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优.选)
马铃薯新品种石薯6_号的选育

收稿日期:2023-05-05;修回日期:2023-08-18基金项目: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26336D );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221490062A )作者简介:相丛超,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E-mail :****************通信作者:张淑青,女,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
E-mail :**************封志明,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二季作区马铃薯栽培及育种研究。
E-mail :***************1育种目标马铃薯是世界上的重要作物,分布于158个国家和地区[1]。
世界范围内,目前保存了大约30大类共65000份马铃薯种质资源[2],具有不同皮色和薯肉色等各种类型。
马铃薯块茎营养丰富、全面及均衡[3],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4],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1/4以上,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5]。
河北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生产省份之一,据统计,2020年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5.7万hm 2,总产量101.3万t [6]。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优质化的特点[7],尤其注重特色和品质。
目前河北省以常规马铃薯种植为主,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需求表现疲软,往往价格较低且不稳,种植效益较低;而食味性好的彩色马铃薯,富含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8];此外,彩色马铃薯中的类黄酮具有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等功能[9],市场需求强、价格高,种植效益好。
但目前适宜当地种植的彩色早熟马铃薯品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生产上应用的彩色马铃薯只有黑美人、黑金刚等少数几个品种;连年种植单一品种造成不抗土传病害、适应性差、产量低等问题,不利于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10]。
急需培育抗病、优质彩马铃薯新品种石薯6号的选育相丛超,樊建英,李东玉,贾明飞,胡金雪,张淑青,封志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050041)摘要:石薯6号是以D56-8为母本、大名红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16号

品种
山西
大同
陕西
榆林
山西
五寨
内蒙古
乌兰察布
河北
张家口
河北
围场县
内蒙古
坤元太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平均
晋薯 16 号
2981.
8a
3714.
1b
1972.
3a
4255.
8a
3708.
3a
2476.
3a
4795.
4a
—
3186.
8a
晋薯 16 号
1652.
7a
5372.
6a
2356.
7a
4797.
6kg/667 m2 ,较 对 照 紫 花 白 增 产
原料作物 [2-4],因其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点,在中国农
作物生产中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5-6]。但 中 国 马 铃 薯 的 产 量
较低,迫切需要 优 质 高 产 的 新 品 种 替 代 老 品 种 [7]。 山
西省开展马铃薯品种的收集、引进和育 种 研 究 已 有 70
1.
0774
干物质
(% )
20.
16
19.
20
8
2016 年 国 家 马 铃 薯 中 晚 熟 华 北 组 区 域 试 验 中,
个试验点全 部 增 产,其 中 内 蒙 古 乌 兰 察 布 市、山 西 五
寨、陕西省榆林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 4 个点增产超过
50% ,综合 8 个试验 点 的 产 量 结 果,晋 薯 16 号 平 均 产
面积排第一位,因 此 在 2015—2016 年 提 供 晋 薯 16 号
明,晋薯 16 号两年 鲜 食 组 均 排 名 第 一 位。 晋 薯 16 号
国审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1

红 果鲜亮 。 果长 可达 2 c , 粗 1 5 m 右 , 8m 果 .c 左 味辣 , 病 。 点: 抗 优 坐果 力强 , 条顺 直。 椒
番 茄类 1迪抗 。 新 选育 抗T 优 良品种 , 限 最 Y 无
生长 型 , 实 高扁 圆 形 , 泽 红 亮 , 果 重 果 色 单 2 0 2 g 果实 大小 均 匀 , 0  ̄2 0 , 硬度 极 佳 , 根 抗 结线虫 。 优点 : 番茄黄 化 曲叶病毒病 。 抗 2 布 兰妮 。 . 高秧 自封 顶 , 早熟 , 红果 小番 茄, 果实椭 圆形 , 果色鲜 红亮 丽 , 果重 1 ~ 单 5 1g 肉质 脆甜 , 8, 耐贮运 , 合抗 性好 , 综 经济 效 益高 。 点: 优 果色 鲜红亮 丽 , 肉质 脆甜 。 3 国际 粉皇 。 限生长 型 , 实近 圆球 . 无 果 形 , 泽粉 红 , 色 肉厚果 硬 , 果重 3 0 左右 。 单 0g 果 形好 , 品质佳 , 病 , 宜春秋 保护 地及露 抗 适 地栽 培 。 点 : 优 肉厚果硬 , 品质佳 。 4 国际 宝钻 。 自以色 列 , . 来 无限 生 长型 ,
粗蛋 白含量2 2 % . 0 ,维生素 C 量0 2 m / 。 含 .5 gg
水 , 止因肥 水过 多而徒 长; 时除草 、 防 及 中耕 和 培土 。 生长 期 注意 防治 晚 疫病 。 适 时 ④ ⑤
收获 。
适宜 在 云南 、 贵州 、 四川 南部 、 西南 部 陕 湖
本刊特举办“ 食神 ” 系列小吃 函授培 I l 优惠活动: ①十里香卤烤, ②奇味涮烫, ③丑哥牛骨头, ④
