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动台阵方法的有效性分析
中日地脉动台阵联合观测

A sr c:Ree rh r r m b t Chn a d a a o sre mir te r o nl o ar y i bta t sa c es o f oh ia n J p n b ev d co rmo s it j y n ra s n
Ta g h n a d Xi me n s a n a n,i r e o m p o e t e t c n q e of m ir t e o o s r a i n n e l r n o d r t i r v h e h i u c o r m r s b e v to a d xp o e t e nv  ̄e a a y i p r a h o i h a v v l c t t u t r y h i e n l ss a p o c f st s e r wa e e o i s r c u e b me n h ir t e o r — e y a s of t e m c o r m r e s crs o d .A e f v l b e o s r a i a a i a qu r d.Th t or e o i a i f r f t e n . s t o a ua l b e v t on d t s c ie e da a f m d a s l b s s o urh r a a d 1 ss n n e s a c l to yi a d i v r e c l u a i n.Th a a s g i g o e op n d e d t i o n t b e e On h W e i f t e I s iu e f t e b s t o h n t t o e t
场地波速结构的地脉动无线测试方法

场地波速结构的地脉动无线测试方法
代志勇;师黎静;陶夏新;路建波
【期刊名称】《世界地震工程》
【年(卷),期】2009(25)3
【摘要】因其简便、经济的独特优势,地脉动台阵方法在场地剪切波速结构探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兼顾探测深度和探测精细程度,地脉动方法通常需要布设多个不同尺寸的台阵。
传统的有线测试系统极大地影响了地脉动台阵的现场布设和工作效率。
文中介绍了一种地脉动无线测试系统和现场测试方法。
该系统采用了无线控制加固态记录方案,在中心观测点无线控制采集系统的开始、结束采集、保存和传输地脉动采集数据号,极大地降低了现场地脉动台阵测试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一实际工程场地进行的应用表明,利用该系统采集的地脉动台阵数据提取的瑞利波频散曲线和反演的场地剪切波速结构有较高的精度。
【总页数】6页(P113-118)
【关键词】地脉动;无线测试;波速结构;台阵方法
【作者】代志勇;师黎静;陶夏新;路建波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2
【相关文献】
1.声波测试及场地剪切波速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J], 黄志芳;邓晓斌
2.地脉动空间自相关方法反演浅层 S 波速度结构 [J], 刘庆华;鲁来玉;何正勤;胡刚;王凯明;龚艳
3.石家庄市区场地脉动特征及土层剪切波速 [J], 彭远黔;李雪英;高登平
4.上海场地土的脉动特性及剪切波速特征 [J], 胡钧;杜坚
5.中山市城区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及脉动特征 [J], 郑洁红;郭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外台阵建设与维护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野外台阵建设与维护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朱振家;田洁;吴启民;陈雪梅;丁宏【摘要】结合野外台阵工作的实践情况,对台阵选址、建设及后期仪器维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5(027)002【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地震科学台阵;野外流动观测;设备故障【作者】朱振家;田洁;吴启民;陈雪梅;丁宏【作者单位】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甘肃天水741020;甘肃省地震局天水中心地震台,甘肃天水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30 引言中国地震局2010年开始实施“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计划14年共7期,通过布设宽频带、密集分布的大型流动地震台阵,辅以深地震测深和重磁电的地球物理探测剖面、主动源重复探测等手段,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观测,获取该地区地壳与上地幔精细的地震波三维速度结构、介质物性的空间分布、深部应力状态及变形的分布,建立该地区深部孕震环境的动力学模型[1]。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项目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项目二期规划的地震台阵观测点总数674个,甘肃省地震局负责承担了175个台站。
经过选址、土建、仪器安装等工作,于2014年1月1日正式运行,2014年4月中旬前完成了所有台站第一次现场收取数据的工作。
在现场发现个别台站地震计、数采、供电系统、传输系统出现了工作不正常的情况,影响了数据的连续率。
本文对野外台阵从建设到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及经验进行分析,以便在后续维护以及在后几期野外台阵建设中起到参考作用。
1 台阵概况本次架设的地震计是英国GURALP公司生产的CMG系列地震计,数采是由美国REFTEK公司生产的REFTEK130地震数据采集器,传输系统和供电系统是由国产IR713TM01-STD三模块无线路由器和便捷式太阳能供电设备共同组成。
工程场地条件评定中的地脉动研究

