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

合集下载

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指导方案 幼儿园家长教育

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指导方案 幼儿园家长教育

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指导方案一、引言1.1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2 幼儿园教育与家长教育的关系二、幼儿园家长教育的意义2.1 家长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2.2 家长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2.3 家长教育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三、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3.1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3.2 增进家校合作的基础3.3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四、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指导方案4.1 加强感恩教育的理念4.2 设立感恩教育的课程4.3 提倡感恩教育的活动五、如何引导家长参与感恩教育5.1 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的5.2 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的策略5.3 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的效果六、幼儿园与家长共同打造感恩教育的氛围6.1 幼儿园的角色与责任6.2 家长的角色与责任6.3 共同营造感恩教育氛围的重要性七、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的成效与评估7.1 成效评估的指标7.2 如何评估家长感恩教育的成效7.3 持续改进家长感恩教育的措施八、结语8.1 总结感恩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8.2 展望家长感恩教育的未来发展8.3 呼吁全社会共同重视家长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上是对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指导方案的梳理和阐述,相信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将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感恩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更是家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本方案能够为幼儿园家长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九、如何加强感恩教育的理念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接受并实践感恩教育,幼儿园需要加强对感恩教育的理念宣传和讲解。

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家长会议或家长学习班等形式,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为家长们解读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感恩教育对幼儿成长的积极影响。

通过撰写学校的家长通讯,可以刊登一些有关感恩教育的案例分析或专家访谈,强调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参与的感恩教育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和体会感恩教育的力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感恩教育的理念。

幼儿园爱心感恩行动:家庭教育活动记录

幼儿园爱心感恩行动:家庭教育活动记录

幼儿园爱心感恩行动:家庭教育活动记录在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活动中,爱心感恩行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这个主题,幼儿园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们培养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人和事。

在这个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并记录下了一些精彩的瞬间和感悟。

1. 家庭作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园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作业内容包括为家庭成员制作一张感恩卡片,并附上一封感谢信。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感恩之情,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我在这一环节看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卡片的场景,他们在交流中表达了对家庭成员的感恩之情,这让我深受感动。

2. 感恩互动:在活动中,老师组织了一场感恩互动游戏。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每组的成员需要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谢和肯定。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在这个环节看到了孩子们笑脸绽放、积极互动的场景,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感恩和认可。

3. 慈善义卖:爱心感恩行动的活动幼儿园还组织了一次慈善义卖。

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准备了一些手工制品和小礼物,然后以低价向其他家庭出售。

义卖所得的款项将全部捐赠给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这个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学会奉献和共享,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明白感恩并回馈社会。

我在义卖现场看到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积极投入的场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传递出了爱和温暖。

通过这次爱心感恩行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方面的重要性。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奉献,更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友爱和幸福的力量。

我坚信,通过这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孩子们将会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有爱之人。

感恩也是一种力量,它能点亮孩子成长的路,让他们在感恩中收获更多的爱和快乐。

在幼儿园爱心感恩行动家庭教育活动的完美落幕之后,孩子们都懂得了感恩之心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激之情。

2024年浅谈感恩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024年浅谈感恩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2024年浅谈感恩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感恩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个体学会感恩,珍惜所得,懂得回报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感恩意识,培养感恩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途径树立榜样,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家长要时刻展现出感恩的心态,感恩家人的付出,感恩社会的关爱,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感恩。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果,从而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让孩子在节日时给亲人朋友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感激之情,培养感恩之心。

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学会回报社会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孩子了解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学会回报社会。

比如,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和感恩之心。

三、感恩教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效果与影响增强孩子的道德素质通过感恩教育,孩子能够学会珍惜他人的付出和关爱,学会回报他人和社会。

这种道德素质的提升,将有助于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感恩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感恩教育中,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学会感恩和珍惜。

这种心态的形成,将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定地面对各种挑战。

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感恩教育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孩子能够了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这种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教育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教育

幼儿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愈加便利,小孩子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孩子的感恩意识却被淡化了。

幼儿园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培养孩子感恩意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长的角度,详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教育。

一、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孩子通过感悟和体验,学会感激他人、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感恩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开放和包容的人生态度,所以孩子一旦养成了感恩的习惯,就会更有助于他们成长和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3~6岁的幼儿正处于感性阶段,很容易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形成品德观念和习惯。

因此,幼儿园家长应该及早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帮助孩子建立感恩意识,才能让孩子在今后面对世界时,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品质素质。

二、父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1.以身作则,做出案例幼儿园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自己要率先做到。

孩子是学家长的,如果家长不具备感恩意识,就不可能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东西,反之则能。

因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示范,放慢节奏,停下忙碌的脚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说说对自己的在这世界上拥有的一切的感激之情,培养孩子感恩的意识。

