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

⼈教版⾼中化学必修2精品导学案(答案)必修⼆第⼆章第⼆节化学能与电能学案第⼆章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课前预习学案⼀、预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通过预习尝试填写有关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预习内容1、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常见的化学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学习⽬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学习重难点: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三、学习过程㈠燃煤发电的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尝试填写下表:⑵原电池中如何判断正负极?⑶正极⾦属起啥作⽤?啥在正极上得电⼦?⑷正负极发⽣的反应类型?【知识应⽤】1、⽤下列物质设计⼀个原电池CuSO4溶液、ZnSO4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NaCl溶液、Fe棒、Cu 棒、C棒、Zn⽚、Cu⽚、铜线、2、画出装置图㈢、常见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当堂检测1.原电池中发⽣的化学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编制人:李百禄 审核人:备课组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2,能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重点难点: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自主学习】1.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了 ,成为了 。

2. 电离方程式:Na 2SO 4 ; BaCl2 Na 2SO 4形式存在 BaCl 2形式存在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 ,【合作探究】【思考与交流1】(1) Na 2SO 4溶液和BaCl 2溶液的反应为什么说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 Na 2SO 4固体BaCl 2固体充分混合,能发生反应吗?一、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概念: 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________成为离子 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_______ 参加 ,这样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上述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离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共同存在。

结论: ______________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共存 会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1 概念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思考与交流2】⑴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⑵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也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请问这两种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⑴,⑵;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⑴,⑵;【思考与交流3】(完成课本32页实验2-2)请写出下列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 -

第二章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 -

第二章细菌概述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导学案2016.2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2了解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学习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细菌细胞的结构
【自主探究】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包括
2.,一般为
3.,一般为
4.,主要是和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四类:
1 ,2
3 ,4
(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有等现象。

(三)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概念:
意义:
2.概念:
意义
3.意义:
4.概念:
意义
5.意义
6.意义
♥小讨论联系实际判断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类型。

【课堂练习】P20
【学习小结及反思】回顾本节学习目标,看你是否完成?还有哪些有待课下加强?
【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基本初等函数》导学案(参考答案)

高一数学《基本初等函数》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第二节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2课时)参考答案【自主认知】 1.y 与x 之间满足y=2x (x ∈N *).2.y 与x 之间满足y= (x ∈N *).3.因为对于每一个x 都有唯一的y 与之对应,因此按照函数的定义这两个关系式都可构成函数.它们与函数y=x 2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自变量都在指数的位置上,而y=x 2的自变量在底数的位置上.y=a x (a>0且a ≠1) 自变量 R【合作探究】不能.因为当a<0时,a x 不一定有意义,如(-2)x ;当a=0时,0x 不一定有意义,如00,0-2,故a 的取值范围不能小于或等于0.2.不一定,当限定a>0且a ≠1时,才是指数函数3.因为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为y=a x (a>0,且a ≠1),故要确定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只需确定a 的值.【典型例题】 1.选B.y=2-x = 故此函数是指数函数,且为减函数,故选B. 2. 要使函数f(x)有意义,需2x -1≥0,即2x ≥1,故x ≥0.答案:[0,+∞)3.【解题指南】(1)观察函数解析式的形式看是否满足指数函数的定义,然后再下结论.(2)已知是指数函数时,需紧扣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特点,让a x 的系数为1,列出a 的方程,进而求出a 的值,检验可得答案.【解析】(1)选B.函数y=2·3x ,y=3x+1,y=x x 均不符合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特征,不是指数函数,而y=πx 符合指数函数的定义,是指数函数.(2)由题意a 2-3a+3=1,即a 2-3a+2=0.解得a=1或a=2,而a=1不符合指数函数的定义,故a=2.答案:24.选C.令(a-2)2=1,得a=3或a=1,当a=1时不符合题意舍去,故a=3.【变式拓展】【解题指南】1.取特殊值,令x=1,得到的y 值即为a,b,c,d 的值,通过观察图象即可确定大小关系.2.先考虑去掉绝对值,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求解.【解析】1.选D.过点(1,0)作直线x=1,在第一象限内分别与各曲线相交,可知1<d<c,b<a<1,故b<a<1<d<c.2.当x ≥0时,y=5|x|=5x ;当x<0时,y=5|x|=5-x = .所以函数y=5|x|的图象如图所示.四、随堂检测x 1(),2x 1()5x 1()21. 选C.①不是指数函数,自变量不在指数上;②中2x的系数为-1,故不是指数函数;③自变量不在指数上,不是指数函数;④⑤符合指数函数定义的形式,是指数函数.2. 选D.点(a,9)在函数y=3x的图象上,所以3a=9,a=2,所以tan=tan60°=.3. 选B.因为3x>0,所以3x+1>1,即函数的值域是(1,+∞).4. 选B.由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可知,此函数应为递增的,故a>1,又过定点(0,-b),此点应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b<0,即b>0.5. 令t=x2-2x+2,则y=,又t=x2-2x+2=(x-1)2+1,因为0≤x≤3,所以当x=1时,t min=1;当x=3时,t max=5.故1≤t≤5,所以≤y≤,故所求函数的值域为.。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知道原电池概念及原电池工作原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实验探究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感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趣味原电池制作活动中,感受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奇妙和参与探究的喜悦。

