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小学教师培养

合集下载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一、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序号高校名称项目名称1 华东师范大学德业双修的卓越中学教师开放式培养计划2 北京师范大学本—硕一体化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3 东北师范大学基于协同、追求融合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探索4 西南大学“三段五级”UGIS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5 华中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数字化教师培养6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体系建设7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8 华南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9 浙江师范大学基于UGS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创新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10 南京师范大学地方高师本硕贯通教师教育模式探索11 福建师范大学基于“名师实验班”培养模式探索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新路径12 江苏师范大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中学卓越教师的探索与实践13 西北师范大学语数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14 湖南师范大学4+2本科-教育硕士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15 河北师范大学实践型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16 山东师范大学实践取向本硕一体化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17 安徽师范大学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18 云南师范大学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19 哈尔滨师范大学打造“精品师范”培养“卓越教师”20 上海师范大学语文教师教科一体化培养21 四川师范大学西部复合型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综合改革项目22 河南大学以国家级示范项目为依托的中部地区卓越中学教师“三市百校千导计划”改革实践23 贵州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4 江西师范大学基于专业领导力的中学高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25 山西师范大学实践取向的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生物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二、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序号高校名称项目名称1 东北师范大学全科型精英式未来小学教育家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 首都师范大学小学卓越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与探索3 天津师范大学“U-G-S”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多能型、研究型教师培养探索4 上海师范大学面向教育国际化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定向农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6 杭州师范大学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7 大连大学“1+X”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实践研究8 重庆师范大学基于UGIS联盟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9 南通大学定向培养初中起点多科性小学本科卓越教师模式探索10 临沂大学“校地联盟”协同培养农村小学卓越教师新模式探索11 哈尔滨学院协作共同体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的诉求12 吉林师范大学“全科发展,学有专长”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创新设计13 华南师范大学卓越小学教师“学训研”共同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4 内蒙古科技大学构建民族地区“三位一体”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探索15 贵州师范大学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16 楚雄师范学院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17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18 青海师范大学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19 海南师范大学综合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20 合肥师范学院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三、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序号高校名称项目名称1 南京师范大学鹤琴之旅—研究型幼儿园教师培养2 浙江师范大学保教融合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3 北京师范大学“优能型”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构建4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5 华中师范大学中澳合作办学:国际性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探索6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卓越男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7 长沙师范学院“2+4”模式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改革8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园校共融理念的幼师分园实践9 西北师范大学西部幼教精英培养计划10 江西师范大学基于“六P式素养结构模型”的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1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卓越学前教育双语师资闽台协同培养计划12 沈阳师范大学贯通式“三性合一”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13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训一体,全称能力递进”多方协同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14 陕西师范大学基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建设15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16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幼儿教师卓越化培育工程—两校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17 广西师范大学民族地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创新实践18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职前职后融通的幼儿园教师“双导师制”学前师资培养19 山东女子学院幼儿园教师协同培养综合改革实践20 西南大学“三级立体大课堂”卓越幼儿园教师行动计划四、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序号高校名称项目名称1 同济大学国际合作背景下中职师资“四位一体”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四位一体”协同培养硕士层次“双师型”卓越师资的改革与实践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4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校-企-校”协同育人、“一-二-三课堂”立体设计—卓越职教师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5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6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理实交替式”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探索与实践7 湖北工业大学中职“双师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8 河南科技学院农科类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基于“TLD-T”理念的美术与设计类卓越中职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卓越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10 湖南师范大学探索五、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序号高校名称项目名称1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探索2 重庆师范大学复合型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与实践3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医教结合、学科融合的复合型特殊教育卓越教师培养4 郑州师范学院地方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培养卓越特教教师的改革与实践5 泉州师范学院跨学科多领域协同培养卓越特殊教育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英文版In today'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the role of teache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eachers are not only responsible for imparting knowledge to students, but also for shaping their character and values. As such,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well-designed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in place to ensure that educator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effectively e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One such program is the Excellence in Teaching Program, which focuses on train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the tools and resources they need to excel in the classroom and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students. The program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Excellence in Teaching Program is the mentorship program, where experienced teachers work closely with new teacher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This mentorship program helps new teachers navigate the challenges of their first few years in the profession and provides them with valuable insights and advice from seasoned educator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program is the emphasis on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workshops, seminars, and conferences to stay up-to-date on the latest teaching methods and trends. This ensures that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ir skills and knowledge, which ultimately benefits their students.Overall, the Excellence in Teaching Program is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that equip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the tools they need to succeed in the classroom. By inve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e are investing in the future of our children and ensuring that they receive a high-quality education.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指出要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以针对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培养出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学教师的质量决定的,虽然当前各校都在积极培养卓越教师,但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立足于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不断进行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一)教学理念有待提高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明确提出各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很大。

