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教师无声语言的功能

教师无声语言的功能

教师无声语言的功能教师无声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语言,而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身体、面部和姿势动作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意见的方式。

教师无声语言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一、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无声语言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通过不同的动作、表情和姿势来传递信息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当教师使用无声语言来讲解或者引导学生时,会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无声语言也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控制课堂秩序教师无声语言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控制课堂秩序。

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控制课堂的信号和意愿,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安静和注意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表情、姿态和语气,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课堂秩序和学习责任感。

三、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无声语言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沟通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微笑、肢体语言等方式,传递出一种友好和开放的态度,让学生更加自信和舒适地跟教师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力。

四、传递正能量教师无声语言还可以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积极的信息和正能量。

教师的表情和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传递一种积极、欢快的信息,就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无声语言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无声语言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传递出积极的信息和正能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绪状态。

无声教学的教案小学

无声教学的教案小学

无声教学的教案小学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声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说话,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进行学习和互动。

2. 无声游戏: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完成的游戏,如“木头人”、“猜手势”等。

3. 无声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无声表演,可以用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表现一个故事或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无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无声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无声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进行学习和互动。

3. 无声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无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4. 无声表演: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无声表演,鼓励学生创新和发挥想象力。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无声课堂中的表现,评价其专注力和观察力。

2. 观察学生在无声游戏和无声表演中的表现,评价其肢体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了解学生对无声教学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进行活动和互动。

2. 教学道具:一些简单的教学道具,如手势卡、表情贴纸等,用于辅助教学。

3. 视频设备:用于播放无声表演的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通过无声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观察力,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和表达,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创新,并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无声语言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无声语言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无声语言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无声语言,通常指的是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等。

这些无声的交流方式在亲子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全人发展的理念,而无声语言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声语言在孩子教育中的多重作用。

一、促进亲子关系无声语言在亲子之间的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对父母的无声信号反应更加敏感。

父母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往往能够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增强情感连接研究表明,在孩子尚不会使用语言表达时,父母的微笑、拥抱等肢体接触能够有效增强其安全感和被爱感。

快乐的面部表情能够鼓励孩子互动,而紧张或者愤怒的表情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不安。

因此,父母通过恰当的无声语言向孩子展示爱与关怀,有助于建立更为稳固的情感联系。

改善沟通效果在学习阶段,尤其是婴幼儿时期,他们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会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传达信息。

例如,当他们感到饥饿时可能会哭闹或指向食物;当他们开心时则会露出微笑。

父母若能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做出相应反应,就能够有效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改善家庭沟通效果。

二、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除了亲子之间,无声语言也是孩子与他人进行互动的重要工具。

在幼儿园或其他社会环境中,孩子们往往会通过肢体动作、视线交流等无声方式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帮助理解他人的情绪孩子通过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可以逐渐学会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例如,当看到朋友皱眉头或泪眼汪汪时,孩子会意识到对方可能不高兴或受到伤害,从而萌生出同理心,并学会如何适当地回应对方。

这种能力对于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尤为重要。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一些团队活动如游戏、体育竞赛等,无声语言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没有言语指导的情况下,孩子们需要依靠彼此的肢体动作进行配合,以达到共同目标。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也促进了社交能力的发展。

