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负数的开始,对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相反意义的量,以及后续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知识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加减法、乘除法等,但对负数的概念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可能会有新鲜感,但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可能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难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正数和负数的课件,包括具体实例和操作步骤。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温度、海拔等,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
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
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
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
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
![七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https://img.taocdn.com/s3/m/d98c90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6.png)
1.1正数与负数(第1课时)1.使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3.引导学生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初步使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意义,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新课导入【问题】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的扩充的必要性,并提出问题:以上这些数够用了吗?【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1)北京冬季某一天的最高气温为零上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摄氏度.如何用数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2)某公司今年7月份盈利50万元,8月份亏损10万元.该公司在记账时如何用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分别表示“盈利50万元”和“亏损10万元”?(3)某年,我国棉花产量比上年增长7.8%,玉米产量比上年减少0.7%.统计这两种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时,如何用数分别表示“增长7.8%”和“减少0.7%”?【提示】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零上3摄氏度用3℃表示,零下3摄氏度用-3℃表示.在以上问题中,表示温度、盈亏情况以及产量的增减变化时,既要用到数3,50,7.8%等,还要用到数-3,-10,-0.7%等,它们的实际意义分别是:零上3摄氏度,零下3摄氏度,盈利50万元,亏损10万元,增长7.8%,减少0.7%.【设计意图】提出的三个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产生活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新知精讲【问题】根据小学学习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问题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在数学中,我们把像3,50,7.8%这样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像-3,-10,-0.7%这样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作负数.【问题】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师生活动】学生阅读、举例.一般地,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有时,为了明确表达与负数的相反意义,在正数前面也加上符号“+”(读作“正”).例如:+1800,+3,+0.5,+31,…就是1800,3,0.5,13,….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作它的符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练习】下面的数中,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正数? -1,2.5,+43,0,-3.14,120,-1.732,-27. 【答案】负数:-1,-3.14,-1.732,-27. 正数:2.5,+43,120. 【问题】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吗?【答案】不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这里我们要引出一个特殊的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数就可以分为三类:正数、负数和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负数的特征识别负数,同时与正数和0进行区分.三、典例精讲【例】某校组织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采摘橘子,并称重、封装.一箱橘子的标准质量是2.5 kg.如果用正数表示超过标准的质量,那么(1)比标准质量多65 g,表示为________,比标准质量少30 g表示为________.(2)50 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 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在这个问题中,多和少具有相反意义,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答案】(1)比标准质量多65 g用+65 g表示;比标准质量少30 g用-30 g表示.(2)50 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多50 g,-27 g表示这箱橘子的质量比标准质量少27 g.【数学活动】体重调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采取多种举措增强青少年体质.有数据显示,近几年,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提升,但肥胖问题仍不容忽视.一种少年儿童的标准体重(单位:kg)的计算方式为:标准体重=(75年龄-)÷2.下表是七年级某小组6位同学的体重情况,其中超出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正数,少于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负数.【问题】(1)表中哪几位同学的体重超出标准体重?分析该小组同学的体重超出或少于标准体重的情况.【提示】编号是2,4,5的三位同学的体重超出了标准体重.该小组同学体重超出标准体重和体重少于标准体重的人数相等.【问题】(2)表中哪位同学的体重最符合这种标准体重?要想了解同学的体重情况,除了判断正负数,还要考虑什么?据此进一步分析该小组同学的整体体重情况.【提示】3号同学的体重最符合标准体重.要想了解同学的体重情况,除了判断正负数,还要考虑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大小.该小组的6名同学中有3名同学的体重超出标准体重,有3名同学的体重不足标准体重.其中4,5,6号同学的体重与标准体重差距较大,需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答案不唯一)【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从以上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出如何使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首先,我们要先找出问题中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语,如“零上”和“零下”、“盈利”和“亏损”、“增长”和“减少”、“多”和“少”等;然后,我们指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例如,指定“增长”为正,则“减少”即为负.其次,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量,如在农作物产量问题中,玉米产量比上年“减少0.7%”可以表示为“增长-0.7%”,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减少了,也可以说成是“负增长”.【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实际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明确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前提是指定方向,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练习】1.某商品8月份的销量比上月增加108件,7月份的销量比上月减少81件,6月份的销量比上月增加53件.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个月该商品销量比上月的增长量.答:增加108件,应记为108件;减少81件,应记为-81件;增加53件,应记为53件.2.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 m记作移动+1 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什么意思?如何描述此时物体的位置?答: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 m记作移动+1 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又向左移动1 m.此时物体回到了初始位置.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二、0的意义三、相反意义的量课后任务完成教材P3练习1~4题.