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广播稿
(国旗下演讲稿)学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

学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大日子,当我们重温那一段悲壮、激越的民族记忆,不禁心潮澎湃。
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
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当年,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不过,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争。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蒙受的劫难也最为惨重。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必将永垂青史。
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那些悲壮义举,铁骨忠魂,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
在我们中华历史上曾蒙受巨大的耻辱,给予人民沉重的灾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大家抚摸一下胸前的红领巾,抬头望望血红的国旗,那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同志当年南征北战、重振中华的往事;红军时期宁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挥战争不怕牺牲的杨成武,抗日战争时期那些坚信着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的英雄烈士们就是他们,用革命先驱用鲜血、用生命给所有的人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奋学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好准备吧。
在这抗日战争第七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刻,回顾中国同胞们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获得胜利时,那中国心是多么自豪。
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_六年级演讲稿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本文是关于六年级演讲稿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感谢您的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能在这里给大家演讲,我十分激动。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们在祖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有刚劲端庄的方块字,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中外闻名的四大名著,你有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我为祖国灿烂的文明感到自豪。
最近,我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报道,了解到: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曾经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知道,仅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就伤亡了3500万人以上。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日,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坚持了八年抗战,打倒了日本侵略者。
我为英雄的中国人民感到自豪。
今年9月3日早上,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北京长安街上盛大的阅兵式。
这次共有1.2万军人受阅,展示了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
在长安街上,众多武器的亮相,引来了全世界的目光。
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
因为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不辜负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期望。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抗战英雄广播稿

抗战英雄广播稿【篇一:抗战胜利纪念日广播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纪念的主题是抗战胜利70周年。
从1945年----2015年,整整70个春秋过去了,一百多年前,我们的近邻----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其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
于是,这个曾是中国附属国,资源贫乏的小国,开始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秀美江山。
他们一再地以武力相欺,以期望诚服中国、掠夺中国。
而我们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却只能任人欺凌,因为我们贫弱,我们无力抵抗,因此,国人哀嚎,江河破碎。
好在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从1937年----1945年我们中国人民顽强地抵抗,拼命地反击,经过八年抗战,我们最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们让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件大事,因为我们砸碎了曾经压得我们抬不起头的“东亚病夫”的招牌,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独立、繁荣于世界东方的开始。
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发展了、富强了。
但遗憾的是我们与日本的差距仍然巨大,日本也仍然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对甲级战犯罪行的否认,他可知,它曾让中国三千五百同胞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啊。
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记恨日本、报复日本呢?当然不是,我们应宽恕,但宽恕却不是忘记。
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我们应以宽恕之心,不应冤冤相报,但另一方面,我们对历史却不能忘记,因为它曾带给我们灾难,带给我们耻辱,也给我们敲响长鸣的警钟----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今天,我想说:战争报复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发愤图强这才是庆祝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的最好方法。
因此,我们一中人应铭记历史,发愤学习、勤奋工作,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抗战纪念日广播稿】缅怀先烈,牢记历史遥想当年,祖国那积贫积弱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苦难,丧心病狂的杀戮掠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大罪。
学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

“铭记历史,筑梦中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铭记历史,筑梦中华”。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我们不能忘记,七十年前日本军侵略我们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轮为日军刀下奴,细菌战下中国人民残缺的身躯;飞机、大炮、机枪重压下血流成河的城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醒目门牌;日本军队烧杀抢夺下一个个血与泪的印记……我们更不能忘记,全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赴后继,写下的一篇篇壮丽的史篇:国民党军队正面的激烈抗战,八路军敌后战场的艰难开辟,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抗战场面,一个个为国捐躯的仁人烈士,一篇篇为唤醒国人血泪控诉的战斗檄文……正因为全国人民的一致对敌,铸造起全民救国的战斗决心,我们才战胜了当时强大而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血与肉,谱写了一曲曲为我们后人所敬仰的可歌诗篇。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祖先留给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这是们每个人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尽管我们身处一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时代,但优秀的革命传统是不可抛的。
