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7-075、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1)导学案

SX-7-075、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1)导学案
SX-7-075、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复习(1)导学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复习课(1)导学案设计

初中物理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二) 中考复习导学案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二) 中考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 【学习目标】 1、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画出光路图;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措施; 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 【重点难点】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相关作图;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课前预习】 1、设计三种方案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⑴ ⑵ ⑶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⑴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 ⑵凹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 3、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⑵从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⑶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4、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⑵指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⑶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5、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6、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顶角/底面)偏折。 7 物距u 成像性质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2f f<U<2f U<f 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时,物距减小,像距,像;物距增大,像距,像。 是物体成缩小像还是放大像的分界点,是物体成倒立实像还是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8、近视眼镜是镜,远视眼镜是镜。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与镜片焦距的大小关系 是。 9、远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眼;近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是眼。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的作用 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10、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目镜是镜,其焦距,最后所成 的像是;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目镜是镜,其 焦距,最后所成的像是;显微镜的物镜是镜,其焦距, 目镜是镜,其焦距,物体先经物镜成一个像,这个像再经目镜 成一个像。 【合作探究】 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点, 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若要使烛焰 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 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大致在,其目的是。 (2)小周在如图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在凸透镜不 动情况下,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像,她应当把蜡烛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教案)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1认识几何图形(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看课本P116—118完成下列问题)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并抽象出有哪些图形; (2)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3)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______图形。 (4)几何图形主要关注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3,并思考这些几何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什么是立体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课本118页思考题(图4.1-4) 3.平面图形 (1 )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 (4)线段 点

它们是平面图形。 (2)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1.做课本119页练习 2.做课本123-124页第1、2、3题 巩固练习 1.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⑤圆锥;⑥球. 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是()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⑥ 2.课本125页第7题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 2.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导学案+十个科学家的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2、理解科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过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全面看问题。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各种自然现象,让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这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及如何通过观察去得出实验答案。 2、从自然现象到最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并且在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里就要引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了。【课前准备】 1、科学要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每一个小小的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 2、鱼在水中的沉浮除了与的活动有关外,还与的大小有关。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学习过程】 一、1、观察活动一(奇妙的现象): (1)观察PPT上图片,描述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2)讨论这些图中的自然现象,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 (3)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奇妙现象,跟大家分享。 2、观察活动二(不断变化的自然界): (1)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PPT上图片,它们各出现了哪些变化? 图1 ;图2 ; 图3 ;图4 ; 图5 ;图6 ;(2)你能举出一些发生在你周围的奇妙的变化吗?

第4课洋务运动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4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4课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的产生、经过、结果以及作用。 2、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经过和作用 学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作用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3. 洋务运动:从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l。兴办军工企业:自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 辅助产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____________,设立翻译馆,派遣_________出国深造等。 3. 兴办民用企业: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一批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 新式陆军:从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_________,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 新式海军: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陆续建成了南洋、_______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 年,清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运动。经过30 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_______作用。但由于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通过下图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 【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中共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1931-9-18 1936-12-12 1937-7-7 1945-4 1945-8-15 【单元知识网络】 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时间:1931年—1937年 中华民族开始标志:七七事变 的抵抗全面抗战时间:1937年—1945年 中华民族的重大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提出: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 生死关头,中共提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正式建立:七七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 次合作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的胜利 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 【考点梳理、随点巩固】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 ①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炮轰东北军驻地城。结果:蒋介 石采取政策,致使沦亡。日本在长春扶植清废帝建立 傀儡政权。 ②东北人民组织,中国共产党派等在东北组织抵抗日军的侵 略。

