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docx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线,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相关规定和耍求,符合海南省•:线一单分区管控单元管控要求。
3环境现状3.1 海水水质和沉积物2022年,海南省近岸海域表层水体拖网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689个∕k11√,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234932个Zkn?,海底垃圾平均个数为2743个∕k11Λ采集到的垃圾主要为泡沫残渣、塑料碎片、渔线、食品包装袋等塑料类垃圾,海上未发现特大块、大块漂浮垃圾。
根据海水与海洋沉积物监测成果,临高-僻州海域、东方-乐东海域,万宇海域各调查站位海水水质各监测项目在春季、秋季均能够符合d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各站位表层沉积物各监测要素(硝化物、有机碳、石油类、珅、汞、锌、铜、锚、铅和格)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证标准.3.2 声环境和电磁环境3.2.1 声环境2022年,海南省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功能区声环境保持稳定。
根据声环境补充监测成果,临高-僧州海域水上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主嬖分布在35.6UB〜49.8dB之间,平均值为44.3dB:水下环境背景噪声峰值声压级约在146dB~l69dB之间,变化范围较大(约23dB),平均值为I6I.8<1B:2()Hz-2()kHz频带内的总声压级约IO3dB-148<IB,变化范围较大(约45dB).平均值为∣26.6dB∙∙东方-乐东海域水上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约34dB〜43dB,平均值为38.IdB:水下环境背景噪声峰值声压级约l28dB〜l31dB.变化范围较小(约3dB),平均值为132∙ldB;20HZ〜20kHz频带内的总声压级约IOSdB-IBdB.变化范围较小(约5dB),平均值为IlIOdB.万宁海域水上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约49.3dB-61.7dB,平均值为52.8dB:水下环境背景噪声峰值声位级约156dB〜169dB,变化范困约IOdB.围则相对较大:落潮时,表层流速减幅大于0∙03m∕s的范围为:迎水面基本为桩前。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2.11.29•【字号】•【施行日期】2022.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为切实加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我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11月29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措施为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总体目标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海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与监管平台,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逐步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等生”,建设生物多样性履约海南样板,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
到2025年,陆域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16.5%以上,近岸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地占比10.4%以上,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1%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35%以上,自然海岸线保有率稳定在60%以上,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率分别达到95%、70%以上。
到2035年,重要生态空间保护面积及重要物种保护指标保持稳定,典型生态系统、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形成统一有序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网络,建成协同共享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全面掌握海南省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
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

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8.08.01•【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施行日期】2008.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已由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7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八年八月一日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2008年7月31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损害,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环境保护应当统筹规划,海陆兼顾,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损害与承担责任相结合、依法维护与合理受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管辖海域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负责发布海洋环境及海洋灾害公报、通报,负责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以及其他有关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
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对在所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休闲渔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 调查思考 /
