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
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方案

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流量的逐渐增加,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成为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本施工方案的目标是按照交通工程规范和要求,对指定的道路进行施工和改造,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安全性和便捷性。
二、施工范围和内容1. 施工范围:本次施工的范围为XXXX街道主干道及其相邻的辅道和人行道。
2. 施工内容:2.1 路面改造:对老化、破损的路面进行修复和重新铺设,并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
2.2 路缘石施工:在行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进行路缘石的修建,以确保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分离。
2.3 路灯安装:在需要的路段设置路灯,提高夜间行车的可见度和安全性。
2.4 交通标线和标志:根据交通规范,进行道路标线和标志的划定和设置,提供合理的导向和警示作用。
2.5 排水系统改善:对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道路在降雨天气下的排水状况良好。
三、施工方案1. 施工步骤:1.1 施工前准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测量工作,确定施工方案,并编制详细的工程计划。
1.2 设备准备:根据施工计划,调配所需的施工机械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3 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所需的临时道路畅通,设置施工标志和警示牌。
1.4 路面改造:采用机械铺设的方式,对老化和破损的路面进行刨除和重新铺设,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1.5 路缘石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缘石的铺设和固定,确保路缘石与道路平面的连接牢固。
1.6 路灯安装:根据路段的需求,设置合适的路灯,并进行电气布线和接线的施工。
1.7 交通标线和标志:根据标线和标志的设计规范,进行喷涂和设置,确保标线和标志的清晰可见。
1.8 排水系统改善: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包括检修管线、清理雨水篦子等。
1.9 施工验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要求。
2. 安全措施:2.1 施工期间,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挡,确保施工区域与行车人员和行人分离,防止施工现场的现场风险。
GB 55011-2021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表3.1. 4 道路最小净高
道路种类
机动车道
混行车道 小客车专用车道
非机动 小客车
自行车、三轮车 行人
最小净高 Cm) 4.5
3.5 (3.2) 2. 5 2. 5
2 当隧道内不需设置检修道时(图A. 0. le),建筑限界道 路两侧侧向净宽边线应按侧向净宽W1边线控制。
1. o. 4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
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 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1
2基本规定
2. 0.1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布局、经济发展状 况、人口规模及分布相协调,以合理的道路网络和密度形成道路 交通体系,满足使用者的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并应与周边建、构 筑物和各种管线相协调。 2.0.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通行能力、承载能力、安全控制要 求及防灾减灾能力应满足人员、车辆通行的预期要求。 2.0.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用地和空间安排应满足交通设施、管 线布设、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布置需要,各类设施布置应协 调、合理。 2.0.4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应具备人员、车辆通行所需的安全性、 舒适性、耐久性、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及抵御规定重现期自然灾 害的性能。 2.0.S 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及以上地区的道路工程构 筑物应进行抗震设防。 2.0.6 城市道路人行系统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2.0.7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应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 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等建立完善的管 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措施。 2.0.8 城市道路工程在运营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使用功能 及荷载标准,当确实需要改变其使用性质或提升荷载等级时,应 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必要时还应采取加固等技术措施。道路 工程的主要结构及构筑物达到设计工作年限或遭遇重大灾害后, 应进行技术鉴定,确定满足使用要求后继续使用。 2.0.9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及其附属设施应明确养护目标,建立 设施技术档案,并应定期实施养护,保障道路工程在交付使用后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班级:1109051 学号:110905127 姓名:申文浩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不仅仅要关注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而要更好的关注交通分析和交通设计。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和交通设计从理论上开展深入和系统研究。
人的交通特性分别对行人、乘客、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车辆的交通特性分别对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特性;提出城市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和发展趋势和相关对策。
其次提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的概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功能、交通需求、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分析内容,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分析内容和改善措施。
最后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设计原则和理念以及相关的推荐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的具体措施,提出对宏观交通组织和区域交通组织的理念和原则;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引入交通稳静化设计的概念,总结稳静化主要包括速度控制、交通量控制、组合控制等三种措施,并对不同稳静化措施提供了相关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实例,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交通阻塞;公共交通;1.绪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正在迅猛发展。
一方面,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出行要求及城市的空间景观等均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使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以致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交通安全、步行友好、低公害、满足出行选择等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交通的四要素人、车、路与环境更加和谐。
《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城市交通的效率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效率。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规划原理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环境等。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规划、道路设计、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模拟等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道路规划是城市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交通流预测、道路网络设计等方面。
