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退化主因疑系工业开采

合集下载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草原是种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形态,分布于各大洲。

属于土地类型的一种,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

小编整理了世界最大草原的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草原分布在哪?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

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公尺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里。

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年降水量250~350公釐左右,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这里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牧草王国”之称。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伊利集团在此地建有专属伊利牧场,并于2014年7月作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拍摄地进行拍摄。

1 地理环境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1]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能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

[2]2 自然资源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当今保存完好的草原,水草丰美,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它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同时这里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3 代表景点呼伦贝尔的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被当地人称为第一曲水,此地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首先,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这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内蒙古草原的降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夏季。

少雨导致了土壤水分的减少,给草本植物的生长带来了困难,并使得本应为草地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力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内蒙古草原是主要的牧区,长期以来,人们依赖放牧为生。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放牧的数量和强度超过了草原可承受的范围。

过度放牧使得草原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养,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贫瘠。

此外,过度开垦也剥夺了草地的土壤层,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源的枯竭。

第三,草原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草原管理不当包括了对放牧的管理不善、过度利用草原资源以及缺乏科学的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现象长期存在,无法有效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缺乏良好的草地保护政策和法规也使得对草原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限制。

最后,人类活动的增加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包括旅游开发、采矿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不仅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和污染,还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尤其是旅游开发和采矿活动,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了土壤贫瘠和植被退化。

总结而言,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管理不当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等。

为了保护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推行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加强对草原资源利用的监管和限制,以及推动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等。

只有综合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理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热点专项04湖泊-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4湖泊-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解析版)

热点专项04 湖泊近30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湖泊趋于萎缩。

研究表明,不同面积湖泊萎缩的主要影响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

下表示意部分因子对该地区不同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因子类型影响程度/%小面积湖泊中面积湖泊大面积湖泊降水量35.434.10.7气温0.04 2.614.3潜在蒸散量 4.99.916.2原煤开采24.10.932.1有效灌溉面积31.238.529.1放牧强度 1.4 3.8 6.71.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的因子是()A.气温B.有效灌溉面积C.潜在蒸散量D.放牧强度2.从水循环角度,原煤开采导致该地区湖泊萎缩的关键环节是()A.地下径流B.降水C.蒸发D.地表径流3.降水量对大面积湖泊的影响程度较低,主要因为大面积湖泊()A.补给方式少B.集水面积大C.调蓄能力强D.受人类干扰小【答案】1.C 2.A 3.B【解析】1.由表可知,气温、潜在蒸散量、放牧强度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但气温、放牧强度与湖泊面积无直接因果关联。

湖泊面积越大,蒸发面的面积越大,潜在蒸发量就越大,反过来也会加速湖泊的萎缩,因此潜在蒸散量的影响程度与湖泊面积不仅呈显著正相关,而且具有直接成因关联,C正确,AD错。

结合表格信息,有效灌溉面积与湖泊面积并没有呈正相关关系,B错。

故选C。

2.采煤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地下径流对湖泊的补给减少甚至缺失,导致湖泊萎缩,A正确。

原煤开采对降水和蒸发影响不大,BC错。

一般而言,原煤开采没有直接拦截入湖的地表径流,所以地表径流不是最关键的环节,D错。

故选A。

3.大湖泊往往流域面积也大,不仅依靠湖盆附近的降水,更多依靠的是全流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及其他水源补给,因此降水量对其面积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B正确,湖泊面积大,补给方式多,A错。

调蓄能力强是湖泊面积大的果,不是原因,C错。

大面积湖泊受人类活动的干扰不一定小,D错。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

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退化特征及围封效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围封措施对退化草地系统的恢复效果。

呼伦贝尔草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天然草原之一,近年来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草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也对当地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研究草地沙化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以及影响因素,揭示草地沙化的主要驱动力和机制。

同时,通过对草地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估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退化程度。

