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新局面1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胡锦涛在联合国六十周年首 脑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拨云见日
------70年代的中国外交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 大厦的玻璃!”
台湾当局“代表团”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 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田中角荣远行中国,中日关系重焕生机
科菲· 安南(加纳)
潘基文(韩国)
课件制作构思的解释与说明
【教材分析】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教 材包括三部分内容;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在国际上掀起了一 个同中国建交的浪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维护世界 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从国家利益与全 球战略角度分析中国的外交政策。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 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
——理查德· 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 主席在中南海接见美国总 统理查德· 尼克松。
中美会谈
《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5月2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国 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博士
1979年1月
邓小平访美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曾经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1972
福特1975
里根1984
老布什1989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1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 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 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 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要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1972.2 1978.12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 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 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 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 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 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 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 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 何回应?
1、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 台”的局面。 2、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大 暴露。 3、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并且坚决 反对。 4、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就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 系恶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7.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和缓和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地理、政治等学科中也学习了一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外交的知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具有较强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就和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具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部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2. 请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 请简述我国参加万隆会议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开创外交新局面”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开创外交新出“开创外交新局面”重点,强调“开创外交新局面”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11.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2.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我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3. 访问印度和缅甸: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之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开创外交新局面开创外交新局面新中国建立初期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⑤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⑥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③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①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1

-阐述中日建交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外交新局面开创的贡献。
2.分析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如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需求等。
3.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利共赢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大外交事件等。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分析我国当前外交政策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图片、视频、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外交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精选典型史料,如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照片、中美建交的纪录片等。
-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他们的史料解读能力。
5.课后作业和评价:
-设计具有思考性的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外交政策演变时间轴等。
3.培养学生尊重和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观,树立正确的外交观念。
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我国外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过程,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我国历史发展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新局面开创过程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具体事件、外交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拓出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取得这些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它引领中国不断地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70年代后,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外交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新的突破就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按照国际惯例,台湾国民党集团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
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2、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
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加强,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经过: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
10月25日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4、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3篇

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3篇开创外交新局面篇一【学习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考点1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中国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要求__________。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________等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恢复中国席位。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
③________,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过程: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________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改善(1)背景:①________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日古代友好交往的历史影响;③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点2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原因: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上来,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讲述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以及涉及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了解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与原因,以及中国如何迎接外来文明的挑战和如何应对列强意图的变化。
同时,也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外交政策所面临的双重压力:国内与国外。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与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2.理解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采取的外交策略,并体会这些策略的历史意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理解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
难点1.深刻理解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双重压力;2.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诱发学生对近代中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 基础知识梳理利用工具书,重温中国在近代前期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及其历史意义。
3. 深入课文结合课本,展开深度分析,了解中国复杂的外交政策形成过程,并理解外交政策背后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4. 课堂互动集体探讨:是否存在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采取的一些不当或者错误的外交策略?5. 课堂小结总结全文,澄清内容和思路,强化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1.合作式学习法;2.竞争式学习法;3.讨论式学习法;4.课堂辩论式学习法。
六、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文本及工具书等。
七、教学评估1.教师巡视;2.学生互评;3.小组评测;4.个人总结。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历史事件掌握的不是很熟练,对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阻碍。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在介绍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而理解外交政策的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
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 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 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 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
1.前奏-- “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 “解冻”当时正 需要一个契机。 毛泽东和周恩来 得知庄则栋和美 国队员交往的事 后十分重视,当 即拍板,邀请美 国乒乓球队访华, 由此开始了“小 球推动大球”的 “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 ·斯廷 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
——《尼克松回忆录》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 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 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 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 废约)。
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 迅速增长;长期的 越 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 崛起,美 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四: 1969 年3月, 苏联 军队 入侵 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
一侧的 珍宝岛 ,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 将已经恶化的 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中苏边境地区剑 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课堂延伸
有人说:尼克松如此的与中国 缓和关系,是不是他有共产主义的 倾向?你的看法如何?
外交是国家政治在对外方面的延续,是 在实现国家利益条件下展示的一种艺术。 它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正好印证了巴麦尊的那句名言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共同要求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 (1) 断提高; 从美国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 方面看 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 调整对华政策。
(2) 从中国 方面看
①④有经利济于进上一受步到提高日中本国、的国西际欧地的位;挑战; ②⑤有改利变于对美付国来在自苏越联南的战威胁争;中的国际形象 .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1)结束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立,中美关系开 始走向缓和,促进了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 和发展;
(2)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3)有利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
交僵局被打破,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推动了70年 代的外交潮; (5)有利于改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劣势地位.
3.和平之旅—尼克松访华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 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 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 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 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 了。”
一个由乒乓球引发的故事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美国方面的姿态
1969.1.20,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我 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管其人口 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 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 我想结束这种状况。”
宣布: 1979 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 交关系。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
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材料一:支持票 50
40
30 20
10 10
51 47 34 24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
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球在中美建 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 色。而庄则栋是 “乒乓外交”中 的关键人物。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2.破冰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 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 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1970年10月初,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社记 者表示“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 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 子能够去。”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 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 意来,我愿意和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