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及各种新型诊疗技术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造福患者的同时也引发了颇多的医院感染问题。
部分医院感染隐患甚至成为目前患者获得康复的阻碍因素,感染问题的控制效果是评判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那么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理管理技能,将医院感染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已经成为我国医疗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阐述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然后提出若干种有效的施行策略,希望能够给予我国相关工作者些微借鉴。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重要作用施行措施探讨分析1 护理管理工作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护理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控制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护理管理工作始终贯穿在医院感染预防环节中,因此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对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力度管理非常重要。
另外医院感染控制中所有措施都必须以护理管理工作为平台进行落实,护理管理效果是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直接体现。
因此,想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及康复环境,排除一切感染隐患,就必须着手于护理管理工作,持续深入探索具有很强可行性的监控措施,确保各项策略满足医院感染控制要求[1]。
2 强化护理管理力度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的有效策略大多数医院治疗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组织或单独完成,其感染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行为中。
由此可知护理管理在感染控制工作中占据着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强化护理管理力度,是迅速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获得理想治疗水平的先决条件。
2.1 组建并持续完善监控体系监控体系不仅要包括各项护理及感染工作规范流程,还应包括细致全面的考核及奖惩制度。
这样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就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迅速提升执行方案的科学合理性[2]。
另外要给予监控体系完善工作足够的关注力度,避免过强的主观意识,应该定期组织会议,探讨分析相关方案的施行效果及存在的不足,综合所有工作者的意见,制定改进措施。
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在医院内获得的新感染。
它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致病菌的传播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受损,甚至死亡风险增加。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护理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一、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护士是医疗团队中最常接触患者的成员,他们在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中,能够及时观察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护士是感染控制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他们负责执行医生制定的感染控制政策,并监督患者和家属的合规行为。
此外,护士还对医疗设备的清洗和消毒负有责任,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策略1.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第一步是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
护士应接受全面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预防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此外,他们还应接受相关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的培训,以确保其执行这些政策的能力和合规性。
2.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护理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实施感染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对感染源进行追踪,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及时报告感染数据还可以帮助医院识别和分析感染的发生趋势,以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
3.推行严格的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是护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控制策略。
护士应该时刻保持手的清洁,并正确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医院管理部门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备,并定期对护士进行手卫生教育和培训。
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手卫生教育,提高其意识和合规性。
4.落实规范的器械消毒和清洁流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
护士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器械的消毒和清洁。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剂,确保护士能够正确使用和保养这些设备。
5.推广理性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管理还涉及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推广理性用药的问题。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的新的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而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首先,护士是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桥梁。
护士每天接触的患者数量非常多,因此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尤为重要。
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最基本任务是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医疗方案。
这就需要护士对各类患者的特征、病情、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并进行全面的护理。
其次,护理管理团队需要注重全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医院感染主要是因为感染源进入人体而导致的,其来源可能是外病人、外科室、护理区域等。
因此,所有工作人员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组织全院职工进行健康监护,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感染风险,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健康状态和工作安全。
再次,护理管理团队的职责还包括监测患者并预防感染。
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包括生命体征、体征异常、病情变化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措施。
护理管理人员也需要检查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确保这些物品的安全、卫生。
因此,护士的主要责任是预防和监测医院感染的出现,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最后,护理管理团队还需提供必要的教育。
护士需要定期向患者介绍卫生注意事项,并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和耗材。
这些教育将减少患者和家属的不适感,并减少其需求非普通护理的情况。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通过定制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来减少感染的发生,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健康状态、检查医疗设备卫生和提供必要的宣传教育来有效地防止感染。
医院感染是一种急症,需要全院的精诚合作才能解决。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后在医院内因接受医疗服务而发生的新的感染,它可能是由院内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这种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医院感染管理和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将就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感染管理团队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明确各类感染的定义、诊断标准以及控制措施。
