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十大“幽默”
幽默教育的著名案例(3篇)

第1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国某知名中学的化学课上,学生们正襟危坐,等待着化学老师讲解新知识。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节课将会变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幽默教育之旅。
化学老师名叫李明,他是个富有激情和创意的人。
这天,李明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看似普通的试管。
他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特别的化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们面面相觑,纷纷猜测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明老师却笑着说:“别着急,先看看这个试管。
”他拿起试管,开始给大家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试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吗?”“不知道!”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哈哈,那我来揭晓答案。
”李明老师故作神秘地打开试管盖,突然,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
“啊!是硫酸!”一个学生惊呼。
“对,是硫酸。
”李明老师笑着说,“不过,你们看,这硫酸并没有腐蚀试管,反而让试管变得光鲜亮丽。
”学生们惊讶地看着老师,李明老师接着说:“这是因为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但同时它也是一种优良的清洁剂。
你们看,这个试管经过硫酸的‘洗礼’,变得干净透明了。
”学生们纷纷点头,感叹化学的神奇。
这时,李明老师话锋一转:“但是,如果你们不小心接触到硫酸,后果可就严重了。
所以,在实验室里,我们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否则,硫酸就会变成‘恶魔’。
”听到这里,学生们都笑了。
他们觉得老师既幽默又严谨,既让人轻松愉快,又让人牢记安全知识。
接下来,李明老师开始讲解化学知识。
他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化学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
比如,他解释化学反应时说:“同学们,化学反应就像一场舞会,原子和分子就像舞者,它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互相吸引、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在李明老师的幽默讲解下,原本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
有的学生甚至拿起笔,认真记录下老师讲解的要点。
课间休息时,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李明老师:“李老师,您为什么总是这么幽默呢?”李明老师笑着回答:“因为幽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教育搞笑段子

教育搞笑段子
为了不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我不能提供涉及歧视、攻击等内容的教育搞笑段子。
但是我可以给您分享一些轻松幽默的教育笑话:
1. 老师:“小明,你作业抄袭了吧?”小明:“没有啊,是我和同桌商量做的。
”
2. 学生:“老师,我今天没做作业。
”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昨晚我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电影,一直看到了半夜。
”老师:“那是哪个电影?”学生:“《福尔摩斯探案集》。
”
3. 语文老师:“小明,你这篇作文写的很好,但是有一个错别字。
”小明:“是哪个?”语文老师:“‘萝卜’写成了‘骡子’。
”
4. 数学老师:“如果你拥有两只手,一只手上有五个手指头,另一只手上有七个手指头,那么你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头?”学生:“十二个。
”数学老师:“不对,应该是十个。
”学生:“为什么?”数学老师:“因为你本来就只有两只手。
”
5. 老师:“小明,你知道‘笑话’的英文怎么说吗?”小明:“不知道。
”老师:“Joke,记住了吗?”小明:“我记住了,谢谢你的Joke。
教育搞笑案例(2篇)

第1篇1. 错别字老师:一位老师在讲解“历史”这个词时,误将“历”字读成了“厉”,学生们纷纷窃笑,老师自己也发现不对劲,尴尬地笑场说:“看来我对历史的了解还真是‘严厉’啊!”2. 地理老师的地理笑话:地理课上,老师问:“谁知道我国哪个省的省会城市是南昌?”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武汉!”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忍俊不禁地说:“看来这位同学对地理知识掌握得‘如火如荼’啊!”3. 数学老师的“0”笑话:数学老师问:“0+0等于多少?”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等于零。
”老师微笑着说:“对,等于零。
但如果你加上一点,它就变成了什么?”学生想了想,回答:“变成了1。
”老师接着说:“没错,是‘一’点自尊。
”4. 英语课的“语病”:英语课上,老师教“be going to”的用法,问:“I am going to school. 应该翻译成什么?”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去上学,要死了!”全班爆笑,老师耐心解释:“这里的‘to die’是表示将来的意思,不是真的要去死哦。
