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课件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课件

心情沉痛,语调哀婉, 心情沉痛,语调哀婉, 第2段的“说”辞, 段 反省自责,立志改革, 反省自责,立志改革, 令人动容。 令人动容。 段和第4段各有一段 第3段和第 段各有一段“誓”辞 段和第 段各有一段“ 第3段中的“誓”辞 表明勾践要学“古之 段中的“ 表明勾践要学“ 贤君” 贤君”,率众休养生 越国将士整装待发前勾践 第4段中的“誓”辞息。 段中的“ 战前动员” “战前动员”的“誓师之 加强思想教育, 词” —— 加强思想教育, 严明法纪军令。 严明法纪军令。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 当室者死,三年免其政 当室者死,三年免其政 而摩历之于义 摩历之于义 无不餔 无不餔也 无不歠 无不歠也
“帅”通“率” 帅 “取”通“娶” 取 “免”通“娩” 免 “政”通“征”,指赋税徭役 政 “摩历”通“磨砺” 摩历” 摩历 磨砺” “餔”通“哺”,给人事物吃 餔 “歠”通“啜”,给人水喝 歠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满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宫女如花春满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蒲松龄)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生活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在二千多年前, 在二千多年前,他用过的一把宝 剑今天成为稀世珍品。 剑今天成为稀世珍品。
《勾践灭吴》ppt课件

国君您,就象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
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
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召来大家宣誓,
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
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
数量02-1不2-28 够用。现在我将全帮州县上石塘天高级消中学灭他。我不赞
(十万 / 万万)
5、欲其旅进旅退
(共同 / 旅客或者军队编制单位)
6、进不用命
(服从 / 利用)
7、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原野 / 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男子 / 女子的配偶)
9、生丈夫
(男孩 / 女子的配偶)
10、南至于句无
(到达 / 达到某程度或另提一事)
11、夫差与之成去之 (离开 / 前往)
4、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重复
复 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再,又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反复
1、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既 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已经 3、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02-12-28
全州县石塘高级中学
21
一词多义练习
1、果行,国人皆劝 劝勉 劝 2、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说
12、寡人请更
(请允许我 / 请求别人)
13、十年不收于国
(国人 / 国家)
14、贫病者纳宦其子 (贫困 / 疾病)
1502、-12孰-28 是吾君也
全(州县这石塘个高级、中这学 样 / 判断词)
17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
文种定计,赴吴求和
第二部分(2、3)
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4、5)
勾践灭吴ppt

卑事夫差、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对 己
卑事夫差, 宦士三百人于吴, 其身新为夫差前马.
对吴
对民
承认错误, 制订“婚姻法”, 社会保障, 鼓励生育, 招览纳士, 轻徭薄赋
中原: 〈古〉原野 〈今〉黄河中下游地区
去民之所不足 晋亦去之
废除 离开
下列各句中红字的用 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是( ) A、宦士三百人于吴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师之
-----------
话说天下大势, 中国诸侯,尔虞我诈, 逐鹿纷争,此消彼长,遂有五霸。 南之吴越,意欲问鼎,然两国彼此虎眈…… (——司马)
吴以伍子胥 、孙武之谋,西破强楚, 北威齐、晋,南伐越。越王勾践迎击 之,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 阖庐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而 父乎?”夫差对曰:“不敢。”是夕, 阖庐死。夫差既为立为王,以伯嚭为 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 夫湫。
成------1、“以成帝业”——实现,完成
2、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成功
3、鼎足之形成矣——形成 4、墨守成规——老的,旧的 5、遂使之行成于吴——讲和
乃: 1、代词,你,你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判断词,是,就是——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3、于是,就,——乃号令三军 4、才——然后乃求谋臣 5、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仅仅——“至城北,乃有二十八骑。”
伍子胥 文种 伯噽
勾践
夫差
吴王纳降,曰:“汝夫妇 奴于吴,三年,乃反.”文 种知越国之政,勾践为阖庐 守陵于石室,且食马.每外 游,辄令勾践引马于前.人 皆指于道路,曰:“此乃越 王勾践.”吴王有恙,勾践 以其屎纳之于口,问之,则 对曰:“断大王何疾也.” ----司马
《勾践灭吴》PPT课件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 〉〈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这些事情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勾践复国雪 耻的决心和意志。
所以 ,勾践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
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复仇者,而是一个城 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 处惊不变;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文种的 聪明才智;他不忘国耻,所以甘愿忍辱负 重、卑事仇敌;他要成就大业,所以能卧 薪尝胆、抚慰百姓而痛切地自责。
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的叙写了 勾践为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 叙事中揭示了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 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 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国人富 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1 .勾践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复兴越国的?
