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一)

合集下载

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

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

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保护盐湖生态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我对保护盐湖生态环境的建议:1.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盐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盐湖的水质、气候、地质、植被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盐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限制人类活动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定,限制盐湖周边的人类活动,减少人为因素对盐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禁止非法捕捞、乱倒垃圾、非法开采矿产等行为,保护盐湖的自然生态。

3. 加强环境教育开展盐湖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盐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爱护盐湖、参与保护工作。

4.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盐湖的保护范围、禁止性行为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 推动科研创新加强盐湖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对盐湖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深入了解盐湖的生态特征和演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6. 促进生态旅游将盐湖打造成生态旅游景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盐湖的自然风光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盐湖的独特魅力。

同时,要加强旅游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对盐湖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7. 重视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盐湖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采用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方法,修复盐湖周边的植被和水质,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盐湖的生态质量。

8.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盐湖周边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科学分配,减少对盐湖水资源的过度开采,确保盐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9.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盐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共同研究盐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

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

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盐城黄海湿地是中国重要的湿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盐城黄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自然遗产,盐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1. 环境调查与监测为了全面了解盐城黄海湿地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特征,盐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环境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水质、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了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2. 生态修复规划根据环境调查和监测结果,盐城市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生态修复规划。

该规划包括三个阶段:恢复阶段、重建阶段和维护阶段。

在恢复阶段,主要采取植被恢复、水体净化、生物增殖等措施,以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在重建阶段,主要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如人工造湖、人工种植等,以加强湿地的生态功能;在维护阶段,主要采取监测和管理措施,以保持湿地的生态平衡。

3. 植被恢复盐城黄海湿地是一个典型的潮间带沙质滩涂湿地。

为了恢复湿地的植被,盐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在湿地内大面积种植了芦苇、香蒲等天然植被,并进行了定期修剪和管理。

其次,在原有自然植被基础上适当引进其他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如荸荠、菖蒲等。

这些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率,还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

4. 水体净化盐城黄海湿地水体污染严重。

为了净化水体,盐城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在湿地内建设了多个生态滤池,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其次,在湿地周边设立了多个污水处理站,对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污水进行处理。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湿地内水体的污染。

5. 生物增殖盐城黄海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盐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物增殖。

首先,在湿地内建设了多个人工繁殖基地,对珍稀濒危动植物进行繁育和保护。

盐城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盐城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

2020年第3期2020年9月!"#$总第157期古树保护盐城地区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建议李剑(盐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盐城224002)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很多名贵古树名木,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破坏,这不仅是自然资源的损失,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珍贵文化的流失。

由于古树名木保护缺乏完善的机制,以及人们重视程度不够高,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盐城地区古树名木现状的了解,并结合木质检测仪抽样调查结果,对本地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盐城;古树名木;木质检测仪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被誉为“活文物”、“活化石”叫在历史的涤荡中,一些古树名木得以存活,见证人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了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文物资源。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人过度重视短期经济效应,盲目开发,破坏了古树名木的生长,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因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是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的。

1盐城市地理区位概况盐城市地处北纬32。

34'~34。

28',东经119°27'~ 120。

54%之间,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一般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气候,渠北属南暖温带气候,具有过渡性特征。

全市地势平坦,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河渠纵横。

2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概况根据普查统计显示,盐城地区共有在册古树名木146株,其中一级古树7株,二级古树20株,三级古树112株,名木7株(纪念大将军粟裕及其在苏中地区指挥的战斗取得“七战七捷”辉煌战果而栽)。

古树名木隶属17科22属,其中主要树种有银杏、国槐、桂花、雪柳、榆树、圆柏等。

市直(区)66株、东台市48株、滨海县4株、阜宁县5株、射阳县2株、建湖县20株、大丰市1株;长势旺盛39株、长势良好79株、长势一般24株、长势较差4株(表1)。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旅游资源是指各种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旅游资源,是维系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保护,以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文化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景区是游客最为关注的旅游资源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

首先要进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环境,保持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环境。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打造出品质保证的旅游景区。

2. 采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旅游是一种在旅游活动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强调环保、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活动形式。

生态旅游开发能够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该采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能保护旅游资源,也能提升游客体验。

3. 鼓励社区旅游发展社区旅游是一种以社区为主体、以地方特色和文化为主要体验内容并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旅游形式,具有覆盖面广、经济效益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

鼓励社区旅游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发展。

同时,社区旅游的开发也要在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等方面加强管理,切忌盲目冲击和过度开发。

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持,在旅游业发展中要注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鼓励和支持旅游人才的职业发展,培养旅游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基于社区增权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盐城湿地为例