当前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仍旧按照以往常规授课的方式进行,忽视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封闭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存在思维固化、情绪滞后等情况,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其培养目标繁杂,培养方案不健全,远达不到卓越全科教师的培养标准。

(二)教学组织形式有待完善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过程中,已有的教学理论和观点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忽视多学科知识以及通识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有待完善,使得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的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想法和需求,而小学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体系缺乏创新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低,导致教师的很多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很难高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卓越教师培养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一)完善小学教育课程结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性课程和全科教师已成为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各校也要重视完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用多学科知识支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着重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方式。

UGS三位一体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UGS三位一体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策略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以形成“权责分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一、三方协同存在的问题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三方协作培养师范生方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但在三方协同方面还存在着冷热不均、融合的深度不够、协同的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

(一)三方协同冷热不均在协同方面,有的高校采取了“大学教师挂职到小学”“聘任小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学”“双导师制”“不间断的见习实习制”等策略和办法。

但在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热小学冷。

在学生实践课程方面,大学热小学冷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是“实习季”到来的时候,大学主要靠人情落实见习实习基地。

当然也有的小学“热”,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教师居多的乡镇学校,希望实习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面带来新的气象,缓解教学压力;但很多条件好的优质小学还是不喜欢接纳实习生,潜在的理由是担心实习生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学秩序。

(二)三方协同流于形式从双向互聘方面来看,大学派相关专业教师到小学挂职,顶岗支教。

但是现状却是,大学老师挂职到小学,也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学老师,要么作为替补顶小学空缺岗,要么被束之高阁赋一闲职。

而且有的年轻的大学教师在小学的教学质量上远不如小学教师,使大学老师和大学的教育质量失去公信力。

至于聘用小学优秀教师担任高校课程的教学工作,却有许多困难。

因为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平时工作忙,压力大,且因为高校和小学的管理制度不同,很少有一线教师能长期兼任高校课程的教学,大多只是聘用做短期培训或讲座。

UGS 三位一体的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策略王萍(琼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海南海口571127)摘要: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政府、高校、小学三位一体模式”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冷热不均、融合深度不够、协同内容流于形式等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三方缺乏共同利益的纽带,在制度、体制等方面未能达成共识共赢的合作共同体。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近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通知》,共批准实施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15项,分中学、小学、幼儿园三个学段各5项,我校申报的《以国家级示范项目为依托卓越中学教师“三市百校千导计划”改革与实践》成功入选,成为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的五所高校之一。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周期为xx年,旨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十二五”期间教育部、省教育厅启动实施的塑造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校已先后获批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和卓越教师等四类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改革实践将有力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巩固和加强我校省内外人才市场的优势地位奠定更好的基础。

为了弘扬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选树优秀学生典型,x月x日晚,我校在体育中心文体馆隆重举行了第八届“我是自立自强之星”评选颁奖典礼。

校长石铁矛、校*副书记王强出席了颁奖典礼,石铁矛在典礼上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工程11-3班阿吉尼牙则阿布都卡迪尔颁奖,并对全体同学提出了希望。

石铁矛代表学校对获奖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对辽宁省资助管理中心、辽宁省慈善总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长期以来对我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他鼓励同学们,自立放飞青春梦想,自强书写人生华章。

他说,当同学们离开父母,独自踏上新的征程,就是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着自立的意义;同学们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奉献出全部的力量,就是自强的表现。

他指出,“自立自强之星”是全校学生的榜样,展示了我校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30•【字号】教师〔2014〕842号•【施行日期】2014.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842号各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现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申报和遴选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80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我省具体实施工作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要高度重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教育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该计划针对当前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从创新协同培养机制、建立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不仅为今后教师培养工作指明了改革方向,更为我省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各相关高等学校要以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师工作会议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教师〔2012〕13号)精神,充分利用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双导师制”等项目建设成果,努力推动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推进教师教育工作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二、要扎实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工作教育部成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对高校申报改革项目方案进行研究并确定计划实施高校,对项目实施高校在“国培计划”、教育硕士招生计划、专业学位授予,以及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交流、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

2023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通用4篇)

2023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通用4篇)

2023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计划(通用4篇)2023卓越教师培养篇1根据《铁东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铁东区“十二五”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铁东区教育局与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协作实施“铁东区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内容如下: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厚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建设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历经三年研修活动,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科教育教学领军人才,确保我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修目标总体目标:经历三年研修活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精品团队。

