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的建设与分级管理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一、引言儿科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医院儿科部门的重要组成部份,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医疗护理和监护。
良好的病房和设备设施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儿科新生儿病房建设1. 建设目标儿科新生儿病房的建设目标是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专业的医疗护理环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 病房布局(1)病房面积:根据病床数量和功能需求,确保病房面积充足,以提供充足的空间供医护人员工作和家属陪护。
(2)病床分布:合理安排病床位置,保证每一个病床都能得到充分的空气流通和自然光照。
(3)家属歇息区:为家属提供舒适的歇息区,包括座椅、茶水等设施,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3. 设备设施(1)病床和床垫:提供适宜的新生儿病床和床垫,确保婴儿的睡眠舒适和安全。
(2)空气净化系统:安装高效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3)温度控制系统:安装恒温设备,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新生儿的影响。
(4)监护设备: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心电图仪、呼吸机等,以便及时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提供必要的治疗。
(5)洗手间和洗浴设施:提供洗手间和洗浴设施,方便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卫生护理。
4. 感染控制措施(1)严格的洗手制度: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洗手规范,确保手部卫生。
(2)消毒措施: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床铺、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等。
(3)隔离措施: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NICU建设1. 建设目标NICU的建设目标是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护理,确保新生儿重症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监护。
2. 病房布局(1)分区设计: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将NICU分为不同的区域,如重症监护区、中度监护区和普通监护区。
(2)隔离室:为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提供单独的隔离室,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大全五篇)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大全五篇)第一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护理管理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产科临床医师对围产期及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胎儿、新生儿监测及治疗护理技术的完善。
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在基层开展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
产儿医师共同协作,开展胎儿宫内监测、产房窒息复苏、早产儿救治等一系列专科治疗,降低了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
本文将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建设及管理进行阐述。
1 病房介绍1.1 病房的布局2001年在儿科内设立新生儿病房,2002年建立新生儿科,2004年在新生儿科内设立NICU。
目前科室占地面积350m2,NICU及普通病房各占57m2。
NICU分二室,一室内为3个抢救单位,二室放置早产儿培养箱。
普通病房放置若干个早产儿培养箱、婴儿床和蓝光箱,随入住新生儿数随时增减床位。
室内设有空调,排气、消毒系统,空气消毒机2台,有墙式中心供氧和负压装置。
科内还设有隔离病室、治疗室、贮物室、配奶室、更衣室、清洁间及哺乳室等。
1.2 人员组成科内有医师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7人,护士3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2人。
1.3 设施装备进口呼吸机1台,上海婴儿呼吸机2台,高频喷射呼吸机1台,新生儿抢救台5台,暖箱22台,光疗箱2台,蓝光治疗仪4台,输液泵16台,微注机5台,微量血糖仪1台,喉镜2付,吸引器2台,多功能监护仪15台,超声雾化器2台,辅助科室X线,彩色超声波,脑电图,心电图等设施。
1.4 业务开展情况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2107例,出院2107例,其中治愈1063例(50.45%),好转437例(20.74%),未愈591例(28.05%),死亡16例(0.76%)。
NICU的建设与分级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周晓光概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亦称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NICU):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全程监护、及时诊断、强有力治疗与精心护理✓装备现代化监护诊疗仪器设备✓拥有雄厚的新生儿专科医护技术力量✓具有一整套严格的医护管理制度儿科或围产医学科医疗单元中与其他病室共用护理站的新生儿住院区域。
设有独立护理站的医疗单元,属于儿科或围产医学科领导。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分级管理指南新生儿病房形式可以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和区域卫生规划设置为新生儿科、新生儿病区或新生儿病室。
新生儿科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病室设有专门病区的独立临床学科,由医院直接领导。
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沿用AAP 《隶属于大学最高级别的新生儿中心建议统一的能力分级定义》,将新生儿病房分为3个级别、6个等次,并有其具体定义的技术能力和条件,收治对象范围则更为细致明确。
新生儿病房的分级定义Ⅰ级: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Ⅱ级:新生儿特殊护理病房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A、B等A、B、C等注: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的足月新生儿,如:多指、耳前赘、睾丸鞘膜积液或疝气等。
