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部署及集群配置(正式)
集群的配置步骤

集群的配置步骤一、搭建集群环境的准备工作在开始配置集群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所有服务器都已经正确连接到网络,并且能够相互通信。
其次,确保每台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操作系统,并且操作系统版本一致。
最后,确保每台服务器上已经安装了必要的软件和工具,例如SSH、Java等。
二、创建集群的主节点1.选择一台服务器作为集群的主节点,将其IP地址记录下来。
2.登录到主节点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集群管理软件,例如Hadoop、Kubernetes等。
3.根据集群管理软件的要求,配置主节点的相关参数,例如集群名称、端口号等。
4.启动集群管理软件,确保主节点能够正常运行。
三、添加集群的工作节点1.选择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作为集群的工作节点,将其IP地址记录下来。
2.登录到工作节点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集群管理软件,确保与主节点的版本一致。
3.根据集群管理软件的要求,配置工作节点的相关参数,例如主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
4.启动集群管理软件,确保工作节点能够正常连接到主节点。
四、测试集群的连接和通信1.在主节点服务器上,使用集群管理软件提供的命令行工具,测试与工作节点的连接和通信。
例如,可以使用Hadoop的hdfs命令测试与工作节点的文件系统的连接。
2.确保主节点能够正确访问工作节点的资源,并且能够将任务分配给工作节点进行处理。
五、配置集群的资源管理1.根据集群管理软件的要求,配置集群的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可以设置工作节点的CPU和内存的分配比例,以及任务的调度算法等。
2.确保集群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动态调整资源的分配。
六、监控和管理集群1.安装并配置集群的监控和管理工具,例如Ganglia、Zabbix等。
2.确保监控和管理工具能够正常运行,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集群中的故障和问题。
3.定期对集群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集群的稳定和可靠性。
七、优化集群的性能1.根据实际情况,对集群的各项参数进行调优,以提高集群的性能和效率。
WAS集群部署方案及安装配置手册

1. 部署方案参考如上图所示,中间件平台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负载分发层⏹包括两台服务器,通过Heartbeat实现HA,提供浮动IP给客户端,保证了系统不存在单点故障问题⏹负载分发软件采用IBM HTTP Server实现⏹通过IBM HTTP Server配置虚拟主机,实现对不同应用的请求进行分发到不同的后台W AS中间件集群。
●WAS中间件集群⏹包括两台4CPU(每CPU 4Core)服务,每个服务器上通过水平扩展可以启动多个W AS服务器。
⏹基于应用部署要求,为每个应用建立一个集群,逻辑上实现应用之间的隔离。
⏹每个集群可以根据应用的负载,动态分配WAS服务器实例数。
如HR应用访问量较大则分配4个WAS实例。
⏹但最小要保证一个集群至少包括2个W AS实现,并且这两个实例分别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这样才能保证不出现单点故障。
⏹部署管理器,部署在WAS Server1上。
2. WebSphere 7安装及配置此安装配置说明仅供参考,还需要根据现场实现情况进行调整。
2.1.WAS安装一、四台服务器拓朴结构四台机器IP地址,名称与安装内容其中DM控制台管理用户admin,口令两个web服务器的管理用户也是admin,口令二、安装后验收http://**.**.**.**:9060/ibm/console可打开应用服务器主机的控制管理台,管理用户admin,口令******服务器->集群下建有应用集群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下建有两个WEB服务节点共有五个,分别是一个控制节点(一个dmgr节点),两个受控节点(两个app节点),两个非受控节点(两个web节点)集群下各受控节点已同步,并启动服务;两个WEB服务已生成插件、传播插件并启动。
在DMGR控制管理台可直接控制两个WEB的启动与停止。