首先,城市道路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确定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交通布局。
其次,根据人口分布、经济活动等情况进行交通流预测,分析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便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最后,进行道路网络设计,包括道路布局、道路等级划分、道路容量计算等,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设计、交叉口设计、路面设计等方面。
首先,道路的几何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设计。
其次,交叉口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点之一,包括交叉口类型的选择、车行道宽度的确定等。
最后,路面设计是道路设计的关键环节,需要确定路面的结构、材料和厚度等,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交通信号优化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交通信号配时的确定等方面。
首先,交通信号灯的设置需要根据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其次,交通信号配时的确定需要通过交通流量的观测和分析,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信号配时的优化,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交通模拟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以评估交通控制方案的效果和改进措施的效果。
通过交通模拟,可以得到交通流量、交通延误和交通拥堵等指标,为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交通模拟还可以用于交通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决策支持,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为了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交通需求,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必须对市政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安排。
城市交通拥堵和道路施工所带来的交通困难是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通过科学的交通组织方案来减少拥堵和顺利完成道路工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
一、城市道路工程交通组织现状分析1.城市发展现状分析: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未来的道路建设需求,特别是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规划,以及与道路工程相关的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交通拥堵分析:对城市主要道路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拥堵的原因和重点区域,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
3.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导致道路施工影响交通的主要因素,包括施工区域的位置、施工工期和交通流量等。
二、城市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1.施工前交通组织:在道路施工前做好交通组织工作,包括划分施工区域、设置临时交通标志、引导交通流线、合理安排交通导向车辆等。
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和交通流量,合理安排交通,采取交替通行、临时交通停止、固定交通管制等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和交通畅通。
3.施工后交通组织:在道路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恢复交通设施,使道路恢复正常使用,同时对施工后的道路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
三、城市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的实施措施1.政策法规支持:加强相关交通管理法规的制订和宣传,对于违反施工交通组织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惩罚和警示,增强交通管制的约束力。
2.技术手段支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管制和监控,根据交通需求和施工进度及时调整交通组织方案。
3.社会支持: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宣传,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约束,共同维护施工期间的交通秩序。
四、城市道路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1.交通事故风险评估:针对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措施可能带来的交通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关知识复习笔记之城市道路交通工程

第二篇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五个部分。
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净空与界限:净空: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
净空加上安全距离即构成限界。
1)行人净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
2)自行车净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1. 0m。
3)机动车净空:小汽车净空要求1.6m,净宽2.0m;公共汽车为3.0m,2.6m;大货车(载货)4.0m,3.0m。
4)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其他非机动车高度限界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
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5)铁路通行限界:高度界限:内燃机车为5.5 m;电力机车为6.55m(小于160公里),7.5m(160~200公里);高速列车为7.25m;通行双层集装箱时为7.96m。
宽度限界:4. 88m6)桥下通航净空限界:行车视距与视距界限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行车速度和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行车视距一般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以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两种较为重要。
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
会车视距常按2倍的停车视距计算。
视距限界: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设计时要求在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 2m的障碍物,包括高于1. 2m 的灌木和乔木。
2)纵向视距限界-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
通常用设置竖曲线的方法来保证。
3)交叉口视距限界-在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下,还必须保证驾驶人员的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概述

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概述引言城市公路交通工程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道路交通设施,包括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停车场等。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进行概述,分析其重要性和主要组成部分。
重要性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对城市的交通运行和居民的出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性:1.交通流畅性:合理规划和建设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可以提高交通流畅性,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交通安全性:良好的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可以提供良好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提高道路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3.出行便利性:合理建设的人行道、步行和自行车道等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轻交通拥堵。
4.环境友好性: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应当考虑环境因素,包括减少噪音和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道路道路是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
道路的建设应当考虑车流量、速度、道路宽度等因素,以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