2.尊重孩子自身价值让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尊重自己的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感恩。

所以,家长要多在家里面表扬孩子,不管是在哪个方面做好的事情,都要及时的表扬孩子。

这样不仅让孩子自信心提高,也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他人尊重、感激的存在。

3.培养孩子爱心培养孩子的爱心也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从孩子身边的人着手,鼓励孩子多关心别人,多干些有益的事情,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感受爱的力量,让爱渐渐地成为他们内心最深处的一份感恩。

4.感恩成长与环境幼儿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在自己的成长环境中感受到前辈、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在体会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及得到帮助时,应该感恩那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并通过语言、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身边所有事物不是自己一人所拥有的,而是他人倾注的心思和努力。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和人文素质,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心怀感恩,走出发愁、发火、发脾气的困境,才能心态平和,愉快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呢?这里分享几点教案:一、身教为先,做出榜样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一个榜样,多从自己身上下手,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寻找感恩的源头,让孩子看到、模仿感恩的行为。

比如,感谢孩子为自己做的小事,感谢他们的存在与陪伴。

二、多与孩子沟通,让感恩成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更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氛围和家长引导意义重大。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讨论,感谢和受感谢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体会感恩,形成习惯。

三、引导孩子善待他人,更加理解和关爱别人一个人的眼光越宽、越远,心境就越开阔、越平和。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推动他们向德善、向光明发展,做一个懂得感恩、善待周围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多引导孩子体会家庭的生活和亲情家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亲情是孩子感受到的最温暖的力量。

通过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细节和温馨,让孩子在亲情渗透的生活中,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五、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在认错或做错事情后,展现出真正的悔过和改正,家长就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的行为及家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六、积极促进孩子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体验除了家庭,孩子还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从而体会更多的生活,懂得更多的感恩。

因此,家长既要引导孩子社交,也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更贴近、更理解社会,更懂得感恩。

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家长们要从自己身上下手,做好引导孩子感恩的工作,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幼儿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感恩

幼儿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感恩

幼儿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感恩引言: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性化,有温度的教育,它能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父母的爱,懂得感恩他人,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

作为一所幼儿园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感恩,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从小善于感恩,从小能够感恩是所有家长的必修功课。

观点1: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营造感恩氛围孩子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入手。

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些感恩场景,营造感恩氛围,让孩子懂得感恩。

比如,家庭聚餐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先说一句谢谢,感谢这顿饭;送孩子上学时,教育孩子懂得向送他上学的爸妈说一声“谢谢”;小区楼里碰见邻居,可以教育孩子向邻居问好,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观点2:利用故事、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孩子懂得感恩孩子的感恩教育还可以采用故事、音乐、游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更好地接受感恩教育。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感恩故事,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感恩;可以听一些富有感恩主题的歌曲,让孩子从歌曲中感受到感恩之情;可以玩一些感恩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学会感恩。

观点3: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的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相当重要。

如果家长自己懂得感恩,孩子自然会从家长身上学到感恩。

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多表达感恩之情,让孩子知道家长都是感恩的人,家长可以介绍自己的感恩经历,让孩子从中学到感恩的重要性。

观点4: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感受他人的帮助让孩子参与公益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感恩教育方式。

孩子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和关注,更能够懂得感恩。

比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义工活动,可以教育孩子捐赠一些无用的玩具给贫困的孩子,可以带孩子去老人院看望老人等等,这些形式都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

观点5:多渠道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形成习惯孩子的感恩教育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亲身实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孩子要真正懂得感恩,需要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就要从多个方向进行,让孩子形成感恩的习惯。

感恩的价值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

感恩的价值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

感恩的价值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感恩的价值: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在当今社会,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变得尤为重要。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性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内心满足感。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成为了每个父母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感恩的意识,这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父母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来教育孩子感恩。

比如,父母给孩子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孩子可以向父母道一声谢;或者孩子得到了一份礼物,他们可以写一封感谢信给送礼物的人。

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让孩子明白感谢之情是应该表达的,也明白自己应该心存感激。

二、校园中的感恩教育学校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孩子感恩习惯与品质的重要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感恩主题的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课程等方式,让孩子深入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行动中,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三、社会中的感恩氛围社会也是孩子感恩教育的重要一环。

家庭和学校只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孩子在社会中接触到更广阔的人际关系,感恩的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传递感恩的理念,如通过媒体宣传感恩的故事、颁发感恩奖励等方式,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和价值。

四、个人价值观的培养除了外部环境的培养,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培养孩子感恩习惯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或者鼓励孩子做一些回报社会的行为,让他们明白感恩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同时,父母还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心,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他们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够让孩子更加快乐和幸福。

