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要点(中文版)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指南

降压目标值
3. 存在心肌缺血证据的舒张压(DBP)升高合并冠 心病患者,应缓慢降压 合并糖尿病或60岁以上患者DBP<60 mmHg时应 当谨慎 脉压差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收缩压(SBP)时 可引起DBP降低(<60 mmHg),此时医生应对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仔细评估,特别是心肌缺 血表现。(IIa,C)
药物治疗
5.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压目标值为<140/90 mm Hg(I,A)。但部分冠心病、有卒中 或TIA史或冠心病等危症(颈动脉疾病、 PAD、腹部主动脉瘤)患者应考虑降低血 压目标值(<130/80 接受抗血小板或 抗凝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服用抗血小板及 抗凝药物但严重高血压控制不佳者除外), 应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降低出血性卒中风 险。(IIa,C)
ACS患者血压管理
4. 若患者有心梗病史,且存在高血压、左心 室功能障碍、心衰或糖尿病,应用ACEI(I, A)或ARB类药物(I,B)。 若低危ACS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且无 糖尿病,ACEI可作为其血压控制的一线药 物(IIa,A)。
ACS患者血压管理
5. 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与ACEI的心梗后、 左心室功能障碍、心衰或糖尿病患者可用 醛固酮拮抗剂,但需监测血钾水平。肌酐 升高(男性≥2.5 mg/dL ,女性≥2.0 mg/dL) 或血钾升高(≥5.0 mEq/L)的患者应避免 使用该类药物。(I,A)
ACS患者血压管理
1. 若ACS患者无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应选择 包括短效β1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无内在拟交 感活性,如酒石酸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在内 的方案进行初始降压治疗。应在发病24小时内 开始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I,A) 严重高血压或持续缺血患者可考虑静脉用β受 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IIa,B)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失代偿心衰患者应在病情 稳定后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I,A)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该怎样治疗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该怎样治疗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当两者同时存在时,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进一步增加。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1.高血压与冠心病概述高血压病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其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高血压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胸闷等,但也有一部分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
冠状动脉是人体供应心脏营养和氧气的主要血管,当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的斑块阻塞或者引起狭窄时,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起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手术治疗等。
2.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测量血压、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
在确诊之后,需要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诊断:高血压病的诊断需要连续非同日测量3次或3次以上血压值,常规是在安静状态下连续测量两次血压值,之后再平均计算。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高血压的因素。
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的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等。
对于高度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进一步检查。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根据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确定患者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并发症等情况,以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对于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和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常用药物。
一、1. 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各有差异,因此药物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综合治疗:仅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
综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脂治疗、抗高血压治疗、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3. 长期维持治疗:冠心病属于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患者应长期服用药物,并注意定期复查和调整用药方案。
二、常用的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2. 降脂治疗: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降低血脂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3. 抗高血压治疗:冠心病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的比例较高,控制高血压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4. 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如硝酸甘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5. 心肌保护治疗: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较为常见,采取心肌保护治疗有助于恢复心肌功能。
常用的心肌保护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ACEI 等。
6. 抗心律失常治疗: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和预防心律失常的发作。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7. 控制糖尿病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常伴有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