具体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理解各种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独立组织、主持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

3.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教学示范能力。

4.通过结对子,带团队,逐步提高团队建设意识,提升教学指导能力。

三、研修对象及选拔要求参与该项目的研修人员为铁东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优秀教师,占其学科总人数的10%。

具体遴选条件如下:①学历:本科以上②教龄:五年以上③获得过区级(含区级)以上优秀课荣誉,文笔能力较好(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④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为三个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

每个系列课程都延续三年,以模块形式设计实施,各模块之间呈现螺旋递进,总计256学时。

(各学科具体课程计划与实施方案详见附件)五、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一)考核内容对每一模块的培训过程和研修成果进行考核,考评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凡是不合格者,取消后续研修活动资格。

过程要求:1.确保每次集中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培养卓越教师计划双庄小学新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卓越教师计划双庄小学新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卓越教师计划双庄小学新教师培养计划双庄小学xx-xx学年第二学期新教师培养计划一、指导思想为加速新教师的培养,使新教师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事业,熟悉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常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能力出众的合格教师。

为此,我们按上级要求制订本学年新教师培养计划。

3、培养目标和思路、(1)、培养目标:1、让新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岗位,进一步巩固新教师的专业思想,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

2、初步掌握学科的教学常规和技能,理解学科的业务知识和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逐步走向规范化。

3、对课改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增强驾驭教材、驾驭学生及驾驭课堂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科质量。

(2)培养思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充满热情与活力,但由于没有经验,加之面对陌生的环境,一般经不起挫折与失败;工作水平一般的教师虽然有基础,但是受能力所限也不能较好地落实工作。

针对这些教师,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与帮助,支持与鼓励,并客观地评价他们工作中的失误。

培养思路是:依托校内外的培训资源,加深新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认识,强化专业思想;采取跟踪指导,着力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4、具体措施(1)制定培养计划新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此我们将新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纳入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之中,制定了《新教师培养计划》,明确了具体的培养、管理措施,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快新教师的成长。

(2)做好角色转换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主要由是学生转为教师。

我们计划在暑假里利用休息时间对这些新教师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

计划为新任班主任做“如何做好班主任”的专题经验介绍和交流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者和组织关于卓越教师的特征以及教师素质的 研究,对于我们制订卓越小学教师指标体系具有 借鉴意义。 我国研究者们通过对教师素质的调查分析, 运用逻辑概括和综合的方法,借鉴国外的研究经
验,从不同的关注点或视角提出了我国教师素质
的结构,其代表性主张见表1:【5删
表1教师素质结构研究
研究者 教育部师范司 叶澜 谢安邦 彭森明 教师素质结构
等教育中的以小学教师职业导向为基础的综合性 教育专业。小学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任务的复杂 性,也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素质要 求,卓越的小学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师职业情感 与倾向性,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有宽 厚的学科基础和执教学科的专长。随着小学入学 人数的减少,小班化教学的实施,一名教师应能 担任多学科的教学,同时,小学课程的综合化也
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课程
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通过课 程管理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据上述小学教育专
业卓越教师培养标准采取了课程化实施途径,合
理建构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一)采取“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面 向、多维评价”的素质拓展模式 一个目标是指以拓展学生专业素质,打造为 小学教育服务的卓越教师为目标;两个结合是指 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和师范学院教育研究优势 相结合,以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三个 面向是指面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可持续发
201
1年第6—7期合刊 (总第1 80—1 81期】
沈氓柱青i乞丝
THE MODERN EDUCATION JOURNAL
No.6—7,201 I General.No.180—181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卓越小学师标准的研究,呼唤培养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通过 制订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研究相应的教师素质结构、专业标准,采
.3.
万方数据
它素质的发展。 (1)职业道德。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 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应 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具体指标包括: 热爱教育事业,敬业、勤业; 以身示范的职业精神; 尊重知识,加强自我修养,不断追求专业创 新; 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个性,热爱每一个学 生; 致力于成为其他教育者的良好合作者,具备 合作精神。 (2)专业情感。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对教 育教学工作的情感体验和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包 括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 和使命感,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 责任感和义务感。具体指标包括: 积极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不断提升自身教育品质的专业追求; 对通过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带来变化充满信
唐松林 饶见维
1.认知结构;2.专业精神;3.教育能力。 1.教师通用知能;2.学科知能;3.教育专业知能;4.教育专业精神。
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对教师素质结构的 关注主要集中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和教育观 念等方面,这是人们对教师素质内在构成的一种 框架性理解。大学教育应为人的专业成长奠定基 础,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不仅使学生具有 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高于专科的教 育理论水平、教育实践能力,并且在专业情感上 更具有特征,在某学科方向上更具有专长,使学 生不仅能教课,而且要教好课,真正懂得小学教
心;
理道德的基础知识; 普通的科学知识; 人类不同文化传统的知识。 (2)学科知识。教师只有深入透彻地掌握所 教学科的知识,才能居高临下地进行学科教学。 具体指标包括: 学科内容知识; 学科的特点和价值的知识; 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的知识.。 (3)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教 育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选 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 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专业知识 包括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 教学情境知识。具体指标包括: 有关小学生的知识;

