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leen Zhang-张爱玲与翻译

合集下载

介绍张爱玲英文作文

介绍张爱玲英文作文

介绍张爱玲英文作文英文:Zhang Ailing, also known as Eileen Chang, was a prominent Chinese-American writer who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Chinese writers. Her works, which include novels, short stories, and essays, are known for their vivid descriptions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during the turbulent times of the 20th century.I first discovered Zhang Ailing's works when I was studying Chinese literature in college. Her writing style is unique and captivating, and her characters are often complex and multi-dimensional. One of my favorite works of hers is "Love in a Fallen City," which tells the story of a young woman named Bai Liusu who is caught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1940s Hong Kong. The novel explores themes of love, identity, and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is a great example of Zhang Ailing's ability to create relatable and nuanced characters.Another aspect of Zhang Ailing's writing that I admireis her use of language. She has a talent for using metaphors and imagery to create a vivid and immersive reading experience. For example, in "The Golden Cangue,"she describes the oppressive atmosphere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usehold by comparing it to a golden cangue, atype of torture device worn around the neck.Overall, Zhang Ailing's works are a valuable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er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readers and writers around the world.中文:张爱玲,也被称为Eileen Chang,是一位著名的华裔美国作家,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樊登张爱玲传读后感

樊登张爱玲传读后感

樊登张爱玲传读后感(中英文实用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the biography of Eileen Chang written by Fan Deng,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intricate tapestry of her life.The book offers a fascinating glimpse into the celebrated writer"s tumultuous journey, filled with passion, heartbreak, and resilience.读完樊登所著的张爱玲传记,我深感其人生的复杂多变性令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迷人的视角,窥探这位著名作家充满激情、心碎与坚韧的生命历程。

The narrative vividl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Eileen Chang"s fiery spirit, her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literature, and her quest for love and independence.It"s a poignant portrayal of a woman ahead of her time, challenging societal norms and pursuing her artistic dreams against all odds.叙述生动地捕捉到了张爱玲的热情精神、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爱与独立的渴望。

这是一幅令人感慨万千的画卷,描绘了一位超越时代的女性,她挑战社会规范,不顾一切地追求艺术梦想。

Each chapter of the biography is like a window into the soul of Eileen Chang, revealing her vulnerabilities, her strengths, and her enduring legacy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Fan Deng"s meticulous research and engaging storytelling make this book an unforgettable reading experience.传记的每一章节都像是一扇通往张爱玲内心的窗户,展现了她的脆弱、坚强,以及她在现代中文文学中留下的深远影响。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简介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简介寄语:民国才女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张爱玲,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简介,希望正对读者胃口,欢迎阅读。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胡兰成原名:张瑛(父母取名)英文名:Eileen Chang曾用笔名:梁京流派:海派作家原籍:河北丰润出生时间: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出生地点: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住宅逝世时间:1995年9月8日逝世地点:美国洛杉矶寓所(恰逢中秋节,但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

)祖父:张佩纶(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 父亲:张廷重(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留过洋的新女性)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主要作品: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内中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小团圆》诗歌《雨》学术著作《红楼梦魇》爱玲十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最后母亲像拐卖人口一样硬把她送去了,因为已经有相当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基础,所以进黄氏小学四年级插班就读,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给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

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

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

张爱玲的译名现在比较多的是Eileen,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上用的就是这个名字。

夏志清先生是张爱玲的一个发现者。

在这部用英文撰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用多于鲁迅的笔墨介绍了张爱玲。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2019笔译人名翻译