当我们感到了孤独,需要别人帮助时,我们就应该告诉身边的同学,和同学们齐心奋战,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
当我们感到迷茫,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鼓起勇气,向着它迈出坚定的步伐。
同学们,不要认为穿名牌是一种“必需”,也不要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一种“正常”,更不能以为享受安逸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理所应当”。
摆在我们面前的同样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赢得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尊重。
历史只能代表过去,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从中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梦想才是代表未来,我们筑梦中华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让我们的祖国因我们而自豪!让我们和着铿锵的《义勇军进行曲》,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齐步走向未来!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同学们,不要认为穿名牌是一种“必需”,也不要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一种“正常”,更不能以为享受安逸的生活对我们来说“理所应当”。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领巾广播稿[定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领巾广播稿[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51b7ad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5.png)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领巾广播稿[定稿]第一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领巾广播稿[定稿]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A:伴着九月的阳光,庆余小学红领巾广播又和你见面了!A:我是主持人。
B:我是主持人。
A:放假你看电视了吗?B;当然看了,我怎么能错过大阅兵呢?你觉得怎么样?A:太精彩了.你知道吗?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不为仇恨,只为铭记历史守望和平。
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的纪念;这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这是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的宣示!B:是啊!“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
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首都阅兵,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
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
A:7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势力却屡次公然践踏国际秩序,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
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防卫权;从抛出“侵略未定论”,到对有关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进行所谓背景调查;从渲染中国威胁,到妄图拿走我钓鱼岛……B:“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4年12月13日,在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A:阅兵式是为了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同胞,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
抗日英雄广播稿

抗日英雄广播稿【篇一: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广播稿】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广播稿a: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
b:我是乙,今天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勿望历史,开创未来”。
a: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b:你知道九月三日是什么日子吗?a:不知道呢!b:让我告诉你吧。
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
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每年的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a:是啊!勿忘历史,振兴中华!你能再跟我详细地说说这段历史吗? b:可以,没问题!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一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
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重庆夏季时间8月15日晨7时,四国政府在各自首都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品朗诵稿(共六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精品朗诵稿(共六篇)抗战胜利70周年演讲稿(一)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与火铸就的抗战精神,就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多年有多久?70年,有万多天,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变为已过花甲的老人;70多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70年,会不会是太久了?对于一个人来讲,也许久了些,但对于历史来讲呢?永远是血与火的记忆!胜利的基石上洒满了千千万万抗日军民的热血!历史不必全记得,全记得就难以抛下昨天;但历史更不能全忘记,全忘记就会少很多前进的勇气。
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斗争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史诗。
抗战精神是万众一心、敢于斗争的拼搏精神,是不怕牺牲、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自强精神。
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热潮中,广大青年学生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民族救亡事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发起了呼吁抗日救国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抗日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抗战全面爆发后,广大青年学子纷纷投笔从戎,勇敢走上各地抗战的最前线,谱写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救亡图存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精神。
今天,我们这一代,很幸运的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不必吞糠咽菜,不必经历炮火硝烟,可是,难道和平岁月,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吗?不,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在惊觉生命无比珍贵时谨记:八年抗战,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更以自己的牺牲奋斗为抗战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演讲稿。
是我们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父辈用艰苦换来安康,我们和所有追求和平的人们一起,更要继续发扬彪炳史册的抗战精神,来捍卫这块美丽缤纷的土地。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学生讲话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学生讲话稿2015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庆祝伟大的节日,组织庆典活动,本文是活动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从1945到2015,七十年过去了,七十年很的确很漫长,但同时又很短暂,七十年的凤雨历程恐怕只有那些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一辈革命家才能描述的最为真切了。