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或区分,感受数的扩充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利用以往的经验解决今天数的表示问题.介绍数的产生历史,使学生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借助经验,体会可以引入新的数来解决问题,为后续引入负数做准备.问题4出示教科书图1.1-2,图中“-3~3°C”是什么意思?对比章引言中的情境(1),你有哪些发现?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结合章引言,3°C表示零上3摄氏度,-3°C表示零下3摄氏度,这里出现了“-3”,即出现了符号“-”.教师介绍这里的“-”不是运算中的减号,但是可以通过这个符号“-”来区分零上和零下.出示天气预报图,追问“-5~2°C”是什么含义?教师介绍“-”即为负号.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可以用-3,-5这样的数和学过的数表示零下和零上.学生初步体会到可以用带有“-”的数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题5你能用数表示或区分章引言的其他两个情境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由于章引言每个情境中的两个量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问题4中已经知道零上3摄氏度用3°C表示,零下3摄氏度用-3°C 表示,类比这种表示方法,可用50万元表示盈利50万元,-10万元表示亏损10万元.用7.8%表示增长7.8%,用-0.7%表示减少0.7%.接下来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教师总结1:在数学中,像3,50,7.8%这样大于0的数叫作正数,像-3,-10,-0.7%这样在正数前加上符号“-”的数叫作负数.符号“-”是负号,读作“负”.有时,为了明确表达与负数的相反意义,在正数的前面也加上符号“+”(读作“正”).教师进一步说明正号可以省略不写.接下来教师介绍数的符号.教师总结2:一个数前面的“+”“-”号叫作这个数的符号.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进而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正数和负数的符号,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通过0作为分界线,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问题6请举出实际情境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用数表示它们.师生活动:学生举例,教师说明这些是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所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抽象表示.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数是数量的抽象,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抽象表示.问题7负数的产生是数学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同学们知道负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负数呢?教师追问:阅读教科书中的“溯源”栏目,你有哪些体会?师生活动:学生阅读后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例如,谈一谈负数的产生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如果要给图1.1-1增加一幅图片,可以如何设计;为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感到自豪;《九章算术》还有哪些内容;算筹在哪个博物馆能看到实物等等;正负数的表示古今有哪些异同,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展介绍一些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借助历史资料说明人们最初引入负数的目的,让学生感悟负数的本质特征,感受数的扩充的必要性.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上的贡献,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以致用例1某校组织学生去劳动实践基地采摘橘子,并称重、封装.一箱橘子的标准质量为2.5kg.如果用正数表示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那么(1)比标准质量多65g和比标准质量少30g各怎么表示?(2)50g,-27g各表示什么意思?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正方向后找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教师提问1:你是怎么理解第(1)题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善,可以追问:在第(1)题中,哪些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师生合作回答第(1)题.教师提问2: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第(2)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追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课堂练习练习1指出下面各数中的正数、负数:4121 2.50 3.14120347,-,,+,,-,,-.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完成.巩固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练习2如果80m表示向右走80m,那么_______表示向左走60m.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完成.再次体会数是数量的抽象表示,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设计意图:安排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能谈一谈引入负数的好处吗?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由于在实际的生产、生活、科研中经常需要表示含有“零上”和“零下”,“盈利”和“亏损”,“增长”和“减少”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所以引入了负数,使数的范围再一次扩大了.学习负数扩展了对数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引入负数必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负数的意义.课后任务教科书第5页,习题1.1第1,2,3,4题.。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案

1.1正数与负数的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2.掌握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感受负数引入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掌握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今天我们正式开始七年级数学的学习,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xxx,今年31岁,身高1.59米,体重60.5千克.我在说一下我们班的情况,我们是七年级(6)班,共50个学生,其中女生有30个,占全班人数的60%……问1:老师刚才得那段话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哪些?6个数,分别是31,1.59,60.5,50,30,60%.问2: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来分类.整数:31,50,30分数:1.59,60.5,60%以前学过的数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小数).问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吗?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比0小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类数.二、情景导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阅读下列三个例题,思考并回答其中的问题.(1)2022年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3”的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的含义是零下3摄氏度,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6℃.(2)某年,我国花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1.8%,油菜籽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7%,“增长-2.7%”表示什么意思?“增长-2.7%”表示减少2.7%.(3)夏新同学通过捡、卖废品,既保护了环境,又积攒了零花钱.下表是他某个月的部分收支情况,(单位:元)收支情况表 _年_月这里,“结余-1.2”是什么意思?结余“-1.2”表示亏空1.2元.三、新知讲解上述例子中出现的数“-3,3,1.8%,-2.7,3.5,8.5,-4.5,4.0,-5.2,-1.2”,分别属于什么数?3,1.8%,3.5,8.5,4.0是正数.-3,-2.7%,-4.5,-5.2,-1.2是负数.你能归纳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吗?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2.7%,-1.2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1.2读作“负1.2”.注意:有时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面也加“+”号,一个数前面的“+” “-”号叫做它的符号.正数前面的“+”号可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现阶段学习的数的种类:正数负数 03.0只表示没有吗?