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的分析研究
北京地铁管理模式分析

北京地铁管理模式分析摘要:“新北京交通体系”和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北京地铁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了战略机遇。
根据北京地铁的总体发展目标,要建成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低耗环保的“新地铁”。
因此,要以先进可靠的技术设备为坚实基础,以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为支撑,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并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北京;轨道交通;地铁;管理1 建立“新北京交通体系”1.1 关于北京交通规划《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适应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交通需求,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新北京交通体系”。
“新北京交通体系”以现代先进水平的交通设施为基础,构建以公共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信息化与法制化为依托,提供安全、高效、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城市交通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及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引导支持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明确: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龙头,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共客运系统建设,加快确立其在城市客运中的主体地位。
改善不同客运方式衔接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方式和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
到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 条,运营总里程约570 km。
1.2 关于北京“十一五”规划根据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发展的目标是: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创新、和谐、宜居新北京,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品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奠定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环保,城乡一体、统筹城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到2010年,初步建成交通设施功能结构较为完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先进,基本适应日益增长交通需求的“新北京交通体系”框架。
《2024年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研究》范文

《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地铁系统承担着日益增长的客流压力。
中心城区外的地铁线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效率直接关系到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整体发展。
因此,针对这些线路开行快慢车的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的运营现状,探讨开行快慢车的对策,以期提高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运营现状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外的地铁线路承担着大量的客流运输任务,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峰时段拥挤,乘客等待时间较长;二是部分线路运行速度较慢,影响了整体运营效率;三是不同区段客流差异大,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和地铁线路的运营效率。
三、快慢车对策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开行快慢车的对策。
具体而言,根据客流分布和线路特点,将地铁线路分为快线和慢线。
快线主要服务于高峰时段和大客流区段,以提高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慢线则主要服务于客流较少或交通不便的区段,以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一)快线设置与运营策略1. 线路选择:选择客流较大、运行速度较慢的区段作为快线设置的重点。
通过优化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提高快线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
2. 列车编组与发车间隔:根据客流需求和运能要求,合理配置列车编组和发车间隔。
在高峰时段增加列车发车频率,以满足大客流的需求。
3. 信号系统与调度策略:采用先进的信号系统和调度策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准点率。
同时,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测客流变化,灵活调整列车运行计划。
(二)慢线设置与运营策略1. 线路选择:针对客流较少或交通不便的区段,设置慢线。
通过优化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提高这些区域的交通便捷性。
2. 班次安排与发车时间: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班次和发车时间。
在非高峰时段适当减少发车频率,以节约运营成本。
3. 站点服务与设施:加强慢线站点的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乘客的候车和乘车体验。
现代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研究

现代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研究引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大都市。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状况已经成为了全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实现了从刚刚起步到目前已逐渐形成完善路网的转变。
本文将从现代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与管理入手,探讨北京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
一、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的历史纵览自 1969 年北京地铁首条线路——北京地铁 1 号线建成并通车以来,北京市轨道交通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在这过去的 40 多年里,北京的地铁系统不断地扩展、更新,至今已经发展成一个包括 22 条地铁线路的完善路网,共有地铁车站近 400 个,线路总长度超过 700 公里,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佼佼者。
随着北京地铁系统不断的完善,北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与管理也逐渐走向了成熟。
在北京地铁历经 40 多年发展壮大的同时,北京市轨道交通管理者也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运营和管理方案,对轨道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北京市轨道交通的现状目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和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轨道交通运营方面,北京市轨道交通依托现代化技术,实现了各类列车的运行控制、站台安全、乘客信息发布、车站管理等一系列自动化操作,运营效率与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在轨道交通管理方面,北京市政府逐步完善轨道交通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流畅、顺畅、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了轨道交通运营的顺畅。
三、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北京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随着新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陆续批复,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将会更加完善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未来的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结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在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进步。
国内主要城市地铁运营管理模式实例分析

国内主要城市地铁运营管理模式实例分析1 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管理模式分析1、北京地铁概况截至2007年,北京市已开通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号线和5号线。