基于社区增权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盐城湿地为例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增权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结合海滨湿地旅游区周边附近居民现实旅游收益及政府政策调查,分析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增权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社区增权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促进策略,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社区增权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盐城海滨湿地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taking the coastal wetland nature of Yancheng, Jiangsu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coastal wetlands surrounding residents’ real tourism receipts and government’s policy researches to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ommunity empower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 ecology, and ultimately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mpact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of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empowerment for sustainabl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tourism.Keywords: community empower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目录文献综述 (1)第一章前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一、研究背景 (1)(一)生态旅游的兴起 (1)(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中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2)(三)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二、研究意义 (3)第二章社区增权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3)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内涵 (3)(一)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促进旅游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二、社区参与、社区增权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 (5)第三章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社区增权问题研究 (9)一、盐城湿地旅游开发概况 (9)二、盐城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参与状况分析 (9)三、社区增权在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9)第四章基于社区增权的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11)第五章总结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文献综述左冰等对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个人权利与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关于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于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于生态旅游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在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旅游业充分发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作用,同比增长15%。

然而,在一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导致我国20%的自然保护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强化生态旅游的理念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明确生态旅游是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旅游行为。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贯彻中共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立足点。

二、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政府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例如,可以为发展生态旅游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生态旅游项目。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为了提高游客在生态旅游中的满意度,我们需要完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要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生态停车场、环保厕所、游客中心等。

其次,要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培训一批专业化的生态旅游导游,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最后,要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四、发挥生态旅游的带动效应,促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让社区居民受益。

我们应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例如,可以通过成立农民旅游合作社、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经营等方式,让社区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当地农业、手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带动社区居民增收。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1)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1)

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与拓展策略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盐城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旅游度假区。

当前,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状况不错,但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和提升品质。

本文从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和拓展策略两个方面展开,以期为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1. 优势资源盐城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素有“滨海明珠、人间仙境”之称。

其周边海、湖、山、河等生态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海、陆、空交通枢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同时,盐城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如大云寺、仪征古城、扬州木渎古镇等,这些都为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基础设施随着盐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其基础设施愈发完善,旅游度假区内的交通、住宿、商业等设施日益完善。

例如,盐城港拓建成为国家一级港口,成为发展海洋旅游的有利条件;盐城北站开通后,大大缩短了盐城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时间;盐都广场、盐城商场等大型商业、娱乐广场相继建成,各式各样的主题乐园、度假酒店、海洋公园也开始落户盐城旅游度假区。

3. 旅游产业发展盐城市近年来对旅游产业进行了大力投资,推动了盐城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繁荣。

如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旅游品牌建设,举办各种旅游活动等,全面提高了盐城旅游的知名度和品质。

同时,市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旅游企业,鼓励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开发旅游市场。

二、盐城旅游度假区的拓展策略1. 提高旅游品质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盐城旅游度假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旅游品质。

可以通过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旅游设施等方式来达成目标。

同时,还可以举办更多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加。

2. 发挥特色文化盐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是其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强化文化旅游的推广和发展。

可以开展历史文化展览、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等,充分展示盐城的文化魅力,让游客在体验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文化。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的措施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的措施

保护盐城黄海湿地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
1. 强化执法检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破坏遗产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发挥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作用,建立黄海湿地保护执法协作机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黄海湿地等违法行为。

2. 严格控制开发:加强红线管控,严格控制涉及遗产地的项目审批,从源头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

各相关地区要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确保黄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退化、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3. 规划引领:组织编制黄海湿地保护规划,明确黄海湿地保护的区域范围、目标任务、总体布局、保护重点、保障措施、保护投入和利用方式。

4. 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以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黄海湿地监测管理系统,组建遗产地专业管理队伍,设置遗产地保护界标,提高遗产地实时监控能力。

5. 生态修复:坚持问题导向,稳步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采取退渔还湿、水体治理、植被恢复和动植物保护等措施,因地制宜修复湿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6. 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国外湿地保护先进经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

7. 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实践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上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盐城黄海湿地的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议(一)
摘要阐述了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对其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将保护区现有的文化资源正确应用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使生态旅游文化得以提升。

