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二章 艺术家与体验

合集下载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江西省09 年07 月名词解释题)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

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

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 (2)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2)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精文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3)第三节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4)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五节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第六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6)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 (8)第一节艺术体验 (8)第二节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9)第三节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9)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11)第一节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11)第二节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12)第三节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13)第四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15)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15)第一节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 (15)第二节叙述的心理蕴含 (15)第三节技巧的心理蕴含 (15)第四节母题的心理蕴含 (16)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 (18)第一节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18)第二节接受效应 (19)第三节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19)《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汇编绪论部分重点20世纪影响最大的文艺心理学派是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

(记忆标示:“↑”。

)它不是高度思辩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证的、归纳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的审美心理机制。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 是作为体验阐释者的作家。

艺术家要把对生命的体验在创作中表现出来,首先要有深刻的体验。

2, 是作为体验化的创作进程。

3,作为体验形式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存在,不仅在于它再现了客观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在于它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形式化。

艺术家与体验

艺术家与体验

四、艺术家的孤独体验与同情体 验
• 孤独体验:是超前意识而引起的十分寂寞, 孤独体验: 知音难寻的心境体验。是指内在的情感, 而不是外在生活方式(孤单)。
五、艺术家的神秘体验与归依体 验
• 1、神秘体验:当主体通过神秘的感悟与 “最高的存在”达到契合时,而产生一种 迷狂的同一性体验。
• 神秘体验的三维结构 神秘体验的三维结构: (1)在神秘体验中必定有一个超越日常 ) 经验与智性逻辑的对象,主体在它面前充 满了敬畏、震惊、信赖、臣服、归依之感。 (2)神秘体验作为通向这个对象的超常心 理能力,既不是普通经验或日常感觉,也 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理性。 (3)一旦通过顿悟,启示等超常心理能力 与最高的美(即终极的现实)契合为一, 主体将会体验一种心醉神迷的同一性体验。
2、艺术家归依体验三种类型
• 向宗教的归依: • 这里说的“宗教”与“宗教”精神是广义 的,是一种在现象世界以外追求超越本体 与终极意义的精神。 • 艺术家的宗教性回归不一定是回归到一个 有具体名称、形象的人格化的神,而是回 归一种具有神圣性的价值。
宗教性归依体验的作用: 使艺术家超越世俗的,暂时的利益得失的考 虑,使心灵升华,思考一些无限与永恒的 问题 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人只是出于思考 自己的本质才会思考上帝。任何关于上帝 的思考,实际上都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了 对于人的理解,而且由于这种思考超越了 世俗视野,常常能更深入的切入一些根本 性的人性问题。
三、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 能
• 1、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 2、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第一层意思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 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
第二节 艺术家体验的形成

《艺术概论》教案——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教案——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第五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的功能》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2、了解美育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艺术的社会功能难点: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导入)艺术从远古与劳动工具、生活用品联系在一起一一独立的审美创造艺术是人类直目的的活动之一。

(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在艺术的其他各种功能之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使得艺术具有与其他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

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悉尼歌剧院。

第一节艺术功能的理论回顾一、中国的论述墨子,,非乐,,(全然否定音乐,这种崇俭尚用的功利主义态度是极端的,根本没有顾忌百姓也有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外的精神需求。

)荀子将音乐的效果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J"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J)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阳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音乐,而是有所区别的,既有对其所认同音乐的赞美,也有对其不认可音乐的鄙夷。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二、西方的论述1、柏拉图①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②艺术家有可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模仿其中人物的言行,就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灵的严重问题。