工程场地条件评定中的地脉动研究陶夏新;刘曾武;郭明珠;师黎静;董连成【期刊名称】《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年(卷),期】2001(007)008【摘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学者金井清将地脉动观测作为工程场地动力性能探查的一种手段,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以1 s以下短周期的微动为主,主要用于估计工程场地卓越周期.随后,野越五十岚研究了地脉动的功率谱和相速度.70年代,一些研究者试图借助地脉动谱估计强地震动谱的努力受到阻碍、质疑,地脉动研究陷入低谷.随着建筑物的高、长、大化,大于1 s的长周期地脉动观测开始活跃起来.80年代,开始了脉动台阵观测,推算工程场地的传递函数,主要是谱比和反演S波速度构造.1985年墨西哥地震和1989年洛马普雷他地震后,场地土质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更广泛受到重视,地脉动研究在国际上再次形成热点.【总页数】2页(P1063-1064)【作者】陶夏新;刘曾武;郭明珠;师黎静;董连成【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4【相关文献】1.导向钻进在复杂场地条件下长距离铺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梁小强;张可能;彭良;刘福东2.邯郸市工程地质场地条件与地震动参数关系研究 [J], 杨柳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J], 卢春雷4.复杂场地条件下深基坑围护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 [J], 李新;黄健;樊海元;陶金海;李昊雨;杨凡林5.震源机制和场地条件在河北地震影响场判定中的应用研究 [J], 孙丽娜;齐玉妍;陈婷;王晓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六安磁通门台阵数据质量分析及方法应用

DOI:10.16661/ki.1672-3791.2310-5042-4488安徽六安磁通门台阵数据质量分析及方法应用Array车濛琪1,2吴婉楠3,4*应允翔1,2朱厚林3,4胡志文1,2张明明1,21.蒙城地震监测中心站 安徽蒙城 233527;2.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站安徽蒙城 233527;3.六安地震监测中心站 安徽六安 237000;4.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 安徽六安 237000摘要:安徽省地震局于“十三五”时期在皖大别山地区建设由15个台点组成的磁通门台阵,选取2023年6—9月地磁三分量的观测资料,通过该时间段的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判断仪器的运行状况,利用数据的拟合分析、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和大致处在相同经度、纬度仪器的日变特征分析对仪器运行以来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得出安徽六安地区磁通门台站数据质量较好结论。
关键词:地磁台阵 拟合分析 日变特征分析 质量分析评估中图分类号:P315.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4)03-0222-03Data Quality Analysis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of the FluxgateArray in Lu'an, AnhuiCHE Mengqi1,2WU Wannan3,4*YING Yunxiang1,2ZHU Houlin3,4HU Zhiwen1,2ZHANG Mingming1,21.Mengcheng Seismic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Mengcheng, Anhui Province, 233527 China;2.Mengcheng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Mengcheng, Anhui Province, 233527 China; 3.Lu'an Seismic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Lu'an, Anhui Province, 237000 China; 4.Dabie Mountain Seismic Monitoringand Forecasting Experimental Site, Lu'an, Anhui Province, 237000 ChinaAbstract: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Anhui Earthquake Agency constructed a fluxgate array consisting of15 stations in the Dabie Mountain area in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hree-component observation data ofthe geomagnetic fiel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2023, judges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instrument by the continuity andcompleteness rates of data during the perio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observation data since the operation ofthe instrument by utilizing the fitting analysis of data, the response ratio and day-by-day ratio of geomagnetic loadingand unload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ail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trument at the approximate sam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and concludes that the data quality of fluxgate stations in Lu'an, Anhui is better.Key Words: Geomagnetic array; Fitting analysis;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Quality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地磁场是地球最基本的物理场之一,在地震研究中,地磁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基于地磁学的理论和方法基金项目:2023年度安徽省地震局科研合同制课题“地磁台阵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与应用”;武汉引力与固体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研究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WHYWZ202110)。
