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合集下载

胰岛素注射护理

胰岛素注射护理

使用两次
使用六次
三、胰岛素的储存及不良反应
胰岛素的储存注意事项有哪些?
未拆封
已拆封
保存 冰箱冷藏,温度在2~8℃。不需冷藏,保存在室温 方式 初次使用之前需在室温 (28 ℃以下),避免日晒。
回温后使用。
保存 可保存直到包裝盒上打 开封后4周内。
期限 印的保存期限为止。

切勿冷冻胰岛素!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 的物质
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主要内容
• 一、注射部位 • 二、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三、胰岛素的储存及不良反应
一、注射部位
1 注射部位选择 2 注射部位轮换 3 操作前检查
1.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手壁
腹部
大腿
臀部
2.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
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
胰岛素人体胰腺人体胰腺bb细胞分泌的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一种蛋白质激素体内体内唯一唯一能降低血糖能降低血糖的物质的物质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三胰岛素的储存及不良反应注射部位选择注射部位轮换操作前检查腹部臀部大腿1
胰岛素注射的护理
胰岛素
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 一种蛋白质激素
注意不要按摩、不要揉。 胰岛素剂量
④胰岛素漏出 腹部
注意不要按摩、不要揉。 注射时要捏起局部皮肤,垂直或者是倾斜45度进针。
⑤ 针 管 堵 塞 6、注射针头一次一换
1 注射前,升温; 4、局部反应:皮下组织增生、硬结、皮下脂肪萎缩或肥大;
⑥ 对 护 士 的 危 害 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质 用酒精棉签将橡皮膜消毒 二、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胰岛素的储存及不良反应 1 注射前,升温; 帮助细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不需冷藏,保存在室温(28 ℃以下),避免日晒。 二、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定期轮换注射部位;

考点09 血糖调节-2020-2021学年高二《高中生物》11月刊(同步课堂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09 血糖调节-2020-2021学年高二《高中生物》11月刊(同步课堂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09 血糖调节一、单选题1.(2020·湖北期中)下列有关血糖的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取有活性的胰岛素B.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C.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D.糖尿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降低,所以排尿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原理是能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糖糖。

胰腺中还存在外分泌部,可以产生胰蛋白酶。

【详解】A、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新鲜的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A错误;B、葡萄糖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氧化分解,场所是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C、胰岛可以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故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C正确;D、糖尿病人由于血糖高,肾小管腔内液体渗透压升高,导致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2.(2020·福建福州·期中)某研究小组为了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分别选取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小白鼠(血糖浓度均为0.9g/L)均分三组,编号A、B、C,分别同时注射少量且等量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仅进行A、B组实验即可证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存在升高血糖的作用B.实验过程中,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效果比胰高血糖素明显C.在调节血糖浓度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关系D.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由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维持【答案】C【解析】【分析】1、从图示可看出,该实验设计了3组,C组为对照组,A、B组为实验组。

2、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A组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B组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说明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胰岛素英文名称:insulin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

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目录简介显微镜下的胰岛 beta 细胞〖化学本质〗蛋白质〖分子式〗C257 H383 N65 O77 S6〖分子量〗5807.69〖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熔点〗233℃(分解)〖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英文缩写〗INS.发现过程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

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

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

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

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

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也就是体内对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抗体,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消化分解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升高的肘候,胰腺就开始分泌胰岛素素进人血液,将血糖很快降低到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同样的胰岛素却无法产生降血糖的效,因此就形成了高血糖、糖尿病。

对于这种患者,单纯地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有时效果不是很好。

胰岛素抵抗不但是2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它还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血脂代谢异常有关,是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

严重的动脉硬化可以形成局部的狭窄,动脉血管壁上可以有脂质形成的斑块或钙化的斑块。

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如果斑块破裂,则可以急剧地堵塞血管,这就造威了心脑或下肢等血管的梗死。

血管梗死就是由于血管堵塞造成该血管供血的组织坏死。

这种事件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脑组织就是脑梗死。

严重的要害部位的急性血管梗死可以致命或致残。

蓝精灵13:23:04胰岛素生理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调节糖代谢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时由于血液成份中改变(含有过量的葡萄糖), 亦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

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2)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升高cGMP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基础试题

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基础试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血糖与胰岛素关系的基础试题:
1.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 细胞中合成。

A. 对
B. 错
2.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A. 对
B. 错
3.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A. 对
B. 错
4. 以下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 细胞中合成。