因此,培养孩子感恩的习惯与品质是每个父母应该重视和关注的教育任务。

幼儿园小朋友的感恩教育家长指导

幼儿园小朋友的感恩教育家长指导

幼儿园小朋友的感恩教育家长指导感恩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资源,尊重他人。

作为幼儿园家长,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感恩观,教育他们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懂得感恩他人的付出和爱心。

首先,要加强孩子们的家庭教育,让他们从小开始就明白家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家长应该与孩子分享自己童年的经历,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来之不易的,自己的成长也是家人的付出和关爱。

此外,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体会感恩的情感,例如提醒孩子们要感谢保姆照顾自己,要感谢妈妈为自己做的美食等等。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我们也应该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感恩节、爱心献血活动等等,让孩子们从亲身经历中了解到感恩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也可以结合幼儿园课程内容,通过读书、唱歌、手工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习感恩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模仿感恩的行为,并在孩子们表现出感恩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例如当孩子们向他人表示感谢时,家长可以大声表扬他他们的表现,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感恩之心。

最后,感恩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加强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们养成感恩的良好习惯,使之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感恩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家长应该积极参与的重要教育内容。

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以小见大,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感恩之心,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感恩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培养
作者:隋洁儒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8期
【摘要】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感恩”就会如空气一样时时存在于自己的身边,只要愿意就可以“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现状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了孩子的过多的宠爱,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暴露了家庭教育中“爱的失衡”及教育的误区。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

这样事实比比皆是:孩子大小便在身上,奶奶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以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

下雨天,年老的爷爷撑着雨伞去学校接孩子,怕孩子湿了,还把他背在背上,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感恩教育塑造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现代教育虽然强调让孩子“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家长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

假如孩子们只知道“我想怎样”,“我们要什么”,不知道“我该怎样”,“要我什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师敬长,不懂得关爱他人,过于强调个性而忘本教育,那么,必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

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要求父母这样、那样,却对自己放任自流。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幼儿园每天都给幼儿吃点心,有一天的点心是排骨麦烧,很香!孩子们都争抢着吃,只有一个孩子把点心包好要带回家。

老师一问,孩子说:“奶奶爱吃”。

感动之余,老师进行家访,发现这个家庭氛围很好,孩子的母亲非常孝敬婆婆。

孩子的眼睛就是照相机呀,犯罪的孩子多数都有一个灰色的童年。

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

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现代的幼儿教育呼唤人性的回归,这既是我们家长的需要,也是幼儿的需要,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三、三位一体共促幼儿感恩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并将家教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

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们,但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淡漠的心。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是有利于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幼儿园、学校这些专业教育机构的感恩教育应积极地配合,积极地与家长参与。

同样地,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社会正面的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社会中却时常出现这样让人尴尬的情境:在超市的收银台边一个大人丢了一枚硬币,一个6岁左右的小孩捡到追着还给大人,那大人不屑一顾,伸手接过连声谢谢也不说。

公交车站边一些人在排队等候上车,来了一位母亲带了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母亲教育孩子要遵守秩序,依次排队,可很多人一看到车子进站就蜂拥而上,结果那对母子根本上不了车。

一个小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给老人,旁边的一个小青年竟然抢先一步占了位置。

这样的事例多了,无形当中就对孩子们造成了反面教育,时间久了,孩子反而会认为母亲的教育使自己吃亏了,他也会加入那群人的行列。

四、感恩教育是中华美德的传承
幼儿正处于一种发展性的自我中心阶段,难免表现“小气”“霸道”等现象,家长要了解幼儿的这一年龄特征,允许孩子表现出这种与感恩相悖的行为,以避免幼儿产生强烈的逆反的心理;同时,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培养其感恩意识。

身教胜于言教,做父母的首先要做孝敬老人的楷模。

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上敬父母、下爱子女、宽容友善、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对工作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我们的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文化知识,更要重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务远,多讲一些《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尊重老人,关心理解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大声的说:“谢谢”。

如,经常引导孩子“孝敬爷爷奶奶的宝宝是最棒的”,“妈妈我来帮你”,“妈妈我来帮你揉揉肩”,“奶奶我来帮你捶捶背”,大人生病了引导孩子来关心和照顾等。

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你要及时感谢孩子的施恩行为,“妈妈真高兴,宝宝真懂事”,“谢谢你”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眼中看到浓浓的自豪感,看到他施恩的快乐。

总结
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不仅能让他具备健康的心理,还是一种传统美德。

因此,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重要。

这既是我们家长的需要,也是幼儿的需要。

让我们以家庭为感恩教育的起点,让孩子怀着感恩之心,去迎接和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