其中,北京地铁1号线2000年全线贯通,13号线及八通号线于2003年、2号线于2004年、5号线于2007年也相继全线贯通。
现北京地铁线路总长142公里,车站93座,车辆总数达944(不含5号线)。
至2015年,规划新增4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2号线和13号线,线路长度总计198.67公里,车站数124。
其发展速度、规模均列国内地铁行业榜首。
2、北京地铁运营管理模式3、北京地铁运营管理模式评价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公司业务集地铁运营、资源开发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
国内大多数地铁运营(分)公司只负责地铁运营,但北京地铁运营还下设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公司、监理公司等盈利性业务单元。
——运营管理方面属于M型管理体制。
北京地铁设置了运营一公司、运营二公司、运营三公司、运营四公司、供电公司、通号公司、机电公司及线路公司;而行车指挥调度、安全监察、设备管理等业务及财务、人力资源、物资管理、行政、党群管理性工作仍集中在总公司。
这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考虑到北京地铁的线路较多、车站多、车辆多、人员多等实际情况,M型管理体制总体上是符合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的。
2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分析1、上海地铁概况截至2006年,上海市已开通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4号线。
其中,上海地铁1号线2004年全线贯通,4号线于2005年、2号和3号线于2006年也相继全线贯通。
总计地铁线路117.479公里,车站93座,车辆总数达123列。
2007年,新增1号线北延伸线、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和4号线,线路长度总计96.65公里,车站数68,于12底全部试运营。
未来一段时期,规划新增8号线二期、7号线、9号线二期、10号线、11号线北段、2号线东延伸、7号线北延伸、2号线西延伸虹桥段和13号线世博段,线路长度总计186.02公里,车站数115。
《2024年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客流特征分析与行车组织方案研究》范文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客流特征分析与行车组织方案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作为连接市区与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交通线路,其客流特征和行车组织方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客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优化行车组织方案提供依据。
二、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客流特征分析1. 客流总体情况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自开通以来,客流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较大。
总体来说,客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
2.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客流主要集中在连接大兴国际机场的几个主要站点。
其中,连接市区与大兴国际机场的站点如草桥站、大兴新城站等,其客流量较大。
而其他沿线站点则相对较少。
3. 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从时间分布上看,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客流在一天内呈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时段。
早晨的早高峰时段为7:00-9:00,晚上的晚高峰时段为17:00-19:00。
此外,节假日期间的客流量也有所增加。
三、行车组织方案研究针对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客流特征,提出以下行车组织方案:1. 调整列车运行间隔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合理调整列车运行间隔。
在高峰时段缩短列车运行间隔,增加列车运能,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在平峰时段适当延长列车运行间隔,以节约能源和减少运营成本。
2. 优化列车调度系统通过优化列车调度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客流情况,对列车运行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段的客流变化。
3. 增设临时站点或备用线路针对客流量较大的站点,可考虑增设临时站点或备用线路,以缓解客流压力。
同时,为应对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等情况,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四、结论通过对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客流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
2024年北京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北京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分析了北京轨道交通市场的现状和潜力。
北京市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行方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了北京轨道交通市场的竞争情况、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 市场规模首先,我们来研究北京轨道交通市场的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北京市目前有17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过600公里,服务的乘客数量巨大。
根据统计,北京轨道交通每天的客流量超过200万人次。
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轨道交通市场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增长潜力。
2. 竞争态势在轨道交通市场中存在着多家竞争对手。
北京市轨道交通集团是该市的主要运营商,但也可以看到一些其他公司进入市场提供类似的服务。
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对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造成一定的压力。
然而,北京市轨道交通集团在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和服务质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3. 市场机遇随着人们对出行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在北京市的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城市的扩张给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机会,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轨道交通线路开通。
其次,政府对环保交通方式的支持也给轨道交通市场带来了机遇。
轨道交通不仅能够减少城市的交通拥堵,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因此,轨道交通在未来还将继续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4. 持续发展挑战尽管北京轨道交通市场有很多机遇,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其次,轨道交通的维护和运营也需要长期投入。
此外,随着城市发展,轨道交通运营中可能会面临一些运营安全、管理效率等方面的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北京轨道交通市场规模巨大,竞争激烈,但也具有发展潜力和机遇。
未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变化,轨道交通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政府、运营商和供应商应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应对挑战,共同推动北京轨道交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地铁七号线运营方案

北京地铁七号线运营方案一、前言在北京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地铁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北京都市圈(延庆-密云-北京)南北贯通的重要铁路干线——七号线,为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提供支持。
为此,本文将围绕七号线的运营方案展开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北京地铁运营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七号线的运营概况本章主要从七号线的地理位置、线路长度、车站数量、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2.1 地理位置七号线位于北京市中心,从延庆东站至密云立水桥站,全长249.63公里,共设41个车站,覆盖延庆、密云、朝阳等多个行政区。
2.2 线路规划和建设七号线规划设计初期,考虑到北京城市规划、交通运营压力等因素,将线路分为两段建设,即北段和南段。
北段从延庆东站至云蒙山站,全长125.23公里,设20个车站;南段从云蒙山站至密云立水桥站,全长124.40公里,设21个车站。