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级别,应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交叉口交叉口是道路的交叉点,是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叉口的设计应当考虑交通流量、行人通行需求、交通信号设置等因素,以确保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交叉口的种类包括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T型交叉口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人行道人行道是供行人通行的道路边缘设施,是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行道的建设应当考虑行人通行需求、通行安全和便利性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
人行道的设计应当具有较宽的宽度,平坦的路面和便捷的通行设施,例如斑马线、过街天桥等。
停车场停车场是供机动车停放的设施,是城市公路交通工程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工程施工包括哪些工程

交通工程施工是指对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系统等进行建设、改造和维护的一系列工程。
交通工程是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主要介绍交通工程施工包括哪些工程。
一、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是交通工程的主体部分,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以及道路维修、养护等。
道路工程涉及路面、路基、排水、照明、绿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路面工程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等;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填挖、压实、排水等;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沟、检查井、雨水泵站等;照明工程包括道路照明灯具、电缆、变压器等;绿化工程包括道路绿化带、行道树等。
二、桥梁工程桥梁工程是指桥梁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维修、养护等。
桥梁工程包括桥梁主体结构、桥面铺装、桥梁支座、桥梁墩柱、桥梁箱梁等。
桥梁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河流水文、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是指隧道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维修、养护等。
隧道工程包括隧道主体结构、隧道进出口、隧道通风、隧道照明等。
隧道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隧道长度、交通流量等因素,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交通信号系统工程交通信号系统工程是指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器、交通信号电缆等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
交通信号系统工程的目标是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
此外,还包括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等。
五、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是指道路标线、道路标志、交通安全岛、护栏、警示标志、减速带等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目标是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状况,引导交通流向,确保交通安全。
六、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指道路及其周边地区的排水设施建设,包括排水沟、检查井、雨水泵站等。
排水工程的目标是确保道路在雨季或其他潮湿天气下具有良好的通行条件,防止积水、内涝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班级:1109051 学号:110905127 姓名:申文浩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依赖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不仅仅要关注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而要更好的关注交通分析和交通设计。
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和交通设计从理论上开展深入和系统研究。
人的交通特性分别对行人、乘客、驾驶员的交通特性;车辆的交通特性分别对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特性;提出城市道路交通流的特性和发展趋势和相关对策。
其次提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的概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功能、交通需求、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分析内容,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分析内容和改善措施。
最后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设计原则和理念以及相关的推荐值;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的具体措施,提出对宏观交通组织和区域交通组织的理念和原则;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引入交通稳静化设计的概念,总结稳静化主要包括速度控制、交通量控制、组合控制等三种措施,并对不同稳静化措施提供了相关的应用条件和应用实例,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交通阻塞;公共交通;1.绪论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继续改造与扩张,中小城市正在迅猛发展。
一方面,城市的规模与结构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出行要求及城市的空间景观等均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使城市功能更加复杂多样,以致对城市道路的功能需求、城市路网规划布局与设计等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交通安全、步行友好、低公害、满足出行选择等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交通的四要素人、车、路与环境更加和谐。
《雅典宪章》指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城市交通的效率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效率。
如何根据城市的特点及发展水平,结合城市发展的变化趋势,制定相关的城市发展规划及交通发展政策,己是当今城市发展所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基本载体,其规划设计及有效运行驶用和管理是体现和落实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的关键途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设计和结构设计,而应该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技术和法制的综合体现。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线路,它都建设牵涉到城市整体的交通畅通与否,城市整体的经济走向甚至局部地段的地域特色,因为在设计的前期规划阶段,必须进行系统综合的调研和分析,待线路设计确定之后,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
在开展道路规划直到完成与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这一阶段,城市道路项目需要规划、业主、设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
后期设计中更应从方案设计到实施竣工验收,涉及到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各部门应协调一致,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2.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意义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
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由此引起的城市交通量的大幅度增长,据统计资料表明,大城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在10%以上,个别年份增长率达20%以上,自行车平均年增长率在10%以上。
随着车辆的增长,城市交通量亦迅速增长。
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表现为:普遍出现交通拥挤和堵塞,交通事故不断增多等。
职工上下班乘车拥挤和出行时间延长,由于城市交通形势,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引入合理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来指导交通系统的建设,避免在规划设计阶段的缺失,从源头上尽可能环节城市交通压力。
2.1全国交通事故概况建国6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成长的,道路交通事故也相应逐步上升。