)但他也看到了艺术对于人的心灵的强大感染力。

(“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人心灵的最深处”)2、亚里士多德①艺术确是一种模仿,但并非笨拙的实录,而是具有真实的内容;②艺术的模仿甚至可以反映事物的必然性与内在的规律,可以获得高于历史的特别价值。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艺术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1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如何P23答: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232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P30、31、32 P33、34 P34答: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影响不可避免.3.艺术同宗教、哲学等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P36、37 P38答: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艺术与宗教: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他们都反映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如同与政治、道德、宗教的关系一样,是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相互影响关系.4.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艺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答: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为什么P38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反映什么样的P40艺术以艺术家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创作实践来反映社会生活.以什么方式 P415.如何理解“艺术生产”这一命题,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P44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P46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P46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P515.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答:1艺术的形象性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即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64、67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①此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②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P69、70、713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P734关系: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6.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P78、82、85答:1艺术反映现实美; 2艺术创造艺术美; 3艺术是审美对象.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7.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谈艺术的审美特征.答: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P100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 6情感性.9.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答: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作用P105情感因素是艺术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主要原因,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P106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人们普遍承认和重视的地位P10710.从社会学、认识论和审美三个层面归纳,谈你理解的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答:1就艺术的社会本质来说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③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④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2就艺术的认识本质来说①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②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即:理论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所谓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意思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途径或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3就艺术的审美本质来说审美的问题是贯穿在整个艺术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认识是审美认识,艺术的创造是审美创造,艺术的欣赏是审美欣赏.可以说,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①艺术反映现实美②艺术创造艺术第二章艺术门类论1.整个艺术系统包括众多艺术门类,但是如何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各自分类的根据是什么各自又分为怎样的几种类型P113答:1 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①空间艺术,包括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③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2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①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③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④想象艺术:文学等.3 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①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②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③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④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有一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创造艺术形态的材料与技法的不同,分成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摄影、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等门类,试找出每个门类最为根本的、即足以和其他门类区别开来的特征.答:1美术的主要特征:①形象的具体性和直观性;②形象的静止性和瞬间性.P1152音乐的主要特征:①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P125②要有一定的时间保障,音乐形象的塑造、情感的张扬才可以表现出来;③音乐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为人所感知.3舞蹈的主要特征:①舞蹈动作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P131②舞蹈动作必须有内涵、讲究形式美;③舞蹈在抒情方面的长处和叙事方面的短处同时存在;④舞蹈与音乐、时间共生共存.4戏剧的主要特征:①在戏剧中,行动是基本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的特定要求;P141②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5电影与电视剧的主要特征:①运动的画面语言影视都是依靠画面来表现的;P154②声画结合;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④追求逼真.6摄影的主要特征:①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②光线和影调是摄影的独特造型手段.P149附:文学的主要特征:①形象塑造的间接性;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P163建筑与园林、曲艺、木偶的主要特征:同下主要特征简版美术:造型性、静止性音乐:“声”即音响与“情”即情感舞蹈:时空艺术、动作性、抒情性、形式美、与音乐密切联系戏剧:故事的戏剧性、演出的剧场性、表现的综合性电影与电视剧:逼真性、综合性、蒙太奇摄影:纪实性、“光”即光线与“影”即影调的艺术建筑:空间与实体统一、艺术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园林:占较大固定空间、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独特的审美景观意义曲艺:地域性木偶:设计制作要采用绘画、雕塑等手段、表演采用戏剧形式、综合性强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在存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即平面与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那些重要区别答:绘画:题材极为广阔,使用各种物质材料和技法,可以具体表现人物所处的有关环境.雕塑主要表现的是人特别是人体,有时也以动物为题材,雕塑形象具有单纯性,绘画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背景细致的表情和情感活动在雕塑中难以体现.雕塑还具有注重发挥材质的作用.P120、121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P122答: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实用性是其主要方面,美化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与美观相统一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P122答: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音乐不能再现现实世界的物质形式,而长于抒情,那么音乐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特点P127答: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音乐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舞蹈动作十分重视规范性和技巧性,那么舞台上的舞蹈是否就是规范化的技巧动作表演为什么P133答:舞蹈作为艺术,不是基本动作的堆砌,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的展示,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舞蹈用动作说话也就是说舞蹈是以动作作为艺术语言的,没有内涵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其观赏的价值.