生命体征平稳的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如:G6PD 缺乏症患儿、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母亲新生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热母亲新生儿、胎膜早破新生儿、轻度的胎粪污染新生儿等。
Ⅰ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具备下列能力和条件:1.新生儿复苏;2.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3.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4.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二级A 等新生儿病房收容的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如1.生后5分钟Apgar 评分4-6分和/或需要任何形式复苏的新生儿;2.需要静脉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以及抗生素的新生儿;3.需要鼻饲喂养的新生儿;4.需要隔离护理新生儿;5.需要面罩或头罩给氧的新生儿;6.需要特殊护理的患有先天畸形新生儿;7.需要接受光疗的新生儿;8.过期产儿;9.足月小样儿或巨大儿;10.在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转送回来的处于恢复期的婴儿;等。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一、引言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重要的儿科部门,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包括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医疗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
二、空间布局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在医院的安静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2. 病房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每张病床的最小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3.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有独立的入口和出口,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出入。
4. 病房内应设置合理的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感染性疾病的患儿。
三、设备配置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等。
2. 病房内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3. 床位应配备可调节的床垫和便于护理的床头柜、床尾柜等家具。
4. 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婴儿护理设施,如婴儿尿布台、婴儿洗浴设施等。
5.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紧急救护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状况。
四、医疗设施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有专门的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和交流。
2. 病房内应设有合适的家属休息区和儿童游戏区,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娱乐设施。
3. 病房内应设有合适的洗手间和卫生间,方便患者和家属的使用。
4.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有合适的婴儿喂养区和母乳喂养室,提供母乳喂养支持和指导。
五、人员配备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新生儿专家、护理人员等。
2. 医生和护士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护设备和处理新生儿常见疾病。
3. 医生和护士应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水平和技能更新。
4.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有专门的病房主任或负责人,负责病房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六、总结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至关重要。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一、引言儿科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接收和治疗新生儿的疾病和病情监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建设标准,包括空间规划、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要求。
二、空间规划1. 儿科新生儿病房的面积应根据医院每年接收新生儿的数量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一个患儿都能获得充足的床位和空间。
2. 儿科新生儿病房应设有单独的接诊区域,用于接收新生儿患者,确保病情评估和初步治疗的顺利进行。
3. NICU应设有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感染性疾病的患儿,确保其他患儿的安全。
4.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设有洗手间和更衣室,供医护人员使用。
三、设备配置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体温监测仪等,以确保对患儿的全面监护。
2. 床位应配备婴儿床、婴儿保温箱等设备,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给患儿。
3.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吸引器、注射器、输液泵等常用医疗器械,以满足各种治疗和护理需求。
4. 床边应配备婴儿体位转换器、婴儿尿布等辅助设备,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操作。
四、人员配备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2. 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应根据每日接收的新生儿数量进行合理配备,保证患儿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3.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儿科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五、环境要求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2.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3. 病房内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治疗操作。
