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动量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动量定理的内容,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内容及意义3. 动量定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动量定理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动量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

4. 讨论:让学生探讨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之前,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碰撞和爆炸案例,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动量如何守恒?”、“如何计算碰撞前后的动量?”4. 问题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例如:“一辆车以60 km/h的速度撞上了一棵树,乘客在车内受到多大的冲击力?”5. 互动提问:在讲解动量定理的应用时,向学生提问:“动量定理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定理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题解决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章2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2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的表述和基本应用。

2. 能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物理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动量的概念,正确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尺子、小球、挡板等。

2. 准备教学视频和例题,用于解释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动量及动量定理的相关内容。

4.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及动量定理。

四、教学过程:本节动量定理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掌握动量定理的基本公式,能够应用动量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动量与冲量之间的关系,引出动量定理的概念。

2. 讲解理论知识:详细解释动量、冲量的概念,以及动量定理的基本形式和适用条件。

同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应用。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动量定理的含义。

4. 小组讨论与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动量定理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对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量定理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动量定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第一章:动量定理概述1.1 动量的概念介绍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物理量,用p表示,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即p=mv。

解释动量的矢量性质:动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1.2 动量定理的表述阐述动量定理的内容: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即Δp=FΔt。

解释动量定理的意义:动量定理揭示了力与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第二章:动量定理的应用2.1 动量定理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介绍碰撞问题的基本概念:碰撞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分析碰撞问题中动量定理的应用:根据动量定理,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用来求解碰撞问题。

2.2 动量定理在爆炸问题中的应用介绍爆炸问题的基本概念:爆炸是物体内部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爆炸过程中动量守恒。

分析爆炸问题中动量定理的应用:根据动量定理,爆炸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用来求解爆炸问题。

第三章:动量定理的实验验证3.1 动量定理实验原理介绍动量定理实验的原理: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速度和作用力,验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

3.2 动量定理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动量定理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测量方法。

3.3 动量定理实验结果与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计算物体的动量变化和作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比较两者是否相等。

总结实验结论:验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说明动量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

第四章: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动量定理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介绍交通安全中动量定理的应用:通过分析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变化,评估事故的严重程度,为交通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4.2 动量定理在体育竞技中的应用介绍体育竞技中动量定理的应用:通过分析运动员动作过程中的动量变化,优化竞技策略,提高竞技水平。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动量定理运用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理解、建模、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题型新颖多变,联系的知识面宽而倍受命题者的青睐,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是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是:只注意公式的代入与求解,忽视了各自的对应关系;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时一列方程就出错。

本文就动量定理应用时应澄清的几个问题和同学们交换一下意见,促使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动量定理的表述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其一般公式形式为:Ft=mV2-mV1。

理解定理时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也可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所谓物体系总动量的变化量应是各个物体动量变化量的矢量和。

②力F 是指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变化时,F应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平均值。

③公式中的ΔmV是研究对象动量的增量,是某一过程中末态的动量减去初态的动量(要考虑方向),切不可颠倒顺序。

④公式中的等号表示合外力的冲量与研究对象动量的增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合外力的冲量是导致研究对象运动改变的外因,而动量的增量却是研究对象外部冲量作用的结果。

⑤用动量定理解题,只能选取地球或相对地球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做参照物。

⑥动量定理可由牛顿定律推导出来,但不能认为它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推论。

动量定理和牛顿定律都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和所受外力间的关系,牛顿定律说明了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但对迅速变化的问题,由于发生冲击作用产生的量值很大、变化很快、作用时间很短,运用牛顿定律求解就比较困难,若用动量定理就可不考虑中间细节变化,只求整个过程中冲量的总体效果,这就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另一种重要方法。

2.动量定理的应用①定性分析例1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触地,为尽量保证安全,他落地时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B.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C.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D.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解析: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其动量变化一定,让脚尖先触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这都是为了延长与地面间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相互作用力,故A选项正确。

专题07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专题07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