三、安装前系统检查✓群集安装时,确认所有机子的日期要一致✓确认磁盘空间足够两个应用服务器的安装文件放在/was_install两个WEB服务器的安装文件放在/http_install安装目录都是安装于默认的/opt目录下两个应用服务器安装后生成目录/opt/IBM/WebServer/AppServer两个WEB服务器安装后生成目录/opt/IBM/HTTPServer两个WEB服务器的目录/opt/IBM/HTTPServer/plugins放有插件✓确认管理域之内的所有的机器主机名和ip地址相互能够ping通在安装前,要确保四台机的/etc/hosts文件里面增加四台机的ip与主机名,修改如下**.**.**.1 app1**.**.**.2 app2**.**.**.3 web1**.**.**.4 web2(对于初次安装系统后的主机,因为没有在HOSTS文件中增加此类记录,会导致安装失败,现象是安装后生成的profiles不完整,并且startManager.sh执行失败,启动不了管理服务。
系统安装部署集群搭建相关内容PPT模板

linux系统安装部署 jdk+tomcat+mysql+nginx+tom cat集群搭建+项目发布
演讲人 202x-11-11
第1章linux课程学习指南
第1章linux课程学习指南
1-2linux系统概述linux系统概 述
1-4linux系统常用命令讲解 linux系统常用命令讲解
1-6linux系统安装jdklinux系 统安装jdk
1-1linux课程简介linux课程简 介
1-3linux系统(centos)安装 linux系统(centos)安装
1-5linux文件权限操作linux文 件权限操作
第1章linux课程学习指南
1-7linux下安装tomcatlinux下安装tomcat 1-8linux下安装mysqllinux下安装mysql 1-9项目部署至linux服务器项目部署至linux服务器 1-10linux服务器搭建nginxlinux服务器搭建nginx 1-11nginx+tomcat集群搭建nginx+tomcat集群搭建 1-8Linux下安装MysqlLinux下安装Mysql 1-9项目部署至Linux服务器项目部署至Linux服务器 1-10Linux服务器搭建NginxLinux服务器搭建Nginx 1 - 1 1 N g i n x + To m c a t 集 群 搭 建 N g i n x + To
集群配置实施手册

服务器上架 (3)上电检查 (3)安装操作系统 (3)配置集群(MSCS) (3)1、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群集管理器,打开群集管理器 (3)2、选择“建立一个新的群集” (4)3、输入群集中的集群名 (4)4、选择集群节点的计算机 (5)5、单击NEXT系统会自动开始配置集群 (5)6、输入集群的虚拟IP (6)7、输入已经设置好的cluster管理用户、密码以及域名 (6)8、验证集群配置 (7)9、配置集群资源 (7)10、第一个节点集群配置完成 (8)11、保持第一节点服务器处于开机状态,开启第二节点服务器 (8)12、输入在第一个节点创建的集群名 (9)13、选择第二个节点的计算机名,点击添加。
(9)14、点击下一步后系统自动分析当前系统配置 (9)15、输入登陆到域的密码 (10)16、验证集群配置 (10)17、验证完后系统自动配置集群服务 (11)18、第二个节点添加完成 (11)19、打开集群管理器后显示两个节点的信息 (12)Oracle8i安装 (13)1、双击安装文件 (13)2、单击下一步开始安装 (13)3、指定oracle8i程序安装名称和路径 (13)4、选安装oracle8i安装版本 (14)5、选择安装类型 (14)6、选择产品组件 (15)7、组件安装位置 (15)8、选择认证方法 (16)9、不创建数据库 (16)10、显示安装摘要 (17)11、开始拷贝安装文件 (17)12、配置Net8 configuration assistant (18)13、解除系统防火墙限制 (18)14、安装结束 (19)Oracle 8i 建库 (19)1、从开始菜单中启动建库程序 (19)2、点击下一步 (20)3、选择要创建数据库类型 (20)4、选择数据库中使用的应用程序类型 (21)5、输入用户并发连接数 (21)6、选择数据库缺省操作模式 (22)7、选择数据库中配置使用选项 (22)8、定义数据库实例名和初始化文件 (23)9、定义数据库控制文件 (23)10、定义数据库表的信息 (24)11、定义重做日志文件 (24)12、复查重做日志参数信息,启用归档日志 (25)13、定义SGA参数 (25)14、定义用户调试跟踪文件 (26)15、指定数据库字符集 (26)16、选现在创建或保存到批处理文件以后运行该批处理文件创建 (27)17、弹出提示宽 (27)18、进行创建数据库 (27)19、数据库创建完成,提示sys和system帐户信息 (28)数据库集群配置 (28)1、打开我的电脑系统属性,设置oracle8i实例环境参数 (28)2、在命令提示符下用oradim命令注册实例服务 (29)3、调整oracle的相关服务为手动 (29)4、开启集群管理器,在共享资源组上新建相应的资源 (30)5、建立oracle实例管理用虚拟IP (30)6、选择运行的节点 (31)7、设置依存关系 (31)8、设置tcp/ip地址参数 (32)9、点击完成,提示创建成功 (32)10创建OracleOraHome81Agent服务,在资源类型中选通用服务 (32)11、选择运行节点 (33)12、设置依存关系 (33)13、设置服务名 (34)14、提示注册表复制 (34)15、点击完成,弹出创建成功提示 (35)16、列出以上步骤创建的资源 (35)17、联机以上创建的资源 (36)18、在该节点中相应的服务自动启动,另外一节点仍是停止状态 (36)19、开启数据库控制台,手动添加虚拟IP实例数据库 (36)20、连接数据库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权限 (37)21、连接虚拟IP实例成功 (37)22、在群集管理器中手动移动资源组 (38)23、资源被切换到另外节点 (38)24、重新连接虚拟IP实例 (39)25、重新连接成功 (39)服务器上架利用机架安装套件将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安装上机柜,并安装理线架,将服务器尾部线缆通过理线架接出。