”5. 物理老师的“惯性”笑话:物理课上,老师解释惯性定律,说:“如果一个物体静止不动,那么它会一直静止不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一个学生举手问:“那老师,如果我静止不动,是不是可以不用吃饭了?”全班笑翻。
这些搞笑案例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也提醒我们,教育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
第2篇1. 语文课上,老师问:“同学们,‘鸟语花香’中的‘鸟语’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鸟语’就是鸟儿说话的声音,‘花香’就是花儿散发的香气。
”老师笑得前仰后合,点头称赞:“答得好!”2. 数学课上,老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2+2等于多少?”一个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2+2等于4。
”老师微笑着说:“对,回答正确。
那么,3+3等于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2+2等于4,3+3肯定等于6。
”老师哭笑不得。
幽默小品笑的教师生活

幽默小品笑的教师生活幽默小品:笑的教师生活教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职业。
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重任,同时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和导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幽默成为了缓解压力、调节气氛的绝佳方式。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幽默小品,向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教师生活。
小品一:考试的新解释教师们经常面对着繁重的考试工作,批改试卷成了一种“家常便饭”。
而在试卷上,学生们有时不免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答案。
有一次,一位老师批改一份考试作文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开篇写道:“老师,请您放过我吧,我实在不会写作文。
”这句实至名归的话不禁让老师笑翻了,也让大家意识到,有时候坦诚面对自己的困难,也是一种幽默的表达。
小品二:宝宝辣条在小学一年级的班级里,有一个顽皮的男生,经常偷偷吃零食。
有一天,语文老师发现了他的行为,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语文老师进入教室,严肃地说:“谁敢把辣条带进来吃,谁就要站起来批评自己。
”小男生摸出口袋里的辣条,却不怕惩罚,挺起胸膛说:“老师,我会站得很高的。
”这个无厘头的回答让全班爆笑,也让语文老师忍俊不禁。
小品三:抢着发奖状在学校里,学生们行为表现出色时,老师们常会给予奖状以示鼓励。
一次,班主任宣布要给全班发奖状,奖励最出色的学生。
可是,当老师刚说完这句话,全班同学就纷纷举手,争相举报自己的优秀表现。
老师被逗得哈哈大笑,无奈之际,只好承诺给大家每人一张奖状,不仅表彰了学生们的积极向上,也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幽默瞬间。
小品四:水果小偷学校的食堂是同学们品尝美食的地方,各种水果琳琅满目。
一位教师发现自己的水果总是神秘失踪,于是决定装个摄像头监视。
然而,事实证明,小偷并不屈服于摄像头的威胁。
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到底是谁在偷我的水果?”全班同学齐声喊道:“老师,你梦游的时候,自己吃了。
”这个无厘头的解释让大家捧腹大笑,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
幽默总能给教师生活带来欢笑,调和压力。
它不仅是教学工作中的调味剂,更是师生间的情感桥梁。
九年义务教育搞笑语录

九年义务教育搞笑语录九年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教育阶段。
然而,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们不仅会接受到丰富的知识,还会遇到各种搞笑的语录,让人忍俊不禁。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搞笑语录,让我们一起欢笑吧!1. 老师:同学们,听不见的请举手。
学生:老师,我手断了。
2. 老师:小明,你坐哪个座位上?小明:坐在脑袋上。
3. 老师:小明,你为什么迟到?小明:因为我家门前有一只大狗。
老师:那你为什么不绕路走?小明:我怕它把我绕晕了。
4.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乘法。
学生:老师,你的乘法?是乘人的吗?5. 老师:小明,你为什么不写作业?小明:因为我书没带回家。
老师:那你为什么不背着书回家?小明:因为我怕背不动。
6. 老师:小红,你知道2加2等于多少吗?小红:不知道。
老师:那你知道1加1等于多少吗?小红:知道。
老师:那2加2等于多少?小红:4。
老师:看来你还是知道的嘛!7.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背诵一首唐诗。
学生:老师,我早就会背了。
老师:真的吗?那你背给我听听。
学生:诗词见证了我的爱情。
8. 老师:同学们,学习要认真,不要心不在焉。
学生:老师,我心在厕所。
