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发展西北文化产业战略中的政府角色

发展西北文化产业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张怀林,唐志强(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政府政策扶持及产业运作所需要的体制环境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大发展,亟需政府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扶持促进。
[关键词]中国西北;文化产业;战略;政府角色[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1-11-04[作者简介]张怀林(1975-),甘肃泾川人,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唐志强(1972-),甘肃古浪人,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政府对其支持起到了重大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它的宏观战略方面。
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并且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极力推广所谓的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的保护性政策,其目的就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清除障碍。
英国政府支持文化艺术门类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
英国政府把文化创意从文化产业中独立出来,认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文化创意产业。
韩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其力度之大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
韩国明确地将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自2001年开始,政府决心用5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在世界市场的份额由目前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
一、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推动丝绸之路的申遗进程丝绸之路申遗属于文化线路申遗。
文化线路申遗作为一种新型申遗形式,在国外已有成功先例,例如1993年桑地亚哥?德?卡姆波斯特拉朝圣路(SantiagodeCom-postela)的西班牙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但在我国,这还是第一次,难度显而易见。
浅析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公共电视节目蛮 数(菩)
全區共电视节
目播出时间(小 时)
全年电视剧播岀 部数(万部) 逬口电视剧播出 部数(部) 全年动画电视播 出小时数(小
时)
表2
2011 年 10 45594
0.05 514
作品《刘三姐〉,在广西是家喻户晓的。"2002年,在全国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评选上,广西的参
评作品共获得了 13个奖项,在全国名列前茅”。回如果能够
开发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即山歌、抛绣球、壮剧、三江鼓楼 风雨桥、宁明花山岩画等民族文化古迹,以此作为素材,创新 变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一定会让传统文化市场化程度提 高。而西藏和新疆的影视业却不容乐观,西藏的电视节目制
浅析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 产业发展问题
郭映珍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0 )
摘 要: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
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严重失
调、民族文化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低、民族艺术文化业逐渐消失
和民族餐饮业、民族体育文化业、民族节庆不适应全球化竞争
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 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旳
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众多,比如建筑和家居文 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群众艺术、商业文化、养生文化、 旅游文化、宗教文化、伦理文化、文物收藏与鉴赏、传媒文 化、民族餐饮业、民族体育文化业、民族节庆等等不同类型 的文化产业形式。但是这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却面临着重大 安全问题,文中所要研究边疆民族(本文指广西、云南、新 疆、西藏和内蒙古)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安全问题的主要 是旅游业、传媒业、艺术文化业和民族餐饮业、民族体育文 化业、民族节庆。文化产业在不同的区域,发展存在一定差 距。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GDP与东部地区相比, 对全国经济发展贡献率最低,除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不 到实质性的作用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没 有实现突破。
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田波;金蓉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5
【摘要】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未来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强弱.从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业绩、文化旅游产业贡献和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对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产业业绩和文化旅游产业贡献仅陕西较为突出,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通过突破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强化特色产品开发以及加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合作等措施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总页数】3页(P278-280)
【作者】田波;金蓉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组织部,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基于AHP的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环太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3.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环太湖地区
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测度与评价4.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5.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环太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

2020年1月下半月刊“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魏寒梅近两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柱。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在这一历史契机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应意识到新疆文化旅游业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脆弱性以及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却未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缺陷。
随着党中央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和深入人心,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新疆的文化旅游产业应逐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彰显特色,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真正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支柱产业。
引言新疆地处亚欧腹地,自古以来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纽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新疆在“一带一路”上的特殊优势,即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周边8国相邻,有“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交往的天然条件。
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文学、音乐、曲艺、民俗等多元文化体系和在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龟兹文化、军垦文化、和田玉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产品奠定了扎实厚重的基础。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应借助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现阶段,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2017-2018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017-2018年,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第三产业日渐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新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社会稳定得到巩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 920.09亿元,首过万亿元。
201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2 1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加快西北部地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张家口为例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 eId s y n r
2 1 第 2 期 0 1年 1
加快西北部地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
以张 家 口为 例
姚 志 兰 张 志 芳 安 蕴
(. 家 1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北 张 家 1 0 5 5 ;. 家 口 市城 市 建 设 开发 总 公 司 , 北 张 家 口 0 5 0 ) 1张 2 河 2 7012 张 河 70 0
1 发 展特 色旅 游文 化产业 的优 势条 件
1 1 区 位 优 势 .
