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凌宏通1,宋 斌23,林群英3,李泰辉2,曾振基1

(1.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广东梅州 514071;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 510650)

摘 要 富硒食用菌是一类有价值的药用/功能性食品。从食用菌的富硒特性、富硒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富硒;食用菌;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8)04-0078-07

Advances i n Selen i u m2Enr i ched Ed i ble Fung i Study

L ING Hong2t ong1,S ONG B in2,L IN Qun2ying3,L I Tai2hui2,ZENG Zhen2J i1

(1.M eizhou Inst.of M icrobiol.M eizhou514071;2.Guangdong Inst.of M icrobiol.Guangdong Prov.Key L ab.of

M icrobial Cult.Collect.&Applict’n.Guangzhou510070;3.S.China B otanical Garden,Acad.S inica,Guangzhou510650) Abstract Seleniu m2enriched(SE)edible fungi were valuable officinal/functi onal f oods.SE characters of edible, nutriti onal compositi on,phar macol ogical activities,and the p r oducti on techniques of SE edible fungi were su 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Seleniu m2accumulati on;edible fungi;industrializati on

硒(Se)是人与动物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主要以重金属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硒具有维持人类机体抗病能力,保护眼组织、肌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人体的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人体内缺乏硒元素相关[1~3]。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硒摄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安全、高效的补硒保健品具有重要的意义[4]。目前,饮食中生物有机态硒元素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但要向动、植物中直接添加硒元素十分困难。相比之下,许多食用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其他生理活性成分,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等能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有较强的富硒能力,能够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将无机硒结合到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糖)上,转化为蛋白硒和多糖硒等有机形态的硒,从而弥补天然食用菌中的硒含量很低的缺点。因此,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发酵或培养出富硒食用菌产品,开发出成本低廉的有机硒制品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5]。本文对近年来食用菌富硒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今后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1 食用菌的富硒能力

研究表明,食用菌具有富硒能力且富硒能力不同。尚德静等[6]通过研究金针菇F lamm ulina velutipes(Curtis)Singer、香菇L entinu ls edodes (Berk.)Pegler、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l.)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凌宏通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A06020222,E0520248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B20101005,2005B20901027,2006B20201042) 3通讯作者

87微生物学杂志 2008年7月第28卷第4期 JOURNAL OF M I CROB I O LOGY July2008Vol.28No.4

Pers.和灵芝Ganoder m a lucidum(Curtis)P.Karst.在液体深层培养中的富硒能力,发现其中灵芝富硒能力最强,是其他3种食用菌的10~20倍,对硒的耐受能力可达500μg/g,菌丝内有机硒含量最高达8000μg/g。林琳[7]等对金针菇的研究发现,金针菇对硒的耐受力不强,而富集能力较强,当培养基中添加硒5×10-6~10×10-6时,菌丝体硒含量为对照组的67~104倍,但回收率随硒添加浓度升高而下降,其生物量也下降。王雅芬[8]研究了姬松茸A garicus blazei Murill富硒情况,在含硒量为5~115mg/L的固体培养基上其菌丝均能生长。而梁英等[9]的研究表明,黑木耳A u ricula ria auricula(Hook.f.)Under w.在硒浓度60mg/kg以下培养可提高产量,硒浓度为40mg/ kg时,增产最为明显,在60~100mg/kg之间则会减产。铁梅等[10]用不同含硒浓度的培养基栽培蛹虫草Cordyceps m ilitaris(L.)L ink的子实体,结果表明在含硒0.5~2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菌丝均能生长;在含硒0.5~5mg/kg的范围内,子实体生长速度较其他浓度明显提高;在含硒10~20mg/kg范围内,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在含硒30mg/kg以上的培养基上,菌丝则不能生长;凌宏通等[11]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于克学等[12]对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深层发酵富集微量元素硒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大耐硒量为80μg/mL,此时菌丝体硒含量为2662.8μg/g干重,在60μg/mL时菌丝体得率最高为1.514g/100mL,富硒率最高达到了50.85%,有机化程度能够达到77.2%以上。

姚敏[13]的富硒灵芝研究表明,采用pH值3.0~5.0、硫浓度小于1500mg/kg、硒浓度50~300mg/kg的棉籽壳培养基适合富硒灵芝的培养,所产菌体硒含量为20~124mg/kg、有机硒占85%。谢必峰等[14]对灵芝深层培养及富硒特性进行了研究,当以灵芝进行富硒深层培养、放瓶生物量为1%时,富硒灵芝制品的硒含量为(279~5600)×10-6,是添加浓度的20~30倍,最高回收率为31.3%。一般认为硒添加量在100~2000mg/kg范围内对灵芝菌丝体干重影响不显著;500mg/kg浓度的硒对发酵液pH值、培养液降糖速度没有明显影响;硒添加量为100~2000mg/kg时,菌丝体富硒量为22.5~210mg/kg,其中以1500mg/kg的添加量时菌丝体富硒量最大,达210mg/kg[15]。

另外,对白灵菇P leurotus nebrodensis(I nzen2 ga)Quél.、平菇P leurotus ostreatus(Jacq.)P. Ku mm.、鲍鱼菇P leurotus abalones Y.H.Han,K. M.Chen&S.Cheng、香菇、灰树花Grifola frondo2 sa(D icks.)Gray、猪芩Polyporus um bellatus(Pers.) Fr.和云芝Tram etes versicolor(L.)L l oyd等的富硒研究也表明了它们具有良好的富硒能力[16~22]。

2 富硒食用菌的营养成分

许多研究表明,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富硒得到改善。梁英等[23]报道硒可使木耳、香菇子实体中水份、粗纤维含量明显降低,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王关林等[24]的研究表明,富硒灵芝的脂肪、灵芝多糖、总糖含量比普通灵芝稍高,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高于普通灵芝。赵镭等[25]在人工栽培灵芝中,通过外施硒盐获得富硒灵芝,以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灵芝子实体为试样,系统研究灵芝生物富硒后对其主要营养成分(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可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而对矿质元素则有不同的影响,如富硒灵芝子实体中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硒有极明显地增加,而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但钙、镁、铁、锰、钡、锶和铬等元素的含量则有所下降。因此,利用食用菌深层发酵对无机元素硒进行富集和转化,获得了一定硒含量的菌丝体,且各种氨基酸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强化了营养价值,就能得到富含营养成分、有机硒及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理想功能性食品。

胡国元等[26]就不同菌种、不同菌株、不同硒浓度、不同培养天数以及菌种在含硒斜面上驯化与否等因素对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采用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和孢子菌种培养金针菇的富硒菌丝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一定浓度的Na

2

Se O3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菌种在含硒斜面驯化可提高菌丝多糖含量;富硒菌丝以培养12d时多糖含量最高。

97

4期 凌宏通等: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3 富硒食用菌的药理作用

3.1 抗氧化作用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特异地催化还原谷胱甘肽与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保护生物膜免受损害,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硒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GSH2Px1酶促反应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硒在人体生长繁殖功能上与维生素E的作用相类似,对维护组织弹性,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防止早期衰老均有积极作用。但硒抗过氧化物酶的抗氧化能力要比维生素E高出500倍。硒与维生素E构成了动物机体抗氧化的两条防御途径,两者共同发挥作用。维生素E控制着磷脂上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成为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硒以GSH2Px 的形式催化脂质过氧化物的还原,在整个细胞中将过氧化物迅速分解成醇和水,使细胞中的膜结构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起第二道防线的作用[3]。