9.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是我生日!老师:不是,是教师节!学生:但是我比老师重要啊!10. 老师:同学们,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学生:老师,那您为什么老是晚到啊?这些搞笑语录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珍贵回忆,它们在课堂上给了我们许多欢笑,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虽然它们只是一时的幽默,但它们也给了我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对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都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些搞笑语录则是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它们不仅让我们在学习中得到放松,还帮助我们培养了幽默感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在即将离开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忆这些搞笑语录,感受九年义务教育给予我们的欢笑和成长。
学校教育制度笑话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这里的学生们天真烂漫,老师们也颇具幽默感。
然而,学校的某些教育制度却常常成为学生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制度笑话”吧。
笑话一:作业如山,动如参天有一天,学校突然宣布,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周必须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学生们闻言,顿时苦不堪言,纷纷感叹:“作业如山,动如参天!”于是,课堂上,教室里,到处都是咬笔头、叹气声。
更有甚者,竟然在作文里调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业不高,有人则苦。
”笑话二:上课睡觉,扣分不少学校规定,上课睡觉的学生将被扣掉两分。
于是,学生们为了不睡觉,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在桌子上贴满励志标语,还有的把课本摊在桌子上,假装认真听课。
然而,这些方法都没有阻止他们打瞌睡。
于是,一个学生写道:“上课睡觉,扣分不少;不睡觉,扣分更多。
真是一举两难全啊!”笑话三:迟到早退,罚跑三圈学校规定,迟到早退的学生要罚跑三圈。
这一天,小明迟到了,老师让他去跑三圈。
小明一边跑,一边调侃:“迟到早退,罚跑三圈;跑得慢了,罚跑五圈。
这跑步比赛,怎么不算计体重呢?”同学们听了,纷纷捧腹大笑。
笑话四:考试作弊,永不录用学校规定,一旦发现学生作弊,将永不录用。
有一天,考试时,小明看到同桌的答案,忍不住心动了。
他悄悄地伸出手,却被同桌一把抓住。
同桌笑着说:“别作弊了,你看看我这答案,保证你考不过我!”小明尴尬地笑了笑,心想:“原来,作弊也是需要实力的。
”这些笑话虽然有些荒诞,但却反映了学生们对学校制度的调侃和无奈。
在轻松的氛围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或许,正是这些“制度笑话”,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最搞笑的笔记

中国最搞笑的笔记
1.你帅,你帅,你天下最帅,头顶一窝白菜,身披一条麻袋,腰缠一根海带,你以为你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衰神二代。
2.有一学生说:“老师,我想拉屎!”老师:“说话要文明!”学生沉默一会儿说:“老师,我屁股想吐!”
3.昨晚我作了个梦,梦见你手提菜刀气喘吁吁在追头猪。
那头猪却突然跪地求饶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街边丑女一回头,吓死路边一头牛,街边丑女二回头,彗星也会撞地球;街边丑女三回头,一日三餐不用愁。
5.女人女人真奇妙,会生孩子会睡觉;见到银子她就跳,一有吃的她就笑;没钱没吃脸变调,说起话来像鬼叫。
6.你若一回头吓死一头牛,你若二回头震倒一幢楼,你若三回头街上男孩要跳楼,你若四回头铁树开花水倒流。
7.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祝你天天开心,两腿抽筋;祝你万事如意,处处碰壁。
8.不吃白不吃,吃了变白痴。
白痴不白吃,不痴不白吃。
不痴白不痴,再看才白痴!。
课堂教学幽默十法

课堂教学幽默十法第一招: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幽默不仅是融合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而且可以使学生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经典案例:钱老师:我先检查一下大家自渎课文以后,有些东西是不是理解了。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看书。
如果实在忘了,怎么办呢?学生:(小声地)偷看一下!钱老师:偷看一下?说的好啊!(学生大笑)别笑,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学生大笑)很快地在书上一眼扫过,就马上找到自己所要找的那个词、那个句子,不也是一种能力培养吗?不过,请注意,考试的时候,可不要培养这种能力啊!于是一堂课就在学生的笑声中展开了,因为钱老师刚才的一番话,大家的劲头一直很足,不断有问题提出。
这时有学生提问:“闰土为什么要把碗碟埋在灰堆里?”师:闰土把碗碟埋在灰堆里,这是谁说的?生:(齐)杨二嫂!师:那么,究竟是不是闰土埋的呢?生:不是的。
师:为什么?说话要有根据。
生:杨二嫂挖了埋在灰堆里的碗碟后,就自以为很有功劳,拿走了“我”家的狗气杀,这就是杨二嫂说谎的目的,生:可能是“我”埋,以便暗暗地让闰土得到许多碗碟。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笑)生:如果说是闰土埋的,杨二嫂怎么会知道呢?师:这里有一个问题:闰土会偷东西吗?生:(齐)不会!师:为什么?生:书上说“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给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这样,闰土尽可以明着拿,根本用不着偷埋。