A 外交上:折节忍辱, 屈膝求和。
B 内政上:鼓励生育,壮大国力; 轻徭薄赋,笼络百姓; 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艰苦朴素,身为民先。
第二部分(从“勾践说与国人曰”到“民俱有三年之 食”),写勾践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为了复仇,勾践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减 免徭役,广招贤才,休养生息。经过十年的养精蓄锐, 复仇的条件完全具备。
第三部分(从“国之父兄请曰”到结 束),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摩拳擦 掌,同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 则赏,退则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 吴国,而且屡战屡胜,一直打到吴国 都城,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共39张PPT)

• 第三部分(4、5),写越国同仇敌忾,一举 灭吴。 • 由于勾践深得民心,父老兄弟摩拳擦掌,同 仇敌忾,勾践一声令下,“进则赏,退则 罚”,于是越国大举进攻吴国,而且屡战屡 胜,一直打到吴国都城,灭掉吴国。 • 文章叙事平实清晰,有选择的叙写了勾践为 灭吴所做的主要准备工作,在叙事中揭示了 勾践灭吴的道理,同时刻画了勾践败而不馁、 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塑造了一个善于团结 国人富国强兵的政治家形象。
•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 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 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 夫,说:“谁象我们的国君这样 体恤百姓啊,难道不可以为他效 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 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 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 灭掉了吴国。
课后感言:
1.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2.欧阳修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吴王阖闾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势力,可是其南面 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 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公元前 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 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 砍掉了一个脚指头,本无大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 折磨很快就死了。夫差发誓报仇,在前494年又与越军 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 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 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 书。分《周语》《鲁语》《齐 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越语》8部分。 内容与《左传》相近,又具 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 语》又叫《春秋外传〉 作者:相传为左丘明。据 《史记》“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 222/320页
第七自然段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
所以
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
于
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囿,又败之于没,又(于)郊败之。遂灭吴。
段意?
段意:越国军民同心,终于打败吴国。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232/330页
回顾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3)勾践临危求贤,文种定美人 计求和,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进谏,轻信太 宰嚭与吴达成和解。 第二部分:(4-5)写越王勾践对外卑事夫差, 对内认罪以安抚百姓,实施一系列休养生息政 策,以富国强兵。 第三部分:(6-7)越王勾践深得人心,国人两 次请战。勾践发令“进则赏,退则刑”,进攻 吴国,全国同仇敌忾(Kài),一举灭吴。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303/300页
于是 招致,召集
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
连词,而且
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
像……一样
同“
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率”将帅二三子夫
来,目标连词 生息,繁殖
妇以蕃(生息,繁殖)。
之,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二三子”,春秋时表复数习惯 用语,相当于“你们”“诸位 ”“各位”等
改变(治国政策),此句为省略句。
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养生
慰问
者;吊有忧,Biblioteka 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第 121/320页
翻译
第四自然段
去掉,除掉 所用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事”
恭卑 侍奉,伺候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
帝王仆隶,名词使动使用方法,“
《勾践灭吴》教学课件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出自左丘明 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 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 但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 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内容述评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 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 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 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 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 及已。”
三十六计
1 .第3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
用御寇,顺相保也。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取的一种谋略。
克己自励 发愤图强
一、作者作品 二、历史背景 三、内容述评 四、问题思考 五、三十六计
作者作品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 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 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 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 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①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 ②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③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 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 ④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 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
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 但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 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内容述评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 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 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 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 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 及已。”
三十六计
1 .第3自然段:越人饰美女八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
用御寇,顺相保也。缔结和约,吴国撤军。 分析:美人计为败战之计,是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采取的一种谋略。
克己自励 发愤图强
一、作者作品 二、历史背景 三、内容述评 四、问题思考 五、三十六计
作者作品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 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 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 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 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①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 ②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③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 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 ④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 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
勾践灭吴 PPT课件 52 人教版

勾 图存:忍辱负重事夫差 践 灭 兴国:卧薪尝胆二十载 吴
雪耻:同仇敌忾终灭吴
救亡:临危不灭吴这一史实中, 可以分别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
勾践 卧薪尝胆得天下 生于忧患 忧劳可以兴国
夫差 骄傲轻敌失天下 死于安乐 逸豫可以亡身
2004高考关于文言的试题
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 (3分) 虚词 (3分) 句式 :判断,省略,倒装,被动 (3分) 对文意的理解 (3+3=6分) 古诗词鉴赏 (9分)
果:果决,坚决;
劝:勉励,劝勉;
败:使动用法。
败吴于囿,败之于没 :都是介宾 短语后置。(倒装句)正常语序 应像:(于)郊败之(省略句)
国人请战,勾践为什么要推迟? 勾践为什么要称“助天灭之” ?