怎么理解戏剧行动为什么说戏剧行动是戏剧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P143答: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戏剧的一切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必须通过演员的直接行动来体现.离开行动戏剧作品就不能成为现实,因此戏剧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把这种行动的实现作为枢纽,自然行动成为戏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戏剧与电影、电视剧有许多共同点,例如都具备剧本、导演、表演和美术这样四个要素,都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来体现内容,但是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点P157答:戏剧受时空转换的限制较大,而电影电视受时空的转换限制小,电影电视追求逼真,而戏剧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电影与电视相比,各有什么优势P158答:电影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影片长度一般控制在一小时四十分或三小时左右,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由于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和渲染气氛,电视是直接送进家居之内,个人可随意观看是比较平常的,这样情节也可以充分展开,又由于与观众有如面对面交谈,画面较小,采用中景和近景较多,表演更加平易.联系实例,说明电影与电视剧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怎样体现的.P157答:电影与电视运动的画面可以随时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都可是瞬息相继出现在画面上.影视实现时空转换主要依靠蒙太奇,这种转换结构有两种,顺结构形式.顺式结构和交错式结构.自己加例子说明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否束缚了摄影家的主体性P150答:上述特征并没有束缚摄影家的主体性,摄影作为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当然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但主体性的发挥必须与纪实性相统一,而不能改变这一本质特性,如果抛开及时性,也就失去了摄影,摄影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实际主体的处理上,也就是说对对像进行选择或摆布上.建筑与雕塑都是占有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但是建筑在哪些方面有别于雕塑P174答:建筑是一种拥有内部空间的实体,少数功能特殊的建筑物例外,如纪念碑,因为建筑的根本目的是要用人工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空间.供人居住或者进行活动,建筑的艺术形象是空间与实体的统一体,这与同属于三维空间造型的雕塑是不同的.联系实例,说明园林艺术的特点、功能以及与建筑的关系.P180答:园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要素特点,一是占有较大的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园林与建筑由于功能上与特点上的这些相同之处,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园林中不能没有某些形式的建筑,而建筑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上园林.为什么说文学与其他各门艺术有着广泛的联系P163答:在整个艺术系统中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广泛的联系,并且处于基础地位,例如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中文学剧本是创作的起点和依据.歌曲则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纯粹的音乐和造型艺术在标题等方面也经常有文学的因素.建筑园林也需要文学的参与,利用牌匾,对联题名等以增加诗意和人文内涵.与美术、戏剧、电影等塑造的形象相比较,文学形象有什么特殊性P164答:文学用语言来塑造形像,不能像绘画一样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直接可视的艺术形像,也不能像音乐形像那样可以用听觉感知,更不能像雕塑那样塑造出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形像.文学塑造形像的方式是间接的,因为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代表一定概念的符号,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对自已心灵中孕育成功的艺术形像进行传达,而不能塑造形像本身.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P182、185答:不同艺术门类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本质,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这是它们能够相互联系和融通的根本原因;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也是它们能够联系的因素,艺术门类联系与结合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①吸收与借鉴;②配合;③结合.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对于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186、187答:艺术类型的分化与综合丰富和发展了已有的艺术类型,并使得整个艺术系统得到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最为迅速的艺术门类对于其他门类和样式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艺术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工业设计更是一股澎湃于整个生活的宏大艺术潮流.它不仅对于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影响到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催动着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第三章艺术发展论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P198-206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P212-218答: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叫"准艺术"、"史前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P224-24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5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②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4.简述经济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P224-227答: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③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④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5.简述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作用.与第3题同.答:见第3题2至5.6.什么是艺术发展的自律性P243答: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1)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2)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7.试述艺术发展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原则、条件和类型.答: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p244(1)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2)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3)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p246-247(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2)反对"肯定一切"表现为复古主义与"否定一切"表现为虚无主义.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p249艺术继承的条件是风格的相似性.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类型有两种:(1)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2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8.试述艺术发展过程革新的表现.P252-254答:1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2)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3)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9.试述艺术发展继承与革新的关系.P254-255答: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统一的.①革新是继承的目的;②继承是革新的基础.10.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什么是艺术的世界性P256、P266-267答: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艺术的世界性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11.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答: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第四章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答: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关系p272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为什么p2742.为什么说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所谓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意思答: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为什么p296或p277。

