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张爱玲简介资料

张爱玲简介资料张爱玲(1920年09月30日-1995年09月08日),原名张煐,笔名梁京,毕业于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张爱玲简介张爱玲原名张媖,于一九二零年九月三十日出生在上海。
父亲是张志沂,母亲黄素琼,两人都是名门之后,家中还有个弟弟张子静。
虽然家出名门,但是张爱玲的童年充满不堪的回忆。
因为父亲沉迷于鸦片,并且对他们姐弟两没有尽到做丝毫父亲的责任。
接受过新教育的母亲终受不了父亲的颓废,在张爱玲读小学的时候提出了离婚。
后来父亲张志沂娶了后妈孙用蕃,因与后妈发生口角,张爱玲逃出父亲家,投奔母亲。
虽然张爱玲有个悲惨的童年,但这些也都是她后来写作的资源,因为她的生活就是一部剧。
大学时期,张爱玲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伦敦大学,后来因为战乱转入香港大学。
在此,她结识了她最好的朋友炎樱。
1942年,因为香港战乱,她俩一同返回上海,此年,张爱玲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优质作品。
后来张爱玲与有夫之妇胡兰成相爱,胡兰成为她离婚,两人结为夫妻。
婚后胡兰成难改风流本性,张爱玲无法忍受以致离婚。
而后她全身心投入写作,直到遇见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先生。
此后,张爱玲开始出版全英文小说。
在一九六零年,张爱玲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第二任丈夫在一九六七年去世。
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死于洛杉矶的公寓之中,享年74岁。
张爱玲的生平事迹早年经历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煐。
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浙江温州。
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
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语录张爱玲语录210句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语录都不陌生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
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张爱玲语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我一直喜欢下午的阳光,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
2、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
时代是这么沉重,不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3、最讨厌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得漂亮的男人。
4、谁都希望一段感情会有结果,谁都不希望美好的爱情最后是一场痛,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想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态度,再美好的感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豆蔻年华稍纵即逝,何必要在不长的人生里再品尝一次苦涩呢。
5、她听说过,有一个人逛了庐山回来,带了七八只坛子,里面装满了庐山驰名天下的白云,预备着随时放一些出来点缀他的花园。
为了爱而结婚的人,不是和把云装在坛子里的人一样的傻么!6、他说,我累了,让我冷静一段时间,好吗?你就说好,因为,他是来通知你的,不是来取得你同意的。
7、他们在沉默中听着那苍老的呼声渐渐远去。
这一天的光阴也跟着那呼声一同消逝了。
这卖豆腐干的简直就是时间老人。
8、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等着你。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9、人生就象高速行驶的列车,初恋正如路边美丽的风景。
我们可以坐在车上静静的欣赏它,却不能跳下车去流连忘返。
毕竟,终点站才是我们最终目的地。
10、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11、篱上的藤努力往上爬,满心只想越过篱笆去,那边还有一个新的宽敞的世界。
谁想,过了篱笆,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空得眩晕。
12、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
女作家张爱玲简介

⼥作家张爱玲简介⼥作家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年出⽣于上海,原名张瑛。
她有着显赫的家世,祖⽗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物,祖母是李鸿章的⼥⼉。
但这⼀显赫的⾝世并未给她带来任何好处。
她3岁时能背唐诗,7岁时,她写了平⽣第⼀部⼩说。
写的是⼀个家庭悲剧。
不会写的'⽣字,就跑去问厨⼦。
10岁,⼊黄⽒⼩学读书,取名张爱玲。
19岁时⼊⾹港⼤学专攻⽂学。
22岁开始卖⽂⽣涯。
张爱玲长得并不漂亮,作为中国⽂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吸引众多读者的不是她的外表,⽽是她作品⾥散发出的独特芳⾹。
有⼈说,张爱玲是现代作家中的“异数”,⼀上路就是巅峰,⼀出⼿就是经典。
她的作品,让⼈久读不厌。
傅雷把她的⼩说称为“我们⽂坛最美的收获之⼀”。
她作为中国现代⽂学史上独特⽽富于传奇⾊彩的⼥作家,拥有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在海内外享有极⾼的声誉。
她⼩说中众多幽丽、迷⼈的景观,她的独⽴特⾏,她的虚⽆⼈⽣观,她的⾃爱⾃怜,对世俗的妥协姿态,尽显她⼈⽣的美丽,她的闲愁。
张爱玲多才⽽洞察世事,但在感情婚姻上却有些像发“神经”。
26岁时,她认识胡兰成,这是⼀个最为国⼈所不耻的政治流氓。
胡兰成多情浮华,风⽉场中轶事颇多,时年39岁,⽽且已有妻室。
⽽张爱玲并不在意,待胡离异后即与之结婚。
结婚时没有举⾏婚礼,⼆⼈合写婚书为定,⽂⽈:胡兰成爱玲签订终⾝,结为夫妻,愿使岁⽉静好,现世安稳。
3年左右这段婚姻即告破裂。
35岁时,她离港赴美,不久成为美国正式公民。
期间,她与美国作家赖亚相识,半年即结婚。
赖亚是写过⼏本⼩说和电影剧本的作家,在美国并不出名,⽽且⽐张爱玲⼤29岁,离过婚。
这位中国的超⼀流作家却嫁给了美国末流⽂⼈,简直是中国鲜花插在美国的⽜粪上。
她怀了赖亚的孩⼦却去做了⼈⼯流产。
后来,赖亚中风瘫痪,成为张爱玲⽣活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
为了这个“钱财两尽”的美国佬,张爱玲彻底摧毁了⾃⼰的健康。
47岁时,赖亚去世,张爱玲开始独⾃⼀⼈的异国⽣活。
1995年,中秋节,张爱玲在洛杉矶⽆疾⽽终,⾛完了她⼈⽣的75度春秋。
张爱玲

四、张爱玲的结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 —— 《我的天才梦》