引入正负数后,0不再简简单单的只表示“没有”. 它具有丰富的意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2.温度中的0℃;3.海拔0m ;4.水库的标准水位;5.身高比较的基准;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四、典例精析1.指出下列各数的符号(口答)+7;-2.6;9+7的符号是“+”;-2.6的符号是“-”;9的符号是“+”.2.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口答)31.283,0134--+-,,,,%正数是:+3,13%;31.28.4---负数是:,,五、针对练习1.指出下列各数的符号(口答)5;-3;3.75的符号是“+”;-3的符号是“-”;3.7的符号是“+”.2.读下列各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口答)217,03--9,,,8.3,-3.14 9,8.3正数是:;217 3.143---负数是:,,3.下列关于“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B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等;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⑥0是非负数A.3B.4C.5D.6注意:“非负数”就是“不是负数”,包括正数和0;“非正数”就是“不是正数”包括负数和0.六、课堂小结1.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正数前面加“-”号的数叫做负数.2.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3.“非负数” 包括正数和0;“非正数” 包括负数和0.七、作业布置见精准作业八、板书设计。
1.1 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024年)新版教材

1.1正数和负数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0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答案:D
4.如图是加工零件的尺寸要求,现有下列直径尺寸的产品(单位:mm),其中不合格的是()
A. Φ45.02
B. Φ44.9
C. Φ44.98
D. Φ45.01
答案:B
5.如果以每月生产180个零件为准,超过的零件数记为正数,不足的零件数记为负数,那么1月生产160个零件记为______个,2月生产200个零件记为______个.
答案:-20,+20
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3)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6.布置作业
课本P4习题第1、2题.及时调整授课,查缺补漏.
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
1.正、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纲掣领,重点突出.。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1.1正数与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
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二、教学建议: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做一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学生尝试分类时,思维相当活跃,但大部分同学缺乏条理性,重复或遗漏现象普遍存在,如奇数、偶数、合数,甚至单数、双数等等,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肯定其合理部分,指出其不合理部分。
可先补一个例,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数是怎样分类的,再根据符号特性进行补充,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逐步形成体系。
注意时间控制。
三、教学设计思想:教师通过投影给出实际问题,学生研究讨论,认识负数,教师再给出投影,学生练习反馈。
四、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负数的过程,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六、教学设计:3.自己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分别把它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七、拓展建议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题目: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整数集合:{…}自然数集合:{…}非负数集合:{…}有理数集合:{…}[误解]整数集合:{-1,3,1,10,-12,2,…}自然数集合:{0,3,1,2,…}非负数集合:{3,1,10,2,…}[正解]整数集合:{0,-1,3,1,10,-12,2,…}自然数集合:{0,3,1,10,2,…}非负数集合:{0,3.5,3,1,10,2,…}[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在引入正负数及有理数后,要能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1.1 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引入 1
2.情景引入 2
3. 思考: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人们引进了另一种数,你知道是什么数吗?
学生:(1) 预计明天白天某地的温度为- 3℃~3℃。
(2) 电梯楼层标数-1、-2
(2) 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 6.4%,德国增长 1.3%,法国减少 2.4%,英国减少 3.5%,
意大利增长 0.2%,中国增长 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练习 1.
2010 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增加 108.7mm,2009 年比上年减少81.5mm,2008 年比上年增加 53.5mm,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练习 2.
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 1 m 记作移动+1m,那么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m 是什么意思?如何描述这时物体的位置?
1.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2.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
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
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
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
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
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
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 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举例。
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
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
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师生活动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善,再追问:这个问题中,哪些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华体重减少1kg,你认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体重“增长值”?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
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
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
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问题5 你能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一下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师生活动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要总结出:
(1)先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如“增加”和“减少”、“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上升”和“下降”等;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3)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量,如本例中,进出口总额“减少6.4%”要表示为“增长-6.4%”,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减少了,也可以说成是“负增长”;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 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3)有人说,增长一个负数就是减少一个正数,减少一个负数就是增加一个正数。
你能举例说明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以下各数752,368,20122011,0,100,6.0,21---中,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
2.向东行进-5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
【设计意图】能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