张 家 口是 中 国北 方 最 早 的 工 商 贸 易 城 市 , 清 时 期 就 广 度 和 深 度 挖 掘 发 展 。 明 2 2 旅 游 行 业 管 理体 系不 完 善 . 有 中 国“ 路 商 埠 ” 称 。 其 地 处 京 、 、 、 四 省 市 交 界 陆 之 冀 晋 蒙 条 块 分 割 、 头 管 理 的 现 象 突 出 , 织 协 调 机 制 不 健 多 组 全 。一 些 景 区 按 资 源 的 性 质 分 属 不 同 的 政 府 部 门 管 理 , 一 物 流 供 应 链 中 的 重 要 于不 同行 政 区域 , 成 了管理 的条块 分 割 。 由 造 公 里 , 天 津 3 0公 里 , 位 优 势 十 分 明 显 , 作 为 北 京 旅 距 2 区 可 于 有 些 部 门 过 于 强 调 自身 利 益 , 作 意 识 不 强 , 游 业 难 以 合 旅 游 圈的延伸和 补充 。 处 , 京 、 、 、 周 边 地 区有 依 托 性 的 物 流 圈 和 北 方 现 代 是 冀 晋 蒙
特 色旅 游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主 要 因 素 , 行 全 面分 析 , 进 为促 进 张 家 口特 色旅 游 文 化 产 业更 好 更 快 发 展 寻 找 相 应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 家 口 ; 色旅 游 ; 化 产 业 ; 势 条 件 ; 游 团 队 张 特 文 优 旅 中图分类号 :2 F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O 1 2 —0 50 17 —1 8 2 1 ) 10 6 —2 初 见 成 效 , 还 未 形 成 规 模 , 留 有 很 大 的 开 发 空 间 , 形 但 还 距 成 具 有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产 品 体 系 还 有 一 定 差 距 , 进 一 步 向 应
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及发展路径

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特征及发展路径作者:韩玥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5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加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东南沿海引领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凸显。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特征发展迅速,特色凸显。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特色突出,虽然中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跟东南沿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成绩显著。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
2004—2016年,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文化服务业三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比例结构从21.68∶16.07∶62.25调整到14.10∶12.90∶73.00,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015年,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文化服务业企业的占比分别为75. 24%、77. 22%、77.61%和76.19%,高于全国67.65%的平均水平。
在某种程度上展示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向规模化推进,尤其是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速较快,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趋向缩小。
2012—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02%,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幅度保持在14.99%。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呈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
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在企业数、从业人员数、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相关指标的增幅上基本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说明文化产业资本投入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向,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大西北地区,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时代的浪潮中,其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从整体来看,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旅游产业的兴起为民族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
以新疆为例,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等自然风光与当地独特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吸引了大量游客。
游客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能参与到民族歌舞表演、品尝特色美食、购买手工艺品等活动中,深入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文化节庆活动也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宁夏,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是当地回族等民族群众的重要聚会,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活动期间,会有精彩的宗教仪式、民俗表演、特色展览等,让人们对当地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手工艺品产业在大西北地区也有着独特的发展。
例如,甘肃的洮砚、青海的唐卡、新疆的艾德莱斯绸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不少手工艺品制作者通过传承和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动了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部分地区交通不便,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的数量和旅游体验,进而影响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如,一些偏远的民族村寨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道路不通畅,难以吸引大规模的游客。
其次,人才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需要既懂民族文化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但大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外流。
再者,资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和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设施的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
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二 、 制 约 西 部 民 族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因 素 西 部 大 开 发 是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的 战 略 决 策 , 是 西 部 少 数 民 族 的 历 史 机 遇 。 国 家 的 关 注 , 地 方
政 府 的支 持 ,将给 西 部地 区 的 发
的名 牌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社 会 和 经
济 效 益 。但 是 也 应 该 看 到 , 西 部 地 区 由 于 其 地 理 位 置 和 历 史 等 种
较 落后 。 1 .对 文 化 产 业 认 识 不 足 ,文 种 原 因 , 其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还 比