B.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 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 血糖调节的过程是简单的过程,不需要多种激素的参与。

5.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会出现血糖下降的情况,此时:
A. 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B. 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C.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都会减少
6. 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会出现血糖下降的情况,此时:
A. 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B. 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C.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都会减少
7. 关于糖尿病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一定比正常人少。

B. 糖尿病患者一定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

C. 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有效管理。

D.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胰岛素剂量设置基本方法课件

胰岛素剂量设置基本方法课件

VS
详细描述
饮食和运动是影响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运动强度都 会影响血糖水平的波动。忽视这些因素可 能导致胰岛素剂量设置不准确,从而影响 血糖控制效果。因此,在设置胰岛素剂量 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误区三:不重视血糖监测和记录
总结词
血糖监测和记录是调整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 据,不重视这些可能导致胰岛素剂量设置不 合理。
注意事项
使用胰岛素时应避免注射到皮 下脂肪层,避免在同一部位反
复注射。
02
胰岛素剂量设置的基本原则
剂量设置的目标
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合理设置胰岛素剂量,将血糖水 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和 低血糖的发生。
减少并发症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剂量设置,使患者 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因糖尿病 引起的身体不适合成
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抑制其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
03
促进神经细胞和视网膜发育
胰岛素对于神经细胞和视网膜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胰岛素的种类和特点
01
02
03
人胰岛素
由人体胰腺提取的胰岛素, 纯度高,但生产量有限。
重组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 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 的胰岛素相似。
年轻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胰岛 功能,胰岛素剂量设置相对较低。
对于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初始基 础胰岛素剂量通常为每天每公斤体重 0.5-1.0单位,餐时胰岛素剂量根据 餐后血糖水平调整。
在初始剂量设置时,应考虑患者的体 重、血糖水平、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 素,以制定个性化的剂量方案。
对于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胰 岛素剂量设置应相对较低,并逐渐调 整至最佳剂量。

胰岛素皮下注射小讲课

胰岛素皮下注射小讲课

预防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及时注射 胰岛素有助于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胰岛素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通常选择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 侧等部位进行注射,避免在有疤痕 、炎症、皮肤皱褶等部位注射。
消毒皮肤
注射前要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防 止感染。
注射后出现硬结或红肿也是胰岛素皮下注射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感染、过敏反 应或注射不当等原因引起。
详细描述
为了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注射部位的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在有硬结或红肿的部位进行注射;每次注射前检查针头是否完好无损; 以及在出现硬结或红肿时适当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消散。
正确抽取胰岛素
使用专用的胰岛素注射器,按照医 生或说明书上的指示正确抽取胰岛 素。
注射技巧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注射角度 、深度和速度等,确保胰岛素能够顺 利进入皮下组织。
定期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减 少皮下硬结和脂肪萎缩的风险。
注意观察过敏反应
注射胰岛素后要观察是否有过敏反 应,如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 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正确保存和携带胰岛素
正确保存
未使用的胰岛素应保存在2℃-8℃的冷藏室中,避免冷冻和直射阳光。使用中 的胰岛素可放在室温下保存,但不应超过30℃。
正确携带
外出时,应将胰岛素放在保温袋中,并保持温度。避免将胰岛素暴露在高温或 低温环境中,以免影响其药效。
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就诊
注射胰岛素后,应定期就诊,与 医生沟通治疗效果和自我管理情 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

胰岛素保存护理课件

胰岛素保存护理课件

02
提前计划
在出差或旅游前,应提前了解住宿地或目的地的胰岛 素保存条件,并准备必要的冷藏设备。
03
冷藏设备
携带便携式冷藏设备,如小型冷藏包或保温瓶,以确 保胰岛素在旅途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04
避免极端温度
避免将胰岛素暴露在极端温度下,如阳光直射或直接 放在空调出风口处。
05
及时调整
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适时调整胰岛素的保存方 式和冷藏设备的使用。