③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开始了。 2、西安事变 ①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企图占领,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 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的方针,要求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爱国将领、接受中共主张,停止进攻红军。 ②目的:为 ③经过:年月日,和扣留蒋介石,进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 外的。又称“”。 ④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得 到。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基本结束, 形成。 3、全面抗日战争 ①全面爆发: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也叫“”。 中国驻军奋起还击,(标志)爆发。 ②国共第二次合作: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实现了,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 ③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制造,万中国人遇难。战时陪都是。 ④平型关大捷:事变后不久,一一五师伏击日军,歼敌一千多人,史称“”,这是抗战以来。 ⑤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在山东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抗战以来的胜利。 ⑥、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敌人的后方,建立,中 共中央所在地是。⑦⑧⑨ ⑦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指挥下,发动 了破坏敌人交通线的“”。它是中国军队 的战役。 ⑧1945年4月,中共在召开。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为争取和实现准备了条件。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回到祖国的怀抱。胜利的原因:中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美国向日本的、投掷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 ⑩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胜利,中国人民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选择题 1、“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词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六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比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4.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班级: 组别: 姓名: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 比的含义是: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含义是: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二、解比例 1.解比例的含义是:求比例中的 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是 。 3.解比例的基本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解方程 。 4.练一练:完成课本第65页的“整理与复习”第2题。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 = 商(2)被除数÷除数 = 商 一定()()一定 (3)因数×因数 = 积(4)因数×因数=积 ()一定一定() 2.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题。 第2课时:练习课 班级:组别:姓名: 练习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单元测试14

(1) 15? 65? 东 (5) B A O 北 西 南人教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水平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45分) 1.82°32′5″+______=180°. 2.如图1,线段AD 上有两点B 、C,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 (2) C B A O E D 43 2 1 (3) C B A O E D (4) C B A O E D 3.一个角是它补角的一半,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 4.线段AB=5cm,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BC=8cm,则AC=________. 5.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COD,则∠BOD 的余角______, ∠COE 的补角是_______,∠AOC 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AOE=90°,从给出的A 、B 、 C 三个答案中选择适当答案填空. (1)∠1与∠2的关系是( ) (2)∠3与∠4的关系是( ) (3)∠3与∠2的关系是( ) (4)∠2与∠4的关系是( ) A.互为补角 B.互为余角 C.即不互补又不互余 7.如图4,∠AOD=90°,∠COE=90°,则图中相等的锐角有_____对. 8.如图5所示,射线OA 表示_____________方向,射线OB 表示______________方向. 9.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有_______个. 10.如果一个角是30°,用10倍的望远镜观察,这个角应是_______°. 11.38°41′的角的余角等于________,123°59′的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 12.如果∠1的补角是∠2,且∠1>∠2,那么∠2的余角是________(用含∠1 的式子表示). 13.如果∠α与∠β互补,且∠α:∠β=5:4,那么,∠α=_______,∠β=_________. 14.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最新整理)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主备人:廖荣滔审核人:温秀花 第1 课时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课前导学】 阅读课本P4-5 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课堂互动导学】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 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 1 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 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 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 称为元素ⅡA 称为元素ⅣA 称为元素 ⅤA 称为元素 ⅥA 称为元素ⅦA 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元素。P 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课堂效果反馈】 1.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原子学说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洋务运动导学案

《洋务运动》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代表人物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 【过程与方法】分析洋务运动使学生认识到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二、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背景 1、内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本目的是什么? 4、各方面的支持:慈禧太后,地方实力派(前提条件) 5、提问:什么是洋务运动? 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中央------- 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1851年(咸丰元年)任恭亲王。 地方------(),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大学士倭仁 二、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 2、创办民用工业 3、筹划海防 4、培养人才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

标志;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 ①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未能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原因:(1)西方列强的破坏 (2)顽固派的阻挠根本原因;不变革封建制度 (3)缺乏领导核心 四、【合作探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 材料二:倭仁:“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所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 参考该材料每组分为两派进行5分钟辩论。 正方:是成功的自救运动反方:失败的自救 积极-----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②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④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⑤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消极------①官办,维护反动统治 ②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革命 ③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 难④经营管理腐败 课堂小结 一、一个中央代表; 二、两个旗号;两个阶段; 三、三支海军 四、四个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四字旗号——自强求富; 四大内容——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文化; 四点失败原因: 1)西方列强______________。 2)顽固派_______________。 3)缺乏___________核心。 5)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制度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五单元复习 导学案 知识点