由 于 西 部 地 区 的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殷 厚 独 特 , 潜 力 巨 大 , 非 常 有 利 于 综 合 开 发 , 为 西 部 民 族 文 化 产 业 提 供 了 发 展 的 平 台 。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开 发 无 疑 是 西 部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因 此 , 西 部 地 区 必 须 充 分 发 挥 民 族 文 化 资 源 的 优 势 ,综 合 发 展 民族 文 化 产 业 。
一
、
西 部 发 展 民 族 文 化 产 业
既 有 奇 异 的 高 原 雪 域 风 情 , 又 有 山 青 水 秀 的 桂 林 山 水 、 三 峡 风 光 。 境 内 国 家 自然 保 护 区 、 国 家 森 林 公 园 、 风景 名 胜 区 众 多 。名 山 、 名 湖 、 瀑 布 、 岩 溶 、 泉 水 数 量 众 多 。 在 这 些 名 山 大 川 、 高 原 雪 山之 间 , 众 多 的动 植 物 资 源 以 其 稀 有 性 和 奇 特 性 , 具 有 巨 大 的 保护 价 值和 多样 性 的开发 功 能 。 3 民 族 、 民 间 文 化 丰 富 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全国情况来看, 人均社会消费最低的 6 个省份, 分别为贵州㊁ 新疆㊁ 云南㊁
人均社会消费, 向来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
宁夏 ㊁ 海南 ㊁ 新疆 ㊁ 甘肃 ㊁ 贵州 ㊁ 天津 ㊁ 云南 ㊁ 山西 , 其中西北六省区占 据四席位置㊂
全国各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于后十位的省份 , 分别是西藏 ㊁ 青海 ㊁
也为今后刺激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 , 拉动内需 , 留下较大空间 ㊂ 据统计 ,
甘肃㊁ 宁夏和广西, 全部来自西南和西北地区, 西北六省区占据三席位置㊂ 也就是说, 由于各种利好政策叠加, 近几年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虽然较快, 从 由此可见, 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 远远高出了对消费的依赖㊂
规划的顺利开局㊂ 西北六省区文化产业发展, 也因
一带一路
建
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不断加强区域合作, 全力助推内陆沿边地区从对外开放
一 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为西北六省区文
业发展渐入佳境, 取得了显著成效㊂ 然而, 与发达地区相比, 问题和短板仍 优势并未充分转换成与其相应的产业优势㊂
省份 陕 西 甘 肃 宁 夏 青 海 新 疆 内蒙古
新疆文化网㊂ 2016 年数据来自 ‘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 2017“ ㊂
㊀ ㊀ 注: 表 1 中 2014
646������ 11 132������ 91 67������ 00 46������ 67 110������ 91 300������ 32
而言, 其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 陕西最高, 新疆最低, 甘肃㊁ 宁夏㊁ 青海
和内蒙古数据大致相似㊂ 文化产业的增长陕西省和内蒙古增长较快㊂ 无论占 增长空间㊂
比高还是低, 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与发达地区相比较, 西北六省区都有较大的
(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情况
习近平 2014 年 5 月在河南考察时 , 首次提及 新常态 概念 ㊂ 这是
2018年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的深入推进, 西北六省区由过去的文化改革后方, 变成了如 今的前沿阵地, 各省区文化产业发展也渐入佳境㊂ 凭借着突 出的区位优势㊁ 文化优势和空间优势, 西北六省区在国家发 展格局中的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㊂
社 会 科
业经历十多年 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入 热运行 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 新常态
增加值
占 GDP 比重 3������ 65 1������ 94 2������ 44 2������ 03 1������ 2 1������ 69
2015 数据来自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
717������ 79 157������ 09 64������ 94 54������ 76 112������ 68 323������ 1
增加值
占 GDP 比重 3������ 95 2������ 30 2������ 23 2������ 27 1������ 21 1������ 81
2015 新疆数据来自
图 1㊀ 西北‘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 2017“ ㊂
㊀ ㊀ 通过表 1㊁ 图 1 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 从西北六省区文化产业发展整体
下 载 使 用
的丝路文化历史进程中, 西北地区始终处于最前沿, 历史积
倡议
发展之后, 也进入新常态, 增速明显放缓; 十二五
新常态 , 文化产
十三
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随着
的关键时期, 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 规划的圆满完成, 又迎来了 十
三五
设的深入推进, 发生着特色鲜明的变化㊂ 六省区立足自身比较优势, 充分发 的边缘迈向前沿, 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也日渐增强㊂
学
化消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㊂ 随着
出 文 献
版
社
方面具有天然共性, 在基础设施㊁ 科技教育㊁ 金融服务㊁ 文
版 权
所
有
海㊁ 新疆㊁ 宁夏㊁ 内蒙古六省区, 在文化资源㊁ 风土人情等
, 华
南
农
淀也最为深厚㊂ 地处
一带一路
沿 线 的 陕 西㊁ 甘 肃㊁ 青
业 大
学
一带一路
图
书
馆
摘 要:㊀ 西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㊂ 在数千年
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六省区文化产
然比较突出,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较低, 六省区在文化资源占比
(一)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相对脆弱的㊁ 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 使得西北地区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工
业开发㊂ 与此同时, 西北六省区又蕴含着灿烂的民族文化, 拥有非常丰富的
文化旅游资源: 大量可移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区域文化产业 相对滞后, 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㊂
发展的重要基础㊂ 与富集的资源优势相比较, 目前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还
表 1㊀ 西北六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 GDP 比重一览
2014 年 2015 年
单位: 亿元, %
增加值 802������ 5 146 74������ 4 63������ 8 127������ 9 350������ 1 2016 占 GDP 比重 4������ 14 2������ 03 2������ 35 2������ 48 1������ 32 1������ 93
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判断 , 自此 , 中国经济在告别过去
区市人均消费支出排行榜上 , 西北六省区中 , 只有陕西省进入社会消费品
高 , 其中文化消费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㊂ 据统计 , 在 2016 年全国 31 个省
零售总额前二十名 , 其他各省区消费力明显不足 , 人均消费支出偏低 , 这
30 多年平均 10% 左右的高速增长后 , 逐渐放慢了脚步 , 由过去的速度取 胜 , 转而追求高质量发展 , 中国经济真的进入了 长的三驾马车中 , 外贸出口已经基本饱和 , 因此 ,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 力 , 便只能依靠投资和扩大内需 , 刺激消费已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 重要一环 ㊂ 近年来 , 从 全 国 来 看 , 消 费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均 有 显 著 提 新常态 : 拉动经济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