3. 通过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感悟化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习重点】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温馨提示】建立宏观现象与反应本质间的联系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__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_,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_____,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

2.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_____失电子总数___=___得电子总数_____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39—40,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流水、风、煤、石油、天然气、铀矿等,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力等。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方式是怎样的?火力发电又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情景导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小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大到火箭上天、神州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电池的结构、它的工作原理。

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今天我们用化学知识来揭开电池这个谜。

下面我们先认识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活动一:认识能源的分类交流:“新知预习1"。

对应练习1.下列能源中,一次能源有(1)(2)(5)(6)(9)(10)(13)(14),二次能源有(3)(4)(7)(8)(11)(12)(15)(16).一次能源中可再生资源有(1)(5)(9)(10)(13)(14),不可再生资源有(2)(6)。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学案

必修一化学: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学案

【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习目标••••••••••••••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自主学习••••••••••••••一、电离的有关知识1.电离与溶液的电性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即熔融状态)产生了能够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电离过程是不需要通电的,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量,电性(即“电荷守恒”),因此溶液不显电性。

2.电离与导电的关系溶质先发生电离,溶液才能够导电;溶液若能够导电,说明溶质发生了电离。

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在不能导电的溶液里,溶质是以的形式存在的。

二、电解质1.电解质:在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三、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中或下离解成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需同时满足“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酸的电离:如H2SO4===碱的电离:如Ca(OH)2===盐的电离:如NaCl===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H2SO4、H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如NaOH、KOH。

(3)盐:电离时能生成和的化合物,如Na2CO3、NaCl。

[思考]NaHSO4溶于水时能电离出H+,NaHSO4属于酸吗?•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碱:NaOH、Ca(OH)2、NH3•H2O、Fe(OH)3盐:NaCl、KNO3、NaHSO4、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水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二、酸、碱、盐的溶解性1.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1)酸:无机化合物中,除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大多数常见的酸均易溶于水。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2、能够说出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38-43页及地理图册第18-19页。

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发生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称为。

2、读课本P38的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对比分析我国冬季风与夏季风的特点。

冬季风夏季风来源地风向吹向性质2、阅读P38第二段文字及P39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回答下列问题:(1)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 - - 为界,把我国分成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对照P24图2.4,把青藏高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标在图2.21上。

(3)对比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季风区:受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季。

非季风区:很难到达,降水,全年都比较。

由此可见,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的影响程度。

3、读P42图“不同的气候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将我国的5种气候类型标在右图中。

(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经过什么山脉与河流。

4、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我国气候的两大特征:①;②。

【问题训练】1、下列哪个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秦岭-淮河2、下列叙述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种类单一,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种类单一,季风气候显著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4、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这里( )A.夏季风来得迟 B.年降水量稀少C.雨季来得迟 D.不受夏季风影响5、读下图所示的“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物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编制人:刘海波复核人:吕顺使用时间:2012 年 10 月日编号:7 学习目标: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
思维导航:从生活中体会声音的三个特征,体验它们的影响因素。

一、合作学习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二、课堂小练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
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
B.较低;
C.一样;
D.无法比较
2.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用同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