师:有道理!有说服力!我都被你们说服了。
我们解决问题,都应该到书中去找证据。
那么是谁埋的呢?生:(齐)杨二嫂!师:为什么?要以文为证。
这可是法制社会,美誉证据却乱说话,是要受法律制裁的!生:(大笑)不知道是谁埋的。
师:对,就是不知道。
这个是“历史的悬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杨二嫂以这个作为理由拿走了狗气杀。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生:杨二嫂贪小便宜。
师:这个问题大家解决得真好,使我特别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此排名有一个非常"幽默"的报道,说是全国已有近二十家单位,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价与排名,20年来评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
每次排行榜发布后,相关高校往往争相转载对自己有"利"的版本,而对其不利的,便会引起一番争议。
某高校宣传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类排名"没有什么公信力,不排除有商业利益操作"。
有些高校经常接到一些要求参加排名的电话,"对方往往口气很大,甚至有人说自己是国务院的,只要交钱,想要什么荣誉都行。
"某高校曾接到北京某机构的电话,让他们参与一个排名,说是想评第一名,就交七万元。
如果嫌贵,对方就改口说,那就三万元吧,一次给你颁五个第一名。
(见2006年7月3日常州晚报)原来,那许许多多的排名是可以用钱换的。
但它却能骗倒中国国内无数参加高考的年轻学子及其家长们,他们成了这些骗局的最终受害者。
(二)恐惧优秀大连市某高校一文科专业大四学生,忧心忡忡地对指导老师说:"听说我的毕业论文被评上院里的优秀论文了,那么千万别被评上校级优秀论文!"。
这又是一个何等"幽默"的事情啊。
通常,每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都会评出一定比例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挂在校园网上或出专集,供全校师生学习、评议。
本来,被评上校级优秀论文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但如果文章有摘抄或剽窃成分,肯定怕上网"示众",一旦被人发现破绽,将无地自容。
后果的严重性还在于毕业论文将被撤消,大学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将难以发放(不过,这样的事情好象还没有发生过)。
其实,这种事情在高校并非个别现象。
有人发表文章说,"校级优秀"竟会变成"烫手山芋",咀嚼这一"黑色幽默",却让人一点都笑不起来(见2006年5月31日青年报)。
(三)假期请假江苏常州市翠竹中学在放暑假前,给本校的全体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份《告家长书》,说是为了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暑假,学校已经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假期里,学校要开办兴趣班,要求每名学生至少要报两门,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必须由家长写出书面申请(见2006年6月23日常州晚报)。
这件事真是奇了怪了,通常情况下,大凡搞活动,应由参加活动者向活动组织者提出申请,请求参加该项活动。
现在完全倒过来了,若你不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还须恳请校方予以批准。
一般说来,不是万不得以,谁会轻易得罪学校和老师呢?学校为了广开财路,也为了提高升学率,才出此"良策"。
你作为该校的学生或学生家长若不顺应"潮流",按常人理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学校放寒、暑假,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寒、薯假要学生申请准假,恐怕是世界奇闻,这事纯属"幽默"。
(四)考分买卖在山东荷泽,高考成绩公榜之后,就有人在大家熟知的地方兜售高考分数,并已形成了市场和规模。
据说,"市场"上"买卖兴隆","购销两旺",场面"壮观"。
卖考分的"中介"能量都很大,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考分他们都有,"老板"能帮买者落实到人,并且落实到高校,还"保准万无一失"("老板"在高校都有人)。
卖分数的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已经考上大学的人,通过各种方法到当地高中报名参加高考,然后将考取的分数卖掉,以获得不菲的收入。
第二种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好但高考发挥不理想的学生。
他们把分数卖掉,准备明年考取个好学校。
第三种就是一些成绩较好的高二学生参加高考。
他们把分数卖掉可谓一举三得:通过高考这样的高规格考试起到练兵的作用,还有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同时还给学校提高了升学率。
在"市场"上,"中介"随行就势,根据分数的不同档次,与买分者"按质论价","公平交易","中介"一般提成20%~30%。
有一理科生的630分,卖到最高价25万元,买卖双方还都皆大欢喜(见2006年6月25日齐鲁晚报)。
显然,这是随着"高考经济"的快速发展,派生出来的又一"新生事物"。
你说这事"幽默"吗?(五)买才招钱在江苏不少地方,许多公立、民办高中不惜巨资设立高额"奖学金",最高达五万元,用以吸收尖子学生,这一着,使所有名牌高校都望尘莫及。
高中学校花高价"买"学生的现象,已完全公开化。
尽管有的学校每年花几十万元"买"学生,但只要出一个清华或北大的学生,就不会亏--它可以做学校招生的金字招牌,吸引来年的生源(见2006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为了学校的生存,不惜使用商业手段,采取残酷的竞争方式,说明了中国教育的"艰难困苦"。