本文将探讨围封措施对退化草地系统的恢复效果。

围封作为一种有效的草地管理措施,可以通过减少人为干扰、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等方式,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本文将通过对比实验和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围封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围封措施的恢复效果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呼伦贝尔沙化草地系统的退化特征和围封效应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草地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草地沙化防治和生态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概况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西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这片广袤的草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草原之一,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

呼伦贝尔草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成为了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地区。

该区域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② 张立中等: 《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版, 第 10~ 20页。
41
2007年第 44期 ( 总第 2100期 )
生态结构不相协调,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不 相适应, 社会需要系统有更多的输出, 特别是市 场对畜产品等的需求以及维护生态安全对系统 生态效用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又主要依赖自然物 质和自然能量的输入使系统运转, 这样行为短期 化、掠夺式的系统操作, 使得系统的自然生态组 成结构遭受严重破坏, 且衰败、萎缩, 系统总体功 能不断下降。如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草原生态 经济系统, 1953~ 1980年间由于出售牲畜及其产 品和燃烧牲畜粪便共输 出氮素 15 72819 吨, 要 维持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氮素平衡, 每年至少 要输入 560吨的纯氮, 而实际上根本没有经济性 氮肥的输入。① 不但 系统输入主要是 经济输入 不足, 输入结构也不尽合理。经济输入的绝大部 分用在草的转化即牲畜的饲养和畜产品的加工 上, 而用在草的恢复保护、生产加工上的却较少, 这样系统物质能量的正金字塔效用与经济输入 的倒金字塔作用矛盾激烈, 影响系统整体的长远 的功能。
与草原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共生的是草 原的干旱、风沙、白灾、黑灾、鼠害、病虫害等自然 灾害的发生频率加快, 且草原生态系统自发的抗 逆机制等遭受破坏、抵御灾变的能力减弱。干旱 缺水是草原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 干旱成灾能使牧草在生长季枯萎、产草量直线下
① 邢旗: 《内 蒙古草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评价》, 载于《内蒙古 草原荒漠 化问题及 其防治 对策研 究》, 内蒙古 大学 出版社 2002年版, 第 45页。
① 陈佐忠: 《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草原生态 系统氮 素循环 的初步 研究与其 生态 对策的 探讨 》, 《农 村生 态环境 》 1987年第 2期。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鲁教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鲁教6

阶段验收评估(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B.铁矿C.石油D.风能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自然资源两种类型-—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循环更新使用的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天然气、铁矿和石油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下列关于目前世界矿产资源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B.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D.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解析:选A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会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不是矿产资源耗竭的原因.下图是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

读图回答3~5题。

3.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A.减轻交通压力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能源利用率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4.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5.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A.发热量低B.应用广泛C.有害成分多D.分布不平衡解析:3.A 4.D5。

A第3题,坑口电站以煤为原料,将煤炭运输转为电力输出,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第4题,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该地动力来源于煤炭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5题,煤炭具有发热量低,运输量大的特点,在利用过程中易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

6.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多,平地少B.干旱和高寒区域小,耕地面积大且分布不均C.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D.近1/3的县人均耕地低于0。

05 hm2解析:选B干旱和高寒区域多,耕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

7.下列属于土地退化类型中的物理退化的是()A.土地沙化B.土地板结C.养分流失D.土壤酸化解析:选B属于土地退化类型中的物理退化的有土地板结、水涝和沉降等.8.在土地利用上,我们应该做到()A.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B.继续扩大城市面积,降低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压力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种田,提高单产D.人多地少的山区可以通过毁林开荒解决耕地不足的问题解析:选C在土地利用上,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来解决粮食问题;继续扩大城市面积,会占用更多耕地;人多地少的山区在缓坡地段适当的修筑梯田.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9~11题.9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D.水污染严重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解析: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主因疑系工业开采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记者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

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

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

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

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据当地居民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

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记者在宝日希勒能源公司矿产中心露天煤矿看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煤矿多台采掘机正在不停地作业,在煤矿周边,草原没有绿草如茵的景色,一条条黑色污染带纵横交错。