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应全面、科学,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 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感染管理团队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医疗器械消毒、废物处理等,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医疗器械的无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对于病原体携带者和感染者,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3.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感染管理团队应开展定期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手卫生、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自觉地遵守感染控制规定,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进行感染监测和数据统计感染管理团队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不同科室的感染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
1. 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团队应建立健全的护理制度,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 加强患者的个人护理护理管理团队应加强对患者的个人护理,包括床位卫生、患者营养、体位翻身等,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患者因身体虚弱而引起的感染风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护理管理在感染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详细介绍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共同负责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
感染管理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并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护理管理则负责组织护士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教育培训,并指导护理人员正确使用隔离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共同制定并执行感染防控的措施。
感染管理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消毒措施、器械的高效洗消、空气净化等。
护理管理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计划,并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的措施,减少感染的风险。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共同进行感染监测和调查工作。
感染管理负责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疫情。
护理管理负责收集和整理患者的感染相关数据,并进行感染原因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为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浅议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

浅议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摘要】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降低院内感染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管理效率,以及加强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护理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还能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护理管理,做好感染控制工作,才能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护理管理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和加以强化。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患者安全、院内感染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管理效率、医护人员健康意识1. 引言1.1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死亡率,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信誉。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减少其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医院感染控制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医院感染控制还可以改进医院的管理效率,优化医疗流程,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和管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感,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管理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只有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正确的感染控制理念,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提高患者安全水平是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入院后的安全水平。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因接受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感染,是危害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问题。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是保证医院环境卫生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措施。
本文将从两方面探讨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管理是通过制定具体的感染防控措施和规章制度来有效地管理医院感染。
感染管理的核心是预防为主,强调综合性、全过程和多环节的控制方法。
在建立感染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强调了医院环境的卫生要求和细节操作规范,包括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护人员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感染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医院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和定期维护,防止设备成为感染源;规范手卫生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流程和使用护理手套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的产生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水平。
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护理管理负责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观察、照料和护理。
在感染控制方面,护理人员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减少感染源的传播。
在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护理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护理人员还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护理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如引流管的插入、人工气道的管理等,护理人员要做到操作规范,避免感染发生。
还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的预警信号,避免感染的扩散和恶化。
护理管理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患者安全和健康的保证。
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染管理通过制定具体的感染防控措施和规章制度,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护理管理则负责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和个体化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体会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体会标签: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体会近年来,医院感染越来越深受医务人员的重视,护理的各项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有着直接关系,它始终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护理工作各环节的管理。