马玉霞等[27]的实验表明,在植物性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和富硒平菇粉可以显著减少LP O(血清和肝脏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添加了富硒平菇粉的大鼠全血GSH2Px活性提高,但5%纤维素组无此作用,说明纤维素不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与宋扬等[2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饲料,添加少量纤维素和富硒平菇粉饲喂大鼠,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可降低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因此,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体,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含量,食用富硒的食品,会降低血脂,中断或终止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减少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和积累,对于延缓衰老、防御疾病十分重要。

王关林等[24]对富硒灵芝的研究表明了富硒灵芝比普通灵芝表现出更好的生物效应,说明富硒灵芝内的有机硒能有效地协同灵芝的主要营养成分(如灵芝多糖),增加了机体的GSH2Px和S OD活性,增强了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从而降低体内MDA(丙二醛)含量。

3.2 富硒食用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美英等[29]通过建立免疫缺陷模型,经Se2 Len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来研究了富硒香菇活性多糖对实验大鼠免疫缺陷干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了干预组对淋巴细胞、CD3+、CD4+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脾指数、胸腺指数明显增加。石玉娥等[30]应用自制的富硒灵芝菌丝体给BALB/C小鼠灌胃,观察富硒灵芝菌丝体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硒灵芝菌丝组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普通灵芝菌丝组比较可明显地提高了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溶血素抗体的产生,显示富硒灵芝不仅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免疫,还能增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马志红等[31]在用皮下注射环磷胺法制备的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上,观察富硒灵芝对绵羊红细胞致敏后的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了富硒灵芝(0.2、0.4、0.8g/ kg)组小鼠血清溶血素(HC50)及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均较模型对照组小鼠高(P<0.01),表明了富硒灵芝能提高灵芝的免疫功能。

3.3 富硒食用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人体内“自由基”是一群处于兴奋状态的极不稳定的分子,能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身体的健康组织并产生新的“自由基”,并产生累积效应,使细胞坏死、纤维化,红细胞溶血,诱发心血管等疾病。硒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4]。覃秀桃等[32]用富硒平菇饲喂衰老wister大鼠,通过观察血液有关指标来研究硒驯化平菇对老年期大鼠血脂、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剂量的富硒平菇可以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血清清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含量和维持衰老大鼠的正常血糖。由于加硒驯化后的食用菌,所含的硒以有机硒形式存在,而且食用菌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富硒平菇具有硒和食用菌的双重营养功能,能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维持老年大鼠正常血糖以及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血清清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维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4 富硒食用菌的遗传损伤保护及防病保健作用

庄惠君等[33]研究了富硒蘑菇(SE M)对低硒雄性小鼠精子活力的影响,即用低硒饲料复制低

08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28卷

硒小鼠模型,灌胃补充富硒蘑菇,按灌胃剂量分为低剂量(SE ML)、中剂量(SE MM)、高剂量(SE MH)及低硒组(Se2de)和亚硒酸钠组(Se),饲以低硒饲料或亚硒酸钠112μg/kg?d灌胃;正常组饲以标准小鼠饲料,蒸馏水灌胃。实验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CAS A)技术测定小鼠精子运动速度和轨迹,判定精子运动能力,用荧光分析法测定睾丸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了SE M各组和Se组精子活力和活率加强,A、B级精子百分率增加,D级精子减少,各项运动参数VCL、VS L、ST R、L I N和WOB增加,睾丸硒含量增加,GSH2px和S OD活性显著增强,MDA 含量降低。比较补充相同含硒量的SE MM组和Se组,前者各项指标有略好于后者的倾向,表明SE M有抗氧化损伤,改善低硒小鼠精子运动能力的作用。

庄惠君等[34]还研究了富硒蘑菇(SE M)对小鼠脂质过氧化一氧化氮含量和精子质量的影响;首先复制低硒小鼠模型,补充生理剂量范围的SE M、亚硒酸钠并设低硒和正常对照组,饲以低硒和普通小鼠饲料。45d后测定睾丸硒、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用计算机辅助精子质量分析技术测定小鼠精子活率、活力和运动方式等参数;结果表明,SE M使小鼠睾丸硒含量增加,MDA和一氧化氮含量减少,NOS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活性增高,小鼠精子活率及运动能力加强,表明了SE M 具有提高含硒酶GSH2px,降低NOS活性,减轻睾丸自由基损害和增强小鼠精子活力的作用。

3.5 富硒食用菌的抗疲劳作用

韩晓辉等[35]研究了富硒灵芝的抗疲劳作用,给阳虚小鼠喂养富硒灵芝7d后,观察其负重游泳时间及耐寒力。给正常小鼠喂养富硒灵芝7d 后,观察其对常压乏氧的耐受力;给正常小鼠喂养富硒灵芝30d后,观察运动疲劳后小鼠血清尿素氮及肝糖原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游泳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耐寒力及乏氧耐受力强于对照组(P<0.05);肝脏糖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 0.05)。富硒灵芝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3.6 富硒食用菌的解毒作用、对重金属的作用

硒是抵抗有毒物质的保护剂,在人体内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它与毒性强的重金属如汞、甲基汞、镉、铅等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并将金属排出体外,从而保护肝细胞。动物实验还发现硒有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急性损害,减轻肝中心小叶坏死的程度和死亡率[3]。

潘丽元等[36]研究了富硒香菇中硒对大鼠体内铅的拮抗作用。实验大鼠采取腹腔注射法给铅(给铅量每g体重0.20mg),给药5次(3次为隔日给,后2次为隔5d给药),最后1次给药后饲养10d断脊处死取样。大鼠心、肝、肺、脑组织及血液中的铅含量采用消化法检测,硒含量采用荧光光度法检测。结果表明,喂养富硒香菇中的硒能降低铅在大鼠体内的含量,同时使体内的硒含量增高,能保护有机体免受过氧化物的损伤,是清除自然基的重要物质。食用富硒香菇对于预防铅在体内的蓄积和预防因缺硒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张百岩等[37]研究了富硒木耳硒多糖的抗铅抗汞研究。实验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硒溶液进行富硒栽培,获得了富硒木耳,硒含量比对照提高844~3336倍。以富硒木耳为原料,采用稀碱浸提法提取木耳硒多糖,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硒多糖的抗铅、抗汞试验。试验表明,亚硒酸钠和硒多糖均可增加大鼠各组织的硒含量,降低各组织的汞和铅含量,而硒多糖的效果好于亚硒酸钠。

4 富硒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4.1 富硒食用菌菌种的选育

熊泽等[38]对富硒金针菇的菌种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以金针菇S D01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得到1株经过连续传代3次都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金针菇菌株S D69,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41.26μg/g。

刘士旺等[39]研究了灵芝CJXN29802菌株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影响原生质再生的因素,其中包括酶、温度、渗透压调节剂和菌龄等,对灵芝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照射诱变,筛选获得了快速生长