他们是这七十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你若向他们问起,在他们闲谈之余,抗日战争则必定是最让他们青筋暴起的回忆。
今天我站在这里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特别幸福的,因为战争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我们从未亲身地去感受战争,我们更体会不到战争的温度,战争的残酷和战争中所充满的杀戮。
所以刚刚我自作主张的给在座的各位贴上了一个幸福的标签,当然也包括我,希望各位欣然接受,不要拒绝。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给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同时抗日战争也给我中华儿女留下了累累伤痕,留下了那个时代最惨痛的回忆。
抗日战争史也是我中华军民的一部血泪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几千万父老乡亲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一致对外,同年日军占领上海,继而攻破南京城后,又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十四年抗战终于结束,日本侵略者终于被赶出了我中华大地。
此时我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然而回头望去,这一路上倒下的同胞却不计其数,甚至可以说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一路走过来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躯体铺就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撒满了他们的鲜血。
英烈们,一路走好。
唯有不忘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这让我更加看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广播稿a: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
b:我是乙,今天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勿望历史,开创未来”。
a: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b:你知道九月三日是什么日子吗?a:不知道呢!b:让我告诉你吧。
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年的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或抗战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日本对同盟国各国递交降书。
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每年的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a:是啊!勿忘历史,振兴中华!你能再跟我详细地说说这段历史吗?b:可以,没问题!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一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
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重庆夏季时间8月15日晨7时,四国政府在各自首都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
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中国在这一天,曾举办过多次大型庆祝活动。
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日子而命名的。
a:我知道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
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
a:说到抗日战争就不得不说一说战争中的故事a:送上来自彭丽媛的《感谢》,让我们感谢抗日先烈结束了这场巨大的人为灾难,给予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
b: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是提醒中国人不要忘本,也是让日本人民、世界人民更了解这段历史。
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先烈们,你们安息吧!21世纪的中华儿女,一定会铭记你们的丰功伟绩,继承你们的遗志,不忘国耻,珍惜和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a:同学们:让我们永远牢记倍受欺辱的昨天,珍惜今天的一切,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吧!a、b:结束语百岁抗日老兵王光亚的中国梦初见之时,王光亚正站在养老公寓门口和朋友聊天,口齿清晰,思维敏捷。
如果不是他头上戴的那顶印有“中缅印战区”的帽子和门口展示的抗日老兵风采照片,我们很难相信,他是一位101岁的抗日老兵。
听说了来意,王光亚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的房间坐坐。
不大的一室一厅里挂满了和抗战有关的合影、题词和绶带,诉说着一个老兵无言的骄傲。
“远征同古”“血战昆仑”这些字眼儿,让人心生敬畏。
隔壁住着他的老哥们儿唐曦和周敏文,分别是99岁和96岁。
一进周敏文的房间,他就给了记者一张签名照。
照片上的他戴着“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的帽子,胸前挂着许多民间团体颁发给他的纪念勋章。
照片背后,写着“淞沪抗日老兵周敏文敬”。
王光亚和周敏文的耳朵都不大灵光了,全靠助听器。
虽然所答非所问,却奇异地并不影响我们的交流。
正聊着,唐曦走了进来,穿着一身整齐的藏蓝色中山装。
记者大声问好,王光亚却摆摆手说,他完全听不见了,但是可以同我们纸笔交流。
“我是黄埔第17期,他是第14期。
他是我的师哥,比我会讲,媒体最爱采访他,至于我就没人理了。
”周敏文顽皮地冲王光亚挤了挤眼睛。
这个“没人理”的老兵在国民革命军19师55旅113团服役的时候,叫“周凯”,取“凯旋胜利”之意。
1937年淞沪会战,他是147班的上士班长,增援88师上海四行仓库守军,用打一枪抠一下的“汉阳棒棒”和日军可以连续发射的“38式”硬拼,身中两枪,幸好被刚成立的红十字会上海服务团发现,“好歹捡回了这条命”。
1942年,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战略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印与盟军联合抗击日军。
当年3月8日,王光亚随国民革命军第5军从云南昆明抵达缅甸同古接防英军,马上就投入了为期12天的“同古保卫战”。
“我们以1万人与为数4万的日军板垣师团浴血奋战,最终歼灭日寇5000余人,成功掩护英军撤退。
”王光亚回忆,当年4月,盟军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导致战事失利,英军溃退至印度,第5军被迫折入缅印边境的“野人山”,开始了损失惨重的缅北大撤退。
“在野人山的经历,我现在想起来内心都无法平静。
中国远征军太惨烈了。
”王光亚说。
野人山一带密布热带丛林,为了方便部队行进,一些战车、大炮及重型武器等都被悉数销毁。
1500名伤兵无法随部队前进,又不甘做日军俘虏,就用部队留下的汽油集体自焚,极为壮烈。
时任第五军工兵团副连长的王光亚在护卫远征军司令罗卓英抄小道转移至印度边境后,折返野人山救助和接应战友。
野人山丛林遮天蔽日,救援的飞机也找不到部队的踪迹。
部队给养不足,加之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平均每华里就有2至3名战士倒毙路旁。
“他们的尸身被雨水浸泡,野兽吞食,惨不忍睹。
遍地的白骨,就是我们前进的路标。
”王光亚说,“数以万计的抗日将士就这样殒命于原始丛林中,令人痛心。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令王光亚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已找不到当年牺牲战友的埋骨之处,无法凭吊他们的英魂。
”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当年一起奋战过的战友的遗骨。
2012年6月,王光亚和失去联系70年的战友陈坤在志愿者组织的安排下在长沙得以聚首。
从同古撤退时,王光亚奉命带队炸断同古铁路大桥。
当他们装好炸药准备炸桥时,战友陈坤驾驶最后一辆军车及时赶到得以脱身。
撤退途中,陈坤亲见仅隔着一条公路的戴安澜师长胸腹中枪。
“陈坤一直想为我庆祝百岁生日,可惜没等到那一天,他就病重过世了。
”王光亚哽咽地说。
70多年前,他们意气风发,在上海淞沪会战、广西昆仑关大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九死一生。
如今,他们已至风烛之年,却仍心怀家国,想把抗日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我和我老伴两家人一共51人,相当于我过去带领的一个‘加强排’。
我们的儿孙辈中,有共产党员、清华大学毕业生和长沙市劳动模范。
我虽然101岁了,可我还要继续带领这个‘加强排’在祖国的建设中实现中国梦。
”王光亚说。
中国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
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
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