八(下)语文第四、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增强文体意识,了解议论文的种类。 2、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 【学习时间】一节课 第一板块复习第四单元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类别 (一)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 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二)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2.方式: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总结论点 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三、体裁内涵 1、逻辑性体现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或关联词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是等。 2、引发思考 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是对人们起引导作用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上政治课,经常的看看说理性的文章、名言警句等,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提高我们认识能力,对我们写作,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大有好处。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提高说服力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四、写作方法 1、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案 寿光市台头一中侯建刚 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积累《口技》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句的释义。 3、理解景物描写、侧面描写、比喻排比等修辞、人物描写方法等中考考点的运 用及作用。 课前预习: 1、通览本单元课文,识记易错字词。 老师找到的: 撺掇()凫()水蓦()然huì( )暗戛()然而止qiè()意颦蹙()粲()然叱咤()y ì()语 你自己的积累: 2、积累《口技》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 老师的问题: 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当是.时 众妙毕.备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虽.人有百口 不能名.其一处群响毕绝. 你自己的积累: 课内探究: ◆活动一:整体把握本单元五篇课文。 整体把握就是要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人,记了一些什么事,表达了一些什么感情。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从整体上复习这五篇课文。 ◆活动二:复习重点语段,掌握本单元一些中考考点的运用。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其中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值得我们很好的去体味和把握。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以下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1、在《社戏》“月夜行船”段落中哪些句子烘托了“我”急迫的心情,并从中体

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从《安塞腰鼓》找出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语段,并体会修辞的 作用。(可以参考课后题第三题。) 3、从《观舞记》“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这一段中辨析人物描写的方 法。 4、从《口技》中找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语段,并体会侧面描写的作 用。 活动三:巩固训练,检查反馈。 在我们复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完成我们下发的检测题。 课后拓展: 1、修改在课堂检测的错误。 2、整理本节课所学,按照字、词、句次序,把你认为重点的知识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 七年 班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点最多能确定 条直线. 2.在植树活动中,为了使所栽的小树整齐成行,小颖建议大家先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然后就能确定同一行树坑的位置了,其数学道理是 . 3.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都一样,则这个几何体是 . 4.小明每天下午5:30回家,这时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度. 5.(1)32.48°= 度 分 秒. (2)72°23′42″= 度. 6.已知∠1与∠2互余,且∠1=40°15′,则∠2= . 7.一个角的补角与它的余角的度数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 . 8.如图,若D 是AB 中点,E 是BC 中点,若AC =8,EC =3,则AD = . 9.如图,OB 平分∠AOC ,∠AOD =78°,∠BOC =20°,则∠COD = . 10.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中方式折叠后,量得∠AOB ′ =110°,则∠B ′ OC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 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B E D A C (第8题) A B O C D (第9题) (第10题)

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直线AB 和直线BA 是两条直线 (B )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两条射线 (C ) 线段AB 和线段BA 是两条线段 (D ) 直线AB 和直线a 不能是同一条直线 13.如图,几何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则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14.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是( ) 15.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 16.线段AB =12cm ,点C 在AB 上,且AC =13BC ,M 为BC 的中点,则AM 的长为( ) (A )4.5 cm (B )6.5 cm (C )7.5 cm (D )8 cm 17.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 、∠O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18.∠α=40.4°,∠β=40°4′,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以上都不对 19.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 ) (A )144°41′ (B )144°81′ (C )54°41′ (D )54°81′ 20.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OA 方向是北偏东30o (B )OB 方向是北偏西15o (C )OC 方向是南偏西25o ( D )OD 方向是东南方向 (第14题) B C ( D ) (C ) (B ) (A ) (第15题) (D ) (C ) (B ) (A ) D C B A (A ) (B ) ( C ) ( D ) (第13题) A A A A B B B B O O O O 1 1 1 1 (B ) (A ) (C ) (D )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导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知识梳理】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作热源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_ _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_ ___。 (3)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存量应多于容积____ _____,少于容积的_____ ____。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__ ____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____ _____,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2)需隔石棉网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不能加热的仪器,其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如下表。 3.用作分离物质的仪器。 4.其他仪器。 (1)干燥管、用途:用固体试剂除去气体杂质。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不可加热。 ②__ _进__ _出(填“粗”或“细”)。 (2)表面皿。 用途:①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事项:___ __加热。(填“能”或“不能”)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事项: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液体。