18

4期 凌宏通等: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的诱变菌株。诱变株之一的灵芝CJXN2980222菌株硒含量有很大的提高,比出发株提高9.4%,生物量比出发株高14.3%。

邵伟等[40]对富硒香菇菌种进行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选育以香菇S D03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筛选诱变株,获得1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富硒香菇菌株S D73,经摇瓶培养和栽培后,对子实体中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其硒含量可达38.64μg/g。同时,通过对该菌株进行连续3代的的摇瓶培养及袋料栽培,结果均表明该菌具有比较稳定的富硒遗传特性。4.2 富硒食用菌发酵生产技术与产品加工

胡国元等[41]的研究表明:摇瓶体积、摇瓶装液量、接种量、菌种、摇速、培养天数、培养液含硒浓度以及菌种加Se驯化与否等因素对富硒金针菇深层培养生物量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针菇适宜的深层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4~25℃,500mL三角瓶装液100mL,接种量3~4块,菌种加Se驯化7d。摇瓶转速为110r/m in,培养天数15d,菌丝体干重收率达1.6%(质量与体积比)。

胡国元等[42]还研究了富硒金针菇发酵饮品的生产工艺,对富硒金针菇发酵原汁的处理、发酵饮品的配方、灭菌方式的选择等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发酵原汁的最优处理方式:进行原汁冷置(0~3℃)24h,5000r/m in离心20m in.,加明胶1%综合处理;最优发酵饮品的配方:原汁含量50%、加糖量10%、柠檬酸0.1%;高压蒸气灭菌优于间歇灭菌。

康德灿等[43]用金针菇Fr19菌丝体液体培养富硒,硒浓度为10μg/mL时富集率最高;试验确定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金针菇菌丝提取液、薜荔汁液、白砂糖、柠檬酸为20%、15%、2%、0.2%。该饮料具有人体吸收率高的生物硒,对人体安全无害,同时具有金针菇菌体蛋白、多糖体、薜荔汁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为研制功能型复合保健饮料提供了实验模型。

杨淑云等[44]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姬松茸富硒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g/ L,葡萄糖20g/L,硫酸铵2g/L,酵母膏3g/L, KH2P O42g/L,MgS O4?7H2O1g/L,维生素B1100mg/L;采用1mg/L亚硒酸钠驯化菌种, 250mL三角瓶装量80mL,pH7,80r/m in、培养12d为最佳的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丝生物量、菌丝硒含量和富硒率分别达到了18.6g/ L,55.32μg/g和5.14%。

陈石良等[45]对富硒灰树花的菌丝体进行了培养,在含硒10~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882.1mg/kg。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对灰树花Gr UV05菌株培养液的发酵周期和pH值没有明显影响,发酵终点pH为3.7左右,发酵周期为6d。在此浓度下,硒还能促进菌丝体对培养液中还原糖的利用,发酵终点的残糖含量为1.0%,而对照为1.3%。在硒浓度在10~150mg/kg范围内,硒对灰树花Gr UV05菌株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生成与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菌丝体胞内多糖的合成则不受添加硒的影响。利用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灰树花胞外多糖和富硒菌丝体,进而利用胞外多糖和富硒菌丝体可以制备药品或保健食品。

此外,云芝、香菇、猪苓、红栓菌Pycnoporus cinnaba rius(Jacq.)Fr.、冬虫夏草、蛹虫草、灵芝等的富硒液体发酵技术也有不少的研究报道[10~14,21,22,46~49]。

4.3 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

梁英等[50]对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表明,香菇在培养基中施硒进行无机硒转化,可提高了子实体中的硒含量,所获子实体的硒含量与硒加入量呈正相关,且单纯施硒比复合施硒富硒效果好,菌种经硒驯化后富硒效果更佳。尚德静等[6]研究了富硒猴头菌的栽培,猴头菇对硒的耐受力和转化率与金针菇相似,硒的富集力略高于金针菇,其体内最高硒含量可达2000mg/kg。培养料中硒的浓度在40mg/kg以下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较低浓度(20mg/kg)有显著增产作用,头潮菇采收期较对照提早2~3d,子实体较白、大而圆整,基部分枝较少,食味正常。王尚荣[18]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

2

Se O3对白灵菇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亚硒酸钠浓度为40~80mg/kg时,对白灵菇子实

28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28卷

体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王新风等[51]研究了富硒平菇的栽培技术,采用向平菇栽培料中直接添加无机硒的方法,可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并在菇体中得到有效的富集。实验表明:当加硒浓度在10~20mg/kg时,可使菇体中硒的富集量达70~120μg/100g鲜重,菇产量可增产3成左右;硒的利用率达4.081%和3.493%;菇体中生物活性物质多糖含量可达146.7299mg/g干重,Vc含量可达20~21mg/100g干重,且采收的鲜菇不需经特殊处理即可上市出售。

5 富硒食用菌研究的展望

食用菌富硒培养主要有液体深层培养和固体基料培养两种方式。液体深层培养以获得菌丝体和胞外培养物(如胞外多糖)为主,固体基料培养则是获得子实体的主要途径。食用菌对硒的耐受力和富集力有品种的差异,因而在栽培中外源硒的添加量随栽培品种的不同而不同。食用菌富硒栽培中,常用的硒添加剂为市售亚硒酸钠盐(Na

2

Se O3?5H2O),可按需求配成不同的浓度,有时也采用复合施硒,即除亚硒酸钠盐外,同时添加腐殖酸。

许多食用菌具有极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而硒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因此,研究重要食用菌或珍稀食用菌或药用菌与硒的结合(如灵芝、巴西蘑菇或虫草等与硒的有机结合),利用食用菌液体深层培养及其子实体栽培技术,生产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包括硒蛋氨酸)、蛋白质(含硒蛋白质)、硒核酸、硒多糖等营养成分或配制成各种营养型饮料、口服液和营养食品添加剂,开发高产、优质的富硒食用菌产品,而剩余的培养液和残渣还可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因此,食用菌富硒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2]。

目前,食用菌富硒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食用菌的富硒能力、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及栽培食用菌产品(发酵产物或子实体)的研究较多。但对食用菌富硒机理、营养代谢及富硒食用菌药理活性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有机硒的测定、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的探讨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根据G B1310521991食品中硒限量卫生标准,研究人体最低需要量、生理需要量、最大安全摄入量和最高界限摄入量等,为富硒食用菌制订产品标准也是富硒食用菌开发和利用的前提[53,54]。因此,富硒食用菌的研究尚需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聚祖,芦柏星.硒2人类健康的卫士[J].生物学教学,

2005,30(8):68269.

[2] 朱善良.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

2004,39(6):628.

[3] Ray man,M.The i m portance of selenium t o human health

[J].Lancet,2000,356(9225):2332241.

[4] 李丽辉,林亲录,陈海军.硒的生理学功能及富硒强化食品

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982200. [5] 潘慧.增强食用菌对硒生物富集作用的探讨[J].科技创

业月刊,2004,8:1182119.

[6] 尚德静,王关林.四种食用菌富硒能力的比较研究[J].食

用菌学报,1999,6(3):17220.

