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1)

合集下载

《管仲列传》(上课实用版)

《管仲列传》(上课实用版)

被囚禁
以……为羞 以……为耻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
显扬
判断句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翻译句子
•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 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 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 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 明确:“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是知己, 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一句简单的评价表现出管仲 对鲍叔的感激,正是因为有好友鲍叔的相知举荐, 管仲才能在一展所长,不负此生。
• ⑹但是本文的传主是管仲,司马迁为什么在此 花这么多的文字提及鲍叔牙呢?
• 明确:
• ① 衬托出管仲的贤能。(管仲如此,但鲍叔 牙始终不以为意,正可见管仲之“贤”已经掩 盖了他身上所有的缺点。)
翻译
• 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 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 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 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 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如能带头遵守 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 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 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 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 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顺 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 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 ⑷举荐的结果如何?
• 明确:“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 也。”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与诸 侯多次会盟),一匡天下(使天下归正 于一),使齐国称霸天下,将齐桓公推 上春秋五霸之首。
• ⑸管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一切的基础 都源于好友的知己之恩,那么功成名就后的管仲 又是如何评价好友鲍叔的呢?

《史记·管晏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的原文及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的原文及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管晏列传》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4),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管仲知识点

管仲知识点
四.一词多义
乃乃称霸哉只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吕公女乃吕后也是今其志乃反不能及竟然乃令张仪详去秦就
《管仲列传》知识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故上下能相亲也统治者和老百姓
..
二.词类活用现象
1.齐桓公以霸名词用作动词,称霸

2.召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
4.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
..
5.贵轻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重视

6.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怨恨;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7.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轻视

8.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东西;坏的东西
..
9.桓公实北征山戎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0.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三.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判断句
2.不以为言省略句
3.公子纠死,管仲囚焉。被动句
4.管仲既用(被动),任政于齐(状后),齐桓公以霸(省略)……管仲之谋也(判断句)。
5.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句
6.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7.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判断句
8.管仲既任政相齐状语后置句
9.责包茅不入于周室状语后置句
10.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判断句
11.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句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四. 状语后置句
1.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也。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标志词“于”
学于予
标志词“以”
系颈以组 啖以利
1
桓公北征山戎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向北、向南)
名词作状语
词 类 活 用
2 3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美好的事)(不好的事) 齐桓公以霸(称霸)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名词作动词
4
形容词的意动 然孔子小之(以……为小,轻视)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以…为羞;以…为耻) 贵轻重(以……为贵)
5 6
富国强兵(使……富;使……强) 管仲因而信之(使……守信用)
邵忽死之(为……而死)
使动用法
பைடு நூலகம்
为动用法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一.判断句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2、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判断句标志词: ……者 ……也 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3、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文言句式整理归纳
二.被动句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点讲解
昌乐一中 韩瑞见
常欺鲍叔 (欺负。这里是“占便宜”之意)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贫穷、困厄)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没有才能) 吾尝三战三走 (逃跑) 下令如流水之原 (流入)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趁机;修复,恢复) 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背弃) 而不勉之至王(鼓励;推行王道)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扶持)
被动句标志词: 见、于、为、所、被 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 若属皆且为所虏 (屈平)忠而被谤 无标识的意念被动句: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管晏列传管仲(1)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3)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4),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5),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6)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8),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9)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10)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1)。

四维(12)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13)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14)。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15),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16),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17)于公室,有三归,反坫(18),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19)莱(20)之夷维(21)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

《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1)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1)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1)《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缪建铭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yǐng)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ào)及小白立为桓.公(huán)尝与鲍叔贾.(gǔ)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公子纠败,召.忽死之(shào)管仲既任政相.齐(xiàng)与俗同好恶..(hào)(wù)仓廪.实而知礼节(lǐn)桓公实怒少.姬(shào)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shào)知与之为.取(wai)而不勉之至王.(wàng)匡救其恶.(a)一、重点词语整理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结交,交往)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称霸)九合.(联合,会集)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成材)通.货(交换商货。

通,流通、交换。

)积财下.(颁布,下达)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宽广平坦之地)俗之所否.(非,反对、讨厌),因而去.(废除,革除)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慎权衡(衡量,比较。

权,秤锤;衡,秤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诈,占便宜)鲍叔遂进管仲()举荐,推荐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齐,以.(凭借)区区(小、少,微不足道。

)之齐在海滨,故论.(主张,学说)卑.(平易,浅近)而.(连词,表因果)易行桓公实北.(名作状)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

),而.(连词,表转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实行)召公之政岂.(其,表示揣测,大概)(孔子)以为周道.(政治主张,政治措施)衰微语.(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曰“将顺(顺势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补救)其恶.(形作名,过错)二、词类活用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名作状,向南)2、桓公实北.征山戎(名作状,向北)3、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4、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一说“治理”)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6、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7、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8、贵轻重,慎权衡(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桓公实怒.(对……生气)少姬9、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10、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三、特殊句式1、管仲囚焉(被拘禁,意念被动)2、管仲既用(被任用,意念被动)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4、于齐任政(介宾作状语后置)5、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与自”)四、难句翻译指点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管仲列传文言整理

