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检查

合集下载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国内仍采用1985年制订的11条依据,其中实验室内自身抗体的检查仍是诊断SLE的主要依据。

通过854例SLE病人的ANA、A-RNP、A-SM、ADS-DNA抗体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的统计、结合临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以上四种自身抗体检查在SLE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对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也作了详细分析。

主题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诊断,自身抗体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采用1985年至1992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免疫实验室资料,从临床诊断为SLE的病人中,筛选出854例同时进行ANA、A-RNP、A-Sm、ADS-DNA抗体血清学检查结果,按阴性、阳性统计见附表。

检查方法均为国内普通采用的实验方法,均以WHO制定的阳性标本作对照。

ANA的检查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鼠肝片为底物片,待测血清1:10稀释。

A-Sm, A-RNP抗体的检测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ENA抗原由小牛胸腺制备,待测血清不做稀释,同时以热处理过的ENA抗原做A-SM抗体沉淀线的鉴别。

ADS-DNA抗体的检查,分别采用变性DNA和短膜虫作包被抗原的ELISA方法,同时实验,对比后确定实验结果,待测血清均做1:10稀释。

2、结果在统计的854例SLE病人中,男女比例为1:5,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3岁,以25至35岁的女性青年最多。

ANA、A-RNP、A-SM抗体的阳性率接近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ADS-DN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可能与国内采用ELISA测定法有关。

3、讨论ANA阳性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及肝性疾病,SLE病人ANA阳性率虽然很高,但无诊断特异性。

如果进一步分型检查,可提示有关SLE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

ANA阳性滴度变化与病情及治疗密切相关,病情活动时可呈强阳性或滴度增高,病情经治疗缓解后ANA滴度下降甚至呈阴性。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何诊断鉴别,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性抗凝因子、狼疮带试验、LEC、抗核抗体(ANA)、抗淋巴细胞抗体(ALA)、抗磷脂抗体、血沉方程K值、胸透*一、检查1.自身抗体的检测分不具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

(1)不具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又分抗核抗体和抗胞浆抗体。

(2)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以下三种抗体:①抗血细胞抗体;②抗淋巴细胞抗体;③其他:抗甲状球蛋白、横膈肌抗体、抗神经组织成分抗体。

2.抗磷脂抗体检测指有抗磷脂成分作用的一组抗体,存在于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存在于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患者。

按其检测方法及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各种命名。

在SLE患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和LAC等都是抗心磷脂抗体。

(1)抗心磷脂抗体(anti-ardiolipin antibodies,ACL):其可出现在多种结缔组织疾病中,SLE阳性率最高达42.4%。

ACL抗体有IgG、IgA、IgM,其中以IgG型为最多见。

(2)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lant,LAC):Con-hey其检出率6%~10%,系其在体外能延长依赖磷脂的凝血过程而得名。

3.其他试验血沉在正常妊娠时可加快,但一般不超过40mm/h。

妊娠合并SLE时,血沉加快,提示SLE活动。

有人认为血沉超过100mm/h,说明疾病严重,其与产后病情恶化有关。

1.免疫病理检查(1)肾穿刺或组织检查:本方法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对许多狼疮肾炎和估计预后有价值。

至少包括光镜、荧光镜检查,必要时用电镜检查。

用免疫组化方法可鉴定淋巴细胞的亚型及沉积物的成分。

(2)皮肤狼疮带试验: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人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交接处出现一条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淀带,呈黄绿色,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与补体在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合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谱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就是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多脏器受损。

SLE患者中,存在多种抗体,不同患者之间抗体谱表现差异较大,对于诊断和治疗SLE具有重要意义。

SLE的典型抗体SLE患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是抗核抗体(ANA,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是指对细胞核内成分产生的抗体,可以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形成颗粒状或均匀染色的荧光。

ANA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患有SLE,因为ANA也可在其他自身免疫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中出现。

但ANA检测是SLE患者筛查的常用方法,阳性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判断。

除了ANA,SLE还伴随出现许多特异性抗体,包括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Antibodies)、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o/La抗体)、抗卡尔滕环肽抗体(Anti-C1q Antibodies)等。

这些抗体的存在与SLE的病情活动性和累积损伤有关。

抗体谱对于SLE的诊断和治疗抗体谱的检测可以为SL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根据当下的国际共识,对于疑似SLE的患者,ANA检测是首选的筛查方法。

如果ANA阳性,接下来会进行更具特异性的抗体检测,如抗双链DNA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等。

抗体阳性结果的存在会加强对SLE的诊断。

而且,不同的抗体阳性与SLE的临床表现、病情活动性和预后等有关,为患者个体化的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

抗体谱在SLE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研究表明,某些抗体的阳性结果与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相关。

例如,抗dsDNA抗体阳性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治疗也相对困难。

因此,根据抗体谱的检测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一些研究还发现,对于某些阳性的抗体,靶向性药物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抗C1q抗体阳性的患者,靶向朝鲜蓟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或C1q抗体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多个器官系统遭受损害。

当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时,通常被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之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如何发生的。

SLE起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紊乱等因素被认为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自身抗体产生,这些抗体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在SLE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是最常见的免疫学特征之一。

抗核抗体是指对细胞核中的成分产生抗体反应。

抗核抗体阳性通常可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简称IFA)来检测。

在IFA检测中,抗核抗体与肾脏或其他器官中特定的细胞核成分结合,形成荧光染色,从而显示出阳性结果。

抗核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关节疼痛、疲劳、发热、皮肤损伤、血液系统异常、心血管疾病和肾脏损害等。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类型因个体差异而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抗核抗体阳性不一定意味着患者一定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因为抗核抗体也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中。