六、数据管理1.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应配备电子病历系统,用于记录患儿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数据管理和交流。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引文件

.x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是指以新生儿病房为依托,具备危重新生儿监护诊疗能力,承担区域内危重新生儿救治、转运、会诊和新生儿专科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的医疗保健机构。
各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应达到相应级别要求的技术能力。
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下简称救治中心)承担辖区内危重新生儿的救治、转运和会诊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市(州)、县(市、区)级新生儿救治中心进行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提高全省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有效保障新生儿安全。
【基本要求】(一)省级救治中心将依托新生儿科实力和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的三级综合医院或三级妇幼保健院(含儿童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并根据择优确定、科学布局、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分级诊疗的原则,设立多个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二)救治中心须配备一定的设施条件以及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并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新生儿危重症及合并症救治技术、急救转运等相关学科医学知识,对出生体重<1000克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具有全面医疗护理等知识和操作技术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设立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医疗保健机构,其新生儿科须为国家级或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具备处理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的相关支撑技术条件。
(四)救治中心原则上应设有独立的急诊科。
(五)救治中心应常规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区域内新生儿能获得适当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救治中心应与责任片区签订危重新生儿转会诊协议,明确危重新生儿救治的主体责任、转会诊指征,建立及时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转会诊通道畅通。
(六)救治中心病房建设、人员配置、功能任务及管理要求可参照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指南(建议案)。
【工作任务】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接受并救治前往本院就诊的危重新生儿。
(二)接受并救治市(州)、县(市、区)医疗保健机构上转的危重新生儿。
(三)指导并参与市(州)、县(市、区)级救治中心的危重新生儿会诊和救治工作。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一、引言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医疗机构中专门为新生儿提供高质量医疗护理的重要部门。
建设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标准格式建设。
二、儿科新生儿病房建设标准格式1. 病房布局和面积要求- 儿科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的肃静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 病房面积要满足每一个患儿的合理活动空间,通常每一个患儿应有4-6平方米的个人空间。
-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床位,每一个床位应配备适当的隔离设施。
- 病房内应设有洗手池、洗手间和婴儿护理区,以满足患儿的日常生活需求。
2. 病房设备和设施要求- 床位应配备适当的呼叫设备,以便患儿或者家属在需要时呼叫医护人员。
- 床位应配备婴儿监护仪和呼吸机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婴儿护理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血氧仪等。
- 病房内应设有充足的婴儿尿布、床上用品等日常用品。
3. 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 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温度应在24-26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在50-60%之间。
- 床位上应配备适当的温度调节设备,以满足不同患儿的需求。
4. 消毒和清洁要求- 病房内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以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 床位、床上用品和婴儿护理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5. 安全措施和防护要求- 病房内应设有适当的安全措施,如防滑地板、防撞设施等,以保障患儿的安全。
- 床位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以防止患儿跌落或者意外受伤。
-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洗手液和消毒剂,以保障医护人员和患儿的卫生安全。
三、NICU建设标准格式1. 病房布局和面积要求- NICU应位于医院的肃静区域,远离噪音和污染源。
- 病房面积要满足每一个患儿的合理活动空间,通常每一个患儿应有8-12平方米的个人空间。
- 病房内应设有适量的床位,每一个床位应配备适当的隔离设施。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

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建设一、背景介绍儿科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和治疗的部门,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则是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新生儿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和监测的特殊病房。