2.3 运营模式七号线采用地铁列车运营模式,全线规划设干线列车和快速列车两个运营模式,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三、七号线的运营策略本章主要从线路规划、列车调度、运行时间、票价定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3.1 线路规划与站点布局七号线的线路规划考虑到地理特点和交通状况,经过科学测算和研究,确定了最佳线路和站点布局,以满足人口密集区的交通需求。
3.2 列车调度为确保七号线的运营顺畅和安全,采取自动化列车调度系统,通过电子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列车的精确停站和出发,提高运行效率。
3.3 运行时间七号线的运行时间将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客流量进行调整,在早晚高峰期加密发车班次,保证乘客的出行效率。
3.4 票价定价七号线的票价将参考市场调研和成本测算,合理定价,同时设置优惠票价和长期套票等措施,提高交通出行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四、七号线的服务设施本章主要从车站设施、乘车环境、换乘服务等方面进行阐述。
4.1 车站设施七号线的车站设施将力求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设置有无障碍设施、自动售票机、自助充值等便捷服务,为各类乘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北京地铁四号线PPP模式案例分析

北京地铁四号线PPP模式案例分析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运用PPP模式、引入市场部门运作的地铁项目。
4号线项目运用PPP模式进行融资,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的资金压力,实现了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引入市场部门的参与,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升。
北京4号线项目在研究PPP模式上具有典型意义,集中体现了PPP模式在打破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困境的创新价值,使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对于在现有预算框架下缓解地方债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项目概况北京地铁4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主干道之一,南起丰台区公益西桥,北至海淀区安河桥北,全长28.2公里。
4号线工程概算总投资153亿元,于2004年8月正式开工,2009年9月28日通车并开始试运营,目前日均客流量达到70万人次。
根据北京地铁4号线的项目设计概算,工程投资建设总体划分为A、B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其中A部分主要为土建工程部分,投资额约为107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70%。
A部分由已成立的4号线公司负责投资建设;B部分主要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投资额约为46亿元,占4号线项目总投资的30%,由通过市场化方法组建的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施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公司是在PPP项目中通过审批取得特许经营权、实施特许经营的公司。
在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中的PPP特许经营公司是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京投公司、香港地铁公司和首创集团公司按照2:49:49的出资比例组建。
京投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和项目的实际运作人,负责项目方案的设计、招商、谈判等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在特许经营公司的组建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实施方案的要求。
如果特许公司是内资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的规定,资本金比例应不低于总投资的35%,而北京市的标准是资本金比例应不低于总投资的40%,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的要求一般都要高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的分析研究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是制定运营管理方式的基础。
它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指导原则。
本文在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现场调查后,对北京地铁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
北京地铁现行运用的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运营模式为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和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但随着北京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运营模式已渐显疲态,无法适应高速发展下的北京地铁的运营。
因此,为了寻找一种适合北京地铁发展的运营模式,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的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中对世界上现行广泛应用的六种运用模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模拟结果显示:官办半民营和官办民营模式对于北京地铁的适用性均优于北京地铁现行采用的运营模式。
借鉴包括香港地铁等世界上较为成功的模式经验,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北京地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采用官办半民营模式和官办民营模式的混合主导模式来对北京地铁进行运营。
从而可以丰富北京地铁的运营模式,、提高运营企业间的竞争、促进地铁商业化运作,最终使北京地铁走上一条良性的循环之路。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模糊综合评价;经济效益
Abstract
City track traffic operation model is formulated based on operation management. It is the city track traffic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guiding principle.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and field survey, the Beijing metro operation mode of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urrent use of Beijing subway no competi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official official operation mode for Beijing metro operation safety and development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 But with the constant enlargement of the scale of Beijing metro, this mode of oper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tired, unable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ubway. Therefore,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metro operation model, this paper use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establish a mode of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 model of the world current widely used six kinds of application models were applicable analysi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official half private and official private mode for Beijing Metro Beijing Metro applicability are better than present mode of operation. Reference parcel Hongkong Metro world more successful modes and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eijing Metro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be used in the process of official half private mode and official private mode hybrid dominant mode of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Thus can enrich Beijing subway operation mode,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stimulative subway commercial operation of Beijing subway, eventually to embark on a virtuous circle road.