在记者走访的大雁煤矿,东明煤矿等大型开采企业周边,均存在上述污染状况。

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陈巴尔虎旗完工镇199万亩草原已经全部沙化。

近5年间,仅新巴尔虎左旗和陈巴尔虎旗完工镇就有200多牧民因沙埋房屋而被迫搬迁。

造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牧区四旗、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境内。

”张殿成称,因为草原沙化沙尘暴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给铁路、公路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铁路部门每年都要拿出近百万元进行清沙护路,区域内301国道经常因流沙影响而阻断交通。

该市林业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总结了草原沙化的具体原因:呼伦贝尔草原土层厚度很浅,一般在10至50厘米,表土层一旦遭到破坏,沉积沙层就会裸露,造成土地沙化,在风力作用下,加速扩展;近年来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也是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由于呼伦贝尔草原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和矿产勘探造成草原退化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等也是造成草原退化因素。

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在呼伦贝尔,不仅仅草原沙化和破坏现象严重,林业资源因多年以前砍伐数量大,造成森工系统森林采伐量逐年减少。

“现在主要的工作都是天然林保护,为前些年的过度砍伐买单。

”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副局长石玉峰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管辖10.67万平方公里,有职工20万人左右,林管局管辖的森林面积相当于整个浙江省的面积,是全国四大林业主产区之一。

“我们现在的身份很尴尬,前几天国务院制定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10年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要求严格保护林地,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

既然国家把林业作为产业,国务院已经公布林业应该主要以生态为功能,但是没有生态地位,这样是对不起林业职工的,现在我们还在靠木材销售赚钱养活林业职工,国家拨付的天保工程款远远满足不了林业保护的支出,既然保持生态功能,就应该由国家给报酬。

现在我们林业工人的工资仅是地方平均工资的一半,每年也就1万元左右,仅能保障基本的生活。

”石玉峰坦言。

矿业开发“突飞猛进”“森林采伐面积减小了,现在地下的矿产成了林区的财富,下一步可能要改行当矿工了。

”一位林业工人戏言。

煤炭和化工工业的迅速扩张,使呼伦贝尔市G D P增速迅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0亿元,增长17.1%。

据了解,大兴安岭林区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主要有铅、锌、银、钼、铜、铁、铀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莹石、大理石、硅石等。

“林区矿产资源被私采滥挖现象由来已久,北部的额尔古纳河两岸上世纪先后出现各种矿产开发小企业几十家,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手续,有手续的越界开采现象时有发生,给林区生态造成了很大危机。

现在经过地方政府治理,还有几家因采矿权期限未到,仍在开采。

”石玉峰称。

“森林采伐面积减小了,现在地下的矿产成了林区的财富,下一步可能要改行当矿工了。

”一位林业工人戏言。

2007年国土资源部确定呼伦贝尔地区为全国三大重点采矿带之一。

2008年6月,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成立了大兴安岭森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勘探和开发林区矿产资源。

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为了支持其矿业产业的发展,协议转让给林区20个探矿权。

勘查区总面积995.57平方公里,20个探矿权分布于呼伦贝尔市所辖的四个旗市。

矿业公司几年来对林区进行了铺网式勘探,初步勘探出根河市比利亚谷地区一大型铅锌矿外,在阿龙山林业局地区内,查清含有品位较高的原生铅锌原矿;在图里河、得耳布尔等林业局,3个矿产坑道已经在施工当中;得耳布尔森鑫矿业开采进度加快,日处理千吨的选矿厂已建成投产。

“我们现在主要在勘探阶段,正在开采的面积也非常小,要以保护生态为先决条件。

”石玉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业界普遍认为,大兴安岭林区维系着中国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生命线,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不适于大规模的矿产开发。

一位曾参与林区探矿调研的专家认为,有色金属探矿和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在草原和林区进行的有色金属勘探、采选,产生了大量的探槽、探坑,勘探完成后又未进行恢复治理,对植被也造成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和泥石流都随时可能出现。