利用HHT方法浅析台站地震前地脉动信息变化特征

第20卷第1期 2018年3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J. of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V〇1.20,N〇.1Mar. 2018利用HHT方法浅析台站地震前地脉动信息变化特征任建辉1,李继业2,武晓军3,孙强4,秦丽岩1,孙鹏宇5张彦吉3,吴海波6,杜天娇1(1.哈尔滨市防震减灾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1;2.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90;3.哈 尔滨市通河地震台,黑龙江哈尔滨150900;4.哈尔滨市阿城地震台,黑龙江哈尔滨150300;5.哈尔滨市 城乡建设委员会,黑龙江哈尔滨150000;6.哈尔滨市木兰地震台,黑龙江哈尔滨151900)摘要:研究通过H H T变换,将噪声脉动信号不同周期成分分离,形成不同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时间系列,分析大量的频率随时间变化的集中区域,揭示信号内部的局部特征和信息,结合2008年以来省内2次4. 5级以上地震及哈尔滨市有明显震感的前郭5级地震研究、总结前兆性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特征。
研究发现:(1)地震发生前存在频率幅值增高现象,频率集中在20~49p H z,其中优势幅值频率在32pH z、38p H z和43p H z;(2)幅值增高现象在时域上一般表现在10天以上;(3)频率幅值与震级存在一定的正比例关系;(4) 震中距与幅值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5)距离震中越近的台站,可能越早出现异常;(6)对频率幅度高值的 台站进行互相关,发现震前相关性存在离散现象。
关键词:地震预测;H H T方法;时频特性;边际谱;预测指标中图分类号:P315.72 文献标识码:A0引言从地震观测的角度可以把地脉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周期地脉动,一类是长周期地脉动。
地 脉动也就是地震噪声,因为它干扰了小地震或远 距离地震的观测,许多人对地脉动进行了研究。
19世纪以来,微弱的震动,与地震、爆炸或当地的 噪声源无关的地震波的持续振荡,已经在地震波 记录中观测到了(bertelli, 1872 )。
地脉动方法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 : 因其简便 、经济的独特优势 , 地脉动方法在场地动力性能评价 中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 业 已取 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并得到了 广泛应 用 。 由于对 国际地 脉动研 究的最 新进 展缺 乏足够 的了 解 , 我国地震工程界对其研究和应用尚存在不同 认识 。 本文着重 介绍了地 脉动单点谱 比法和 地脉动 台阵 方法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 , 指出了各种方 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 , 以期促进地脉动方 法在 我国的合理使用 , 推动我国地脉动研究的不断深入 。 关键 词 : 地脉动 ; 研究进展 ; 台阵方法 ; 单点谱比法 中图 分类号 : P 315. 912
引言
自 O m o r i 最早观测到地脉动 ( m i c r o t r e m o r ) , 并发表了 “论地脉动 ”一文至今 , 地脉动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 历史 。 在过去近百年间 , 国际上提出了大量新的分析方法 , 地脉动在场地动力特性评价 、 地震区划和速度结 构探测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 但在我国地震工程界 , 由于对地脉动的最新发展现状缺乏认识和了解 , 研 究者要么对地脉动方法全盘否定 , 要么仍然使用几十年前的过时方法 , 还有些研究者未对地脉动最新方法深 入研究就盲目应用 , 甚至还有些误用 。 作者曾与其他研究者合作对地脉动研究做过系统的总结 , 归纳 、评述了地脉动的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 ( 包括台阵观测方法 ) 、 地脉动分析 、利用地脉动研究场地动力特性及用地脉动台阵观测估算场地剪切波速
海陆地震联测流动台站布设及信号分析

海陆地震联测流动台站布设及信号分析夏少红;林伟;陈建涛;徐辉龙;丘学林【摘要】10.3969/j.issn.1009-5470.2012.03.007% 利用海上大容量气枪作为震源,陆上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站作为接收台阵的海陆地震联测试验在南海北部已开展多次,其中流动台站的布设一直是野外试验中至关重要的工作之一。
作者以2011年海南岛海陆地震联测试验为基础,对野外流动台站的布设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同一震源不同台基记录信号的差异性、不同震源同一台基记录信号的变化特征以及相近接收距离不同台基记录的信号特征等方面对以下3个不同类型台基上流动台站接收到的气枪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接收到的气枪信号与台基的稳定性、环境噪音的大小存在紧密关系。
在相近接收距离下,当布设台基为山脚成片的基性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很高,且波形持续时间较短,能量较为集中;当布设台基为河边冲积的岩石时,流动台站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较差,且波形持续时间较长,能量较为分散,导致信号的到时难以分辨;而当布设台基为山顶半悬浮大块岩石时,流动台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噪比最差。