为了提高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标准格式的文本,详细描述了儿科新生儿病房和NICU的建设要求。
二、儿科新生儿病房建设要求1. 病房面积要求:儿科新生儿病房的面积应根据每床位的标准面积来计算,并考虑到病房内设施和设备的合理布局。
每床位的标准面积应不少于20平方米。
2. 病房布局要求:病房内应设有婴儿床位、医护工作站、洗手间、储物柜等基本设施。
婴儿床位应配备可调节的床位、婴儿监护仪等设备,以保障婴儿的安全和舒适。
3. 温湿度控制:儿科新生儿病房内应具备良好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确保婴儿的舒适和健康。
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控制在26-28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4. 消毒与清洁:儿科新生儿病房内的婴儿床、设备、器械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消毒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病房的卫生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5. 照明与通风:儿科新生儿病房内的照明应充足且柔和,避免刺激婴儿的眼睛。
同时,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确保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三、NICU建设要求1. 病房面积要求:NICU的面积应根据每床位的标准面积来计算,并考虑到病房内设施和设备的合理布局。
每床位的标准面积应不少于25平方米。
2. 病房布局要求:病房内应设有婴儿床位、医护工作站、洗手间、储物柜等基本设施。
婴儿床位应配备多功能的监护设备、呼吸机、心电图仪等设备,以满足对重症新生儿的监测和治疗需求。
3. 温湿度控制:NICU内应具备精确的温湿度控制系统,以确保重症新生儿的舒适和健康。
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控制在25-27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4. 消毒与清洁:NICU内的婴儿床、设备、器械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周晓光概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亦称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NICU):对危重新生儿进行全程监护、及时诊断、强有力治疗与精心护理✓装备现代化监护诊疗仪器设备✓拥有雄厚的新生儿专科医护技术力量✓具有一整套严格的医护管理制度儿科或围产医学科医疗单元中与其他病室共用护理站的新生儿住院区域。
设有独立护理站的医疗单元,属于儿科或围产医学科领导。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分级管理指南新生儿病房形式可以根据医院实际需要和区域卫生规划设置为新生儿科、新生儿病区或新生儿病室。
新生儿科新生儿病区新生儿病室设有专门病区的独立临床学科,由医院直接领导。
根据多数专家的意见,沿用AAP 《隶属于大学最高级别的新生儿中心建议统一的能力分级定义》,将新生儿病房分为3个级别、6个等次,并有其具体定义的技术能力和条件,收治对象范围则更为细致明确。
新生儿病房的分级定义Ⅰ级: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Ⅱ级:新生儿特殊护理病房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A、B等A、B、C等注: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的足月新生儿,如:多指、耳前赘、睾丸鞘膜积液或疝气等。
生命体征平稳的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如:G6PD 缺乏症患儿、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母亲新生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热母亲新生儿、胎膜早破新生儿、轻度的胎粪污染新生儿等。
Ⅰ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基础护理病房)具备下列能力和条件:1.新生儿复苏;2.健康新生儿评估及出生后护理;3.生命体征平稳的轻度外观畸形或有高危因素的足月新生儿的护理和医学观察;4.需要转运的病理新生儿,离院前稳定病情。
二级A 等新生儿病房收容的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如1.生后5分钟Apgar 评分4-6分和/或需要任何形式复苏的新生儿;2.需要静脉给予葡萄糖、电解质溶液以及抗生素的新生儿;3.需要鼻饲喂养的新生儿;4.需要隔离护理新生儿;5.需要面罩或头罩给氧的新生儿;6.需要特殊护理的患有先天畸形新生儿;7.需要接受光疗的新生儿;8.过期产儿;9.足月小样儿或巨大儿;10.在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转送回来的处于恢复期的婴儿;等。
Ⅱ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特别护理病房)A 等具备Ⅰ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出生体重≥2000克的新生儿或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稳定的病理新生儿**的内科常规医疗护理;3.上级新生儿病房治疗后婴儿的医疗护理。
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可能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出现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呼吸、心脏、微循环等脏器功能衰竭。
这类患儿需要持续脏器功能监测,但预计不需要应用机械通气、连续血液净化、手术治疗等上级NICU 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
Ⅱ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特别护理病房)B 等具备Ⅱ级A 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能力和条件:1.生命体征稳定的BW ≥1500g 的低体重新生儿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生命体征异常但预计不会发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新生儿的医疗护理;3.不超过72h 的CPAP 或不超过24h 的机械通气;4.头颅B 超床边检测;5.实施脐静脉置管和血液置换术等特殊诊疗护理技术。
Ⅲ级新生儿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具备Ⅰ、Ⅱ级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呼吸、心率、血压、凝血、电解质、血气等重要生理功能持续监测;✓长时间辅助通气;✓主要病原学诊断;✓CT、MRI、超声心动图等高级影像检查。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A等具备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BW≥1000g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医疗护理;2.严重脓毒症和各种脏器功能衰竭内科医疗护理;3.持久提供常规机械通气;4.体表轻度畸形矫治类小型手术。