2019笔译人名翻译

英国作家Geoffrey Chaucer杰佛利·乔叟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Francis Bacon培根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John Bunyan班扬Joseph Addison艾迪生Richard Steele理查德·斯梯尔Danniel Defoe丹尼尔·迪福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Alexander Pope蒲柏Henry Fielding亨利·菲尔丁Samuel Johnson塞缪尔·约翰生Oliver Goldsmith哥尔斯密William Blake布莱克Robert Burns彭斯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Samuel Taylor Coleridge柯勒律治Walter Scott瓦尔特·司各特Jane Austin简·奥斯丁Charles Lamb查尔斯·兰姆William Hazlitt威廉·赫兹里特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拜伦Percy Bysshe Shelley波西·比希·雪莱John Keats约翰·济兹Thomas Hood胡德Ernest Jones琼斯Afred Tennyson丁尼生Robert Browning 勃朗宁Charles Dickens狄更斯William MakepeaceThackery萨克雷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盖斯凯尔Charlote/Emily/Anne Bronte夏洛蒂/爱米丽/安妮·勃郎特George Eliot爱略特Thomas Carlyle卡莱尔George Meredith梅瑞狄斯William Morris莫里斯Samuel Butler勃特勒Thomas Hardy哈代Robert Couis Stevenson史蒂文生Isabella Augusta Gregory/Perse格葛瑞/珀斯Oscar Wilde王尔德Ge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George Gissing吉辛Joseph Conrad康拉德Joseph Rudyard Kipling罗德雅德·吉卜林William Butler Yeats叶芝Herbert George Wells威尔斯Enoch Arnord Bennett阿诺德·本涅特John Galworthy高尔斯华绥Saki萨奇(Hector Hugh Munro孟柔)Edward Morgan Forster福斯特John Millington Synge沁孤Bertrand Russell罗素William Somerset Maugham毛姆John Masefield梅斯菲尔德Giles Lytton Strachey斯特雷奇Sean O’casey肖恩·奥凯西James Joyce乔伊斯Virginia Woolf沃尔芙David Herbert Lawrence劳伦斯Katherine Mansfield曼斯菲尔德Thomas Stearns Eliot艾略特Aldous Leonard Huxley赫胥黎John Boynton Priesley普里斯特利Hugh MacDiarmid麦克迪尔米德Ivor Armstrong Richards理查兹Elizabeth Bowen鲍恩Victor Sawdon Pritchett普里彻特George Orwell奥威尔Frank O’connor奥康纳Evelyn Waugh伊夫林·沃Christopher Isherwood 衣修午德Graham Greene格雷厄姆·格林Charles Percy Snow斯诺Peter Courtney Quennell昆纳尔William Empson燕卜荪Wystan Hugh Auden奥登William Golding戈尔丁Angus Wilson威尔逊Dylon Thomas迪伦·托马斯Muriel Sarah Spark斯帕克Richard Lessing多丽丝·莱辛Iris Murdoch默多克Philip Larkin拉金Kingsley Amis 金斯莱·艾米斯John Wain韦恩Brian Wilson Aldiss奥尔迪斯Alan Sillitoe西利托Margaret Drabble德雷伯尔Ted Hughs特德·休斯Arnold Wesker韦斯克John Osborne奥斯本美国作家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Philip Freneau 菲利普·弗伦咯美国诗歌之父Washington Irving 华盛顿。

张爱玲英文介绍ppt

张爱玲英文介绍ppt

Extraordinary mother
Zhang’s mother is an extraordinary woman
Although she was born in rich and powerful family ,as her mother is a concubine(小妾) and parents died early , so her childhood is not happy.
In the autumn of 1955 ,by the ship named "Cleveland's President," t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e United States
In August, 1956, at the age of 36 zhang ailing ,married her second husband 65 years old Laiya, an American people.
1920~1930
childhood
1932,she published her first novel Unfortunately she in her schoolbooks.
1930~1940
1933,her first essay 迟暮
In the summer of 1937,she graduated from St. Maria girls school
Chang had left occupied Hong Kong for her native Shanghai. She fed herself with what she was best at writing. It was during this period when some of her most acclaimed works, including Qing Cheng Zhi Lian (倾城 之恋) and Jin Suo Ji (金锁记), were penned.