无声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无声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风 亏 ” l 位 教 师 性 格 内 向 , 作 责 。仃 工 任 心 强 ,学 生 都 很 饮 佩 赞 赏 他 的 才 华和事业心 ,但受不 了他那 张整天 阴沉 沉 的 面孔 .就 推 班 长为 代 表 向 他 提 意 见 .要 求 他 不 要 老 足 板 若 面 孑 。 师 温 和 町亲 面 部 笑 容 , 神 奇 L教 行 的教育功 能 : 师的微 笑 , 阳光 , 教 足 n 以排 除脸 上 的 冬 色 : 春 风 , f 足 n 以 催 开 心灵 的倍 蕾 : 桥 梁 , 』 沟 通 足 n以 师 生 的心 灵 : 军 号 , 给 人 以力 足 n以 量; 足天使 , n 以唤起学 生对美 的追 求 。 例 如 . 。 课 铃 响 了 , 师 面 每 1 上 教 带 微 笑止 进 教 窄 . 亲切 地 向 学 语 , 的学 ’ i ‘ 只强 调 u又语 .和 书面 语 , 然 , ’ i ‘ 、 对 于 九 声 语 .交 流 的 手 段 则 不 太 重 、 ; ‘ 视 根 据 美 罔一 项 研 究 表 明 : 在情 感 、 度 交 流 力 面 ,0 态 9 %以 上 的 信 息 足靠 声 调 的 高 低 和 面 部 表 情 . 即 尢 声 语 .来传 递 的 n 见 , 声语 . ’ ‘ 九 在 英 语 教 学 和 实 际交 际 巾 行 着 重 耍 地 位 “ 声 语 言 ” 涵 义 无 的 尢 声 语 足 我 困 通 俗 的 、 惯 ’ 的 称 谓 ,也 行 人 称 之 为 非 语 ,表 达 i ‘ 或 非 语 ,行 为 : 主 要 包 括 眼 神 、 ’ i ‘ 手 势、 语 、 姿势 、 表情等 尢声语 。的 、 艺 术 足 指 教 师 在 教 学 巾创 造 性 地 运 用 几 声 语 .进 行 教 学 表 达 活 动 的 技 、 i ‘ 巧 L才 能 j 二、无声语言” “ 的运 用 艺 术 那 么 .如 何 在 小 学 英 语 教 学 巾 f‘ 地 利 用 尢 声语 . 使 英 语 教 学 】 效 ’ 效 果 更 好 ?在 新课 程改 革 巾 , 学 小 英语 提 倡 的足 任 务 型 教 学 法 .更 加 强 调 “ 主 ” 用 ( 师 的 主 导 作 用 双 作 教 和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果 把 一 堂 如 比作 一 场 戏 的话 .作 为 教 学 的 主 导 者 的 教 师 , 是 这 场 戏 的导 演 。 课 便 在 堂 上 如 能恰 1 廊 用 尤 声 语 。 , 地 、 如 面部 表情 、 势 、 手 日光 接 触 、 体 距 身 离等会使 课堂教 学更丰富 、 深刻 , 达 剑 “ 声 胜 有 声 ” 效 果 。我 试 从 以 九 的 下 几 个 面 加 以说 明 。 () 1 面部 表 情 的运 用 艺术 教 师 托 K面 孑 板 着 脸 .学 生 就 L 会 感 剑 压 抑 、 慌 . 恐 “ 夜 仃 暴 恐 惟 今

无声教学的心得体会

无声教学的心得体会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无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无声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言语,而是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眼神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无声教学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无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通过言语讲解来传授知识,学生往往容易分心。

而在无声教学中,教师不再依赖言语,而是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言语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教学内容上,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无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无声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因为教师不再通过言语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情境、动作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无声教学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无声教学中,教师不再以言语为主,而是通过眼神、表情等非言语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无声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无声教学要求学生在没有教师言语引导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五、无声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声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肢体语言、表情等非言语方式与学生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无声教学需要注重实践与反思无声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无声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总之,无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声教学对学生和教师带来的诸多益处。

无声语言巧传情——浅议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无声语言巧传情——浅议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 …
四、 动作 , 象演 示 形
借助 动作的演示 , 以把 抽象 的东西 形象 化 , 生更好 地学 可 使学 习词语 、 念。 比如 , 位 老师 在教 学“ 概 有 身体 ” “ ” , 身子 的 身 时 他把 侧 , 脚往 前 一踢 , 对 学生 说 :你 们 看 , 左 然后 “ 这就 是 ‘ ’ 身 字形 , ‘ ’ 身 字上一小撇 , 好像是一个 人的头 , 中间部分是 身子 , 身子里面有 心肺 等器官 ; 下面部分好像是 两只脚 , 一只脚站着 , 只脚 向前 踢 出 一 去 。学生看看字形 , ” 再看看 老师的姿势 , 意地笑了。 都会 斯 霞 老师 在讲 解 “ 颗 稻粒 饱满 ” 一句 时 , 到 “ 满 ” 颗 这 讲 饱 这 个 词 , 然走 到教 室 门 口, 忽 然后 转过 身来 , 脯 略略 一挺 , 微微 胸 头