关键词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江苏盐城AbstractThesignificanceofcultureinecotourismwasintroduced.ThespecialcultureresourcesofYanch engNationalNatureReserveweresummarized,andtheexplorationwasdiscussed,soastocorrectlyappl ytheexistingculturetotheecotourismconstruction,topromotethelevelofecotourismculture. KeywordsYanchengNationalNatureReserve;ecologicalculture;tourismresourcesexplorationsuggest ions;YanchengJiangsu
盐城自然保护区为我国最大的海岸带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北纬32°36'51〃~34°28'32〃,东经119°51'25〃~121°5'47〃,辖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5个县(市)的滩涂,海岸线长逾580km,土地总面积为284179hm2,核心区面积为21889hm2,主要保护珍禽丹顶鹤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盐城保护区滩涂属于淤长型滩涂,其面积每年以一定数量增长。

历史上黄河改道,从保护区北部入海,而长江则携带大量泥沙从南部入海,形成长江水下三角洲。

这些泥沙在海洋的作用下,每年不断向黄海扩张,形成独特的淤长型泥滩。

这些不断增长的土地成为了江苏省一块特别的土地后备资源,进而成为此次沿海大开发的重要部分。

而作为一个保护区,盐城自然保护区选择发展生态旅游来协调保护和开发的矛盾,以期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个地区生态文化的形成和完善,是生态旅游发展成熟的充分体现。

盐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保护区围绕自然环境科学、吸收和创新地方传统文化,形成自身生态文化的一个过程。

重视和开发保护区的文化资源,会极大地丰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内涵,提高生态旅游的质量和品位1-3]。

在全国性的沿海开发大潮中,正确对待和运用这些文化资源,对于打造保护区的旅游形象、形成独特的生态旅游、实现沿海大开发中的生态定位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就保护区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进行讨论。

1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因素在旅游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

正确全面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区的生态文化资源,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打造独特的旅游环境、实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步前进的关键。

一是环境文化推动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而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又带动并促使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社会风气的好转。

环境文化某种程度上发挥着环境教育的功能,通过生态旅游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通过环境文化的渲染,自然环境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使生态旅游能够蕴涵高品质、高含量的科学与文化内容,满足生态旅游者的高品位要求,能够引导游客从了解自然、欣赏自然到主动保护自然。

生态旅游拥有的文化特征以及生态的性质,是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主要区别。

二是传承当地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对当地社区对于自然环境权利的认可,争取当地对保护区环境旅游的支持,是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当地文化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是发展保护区特色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生态旅游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保护区保护和当地居民对于滩涂资源的依赖问题。

三是正确合理的文化定位,是确立和提升保护区生态旅游形象的重要内容。

自然保护区本身就是一个保护科研单位,保护是它的首要功能,而旅游则是其次要功能之一,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保护的。

因此,在选择文化定位时,就要确立一种科学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文化,在追求旅游的趣味性的同时,更强调科学、真实的内容,围绕生态主题实践生态式旅游。

2主要特色文化资源
盐城保护区位于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交界地带,属于典型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内湿地植物群落多种多样,包括芦苇地、盐蒿滩、草滩等植物群落。

湿地的特殊环境为各种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地。

区内有植物450种,浮游植物和藻类286种,腔肠动物43种,环节动物65种,软体动物156种,甲壳动物139种,昆虫310种,鸟类379种,两栖爬行类45种,鱼类281种,哺乳类47种。

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因其本身的特殊位置,繁衍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其独特的湿地文化。

2.1丰富的环境保护文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中国2000多家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国28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是中国37家国际重要湿地网络成员之一。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加入了多个国际环境组织,履行相关国际环境公约,承担着保护环境的责任。

它是全球环境保护系统的一个分支,也是全球环境保护和我国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全球环境系统下环境理念的发展和多个环境公约的实践。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发展和研究野生生物资源及自然历史遗产的主要场所,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地,也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研究基地。

通过保护区恰当、真实地反映了全球环境保护文化。

在保护区生活着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遗鸥、大鸨、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鲟共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7种,如獐、黑脸琵鹭、大天鹅、小青脚鹬、鸳鸯、灰鹤等。

它们有的以保护区作为繁殖地,有的以保护区作为越冬地,有的是匆匆过客,有的则是保护区的常住居民。

四季演替,它们在保护区的天空下轮流唱主角。

每一种动物又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境中,拥有不同的栖息环境,同时因为食物链的因素组成了独特而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

2.2鹤文化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吉祥、幸福、长寿的象征。

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1983年,为了保护丹顶鹤等珍惜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盐城自然保护区4]。

这里是丹顶鹤最南、最大的越冬地,全球共有2000多只野生丹顶鹤,每年约有近1000只丹顶鹤到保护区越冬。

由于季节的限制,它们会改变夏天繁殖季节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即冬天在盐城以集群方式生活,最大集群可以达到500只,场面非常壮观。

壮丽的自然景观、迷人的生活方式是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而丹顶鹤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更让人留恋忘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