总结起来,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两种疾病常常并存。
二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在病理机制方面既具有共同性,又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
然而,高血压和冠心病共病患者的降压问题有其特殊性。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进而导致心肌氧耗增加以及冠脉微循环障碍,当合并冠心病时冠脉血供减少,更易发生心肌缺血。
降压可以减少心肌负荷及心脏事件的风险。
因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适宜的降压目标及优化的降压策略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关键。
一、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流行病学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冠心病患者也常合并高血压。
中国人群研究显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60%以上。
我国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约71.8%合并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约30%合并有冠心病。
二、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血流动力学因素:(3)神经体液机制:(4)氧化应激: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一)血压评估1. 诊室血压评估:2. 家庭血压评估:3. 动态血压评估:【推荐建议】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首先要进行系统的血压水平评估,包括诊室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避免单一测量方式导致的结果偏倚。
血压评估不仅能够明确血压升高的程度,同时也会避免低血压可能导致的器官损伤。
(二)心血管风险评估1. 高血压合并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心血管风险:【推荐建议】对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其风险程度的差异影响血压治疗的靶目标水平和药物选择。
因此,在制定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冠心病的不同临床分型。
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同时合并不同临床疾病的心血管风险:【推荐建议】不同临床疾病对于冠心病的风险权重不同,临床获益的目标血压亦有差异,因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依据并存疾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
四、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一)指南目标值推荐【推荐建议】结合最新国内外指南及中国人群的临床实践,冠心病和高血压领域专家经讨论建议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140/90mmHg即开始启动药物降压治疗,除老年衰弱患者外,如果能耐受血压可降至<130/80mmHg,不推荐DBP低60mmHg,静息心率宜控制在55~60次/min。
1_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治疗策略 西京医院讲课

降压治疗原则--药物
减少心 脏负担
改善心
降压又护心 肌血供
常规剂量开始(老年人小剂量开始):不达标者加量至足量。
合理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处方、复方制剂。
尽量用长效降压药 :每天口服 1 次,维持24 小时 (新型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 48小时)。
个体化。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 年修订版)》
生活方式干预3-6个 月若血压仍未控制的 低中-危者(合并心 血管疾病、肾病、靶 器官损害)应启动药
物治疗
所有患者立即启动 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立即启动 药物治疗
力争在3个月内控 制血压
力争在3个月内控 制血压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00, 1–98 ESC/ESH GUIDELINES doi:10.1093/eurheartj/ehy339
压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其中平均收缩压为120 ~
124 mmHg 的风险最小
2019/12/9
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 降10 mmHg(或舒 张压下降 5 mmHg)
中年人群心源性死 亡发生风险降低
50% ~ 60%
存在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平均血压<130/80mmHg
ST 段抬高型 ACS: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约占 1/4(包括小部分变异型心绞痛)
非 ST 段抬高型 ACS: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约占
3/4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无临床症状,但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心肌
隐匿型冠心病 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的冠心病,亦称无症状性
2015美国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的科学声明

Trea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Note: Author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represent themselves and not the opinion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make every effort to avoid any actual or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at may arise as a result of an outside relationship or a personal, professional, or business interest of a member of the writing panel. Specifically, all members of the writing group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and submit a Disclosure Questionnaire showing all such relationships that might be perceived as real or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This document was approv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ce Advisory and Coordinating Committee on September 22, 2014, by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on October 10, 2014, an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on September 30, 2014.