陈克华: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 谈论张爱玲。 贾平凹: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 品不一定就是鸦片;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 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 李昂:这个女人好像替我及我们许多女人都 活过一遍似的。
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 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蒋勋:张爱玲以诅咒的方式让一个时代随她一 起死去。她寂寞地死,但她依旧活在许多爱她 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来再 来,在每朵花中寻找它自己。
1、苍凉而传奇的故事
●中短篇小说 霸王别姬 创世纪 多少恨 鸿鸾禧 花凋 金锁记 色.戒 倾城之恋 谈女人
等
沉香屑-第一炉香
殷宝滟送花楼会
留情
五四遗事
相见欢
沉香屑-第二炉香
封锁 桂花蒸 ●长篇小说
琉璃瓦
茉莉香片 年青的时候
红玫瑰与白玫瑰
心经
都市的人生
小艾
怨女
连环套
十八春
●散文
以冷峭、阴郁甚至 有些刻薄恶毒的眼 光注视着社会与人 生,揭示了人性阴 暗的一角。
1960 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1961 因写作需要,前往台湾,后又赴香港 1966 赴剑桥雷德克里芙女校任驻校作家 1967 丈夫赖雅逝世,爱玲开始独自一人的异国生活 1969 任职于柏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红楼 梦未完》的研究 1989 上半年遇车祸,右肩骨裂 1995 9.8中秋节,于洛杉矶所租之寓自然死亡 9.19 火化 9.30 骨灰撒于太平洋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

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张爱玲写的文章通常以女性为主体,多用女性的视角来写作,这也真是张爱玲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爱玲简介张爱玲原名张瑛,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所以张爱玲从下就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
1933年也就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张爱玲就在学校的校刊中发表文章,之后的几年张爱玲也都在写作和发表文章。
父母离异之后张爱玲跟着父亲生活,但是有一次张爱玲和继母发生口角,就被父亲拘禁了半年,之后就跑出来和母亲、姨妈一起生活。
1942年张爱玲回到上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她开始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
《沉香屑第一炉香》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打响了名号,之后她又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等小说散文。
之后张爱玲又发表了《金锁记》、《红玫瑰和白玫瑰》等著名的小说,张爱玲的名声也进一步扩大。
之后张爱玲也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倾城之恋还被改编成了话剧和胡兰成离婚之后,张爱玲来到了美国,认识了自己第二任丈夫赖雅,到了美国之后张爱玲开始用英语写作。
之后张爱玲又为电影公司写剧本,同时也不断在刊物中发表自己的新作品。
1995年张爱玲在自己的公寓内发现因心肌梗塞而死,享年74岁,张爱玲的骨灰也遵遗嘱被洒在了太平洋。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张爱玲在1942年回到上海之后,发表了数篇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迅速在文坛打响了名号,而此时的胡兰成因为得罪汪精卫而入狱。
苏青带着张爱玲去周佛海初为胡兰成求情。
出狱之后的胡兰成亲自到张爱玲的住处拜访张爱玲,两人相谈五个小时,一见倾心。
尽管此时胡兰成已经三十八岁,而且还有家室,但是二十四的张爱玲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之后胡兰成和第二任妻子离婚之后,就在炎樱的见证下和张爱玲结为的夫妻。
但是胡兰成走注定不是一个专情的男人,他在武汉汉江医院看病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姓周的护士,两人很快就同居了。
但是后来日本投降,汪精卫被杀,胡兰成也开始了逃亡,周姓的护士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爱玲

张爱玲生平简介与创作历程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范思平、王鼐等,生于上海,河北丰润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幼年与求学期张爱玲出身于地位显赫而又家道中落的官宦家庭,祖父张佩纶曾任清朝御史,祖母则为李鸿章之女;父亲沉迷古典文学,母亲则具有现代意识,20世纪20年代即抛夫别女到欧洲留学。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张爱玲游离于普通人和常规的生活轨道之外,贵族士大夫的文艺情趣在她身上留有深刻的印痕,得以亲身感受新、旧生活方式的情趣。
一方面在父亲的督促下熟读了中国传统的古诗古文尤其迷恋《红楼梦》,一方面听母亲读老舍的《二马》、看家中的《小说月报》,喜欢穆时英、张恨水、老舍、丁玲的创作。
同时也先后就读于上海教会中学和香港大学外文系,接受白话文及英文教育,接受了现代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
于是,自幼年起,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均对张爱玲产生同步影响。
因此,身处洋场的张爱玲能够创造出富有古今杂糅、华洋交织、雅俗共存的新小说文体是不足为怪的。
创作勃发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攻占香港,时为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张爱玲返回上海,并开始为外文报刊栏目撰写一些介绍国内文化生活的文章,如剧评影评、服装介绍等。
1943年是她奇迹般浮现文坛的一年,23岁的张爱玲在《紫罗兰》杂志发表处女作《沈香屑第一炉香》、《沈香屑第二炉香》,开始受到文坛注目。
紧接着,自1943年至1945年短短三年间,相继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不小的震动。
尤其是1944年小说集《传奇》出版,备受文学界和评论界瞩目。
1945年出版的《流言》,更显示了她散文创作的才能和成绩。
1945年,其自编的《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把张爱玲的创作视域扩展到戏剧领域。