“就好比人体上的一道道伤疤,给脆弱的林区生态带来了危害。

本来是一片原始的、无人的林区,突然把路修进去,把机器拉进去,盖上房子,人的活动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

”上述人士称。

“林区采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林区工人的生活状况。

”林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很无奈地告诉记者。

除了有色金属资源,呼伦贝尔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1000亿吨以上。

所产煤炭主要是褐煤,这种煤燃烧热值在3500至4300大卡之间,对于取暖、发电来说并不是最适用,而对于发展煤化工来说是比较好的材料。

近几年,国内实力雄厚的能源集团纷纷进驻呼伦贝尔市,开采煤矿和兴建化工企业。

据陈巴尔虎旗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东能化工在当地建120万吨甲醇,已先行建设年产40万吨的甲醇中A线20万吨,投资9.98亿元。

金新化工在当地已经建成了年产50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总投资达33亿元。

鲁能集团在当地建设年产40万吨甲醇项目、海拉尔区年产18万吨合成氨和30万吨尿素项目、上海重工在陈巴尔虎旗开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牙克石市新大洲年产20万吨电石转12万吨PV C项目都已上马投产。

呼伦贝尔市市长罗志虎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介绍,呼伦贝尔2009年全年财政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0.2%,而煤炭化工两项财政收入占1/4左右。

报告显示,该市要以煤、电、油、化、有色金属为重点,继续发展特色产业。

2010年,该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82个。

煤炭产量由5300万吨增加到6000万吨,开工建设谢尔塔拉露天矿、扎尼河露天矿、宝日希勒2号露天矿等项目。

露天煤矿相对集中地陈巴尔虎旗,2009年财政收入达到6.55亿元,同比增加92.5%,是在呼伦贝尔市增速排名第一的旗县。

早在十年前这里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牧业,而现在的财政收入有2/3来自煤矿和化工行业。

据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该公司只用了九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煤炭产销1000万吨,因此还受到陈巴尔虎旗旗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据陈巴尔虎旗政府工作报告显示,神华集团2000万吨煤炭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并马上投入使用。

煤炭和化工工业的迅速扩张,使呼伦贝尔市G D P增速迅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0亿元,增长17.1%。

可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上的居民并没有因此而庆幸,他们很担心:煤矿逐年开采,化工企业的陆续上马,草原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宁可生活艰苦点,也不要污染”,这是很多居民向记者表达的心声,他们很担心,呼伦贝尔的明天,还会因一望无际的草原而自豪吗?政府的环保救赎呼伦贝尔“用1%的土地,释放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国内很多大型的能源集团神华、华能、大唐、鲁能先后来到该市,开采煤炭资源,这些企业对草原植被破坏后做了及时的修复,并没有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地区一直以农牧业为主,出现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草地的现象,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维系,一个一直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加速工业化进程成为当地政府认为转变观念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近几年的煤矿和化工企业崛起,给当地保护草原带来很大压力。

呼伦贝尔林业局造林治沙科副科长曲香芝介绍说,该局2002年起就启动实施了“沙地樟子松行动”,在没有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的情况下,各旗县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已栽植樟子松树苗1000万株,面积13.4万亩。

从2005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每年治沙10万亩以上。

2009年,呼伦贝尔市政府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加大治沙力度,将草原沙区治理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一号项目,投入资金1 .5亿元,治理沙地100万亩。

“仅去年一年,就出动治沙人员15万人次,播种固沙灌草种子440万斤”,曲香芝称。

为了防止草原沙化,该市对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左旗等六旗县区内进行封禁保护,全面实行休牧、禁牧措施,并对沙化严重无法居住的牧民实行整体搬迁。

事实上,针对草原沙化治理和采矿企业对草原颠覆性破坏和污染的矛盾,在2009年6月,呼伦贝尔市邀请有关环境专家组织论坛,制定了“有退有进”的发展策略。

退,就是逐步缩减草原放牧量,迁移部分牧民到城市定居,减少开垦和放牧对草场的破坏;进,就是大力发展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而且要集中发展,不能铺大饼,破坏草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