[7] 林琳,谢必峰,施巧琴,等.富硒金针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

性[J].中国食用菌,1997,16(2):36238.

[8] 王雅芬.姬松茸富硒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

(6):20.

[9] 梁英,杨宏志.黑木耳富硒栽培研究[J].食用菌学报,

2000,7(4):34237.

[10]铁梅,杨淑琴,娄虹,等.硒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25227.

[11]凌宏通,曾振基,宋斌,等.蛹虫草的富硒栽培技术初步研

究[J].中国食用菌,2006,25(4):52253.

[12]于克学,贾乐,王汉忠.冬虫夏草深层发酵富硒初步研究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24(4):325.

[13]姚敏.富硒灵芝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2(5):5132519.

[14]谢必峰,林琳,施巧琴,等.灵芝菌的深层培养及富硒特性

[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4):54257.

[15]魏华,谢俊杰,傅金衡,等.灵芝富硒培养研究[J].食用菌,

1996,18(3):728.

[16]陈石良,许正宏,孙微,等.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J].食用

菌学报,2000,7(1):27231.

[17]林琳,谢必峰,施巧琴.富硒香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性[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3):77281. [18]王尚荣.白灵菇富硒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3,

10(4):43246.

[19]曹素芳,吴法先,李学锋,等.富硒平菇的研究[J].食用

菌,1990,12(6):19220.

[20]林琳,谢必峰,施巧琴.富硒鲍鱼菇的深层培养及其特性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3(4):852

89.

[21]陈文强,邓百万.液体培养猪苓菌丝的富硒研究[J].食用

菌学报,2003,10(1):25227.

38

4期 凌宏通等: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22]邓百万,陈文强.云芝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J].氨基酸

和生物资源2000,22(4):21224.

[23]梁英,杨宏志,陈艳.富硒香菇木耳营养成分分析[J].黑龙

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12(4):66299.

[24]王关林,尚德静,杨文新.富硒灵芝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

能力研究[J].营养学报2001,23(1):73275.

[25]赵镭,赵振东,陈鹏,等.生物富硒对灵芝营养成分的影响

[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27521280.

[26]胡国元,李伟伟,王耀军.富硒金针菇菌丝多糖的初步研究

[J].食用菌学报,2000,7(2):11214.

[27]马玉霞,张乐善,王本华.含富硒平菇和纤维素的植物性饲

料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卫生研究,2000,29(6):4062407.

[28]宋扬,吴晖云,林立平.不同膳食纤维对大鼠体内脂质过氧

化作用的影响[J].卫生研究,1997,26(5):318.

[29]赵美英,蔡文德,肖祖健.富硒香菇活性多糖对实验大鼠免

疫缺陷干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

16(10):9012902.

[30]石玉娥,李素敏,王鑫国,等.富硒灵芝菌丝体对小鼠免疫

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3,22(5):45246.

[31]马志红,王鑫国,韩晓辉,等.富硒灵芝对免疫抑制小鼠免

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

(17):7032704.

[32]覃秀桃,田浩,王树党,等.硒驯化平菇对老年期大鼠血脂、

血糖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2,11(7):4912 492.

[33]庄惠君,卢素琳,彭小峰,等.富硒蘑菇对小鼠精子运动能

力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2):1212125. [34]庄惠君,卢素琳,陈立,等.富硒蘑菇对小鼠脂质过氧化一

氧化氮含量和精子质量的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4,21(3):326.

[35]韩晓辉,马志红,王鑫国,等.富硒灵芝抗疲劳作用研究

[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06722069. [36]潘丽元,赵明,陈国静,等.富硒香菇中的硒对大鼠体内铅

的拮抗作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1,4:307.

[37]张百岩,张天扬,王栗,等.富硒木耳栽培硒多糖提取及抗

铅抗汞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092313.[38]熊泽,邵伟,李玲,等.富硒金针菇菌种的诱变选育[J].三

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5742576.

[39]刘士旺,郭泽建,阚云超,等.灵芝原生质体诱变筛选富硒

高生物量菌株[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29(1):44248.

[40]邵伟,乐超银,李铃,等.富硒香菇菌种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J].食用菌,2004,2:12213.

[41]胡国元,李伟伟.富硒金针菇深层培养研究[J].湖北民族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8(2):21223.

[42]胡国元,李伟伟,叶朝东.富硒金针菇发酵饮品的生产工艺

[J].食品科学,2002,23(12):77280.

[43]康德灿,彭凌,安敏.金针菇富硒薜荔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J].食品科学,2003,24(8):91292.

[44]杨淑云,刘朝贵,朱凯,等.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条件的研

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3,30(1):9213.

[45]陈石良,许正宏,孙微,等.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J].食用

菌学报,2000,7(1):27231.

[46]孙中涛,王汉忠,闫艳春,等.富硒香菇功能性奶粉的研制

[J].食品科学,2003,24(3):76280.

[47]活泼,徐柔,章克昌.酒精糟液香菇深层发酵富集微量元素

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2,22(3):43244.

[48]活泼,徐柔,章克昌.酒精糟液香菇深层发酵富集微量元素

的研究(续)[J].中国食用菌,2002,22(5):36237.

[49]江曙,刑艾莉.红栓菌多糖对无机硒的生物转化[J].中国

食用菌,2005,24(5):56258.

[50]梁英,高彦斌,陈丽红,等.香菇富硒栽培的研究[J].食用

菌,2000,1:527.

[51]王新风,戴传超,蒋海龙,等.硒对栽培平菇产量及营养成

分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8):91295.

[52]杜明,赵镭,陈芳,等.富硒灵芝中高抗氧化活力、高硒含量

的水溶性硒蛋白的纯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

(2):1082112.

[53]李以暖,薛立文.富硒保健食品硒含量标准的探讨[J].广

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5):18221.

[54]吴正奇,刘建林.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和富硒食品的相关标

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5:43246.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48 微 生 物 学 杂 志 28卷

富硒食用菌含优质有机硒

富硒食用菌含优质有机硒 陈元明《硒游记》 为了使人们在正常膳食之外再补充一些硒,科学家们研究了很多良好的补硒食品,例如硒酵母、富硒食用菌、富硒面粉、富硒大蒜、富硒蛋、硒盐等等举不胜举。 在这里可以重点谈一谈富硒食用菌。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硒食用菌是一种颇有前途的富硒保健品。 经测定,富硒菇的有机硒含量占全硒量的99.40-99.50%。可见食用菌在富集无机硒的过程中已完成了硒的生物学转化,富硒食用菌中的硒绝大部分是有机硒。 经不同实验室(山西农科院及中国防辐射研究院)用不同仪器对富硒食用菌作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其中平菇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比对照组提高21.89%;凤尾菇提高153.97% ;香菇提高433.69%。总氨基酸(20种)平菇提髙25.74%,凤尾菇提高97.66%;香菇提高203.80%。说明食用菌富集硒过程中可能形成利于人体吸收的硒氨基酸,从而使富硒食用菌成为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优良保健食品。 据山西省医药研究所药理室毒理实验结果,小鼠对富硒食用菌的较大耐受量大于432微克/公斤体重,远小于亚硒酸钠的最小致死量。