这是张爱玲创作力最为旺盛、成果最为显著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张爱玲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并与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天才梦》(课下自读《姑姑语录》)一、关于张爱玲:简介:出生于1920-8-19,出生于上海。
(天津、上海、香港、美国),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
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
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
1943 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
1995年她在美国洛杉叽逝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中秋节”)。
经历:十岁后就读圣玛利亚女校,母亲赴法国;在十六岁那年、从初秋至春节前,被父亲软禁;春节前逃出父亲家,与母亲同住;十八岁考取伦敦大学,但因战争转入香港大学文学专业;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停战曾当临时看护;四二年回上海,进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二十三岁认识胡兰成;二十六岁诀别胡兰成;三十一岁时曾任美国驻香港新闻处翻译;一九五五年远赴美国;一九五六年夏,和浦德南‧赖雅结婚;一九九五年卒於洛杉矶,享年七十五岁。
个性:1、世俗,却世俗得精致。
2、矛盾体:讲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却又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
代表作:小说:《金锁记》、《沉香屑》、《倾城之恋》、《连环套》、《创世纪》、《心经》、《红玫瑰、白玫瑰》等;散文集:《留言》、《传奇》经典语言: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生命也是这样的吧,它有它的图案,我们唯有临摹。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回忆永远是惆怅。
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人生恨事:(一)海棠无香;(二)鲥鱼多刺;(三)曹雪芹《红楼梦》残缺不全;(四)高鹗妄改――死有余辜。
张爱玲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 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 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 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 飘拍着翅子。”
“世舫回过头去,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 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 灰团龙宫织缎袍,双手捧着大红热水袋, 身边夹峙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门外日色昏 黄,楼梯上铺着湖绿花格子漆布地衣,一 级一级上去,通入没有光的所在。世舫直 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 而且这个疯子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话:“她 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1984年,《倾城之恋》 导演:许鞍华 主演:周润发 — 饰范柳原 廖赛人 — 饰白流苏
1988年:《怨女》 导演:但汉章 主演:夏文汐 — 饰银娣 高捷 — 饰姚三爷 2004年:《金锁记》 总出品人:王永峰 王广群 主演:刘欣 — 饰七巧 邵峰 — 饰姜季泽
1994年:《红玫瑰与白玫瑰》 导演:关锦鹏 主演:赵文瑄 — 饰佟振宝 陈冲 — 饰 王娇蕊 叶玉卿 — 饰 孟烟鹂
“说时迟,那时快,司徒协已经探过手来给 她戴上了同样的一只金刚石镯子,那过程 的迅疾便和侦探出其不意地给犯人套上手 铐一般。”
“她睡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可是身子仿佛 坐在高速度的汽车上,夏天的风鼓蓬蓬的 在脸颊上拍动。可是那不是风,那是乔琪 的吻。”
“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了给梁太 太和乔琪乔,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乔弄 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1997年:《半生缘》 导演:许鞍华 主演:吴倩莲 — 饰 顾曼桢 黎明 — 饰 沈世钧 梅艳芳 — 饰 顾曼璐 葛优 — 饰 祝鸿才 黄磊 — 饰 许叔惠
1998年:《海上花》 导演:侯孝贤 主演: 梁朝伟 刘嘉玲 李嘉欣 羽田美智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 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 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 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张爱玲
生平要事简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瑛,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1930年改 名爱玲,取自英文名ailing的音译,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生病的, 身体不舒服的。 1931年,进入上海圣母玛利亚女校就读,在这里,张爱玲开始了她的创作生 涯,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和第一遍散文《迟暮》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专业。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 二炉香》,《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 《金锁记》,这些作品的发表开始奠定她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1944年,发表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同年,与胡兰成结婚,两人写下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誓词,张爱玲创作也在这时达到了辉煌。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创作也开始进入低谷。 1948年,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又名‚半生缘‛) 1952年,移居香港,赴港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 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婚。张36岁,赖65岁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7年,赖雅去世, 1973年,定居洛杉矶,两年后,完成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95年,9月8日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死于加州韦斯特伍德罗市罗切斯特大道 的公寓,想念75岁。