波涛 之巨 , 生动 地再 现 了黄 河 的气 势磅 礴 的 壮观 景 象 ; 并 当他 们
读到 “ 岸上 远远 望去 , 么小 , 么轻 , 在水 面 上” , 手缓 从 那 那 浮 时 将 缓地压 低 , 他们从 手 势 中体会 羊 皮 筏子 的小 而轻 , 而 能通 过 让 从 朗读 表现 出来 ; 到 “ 而读 他凭 着 勇敢 和 智 慧 , 静 和机 敏 , 镇 战胜 了 惊涛骇 浪 , 滚滚 的黄 河上 如 履平 地 , 为 了黄河 的主人 ” , 在 成 时 教

眼神 , 观 引领 直
眼睛是 心灵 的窗 口。从 一个 人 的眼 神 中, 以 看 出 他 内心 可 的疑 问 、 及 态度 的赞 成 与 否 。爱 默 生 曾 说 : 人 的 眼 睛 和舌 好恶 “ 头说 的话 一 样多 , 要字 典 , 能 从 眼 睛 中 了解 一 切 。 可 见 , 不 却 ” 在 面部 表 情 中 , 眼睛是 最 能传 神 , 表达 细腻 感情 的一种 体态 语 又能 言 。教 师在 课堂 上艺 术 性地 利用 好 眼睛 , 不仅 有 利 于辅助 教 学 , 还能 提 高教 学效 果 。于 是 , 语 文 教 学 中我 尝 试 用 眼 神 表达 自 在 己的期 望 。这种 无声 的语言 具有 神 奇 的魔力 , 守纪 律 的学 生 , 不 在我 的 目光 里 “ 上 静 下 来 ” 教 室 里 鸦 雀 无 声 ; 马 , 回答 问题 不 大 胆 的学 生看 到 老 师 的 眼 睛 , 上 “ 子 大 了 , 音 也 响 亮 起 来 ” 马 胆 声 同样 的 内容 用 言语 行 为表 达 出来 , 生 可能 感 到很平 常 ; 学 而 借助眼睛却令他们久难忘怀。于是 , 在提 出一个有难度 的问题

说说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

说说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

说说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的运用
教师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自觉的会运用到无声语言,无声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借助表情与动作为表意手段,是“以手势助说话”,我们可称为“态势语”。

实践证明,在某种语境内,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嘴形,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据说,某一著名说书艺人演讲《三国演义》,当说到张飞横枪立马长板桥,猛喝一声吓退曹兵时,张飞那一声吼,说书人只是用力张开口,声音并没有发出来,然而听众们几乎被他这张虎口吓倒。

可见,无声的语言同样具有魅力的。

一位老教师说过:“我教…龇牙咧嘴‟一词,只用一个动作,意思就完全表达清楚。

如果用语言解释,不知要费多少唇舌。

”谁说不是这样呢?比如讲解一个运动要领,教练员的一个示范动作不知比有声语言快捷、直观多少倍。

当然,主张学会无声语言表达意思,并非一味的用手势,那不成了哑吧语言?我的本意是,放下面子,在必要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一些态势语言,配合有声语言,会收到更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切尽在不言中——论沉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一切尽在不言中——论沉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一切尽在不言中——论沉默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非常妙用的教学策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运用得当的情况下,沉默能起到强化学生思考、参与、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沉默有利于深化学生的思考。

当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观点后,可以给予一定的沉默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问题。

而如果教师在短时间内就直接给出答案,则可能削弱学生思考的动力。

其次,沉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输出,而是需要互动的过程。

在一定的沉默时间内,学生有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准备,然后不断往回教师提供答案,提出问题,这样能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最后,沉默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表达。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适时的沉默来促使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沉默的氛围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并且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得到了认可,而这种认可能够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之,沉默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采用这种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参与和表达,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与有声语言相比,无声语言是一种内在的语言,表现方式更细腻、更含蓄。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看似不经意的眼神,常常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触动学生心领神会式的愉悦,激活学生举一反三式的创造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所以,教师要自觉地提升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语言是人们使用语音,按着一定规则表达思想的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