另据山西医学院大鼠实验表明,富硒食用菌比不加硒对照组的血红蛋白有所提高,对肝、肾无损伤,说明富硒食用菌安全无毒。 中国农科院研制的“中植营养素八号”(简称“中植八号”)即为一种含富硒食用菌的保健品,研究表明,人工缺硒小鼠每天补适量“中植八号”70天后显示,肝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增高36.1%,巨噬细胞吞噬率(反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59.8%,吞噬指数提高68.5%,溶血素含量(反映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增高65.0% ,迟发型过敏反应(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力)增强30.6%;使小鼠运动后血乳酸迅速下降31.8%。说明“中植八号”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延缓衰老过程,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全面的调整作用,还能迅速消除血乳酸而达到抗疲劳效果。这些测定结果表明“中植八号”在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疲劳方面均有显著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多功能保健食品。 最近,庄惠君等(2004)研究了富硒蘑菇对小鼠睾丸脂质过氧化物和精子活力的影响,发现小鼠饲喂富硒蘑菇后,睾丸中硒含量显著高于低硒组(饲喂贵州本省低硒日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也显著提高,同时,精子活率、活力、曲线运动速度、直线运动速度和前向性都显著高于低硒组。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凌宏通1,宋 斌23,林群英3,李泰辉2,曾振基1 (1.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广东梅州 514071;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 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 510650) 摘 要 富硒食用菌是一类有价值的药用/功能性食品。从食用菌的富硒特性、富硒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富硒;食用菌;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8)04-0078-07 Advances i n Selen i u m2Enr i ched Ed i ble Fung i Study L ING Hong2t ong1,S ONG B in2,L IN Qun2ying3,L I Tai2hui2,ZENG Zhen2J i1 (1.M eizhou Inst.of M icrobiol.M eizhou514071;2.Guangdong Inst.of M icrobiol.Guangdong Prov.Key L ab.of M icrobial Cult.Collect.&Applict’n.Guangzhou510070;3.S.China B otanical Garden,Acad.S inica,Guangzhou510650) Abstract Seleniu m2enriched(SE)edible fungi were valuable officinal/functi onal f oods.SE characters of edible, nutriti onal compositi on,phar macol ogical activities,and the p r oducti on techniques of SE edible fungi were su 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Seleniu m2accumulati on;edible fungi;industrializati on 硒(Se)是人与动物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当稀少和分散,主要以重金属硒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硒具有维持人类机体抗病能力,保护眼组织、肌肤、心脏和肝脏,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重要功能,人体的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都与人体内缺乏硒元素相关[1~3]。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硒摄入不足的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因此,研究安全、高效的补硒保健品具有重要的意义[4]。目前,饮食中生物有机态硒元素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但要向动、植物中直接添加硒元素十分困难。相比之下,许多食用菌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其他生理活性成分,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等能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有较强的富硒能力,能够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将无机硒结合到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糖)上,转化为蛋白硒和多糖硒等有机形态的硒,从而弥补天然食用菌中的硒含量很低的缺点。因此,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发酵或培养出富硒食用菌产品,开发出成本低廉的有机硒制品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5]。本文对近年来食用菌富硒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今后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1 食用菌的富硒能力 研究表明,食用菌具有富硒能力且富硒能力不同。尚德静等[6]通过研究金针菇F lamm ulina velutipes(Curtis)Singer、香菇L entinu ls edodes (Berk.)Pegler、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Bull.)  收稿日期:2006-12-26  作者简介:凌宏通 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A06020222,E0520248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B20101005,2005B20901027,2006B20201042) 3通讯作者 87微生物学杂志 2008年7月第28卷第4期 JOURNAL OF M I CROB I O LOGY July2008Vol.28No.4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微生物专题报告——食用菌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41201019 微生物学魏华 食用菌作为天然食药资源,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糖、维生素等多种成分。食用菌多糖虽然含量比例仅占0.48-0.87%,却具特异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如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量,刺激抗体产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降血糖、降血脂;可显著增加脑和肝脏组织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抗氧化、抗衰老;保肝、抗辐射等等。 1971 年,Maeda 等从香菇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这个研究发现影响重大,使更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真菌中的活性多糖[14]。截至目前,国内外已从食用菌中筛选出200 种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同时,对于多糖的研究不仅只是研究其的生物学活性,更多的是利用生物学手段研究多糖分子的化学结构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13]。国内对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糖类的作用机理时,紧密与中医药的理论相结合,进展甚快。70 年代以来,我国在云芝、银耳、灵芝、黑木耳、裂褶菌、冬虫夏草、猴头菌和竹荪等中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单一成分的多糖物质。目前,我国对药用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提取、分离、纯化、和研究药理活性等方面。虽然已有用于治疗癌症的商业化产品,但积累的临床资料仍很缺乏,大部分多糖产品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保健品,还需重视新兴的糖生物学及工程学,提高研究水平。 1.食用菌多糖的种类 近年来研究报道的真菌多糖,主要有四类,葡聚糖、甘露聚糖、杂多糖、糖蛋白。 1.1葡聚糖 葡聚糖(Glucan),尤其是β(1-3)连接的葡聚糖具有多种活性[15-20]。如从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子实体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为1.89×104,可能的结构是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21]。从黑石耳(Dermatocarpon miniatum)子实体中分离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主要结构为α(1-4)(1-6)连接的葡聚糖,分子量为1.80×106[22]。从栓菌(Trametes suareclens)中分离的多糖分子量5.0×10 4,主链为β(1-3)-D-Glucan,支链为β(1—6)连接的葡萄糖。从斜顶菌(Clitopilus caepitosus))多糖分子量1.32×106,主链为β(1-3)连接的葡聚糖,支链有较多的β(1-6)连接的葡聚糖链和较少的β(1-4)连接的葡聚糖链,分别连在主链的O-6 位和O-4 位。 1.2甘露聚糖

南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 2012-06-26;修稿日期:2012-08-1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委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 〔2007〕20号)作者简介:王志艳(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通信作者: 林河通(1967-),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通信地址:350002福州市金山福建大学食品科 学学院, E-mail :hetonglin@163.com 。技术综述 南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王志艳1,2,郑江枫1,2,林河通1,2 ,李 辉1,3,林艺芬1,2,陈艺晖 1,2 (1.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产后技术研究所, 福州350002;3.漳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南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因此南瓜加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南瓜干制在 南瓜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介绍当前南瓜加工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南瓜干制加工技术,分析了目前加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展望了南瓜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旨在为南瓜加工业的发展和南瓜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瓜;加工;干燥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5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95(2012)05-0035-05 doi :10.3969/j.issn.1005-1295.2012.05.011 Research Advances of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of Pumpkin WANG Zhi-yan 1,2,ZHENG Jiang-feng 1,2,LIN He-tong 1,2,LI Hui 1,3,LIN Yi-fen 1,2 , CHEN Yi-hui 1, 2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2.Institute of Postharvest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3.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 ) Abstract :Pumpkin is a kind of vegetable with high nutritive ,health and medicinal values.There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mpkin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dried pumpk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umpkin processing.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mpkin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exploiting processing products of pumpk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mpkin processing ,especially dried pumpkin are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Main problem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for pumpkin processing were analyzed.Furthermore ,the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pumpkin processing were also predicted. Key words :pumpkin ;processing ;drying technology 0引言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是一种常见的瓜果 类蔬菜,属于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保健与药用价 值,是人们必备的保健佳品[1]。我国南瓜资源丰 富,总产量占世界南瓜产量的30%左右[2] ,然而 5 3