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quests that this document be cited as follows: Rosendorff C, Lackland DT, Allison M, Aronow WS, Black HR, MD, Blumenthal RS, Cannon CP, de Lemos JA, Elliott WJ, Findeiss L, Gersh BJ, Gore JM, Levy D, Long JB, O’Connor CM, O’Gara PT, Ogedegbe O, Oparil S, White WB;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2015;65:XXX–XXX. This article has been copublished in Circulatio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nd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Copies: This document is availab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sit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 A copy of the document is available at http:// /statements by selecting either the “By Topic” link or the “By Publication Date” link. To purchase additional reprints, call 843-2162533 or e-mail kelle.ramsay@. Expert peer review of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s is conducted by the AHA Office of Science Operations. For more on AHA statements and guidelines development, visit /statements and select the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link. Permissions: Multiple copies, modification, alteration, enhancement, and/or distribution of this document are not permitted without the express permission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structions for obtaining permission are located at /HEARTORG/General/CopyrightPermission-Guidelines_UCM_300404_Article.jsp. A link to the “Copyright Permissions Request Form” appear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ge. (Hypertension. 2015;65:000-000. DOI: 10.1161/HYP.0000000000000018.) © 2015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c. Hypertension is available at DOI: 10.1161/HYP.0000000000000018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策略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一、疾病背景介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两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叠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这两种疾病的共同点是都与动脉硬化有关,而动脉硬化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因此,对于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既需要控制血压又需要预防或减缓冠心病的进展。
二、控制高血压1. 药物治疗: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差异和不同临床情况的降压药物。
药物可分为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药物以及抑制体液紧张反应等作用的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因素。
2.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习惯,适量控制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适度体育锻炼,保持正常体重。
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三、冠心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这包括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和抑制凝血等药物的应用。
例如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缓解心绞痛,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
2. 冠脉介入治疗:对于有明确冠心病诊断并存在明显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包括扩张血管、支架植入和旋切术等,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通畅。
3. 心脏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中存在严重心脏瓣膜疾病或多支冠脉病变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
这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内直视手术等。
四、治疗策略1. 综合治疗: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疾病的不同特点,并采取综合治疗策略。
药物选择时应兼顾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避免某一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目标控制:根据个体差异和临床情况,为每个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目标。
这包括达到理想血压值以及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和进展风险。
ACEI

ACEI抑制醛固酮分泌,可使血钾浓度升高,较常见 于慢性心力衰竭、老年、肾功能受损、糖尿病、应 用保钾利尿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2012年 KDIGO肾病管理指南中指出:若合并慢性肾病 (CKD)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ACEI治疗出 现高钾血症,可替代为经肝肾双通道排泄的 ACEI如 福辛普利、群多普利,或应用排钾利尿剂。 处理:轻度高钾血症(≤6.0 mmol/L)可继续治 疗但应加强监测。当血钾>6.0 mmol/L时,停用 ACEI。