笔者通过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使院内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
1加强基础管理,提高认识1.1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应作为新任护士、在岗护士、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
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与护理“三基”基础培训相结合。
医院感染与护士自身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是护理质量评估的组成部分。
控制医院感染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应自觉执行,把其规范化管理变成的自觉行为。
1.2制定并细化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本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护理操作流程、护理质量标准,用来规范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隔离、无菌技术、消毒、六步洗手法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报告制度:护理人员遇到发热、特殊病原菌感染、发生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的情况等应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并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建立各级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作为行动的指南,使每位护理人员在院感控制中发挥作用;设立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落实预防隔离措施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能正确执行。
2管理与控制重点环节2.1规范的使用与管理一次性医疗物品药严格把握好一次性医疗器械及用品的协同管理、采购、使用及用后处理等各环节。
要对集中招标采购三证齐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护理部应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并及时反馈其存在的问题;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各临床科室应对产品的密封性、生产批号、灭菌有效期等,进行认真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探讨在医院中,护理管理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將2010年9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48名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在医院感染中,通过各种护理管理的方法控制感染的对应措施及重要性。
结果: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由2010年9月前的15.00%降低到3.27%。
结论:控制医院感染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无菌术、消毒、灭菌等各个护理方面都应引起重视,有效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31-0079-02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
医院感染在公共卫生中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尤其在护理工作中更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的护理工作中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48名纳入研究范围。
2 对于护理人员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培养
医院感染不仅是患者感染,同时也包括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所受到的感染。
首先,应当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理论知识,了解医院感染对患者及自身的危害和严重性。
同时每月要举行定期的理论考试和科室业务学习,考试合格方可上岗,采取学分制度、优胜劣汰。
只有理论充分掌握,才能很好运用到实践中。
无菌操作技术对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无菌术操作要有严格的程序。
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技术就是无菌操作,应制定细致、详细的一系列的操作程序[2]。
并在执行中严格要求,定期举行操作培训、比武等,不断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确保护理人员在操作中真正达到规范、自觉,并长期贯穿在临床中。
3 护理人员具体的行为规范
3.1 关于护理人员洗手的规范要求
护理人员在科室中的工作是繁忙杂乱的,但是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靠手来操作完成的,从日常的打针输液,更换被褥,到参与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术。
护士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后,双手采样的结果显示带菌率为100%[3]。
所以,护理人员的双手所带病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对于培训的护理工作者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并作为能否上岗的必考项目之一,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同时对同事、自身及家人都是一种责任。
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洗手方法是否规范,不能因为工作繁多,而忽略或简化洗手步骤。
但有时会遇到突发状况,在笔者所在医院所有治疗车均配备有消毒剂的洗手液,但工作结束后需要重新按照规范洗手。
3.2 技术操作过程中的护理规范
在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抽血、输血、注射等无菌操作过程中,操作前必须按照规定,先洗手、穿无菌衣、戴手术帽、口罩、手套,检查无菌物品消毒日期,消毒包是否包装完好,消毒条是否完好等,要有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尤其是
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导尿术、气管切开、透析术等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的侵入性的操作中,需要高度重视,严格要求。
3.3 护理人员处理使用后的医疗物品中的规范
3.3.1 常用物品消毒对于每日所用的听诊器、止血带、血压计、温度计等与患者皮肤接触的物品,需采用常规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浸泡、熏蒸、擦拭等。
3.3.2 一次性物品的消毒对于注射器、胃管、吸痰管、引流管、输液器、导尿管等在操作中需要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包装内是否有污染物,核对生产日期,使用日期,医疗器具自身是否有破损、异物等。
必须每人一针一管使用,使用后立刻毁形,浸泡消毒,集中处理。
3.3.3 非一次性物品的消毒该器械使用时应严格观察消毒包,确定消毒日期,消毒条是否破损,消毒包包装是否完好、正规。
使用前打开,核对消毒包中的器械数量,使用后应再次核对,以免遗漏。
消毒时要将器具上的组织液、血迹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浸泡,浸泡应将器具完全浸泡在其中,并在规定时间取出,然后进行高温灭菌。
将器具按照所需分类,打好消毒包,贴上消毒日期,再次进行灭菌存放。
传染病房的物品应密封,单独进行处理。
3.3.4 医疗废弃物管理医用废弃物要与平时生活垃圾有所分别,一次性的注射器、针头、输液管、外包装等应放入标注污染物的容器中,不得混淆,尤其传染病房需要密封,单独销毁。
3.4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措施
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被医疗器具伤害等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传染病房,或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患者。
在此类事情发生时,首先应当沉着冷静,不要大呼小叫,因为很容易在忙乱中使别人也遭受感染。
工作中一旦被污染的锐器损伤应及时按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处理[4],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和交叉感染。
同时,也应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在使用医疗器具操作中应尽量戴手套,操作时应先将操作区进行规范消毒等。
4 结果
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由2010年9月前的15.00%控制到2012年2月仅为3.27%,有效降低了11.73个百分点。
5 讨论
控制医院感染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无菌术、消毒、灭菌等各个护理方面都应引起重视,同时要有规范的制度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防护。
参考文献
[1]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34.
[2]高凤莉.护理人员如何参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73-74.
[3]张小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
[4]孙孝芹,崔霞.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7):85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