因此,得出正确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对于抗核抗体阳性的患者,及早的治疗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方案通常是基于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

短期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并预防或减轻器官损害。

长期的治疗目标是维持缓解状态,并预防疾病复发。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NSAIDs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反应,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限。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严重的炎症反应时常用于急性期治疗。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详解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要准确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必须进行相关的检测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项目,帮助读者了解并识别这些疾病。

一、抗核抗体(ANA)检测抗核抗体(ANA)是指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与细胞核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ANA检测是自身免疫疾病常用的筛查项目之一,可用于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类风湿因子(RF)是一类针对机体自身抗体产生的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RF检测可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辅助诊断指标,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关节炎的可能性。

三、抗CCP抗体检测抗CCP抗体是一类针对蛋白质环氨基酸序列产生的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性更强。

抗CCP抗体检测是现阶段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抗双链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鉴别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阳性结果常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较大。

五、抗Sm抗体检测抗Sm抗体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之一,其检测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诊断依据。

抗Sm抗体阳性结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较大。

六、抗Scl-70抗体检测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可用于硬皮病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抗Scl-70抗体阳性结果提示硬皮病的可能性,并对其临床特征有一定预测价值。

七、抗Jo-1抗体检测抗Jo-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特异性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抗Jo-1抗体阳性结果有助于确定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

八、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检测抗Ro/SSA及抗La/SSB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其检测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检查项目都有什么红斑狼疮是近几年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

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比较复杂,一般很难确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诊可通过临床高端医疗器械来达到。

下面通过本文来一起了解一下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检查:1、血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系统受到累及时,一般可伴有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个别的患者伴有缺铁性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当出现肾脏受累时,患者大多伴有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和管型。

3、自身抗体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如: 抗核抗体、抗 ds-DNA 抗体、抗 RNP 抗体、抗 Ro/SSA抗体、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抗组蛋白抗体、抗 U 抗体等等。

其中抗ds-DNA 抗体,抗 SM 抗体具有诊断特异性。

4、心电图检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一般伴有心肌病变、肺动脉高压病变,当心包炎或电解质失调时,心电图会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

5、放射线检查:X 线可检查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包炎,胸膜炎,肺炎,肺部感染,肺出血,关节炎等疾病; CT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则对神经系统、心、肺、腹部、盆腔和脊柱关节处的病变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了解你是否适合做CT检查,点击咨询专家。

6、超声波检查:超声波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浆膜炎、心肌炎、脾、淋巴结肿大,胆囊、肾脏、子宫、前列腺病变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进行血管炎的检查。

温馨提示:红斑狼疮对我们的伤害很大,为了及时发现此病的存在并及时给予治疗,我们在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的症状时,应引起警惕,及早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原文链接:/hblc/2013/1118/148186.html。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系统性红斑狼疮(S1E)是一种与基因缺陷、感染、药物等因素有关,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血清中存在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结缔组织受累最为明显,在免疫学上有一系列变化或畸变。

患者血液及组织中有多种自身抗体,如ANA、抗双链DNA及抗SM抗体等。

当抗体滴度高时,常因抗体直接侵袭或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中小血管壁,导致无菌性血管炎及脏器病变。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面颊部皮疹,典型者为蝶形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额部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反复出现,进行性加重。

(5)慢性进行性非侵蚀性多关节炎,累及两个或更多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6)浆膜炎、胸膜和(或)心包炎。

(7)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或精神病。

2.辅助检查(I)肾功能异常,见蛋白尿[(>0∙5g∕d)或(十十十)以上],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2)血液系统异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白细胞减少。

(3)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6个月这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抗核抗体(ANA)效价增高。

3.鉴别诊断与发热性疾病、急性关节炎、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鉴别。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宜卧床休息,避免日光暴晒。

慢性期或病情稳定期可适当参加各项活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生育期妇女病情稳定半年以上,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肾脏或其他脏器严重损害、口服泼尼松VIOrng/d、才可考虑妊娠。

4.控制感染有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尽量避免使用月井苯达嗪、普鲁卡因、磺胺药、青霉素族及其他易引起过敏的药物。

5.退热或止痛有发热及关节疼痛时可选用呻味美辛或双氯芬酸钠(扶他林),或布洛芬(芬必得)。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男为7-9:1,男性和老年人少见。

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抗体为本病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标志物。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本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达89%-97%,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自身抗体。

对SLE患者,ANA的敏感性高达97%-100%,而特异性仅10%-40%,因此ANA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SLE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的情况考虑。

2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且与SLE的活动性,特别是狼疮肾炎的活动密切相关,抗dsDNA抗体的滴度随疾病的活动程度而消长,但在某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由于血清中游离的DNA抗原过多,抗dsDNA抗体与之结合,以致测不到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

约有40%-75%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

3 抗Sm抗体在SLE特异性达98%,但敏感性较低,仅20%-30%,用ELISA方法可使敏感性提高10%,特异性不受影响。

抗Sm抗体的滴度可能与SLE的活动有关,滴度升高可能预示着SLE的复发。

抗Sm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后SLE的回顾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4 抗核小体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达82%-86%。

5 U1RNP抗体(抗nRNP抗体)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阳性率45%-60%。

抗Sm抗体和抗nRNP抗体常并存。

6 抗核糖体P抗体(抗rRNP抗体)主要在SLE患者中出现,且与SLE的精神症状有关。

抗rRNP抗体在SLE中阳性率约为20%-30%。

7 抗SSA抗体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症(75%),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