文艺心理学1分析

文艺心理学1分析

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文艺现象 用文艺现象来印证心理学知识
研究对象
❖ 审美艺术心理活动
❖核心是研究文艺活动中具体的、感性的、 活动着的人及其心理情感与心理意象 ❖着眼点是文艺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的 心理体验
“七情六欲”
儒家:喜、怒、哀、惧、 爱、恶、欲 佛家:喜、怒、忧、惧、 爱、憎、欲 医家:喜、怒、忧、思、 悲、恐、惊
文艺现象
作家 创作经验 作品中人物 读者接受
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第二章 艺术家与体验 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 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
研究对象
艺术家的人格心理、创作心理; 艺术文本的心理蕴涵,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情节、 环境中的心理活动; 艺术欣赏、接受与批评的心理规律,艺术家、作 品与受众三方互动之心理机制; 文艺活动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等等。
红国
楼维Βιβλιοθήκη )梦 评论

现代意义的文艺心理学与现代文学理论的产生是同步 的,它们都产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这是 一篇以德国生命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来观照中国文学 的批评兼理论的著作。这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是把人 的生活的本质看成是欲望的追求与满足,认为人生就 像一个钟摆那样,在痛苦与厌倦中摆动。文学与艺术 则为人生的痛苦与厌倦找到了一条“解脱”之道。 “解脱”说,虽以西方的生命哲学为立足点,但其具 体解释却完全依靠现代审美心理距离说。这不能不说 是中国自己的现代的文艺心理学的原创之论。1910 年王国维发表了其文学理论的代表作《人间词话》, 把他的“解脱”说变化为带有中国色彩的“境界”说, 但其具体解释中,仍然处处使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
文艺心理学
讲师:邓金明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

《文艺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文艺心理学;英文名称:Literature psychology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4、课程地位:中文系本科教学中具有基础性与提高性质的课程5、总学时:24学时6、总学分:1.5学分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论、马列文论、美学、心理学、二、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限选课,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者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等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

本课程通过对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与体验等心理机制的关系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系统把握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环节的内部规律,更好地切入艺术的心理规律与情感真实,增强对艺术文本的亲和力和亲切感,逐步揭开艺术世界的神秘面纱,以便从“心理”上更好地反观艺术,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感受能力,为文本解读、论文写作提供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三、课程内容导论(2学时)明确了解“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该学科的性质、对象与研究方法。

掌握“文艺心理学”、“审美体验”等概念。

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6学时)本章为“文艺心理学”简史,要求学生把握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与核心概念,尤其是重点掌握格式塔、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的内涵。

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4学时)本章主要论述艺术家的心理学,为本书之重点。

要求学生全面把握体验的特征、体验的生成与体验的重要类型,重点掌握各种体验类型的作用及其对创作的意义。

第三章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4学时)本章为艺术创作过程心理学,要求学生熟悉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规律,研究艺术家的体验是如何外化的。

主要掌握心理动机、心理状态、心理形式、心理范式等内涵。

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4学时)本章为艺术作品心理学,要求学生从语言、叙述、技巧、母题以及内容与形式相互征服等层面把握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及艺术作品之所以如此结构的理由。

《创作心理学》3-《艺术体验》

《创作心理学》3-《艺术体验》

(三)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 情”


经验中,主体与客体的分别是明确的,体验中, 这种界限却可能消失,进入“物我两忘”的忘 情状态。 在艺术活动中,忘我的体验,就是对对象的 “移情”。
(四)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 意”


体验具有“反刍”的特色,即超越单一角度的 对对象的经验,多角度多方位地审视自身的直 接经验。 体验的“反刍”能揭示对象的审美价值,赋予 艺术“诗意”。


感慨天地的广大,人生的短暂,觉悟人的生命 存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展示诗人的心灵世界:眼界阔大,潇洒放达。

反面例子:陈子昂与白居易对六朝诗歌的批评, 认为他们只是“嘲风雪、弄花草”,却“兴寄 都绝”——对对象的观察、认识、描绘都细致 入微,却缺少生命体验,因而也就空洞无物。
(二)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的意蕴性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戈宝权 译 )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 也许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 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 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暗恋、失恋,本身是痛苦的,但作为体验,在 当时或以后,却可在痛苦之外感受它的美丽。 于是,它成为诗歌的主题。 它成为诗歌的主题,不仅仅是因为它富有强烈 的情感,令人亟须宣泄,不吐不快,而且,还 因为这种情感显得美丽、美好,珍贵,令人向 往。
三、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审美功能
(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 力