食用菌抗衰老研究进展

食用菌抗衰老研究进展 张智1,焦春伟2,胡惠萍1,潘鸿辉1* (1.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63; 2.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70) 摘要衰老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发展很快,但由于化学药物的广泛使用及其毒副作用,研究者已将研究重点转向中药和食药用菌。食药用菌具有天然、营养、健康和多功能的特性,其保健功效的研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而关于其抗衰老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目前食药用菌抗衰老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关键词抗衰老;食药用菌;衰老 中图分类号Q94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021(2010)03-0078-04 Advance m ent on Ant-i Agi ng E fficacy of Edi ble and O ffici nal Fungi Z HANG Zhi1,JI A O Chun-w ei2,HU H u-i ping1,PAN H ong-hui1 (1.Guangd ong In st.ofM icrobiol.,Guangdong P rov.K ey L ab.of M icrobial Cu lt u re C oll.&App lic., Guangd ong Op e n L ab.of App l.M ic robiol.,Guangzhou510663;2.Yue w eiEd ible F ung i Tec hn ology Co.L t d.,G uangzhou510070,C hina) Ab strac t A g i ng has becom e one o f the hottest topics that dra w n people attention.T he research o f ant-i ag i ng m ed-i c i ne has been rap i d l y dev e l oped bo t h i n Chi na and abroad.M any researchers had turned t he ir f ocuses t he ir stud i es on Ch i nese trad iti ona lm edic i ne and ed i ble and offi c i nal fung i(EOF)because o f the w idespread use of che m ica l m ed-i c i nes an d t ox ic si d e e ffects.EO F has characteristics o f na t ura,l nutr iti on,hea lth and mu lt-i functi on and the research o f hea lth care e fficacy has been a roused ex tens i ve attenti on.S i nce t here are f ew repo rts about the an t-i ag i ng f uncti on o f E O F,research prog ress on ant-i ag i ng efficacy o f EO F w ere i n troduced in this artic l e. K eywords ant-i ag ing;EOF(ed i ble and offic i nal f ung i);ag i ng 近年来关于衰老的研究以及根据衰老的机制寻找高效的抗衰老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衰老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机体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表现,是体内外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衰老产生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国际上提出一系列衰老学说,包括自由基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衰老端粒学说、免疫学说、内分泌学说等,为揭开衰老机制及开发抗衰老药物奠定了基础。尽管这些学说都各自获得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但至今仍不能全面解释衰老现象。伴随不同衰老假说的提出,各种抗衰老药物也大量涌现市场,目前食药用菌抗衰老药物已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宠儿。食用菌是人类食药用的大型真菌。中国已知的食药用菌中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各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及生态环境中。食用菌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并含有多种维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B080701065) 作者简介:张智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用菌研究与开发。Te:l020-********,E-m ai:l z h angzh i2000@21cn.co m *通讯作者。T e:l020-********,E-m ai:l phhgan l an l v@yahoo.co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2235566.html, 收稿日期:2010-03-19;修回日期:2010-04-26 78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5月第30卷第3期J OURNAL OF M ICRO BI O LOGY M ay2010V o.l30N o.3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富硒食用菌种植技术 硒(Se)是人体内的高效氧化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973年,WHO和国际营养组织确认它为人体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全世界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硒缺乏的问题,通过生产富硒农产品可以使该问题得到解决。早在1984年,芬兰就已利用含硒酸钠的肥料生产谷物并取得成功。90年代初,我国各地也陆续开始富硒农产品生产。由此,富硒农产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 低效分散到高效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富硒食用菌、 富硒稻米、富硒茶叶等30多个品种。其中,富硒食用菌的发展有着明显优势。 1、富硒食用菌的优势 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其进行富硒培养,生产出的食用菌将兼具自身和硒的优良效用,成为保持人体健康的高效农产品。大量研究还表明,食 用菌通过富硒栽培后,其自身药用活性物质水平呈现增高。如,赵雷等研究发现硒可 以明显提高灵芝中多糖、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但并不改变灵芝蛋白质的分布和 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配比,铜和钼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量的增加。孙 娟等发现硒还可以同时提高菌丝体的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含量,添加40 mg/L亚硒酸钠 培养,灵芝多糖含量比对照提高42.3%,灵芝酸含量比对照提高10.6%。在富硒培养对金针菇、茶树菇等食用菌的影响研究中,硒不仅能够缩短金针菇的生长周期,而且 能够增加其生物量;硒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外已开发的诸如富硒茶叶、富硒稻米、富硒水果等农产品存在发展限制。其一,受到富硒地域限制且硒转化效率没有食用菌高;其二,会因为土壤中的 有机质,使得胶体矿物质与硒结合,从而影响硒的植物吸收和富集。如,当土壤酸度 偏高时,硒就很难被植物体吸收。再则,硒常以硒蛋白、硒多糖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比起农作物,食用菌可利用低廉的原料进行栽培生产,不受富硒土壤的地 域限制,同时其菌丝和子实体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可以实现有机硒的大量富集。 2、富硒食用菌的功效 食用菌中的硒是以硒多糖、硒蛋白及硒核酸为主要存在形式。硒多糖及硒蛋白均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增强动物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中硒多糖能 够抵抗其他金属中毒,而硒蛋白参与构成硒酶的活性中心,能够维护肌肉正常功能, 参与炎症调节,预防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等症。硒核酸(Se-tRNA)则主要是对某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蛋白质的过程有特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调节生物整体代谢。目前市场上已有大量富硒多糖、富硒蛋白、富硒核酸类食品、保健品及药品,对人体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 前言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 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报告分析了食用菌生产、销售、价格、保鲜技术以及深加工技 术等情况,结合郴州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浅谈了几点关于我市食 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 一点帮助。 一、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全球食用菌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04年全球 食用菌消费量为1,953万吨,2010年达到3143万吨,年均增长 8.26%。世界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有双孢菇、香菇和平菇等。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栽品种,而香菇则在亚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美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中国、日本、韩国 等亚洲国家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其中中国食用菌产量 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品种为双孢菇,还有少量香菇、平菇等其他品种。据美国农业统计 部门统计,2009-2010年产季,美国食用菌总销量为36万吨,总 销售额为9.25亿美元。荷兰、法国、西班牙是欧洲的食用菌主产国,生产的主要品种均为双孢菇,2010年上述三国的产量分别达

到23万吨、14吨和14万吨。日本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大国,主要 生产品种有香菇、滑菇、金针菇、平菇、真姬菇等,2010年日本 食用菌总产量约为42万吨。韩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很快,产量居 前的品种分别为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1978年韩国 食用菌产量为3万吨,2010年约为20万吨。、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一)我国食用菌总体市场容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植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 真菌物种资源。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全国现已查明 真菌种类达1,500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我国不仅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 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 展迅速,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食用菌产量 还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而到201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261.8万吨,总产值达到1272.7亿元,其规模在种植业中 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 界食用菌产业大国,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食用菌市场需求 旺盛,市场容量不断增加,食用菌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二)食用菌出口情况 我国食用菌主要是国内消费,出口量不大,但2003年至2008