RHEL_6.1做集群安装与配置(华为服务器)

Redhat6.1使用Luci搭建双机热备(虚拟机环境)一、环境准备T01 虚拟机准备2台Linux系统的虚拟机。
安装时要选自定义安装,最好安装桌面图形化支持的相关插件。
1台Openfile虚拟机,用来提供虚拟你双机热备的存储虚拟环境。
T02 主机端连接存储T02-0101 1.系统挂载tools(如果是VMware等虚拟化环境时,需要执行此步骤。
)mkdir /mnt 创建挂载点mount /dev/sr0 /mnt 拷贝文件到挂载点cd /mntlstar xvzf VM**.tar.gz 解压软件包lscd ./vmware-tools-dis**bls./vm**install.plT02-0102 (iscsi环境)建立连接确保主机与存储的网络已经连通。
(1) 运行命令rpm-qa|grep iscsi,检查Red Hat应用服务器是否已经安装了iSCSI启动器驱动程序。
如果应用服务器上已经安装iSCSI启动器驱动程序,则界面显示类似如下:iscsi-initiator-utils-6.2.0.868-0.7.el5如果没有安装iscsi启动器,则先安装。
根据具体操作系统版本选择相应的安装包。
例如:rpm -ivh iscsi-initiator-utils-6.2.0.742-0.5.el5.i386.rpm2. 配置目标器的IP地址。
[root@RHCS01 ~]# iscsiadm-m discovery-t st–p 10.20.30.63. 登录目标器。
[root@RHCS01 ~]# iscsiadm -m node -p 10.20.30.6 –l4. 设置目标器为自动启动模式。
设置目标器为自动启动模式后,每次应用服务器重新启动后会自动登录与其连接的目标器。
a.运行命令vi/etc/iscsi/iscsid.conf,打开“iscsid.conf”文件。
b.按“i”键,进入编辑模式,编辑“iscsid.conf”文件。
如何进行MySQL集群部署和管理

如何进行MySQL集群部署和管理1. 引言在现代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库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变得更加重要。
MySQL作为最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也需要满足高可用和高性能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些需求,MySQL集群部署和管理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技术。
2. 什么是MySQL集群MySQL集群是指在多个主机上同时运行MySQL,并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数据同步和负载均衡的一种配置。
通过将数据库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3. MySQL集群部署3.1 设计集群拓扑在部署MySQL集群之前,需要先设计集群的拓扑结构。
一般来说,集群拓扑可以分为主从复制和主从多个节点的方式。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数据的重要性和负载的情况。
3.2 安装MySQL软件部署MySQL集群的第一步是在每个节点上安装MySQL软件。
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MySQL二进制包,然后按照官方文档进行安装和配置。
3.3 配置集群节点配置集群节点包括设置各个节点的IP地址和端口号,并启动MySQL服务。
这些配置必须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进行,并确保各个节点之间的网络互通。
3.4 创建数据库用户在MySQL集群中,为了实现数据同步和负载均衡,需要创建专门的数据库用户,并赋予合适的权限。
这些用户将被用于集群中的数据同步和负载均衡的操作。
3.5 启动集群节点当所有节点都完成了配置和用户创建之后,可以启动集群节点。
可以通过启动MySQL服务来实现节点的启动,并通过查看日志文件来确认节点是否成功启动。
4. MySQL集群管理4.1 监控集群状态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MySQL集群进行监控,以确保集群的稳定性和性能。
可以使用MySQL自带的监控工具,如MySQL Enterprise Monitor或Percona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进行集群状态的实时监测。
4.2 故障检测和恢复在MySQL集群环境中,故障是无法避免的。