专题07动量和能量的综合应用知识梳理考点一 动量与动量定理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线如图所示,则( )A .t=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 .t=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 .t=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 .t=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答案】AB【解析】由动量定理可得:Ft=mv ,解得m Ft v = ,t=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s m m Ft v /212⨯===1 m/s ,故A 正确;在Ft 图中面积表示冲量,所以,t=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P=Ft=2×2=4kg.m/s ,t=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P /=(2×21×1)kgm/s=3 kg·m/s ,t=4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P //=(2×21×2)kgm/s=2 kg·m/s ,所以t=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1m/s ,故B正确 ,C 、D 错误 考点二 动量守恒定律一、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二、几种常见情境的规律碰撞(一维)动量守恒动能不增加即p122m1+p222m2≥p1′22m1+p2′22m2速度要合理①若两物体同向运动,则碰前应有v后>v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前′≥v后′。

②若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爆炸动量守恒: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动能增加: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反冲动量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内力远大于外力机械能增加: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人船模型两个物体动量守恒: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质量与位移关系:m1x1=m2x2(m1、m2为相互作用的物体质量,x1、x2为其位移大小)例一(多选)(2021·甘肃天水期末)如图所示,木块B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在极短时间内相对于木块静止下来,然后木块压缩弹簧至弹簧最短。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几类问题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几类问题

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几类问题作者:仓定权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8期摘要:涉及动量定理的物理问题,常有一定的难度,但把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也能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且快捷。

关键词:动量定理;多过程;平均力;曲线运动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992-7711(2012)18-050-1运用动量定理解答往往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求解简便。

下面用动量定理解决几类典型问题。

一、简解多过程问题一个多过程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过程组成,应用动量定理解多过程时,要注意分清每个过程中对应的物理量以及注意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例1 一个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F1=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了t1=5s,然后推力减小为F2=5N,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2=4s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过t3=6s停下来。

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分析与解: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量P1=0,末动量P2=O。

据动量定理有:(F1t1+F2t2-f(t1+t2+t3)=0,即:8×5+5×4-f(5+4+6)=0,解得 f=4N。

【点评】合理选取研究过程,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

本题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同学们可比较这两种求解方法的简繁情况。

二、求解平均力问题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变力。

问题中若只计算变力的冲量,可以对整个过程用动量定理;问题中若计算变力的大小,定理中的F可理解为变力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例2 (2002全国卷)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

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

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

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方法04应用动量定理分析变质量问题的技巧(原卷版)

方法04应用动量定理分析变质量问题的技巧(原卷版)

建模提能04 应用动量定理分析变质量问题的技巧 对“连续”质点系持续施加作用力时,质点系动量(或其他量)连续发生变化。

这类问题的处理思路是: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很短时间Δt 内动量(或其他量)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质点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如下的“柱状”模型:在时间Δt 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布在以S 为截面积、长为v Δt 的柱体内,这部分质点的质量为Δm =ρSv Δt ,以这部分质点为研究对象,研究它在Δt 时间内动量(或其他量)的变化情况,再根据动量定理(或其他规律)求出有关的物理量。

1.流体类问题通常液体流、气体流等被广义地视为“流体”,质量具有连续性,通常已知密度ρ。

2.微粒类问题通常电子流、光子流、尘埃等被广义地视为“微粒”,质量具有独立性,通常给出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n 。

二、高考真题例证【例证1】(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缴获不少敌军武器武装自己,其中某轻机枪子弹弹头质量约8 g ,出膛速度大小约750 m/s 。

某战士在使用该机枪连续射击1分钟的过程中,机枪所受子弹的平均反冲力大小约12 N ,则机枪在这1分钟内射出子弹的数量约为( )A .40B .80C .120D .160【例证2】(2022·福建·高考真题)我国霍尔推进器技术世界领先,其简化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放电通道两端电极间存在一加速电场,该区域内有一与电场近似垂直的约束磁场(未画出)用于提高工作物质被电离的比例。

工作时,工作物质氙气进入放电通道后被电离为氙离子,再经电场加速喷出,形成推力。

某次测试中,氙气被电离的比例为95%,氙离子喷射速度为41.610m /s ⨯,推进器产生的推力为80mN 。

已知氙离子的比荷为57.310C /kg ⨯;计算时,取氙离子的初速度为零,忽略磁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 )A .氙离子的加速电压约为175VB .氙离子的加速电压约为700VC .氙离子向外喷射形成的电流约为37AD .每秒进入放电通道的氙气质量约为65.310kg -⨯【例证3】(2019·北京·高考真题)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仅为几米每秒,这与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有关。

2024最新-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

2024最新-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

动量定理教案《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动量定理是动力学的普遍定理之一。

相信大家比较陌生的呢,它是一个科学定理。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