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

汇报病史

患者:刘xxx 男26岁

入院日期:2013-06-08

主诉: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鼻涕不多,有时鼻痒、喷嚏不适,无明显嗅觉减退,无鼻出血史,无哮喘史。曾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周来病情有所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门诊以“慢性鼻窦炎”收入院。

专科检查:外鼻端正,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中、下鼻甲肥大,鼻道内未见新生物

辅助检查:鼻窦CT :双侧筛窦内软组织影充填,左侧上颌窦内环形黏膜增厚影,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初步诊断:

1.慢性鼻窦炎

2.慢性肥厚性鼻炎

3.鼻中隔偏曲

治疗方案:

1、入院给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2、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3-06-10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筛、上颌窦开放术+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于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

3、于2013年6月13日治愈出院。

一、概述

?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二、解剖生理

?鼻窦炎,正确的名称为副鼻窦炎,副鼻窦乃脸部骨骼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内充满著黏膜。副鼻窦炎乃指空腔中之黏膜肿胀及发炎。有许多不同的刺激原会造成副鼻窦炎

?副鼻窦常发生于鼻伤风后,但并非全是如此。细菌、病毒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

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额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若所有鼻窦受累则称为全鼻窦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也可能是血源性感染,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

三、病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4、邻近病灶,如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窦炎。

5、其它,如鼻窦外伤骨折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潜水与游泳后擤鼻不当,污水进入鼻窦内鼻腔内填塞物置留时间过久,高空飞行迅速下降,窦腔与外界形成相对的负压,将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窦等也能造成发病。

6 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其次为杆菌及厌氧菌

四、临床表现

急性鼻窦炎

1.全身症状:常继上感或急性鼻炎之后,出现畏寒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小儿可有呕吐、腹泻、咳嗽症状。

2.局部症状:(1)鼻塞:单侧或双侧,嗅觉暂时减退或丧失

(2)多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涕或粘脓性鼻涕

3.头痛或局部疼痛。其特点是:

(1)部位性:前组鼻窦——位于头颅表面;后组鼻窦——于头颅深部。

(2)时间性:额窦——呈周期性,上午重,下午轻。上颌窦——晨起轻,午后重。

慢性鼻窦炎

1.全身症状:常见精神不振,头昏易倦,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淡漠等。

2.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为本症主要症状之一,为粘液脓性或脓性涕,从前鼻孔擤出,或经后鼻孔抽吸吐出,常诉多“痰”。齿源性鼻涕有腐臭味。

(2)鼻塞:因鼻粘膜肿胀、中鼻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或分泌物潴留所致。

(3)头痛:钝痛、昏痛、闷痛、鼻源性头痛。

五、治疗

原则:根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一)急性鼻窦炎

1.一般治疗:同上感。

2.控制感染:及时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很重要,以防转为慢性,避免产生并发症。

3.局部治疗:基本同急性鼻炎。

(1)体位引流:用1%麻黄素收缩鼻腔,使窦口开放,然后更换体位,促进引流,减少症状。

(2)上颌窦穿刺冲洗:于全身症状消退及局部炎症基本控制后进行,有的冲洗一次即愈,否则,每周冲洗2次,直至无脓为止。可作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向窦腔注入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糜蛋白酶等。

(3)理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等,以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症状。

4.病因治疗:如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牙疾等邻近病灶

(二)慢性鼻窦炎

保守治疗

1.消除病因:矫治鼻部阻塞性病变;治疗变应性病因;清除邻近感染性病灶等。

2. 增强体质:

3.药物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口服为主,疗程要足够。抗组胺药物以及中成药等。

4.局部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如辅舒良、伯克纳及减充血剂麻黄素滴鼻;负压置换法;上颌窦穿刺冲洗

5.其它: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免疫预防治疗;脱敏治疗;理疗等。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后可采用。

鼻窦手术分:①根治术(传统)②内窥镜鼻窦手术内窥镜鼻窦手术,近10年来鼻科领域最引人注目的进展,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有的鼻窦炎能治愈而有的转为慢性?