当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检测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MySQL集群部署与配置指南

MySQL集群部署与配置指南引言MySQL是一种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程序中。
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单个MySQL服务器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提高性能和可用性,使用MySQL集群来部署和配置数据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MySQL集群部署和配置的指南,帮助读者了解集群的概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1. 集群概述1.1 什么是MySQL集群MySQL集群是指由多个MySQL服务器组成的集合,通过共享数据和负载均衡来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存储相同的数据,并且可以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查询请求。
如果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将继续提供服务,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访问性。
1.2 集群的优势MySQL集群具有以下优势:- 高可用性:即使其中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避免了单点故障的风险。
- 负载均衡:通过将查询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节点上,集群可以平衡负载,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 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集群节点,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和用户访问量。
- 数据冗余:通过复制数据到多个节点,可以提供数据的冗余备份,避免数据丢失的风险。
2. 部署MySQL集群2.1 硬件要求部署MySQL集群需要考虑以下硬件要求:- 多台服务器:每个节点都需要一个独立的服务器来承载MySQL服务。
- 网络连接:节点之间需要可靠的网络连接,以便进行数据同步和通信。
2.2 软件要求部署MySQL集群还需要满足以下软件要求:- MySQL数据库:每个节点都需要安装并配置MySQL数据库。
- 集群管理软件:可以使用各种集群管理软件,如MySQL Cluster、Galera Cluster或Percona XtraDB Cluster等。
2.3 数据同步配置为了保持每个节点上的数据一致性,需要配置数据同步机制。
可以使用MySQL的复制功能来实现数据同步。
具体步骤如下:- 在一个节点上设置为主节点(master),并启用二进制日志功能。
大数据集群部署方案

1.物理部署: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将大数据集群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提高系统可用性和扩展性。
2.网络规划:合理规划网络结构,确保大数据集群内部网络的高速互联。
3.系统优化:对Hadoop、Spark等组件进行参数调优,提高系统性能。
4.数据备份:采用定期备份策略,防止数据丢失。
5.监控与报警:部署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集群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1.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大数据集群,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2.确保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过程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3.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维成本。
4.提高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支撑业务发展。
三、技术选型与架构设计
1.技术选型
-分布式存储: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计算引擎:Apache Spark
第2篇
大数据集群部署方案