大红 果 , 实高扁 圆形 , 硬 , 果 特 单果 重20 左 2g 右, 高产 , 病 , 宜保护 地栽 培 。 点 : 抗 适 优 果形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营养成分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施肥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以我国新品种兴佳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品种的施肥优化。
一、兴佳2号基本信息兴佳2号是肉质紫皮马铃薯的新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选育。
该品种适合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种植,抗逆性强,耐寒性好,能够适应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栽培。
此外,兴佳2号的品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淀粉含量高,质地细腻,口感好,蒜香味浓郁。
二、兴佳2号的肥料要求在种植兴佳2号马铃薯时,农民们需要按照该品种的肥料要求来施肥。
兴佳2号的肥料要求如下:1.氮肥:在整个生长期中,马铃薯对氮肥的需求量比较大,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结球期,氮肥的供应至关重要。
然而,如果氮肥的施用量过多,会使得马铃薯的块根形状不规则,脱皮困难,并且容易储藏败坏。
因此,农民们需要掌握好氮肥的施用量,一般不超过80公斤/亩。
2.磷肥:马铃薯对磷的需求量比较低,但在生长初期和结球期也需要适量的磷肥供应。
一般来说,磷肥施用量在40公斤/亩左右即可。
3.钾肥:钾对马铃薯的生长和结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块根增大,提高产量和品质。
因此,农民在施肥时需要尤其注意补充钾肥,一般来说,施用钾肥的量为100公斤/亩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兴佳2号的产量和品质,科研人员对其施肥进行了优化研究。
具体来说,他们针对兴佳2号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其进行不同比例的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
1.生长初期施肥在马铃薯生长初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缺乏营养物质的情况下,土地上质地松散、容易排水的土壤对这种情况下栽培的兴佳2号产量和品质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种植兴佳2号时,在生长初期应使用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2.块根膨大期施肥马铃薯的块根膨大期是其最关键的阶段之一,过少的营养物质会影响块根的纹路和质量。
马铃薯品种大全

马铃薯品种大全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是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品种繁多,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马铃薯品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种植或食用的马铃薯。
一、马铃薯品种大全。
1. 安地斯马铃薯。
安地斯马铃薯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安地斯山脉地区的马铃薯品种,具有植株矮小、块茎形状不规则等特点。
这种马铃薯适应性强,耐贫瘠、耐旱,是高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 马铃薯新品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地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新品种马铃薯,如马铃薯新品种“鲁丰”,“薯莨1号”等,这些新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口感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
3. 马铃薯优质品种。
优质品种的马铃薯具有口感细腻、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如“马铃薯优质品种1号”,“马铃薯优质品种2号”等,这些品种适合加工成各种马铃薯制品,如薯片、薯条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4. 马铃薯耐病品种。
马铃薯是一种容易感染病害的作物,因此培育出耐病品种对于保障产量和提高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已经有一些耐病品种的马铃薯问世,如“抗旱抗病马铃薯”,“病毒抗性马铃薯”等,这些品种在抗病性能上有很大突破,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 马铃薯地方品种。
各地因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培育出了许多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马铃薯地方品种,如“云南马铃薯”,“内蒙古马铃薯”等,这些品种在当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结语。
马铃薯品种繁多,每种品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种植或食用马铃薯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当地环境来合理选择品种,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和食用体验。
希望本文介绍的马铃薯品种能够为大家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马铃薯新品种的培育和优化施肥技术的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的相关内容。
兴佳2号是我国马铃薯新培育的一个重要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等优点,广泛种植于各地。
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营养不平衡、病虫害发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通过施肥优化研究,提高兴佳2号马铃薯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的表现。