病因和致病菌与急性鼻窦炎相似。目前研究结论:病因有多种因素参与作用,其中许多因素仍未能了解。

?细菌感染:需氧菌、厌氧菌、混合感染。

?病毒感染:占20%、鼻病毒、流感副流杆病毒。

?变态反应:占25~70%。

?环境因素:烟雾、有害气体。

?解剖异常: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偏曲。

?免疫功能缺陷:支气管扩张、哮喘、抗丙种球蛋白血症。

六、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鼻部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且担心手术效果,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血压升高,向患者耐心解释,介绍鼻内镜手术的优点,方法及有关疾病的常识。手术目的,方法,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术后饮食,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准备:a.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鼻腔填塞的情况;b.术前1d剪鼻毛、剃胡须,更衣;c.全麻者嘱术前8h禁食,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术晨清洁鼻腔;d.指导患者术中术后抑制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和技巧;e.女性患者月经期禁止手术;f.术前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尤其是年老和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其血压在手术耐受范围;g.指导患者取下义齿及装饰物品,更换手术衣。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1,体位术后局麻患者取半坐卧位,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鼻腔分泌物引流及减轻头面部的充血、肿胀,减少不适,术后48~72h抽出鼻腔填塞纱条,术后24小时已卧位休息为主,尽量少说话,勿用力咳嗽,打喷嚏。

2,饮食术后多以低温流食,半流食,软食为主。多食少餐,少量多次饮水,鼓励其选择清淡易消化饮食,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疼痛的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时间,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减轻疼痛的方法,如冷敷,转移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心理护理:

术后由于鼻腔纱条填塞压迫,可引起鼻部肿胀疼痛,头疼,牙疼,双眼结膜充血,流泪,属正常反应,应安慰患者,解除其心理压力,向其说明原因,待纱条取出后症状可逐渐缓解消失。

出院指导:

1. 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

2. 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粘膜。

3. 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8.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9.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10.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可以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

11.在秋冬季或感冒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避免公众集会,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对发病者做好隔离工作,对污染的室内可用白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12.鼻部手术后患者一到两周后可洗头洗澡,但注意洗头时不要低头用力时间过长,最好采用仰头洗头法,洗澡洗头水温不可过热。

13.遵嘱用药,按期门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鼻窦炎患者的护理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常规 主讲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慢性鼻窦炎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治愈而来,多为多鼻窦、双侧发病多见。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和术前的健康教育: (1)解释鼻窦炎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方式、注意事项。(2)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该如何配合。 (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焦虑。 (4)入院后禁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病情观察及护理: (1)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鼻粘膜肿胀、咽部充血等感冒症状。(2)鼻腔出血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口中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3)保持鼻腔清洁,按医嘱滴鼻,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及量,注意有无鼻咽部急性炎症发生。