用药最初2个月血尿素氮或肌酐水平可升高,升幅< 30%为预期反应,可继续治疗;升幅>30%~50%为异 常反应,提示肾缺血,应停药,寻找缺血病因并设法排 除,待肌酐正常后再用。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ACEI, 宜选择经肝肾双通道排泄的ACEI为好:如使用福辛普 利在肝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发生于心力衰竭患者过度利尿、血容 量低下、低钠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孤立肾、移植肾 等情况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原有肾脏损害的患者 特别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做减量甚或停药处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降压、改善 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多重作用。国际上多个指南均推 荐将ACEI用于无禁忌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冠心病患者。2015 年 ACC/AHA/ASH发表联合声明:对于合并有冠心病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ACS、心力衰竭)的高血压 患者,ACEI作为一线首选药物。
建议: ● 对合并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应给予 ACEI治 疗,以控制心力衰竭、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和降低心 力衰竭再住院率。 ●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冠心病患者, 无禁忌证时应立即启动并长期给予 ACEI 治疗。 ● ACE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 事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美国AHA/ACC/ASH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要点(中文版)最近,AHA/ACC/ASH 更新了 2007 旧版的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
本文将为大家系统地介绍该指南的要点。
一、序言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衰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虽然流行病学调查将冠心病和高血压建立起了强有力的联系。
然而降压方案的最优选择仍有争议。
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预防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上,仅有部分得到了答案:1. 冠心病患者合适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值是多少?2. 治疗中的获益是单纯来自于降压,还是有药物独特的保护作用?3. 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中,降压药有没有展现出独特的有效性?4. 冠心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含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ST 段抬高型心梗)以及由其引起心力衰竭分别应该使用何种降压药?该指南意在根据现有的循证证据,对冠心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推荐合适的降压和管理策略。
如果证据较少或不足时,编写组委会推出一个共识,并且选取一部分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来填补知识空白。
本指南仅适用于成人。
此外,本指南没有讨论血压监测的不同形式,如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联系1. 流行病学血压增高的形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主要以舒张期血压增高为主,老年人以收缩期血压增高多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随着年龄而改变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一项重要的风险指标。
50 岁以前,舒张压增高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60 岁以后,收缩压则显得更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大于 60 岁的人群,舒张压的降低和脉压增大反倒成了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一项覆盖 61 项研究 100 万人群的荟萃分析指出,所有年龄阶段的血压变化范围从 115/75mmHg 到185/115mmHg 均与致死性冠心病风险相关。
收缩压每增加 20mmHg(或舒张压增加 10mmHg),致死性冠脉事件风险增加一倍。
流行病学也表明血压增高与卒中紧密相关,并且这种关系几乎是线性的。
上个世纪后半叶和本世纪初,脑卒中死亡率的显著下降与降压治疗是密不可分的。
不良预后的绝对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就收缩压而言,80-89 岁人群的冠心病的死亡率高出 40-49 岁人群 16倍。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较低的血压可带来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意味着未来冠脉事件的预防可以通过降压实现。
2. 治疗获益过去 50 年的经验表明,有效的降压策略可以带来冠心病风险的大幅下降。
随机试验数据表明,高血压病人血压的下降可带来立竿见影的心血管风险降低效果。
例如,中年人的常规收缩压下降 10mmHg(或舒张压下降5mmHg)可减少 50%-60% 的脑卒中死亡率以及 40%-50% 的冠心病或其他血管病因的死亡率,不过这种获益在老年人中相对较小。
然而,一项研究表明,较高的血压在>85 岁老年人中并不是死亡的风险因素。
与之相反的是,当血压低于140/70mmHg 时,死亡率反而增加。
同样的,由于观察终点不同,试验结果出现了不一致,较低的血压可以降低卒中死亡率和心衰风险,但是并不降低 80 岁以上人群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HOPE、SAVE、EUROPA 等研究表明 ACEI 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不过,对于高血压前期 (130-139/80-89mmHg) 患者的治疗对预后的影响尚缺乏临床试验。
唯一的一项 TROPHY 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前期患者使用坎地沙坦治疗可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
但是该试验本身并未设计评估心血管结局。
在 ACCORD 研究中,目标血压<120mmHg 组与<140mmHg 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发作、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并未降低,相反卒中风险显著升高。
3、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弗雷明翰心脏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左室肥厚、吸烟是心血管疾病 5 个相互独立并且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选择合适的血压阈值来减少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提出的阈值为 130/80mmHg;而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人血压控制为 140/80mmHg,如果年龄较小、能够耐受、没有治疗负担,收缩压可以为<130mmHg。
更进一步,高血压和体重指数(BMI)存在相关性,且二者与冠心病紧密联系。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脂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升高组成了一群巨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4、减少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和慢性肾脏疾病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决定因素。