在施肥方面,科学家们首先进行了土壤肥力测试,确定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缺乏的元素,以及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需求。
通过合理调整肥料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马铃薯的养分吸收。
科学家们研究了种植兴佳2号马铃薯的最佳施肥配方。
他们通过不同比例的氮、磷、钾等元素的施肥试验,寻找了适合兴佳2号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比例。
根据试验结果,科学家们推荐了一种适宜的施肥配方,以满足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为了提高兴佳2号马铃薯的抗病性和抗逆性,科学家们还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抗病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施肥处理可以增强马铃薯的免疫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量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减少病害发生。
在施肥时间和方法上进行了优化研究。
科学家们发现,在马铃薯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
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方法可以提高兴佳2号马铃薯的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建议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然后在生长期适时追肥,以满足兴佳2号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需求。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在土壤肥力测试、施肥配方、增强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兴佳2号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讨马铃薯新品种的施肥要求和养分吸收机制,以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1号’

2 特征特 性
‘ 天薯 1 1 号’ 株 型直 立 ,生 长势强 ,分枝 少 ,枝
实 生 苗 ,并 从 中选 出综 合 性 状 优 异 的单 株 ,编 号
为‘ 天0 2 — 3 — 4 ’ ;2 0 0 3年 在 选 种 圃 进 行 株 系选 择 ;
叶繁茂 ,茎绿色 ,叶深绿 色 ,花冠浅紫色 ,落蕾 , 天然结实性差 。薯块扁 圆形 ,淡 黄皮 黄 肉,芽眼 浅 。生育期 1 2 2 d ,株 高 7 4 . 0 c m,单 株 主 茎 数 3 . 2
1 选 育 经过
‘ 天薯 1 1 号’ 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以‘ 天薯 7 号’ 为母本 ,‘ 庄薯 3 号’ 为父本杂交选 育 而 成 的马 铃 薯 新 品 种 。2 0 0 1 年进 行 父母 本 杂交 并
收 获 实 生 种 子 ;2 0 0 2 年 用 实 生 种 子催 芽播 种 培 育
A Ne w Hi g h Qu a l i t y Po t a t o V_ a r i e t ’ Ti a n s h u 1 1 ’
L U T a i , HE E r l i a n g , GU O T i a n s h u n , WA N G T i n g j i e , WAN G P e n g , L I F a n g d i , J I E We i q i n g , QI X i a o d o n g
( T i a n s h u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T i a n s h u i , Ga n s u 7 4 1 0 0 1 , Ch i n a)
济薯26号品种特点

济薯26号品种特点济薯26号是一种新培育的马铃薯品种,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济薯26号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并按照标题中心扩展的要求进行描述。
一、济薯26号的外观特点济薯26号的块茎颜色呈鲜黄色,块茎形状规整,表面光滑,块茎大小均匀一致。
块茎的皮薄而坚韧,易于剥离,且不易破损。
这使得济薯26号在采摘和加工过程中能够减少损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济薯26号的生长特点济薯26号是一种中早熟品种,生长周期相对较短。
它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迅速,周期为90-100天。
同时,济薯26号对光照要求不高,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这使得该品种适合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种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产量。
三、济薯26号的产量特点济薯26号的产量较高,每亩可达到6000-7000公斤。
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光合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
济薯26号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养分,促进块茎的膨大和生长。
同时,该品种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较高,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资源,提高产量。
四、济薯26号的品质特点济薯26号的口感细腻,烹饪后肉质烂熟,不易糊化,能够保持原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含量较高。
同时,济薯26号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能够抵抗病虫害的侵袭,适应不同环境的种植条件。
这使得该品种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五、济薯26号的应用特点济薯26号的块茎适合用于煮食、炒制、烘焙等多种烹饪方式。