体验使艺术家能深入对象,全面深刻地把握对 象,赋予对象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德格尔:“被我们称之 为情感或情绪的东西或许 是更为合理的,就是说, 更具有深刻的感知力。因 为与所有那些理智相比, 它更向存在敞开。那些理 智由于同时变成了理论模 式故被错误地解释为是理 性。”
(三)体验的“忘我”与艺术的“移情” 德国美学家里普斯“移情”论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二、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 (一)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的心灵性 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体验是生命的体验,属于生命内部的情感活动, 体验具有生命性。
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 杜夫海纳:对象内在于主体的内心世界。
(一)崇高体验的特征: 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他摒绝
一切矫饰和虚伪。 崇高体验是遭受挫折后的异常体验。 崇高体验渗透着强烈的献身冲动。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鲍照:对案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二)崇高体验与成就动机 (三)崇高体验的表现方式与接受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福楼拜:写书时把自己完 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 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 一件快事。
(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叶燮《原诗·外篇》:“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
皆是也,然必待人的神明才慧而见。”
柯勒律治:给日常的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 唤起人们对习惯的麻木性的主义,引导他去观 察眼前世界的美丽和惊人的事物,以激起一种 美的超自然的感觉。
(三)回忆——体验生成的重要形式
泰戈尔
泰戈尔:“我发现,我一打开门,生活的记忆 不是生活的历史,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的创 作,到处涂抹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不是外面光 线的反映,而是出自画家自己的,来自他心中 情感的渲染。”
二、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的生成 (一)童年经验及其在体验生成中的作用
一、体验的生成性特征 (一)体验生成的互渗性
卡夫卡与父亲的关 系,以及他对于这 种关系的体验使他 加深了对艺术创作 的体悟。
(二)体验生成的意向性
意向是一个人所形成的具有固定结构的心理图 式,它使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容易或带有习惯性 地做出某些事情和感受到某种东西。
一个人意向结构的最初图式或者说基本图式是 由其最初的体验——童年经验建构的,这个先 在的意向结构对艺术家的体验生成起着决定的 和制约的作用。
童年经验作为人类个体的一种本真的生命体验 超越了现实世俗的干扰,是对经历物所作的天 然纯真、直观的把握,因而这种体验最接近于 人的本性,是最真实、天然的,也是最具有普 遍的人生意义的。
一、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与丰富性体验 缺失性体验指的是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
物质的)体验。 艺术家常常处于缺失状态之中。 艺术家缺失越多,其缺失性体验也就越强烈。
术创作的内容。
四、艺术家的孤独体验与同情体验 (一)孤独体验与作家、艺术家的人格特征
艺术家的孤独不是偶然的,而是他的人格 特征的必然产物。
创新意识 独立精神 超前意识 艺术家的孤独体验与以上三点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
伽达默尔
(二)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意义 毛姆:“一个小说家只有把自己早年就已经有
所接触的人物作为原型时,才能创造出杰出的 人物形象。
马尔克斯认为,《百年孤独》是为了“给童年 时期以来以某种方式触动了我的一切经验以一 种完整的文学归宿。”
杨沫:“孩子时候的恐怖悲哀,直到今天还深 深镂刻在我的心上,使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觉 得心酸。”
三、艺术家的超越体验与愧疚体验 艺术家的超越体验,指的是他们超越使用公里
和超越个体实存时的经验和感受。 1.对世俗艺术趣味乃至文化环境的突破 2.对个体存在的超越
愧疚体验是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感受。 这种感受与艺术家的道德水准、想象力、心理
特质、所属群体有关。 愧疚体验往往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因,也成为艺
一、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经验:作为人的生物的与社会阅历的个人的见
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体验:在经验中见出生命的意义、深刻的思想
和动人的诗意,是为体验。
伽达默尔关于体验: 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
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 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称为体验 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完全获得一种新的存 在状态(Seinstand)。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经验与体验的关系: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但体验则是对经验的意义 和诗意发现的升华。
科学与人的经验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科学是知 识的体系;艺术则与人的体验有更密切的联系, 因为艺术是对人的生命、生活及其意义的叩问, 是价值的体系。
艾青《启明星》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艺术家的丰富性体验,指的是艺术家获得爱、 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这种 体验,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温暖的体验,是 他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艺术家的崇高体验与优美体验 崇高体验是艺术家被自然地或社会的外在触媒
所刺激,唤醒了压抑在内心既带有痛楚成分、 又带有狂喜成分的一种混合的激情体验。优美 体验则是带有欢愉成分的相对幽雅的平和体验。
群星已经隐退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到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到你
(二)体验的情感性与艺术活动的意蕴性 刘勰“情者文之经”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 遭遇以及全部的文化的情感的累积出发去体验 和揭示意蕴;而体验的归结点也是情感,体验 的终结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情感的生成。
(四)体验的“反刍”与艺术的“诗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 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 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 高致。
李白
王国维
三、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乔治·桑:我有时逃开自 我,俨然变成一棵植 物……我所栖息的天地仿 佛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