从处理的地震剖面可知,台基为成片出露的基性岩石时,震相数据最为清晰,拾取也更准确。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10页(P48-57)【关键词】南海北部;海陆地震联测;流动台;信噪比;气枪信号【作者】夏少红;林伟;陈建涛;徐辉龙;丘学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8.4南海北部陆缘记录了南海扩张与演化的许多重要信息, 该区不仅是华南正常陆壳和南海北部陆缘减薄陆壳的衔接带[1], 也是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分布区域, 特别是其间的滨海断裂带, 既是华南地块与南海地块的分界线, 也是南海北部的重要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8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5 No.8 2006年8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2006地脉动台阵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师黎静1,陶夏新2,赵纪生1(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通过在一工程场地进行的地脉动台阵观测和速度结构反演,从地脉动观测系统、面波频散曲线的提取和反演方法等关键环节探讨反演浅层速度结构的可能性。
研究结果表明:(1) 用空间自相关法提取瑞利波频散曲线,进而借助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反演的场地浅部剪切波速度结构与钻孔法测试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在20%左右。
(2) 覆盖层平均波速的结果计算与频率–波数法的分析结果几乎完全相同,但频率–波数法对上部20 m土层只得到一平均波速。
(3) 方法精度与目前国际同类研究——表面波谱分析方法的精度基本相当。
在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领域,波速结构测试最直接的目的是评价场地土层的动力性能。
进一步从对地震地表反应影响的角度,用一维土层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分析地脉动台阵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地脉动反演波速结构模型的误差远小于仅用覆盖层平均等效波速的单层模型对地表反应谱影响。
仅用一平均等效波速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够的,探测浅层速度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地脉动台阵方法有潜力作为探测场地浅部剪切波速度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地震工程;剪切波速结构;浅部;地脉动;台阵观测;场地反应中图分类号:P 315;TU 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08–1683–08 V ALIDATION OF MICROTREMORS ARRAY METHODSHI Lijing1,TAO Xiaxin2,ZHAO Jisheng1(1.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2.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Heilongjiang 150090,China)Abstract:By the microtremors array observation and velocity structure inversion in the field of an engineering project,the accuracy of microtremors array methods(MAM) for exploring the detailed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is studied with observation system,dispersion curve extraction and inversion methods. The shallow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is inversed by the hybrid method of genetic algorithm(GA) and simplex algorithm(SA) from the surface wave dispersion curve,which is inferred by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AC) from microtremors array records.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average error of each layer is about 20% compared with that detected by borehole method. The average velocity obtained by SAC method and frequency wave-number method(F-K) is almost the same. However,F-K method only gives an average velocity for the upper 20-meter layer. The accuracy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ASW) method. In the field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 direct goal of velocity structure exploration is site 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ite seismic responses,the accuracy of MAM is further validated by 1D equivalent linearized analysi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sponse