教师的语言使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层面和思想道德层面。

不过,历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只重视有声语言的研究,对无声语言的研究较少。

为此,本文力从无声语言的角度,反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类和使用。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组成,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与有声语言相比,无声语言是一种内在的语言,表现方式更细腻、更含蓄。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看似不经意的眼神,常常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触动学生心领神会式的愉悦,激活学生举一反三式的创造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有时,使用好无声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所以,教师如果能自觉地提升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就有助于增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补充有声语言的某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以前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实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

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

”他们所说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无言的举止其实就是无声语言。

由此可见,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了。

三、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使用存有的问题据观察,从当前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使用普遍存有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知识信息的传递效果。

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弊病:一是乱。

即无声语言的使用混乱。

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无声语言。

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课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有的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在批改作业时,一边有一句没一句的与学生谈话,眼睛根本不与学生对视,造成了对学生的一种轻视态度,使得学生对与老师所讲的难以接受和信任。

这些无声语言不但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知识信息的传达起着防碍作用。

二是滥。

无声语言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它仅仅有声语言的补充,是为了讲课的需要而设计的。

如果使用得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就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也有些喧宾夺主了。

三是俗。

即无声语言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

学生经常会把老师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老师在使用无声语言的时候,也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合理地设计,自觉地提升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四、课堂教学中怎样准确使用无声语言衣着、肢体、面部表情三者,就是社会心理学所称的“光学动力符号系统”。

这种符号系统在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理应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然、恰当地使用衣着、肢体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辅助有声语言,使课讲的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一)衣着语言在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

有一本叫《接触的最初4分钟》的书,它的作者提出,人们在彼此决定是否成为朋友时,接触的最初4分钟起着重要作用。

若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使人喜欢你,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

周总理就读过的南开大学里曾有一面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教师的仪表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点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整洁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的衣着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多年来,教师的穿戴总是和“艰苦朴素”四个字分不开,教师走在街上,或是参加社交活动,常常被人一眼看出。

久而久之,“艰苦朴素”和“不修边幅”等同了起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得穿牛仔裤,不得穿滑雪衫,不得戴墨镜;女教师不得烫发,不得戴首饰,不得涂口红等等。

不过时过境迁,过去的观点也应该有些改变,今天又有谁会为教师穿一条牛仔裤,戴一根项链而奇怪呢? 一般来说,教师的衣着因身份,场所而异。

服装应以整洁、朴素、大方为原则,切不可奇装异服,过度打扮;也不能邋里邋遢,更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份”而乱来。

女教师上课时不宜穿戴过度艳丽暴露,即使化妆也应以淡雅为宜。

这是因为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因为奇特的服装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过于休闲的便服容易助长学生懒散的习性,误导学生的生活追求。

如果出于教学需要,为了渲染某种气氛,着装特别,也应该提前让学生有心理准备,避免这方面的“轰动效应”。

(二)肢体语言它是指教师以肢体语言来传达情绪或信息给学生的一种无声语言。

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老师能够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手势语:手势语是教师通过手和手的活动所传递的信息。

包括教师招手、摇手和手动等动作。

手势语为教师表意增加了感情色彩,使教师的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

它不但有强调、示范的作用,还能比言语更清楚的表达鼓励或制止学生的行为。

例如:食指放于唇前表[安静],竖起拇指表[很好]、[赞同]等,这些课堂上手势使用有效且不会干扰教学的流程。

从形式上看,手势能够分为手指动作、手掌动作与握拳动作;从表意作用上看能够分为:(1)指示手势:指明教学内容中人、事、物的数量及运动方向等,它基本不带感情色彩,用以描述、示意和说明。

(2)情意手势:用以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使学生易于领悟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

(3)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物的形态,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