(4)并发脑脊液鼻漏,眶周蜂窝组织炎的患者按急性并发症进行护理。 3、术前常规准备: (1)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鼻窦CT、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等。 (2)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3)术前一日剪患侧鼻毛,男病人剃胡须,必要时按医嘱剃术侧眉毛及头发。 (4)局麻者术晨进少量软食,全麻者术前6-8小时禁饮、禁食。(5)术晨更换清洁患者服,建立静脉通道。 (6)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措施: (一)鼻部术后护理常规: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1)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 (2)持续低流量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床档保护防坠床。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 (1)观察鼻腔渗血情况,正常情况下鼻腔会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应协助患者用干净的卫生纸轻轻拭去分泌物,若鼻腔渗出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 汇报病史 患者:刘xxx 男26岁 入院日期:2013-06-08 主诉: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鼻涕不多,有时鼻痒、喷嚏不适,无明显嗅觉减退,无鼻出血史,无哮喘史。曾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周来病情有所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门诊以“慢性鼻窦炎”收入院。 专科检查:外鼻端正,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中、下鼻甲肥大,鼻道内未见新生物 辅助检查:鼻窦CT :双侧筛窦内软组织影充填,左侧上颌窦内环形黏膜增厚影,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初步诊断: 1.慢性鼻窦炎 2.慢性肥厚性鼻炎 3.鼻中隔偏曲 治疗方案: 1、入院给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2、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3-06-10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筛、上颌窦开放术+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于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 3、于2013年6月13日治愈出院。 一、概述 ?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二、解剖生理 ?鼻窦炎,正确的名称为副鼻窦炎,副鼻窦乃脸部骨骼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内充满著黏膜。副鼻窦炎乃指空腔中之黏膜肿胀及发炎。有许多不同的刺激原会造成副鼻窦炎 ?副鼻窦常发生于鼻伤风后,但并非全是如此。细菌、病毒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 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额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若所有鼻窦受累则称为全鼻窦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也可能是血源性感染,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 三、病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学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慢性鼻窦炎者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或较轻,可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局部症状: 1.鼻阻塞:慢性鼻窦炎者亦常见鼻阻塞,多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肥厚,鼻甲肥大,鼻内分泌物过多和或伴有息肉形成阻塞通气所致。(配图) 2.流涕:注意流涕的性质和量的多少,慢性鼻窦炎时分泌物较粘稠,色黄或灰白色,可呈团块状,亦常有腥臭味。牙源性上颌窦炎时,脓涕多带腐臭味。(配图) 3.嗅觉减退或缺失,嗅区粘膜炎性变,或形成息肉,或脓性分泌物积蓄于嗅裂等为常见诱因,注意嗅觉减退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完全的的嗅觉丧失多为如嗅区粘膜长期炎性变引起。 4.头面部疼痛:慢性鼻窦炎者头痛多不明显,仅有局部钝痛及闷胀感,疼痛时间及部位多较固定; 其中主要症状是指鼻阻塞和流涕,次要症状是指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阻塞和流涕必具其一,以及鼻内镜检查可见鼻息肉和/或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和/或以中鼻道为主的水肿/黏膜阻塞; 和/或CT改变: 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内的黏膜改变。 (一)典型症状: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如鼻塞性质,流涕多少、颜色如何、有无异味,头痛部位、疼痛时间、嗅觉减退的程度和规律。 (二)检查 常规使用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可见到以下病变: 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脓性分泌物,中鼻道粘膜充血水肿,同时应注意观察鼻甲肿胀或肥厚的程度,有无局部解剖变异。 (三)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是诊断鼻窦炎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可以显示病变鼻窦的位置、范围、解剖学致病因素、鼻腔鼻窦粘膜病变程度。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膜炎症。 2.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 3.病变轻者、非慢性鼻窦炎者及不伴有解剖畸形者,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疗

鼻窦炎患者的护理

鼻窦炎患者的护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常规 主讲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慢性鼻窦炎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治愈而来,多为多鼻窦、双侧发病多见。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和术前的健康教育: (1)解释鼻窦炎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方式、注意事项。 (2)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该如何配合。 (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焦虑。 (4)入院后禁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病情观察及护理: (1)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鼻粘膜肿胀、咽部充血等感冒症状。(2)鼻腔出血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口中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3)保持鼻腔清洁,按医嘱滴鼻,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及量,注意有无鼻咽部急性炎症发生。 (4)并发脑脊液鼻漏,眶周蜂窝组织炎的患者按急性并发症进行护理。

3、术前常规准备: (1)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鼻窦CT、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等。 (2)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3)术前一日剪患侧鼻毛,男病人剃胡须,必要时按医嘱剃术侧眉毛及头发。 (4)局麻者术晨进少量软食,全麻者术前6-8小时禁饮、禁食。(5)术晨更换清洁患者服,建立静脉通道。 (6)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措施: (一)鼻部术后护理常规: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1)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 (2)持续低流量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床档保护防坠床。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 (1)观察鼻腔渗血情况,正常情况下鼻腔会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应协助患者用干净的卫生纸轻轻拭去分泌物,若鼻腔渗出较多血性液体且呈鲜红色,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与鼻额部冷敷,无菌纱布拭血后记录出血量。