以往,国内一般高校也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数额通常在数千元不等(一万元以内),但这是为了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学习,促使优秀学生突颖而出,为的是培养精英。
而高中学校花高价"买"尖子学生,纯粹是为了制造假象,从而骗取更多的学生进入该校,由此引来滚滚财源。
如果办学校完全为了赢利,那就会把教育引入歧途。
花钱买优秀学生,看似"幽默",其实是莫大的悲哀。
(六)高考神话甘肃会宁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有些地方被认为是人类不适宜居住的地方。
但这样一个县,却又是一个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
凭着"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读"(早晨吃家里带的馍馍,中午米饭就咸菜,有30%~40%的学生不吃晚饭)的"三苦精神"创造了会宁的高考神话。
截至2005年,会宁已向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了四万名优秀学生。
近二百人获得博士学位,一千多人获得硕士学位,一万多人获得学士学位。
会宁县几乎没有工业,农业半死不活,于是就只有办教育了。
从会宁考出来的学生说,他们过够了苦日子,考出来其实就是逃离出来了。
会宁的教育支出在全部财政支出中竟高达57%多,民间和官方都愿意在教育上下大力气投入,为的是让后代摆脱贫困,教育成了人们走出贫困的唯一寄托(见2006年6月5日现代教育报)。
"会宁现象"恐非绝无仅有,教育脱贫的内涵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你说"幽默"吗?(七)枪手替考陕西洋县爆出高考替考事件,近二十名高二学生当枪手。
据报道,洋县中学对外以锻炼高二优秀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由,组织近二十名学习成绩优秀者参加高考。
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大多是替高三的某些学生考试(见2006年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这显然是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集体行为"。
据说,为的就是提高当地的"高考升学率"。
洋县教育局局长王玉奎对记者说:"反正事情已经是这样了,你爱咋弄就咋弄去!"看来已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为了"高考升学率",如此不择手段,厚颜无耻,成了中国教育的又一"特色"。
你觉得"幽默"吗?(八)招生致富江西蓝天学院是江西省在校生最多的民办高校。
每年到了招生时刻,就动员全员参与。
"每招到一名学生能拿到700元到1000元回扣"早就成为全校学生都知道的不成文的规定。
有些学生凭"招生"收入,已达数万乃至十几万元。
"招生"致富的"大款学生",成了一些正准备暂弃学业外出"招生"的学生们的新偶像。
在校学生只要从招生办要一份《委托书》,就可以作为学校的"招生代表"到各地去"招生"了。
这些"招生代表"象搞"传销"一般,欺瞒哄骗,无所不用其极。
一位被"哄"入学校的大一学生称该校的"招生"是"老生招新生,一届哄一届","简直就是变相的招生传销"(见2006年6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高等教育中有如此好玩的事情,你不觉得"幽默"吗?(九)上访惹祸在山东荣成市借读的高一学生,因为上书中南海,"给家里惹了很大的麻烦"--以前是1万元的借读费突然涨成1.6万元(见2006年5月25日信息时报)。
该生因为父母都在荣成打工,所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在荣成念书。
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荣成市六中。
因为户口问题,学校让他交1万元借读费。
该生觉得不公平,于是写信到中南海,反映了他家的实际情况。
不想这封被称为"上访"的信件,从北京批转回来,却惹了大祸。
学校通知该生父母,要想在六中继续上学,必须交1.6万元,并且多次催促他们交钱。
在一场争吵之后,学校让他转学。
该生父亲已近七十高龄,其母也已五十有余,靠着冬天卖糖葫芦,夏天卖冰淇淋维持生计。
就因为写信"上访",使这个家庭落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对此,不知道中南海作何感想?对此,我真的觉得好"幽默"。
(十)教育跃进1958年的工业大跃进,对于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忆犹新。
那时侯乡下农民上山砍树炼焦炭,城里市民砸锅卖铁炼钢材。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最后引发了大饥荒,导致了大衰退,教训惨痛啊!如今,中国的教育界也形成了一股很有气势的"大跃进"的风潮。
不是吗?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宣称:"中国教育改革是成功的!一个承担着教育规模为世界之最的教育,实现了'两个跨越':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跨越"下去,全体国人100%接受义务教育,大多数国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的实现,就为期不远了。
实际上,要使全国人民都经历一番高等教育,那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
在原有基础上,把所有的中专学校或职业培训学校都升格扩展为大学,强令所有的人都到"高校"接受"速成"的"高等教育",并且都发给"正规"的"毕业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