(4)祈使手势:这种手势相当于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代替有声语言对学生实行直接的提示、指挥。

教师使用手势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内容需要。

手势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明明你讲的内容平静恬淡却非要来个激昂的手势,只能有害无益。

第二,自然流露。

手势不是附加于演讲内容上的装饰物,而是感情表打的一种辅助方式,要与内容水乳交融。

为手势而手势只能给人生硬的感觉。

第三,协调得体。

上课不是表演,但手势对塑造教师形象,协助学生理解内容,阐发作品精髓,营造良好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使手势和谐、自然、得体,教师业余时间能够有意识地下点功夫,练习一些常用手势,如:仰手式、手切式、手剪式、手推式、挥手式、掌分式、拳举式等等。

教师手势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文雅,切忌粗俗;贵在通盘考虑,切忌一头紧一头松。

2、姿势语:姿势语是指教师身体在某一场景中以移动、走动,变换位置所传递的信息。

如教师为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都采取与学生面对面的姿势来授课,来提升学生对教室活动的参与水准;教师的位置停留在教室的前方中央,对传统排排坐的教室来说,会产生“参与的三角地带”,也就是参与的教室活动的学生,会集中在前面几排和靠近中间三分之二列的学生,显然地,后排及两侧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较少。

所以,教师必修了解“接近”是如何影响师生沟通,然后能使用它来配合不同的教学活动。

当一位老师在有意或无意间,修正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与学生实行沟通时,会改变学生的参与情形。

在教室中,身体的空间传达了师生沟通,教师也具有了应有的角色和地位。

很多老师因为身体与学生距离较远,而无法与学生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种阻力。

教师经常站在教室前方,或坐在桌子后面,都是明显的例子。

学生较喜欢与他们接近的老师,所以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实行教学活动,比在学生旁边、后面、或坐在桌后的老师,使人更有温暖友善的感觉。

而在于学生谈话或“一对一”的教学环境下,较接近学生的老师,学生会认为是喜爱他们、善解人意的好老师。

相反地,当师生间距离被拉长,教师面临的沟通情境会表现“单向”的情况。

教师能善用与学生间的身体接近,来显露亲和力及真诚心,相信必能延伸自己的影响力。

教师的姿势不但能够向学生提供情感、意图及动机等沟通的信息,而且也会对教学提供协助。

有一位老师就把姿势语使用的很巧妙。

在一节数学课上,当全体同学起立时,他也笔直地站立着,问学生:“我姓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李”。

这位老师又坐在凳子上,问学生“我姓什么?”同学们很惊讶,怎么又问了呢?但还是回答“李”,李老师又背朝大家,问学生:“我姓什么?”“李”,同学们很惊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还是回答了。

李老师突然提升嗓门,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站着姓李,坐着姓李,背朝大家都姓李,对吗?”大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了。

李老师拿起了直角板,比划出了“◢”、“◣、”、“◤”、“◥”、“▼”、“▲”这些图形,分别问:“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连声回答:“直角三角形”。

不过回答者却越来越少,回答的声音越来越低,李老师说:“对,他们都是直角三角形,但昨天有很多同学把趴着睡觉的“▼”和躺着睡觉的“▲”的直角三角形排斥在外啊!”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都对这堂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老师的教态动作,就是使用了心理学的“变式”,使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三)表情语言它是指通过教师面部不同的肌肉活动和面部眼睛活动所传递的信息。

笑语:微笑语是教师通过不出声的笑所传递的信息。

微笑语是师生交往的最基本的语言。

微笑能强化师生沟通的功能,增强师生交往效果。

微笑是一种富蕴真、善、美的语言。

微笑,表明了理解,体现了宽容,传递了友谊,代表了赞美。

在微笑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沟通,人格得到了升华,人情得到了融洽。

例如:师生交谈时,边微笑边谈话,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微笑与其他体态语配合,能够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

例如:开家长座谈会时,教师迎接众多家长,只要边微笑边握手,也能代表“欢迎您光临”的话语,使家长感到教师既热情又有礼貌。

教师与家长或学生交谈过程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使学生或家长感到难堪,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