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篇一: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农历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六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

据说经过冬眼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

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

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

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

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

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

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

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留下许多风俗。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

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

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

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

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

直沿袭至今。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

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

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

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

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

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

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的强烈愿望。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

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

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

【篇二: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黎民百姓五谷收。

小时学唱,记下了这段顺口溜和炕头上的那幅年画。网上“灯心先生(scb0422)给笔者发帖,他“记着小时候大人是这样说的”:

二月二、龙抬头,皇帝爷爷来使牛。皇帝娘娘去送饭,路上砸了一个罐。狗来吃、猫来看,馋的鹞鹰满天转。

【1】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也称春龙节,又谓土地爷生日。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据考,唐朝二月初二已是个特殊日子,说是“迎富贵”之日,这天吃“迎富贵果子”,就是些点心类食品。

实际上,“迎富”之风在远古就兴起来了。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记:有巢氏时,有人要了个孩子带回家中养活,他家从此便大富起来,以后人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为什么选“蓬叶”,取的是“音”,蓬为多子植物,古人遂以“蓬”代“子”。那时,人们采了蓬叶后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

二月二“迎富”之风,世代相传,这有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为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明人谢肇浙在《五杂俎》中还追根溯源:

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他还解释其起源说: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送给邻家帮助抚养,邻家从此大富。这家人家见此情景,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要回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二月二定为“迎富日”。

唐时,二月二不但是“迎富”之日,还是“挑菜”之日。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

入宋,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

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者,“财”也!当时还

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并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宋人周密《武林旧事》记,南宋时,二月二宫中有“挑菜”御宴,于

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放生菜等新鲜菜蔬,在丝帛上写下菜名,压

斛下,让大家猜,有赏有罚。这既“尝鲜”,又娱乐,“王宫贵邸亦多

效之”。

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

轳声。

在洛阳,二月二不仅有“菜”,还有“花”——亦名“花朝节”。

不过,唐宋时的“二月二”并没和“龙抬头”联在一起。故大诗人白居

易无论是在《二月一日》还是《二月二日》中,“龙”只字未提。

先读《二月一日》: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再读《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

字行。至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

大都风俗时言:二月二,谓之龙抬头。

元代,二月二盛行郊游踏青。欧阳玄《渔家傲》中记“二月都城春动野??士女城西争买架,看驰马,官家迎佛宫兰若。”官家的场面自然

壮观,但春色无边,路旁的少男少女中,又有多少旖旎风光?

词中,还有一个让人眼熟的细节:引龙灰向银床画。说的是在二月二,天没亮就起床,用细炉灰从大街门外开始,一直撒向房中床脚,再沿墙根撒向灶台边,意指“引龙回”。

这捧细灰,曲里拐弯,一直撒到了如今。

元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天叫龙

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

乍暖还寒,柳丝带黄,北方农村流行吃炒豆,有“二月二,龙抬头”说,还有“龙抬头日兆”的俗信,认为这天的阴晴可卜一岁涝旱,晴

好主旱,下雨主涝。

明《帝京景物略》中的儿歌更一下浓缩了这六百多年的时空:二月

二“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

柳儿发芽,打尜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