的双 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保持其作为遗传 物质的功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0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进入宿主细胞,蛋白质留在外面
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并检测子代噬菌体放射性, 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1
2.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 (1)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3)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
(4)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4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 “转化因子”
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 因子”
C.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转化生成的S型在与R型的竞 争中占优势
D.未加抗R抗体的混合物培养基中S型的DNA不会进入R型细菌,无 法发生转化
(2)S型细菌死亡实质 加热使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变性,表现为细菌生命
活动的终止;加热时可以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DNA的双 螺旋结构被破坏,在温度降低后可恢复原结构,保持其作为遗传 物质的功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0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DNA进入宿主细胞,蛋白质留在外面
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并检测子代噬菌体放射性, 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说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1
2.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 (1)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3)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
(4)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板块三 遗 传
14
遗传的分子基础-PPT课件.ppt

(1)稀有性 (2)重演性 (3)可逆性 (4)多向性 (5)有害性和有利性 (6)突变的时期
稀有性
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一
个细胞的某一基因在一个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
率。
表3-1人类中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突变频率
遗传病
突变频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血友病 色盲 鱼鳞病 肌肉退化症 小眼球症
三、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遗传效应
(一)碱基替换
➢ 碱基替换发生在编码区可出现的效应: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例:DNA ——ATG → ATT m RNA——UAC → UAA (酪氨酸)(终止信号)
➢ 短分散序列 ➢ 长分散序列
短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度300-500bp,拷贝数可达105 以上,但无编码作用,散在分布于人类 基因组中,平均间隔距离约2.2kb。
如:Alu家族(Alu family)
Alu家族
长达300bp,在一个基因组中重复30万~50万次。
长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5-7kb,拷贝数在102-104之间。 如:KpnⅠ家族(KpnⅠ family)
“基因”概念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 1909年,Johansen提出了“基因”(gene) 1910年,摩尔根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直线排列。基 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重组单位和突变单 位)——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1941年,Beadle和Tatum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明确了 DNA在活体内的复制方式 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并于1961年提出三联遗传密码
稀有性
突变率(mutation rate):指在特定的条件下一
个细胞的某一基因在一个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
率。
表3-1人类中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突变频率
遗传病
突变频率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血友病 色盲 鱼鳞病 肌肉退化症 小眼球症
三、基因突变的类型和遗传效应
(一)碱基替换
➢ 碱基替换发生在编码区可出现的效应: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例:DNA ——ATG → ATT m RNA——UAC → UAA (酪氨酸)(终止信号)
➢ 短分散序列 ➢ 长分散序列
短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度300-500bp,拷贝数可达105 以上,但无编码作用,散在分布于人类 基因组中,平均间隔距离约2.2kb。
如:Alu家族(Alu family)
Alu家族
长达300bp,在一个基因组中重复30万~50万次。
长分散序列 DNA序列长5-7kb,拷贝数在102-104之间。 如:KpnⅠ家族(KpnⅠ family)
“基因”概念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genetic factor) 1909年,Johansen提出了“基因”(gene) 1910年,摩尔根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直线排列。基 因既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重组单位和突变单 位)——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1941年,Beadle和Tatum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学说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明确了 DNA在活体内的复制方式 1957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并于1961年提出三联遗传密码
高考生物总复习(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件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 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 RNA 引导核酸内切酶 Cas9 到一个特定的基 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 RNA 中 20 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 人为选择 DNA 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C(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解析:选C。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转录出的mRNA指导在核糖 体中合成,A项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B 项正确;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项错误;α链与向导 RNA都与模板链互补配对,但二者所含碱基有所不同,D项正确。
解析:选B。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 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 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2 . (2016· 高 考 江 苏 卷 ) 近 年 诞 生 的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4.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 示:
5.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 DNA 上(或基因中) 的碱基对数还是碱基个数;是 mRNA 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 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数。
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真题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A+G
的是C( )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 解析:选C。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转录出的mRNA指导在核糖 体中合成,A项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B 项正确;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项错误;α链与向导 RNA都与模板链互补配对,但二者所含碱基有所不同,D项正确。