一、引言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本方案旨在为贵机构提供一套全面、合规的大数据集群部署方案,确保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项目背景与目标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数据量的激增,贵机构面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本项目旨在:
-数据访问层: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
-安全认证层:采用Kerberos进行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
四、部署策略
1.物理部署
-集群服务器部署在具备冗余电源、网络和散热设施的数据中心。
-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2.网络规划
-确保集群内部网络高速互联,降低网络延迟。
2.数据存储层:采用HDFS进行数据存储,保障数据高可用性。
3.数据处理层:利用Spark进行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和离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部署及集群配置
手册
版本:1.1
变更记录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新HD是集群部署,所以在HD上线的时候我才有机会我目睹了部署的整个过程,所以编写一份集群部署的文档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2安装系统、存储设置
2.1 服务器配置
现有设备HP服务器两台,首先是给服务器安装windows2008系统。
注意事项:HP服务器的特点是要先安装驱动,然后系统会提示插入系统盘,会自动将系统盘上的数据存入复制到服务器上的硬盘,然后再安装系统。
2.2 存储设置
2.2.1存储布线
电源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到各电源装置中的插座中。
LAN连接线:以太网LAN电缆连接到控制器#0或控制器#1上的LAN管
理端口中另一端连接到管理控制台上的LAN端口。
*
10.0.0.16/10.0.0.17是无法改变的。
正常情况下请使用管理端口,连接时准备两条网线,将两个控制器同时联入内部局域网进行带外管理。
2.2.2存储设置
2.2.2.1安装管理软件
从随机光盘中找到对应版本的 Storage Navigator Modular2 安装程序,这里是“HSNM2-0600-W-GUI-P01.exe” ,双击该程序,安装默认安装即可。
2.2.2.2安装和配置JA V A
首先要删除管理PC上存留的所有java版本及所有的安装目录和文件,检查JAVA 目录下只有唯一的JAVA版本,并确保“添加/删除程序”中也只有唯一的JAVA 版本。
设置临时文件不要保留在计算机上。
将JAVA Runtime参数设置成:-Xmx192m
2.2.2.3登录管理软件
在管理PC上运行web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
http://<IP address>:23015/StorageNavigatorModular/
其中 <IP address> 是管理PC的 IPv4 地址。
http://127.0.0.1:23015/StorageNavigatorModular/Login
USER ID:system
Password: manager
2.2.2.4添加阵列
①点击“Add Array”出现添加阵列向导,点击“next”。
②输入阵列两个控制器默认的管理IP(192.168.0.16 / 192.168.0.17),点击“Finish”。
③阵列列表窗口中出现刚才添加的阵列。
2.2.2.5创建RAID组
①按次序选择“Groups”“RAID Groups”,点击右侧窗口下方的“Create RG”。
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RAID级别,如RAID5;
Parity Group,如8D+1P,表示由8块磁盘组成的RAID组,8块数据盘+1块校验盘;Drives,如自动还是手动。
选择自动,系统根据硬盘的ID由小到大自动选择合适数量的磁盘;
选择手动,挑选上(勾上)合适数量和类型的硬盘然后。
确认后,点击“OK”。
③右侧的RG菜单中会出现新添加的RAID Group。
2.2.2.6创建Logical Unit
①按次序选择“Groups”“RAID Groups”“Logic Units”,点击右侧窗口下方的“Create LU”。
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选择:
Basic中Capacity,是选择LU的容量。
Advanced中Stripe Size默认是256KB,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默认情况下,Format是勾选的,创建完成之后会自行进行格式化;
2.2.2.7设置LU的映射打开“Mapping Mode”
①按次序选择“Settings”“Advanced Settings”,点击右侧窗口的“Open Advanced Setting”