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50~60年代为几百人至几千人,70年代为1~2万人,到80年代高达4~5万人,1992年交通事故死第4 页亡58729人,跃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万车死亡31.3人。
其后几年更是逐年攀升,到199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达到271843起,死亡人数达到71494人,突破7万大关,伤159308人,1997年死亡人数约为8万人,1999年达8.4万人、2000年死亡人数近9.2万人,2001年为10.4万人,2002年为10.9万人);自2003年起,交通事故有了减少的趋势(2003年有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2005年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2006年有89455 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2007年有81649人死亡、380442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2009年有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2006年是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九万人以下的一年,其后几年也有所下降,但是我国整体的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大发展时期。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650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上升。
自1988年我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事故发生起数、死伤人数和直接损失持续上升,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数量大约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而交通事故数量也基本上同步上升,经济损失严重。
短短二十几年间高速公路就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内建成通车,迅速形成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网络,使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高速公路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不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给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投资回收等带来不良影响,并且使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形象受到相当大的损害。
必须认识到安全不足就是高速公路管理不足,高速公路在向使用者收取通行费用的同时,也就承担了向用户提供“安全、畅通、优质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由高速公路特殊的商品属性所决定的。
应当说:高速公路对于国内长期以普通公路、平面混合交通为主的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而言,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的管理方法和观念尚不适应,再加上物质、经费条件所限,以及旧观念、习惯势力的干扰制约,使目前高速公路与发展及时代进步的要求差距较大。
故应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2.2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现状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主要表现在:市内机动车行驶速度下降,流量饱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发生的次数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各市政府在基础设施和拓建、新建道路中不断加大投入,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相关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城市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占有较大比重,市区人口稠密,道路狭窄、功能老化和交通设施滞后,商业区过于集中,致使人、车、路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特点,从而大大增加了交通规划、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城市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机动车数量也在猛增,二者齐头并进的直接后果是城市交通时常陷入瘫痪,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盲目扩建道路不是办法,借鉴国外大城市规划和交通道路管理经验——轨道交通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金钥匙。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力开发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发展公共交通就成了我国城市当前的需要。
我国公交的现状:公交出行比例下降严重;公交车速严重下降;公交服务质量相对下降。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不适现象日趋明显,“行车难”、“走路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并不断向小城市、新型城区和中心乡镇扩散蔓延。
按现行发展趋势,五至十年或二十年后,“病城”现象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是桎梏我国城市综合发展的重疾顽症。
造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有:(1)车总量增长过快,道路增长滞后于交通总量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
2009年我省机动车总量约658.19万辆比2008年632.37万辆增长了19.13%。
截至去年底,我省机动车数量增至658万辆,在全国排第10位,比2008年增长14.9%。
其中小客车增加25万辆,增幅高达30%。
机动车驾驶人比2008年增加100万人,达到780万人,增幅为16.1%。
与之相比,道路的增长速度就慢多了。
(2)城市建设和宏观管理部分决策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道路交通需求。
一是临街建筑、大型商业网点及娱乐场所等大型交通流汇集场所设置不合理,不具备足够的停车场位置及人流物流通道,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二是公交发展水平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站场建设严重滞后,线路站点布局不合理。
(3)城区道路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道路整体通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断头路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路网整体通行能力的提高;二是现在道路通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且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路边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经常引发交通拥挤。
因为历史欠帐太多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远远滞后于机动车的发展速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并且管理不规范,部分停车场处于闲置状态,有的甚至被挪作他用或改变了用途。
2.3城市交通的重要性。
(1)公共交通是城市生产和人民必需的公共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
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城市经济的动脉。
公共交通在整个交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所完成的客运量是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量的5倍。
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提供方便和条件。
(2)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的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石油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目前,我国已成为石油、天然气等石化产品的进口大国,石化能源的有限性和石化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
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能源消耗,高峰时按人公里计算,若小汽车为1,则公共汽车为8%,地铁为5%,无轨电车为4%,有轨电车为3.4%。
在能源利用上,公共汽车可以使用天然气,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城市中,小车占用70%道路资源,承担约15%的运输量。
公交车、小轿车、出租车、自行车,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生态链”。
在这条“生态链”上,技术含金量最低的自行车,却正在成为最快的城市交通工具,甚至创造了最快的“城市速度”;而设计时速高达200多公里的高级轿车们,却“爬”、“趴”在了不断拓宽,但仍拥堵不堪的城市马路上,交通高峰时,城市的道路便成为了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