中、大型外科手术,如:动脉导管未闭、腹壁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穿孔、气管食管瘘、食管闭锁、先天性胃肠道畸形、输尿管畸形、脊髓脊膜膨出等疾病的手术治疗。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 )B 等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BW<1000g 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或胎龄<28周的早产儿的全面医疗护理;2.高频通气和NO 吸入治疗;3.儿科各亚专业的诊断治疗,包括:有创循环监护、脑功能监护、支气管镜、胃镜、连续血液净化、早产儿眼病治疗、亚低温治疗等;4.实施中、大型外科手术。
Ⅲ级新生儿病房(NICU)C等具备三级A、B等新生儿病房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下列特殊能力和条件:1.实施体外循环支持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2.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新生儿病房医师新生儿病房设备平台123新生儿病房医师必须具备的20项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13项监测与支持操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新生儿病房的床位配置数量、位置、整体布局、每床占地面积、建材和建筑、电气水暖、环境卫生、感染控制、人流物流、照明减噪、通讯监控。
新生儿医护工作的设备平台、支撑能力。
规章制度413项基本制度、15项专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医护质量等必须的项目都有清晰的规定。
建立NICU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高:能处理各种危重疾病和异常情况•投资大:技术、仪器及设备更新快•有稳定的病人来源:急救转运网络•国内外通常将NICU建立在产科和新生儿科规模较大的医院或围产中心建立NICU的评分标准项目2分1分0分•患儿:护士1:1~2:1 2:1 ~4:1 <4:1•护士培训经常化、系统化非经常化、系统化跟班制•主管医师新生儿科医师儿科医师非全日制•外科医师随叫随到24小时会诊非全日制•呼吸管理麻醉医师负责呼吸治疗师负责非专业医师负责•新技术应用跟上最新进展知晓但未应用未掌握和应用•呼吸器应用NICU人员使用需由专业人员完成请外院专业人员•呼吸器及按需添置每4人1台呼吸器和更少监护仪器1台监护仪•监护仪种类有呼吸、心电、缺少1种缺少2种或更多•体温、血压、•CVP监护仪建立NICU的评分标准项目2分1分0分•设备的种类每床均有电源、氧、缺少1种,无备用缺少2种或以上•空气、空氧混合仪、电源•吸引器和备用电源•监护仪应用所有危重儿重症RDS及外科最危重•术后•X线摄片可在病房摄片去放射科摄片去放射科摄片•血气分析NICU有血气分析可在15分钟获得较慢•仪可立即完成结果•患儿转运双程转运单程转运无转运制度•统计分析资料齐全,应用计有部分统计资料无统计资料•算机统计•※满分30,>25分认为具备建立NICU条件广义的NICU构架区域性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NICU区域性新生儿急救网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ICU新生儿转运NICU的工作任务•接纳本院和外院转诊的危重新生儿•进入产房、手术室参加高危儿抢救•院外会诊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承担危重新生儿的转运•负责对下级医院的业务指导NICU的设计与设备NICU的规模确定NICU病床数的因素:•入院人数、病种分布、死亡情况•本地区新生儿出生人数•危重新生儿转诊人数等NICU的规模NICU的一般要求:•一般以设置10~20张病床最为合适。
•病床在20张以上的NICU宜分区管理。
•NICU应经常有20%的空床,以便于随时接收危重患儿。
•确定NICU床位时,应用呼吸器和不应用呼吸器床位比例,以7:3较为适宜。
NICU的布局•NICU是医院内一个独立的病区,有自己独立的出入门户和可以控制的环境;•应与新生儿病房、产房、婴室或母婴同室病房邻近,若与手术室、急诊室、化验室和放射科靠近则更为理想。
•NICU主要由监护病房、恢复期病房、隔离病房、辅助用房等构成。
1. 监护病房•监护病房由抢救单位组成,抢救单位是NICU最基本的构成单位,一个抢救单位包括:✓一个抢救床位;✓一个生命岛;✓一套重症监护仪器设备等。
抢救单位抢救单位的布局要求•每一抢救单位占地面积约需10~12平方米;•每张床三个周边应间隔的距离都应有1米,中间通道的宽度也应有1米。
监护病房的安排•集中式:便于临床观察;需要较少工作人员。
•分散式:可减少噪音影响;减少工作人员步行活动;有利于观察和护理病人;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2. 恢复期病房•让出抢救床位供危重患儿抢救用;•对恢复期患儿可继续进行观察和治疗。
•床位数应与抢救床位相等或更多,可占1~2间病房。
3. 隔离病房•为避免交叉感染,应设立1~2间隔离病房,供特殊使用。
•需要隔离的病人主要有:①呼吸道传染病;②腹泻病;③破伤风;④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梅毒、HIV感染等;⑤外科术后病人等。
4. 辅助用房•医生办公室:每个医生应有一张办公台,供书写医疗文件、学习等使用。
•护士办公室:护士工作台常设在病房内。
•会议室:NICU可设一小型会议室,供病例讨论、业务学习用。
4. 辅助用房•治疗室:配备层流过滤装置的配药台,供配制输液等药品用。
•小型实验室:配备血气、血糖、微量胆红素、微量电解质、血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等测定仪器。
由医生或护士操作,即时出结果。
4. 辅助用房•消毒室:供仪器设备及抢救用品清洗消毒用。
•仪器室:用于存放已消毒、待用的仪器设备。
•储藏室:可存放备用物品、杂物。
•工作人员休息室、值班室、卫生间。
•家属接待室。
NICU的设施与设备:环境要求•光线:有充足的光线,治疗区亮度应达到101.9cd(100支浊光),在需要时可以调节亮度。
•温度与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NICU的设施与设备:环境要求•空气:保持清新,经常换气,空气压力应稍高于室外,可采用层流空气。
•内墙颜色:刷成白色或浅灰色,可减少工作人员的错觉。
NICU的设施与设备:环境要求•噪音:噪音强度不应超过75分贝,经常监测室内噪音强度,避免噪音过大对患儿病情和工作人员情绪造成影响。
•通道:保持通畅,尤其应保证NICU到产房、手术室和急诊室的通道通畅。
另设应急通道,以备紧急情况疏散用。
NICU的设施与设备:病区设施•中心监护台:设在病区中央,由中心监护系统、计算机数据系统等组成,每天有专人负责。
NICU的设施与设备:病区设施•中心供气设备: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都由中心供应。
•其优点有:①安全方便;②氧源供应稳定;③减少室内的噪音,避免工作人员疲惫;④不需搬运氧气瓶,有利于消毒隔离。
NICU的设施与设备:病区设施•洗手站:•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自来水洗手;•采用感应式烘干机将手烘干或用消毒的纸巾擦干。
NICU的设施与设备:抢救单位设备•抢救床位:多采用远红外线辐射加热床或暖箱;•吊塔或生命岛:放置抢救设备的吊塔,或抢救床旁有很多分格和架子的大柜,抢救所需物品全部集中存放在大柜中。
NICU的设施与设备:抢救单位设备•抢救设备:✓多功能监护仪;✓经皮PaO2、PaCO2监护仪;✓呼吸器;✓复苏囊、罩、头罩、空气氧气混合器、湿化器及氧浓度测定仪;✓吸引器及输液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