解析:选B。物质1是mRNA,物质2是多肽,结构1是核糖体。 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每个核糖体独立完 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据多肽链长短可知该多肽链从左向右合成, 所以应该是读取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
2 . (2016· 高 考 江 苏 卷 ) 近 年 诞 生 的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的
4.DNA 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 示:
5.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计算时,应看清是 DNA 上(或基因中) 的碱基对数还是碱基个数;是 mRNA 上密码子的个数还是碱基的个 数;是合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个数还是种类数。
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真题重做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
(3)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在整个 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核苷酸、DNA模板
氨基酸
RNA聚合酶与DNA 分子的某一启 动部位相结合,包括一个或者几 个基因的DNA 片段的双螺旋解 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 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RNA单链
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并认读mRNA 上的 遗传密码,选择相应的氨基酸,由对应的 tRNA转运,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当核 糖体到达mRNA的终止密码子时,多肽合 成结束。核糖体脱离mRNA并进入下一个 循环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实 验 过 程
实 验 加热杀死的 S 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进入 R 型菌体内,能引起 R 结 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论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实验 将 S 型细菌的化学组成分离提纯,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思路
实验 过程
实验 DNA 是遗传物质,DNA 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夯实考点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 2.思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 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基于病毒的结构和生理特点,用不同的放射性同 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与结果
四、核酸的分子组成 核酸包括DNA和RNA,其组成元素为C、H、O、N、P 5种,其基本单位为核苷酸。 如图所示,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分子含 氮碱基(A腺嘌呤、T胸腺嘧啶或U尿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组成。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DNA分子的组成层次:
十、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项目 定义 场所 条件
过程
产物
转录
翻译
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以 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 过程
遗传信息由mRNA传递到蛋白质,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主要在细胞核中,少数发生在线 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的核糖体
需要酶(RNA聚合酶)、ATP、核 需要酶、mRNA、ATP、tRNA、核糖体、
七、活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 1.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含15N-15N的双链DNA密度较大,含14N-14N的双链DNA密度较小,一 条含15N,一条含14N的双链DNA分子密度居中,三者离心后位置不同。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论: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单链RNA(mRNA、tRNA、rRNA) 具有特定序列的多肽链
【特别提示】 (1)真核生物转录得到的RNA产物需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 mRNA。 (2)1个mRNA可同时结合若干个核糖体,各自合成一条完整的多肽链,大大增 加了翻译效率。 十一、遗传密码和中心法则 1.遗传密码 (1)概念:也称“密码子”,是由信使RNA(mRNA)3个相邻核苷酸排列而成的三 联体,决定一种氨基酸。 (2)种类:共有64种,其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其他3种终止密码子不 编码氨基酸,是翻译终止的信号。 (3)特点:除少数密码子外,生物界的遗传密码是统一的;除少数氨基酸只有1 种遗传密码外,大多数氨基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传密码。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特别提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
种类 S型菌 R型菌
特点 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有毒性,菌落表面光滑
无荚膜、无毒性,菌落表面粗糙
八、DNA的功能
1.携带遗传信息:以自身为模板,半保留地进行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表达遗传信息:根据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九、DNA与RNA的异同
项目
DNA
RNA
中文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空间结构
一般是双螺旋结构
一般呈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碱基
A、G、C、T
A、G、C、U
戊糖
脱氧核糖
核糖
无机酸
磷酸
磷酸
产生途径
DNA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复制
分布场所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 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细胞核中
功能
携带和表达遗传信息
①mRNA: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②tRNA:运输特定氨基酸 ③rRNA: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五、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1.DNA分子的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 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 基位于主链内侧。
(2)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其中腺嘌呤 与胸腺嘧啶通过两个氢键相连,鸟嘌呤与胞嘧啶通过3个氢键相连。 (3)在DNA 分子中,碱基数量符合卡伽夫法则,即碱基A和T 的分子数相等,G和 C的分子数相等,但A+T的量不一定等于G+C的量。 六、DNA分子的复制 复制开始时,DNA分子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碱基暴露出来。再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利用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脱氧 核苷酸作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 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 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与亲代一样 的DNA分子。
Hale Waihona Puke 结论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烟草花叶病毒(TMV)由一条RNA链和蛋白质外壳组成,能使烟草患病。
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
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结论:在只有RNA而没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4.不同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总结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包括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 毒),RNA病毒只含RNA,无DNA,则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特别提示】 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某种生物而言,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