2018年南瓜发展现状

2018年南瓜发展现状 一、国外南瓜种植概况 南瓜适应性强,栽培广泛,可用于农业(食用、动物饲养)、轻工业(医药、食品)商业和装饰等众多领域。除南极洲无法生产南瓜外,其他六个大陆的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都有生产。2002年全世界南瓜种植面积2055万亩,总产量1691万吨,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南瓜主产国,中国的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二。在全世界不同蔬菜作物种类产值中,南瓜居第9位。目前南瓜生产面积已经成为继白菜、番茄之后的第三大蔬菜类型;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鲜食南瓜产业链、籽用南瓜产业链、南瓜食品加工产业链、观赏南瓜产业链及种业产业链”。 鲜食南瓜是世界各国南瓜产业的主体,在发展中国家鲜食南瓜以菜用为主,在欧美发达国家,鲜食南瓜以菜用和饲用为主,在我国则以肉用和籽用为主。长期以来,籽用南瓜在世界各国比较受欢迎,但成为产业以亚洲和欧美为主,发展较晚;亚洲国家籽用南瓜以炒货为主,欧美国家以食品辅籽、榨油、保健品为主。 二、国内南瓜生产现状 据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的初步统计,2007年南瓜栽种面积已达487.5万亩,产量达625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 3 / 3

面积和产量的21.3%和30%。主产区分布在陕西、山西、云南、河北、北京、河南、甘肃、新疆、山东和辽宁等地。播种:南方3月、北方4月、东北寒冷地区5月初播种为宜。云南、河南、湖北、贵州、河北、山西等省栽培居多。种植品种以“中国‘宝清大白板’”、红栗、梅亚雪城二号等为主。 鲜食南瓜生产情况。南瓜栽培在中国分部极其广泛,北起黑龙江畔,南至云南,东抵沿海之滨和台湾,西到新疆。不同地区南瓜种类各有特点,有鲜食南瓜、籽用南瓜、观赏南瓜以及籽肉兼用南瓜等。国内鲜食南瓜主产区分布在陕西、山西、云南、湖南、安徽、江西、海南、河北、北京、河南、甘肃、新疆、山东、湖北、贵州、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川、贵州和辽宁等地。主要种植品种有早青、阿太、蜜本、蜜冠、无蔓南瓜、锦栗、寿星、京红栗、吉祥、一串铃、东升等国内选育的品种,冬玉、牵手、碧玉、惠比寿、栗自慢等国外选育的品种。 籽用南瓜生产现状。近年来,国内籽用南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的优势产业,全国籽用南瓜栽培主要划分为东北产区、内蒙古产区、甘肃产区、新疆产区、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等六大产区,囊括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新疆、吉林、辽宁、山西、河北、云南等12个以上省份。到 3 / 3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用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桂明英等来源:中国食用菌,2006(5)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认识的提高以及食用菌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食用菌育种工作也成为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对食用菌育种工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用菌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一、野生食用茵驯化育种 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内容.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绝大部分是由野生食用菌驯化而来的。例如:阿魏蘑的驯化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于1983年开始的.当时曹玉清、牟川静、陈忠纯等在研究驯化分布于新疆托里地区的野生阿魏侧耳fP/eurotu~retainel时,对其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氨基酸含量、生活条件(包括营养、pH值、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菌丝培养特征、驯化栽培等进行了研究。观察到分离的野生菌株K001、K002与K005在培养特征上的差异。1986年他们又在新疆木垒采集到Kill标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K005、Klll在子实体外部形态与菌丝培养特征上与阿魏侧耳显著不同。经研究定名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Pieurotus ervngii(DC.ex. Fr)0ueI.var.tuolie nsis Mou.n var]。他们1983年对 K001、K002、K005菌株驯化栽培中.发现在有无寄主植物阿魏根屑添加在培养基中的情况下.用棉籽壳、云杉木屑、麸皮等原料组成的培养基上都相继长出了子实体.阿魏侧耳及托里变种自此得到推广.首先在新疆开始人工栽培。已成为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入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引进和驯化栽培成功的食用菌已达80多个种。 二、孢子分离育种 单孢分离就是将采集到的孢子群单个分开培养,让其单独萌发成菌丝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曹裕汉通过对草菇有性分离选育种研究.表明草菇孢子分离菌株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产厚垣孢子能力、出菇、产量等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在菌丝浓密、气生菌丝多、能产生大量厚垣孢子的菌株中选择到较高产量的菌株应用于生产.解决草菇生产上出现的菌种老化、退化问题:潘保华采用稀释镜检法对金针菇的6个品种.共计l 898个担孢子分离培养.结果检测出144个单孢结实菌株。这些菌株与其它非单孢结实菌株交配.筛选出6个强优组合。这种通过组织分离.而后经出菇或出耳试验,从中筛选出产量高、抗逆性强、遗传性状优良的菌株再进行扩大繁殖的育种方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三、食用茵杂交育种 食用菌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杂交育种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交配.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菌株,具有一定的定向性.这种育种方法适用于异宗结合的食用菌。贺建超等以双孢蘑菇176和2796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子杂交育种,经过初筛、复筛和生产性试验.获得一株新的稳定的双孢蘑菇杂交高产菌株。该杂交菌株具有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颜色白、朵形较大、菌肉肥厚、抗逆性较强等优点。许益财等选择生态、种性等差异较大的长白山野生香菇和栽培品种A3-3为亲本.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萌发及单核菌丝镜检、配对。从中选择优良组合“抚香一号”。该菌株符合育种目标,是一个产量高、菇形圆正、肉厚、内实、抗逆性强、耐高温、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可在北方作为更新换代的优良新品种:刘宇、陈文良等用杏鲍菇l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四、食用茵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利用某些理化因子诱导食用菌遗传因子发生突变.再从多种突变体中选出正突变菌株的方法。诱变育种是获得优良食用菌菌株的常用手段。目前来看对食用菌育种较为有效的理化因子包括60 co、紫外线、离子束、激光、X射线、超声波、快中子、亚硝酸、亚硝酸胍、氮芥、硫酸二乙酯等.研究人员根据各自的实验条件及不同菌种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诱变方法.在食用菌新菌种的选育工作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_王芳