越国伐吴,国人为什么皆劝?
国人请战,勾践为什么要推迟?
再次把以前战败的责任归咎到自己身 上,显得非常仁厚,使国人更加爱戴 他,从而把他们的同仇敌忾的情绪推 到一个新的高峰 ;另外,这种以退为 进,欲擒故纵的方法,意在蓄积民众 的复仇情绪,先塞后流,汹涌爆发, 势不可挡。
暴pù露lù :日晒夜露(水)“暴”同 “曝”。暴bào露lù:隐蔽的事物,缺 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中原:原野,后泛指黄河流域。
更:改变;吊:慰问,“形影相 吊”;然后:古今异义;卑事:卑 贱地侍奉;宦:做贵族的奴仆。
广运:东西为广,南北为运,不知“大运 河”的“运”是否与此相关;致:招致、 召集;二三子:你们;蕃:音“凡”,生 息,繁殖;取:同“娶”;丈夫:古今异 义,男子;免:同“娩”;当室者:嫡子; 政:通“征”,赋税;纳宦其子,把他的 孩子送到官府(由公家供养教育);洁其 居,美其服,饱其食:三词皆为使动用法; 摩厉:通“磨砺”;俱:副词,全、都, 两个以上的人做,区别于“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越三败吴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果行,国人皆劝…”曰:‘孰 是君也,而无可死乎?’
可见,勾践最终战败夫差的根本原因 是体恤百姓,获得民心。
重要实词。(知、复、劝、当见课后练习二)
1. 资
① 物资,钱财 《聊斋志异·促织》:成妻具资诣问。
② 费用 所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
③ 供给,资助 《隆中对》:此殆天所以将军,将军 岂有意乎?
难词:
1 . 知 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 . 资 储备 积蓄。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
3. 更 改换
寡人请更
4. 释 免
5 . 致 招致 召集 6. 旅 共同 俱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曰 欲其旅进旅退
7.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8. 去民之所恶 9. 今越国亦节矣 10. 国人皆劝 11.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⑤ 讲和
《勾》:遂使之行成于吴。
3. 游
① 游泳
《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
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 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 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 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勾践灭吴
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 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 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 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 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 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 《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 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 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 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 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 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 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 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 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 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 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 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
4.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动词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5.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 …退却
6. 否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使…屈服
7.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使….离开
(使动用法)
8. 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礼,名词做动词
9. 又郊败之 (郊,在郊外,名词作状语。)
文言句式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 》《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古:指男子, 今: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古:指肉: 今:
果行,国人皆劝。
(古:劝勉勉励, 今:
吊有忧
(古:慰问,
今
南至于句无,
(古:到… 至:到 动词, 于:到 介词
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使动用法)
2、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使……做宦,名词的使动用法)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一个求贤若渴,虚心纳谏; 一个刚愎自用,是非不分。
不同人物 不同性格为下文胜负成败埋下了伏笔
二 卧薪尝胆(4-7)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A 反省:“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与大国 执雠。”
B 态度:“此则寡人之罪,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① 凭借 之资也
《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
⑤ 积蓄以备贩卖 本文:贾人夏则资皮……
2. 成
① 完成,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高祖 因之,以成帝业。
② 成功 今日。
《赤壁之战》:成败之机,在于
③ 成为,形成 《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关之 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④ 已成的,老的,旧的 方苞《狱中杂记》:狱 中成法,质明启钥。
如果 除去 克制
勉励,鼓励 担心
通假字
帅→率 取→娶 免→娩 政→征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当室者死,三年 释其政
摩厉→磨砺 其达士,….摩厉之于义
古今异义:
爪牙 丈夫 脂
劝
吊
至于
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指武士,今: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①何后之有? (=有何后?)