Keywords:City track traffic;Operation mode;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conomic benefits
目录
1:引言 (2)
1.1北京地铁运营管理背景 (2)
1.1.1地铁运营模式简介 (2)
1.1.2北京地铁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2)
1.1.3北京地铁运营模式及效益的实现 (3)
1.2国内外地铁运营管理现状及其运作 (3)
1.2.1香港地铁 (3)
1.2.2东京轨道交通 (4)
1.2.3伦敦地铁 (4)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2: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现状分析 (5)
2.1北京地铁运营现状 (5)
2.2北京市地铁运营问题分析 (6)
2.2.1北京地铁运营特点 (6)
2.2.2北京地铁运营存在的问题 (6)
3:影响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的因素分析 (8)
3.1客流量 (8)
3.2线路类型 (8)
3.3运营管理与机制 (8)
3.4地铁的商业化运作 (9)
3.5地铁的票价和票制 (9)
4:建立北京地铁运营模式的模型 (10)
4.1模糊评价法 (10)
4.2 地铁运营模式的选择指标建立 (10)
4.3建立北京地铁运营模式模型 (11)
5:模型分析运营模式可行性 (13)
5.1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的可行性 (13)
5.2官办半民营模式的可行性 (13)
5.3官办民营模式的可行性 (14)
5.4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的可行性 (15)
5.5私办私营模式的可行性 (15)
6:结论 (16)
I
1 引言
1.1北京地铁运营管理背景
1.1.1地铁运营模式简介
地铁模式是制定运营管理方式的基础。
运营模式是从功能设计出发,通过对各系统运行状态和运行过程的分析,最终确定各系统的运行方式,充分体现了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需求及运营管理人员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运营模式的运用体现地铁运营“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和“快速、安全、舒适”的基本功能,它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指导原则。
目前,地铁的运营管理模式在世界各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由于世界各个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历史条件和经营环境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
按资产属性及运营企业性质划分,世界上目前运用的地铁的管理模式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六小种,分别为: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官办半民营模式、官办民营模式、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私办私营模式。
不同的管理模式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具体选择时应立足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适应具体城市的管理模式,以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北京地铁在运营管理中采用了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者由政府指定,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充分体现了地铁的福利性质。
1.1.2北京地铁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市的常规客运供给已经无法满足北京市民的出行需求,地面的交通方式呈饱和状态,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同时北京交通发生量还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常规公交等旧式交通工具已难以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
因此,北京市必须采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网络,充分研究轨道交通与其它城市交通配套设施的换乘才能解决问题。
为此,北京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倡导市民选择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出行。
截止目前,北京已建成拥有14条线路,拥有车站191座,线路总长339.5公里,日平均客流量510万人次,客运量中国第二,并且继上海之后成为世界第五繁忙的地铁系统。
北京地铁一方面可以发挥轨道交通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意义,使之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体系,分担北京市现有的交通拥堵压力,发挥公共交通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换乘关系,发掘客源,以达到客运交通资源最优化,保证北京市居民的日常交通需求的供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