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谷,字元修”阅读答案及翻译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巢谷,初名谷,字元修”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巢谷,初名谷,字元修”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巢谷①巢谷,初名谷,字元修,眉州眉山人。
熙宁中,会沪州蛮乞弟扰边,命存宝出兵讨之。
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度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
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②苏轼谪黄州,与谷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
乃轼与弟辙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绍圣初,轼、辙谪岭海,平生亲旧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两苏,闻者皆笑其狂。
③元符二年,谷竟往,至梅州遗辙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意自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辙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三,瘦瘠多病,将复见轼于海南,辙愍而止之曰:“君意则善,然循至儋数千里,当复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阅其橐中无数千钱,辙方困乏,亦强资遣之。
舟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辙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己言而致死,又奇其不用己言而行其志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因与之游.( )(2)非君莫可使遗.之者( )(3)顾.妻子不免寒饿( )(4)又奇.其不用己言而行其志也。
( )2.下列加点词与“怀银步往授其子”中的“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C.呈卷,即面.署第一(《左忠毅公逸事》)D.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幼而.识之(《巢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B.亦强遣之.(《巢谷》)相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C.君意则.善(《巢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左忠毅公逸事》) D.阅其.橐中无数千钱(《巢谷》)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辙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己言而致死。
苏辙《颍滨遗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辙《颍滨遗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辙《颍滨遗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颍滨遗老传》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
年十九举进士,释褐。
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于廷。
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
辙因所问,极言得失。
策入,辙自谓必见黜。
然考官司马君实第以三等,范景仁难之。
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
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
”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谓黜之。
上不许,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是时先君被命修《礼书》,而兄子瞻出签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
辙乃奏乞养亲。
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
逾年,先君捐馆舍。
及除丧,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
辙以书言事,即日召对延和殿。
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
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
六年春,诏除尚书右丞,辙上言:“臣幼与兄轼同受业先臣,薄佑早孤。
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
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适亦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
臣之私意,尤不遑安,况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
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
”不听。
逾年迁门下侍郎。
时吕微仲与刘莘老为左右相。
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
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
辙居其间,迹危甚。
莘老昔为中司,台中旧僚,多为之用,前后非意见攻。
宣仁后觉之,莘老以罪去。
杜门复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
尝抚卷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
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今世已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
”家本眉山,贫不能归,先君之葬在眉山之东,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以是累诸子矣。
予居颍州六年,岁在丙戌,秋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颍滨遗老传》,凡万余言。
已而自笑曰:“此世间得失耳,何足以语达人哉!”(节选自苏辙《颍滨遗老传》)译文:颍滨遗老姓苏,名字叫辙,字子由。
巢谷传

怀揣,携带 交给
巢谷答应了,马上更换姓名,怀揣着银子步行去送给韩 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 会 赦 乃 出。
赦免 才 韩存宝死后,巢谷逃到江淮一带避难,适逢朝廷赦免才出来。
③予以 乡闾 故幼而识之,知 其 志节,
因为 乡里,同乡 所以
了解 志向节操
我因为与巢谷同乡,所以从小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
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 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讨伐,攻打
熟悉 情形
韩存宝不熟悉泸州蛮的情形,就邀请巢谷 到军营中询问这些事。
及 存宝 得罪, 将就逮, 自料必死,
等到
获罪
被逮捕
等到韩存宝(因讨伐无功)而获罪,将要被逮捕,他预料 自己一定会被处死,
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 顾 妻子
指妻子和孩子
[北宋]苏辙
苏辙(1039-1112)
字 子,由号
,
颍散滨文遗家老。本文选自
《 北宋 》。与其父 、
兄 栾合城称集“
”,
均在苏“洵
苏”轼之列。
三苏
唐宋八大家
读一读:
➢畜弓箭 xù ➢骁勇 xiāo ➢橐中 tuó ➢遗之 wèi ➢乡闾 lǘ ➢会赦 shè
➢谪居 ➢筠州 ➢愍 ➢强资 ➢儋 ➢榖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 窃其 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差役 偷
行装
被抓获
船行到新会,有个少数民族的差役偷了他的钱袋和行装逃 跑了,在新州被抓获,
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
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就病死在那儿。我听说这个消息 后失声痛哭,
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怨恨 听从
对…感到惊异 实现
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译文1、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辙《贾诩》原文及翻译苏辙原文: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
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
”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
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
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方是时,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于吴。
吴既修好于公,其势必不助刘,而玄德因可蹙矣。
惜乎谋之不善,荆州既不能守,而孙、刘皆奋。
其后公既降张鲁,下汉中,刘晔劝公乘胜取蜀,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附也。
今举汉中,蜀人震骇,因其震而压之,无不克也。
若少缓之,诸葛亮善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人既定,冯险守要,不可犯也。
”公不从而反,天下皆惜晔计之不用。
春秋之际,楚子重伐郑。
晋栾武子救之,遇于绕角。
楚师还,晋师遂侵蔡。
楚人以申息之师救蔡。
晋群帅皆欲战,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谓武子曰:“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
”遂全师而归。
夫兵久于外,狃于一胜而轻与敌遇,我怠彼奋,败常十九。
古之习于兵者,盖知之矣。
用兵之难,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
力之所及,而义不可,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而力不及,君子不强也。
魏文帝始受汉禅,欲用兵吴、蜀,以问贾诩。
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
据险守要,皆难卒谋也。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窃料群臣,无权、备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帝不能用,遂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
是时帝始受禅,欲以武功夸示四方,贪得幸胜,未暇虑兵败势屈之辱也。
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巢谷传原文加翻译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巢谷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巢谷,字元修,父亲叫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轻的时候跟随士大夫(有身份、有学问的人)读书,年老后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从小传承父亲的学问,虽然朴实无华但是丰富。
他被选拔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了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喜欢。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学习的知识,置办了弓和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他的武艺学成了,却没有考中进士。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泾原间。
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
”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他听说西边的人大多英勇矫健,骑射击刺,是四海之内第一,他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他每到一处就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叫韩存宝的人,巢谷尤其和他交好,巢谷教韩存宝兵书,两个人交往,结下了像金石一样坚固的友谊。
熙宁年间,韩存宝担任河州的将领,有功劳,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的重视他。
恰逢泸州的少数民族乞弟侵扰边疆,众郡县不能制服,朝廷于是命令韩存宝出兵讨伐乞弟。
韩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形,邀请巢谷到军队里询问他。
等到韩存宝获罪,将要被逮捕,他自己料想一定会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介武夫,死了不可惜,只是妻子儿女不免受冻挨饿。
装银子的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人可以代我把钱送给妻子儿女的人了。
巢谷传阅读答案范文