(宾语前置)
②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介词结构后置)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
(定语后置)
一 兵败求贤
1、越王勾践战败后第一个举措是什么? 提示:①悬赏纳谏;②赏识贤才。
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 有何不同? 提示:越王纳谏(“执其手与之谋”), 吴王拒谏(“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3、从文中找出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何? 提示:A 制定“婚姻法”、生育法,吊死扶困, B 轻徭薄赋,招贤纳士,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三 三败吴国(8段)
《国语》
矛差夫王吴
剑践勾王越
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 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 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 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
提示:“果行,国人皆劝…”曰:‘孰 是君也,而无可死乎?’
可见,勾践最终战败夫差的根本原因 是体恤百姓,获得民心。
重要实词。(知、复、劝、当见课后练习二)
1. 资
① 物资,钱财 《聊斋志异·促织》:成妻具资诣问。
② 费用 所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军资
③ 供给,资助 《隆中对》:此殆天所以将军,将军 岂有意乎?
难词:
1 . 知 管理。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 . 资 储备 积蓄。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
3. 更 改换
寡人请更
4. 释 免
5 . 致 招致 召集 6. 旅 共同 俱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曰 欲其旅进旅退
7.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8. 去民之所恶 9. 今越国亦节矣 10. 国人皆劝 11. 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⑤ 讲和
《勾》:遂使之行成于吴。
3. 游
① 游泳
《吕氏春秋·察今》:其父虽善游,其子岂
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 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 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 胆,处心积虑,报仇雪耻,终达目的的故事。
勾践灭吴
作者作品: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 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 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 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 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 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 《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 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 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 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 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 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 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 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 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 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 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 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
4.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耻,动词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5.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使 …退却
6. 否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使…屈服
7.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使….离开
(使动用法)
8. 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礼,名词做动词
9. 又郊败之 (郊,在郊外,名词作状语。)
文言句式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 》《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古:指男子, 今: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古:指肉: 今:
果行,国人皆劝。
(古:劝勉勉励, 今:
吊有忧
(古:慰问,
今
南至于句无,
(古:到… 至:到 动词, 于:到 介词
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使动用法)
2、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使……做宦,名词的使动用法)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一个求贤若渴,虚心纳谏; 一个刚愎自用,是非不分。
不同人物 不同性格为下文胜负成败埋下了伏笔
二 卧薪尝胆(4-7)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A 反省:“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与大国 执雠。”
B 态度:“此则寡人之罪,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① 凭借 之资也
《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帝王
⑤ 积蓄以备贩卖 本文:贾人夏则资皮……
2. 成
① 完成,实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高祖 因之,以成帝业。
② 成功 今日。
《赤壁之战》:成败之机,在于
③ 成为,形成 《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关之 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④ 已成的,老的,旧的 方苞《狱中杂记》:狱 中成法,质明启钥。
如果 除去 克制
勉励,鼓励 担心
通假字
帅→率 取→娶 免→娩 政→征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当室者死,三年 释其政
摩厉→磨砺 其达士,….摩厉之于义
古今异义:
爪牙 丈夫 脂
劝
吊
至于
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指武士,今: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①何后之有? (=有何后?)
(宾语前置)
②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介词结构后置)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
(定语后置)
一 兵败求贤
1、越王勾践战败后第一个举措是什么? 提示:①悬赏纳谏;②赏识贤才。
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 有何不同? 提示:越王纳谏(“执其手与之谋”), 吴王拒谏(“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3、从文中找出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何? 提示:A 制定“婚姻法”、生育法,吊死扶困, B 轻徭薄赋,招贤纳士,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三 三败吴国(8段)
《国语》
矛差夫王吴
剑践勾王越
春秋末期,吴越常发生摩擦。公元496年吴王阖闾攻越, 结果受伤在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 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攻越国,勾践只得退守会 稽山,此时的勾践,总共只剩下了5000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 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