Eileen Chang

Eileen Chang

Eileen Chang
愛 玲
(9. 30, 1920 – 9. 8, 1995)
现当代文学课(一)
名 字
张瑛:张爱玲的原名. 张瑛:张爱玲的原名. Eileen Chang :1928年张爱玲就读上海圣.玛 :1928年张爱玲就读上海圣. 丽女子学院时的英文名(the 丽女子学院时的英文名(the Saint Maria Girls‘ School) Girls‘ School) . 張愛玲:张爱玲根据英文名Eileen取的名字 張愛玲:张爱玲根据英文名Eileen取的名字 梁京: 梁京:这是一个大家不熟悉的张爱玲的另一 个名字. 个名字.
张爱玲擅长画画,她常常为她的作品画 封面或者是插图。
张爱玲的作品是 很细腻的。她常常 用很多形容词和方 言来描写作品中细 致而且复杂的情节 以及人物。
和其他作家比起来,张爱玲的作品 独特在人物的描写和故事细小情节的安排上, 这使读者对她的人物有很深的很鲜明印象。
作品中, 话显示了 出的作家 因为这些 真实了。
她同样收到了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她同样收到了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录取通知和奖学金, London)的录取通知和奖学金,但是由于太平 洋战争( Pacific War),她只好放弃这次机会. War),她只好放弃这次机会.
张爱玲后来离开香港回到她的故乡上 海,她以最擅长的文学习作来赚钱养活自 己。正是在这个时期,张爱玲创作了自己 最受好评的作品: 《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 Qing Cheng Zhi Lian ) 《金锁记》 金锁记》 ( Jin Suo 20年 9月 30日, 张 30日 爱玲生于上海,她的家 庭在当时的地位很高。 她的爸爸 张佩伦 是 个有名的官员,她的外 祖父 李鸿章 是清朝最有 权利的官员。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
幻灯片 2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 女作。 《牛》《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一炉香》, 《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封 锁》,《连环套》, 散文
《迟暮》,《秋雨》,《论卡通画之前途》,《牧羊者素 描》,《心愿》,《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 《童言无忌》 学术论著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聪颖早慧,却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在一连串 打击之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 毁一个脆弱的灵魂,却没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 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她才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 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 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 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 她,最后却勘破了世事和繁华。 女性的自立、自觉、自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而100 年前的她,早已用自身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完好的 答案。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 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 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地在铁道上翻涌。 东北流亡同胞,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 吧!为了失去土地的年老的母亲,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地面 上的一切的记忆,努力吧! ——萧红《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1941)
民国四大才女
中 文 名:张爱玲 外 文 名:Eileen Chang 别 名:张瑛(父母取名)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 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 《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丈 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 名:梁京 祖 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介绍张爱玲

介绍张爱玲
下面来介绍一下我们 喜欢的作家
基本信息 个人概况
姓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Chang 别名:张煐(父母取名)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0.09.30 逝世日期:1995.09.08 个人背景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 其他信息 中文名:张爱玲 曾用笔名:梁京 流派:海派 作家原籍:河北丰润
1.这世界上有那么许多人,可是他们不能 陪著你回家。 2.电影已经开映多时,穿堂里空荡荡的, 冷落了欲动的人 海,仿佛有一只船在天涯叫着,凄清的 一两声。
1.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 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 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2.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 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 也罢!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 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 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 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 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 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 上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 样的,他是有始有终的,有条有 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 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 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 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 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 物各得其所。因为《红玫瑰与白 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 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 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主要作品集: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星座:天秤座其 他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 缘》、《红玫瑰与白玫瑰》
血型:O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 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是 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 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 和挣扎的作品。 小说艺术特色:既不失平淡 自然,又让人感受到一波三 折,扣人心弦在那样的年代 里,白流苏身上的家族关系 复杂、与范柳原二人关系却 在这种环境中得以呈现。还 透着悲凉的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 发现她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西木 区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 75岁,直接死因为动脉硬化心 血管病。同年9月19日,林式 同遵照其遗愿,将她的遗体在 洛杉机惠提尔玫瑰岗墓园火化, 没有举行公开葬礼。同年张之 忌辰日(9月30日),林式同 与几位文友将其骨灰撒在太平 洋。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 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 皇冠出版社收藏。
2香港, 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 (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 从事翻译, 到 1967 年她在美国麻省剑桥的赖德克里夫大学 ( Radcliffe University) 的研究所从事“独立研 究”(Fellowship Grant for Independent Study) , 便是 她翻译生涯的实践期。 这个时期内,她的翻译作品大体可分为三部分:汉 译外国文学名家名作, 自己汉英创作互译, 和改编。
张爱玲翻译小探
1.生平:早年/上海女作家/美国时期
2.翻译成就:涵泳砥砺期/翻译实践期/ 精益求精期
3.译论 4.影响
1. 生平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 •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晚清 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父亲张志沂(1896-1953年)是典型的遗少,母亲黄素琼 (1893- 1957年)则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较 为欧化。张爱玲只有一个弟弟张子静(1921年12月11日1997年10月12日),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先任职于银行, 后来担任上海郊区中学英文教师。
1939年,她获得伦敦大学 的奖学金,准备前往留学, 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 改入香港大学文学院。在香 港大学求学期间,张爱玲结 识终生朋友,斯里兰卡女子 炎樱(Fatima Mohideen)。