鼻窦炎护理常规

真菌性鼻窦炎的护理 术前护理 1. 按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 2. 术前三日给洗必泰漱口水漱口,1日4-5次 3. 术前2-3日开始用温热生理盐水每日冲洗鼻腔1次 4. 如有上颌窦炎者,手术前1日行上颌窦冲洗 5. 术前2-3日点药,5%弱蛋白银溶液每日滴鼻3次 6. 术前1日备皮,剪鼻毛、刮胡须 7. 有龋齿或残根的患者,尤其是第2-3磨牙应在手术前妥善治疗,并注意口腔卫生 8. 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 9. 术前晚及术前1小时给镇静剂 10.术前30分钟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以减少鼻腔粘液及唾液的分泌,利于操作 11.术晨禁食 12.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辅助止血剂,如安络血或仙鹤草素等 术后护理 1. 术后半坐位,II级护理1天,嘱病人切勿将流入咽部的东西咽下,应缓慢吐出 2. 进半流饮食,安静休息1天,少活动,2-3日后可下地活动 3. 如鼻腔分泌物多,嘱病人向后鼻孔抽吸吐出,切忌擤鼻 4. 术后用回头绷带压迫术侧颊部1-2天,以减轻肿胀和出血。如肿胀明显,24小时内给予冷敷,以利止血止痛,24小时后给热敷促进消肿,并给含漱剂 5. 面部肿胀疼痛在1-2日达高峰,剧者可至下睑发生皮下淤血肿胀,不能睁眼,但一般在术后1周内消退。如肿胀不退,出现疼痛,周身不适,体温升高,局部压痛明显,则考虑颊部感染,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抗感染治疗,1日数次,最好用1:5000高锰酸钾液漱口 6. 24小时后取出鼻腔填塞物,滴1%麻黄素液 7. 5-7天后,如唇龈沟切口愈合不漏,在严格消毒下冲洗上颌窦1次。如分泌物不多,以后不再冲洗,拆去切口缝线 8. 术后1周内不刷牙,禁止用力擤鼻,以免影响切口愈合。进食或服药应使用非手术侧口腔,并尽可能防止食物碎屑进入唇龈切口区。每日进食后要用含漱剂含漱 9. 如术后1周仍肿胀明显,应考虑并发骨膜炎、骨髓炎、面颊部蜂窝组织炎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0.如术后6-7天突然发生较多量的出血,应立即让病人安静休息,给予安眠止血药辅助治疗 11.酌情使用磺胺类或其他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12.如术后患侧牙齿麻木,应给病人解释,这是由于手术刺激牙槽神经,术后3-6月可自然恢复

急性鼻窦炎的护理常规

急性鼻窦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急性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 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发病率依次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病因致病菌多为化脓性球菌。 1.局部①窦口受阻:如急性鼻炎、中隔偏曲、息肉、肿瘤、异物、填塞过久②牙源性。③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 2.全身:受凉、过劳、情绪障碍、营养不良、变态反应,内分泌失调等。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鼻塞:患侧持续性 2.局部症状:流脓涕:大量粘或脓性 头痛:上颌—晨轻午后重。 额窦—中午最剧。 3.体征鼻粘膜急性充血、肿胀;前组鼻窦炎中鼻道有脓,可有局部压痛;后组嗅裂有脓。 4.辅助检查:鼻内镜、鼻窦X线或CT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2、通畅引流。 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 与粘膜肿胀压迫,及分泌物、细菌毒素刺激神经末梢有关。 2.体温过高,与炎症引起全身反应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治疗和知我护理知识。 4.潜在并发症,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气管炎、中耳炎、眶及 颅内并发症。 护理措施 1.给与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或短波透热,消除炎症,减轻疼痛。 2. 全身:足量抗生素。 3.局部:滴1%麻黄碱和糖皮质激素。 4. 上颌窦穿刺冲洗、鼻窦负压置换法。 5.嘱病人多休息、饮水,进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 普及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交给患者正确滴鼻、擤鼻方法。 7.积极控制原发病,如贫血、糖尿病、维生素缺乏、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传染病,避免引起并发症。 8.适当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流通,减少刺激。 9.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饮食,戒烟酒。