她的家庭:
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 章的长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 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 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 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 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 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 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从张爱玲四岁起,便由于母亲的离开,使得她的童年缺失了应有的母爱, 在父亲又娶继母以后,便开始在继母、父亲的统治下受尽煎熬。一次由于与 继母争执,结果被父亲毒打、监禁中,让她在‚数星期内已经老了许多年‛。 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家不仅没有丝毫的温馨与甜蜜,而是那么的黑暗、 寂寞与荒凉,并散发着腐烂的气息,成为了伴随她一辈子伤痛的记忆。孤独 和寂寞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她童年生活的最大情感体验,这驱使着她走向一 条内省、敏感、自我封闭的道路。
关于张爱玲: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 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 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 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 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 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 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 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 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 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 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 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 寂。”
金锁记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 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 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 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 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 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 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 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 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 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 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 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 《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 都市生活。 后作者又将《金锁记》做了修改,重命名为《怨女》。
蚊子血,白月光, 饭粘子,朱砂痣
小团圆
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 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张爱玲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从1970年代 开始创作至去世前一直未能完成,在之前手稿也从未曝 光,仅有好友宋淇、台湾皇冠文化集团社长平鑫涛等少 数人看过手稿。《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自传 性的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 叙述了传奇一生。《小团圆》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 刻画出张爱玲最深知的人生素材,在她历史中过往来去 的那些辛酸往事现实人物,于此处实现了历史的团圆。 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 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我们心底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台湾作家骆以军看到‚一个个不熟悉的、奇异的脆弱或自虐的感伤的张爱玲‛; 袁琼琼则疑惑:‚那个冷淡看世情,冰雪聪明,骄傲自持的张爱玲,怎么会变成 《小团圆》里的多疑、委屈、小媳妇似的总是说不对话做不对事的‘九莉’呢。‛ 香港作家迈克说:《小团圆》‚一翻开就叫人魂飞魄散,一面读一面手心冒汗, 如同堕入不见底的梦魇。很少有作家肯这样暴露自己的冷和残酷,不稀罕任何体 谅,更不屑廉价的同情‛。
她的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是当时上海最 负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汪伪政府的要员。 在乱世之中,他们的相识、相知、相恋, 及至最后的分手,都堪称是一场‚传奇‛。