其细腻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食材之一。
此外,济薯26号的块茎还可以加工成淀粉、粉末、薯条等多种食品,具有广泛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
济薯26号作为一种新培育的马铃薯品种,具有外观美观、生长快速、产量高、品质优良和应用广泛的特点。
它的推广种植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丰富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新品种1.青薯9号青薯9号又称雪域红,该品种为菜用型土豆,属中晚熟品种,块茎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网纹;薯肉黄色,沿微管束有红纹;芽眼较浅,耐储藏,干物资含量25.72%,淀粉含量19.76%,还原糖0.253%,微生素C含量23.03mg/100g。
具有淀粉含量高,无污染,原生态等优点,为青藏高原唯一一块净土上的精品,属国内中上品质,且口感好,适合烹饪各种菜肴。
该品种品质优、抗病、抗旱、高产稳产,于200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正式命名青薯9号。
青薯9号平均比普通品种增产一倍,每亩净收入达1000多元。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8~11个,整齐度高,大中薯率80%以上。
属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60d左右。
薯块休眠性中等,休眠期45天,耐贮性较好。
经多年试验证明,青薯9号植株田间抗晚疫病、病毒病,抗旱性强。
产量表现:一般水肥条件下亩产量2250-3000千克;高水肥条件下亩产量3000-4200千克。
今年秋收时节,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荧宗的示范田里,一种皮呈玫瑰红色的优质高产马铃薯创下了我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该村种植的20亩青薯9号马铃薯示范田平均亩产达3932.4公斤,单产最高达4548.4公斤。
陈荧宗欣喜万分:“活了50多岁,没见过一亩地成这么多的洋芋(马铃薯),也没见过颜色这么漂亮的洋芋。
”该品种依托国家成果转化资金、科技部跨越计划项目资金、省科技厅示范推广资金200多万元,2007至2008年进行试验田种植,每亩产量高达5681公斤,创下了全省旱地种植马铃薯的最高产量。
亩播量130-150千克,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密度3200-3700株。
青薯168菜用型马铃薯—青薯168 青薯168马铃薯新品种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于1981年通过有性杂交等生物技术,于1989年选育而成。
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品种审定,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青海省科技展览一等奖、青海省农林科技进步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海东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宁夏通过品种审定,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深绿色,株丛繁茂,株形直立高大,生长势强。
株高109.00厘米左右,茎粗1.16厘米左右,茎浅紫色。
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边缘平展,复叶椭圆形,排列中等紧密,聚伞花序,有7—15朵花,浅紫色,有天然果。
薯块椭圆形,表皮红色光滑。
薯肉黄色,致密度紧。
芽眼浅,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
块茎大而整齐,食用品质优良,块茎淀粉16.8%,商品率高达93%以上。
适宜西北各类地区种植,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163天左右。
耐旱、耐寒性、耐盐碱性强。
中感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毒病。
平均亩产2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量达4300公斤。
全国品审会意见:青薯168经国家级西北片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在所有试验点均表现增产,适应性好。
薯形好,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率高达90%以上,食味中等。
符合审定标准,予以审定。
可以在西北冀区推广种植。
青薯2号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
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农艺性状好,生长势强,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淀粉含量22.86%~25.83%,比全国审定77个品种的平均值(15.05%)高出7~10个百分点,Vc含量20.92mg/100g;食味好,产量水平高,平均亩产3000kg,最高亩产4192kg;适应性广,适宜在我国北方一作区种植。
1 品种来源青海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本院育成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高原4号做母本,与国外引进品种玛古拉(magura)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92年实生苗带单株选择,后经无性系多代筛选,以及区域实验、生产实验,加速繁殖而成。
原代号为92-3-28,称青薯328。
1999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青薯2号。
2 特征特性2.1 植株性状株形直立,株丛繁茂,生长势强,株高88±10.33cm,茎粗1.15±0.12cm,茎绿色,茎横切面三棱型,茎翼直状,主茎数2.2±0.42个,分枝数6.1±0.99个,着生部位较高;叶色浓绿,叶中等大小,边缘平展,复叶椭圆形,排列中等紧密,互生或对生;有五对侧小叶,顶小叶钝型,次生小叶八对,互生或对生,第二对较大,托叶成镰型。
2.2 花果性状聚伞花序,有7~10朵花,排列较疏松,花蕾椭圆形,绿中带紫色,总花梗长12~18cm,花柄节紫色,萼片葱绿色,披针形,花冠浅紫色,直径3.4±0.2cm,花瓣尖,浅红色,茎部浅绿色。
