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平衡就是有社会矛盾,极不平衡,就是社会矛盾尖锐。
另外,不平衡其实就是中国没有强大而且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存在,没有强有力的统一政权,不平衡所造成的军阀混战,给根据地建设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此外,这些不平衡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不平衡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些因素给根据地存在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革命力量在这些不平衡之间,有大量回旋余地。
1927年秋,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数年间,中国共产党又相继创建了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海陆丰、左右江,以及川陕、湘鄂川黔、陕甘、陕北、陕甘宁、鄂豫陕等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战争,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他总结历史上农民战争屡遭失败的原因,认为忽视根据地的建设,使农民起义军沦为“流寇”,是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他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8页)毛泽东把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比作“星星之火”,坚信这种星星之火必然形成燎原之势。
农村革命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的重要战略基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在随后的革命战争中积蓄力量,壮大自己,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18页)这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深入敌后,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陕甘宁、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晋绥、山东、苏北、苏中、淮北等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亿,不仅保障了抗日武装在长期战争中的巨大消耗,而且成为全国人民积极抗战的巨大精神支持,成为发展抗日力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军的重要战略基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毛概题库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资产阶级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B无产阶级的军队建设问题C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问题D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问题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C没收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
26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D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儒家思想C无产阶级思想D共产主义思想
27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是在B
A北伐战争以后B大革命失败以后C抗日战争以后D解放战争以后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ABCD
A解决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B回答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D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25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BCD
A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B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前提C是保持人民军队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D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2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BCD
A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B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C是人民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D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2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B无产阶级的军队建设问题C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问题D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问题
221940年毛泽东阐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在A
A《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B《论联合政府》一文中C《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D《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表现在: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A项符合题意。
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因此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毛概#必考#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毛概#必考#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古的优秀文化之中。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三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选择题练习第三章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A.资本主义B.帝国主义买办C.地主阶级官僚D.军阀政治的掮客2.决定中国革命性质的是( )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对象3.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了一个新阶级是()A.官僚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B.民族独立,人民解放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5.正式制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纲领的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6.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是在(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六大D.中共七大7.无产阶级掌握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A.统一战线 B.革命武装C.工农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8.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9.毛泽东将官僚资本明确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是在(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B.革命前途C.革命对象D.革命动力1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对象 B.革命动力C.革命领导权 D.革命目的12.无产阶级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 )A.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B.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C.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D.在同资产阶级联盟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 )A.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前途不同C.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的纲领不同14.无产阶级要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其核心问题是( )A.对于农民的领导B.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C.分清敌友D.建立广泛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15.“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 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答案】
A
【解析】
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生存并为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的原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生存并为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的原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是偶然就获得成功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渐进的、一环扣一环的历史过程。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并开始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逮捕、大屠杀,至此,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而毛泽东“上山”思想即是渊源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的6-8月期间,并在随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实现。
毛泽东所说的“上山”,实质上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将党的工作重点,从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发展革命较有基础的农村、山区去。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身份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亮出了共产党的旗帜——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但是秋收起义很快就失利了。
9月29日,从文家市出发,开始向湘南退却的工农革命军1500余人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
毛泽东当晚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史称“三湾改编”。
此次会议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组织缩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初步解决了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架构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组织体系,是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
至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了茅坪,设立了后方留守处和后方医院,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从此,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退往湘南的途中,在一路深入了解、认真探索、反复比较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区作为革命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是中国式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背景: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
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
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
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
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
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