巢谷传阅读答案范文我正住在这南方遥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此地了。
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6.对以下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畜弓箭,习骑射畜:积储,准备B.所至友其秀杰友:朋友C.存宝不习蛮事习:学习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诵:诵读解析:A(B.友,与……交朋友。
根据其所处谓语位置可以推知。
C.习,熟悉,通晓。
根据其宾语及下文的“问”可以推知。
D.诵,通“讼”,公开。
根据后文“言”的内容和“闻者”可推断出。
)7.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予悯其老且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A(者:助词,接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人”。
B.前者介词,可译为“跟、同”;后者连词,可译为“和”。
C.前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后者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
D.前者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感慨语气,可译为“了”,或者理解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后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
)8.以下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解析:C(可依据陈述对象和句式特点来判断。
)9.以下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巢谷传

九巢谷传苏辙1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
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巢谷,字元修,父亲名叫中世,出身于眉山农民家庭。
年轻时跟着当地有地位有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身份的人读书,年老以后在乡里村学做老师。
巢谷幼年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尽管朴实无华但知识渊博。
(后来)到京城应举进士,看到赴试武科的人,心里很喜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蓄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欢武艺。
巢谷向来有力气,于是把以前学的东西丢开,置办了弓箭,练习骑马射箭。
经过很长时间,武艺学成了但武举没有考中。
2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
去游秦凤、泾原间。
所至巢谷听说西边边境有许多勇猛矫健的人,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为天下第一。
所以巢谷离开家乡到秦凤、泾原一带游历。
所到之处与杰出的人物交友,有一个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叫韩存宝的人,尤其与他友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个人相互结成金石般的友谊。
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会泸熙宁年间,韩存宝任河州将官,有功,号称“熙河名将”,朝廷渐渐地重视他。
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
存宝不习蛮事,邀正赶上泸州蛮的酋长乞弟侵扰边境,各州郡的官兵都不能制服。
朝廷于是任命韩存宝出兵讨伐。
韩存宝不熟悉泸州蛮的情况,所以邀请巢谷到军队中向他询问泸谷至军中问焉。
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州蛮的情况。
等到韩存宝因讨伐无功,擅自撤军而获罪,将要被逮捕,他预料自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遺之己肯定会被处死,对巢谷说:“我是泾原一带一介武夫,死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只是妻子儿女免不了受寒挨饿。
袋子里有几百两银子,除了你没有谁能替我送给者。
”谷许诺,即便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
存宝死,他们。
巢谷答应了,马上改变姓名,怀揣银子步行前往,交给韩存宝的儿子。
小人文言文翻译

小人文言文翻译《赵普》原文:普太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二者,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属于私第,阖户兴箧挑书,念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死如流。
既薨家人播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著且为人严谨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傲慢,但是他能以天下大事做为自己的责任。
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慎重务虚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谁能够和他比的。
他曾经上疏所推荐某人出任某个官职,太祖不必这个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时上奏这个人(出任某官),太祖还是不必。
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出任某官的事)上疏太祖,太祖发狂了,把奏章烧掉了投掷在地上,赵普脸色维持不变,站住地上把烧掉的奏章拾起来返回家。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烧掉的旧纸片加固连接起来,又像是当初一样上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提拔了那个人。
《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2题。
巢谷,字元修。
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
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
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
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
闻者皆笑其狂。
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
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
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
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
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
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见:通现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句读之不知
B.予以罪谪居筠州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不拘于时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4分)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4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4分)
参考答案:
11.A遗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2.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提宾的标志; B.介词,因为/介词,在; 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 D.介词,表对象,替,给。
)
13.(1)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要点:徙、讳、游、相闻)
(2)(我)遗憾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要点:恨、用、奇、行)
(3)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
(要点:方、盖、终、焉)
【译文】
巢谷,字元修。
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
年少时跟随士大夫读书,年老时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
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
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
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
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
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
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
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
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
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满意。
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
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
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
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
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
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
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
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
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
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
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
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
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
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
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