· 85 ·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休闲渔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 刘植靖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海南 海口 571100)
摘 要:休闲渔业是海南休闲旅游的特色名片,虽起步较晚,但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和诸多政策优势,具备建设
在脱贫攻坚时期,“渔企 + 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提高了困难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民就业,但是海南休 闲渔业产业仍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海南休闲渔业 规划提出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形式,发展联 合经营或组建休闲渔业企业。受投资环境所限,目前 海南大多为渔民合作社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牵头 组建休闲渔业公司无疑是快速提升休闲渔业产值的 最佳捷径, 但这种模式对渔民而言只有劳动力使用 权。运用合作社盘活农村现有资源,能实现渔民利益 共享,但这种模式存在小农经济融资短板和风险防控 短板。要实现渔民在休闲渔业上的持续增收,需要推 动渔民、合作社、企业之间的劳动和资本合作。由于政 府、企业、渔民等协作性不强,相关利益主体分配不 均,尚未使渔民真正获利。
基地,打造以海钓为特色的休闲渔业点,合理有效利 用海洋牧场。 3.2 抢抓契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3.2.1 推进转产转业,妥善安排渔民
在落实环保督查的同时, 帮助疍民转产上岸。在 疍家渔排整治后期,需及时公布整治方案和困难疍民 安置方案等。为疍民进行转产转业指导,给予养殖用 地和养殖海域,帮助有条件的疍民进行符合环保整改 要求的养殖改造和升级。 3.2.2 活态传承民俗,打造特色品牌
3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休闲渔业发展对策
负面清单是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广泛用于投资 准入管理领域,增加了市场准入制度的透明度。海南 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已在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 易等方面列出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中,休闲渔业未 列入特别管理措施之内,这为海南吸引投资发展休闲 渔业提供了机遇。 3.1 统筹规划,整合各方涉渔资源 3.1.1 统筹涉渔规划,推进设施建设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8〕85号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8〕85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华侨经济区管委会,东方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5月10日东方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南省海岸带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琼府办〔2017〕168号),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海南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琼环水字〔2017〕30号),进一步细化落实我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持续保持优良,消除近岸海域局部突出水环境问题。
2020年全市近岸海域考核点位优良(一、二类)比例100%,国控考核点位优良率100%(见附件1)。
入海河流全面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见附件2)。
2020年底前,根据区域容量、排污许可证发放情况等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工业固定污染源总氮削减任务;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市近岸海域总面积68.53%;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3%,全市湿地面积(含滨海湿地)不低于81.8952万亩,湿地面积不减少;全市海水养殖面积控制在1200公顷左右。
二、重点任务(一)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1.调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全面整合优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沿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海水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远洋深海渔业。
【最新文档】国家海洋局出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范文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海洋局出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近日,国家海洋局印发《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依法治海、生态管海,实现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沿阵地。
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司长潘新春表示,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凸显。
国家海洋局在全面梳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办法》。
去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办法》。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石青峰表示,《办法》是海洋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事关国家海洋生态安全,事关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事关沿海地区民生福祉。
“《办法》将对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打造美丽海岸、建设海洋强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办法》规定了我国海岸线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国家海洋局负责全国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改变海岸线多头管理的局面。