雌蕊花柱较长,柱头圆形,五分裂,呈绿色;雄蕊5枚,呈锥形,黄色;天然小浆果圆形,呈绿色。
2.3 薯块形状薯块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
表皮光滑,白皮,白肉,致密度紧,无空心;芽眼较线,芽眼数7.82±1.22个,牙眉直形,脐部浅;结薯集中,休眠期长,耐贮藏。
2.4 经济性状单株产量0.88±0.3kg,单株结薯数4.8±2.25个,单块重0.18kg,块茎淀粉含量为25.83%,蒸食品味好;维生素C含量为20.9mg/100g,粗蛋白含量为1.66%,还原糖含量为0.6267mg/100g。
2.5 生育期属晚熟品种,全生育期为160天左右,期间>5℃的积温为2208.4℃。
播种至出苗的天数为42天左右,期间>50C的积温为367.10℃。
出苗至现蕾30天左右,期间>5℃的积温为373℃。
出苗至成熟88天左右,期间>5℃的积温为1467℃。
生育期为118天左右,期间>5℃的积温为1841.3℃。
2.6 品种抗性植株较耐旱,耐寒,耐盐碱,薯块耐储藏;抗马铃薯花叶和卷叶病毒,抗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
3 产量水平3.1 品比试验 1992年在有性杂交基础上进行了实生苗的繁选工作,将32个组合4000株的实生苗定植于塑料大棚内,经观察、选择,从第32个组合中人选了113个优良单株,占总人选株数的9.34%。
入选的92-3-28单株,当年表现叶色深,生长势强,结薯集中,结薯7个,白皮的肉,单株产量为585g,是入选材中产量较高的一个。
1993年在上年实生苗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无性系一代品种比较,亩产量为2858.57kg,比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14.34%;1994年无性二代品比试验,产量为3600kg,比对照品种陇薯2号增产29.59%;1995年无性三代品比试验,产量为2235.25kg,比对照品种增产23.73%;1996年无性系四代品比试验,产量居所有参试品种之首为2604kg,比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16.2%。
3.2 省内区域试验 1997年设6点试验,平均亩产为2213.17kg,比对照品种互薯202增产21.12%;1998年设5点试验,平均亩产2497.8kg,比对照品种互薯202增产91.34%,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居前位。
3.3 生产试验 1997~1998年生产试验共设13个点次,平均亩产3056.41kg,比当地主栽品种(下寨65、青薯168、互薯202)增产43.69%。
其中1997年5点试验,平均亩产为3036.3kg,比对照品种青薯168增产36.36%~90.54%,比互薯202增产53.61%,比下寨65增产105.31%。
4 栽培要点4.1 选地选茬青薯2号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除过酸、过粘、低洼及盐碱土壤外均可种植,但以土质疏松、肥沃、地势高亢、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的地块为最佳。
在大田栽培时,不宜种植在前茬为茄科和十字花科的疏菜茬口,以防止因马铃薯病害侵染造成退化减产,故应选择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等作物茬口为宜。
4.2 精细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抓紧时机尽早进行秋耕,在春旱严重的地方秋耕后应及时灌水以利保墒。
秋耕时结合施入有机肥。
春播前精细整地保墒,保证出苗。
4.3 严把种薯关选择种性优良的块茎做种薯是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
应选择在良种繁殖田中用高密度留种技术繁育的,没有感染当地的主要病毒病害,具备贮藏良好、没有腐烂和发芽,没有机械创伤和裂口,具备青薯2号优良种性和形状、大小一致的块茎做种薯。
4.4 催芽播种播前催芽提前打破块茎休眠,缩短芽条生长期,利于早出苗,且苗齐苗壮,比直播增产效果显著。
催芽方法:在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平摊在有散射光的屋内,温度保持在10~15℃,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隔几天翻动一次薯堆,使发芽均匀粗壮。
但需要注意不能催芽过长,当芽长1~2cm时,即可切芽播种。
4.5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适期早播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产量形成均有重要影响。
青薯2号播种期,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7℃时为宜。
种植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由于青薯2号是晚熟品种,植株繁茂,因此密度不宜过大,一般行距0.7m,株距0.3m,每公顷保苗4.8万为宜。
4.6 重施底肥重施底肥利于马铃薯前期的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健壮。
底肥以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30000~45000kg,化肥二胺150kg,尿素75kg,硫酸钾75kg,N∶P∶K=2∶1∶10各地可根据当地的肥力情况酌情增减。
施底肥时,加入甲拌磷30kg,防治地下害虫。
4.7 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生长期间管理的重点是前期搞好中耕培土,后期注意涝排旱灌,防治病虫害。
从出苗到开花,一般连续进行三次中耕培土,苗齐后及时除草,灌水结合中耕培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
如生育期间遇到洪涝灾害,要立即排水防涝。
在现蕾末期,如因水肥过大,植株徒长,则可叶面喷施300~10000倍矮壮素或700~1500倍的多效脞进行调控。
青薯2号较抗晚疫病,但在重发病这种植,应在发病初期用25%的瑞毒霉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药剂防治。
4.8 收获与贮存于9月下旬田间植株茎叶枯黄90%以上时收获。
防止机械损伤。
土根过湿应将收获的薯块放在通风透光阴凉处放置1~2天后入窖。
窖内薯块堆高不应超过1m,窖内温度应稳定在1~4℃为宜。
于11月中、下旬应翻窖一次,去除病薯和泥土,并要注意防冻、防热、防湿,使薯块始终保持在休眠状态。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