如果进一步诊断了外周动脉疾病(PAD),冠脉和脑循环动脉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现行指南都推荐除了控制血压以外,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对心血管风险的降低也至关重要。
因此读者除了需要了解本指南以外,建议还要去查询其他管理指南,如生活方式的饮食和运动管理、肥胖管理和血脂管理等。
通常我们提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不可控的部分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易感性和家族史,故本指南未涉及。
潜在可控的部分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外周动脉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下面将分别阐述上述六种危险因素:4.1 血脂异常最新 ACC/AHA 指南不建议将 LDL 或非 HDL 胆固醇作为治疗靶标。
提倡使用 10 年心血管风险预测来决定使用他汀的强度,以减少最可能获益人群的心血管风险。
指南明确了以下人群可从他汀治疗获益:已有 ASCVD者、年龄<75 岁但 10 年心血管风险预测>7.5%、LDL-C 升高≥190mg/dl者,应该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即阿托伐他汀 40-80mg/d 或瑞舒伐他汀 20-40mg/d 来减少 LDL-C 50% 以上)。
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年龄>75 岁或患有糖尿病而 10 年风险预测<7.5% 的患者,建议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即辛伐他汀 20-40mg/d,阿托伐他汀 10-20mg/d 或瑞舒伐他汀 5-10mg/d,减少 LDL-C 30-50%)。
其他非他汀治疗不能带来他汀类似的心血管获益。
4.2 糖尿病2 型糖尿病定义为有高血糖症状患者的空腹血糖≥126mg/d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 小时血糖≥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6.5%或随机血糖≥200mg/dL。
糖尿病是冠心病有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若高血压病人患有糖尿病,那么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如视网膜病、肾病的风险)将大幅增加。
4.3 吸烟吸烟可增加心血管风险已达成共识。
与非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的预期寿命,女性降低 13.5 年,男性降低14.5 年。
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独立预测因子,即使暴露于二手烟中,冠心病风险也增加25%-30%。
并且这种风险可以与其他风险因素相互叠加。
同样是胆固醇升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倾向于不利的胆固醇谱。
高血压患者中,吸烟者患严重高血压比不吸烟者高出 5 倍,其中患严重高血压的人群,吸烟者死亡率高于非吸烟者。
若患者戒烟,死亡率可显著下降。
4.4 肥胖肥胖定义为体重指数(BMI)≥30kg/m2。
肥胖和高血压存在正相关,肥胖的成年人相比非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出 3 倍。
更进一步,肥胖也是引起高血压难以控制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尽管肥胖相关的高血压机制众多: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钠潴留、RAAS 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功能改变,但目前没有肥胖患者适合的降压药物选择。
一些研究者认为 ACEI 可以用于该类患者,因为它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减少糖尿病风险。
相反,噻嗪类利尿剂增加糖尿病风险。
即便如此,噻嗪类利尿剂在肥胖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改善心血管的预后方面仍占据重要地位。
β阻剂同样有引起糖代谢异常的不良效应,但由于它可以降低肾素活性和减少心脏输出,而这两者升高在肥胖患者中常见,故可以显著改善肥胖人群的高血压。
然而,β阻剂这种作为一线用药的优势与其他降压药物在卒中的获益上而黯然失色。
另外,大量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改善肥胖人群的血压控制。
4.5 外周动脉疾病PAD 患者的降压治疗可以减少心梗、卒中、心衰和死亡的风险。
同样,加强 PAD 患者的 LDL-C 的管理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因此,除了降压以外,PAD 患者还需要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管理。
目前,还没有该类患者高血压的推荐用药,因为 ACEI、CCBs,α- 肾素阻断剂、直接舒血管药的临床试验对于改善患者跛行或步行距离方面均未获成功。
荟萃分析指出,尽管β阻剂收缩血管,但它并不恶化 PAD 患者的间歇性跛行,所以可以考虑使用。
2005 版 ACC/AHA 的 PAD 指南包括以下几点:1、有下肢 PAD 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压目标值为<140/90mmHg;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目标值为<130/80mmHg;从而减少心梗、卒中、充血性心衰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发生率(证据水平 A 级)。
2、β阻剂是 PAD 患者有效的降压药,而不是禁忌症(证据水平 A 级)。
3、下肢 PAD 时,有症状时(证据水平 B 级)和无症状时(证据水平 C 级)使用 ACEI 或ARBs 是合理的。
4.6 慢性肾脏疾病定义为存在肾脏损伤超过三个月,表现为肾脏病理或血液指标异常;或 GFR 下降(<60ml/min)达 3 个月以上。
肾衰竭定义为 GFR <15ml/min。
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相比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更有可能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终末期肾病需透析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5-30 倍。
即使在轻度分级的 CKD 以及微量的白蛋白尿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风险。
这类人群中,高血压也可以引起肾衰竭,所以血压应该降得更低。
研究人员发现标准治疗包括他汀使用、ACEI、ARBs 和抗血小板药物均可有效降低 CKD 患者风险。
这类人群中,血钾的水平需要经常监测。
5. 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病机制这里涉及到的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 RAAS 的激活;血管舒张物质的释放和活性的不足,如NO、前列环素;动脉壁上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血流动力学影响;血管的僵硬和内皮功能紊乱等。
三、心血管事件预防1. 降压药物二级预防概述荟萃分析表明降压治疗相比特定的药物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进行一级预防显得更为重要。
降压中的联合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缺血性心脏病(IHD)一级预防的初始降压治疗中的一类药优于另一类药物。
相形之下,存在并发症,如 IHD、CKD 或复发性卒中的个体的二级预防中,并不是所有种类的药物都被证明是优选。
降压药物是否存在类效应(class effect)以及是否应该基于临床试验基础上每种药物单独考虑,结论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