②在出现的“Advanced Setting”里,按次序选择“Access Mode” “Mapping Mode”,点击窗口右下方的“Modify”,把映射模式更改为“Enable”
③激活各端口的“Host Group Security”
按次序选择“Groups”“Host Groups”“Host Group Security”,选中第一个Port,点击窗口右下方的“Change Host Group Security”,把该端口对应的“Host Group Security”更改为“Enable”。
同样的方法,依次把所有的端口对应的“Host Group Securit y”都更改为“Enable”。
2.2.2.8根据连结方式选择端口的参数
①按次序选择“Settings”“FC Settings”,可以看到当前系统所有端口的设置情况。
②如果需要更改端口的设置,点击上图窗口右侧的某个端口后,右上角会出现“Edit FC Port”按钮。
③点击“Edit FC Port”按钮,进入该端口的设置界面。
④Topology:主机和存储如果通过交换机连结,选择“P oint-to-Point”;如果直连,选择“Loop
2.2.2.9选择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和模式设置
2.2.2.10光纤端口设置
按次序选择“Settings”“FC Settings”,可以看到当前系统所有端口的设置情况
2.2.2.11Spare Drives设置热备磁盘
2.2.2.12在服务器上查看磁盘管理出现新的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3集群配置
3.1 配置windows2008故障集群
3.1.1准备工作
首先把服务器、存储放到有域环境的网络中,这里我们放到了机房。
布线:
电源线:将电源线插头插入到各电源装置中的插座中。
网线:每台服务器上有三个网线插口,网线分别连接服务器与交换机、服务器与服务器(心跳线ip:10.0.0.1)、服务器与存储(ISCSI)。
3.2服务器分别加入域管理
3.2.1服务器加入域管理
步骤:我的电脑—右键属性—计算机名—更改---隶属于域
3.3配置windows2008故障集群
3.3.1安装故障转移集管理器
①打开服务管理器:
②点击添加功能,点选故障转移集群,点击下一步
③在向导最后,点击安装。
3.3.2验证集群配置
在创建集群之前,运行验证集群配置,确认服务器、网络、存储是否符合要求。
①开始—管理工具—故障转移集群管理,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管理单元
②在管理界面的中间位置,点击验证配置
③点击下一步,添加节点服务器
④检查完毕后,可以点击查看报告,也可以到C:\Windows\Cluster\Reports路径下去查看。
3.3.3建立集群
①开始——管理工具——故障转移集群管理,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管理单元
②在中间位置点击创建一个集群
③点击下一步,添加集群内的节点服务器
填入集群名称和使用的虚拟IP地址,途中10段的ip地址用来连接iSCSI存储,可以将其去掉。
在生产环境的IP地址段,选择一个空闲IP当做集群的IP地址
确认之后,点击下一步继续,则开始创建集群
3.3.4添加存储:
3.3.5设置仲裁
步骤: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管理器-选中集群节点—右键—更多操作—配置集群仲裁设置
3.3.6设置共享存储
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点击右侧“存储”项--选择右侧的“添加磁盘”功能
将节点中新添加的iSCSI存储添加到集群存储,并修改磁盘名称为SQL
3.3.7添加分布式事务处理集群化
①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管理器,点击配置服务或应用程序
②选择添加“分布式事物协调器”进行添加
③下一步
3.4集成安装SQL server 2008
SQL Server集群要安装在共享磁盘上。
3.4.1安装sqlserver
①在弹出的安装界面中,选择新的SQL Server 故障转移集群
②通过安装检测
③点击安装,安装支持文件
④选择要安装SQL功能,选择全部数据库引擎服务
⑤创建实例名为SQL2008的数据库,并填写集SQL群网络名
⑥选择创建SQL Server资源组,名称为SQL Server(SQL2008)
⑦选择集群可用的SQL作为集群磁盘,此磁盘不用添加到集群共享卷中,作为网络磁
盘,只要添加到集群中,并在系统中可见即可。
正在被使用的磁盘不能选择
⑧指定集群的网络配置
⑨配置集群安全策略,本例为了方便都是用域管理组。
但是推荐在域内分别建立数据库引擎组、和SQL Server代理组。
例如在域内建立SQLadmin用户、SQLAgent组、SQLEngine
组,SQl隶属于这两个组,并且将sqladmin添加到个节点本地管理员组中
⑩指定SQL服务账户
11使用混合身份验证、配置数据库存储路径为之前添加的共享磁盘SQL“I:\SQLDarta
12检查通过,进行安装
13等待安装
打开故障转移集群管理器,我们可以看见SQL集群应用的一个节点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