管仲列传文言整理

管仲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游交际,交往少时常与鲍叔游游玩二十而南游江淮?太史公序?纵,放纵游目骋怀?兰亭集序?欺欺骗童叟无欺欺负,占廉价管仲贫困,常欺鲍叔压倒,超过讽赋欺相如?好好?诗杜牧善鲍叔终善遇之〔友好,亲善〕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擅长,善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美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认为好〕素善留侯良〔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容词作动词,做好〕好的,善良的尽善尽美应答之词,表同意王曰:“善!〞乃下令。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缮〞,修治,引申为揩拭:善刀而藏之事事情世异那么事异<非子`五蠹> 奉事,为某人效劳管仲事公子纠进推荐鲍叔遂进管仲前进,与退相对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子兵法军争>进献群臣进谏<战国策>同〞赆〞,赠送萧何为主吏,主进<高祖本纪>将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带着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侯列传>送以君命将之带兵的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副词,将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副词,又、且将信将疑连词,和、同、与暂伴月将影易故论卑而易行容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换,换取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相管仲既任政相齐名词作动词,做丞相吕公者,好相人给人看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互相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为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前一“为〞,执政处理;后一“为〞,成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动,是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介,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介,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为了不者,假设属皆为所虏介,被是诸侯由是归齐由是,因此是又在六国下矣这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因此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走跑,逃跑吾尝三战三走奔向,趋向北走琅琊仆人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去废除因而去之离开高祖欲去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距离相去四十里表行为的趋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远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念去去,千里烟波伐讨伐伐功自矜功伐夸耀平伐其功知知道衣食足而知荣辱聪明失其所与,不知度法度上服度那么六亲固估计度已失期二、一词多义〔虚词〕既言未既尽,完管仲既用已经,……以后三军既惑且疑既……又……并列关系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与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给予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介词,同,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交好,亲附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同意,允许子非三闾大夫与同“欤〞,句末语气词以不以为言〔把〕梁以此奇籍〔因为〕齐桓公以霸〔凭借〕鲍叔不以我为贪〔认为〕固以怪之美〔同“已〞〕宫之奇以其族行〔率领〕〔换课例句〕而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固〔表转折,却〕仓廪实而知礼节〔承接〕论卑而易行〔表并列〕必欲烹而翁,那么幸分我一杯羹〔你的〕因因而予之〔乘机〕善因祸而为福〔凭借〕因家沛焉〔于是〕因良遂略地〔通过〕因遗策〔沿袭,通过〕三、通假字无四、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劣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缪建铭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yǐng)少时常与鲍.叔牙游(bào)
及小白立为桓.公(huán)尝与鲍叔贾.(gǔ)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公子纠败,召.忽死之(shào)
管仲既任政相.齐(xiàng)与俗同好恶
..(hào)(wù)
仓廪.实而知礼节(lǐn)桓公实怒少.姬(shào)
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shào)知与之为.取(wâi)
而不勉之至王.(wàng)匡救其恶.(â)
一、重点词语整理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结交,交往)
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
齐桓公以.(因而,因此)霸.(称霸)
九合.(联合,会集)诸侯,一.(完全)匡.(扶正)天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成材)
通.货(交换商货。

通,流通、交换。

)积财
下.(颁布,下达)令如流水之.(至,往)原.(宽广平坦之地)
俗之所否.(非,反对、讨厌),因而去.(废除,革除)之。

吾始.(当初)困.(贫穷)时,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慎权衡(衡量,比较。

权,秤锤;衡,秤杆。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诈,占便宜)
鲍叔遂进管仲()举荐,推荐
管仲既任政相.(治理)齐,以.(凭借)区区(小、少,微不足道。

)之齐在海滨,故论.(主张,学说)卑.(平易,浅近)而.(连词,表因果)易行
桓公实北.(名作状)征山戎(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

),而.(连词,表转折)管仲因而令燕修.(遵循,实行)召公之政
岂.(其,表示揣测,大概)(孔子)以为周道.(政治主张,政治措施)衰微
语.(俗话、谚语或古书中的话)曰“将顺(顺势促成)其美.(形作名,美德),匡救(匡正补救)其恶.(形作名,过错)
二、词类活用
1、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名作状,向南)
2、桓公实北.征山戎(名作状,向北)
3、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
4、管仲既任政相.齐(名作动,做宰相,一说“治理”)
5、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6、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
7、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
8、贵轻重,慎权衡(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
桓公实怒.(对……生气)少姬
9、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
10、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三、特殊句式
1、管仲囚焉(被拘禁,意念被动)
2、管仲既用(被任用,意念被动)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
4、于齐任政(介宾作状语后置)
5、分财利多自与(宾语前置“与自”)
四、难句翻译指点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2、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翻译指点:关键是“信”,要理解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桓公想背弃和鲁国曹沫订立的盟约,管仲趁此引导说服桓公坚守信约,诸侯因此归附齐国。

3、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翻译指点:顺,要理解成顺导;匡,匡正;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通顺。

参考译文:顺导君上的美德,匡正君上的错误,所以君臣上下能亲密相处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