万方数据
力;
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小学教师培养,虽经多 正确评价学业水平和学科教学效果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与学生沟通和交往能力; 与其他教育者合作的能力; 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能力; 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2)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小学教师不仅能 年努力仍难以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做法,学
教学,还要会担当班主任工作,教育管理学生并 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 长。具体指标包括: 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 组织教育环境的能力; 班级管理工作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与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
展,匮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素质的要
求综合化的现实,面向国际化小学教师培养的未 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交流途径,充分借鉴其他 专业卓越计划的成功经验和国际小学教育卓越教 师的培养经验,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价值,培
取教师素质结构化、素质标准指标化、实施途径课程化策略,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落到实
处。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刘久成,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大学肩负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三 大职责,其中培养人才是其根本职责。2010年6 月,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发文(高教函『201017号)批准 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这是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 迈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 始了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卓越教师等教育改革 的探索。 “卓”有“高超、高远”之意, “卓 越”即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的意思。如今 “卓越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追寻 的目标。 一、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的目标 内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以及教师标准的研 究,人们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培养 出越来越多的卓越教师。从现阶段情况看,我国 大部分地区新人职的小学教师以本科层次为主, 硕士及以上学位属凤毛麟角。我国本科层次小学 教师培养始于上世纪末,纳入高等教育体系的小 学教师教育,经十余年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认为,作为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高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将能力标
准定义为:一套使得个人可以按照专业标准的要 求有效完成特定职业或工作职责的相关知识、技 能和情感态度。具体包括:专业基础、计划与准 备、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教学管理等 五个方面18项能力指标。是一个较为权威的、最 新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川可以看出,上述所谓的 “能力标准”实际上是综合性的标准,包含了称 职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述
应对课堂隋境和实际困境所需要的知识;
根据不同知识、不同学生予以个性化教学设 计的知识。 3.能力结构 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育目标,取得教育 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它由许多具体因素 组成,反映出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直接 有效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小学学科教学能力、 小学班主任工作能力、小学教育反思能力、小学 教育科研能力。 (1)小学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是教师工 作的主要内容,随着小学课程的综合化趋势和小 班化教学的实施,一名卓越的小学教师应能担任 多学科的教学,同时还应具有某一门学科教学的 专长。具体指标包括: 学科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 学科教学的设计能力; 组织和监控教学的能力;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能力; 利用板书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辅助教学的能
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
育规律,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能反思和研究
教学,逐步使自己成为“研究型”小学教师。为 此,我们提出以下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素质结 构。(参见:扬州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素质结构
职尝僻"忭""1l霸剐酬镊
1.专业知识;2.专业能力;3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2.知识结构;3能力结构。
1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2.文化修养;3.能力结构;4身心素质。 1.普通修养;2专业知能;3.专业信念与态度;4.人格物质; 5.专业学科素养。
教育大辞典
1.良好的个人品德;2.职业道德;3.有比较广博的知识,精通所教 学科知识;4.教育理论素养;5.语言素养;6.能力;7.身体健康。
人格特征主要表现在:(1)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
感;(2)稳定而持久的工作动力;(3)对工作 的事业心与上进心;(4)获取成就的动机与欲 望;(5)对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 力。。1美国学者肯・贝恩认为:卓越教学是包含正 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个方面的教育。并认为卓越 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 判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 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 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 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 (the

3.掌握小学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的 特殊方法和技能,掌握教育教学的普遍知识和技 能,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并在某一学科方向上
.2.
万方数据
有所专长。 4.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环境而 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能 力、教育科研能力、专业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 不断创新能力。 二、基于卓越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素质结构 和指标体系 (一)素质结构 教师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教学人员,从事教 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1它是以 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 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 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教师素质是在一 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应体现历史 上对教师职业素质要求中的“相对稳定的”、 “一般的”方面,也应体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 教师不同职责和任务下,对其素质要求的具体方 面。唧 早在1987年,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 (NBPTS)制订的优秀教师标准为美国教育事业 提供了可靠的后备军。他们认为美国优秀教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