spectra from inverse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that measured in borehole is really acceptable,whereas that for the simplified single layer model with the average velocity is quite larg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not a good idea in seismic收稿日期:2005–04–25;修回日期:2005–07–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8032);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项目(604034)作者简介:师黎静(1976–),男,199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shljiem@·168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design to characterize site condition only by the average velocity;and the MAM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exploration.Key words:earthquake engineering;S-wave velocity structure;shallow layer;microtremors;array observation;site response1 引言场地土质条件对地震动和震害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已得到地震工程界的广泛认可。
从波传播的角度看,场地的动力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层的厚度、阻抗vρ(ρ为密度,v为波速)和土性组合等。
土层剪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即场地细部剪切波速度结构,间接地反映覆盖层的刚度、阻抗比、土性组合和波传播特性是场地动力性能评价、土工地震反应分析和定量估计场地条件影响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资料[1~7]。
然而,在研究和应用中场地细部剪切波速度结构常被平均等效剪切波速所替代。
一些学者[6]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利用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求解场地传递函数的简化方法。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也是规定以土层平均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进而确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的。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一维土层的传递函数还是土层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都大大提高,这种替代带来的简便是微不足道的。
这种替代主要是考虑到利用钻孔法测试详细波速结构的费用较高,很多情况下缺少实际测试资料。
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应该是研究开发更方便、更经济及对环境影响更小的场地剪切波速测试方法。
地脉动研究提供这样一种新的波速测试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长周期(>1 s)地脉动的台阵观测等方法反演场地剪切波速度结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日本该方法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在13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2004)上专门为此设立一讨论专题。
十几年来,研究人员利用长周期地脉动台阵观测先后成功推算美国和日本等地一些工程场地直到地下数公里深的深层剪切波速度结构。
仅日本就在近500个场地得到应用,作为日本各大盆地速度结构的主要探测手段[4~11]。
长周期地脉动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更稳定些;而短周期地脉动多由人类活动因素引起,随机性大,成分比较复杂。
虽然地脉动的有效频率高达10 Hz以上,但由于短周期地脉动的高随机性,对观测环境、观测系统和分析方法近乎苛刻的要求,各国研究者长期以来仅限于长周期地脉动研究。
大多数研究给出的表层土厚度都在数十米,对工程结构最感兴趣的浅部土层(一般20~30 m)只能给出一平均波速,无法满足实际工程勘察的需要。
长周期地脉动与深部土层结构有关,短周期地脉动则与浅部土层结构有密切关系。
若可以利用地脉动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来推断一二百米乃至百米以内的土层波速,则会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短周期地脉动应用的可能性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本文依据厦门一工程场地[12]的地脉动台阵观测竖向记录数据,从测试系统、台阵设计、面波频散曲线的提取和反演方法等关键环节探讨探测浅层速度结构的可能性。
通过与钻孔法测试结果及频率–波数结果的直接比较和对比,分析地脉动台阵方法的精度;通过场地土层地震地表反应的计算,从评价场地动力性能的角度深入研究地脉动台阵方法的精度是否满足地震工程领域的需求,同时也考察用覆盖层平均等效剪切波速代替细部剪切波速度结构对评价场地土层动力性能的影响。
2 地脉动观测和分析2.1地脉动台阵观测本文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有关研究人员在福建厦门市一工程场地进行地脉动台阵联合观测,观测场地覆盖层主要由杂填土和残积土组成,厚度24.0~32.5 m,一般认为下伏强风化花岗岩即为基岩。
2.1.1 观测系统地脉动台阵方法研究是基于现场测试基础上的,首先研究观测仪器、观测系统对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