【相知】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 草坪上,有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 年男人。当他看到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 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细细地读 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兰成,他 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 后来胡兰成经常造访张爱玲的家。张爱 玲送胡兰成自己的照片,背后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 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长篇小说:《连环套》《怨女》 《十八春》 《小艾》 《秧歌》 《赤地
之恋》
散文随笔:《都市的人生》(散文集) 《太太万岁》题记
《红楼梦魇》自序 《张看》自序 《惘然记》 《被窝》 《秋雨》 《读书报告四则》 《牧羊者素描》 《心愿》 《华丽缘》 《爱》 《忆胡适之》 《海上花列传序》
其它:《海上旧梦-人物画集》《张爱玲语录》 《红楼梦魇》(全本合集)
红玫瑰与白玫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 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 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 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 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 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 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 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 化了,万物各得其所。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 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 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浮花浪蕊,五四遗事,一经提来多少恨, 误入连环套,古今无数痴怨女。燎一壶、沉 香屑,却闻茉莉香。绣鸾付与鸿鸾禧,一生 只候半生缘。只一桩、戒色。
琉璃作瓦,金锁曾记,聚少离多年青时。 且品桂花蒸,人生几何倾城恋。撷几枝、郁 金香,但见花凋色。心经读罢燃红烛,红烛 泪下小团圆。吟几段、留情。
半生缘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 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一些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 《半生缘》。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 可见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 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 青了。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 一 八、一二· 八、抗战胜利、国民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 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 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 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 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 无疑,就像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 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 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段漫 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 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 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 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 飞絮……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 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 原因。1944年,他们在张爱玲好友炎樱的见证下签订终生,结为夫妇,写下‚愿使岁 月安好,现世安稳‛的誓词,这样,他们的关系有了一个踏实安稳的关系——夫妻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 【分手】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 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 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使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这个时候是张知 道胡生活安定下来了,才写下诀别信。还附上30万稿费。 张爱玲曾对胡兰成说:‚我将只是萎谢了。‛萎谢的不仅仅是爱情吧,还有文 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
经典语录
要做的事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总找得出借口。[5]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小小的忧愁与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半生缘》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 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倾城之恋》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倾城之恋》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 ,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啊,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 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中短篇小说:《霸王别姬》 《鸿鸾喜》《色〃戒》《创世纪》 《花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