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滴液时不可接触器壁;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1)加热后的仪器不可直接放在桌面上,应该放置在石棉网上冷却至室温。 (2)广口瓶和集气瓶不同,广口瓶瓶口内侧磨口,用磨口玻璃塞可使其密闭,而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口,需毛玻璃片才可密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根据药品的性状和用量选择取用方法。 (2)向仪器内加入药品的操作方法。 ①向容器内加固体药品 ②向容器内加液体药品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等。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等。 (2)液体溶解。 一般方法:将_______的液体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的液体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 (3)气体的溶解。 ①对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_____,也不 _________。 4.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类型和用途。 ①石蕊试纸(红、蓝色):定性检验溶液的___________。 ②pH试纸:定量(粗测)检验酸碱性的强弱。 ③品红试纸:检验___等有漂白性的物质。 ④KI-淀粉试纸:检验_____等有氧化性的物质。 ⑤醋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或硫化物。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纸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史料分析,提高能力;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思辨探究,激励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的失败了。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上的图片,屏幕上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额分别是壹分银、参分银和五分银。由于它的设计者使用中国传说中的龙作为图案,它们被称为“大龙邮票”。该邮票是清政府下令印制的,当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这场运动是缘何兴起的,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对中国近代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板书) 【目标导读】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及主要措施,分析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企业性质。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并评价洋务运动【讲授新】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原因(板书) 好,同学们自学到这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这分,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九下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法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 3、了解主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4、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议论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5、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辩论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导入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九下第四单元。这是一个议论文单元。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他曾在《新工具》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2、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 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 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 就最高。 4、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 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 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重点词语: 藻()饰狡黠()诘()难要诀()真挚() 吹毛求疵()开卷有益惆怅()渲染() 暮霭()意jìng( ) 浮光lüè( )影礼bài( ) chóng( )高气gài( ) 愤kǎi( ) bó( )斗广b ó( ) 意蕴(yì yùn)附丽(fù lì)姑且(gū qiě) 蛾眉(é méi)寂寥(jì liáo)谚语(yàn yǔ)譬如(pì)鸟 笼(lóng)笼(lǒng)统称(chēng)赞铢两悉称(chèn) 吐(tǔ)痰呕吐(tù)肚子(dǔ zi)作为食物的动物的胃 肚子(dù zi)1.腹部的通称。2.物体圆而凸起像肚子的部分。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导学案正式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识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 2、理解: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 3、运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内容: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15、16课内容。 三、复习重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在上课前完成好“课前预习”部分,要求:能将这部分 内容记忆下来。并在预习时将自己的疑点记录在学案“我的复习疑点”处。(2)构建本单元复习的知识网络。(3)强化记忆。(4)能力练习。 五、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请在上课前完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九一八事变:年月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后炮轰沈阳城,九 一八事变爆发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实 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扣押了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后经过中共和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以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年月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奋勇 抵抗,全国性的从此爆发。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血腥大屠杀,在六周内屠 杀人数达以上。 5、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 6、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 7、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8、中共七大——主要内容:放手发动,壮大,在领 导下,打败,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准备了条件。 9、抗日战争的胜利——年8月15日,八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六、我的复习疑点: 七、课堂巩固练习: 1、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是在 ( ) A、一·二八事变后 B、八一三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九一八事变后 2、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八年级同学制作了一期“日军侵华罪行”的专题板报。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内容是( ) A、难忘“九一八” B、烽火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染台儿庄 4、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5、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检测题及答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空间图形中是圆柱的为() 2.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个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请指出下图右边的四幅图,从左至右分别是由哪个同学看到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3.将如图2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是图3中() 4.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5.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 C D 第2题图 A. B. C. D. B A C 图2 A B C D 图 3

6.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 ) A .144°41′ B .144°81′ C . 54°41′ D . 54°81′ 7.线段12AB cm =,点C 在AB 上,且 1 3 AC BC =,M 为BC 的中点,则 AM 的长为 ( ) A.4.5cm B. 6.5cm C. 7.5cm D. 8cm 8.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A 方向是北偏东30o B.OB 方向是北偏西15o C.OC 方向是南偏西25o D.OD 方向是东南方向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长方体由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下列图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请将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3.如图,在射线CD 上取三点D 、E 、F ,则图中共有射线_________条。 4.(1)=0 48.32 度 分 秒。 (2)// / 422372= 度。 5.如图,OB 平分∠AOC ,∠AOD=78°,∠BOC=20°,则∠COD 的度数为_______. 6.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的方式折叠后,量得∠AOB '=110°,则∠B 'OC=______. 7.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_______. O A B C D 北 东 南 西 ? 75? 30? 45? 25第10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