02
胰岛素保存方法
室温保存
总结词
适用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室温下可保 存约1个月。
详细描述
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 但需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室温 通常是指15-30℃,避免温度过高或 过低,以免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
冷藏保存
总结词
已开封的胰岛素应冷藏保存,温度在2-8℃之间,可保存约3 个月。
感谢聆听
胰岛素失去活性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需要在严格控制的温度 和湿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生物活性。
如果保存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 小,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失去活性,从而无法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胰岛素失去活性后,注射后无法起到降低血糖的作 用,影响治疗效果。
注射后出现不适反应
02
01
03
如果胰岛素保存不当,注射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反 应,如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瘙痒等。
此外,如果胰岛素保存 不当,还可能引发感染 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 果。
综上所述,胰岛素的保 存护理非常重要,应遵 循正确的保存方法,以 确保胰岛素的生物活性 和治疗效果。
06
特殊情况下的胰岛素保存护理
出差或旅游时的保存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抵抗指的是正常量的胰岛素起不到正常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也就是体内对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产生了抗体,体内组织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是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消化分解变成葡萄糖,当血糖升高的肘候,胰腺就开始分泌胰岛素素进人血液,将血糖很快降低到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来说,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所以同样的胰岛素却无法产生降血糖的效,因此就形成了高血糖、糖尿病。

对于这种患者,单纯地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有时效果不是很好。

胰岛素抵抗不但是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它还与高血压、高血脂、血液黏稠度高、血脂代谢异常有关,是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

严重的动脉硬化可以形成局部的狭窄,动脉血管壁上可以有脂质形成的斑块或钙化的斑块。

在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如果斑块破裂,则可以急剧地堵塞血管,这就造威了心脑或下肢等血管的梗死。

血管梗死就是由于血管堵塞造成该血管供血的组织坏死。

这种事件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脑组织就是脑梗死。

严重的要害部位的急性血管梗死可以致命或致残。

蓝精灵
胰岛素生理作用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作用机理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机制。

调节糖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分泌过多时,血糖下降迅速,脑组织受影响最大,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引起胰岛素休克。

相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缺乏常导致血糖升高;若超过肾糖阈,则糖从尿中排出,引起糖尿;同时由于血液成份中改变(含有过量的葡萄糖), 亦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

胰岛素降血糖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细胞膜载体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通过共价修饰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水平、升高浓度,从而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磷酸化酶活性降低,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辅酶,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通过抑制羧激酶的合成以及减少糖异生的原料,抑制糖异生。

()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缓脂肪动员,使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加。

调节脂肪代谢
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减少,同时抑制脂肪的分解氧化。

胰岛素缺乏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贮存减少,分解加强,血脂升高,久之可引起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的严重疾患;与此同时,由于脂肪分解加强,生成大量酮体,出现酮症酸中毒。

调节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生长。

腺垂体生长激素的促蛋白质合成作用,必须有胰岛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对于生长来说,胰岛素也是不可缺少的激素之一。

其它功能
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及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蓝精灵
胰岛素是现阶段控制血糖的最佳武器,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糖,其疗效也是任
何口服降糖药所不及的,这点无须置疑.但是现在有一种叫“禾仙菇”的菌类中药非常神奇,对治疗糖尿病非常有效。

它能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并发症。

它负作用小,适合患者长期使用。

下面我们来介绍胰岛素的相关内容。

糖尿病专家贾春宝博士指出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选择或、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但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胰岛素治疗方案不合理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是因人而异的。

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一般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来选择适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应尽可能模仿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

人类小时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基础胰岛素分泌和餐时胰岛素分泌两部分。

基础胰岛素分泌率较低,可持续小时,主要是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餐时胰岛素分泌由进餐诱发,分泌率高,持续时间短,主要是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由于大多数人每日进食次,有次餐时胰岛素分泌,所以一种比较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模式是次餐时胰岛素次基础胰岛素,即每日餐前各注射次餐前胰岛素每天注射次基础胰岛素。

对于一些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胰岛素泵,能较好地解决一天小时内的血糖波动。

、对胰岛素存在抗药性
这里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所用胰岛素纯度较低或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例如动物胰岛素导致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效果降糖。

此时,可换用纯度高且无抗原性的人胰岛素。

另一种情况是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此时可加用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对
胰岛素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均可导致血糖升高,后一种情况即我们常说的“苏木杰现象”,就是由于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成高血糖。

此时,胰岛素越加量,血糖反而越高。

、没配合饮食和运动
有些患者认为,用上胰岛素以后就可以随便吃喝了。

事实上,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手段,都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否则,再好的药物也是枉然。

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不但要控制饮食,而且要强调进食定量定时。

定量是指每餐的量要相对固定;定时指每天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和进餐时间应相对固定。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若进食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若进食太早,则有可能发生高血糖,这对血糖控制都是不利的。

、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长期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分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即我们常说的高糖毒性作用。

如属于这种情况,则可大胆增加胰岛素用量,一旦糖毒性作用解除后,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