1.2上海女作家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12月25 日,日军占领香港。 •1942年,张爱玲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上海。她 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但是两个月后就因为经济窘困 辍学,这时她选择从事文学创作为生。 •1943年-1944年,连续发表多篇轰动性的中短篇小 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 《金锁记》等,在沦陷时期的上海一举成名。

2.2.3 改编 这部分作品主要包括《魂归离恨天》、《一 曲难忘》、《荻村笨伯》、《伊凡生命中的 一天》、《玛曲昂娜的家》等。其中前两部 是为香港电懋公司改编的剧本, 后三部是为 美国知音改编的连续广播剧。


2. 3 精益求精期
1967 年张爱玲在夏志清的推荐下, 赴美国麻 省剑桥赖德克里夫大学( Radcliffe University ) 的研究所从事“独立研究”( Fellowship Grant for Independent Study ) ,开始实现自己 的夙愿—— 翻译《海上花列传》。


张爱玲自己处理这类问题时较为灵活。 “爱玲来信说外国读者受不了中国姓名的‘三字 经’,可是道地的中国人又不能随便‘约翰彼得玛 丽安娜一番, 真伤脑筋。所以这次译《海上花》, 他把赵朴斋起名为Simplicity , 洪善卿起名 Benevolence, 至少容易使英语读者接受。⋯⋯如果 爱玲将赵朴斋起名为Chao- Pu- chai, 洪善卿起名 为Hung-Shan - ching 等一连串‘三字经’英语读 者恐怕只好望书兴叹了。” 译专有名问题经常困扰译家张爱玲在这方面做了积 极地探索。

综上,张爱玲的翻 译一方面尽量保持 原著的风格,另一 方面注重读者的文 化和理解,将东西 文化交融杂合。
3.3 张爱玲英译汉作品的翻译策略
3.3.1 流水句与欧化句并用 流水句表面看来虚实相间、自由松弛, 其构造本质则是按 逻辑事理进行铺排的, 以“话题评论”为格局, 不同于英 语的“主语+ 谓语”构架。并且, 流水句句读简短, 实际 上比英语中的主句、从句更灵活多变, 富有表达力。 张爱玲将英语句子译为汉语流水句打破了西方语言精确严 谨的结构, 使之疏通传神, 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欣 赏习惯。







张爱玲的翻译尤重实践, 没有系统完整的译论。不过她的翻译心得与 观点零星见于她的散文和书信中。 3.2.1 充分考虑目的语语境读者接受 她在《谈写作》中说道“要迎合读者心理,办法不外乎两条:(一) 说人家要说的,(二)说人家要听的。” 张爱玲在《〈海上花〉的几个问题—— 英译本序》中谈到英译《海上 花》几处删节的原因。 一是原文楔子和自序自相矛盾, 又无韵致和新意。同时, “《海上花》 这一节( 指开场白, 自序加楔子, 笔者注) 与其他部分风格迥异, 会 使外国读者感到厌烦, 还没开始就看不下去了; 唯一的功用是引导汉 学研究者误入歧途, 去寻找暗含的神话或哲学„„我不免关心它在海 外是否受欢迎, 终于斗胆删去开首几页, 跋也为了同样原因略去了(张 爱玲, 1996: 445)。”故而, 将楔子和自序删去。而跋也是出于同样 的原因被删去。 二是给出对书中诗词和一篇秽亵的文言故事几处删节的原因。
1.3美国时期
1956年3月-6月,生活窘 迫的张爱玲居住在新罕布 什尔州彼得堡的麦克道威 尔文艺营 (MacDowell Colony),在此她结识了65 岁的左翼剧作家赖雅 (Ferdinand Reyher) 并怀孕, 同年8月14日,两人结婚。