【实用】-慢性鼻窦炎护理常规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双侧或多窦发病极常见。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有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史或牙源性上颌窦炎病史,是否为特应性体质。 2.身体状况 2.1 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易倦、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2 局部症状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等。 3.辅助检查: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口腔和咽部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A型超声波检查等。 4.心理-社会状况因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鼻塞、流脓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且导致病人学习成绩及工作效率下降,病人易产生焦虑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多关心病人,帮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要点】 1.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以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 2.鼻腔冲洗每天1-2次,可用生理盐水冲洗,以清除鼻腔内分泌物。 3.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鼻窦,参考“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适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最宜用于慢性全鼻窦炎者。 4.鼻腔手术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甲泡、息肉或息肉样变、肥厚性鼻炎等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阻塞的原因,须手术矫正或切除。 5.鼻窦手术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鼻窦手术。手术方式有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手术的关键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基本结构。目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已成为慢性鼻窦炎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改变:鼻塞、头痛与分泌物多、鼻腔填塞及脓液刺激有关。 2.潜在并发症:手术后出血、感染、眶蜂窝组织炎、脑脊液漏、球后视神经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方法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7-12-01T15:12:16.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作者:罗凤琼 [导读] 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达到康复的目的。 四川省德阳第五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12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每组6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和满意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达到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护理方法;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适发于所有年龄段人群。鼻内窥镜手术是慢性鼻窦炎的首先治疗方法,但其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需护理人员认真负责、提高护理质量。此次研究选择近两年来本院126例患者为对象,分成两组比较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慢性鼻窦炎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12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3例。综合组男性29例,女性34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5.65±7.92)岁,其中伴有多发性鼻息肉者21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32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4.62±7.39)岁,伴有多发性鼻息肉20例。两组患者基本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鼻窦内窥镜(德国R.WOLF产)及显像系统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90例采用局部麻醉,36例采用全身麻醉,其中综合组和对照组麻醉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以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2~3天,取出纱条之后对鼻腔、鼻窦冲洗换药,术后1~6个月定期复诊。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等。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内容:①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以便于医生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和病变情况。术前对手术仪器进行常规消毒,备好常用止血物品。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需禁食禁水10h。②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支持和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人讲解疾病以及治疗方法的一般知识。③术中护理: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正确安防电极板防止烧伤,在患者耳内塞入棉球。④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防止伤口渗血;鼻腔粘膜可能会流出少量血液,此为正常现象。若出现持续发热,及时告知医生。⑤并发症护理:鼻出血时嘱咐病人将口内液体吐在弯盘中以便观察出血量,过大时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若鼻腔有无无色液体流出,且低头时流速加快,干后不结痂,应立即做糖鉴定。术后1~6个月每个月定时回访,观察鼻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统计痊愈、有效和无效的人数。痊愈:鼻塞流涕、头痛头昏症状完全消失,嗅觉、注意力和记忆力恢复;有效:鼻塞流涕、头痛头昏症状基本消失,嗅觉、注意力和记忆力有所恢复;无效:鼻塞流涕、头痛头昏症状依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使用%、描述,分别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病菌的感染以及治疗不当等原因,慢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术后患者鼻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手术带来的不适已经十分轻微,在安全性上也更胜一筹[3]。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调理,要求医护人员全方面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开导,提高护理质量。综合护理服务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患者提供高质护理服务。另外,此手术并无缝合伤口的步骤,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全方面的指导、观察和监测预防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康复的速度。 本次研究显示,综合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