“通过建立健全海岸线分级保护制度,明确海岸线分级保护的分级要求和具体管理要求,并与海洋生态红线衔接,进一步加大对海岸线的保护力度。
”石青峰说。
此外,《办法》规定了海岸线节约利用的管理机制,通过地方制定自然岸线控制使用计划、加强对占用岸线用海项目的审查和论证,向群众开放亲水岸段等措施,提高海岸线的节约利用水平。
《办法》还丰富了海洋部门在海岸线管理中的监管手段。
通过开展海洋督察、实施区域限批等手段,保障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的不断提升。
《办法》强化了海岸线保护的硬举措。
提出实行分类保护,根据海岸线自然资源条件和开发程度,将海岸线分为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类,并提出了分类管控要求;制定管控计划,全面落实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的管控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附件 1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类别功能区功能亚区
面积(平方公里)
Ⅰ1-1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1642.39Ⅰ1岛生物多样性保Ⅰ1-2野生稻点状分布区/
护Ⅰ类红线区Ⅰ1-3野生兰点状分布区/
Ⅰ1-4其他极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1080.51
Ⅰ类红线区
Ⅰ2岛水源保护与水Ⅰ2-1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二级保护区360.02源涵养Ⅰ类红线区Ⅰ2-2极重要水源涵养红线区359.91Ⅰ3岛水土保持Ⅰ类Ⅰ3-1极重要水土保持红线区1985.40红线区
Ⅰ4岛海岸带生态敏Ⅰ4-1海岸带自然岸段防护区115.56感Ⅰ类红线区Ⅰ4-2近岸海域排污口禁设区/
Ⅱ1岛生物多样性保
Ⅱ1-1自然保护区实验区665.11
Ⅱ1-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7.59
护Ⅱ类红线区
Ⅱ1-3其他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区979.49Ⅱ2岛水源保护与水Ⅱ2-1饮用水源准保护区416.93源涵养Ⅱ类红线区Ⅱ2-2重要水源涵养红线区1075.49Ⅱ3岛防洪调蓄Ⅱ类Ⅱ3-1湖滨带保护红线区417.09红线区Ⅱ3-2河滨带保护红线区457.71
Ⅱ类红线区Ⅱ4岛水土保持Ⅱ类Ⅱ4-1重要水土保持红线区804.43红线区
Ⅱ5-1风景名胜区/Ⅱ5岛旅游功能保护Ⅱ5-2地质公园176.29
Ⅱ类红线区Ⅱ5-3森林公园849.81
Ⅱ5-4湿地公园28.24Ⅱ6岛海岸带生态敏Ⅱ6-1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冲区48.86
感Ⅱ类红线区
Ⅱ7其他Ⅱ类红线区Ⅱ7-1昌江核电厂安全缓冲区54.58注: 1. 各功能区在空间上重叠部分按最高级别仅计算一次面积。
2.野生稻、野生兰保护区为点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3.近岸海域排污口禁设区为线状数据,暂未统计空间面积。
4.部分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待规划完善后自动划入Ⅱ类
红线区。
·
附件 2
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分区及面积统计表
类型Ⅰ类红线区
Ⅱ类红线区
面积
占岛近岸海域占岛近岸海功能区生态红线总面域总面积比
(公顷)
积比例( %)例( %)
Ⅰ 1自然保护区核心
34280.63 4.12 1.45区、缓冲区
Ⅰ 2领海基点保护围53.370.010.002
Ⅱ 1自然保护区实验
44344.46 5.33 1.87
区
Ⅱ 2海洋特别保护区2169.030.260.09
Ⅱ 3省级海洋功能区
46419.61 5.58 1.96
划海洋保护区
Ⅱ 4珊瑚礁主要分布
13716.08 1.650.58
区
Ⅱ 5海草床主要分布
5409.710.650.23
区
Ⅱ 6红树林主要分布
2958.840.360.12
区
Ⅱ 7澙湖25381.31 3.05 1.07
Ⅱ 8重要入海河口2269.090.270.10
Ⅱ 9重要砂质岸线及
26500.21 3.19 1.12
邻近海域
Ⅱ 10重要基岩岸线
536.470.060.02
及邻近海域
Ⅱ 11海岸带控制区
133343.0616.03 5.62(向海侧)
Ⅱ 12重要渔业水域206.200.020.01
Ⅱ 13自然景观与历
2281.500.270.10
史文化遗迹
Ⅱ 14增养殖区75922.649.13 3.20
Ⅱ 15生态保留区539854.9864.9122.75
注:不同类型的海洋生态红线区有部分重叠区域,也包含部分自然湿地。
附件 3
市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解表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
序号市县Ⅰ类红线区Ⅱ类红线区总计
占市县面积比例(%)Ⅰ类红线区Ⅱ类红线区总计
占近岸海域比例(%)
( km2)( km2)( km2)( km2)( km2)( km2)1市64.84332.92397.7617.3828.127.755.87.02 2市585.76277.17862.9344.9326.3895.1921.428.55 3市200.88385.55586.4317.85 1.7480.9482.626.37 4市92.99387.91480.919.5650.71458.11508.825.75 5琼海市82.74102.44185.1810.83/425.1425.127.72 6万宁市379.70344.08723.7838.1026.4789.3815.729.41 7市492.88494.74987.6243.469.81246.61256.468.53 8五指山市504.70370.18874.8877.37//// 9定安县 6.90101.53108.439.06//// 10屯昌县95.4071.72167.1213.65//// 11澄迈县18.45252.10270.5513.03/39398.18 12临高县36.51121.86158.3711.79199.9224.7424.662.85 13昌江黎族自治县305.35450.08755.4346.62/685.3685.363.52 14乐东黎族自治县511.15727.751238.944.800.51143.91144.566.22 15陵水黎族自治县194.91211.63406.5436.710.001557.4557.429.32 16白沙黎族自治县738.54498.521237.0658.47//// 17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261.81312.58574.3949.23//// 18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967.59546.571514.1655.99//// 19洋浦经济开发区 2.69 2.29 4.98 4.14////注:海陆界线以省政府2008 年批准的海岸线作为分界线。
Word 文档
附件 4
附图
注:查询省生态保护红线具体坐标和围请登录省生态环境保护厅门户()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