1967年,张爱玲获邀担任美 国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并且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 《海上花列传》 翻译成为英 文。 1969年,张爱玲移居加州, 受聘于柏克莱加州大学。 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 晚年于寓所深居简出。
2.翻译成就


2.1 涵泳砥砺期
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张爱玲整个求学期。 张爱玲孩提时受私塾教育, 加之日渐养成的随意 自学习惯( 有浓厚士大夫气的父亲对女儿读什么 书却从不横加干涉) , 从小就对中国古、近代文 学有极广泛地涉猎。 其母黄逸梵( 原名黄素琼) 曾出国留学, 决意用 欧美教育模式培养女儿, 如教她西洋绘画, 弹钢 琴和西洋淑女的优雅做派, 英语启蒙自是不可或 缺的一环。



“胡适指出书中诗词与一篇秽亵的文言故事都是刻意穿 插进去的。是为了炫示作者在别的方面的辞章之美。那 篇小说中的小说几乎全文都是双关引用古文成语, 如 ‘流血漂杵’,原文指战场伤亡人数之多。不幸别的双关 语不像这句翻译得出。那些四书酒令也同样引经据典, 而往往巧妙地别有所指。两首诗词的好处也只在用典圆 熟自然。 译文势必累赘, 效果恰正相反。这几处是我唯一的删节。 为了保持节奏, 不让文气中断,删后再给补裰起来, 希望 看不出痕迹。” 可见, 张爱玲对目的语语境读者的阅读经验和审美心理 投以较大关注, 并努力贯彻到自己翻译实践中。

3.2翻译心得与观点


《海上花》介绍
《海上花》是一部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 长达40万字, 由清末鸳 鸯蝴蝶派作家韩邦庆所著, 全书由文言和吴方言写成。小说描写 19 世纪末上海十里洋场中的妓院生活, 涉及当时的官场、商界 及与之相链接的社会层面, 小说用妓女户这个空间折射19世纪末 的中国阶级、性别、家庭、宗法状况。 胡适先生称这部小说为“苏州土话文学的第一部杰作”。鲁迅在 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视之为“清之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 张爱玲少年时期就阅读过此书, 在她的眼中, 这部小说可与《红 楼梦》﹑ 《金瓶梅》等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相媲美, 由于 《海上花》用吴方言写成, 这使得它在中国范围内的传播颇受羁 绊, 她先将其译为国语, 此后, 胡适先生的鼓励和她自己的兴趣 促成了张爱玲把《海上花》译成英语, 从而将这部作品介绍给了 世界。




港大肄业后, 张爱玲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退学。 张爱玲在为由德国人科劳斯·梅奈特( Klans Mehnert ) 博士创办的《二十世纪》。撰稿的同时, 将其中的散文 如《中国人的生活和服装》( Chinese Life and Fashion) 、《妻子·妖精· 孩子》( Wife, Vamp, Child) 、《还活着》( Still Alive) 等改写为中文, 收入《流言》。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改写是由深谙中英文的译者一人担 当,译者存有较大自由度, 是典型的“一文二作”。她 将中英文的优势均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故而这种英译 汉是更多程度的再创造的结晶。 《女装·女色》、《浪子与善女人》是张爱玲好友炎樱 写的散文, 张爱玲将其译为英文, 先后发表在《天地》 和《杂志》两刊。与平实通顺的中文相比, 张爱玲的英 译老到混成又有几分俏皮,其间颇多佳句。这可算是张 爱玲翻译生涯中的牛刀小试。



1944年,张爱玲结识汪精卫政权宣传部次长、作 家胡兰成,并与之交往。1944年8月,胡兰成与第 二位夫人离婚后,与张爱玲在上海秘密结婚(婚礼 上只有炎樱和胡兰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场)。 1946年,张爱玲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写作剧本, 颇为成功。


1952年7月,声称“继续因战事而中断的学业”,只 身离开中国大陆,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 获准,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 写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翻译 《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部 分)。 张爱玲在香港期间,任职于美国新闻处(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开始创作小说《秧 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土改”时 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 “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 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张爱玲在香港期间结识毕生挚友邝文美及宋淇。 在宋淇力捧下,成为电懋的编剧主力之一。编剧收入 成为张爱玲往后八年的主要经济来源。
3.2 .2对专有名词译法反复斟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