第19卷 第4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 植物硒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王 芳,林克惠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摘要: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作物施硒可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主要阐述了元素硒的生化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并展望了今后硒素营养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物;硒;生化特性;营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S14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17-06 Research Advance in Plant Selenium Nutrition W ANG Fang,LIN Ke-hu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 ment,Y A U,Kunming650201,China) A bstract:Selenium is an important life element in envir onment.The selenium in the plants mainly exist in many kinds of biological big molecules such as Se-albumen,Se-nuclein and Se-polysaccharide as well as Se-lenocysteine and Selnomethionine.Application selenium to crop can raises selenium level in food chain,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rop,enhances stress resistance of crop and increases yield.In this paper,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 of selenium and its effect on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quality was summarized.On the basis of these,The authors put for ward a ne w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elenium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lant;selenium;biochemical character;nutritional function 硒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早在1957年就被证明为动物所必需[1]。1973年又证实硒是形成抗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2]。此外硒还可以防癌、抗肿瘤、抗爱滋病和抗衰老。在少量摄入时,硒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益的也是必需的,然而在摄入量高时,它可能对动物[3~5]和人类[6]造成毒害,从最小基本需求量到致死浓度这一浓度范围是很小的。对动物而言,所饲喂干饲料中硒的最小量在0.05~0.10mg/kg,当干饲料中超过2~5mg/kg硒就会产生毒害[5~7]。随着硒营养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硒对植物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益和毒害水平之间这一狭小的浓度范围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植物在这一方面起着枢纽作用:例如在缺硒地区可以通过植物积累硒作为一个“硒释放系统”供给人和动物或归还土壤;在富硒地区聚硒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积累大量的硒,从而对硒毒土壤或水域进行修复[9]。另外植物对硒的修复作用就是它可以把无机硒转化为挥发形态的硒(主要是二甲硒化物DM Se)。 硒在农牧业中的应用,己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由于黄开勋和薛泰鳞的研究,揭示硒可能是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通过对硒的生化特性以及 收稿日期:2004-03-08  作者简介:王芳(1973-),女,山西阳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烤烟营养与施肥。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

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食用菌市场调研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前言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报告分析了食用菌生产、销售、价格、保鲜技术以及深加工技术等情况,结合郴州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浅谈了几点关于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一、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全球食用菌销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XX年全球食用菌消费量为1,953万吨,XX年达到3143万吨,年均增长%。世界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有双孢菇、香菇和平菇等。其中,双孢菇是欧、美国家的主栽品种,而香菇则在亚洲国家占主导地位。美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是世界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大国,其中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居世界首位。美国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品种为双孢菇,还有少量香菇、平菇等其他

品种。据美国农业统计部门统计,XXXX年产季,美国食用菌总销量为36万吨,总销售额为亿美元。荷兰、法国、西班牙是欧洲的食用菌主产国,生产的主要品种均为双孢菇,XX 年上述三国的产量分别达到23万吨、14吨和14万吨。日本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大国,主要生产品种有香菇、滑菇、金针菇、平菇、真姬菇等,XX年日本食用菌总产量约为42万吨。韩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很快,产量居前的品种分别为平菇、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等。1978年韩国食用菌产量为3万吨,XX年约为20万吨。、 二、我国食用菌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一)我国食用菌总体市场容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食用菌栽植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真菌物种。据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统计,全国现已查明真菌种类达1,500种以上,其中已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有60多种。我国不仅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所生产的食用菌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食用菌产量还不足10万吨,产值不足1亿元,而到XX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万吨,总产值达到亿元,其规模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菜、果而居第六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食用菌产业大国,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滑菇、灵芝等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果蔬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果蔬汁饮料现状及加工技术研究 摘要:果蔬制汁后较原果易于贮藏,发展果蔬汁产业有利于减少果蔬原料损失且提高 了附加值。近年来,我国果蔬汁的加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本文综述了近年果 蔬汁饮料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和果蔬饮料行业现状,以及果蔬加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果蔬汁;加工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引言 GB10789—1996 指出,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果汁及果汁饮料类产品,主要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及水果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的定义则是以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原料,用机械方法将蔬菜加工,在制得的汁液中加入食盐或白砂糖等调制而成的制品,可分为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和发酵果蔬汁饮料3类。 据美国全球行业分析公司的报道,由于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意识增强,全球果蔬汁消费持续增长。北美和欧盟将是果蔬汁主要消费市场,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60%,但增幅最大的消费市场将在亚太地区。在众多饮料品种中,果蔬汁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种类之一。 我国果汁与蔬菜汁饮料行业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为一种新型饮品,既具水果和蔬菜所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又易于保藏。由于果蔬汁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863 项目中,专门设置了果蔬汁加工的课题。例如: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浓缩果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 1 果蔬汁的加工技术 1.1 果蔬饮料的工艺流程 果蔬原料→选果→清洗→破碎→榨汁→调配→过滤→均质→脱气→灭菌→灌装→封口→喷淋→杀菌→装箱→成品。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第25卷第5期浙江林业科技Vol. 25 No.5 2 0 0 5年9月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Sep., 2 0 0 5 文章编号:1001-3776(2005)05-0049-05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王丽霞1, 2,杜德清2 (1. 中南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免疫调节;生理活性;提取纯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食用真菌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具有种类繁多、世代短、生物量大、易培养、分布广和营养成分丰富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食用真菌中独特的多糖功能成分。据杨革报道[2],真菌的多糖含量在0.48% ~ 0.87%。食用菌多糖是一种很好的免疫调节增强剂,可从根本上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固本、强身保健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利用进展更为迅速,且正朝抗癌、增寿、强力、益智、美容以及提高免疫力和防止衰老等方向深化。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菌中能显著增强癌症患者抵抗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即为食用菌多糖[3]。食用菌多糖的生理功能、化学结构以及构效关系正成为多糖研究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多糖分离、纯化和结构测定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4]。为此笔者对食用菌多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食用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不同食用真菌多糖的鉴别较为困难,这是因为即使同一属真菌中的不同种真菌所产多糖也不一致(包括多糖种类、多糖结构、分子量大小等)。目前也没有一份较为可靠的不同真菌多糖的图谱(例如能表明结构差别的红外图谱等)。从纯种发酵液(即只用一种已知真菌菌种发酵所得液体)或从已知真菌子实体中提取的多糖可以进行结构和定性、定量分析[5]。 食用菌菌丝多糖分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对于提取深层发酵液中的食用菌多糖,常规提取一般是首先将菌丝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打浆处理,然后用热水提取法或其他方法从菌丝中提取胞内多糖,从滤液中提取胞外多糖,一般是把滤液先过滤,再浓缩,最后用有机溶剂沉淀而得到。从多糖水溶液中提取多糖,首先可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去掉小分子物质(单糖、寡糖、氨基酸、短肽、无机盐等),然后设法去掉水分(各种合适的干燥方法、超滤以及有机溶剂沉淀法等)[6]。 根据多糖类物质易溶于热水而不溶于高浓度酒精的原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煮醇沉(热水提取及酒精沉淀法)的常规方法。其提取工艺流程如图1。 食用菌多糖除常规的水提法外还有一些其它提取方式。据王竟等人报道[7],担子菌的发酵产物中一些具有生理活性的聚合物(主要为多糖类),其分子量一般在1 000 d以上,对于这些发酵多聚物的提取他们采用了超

202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部发起并组织完成的、备受行业期待和关注的“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在10月9日-12日江苏连云港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权威发布,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产业 __发布的《XX-2022年中国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XX 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量达 152 万 t,比 XX年的 99万t 增长了54.0%,比XX年的 65 万t增长了134.0%。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达到204.97万吨,比XX年的152万吨增长了34.8%。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年产量为183.59万吨。 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5 079.9t ,比 XX年的3 183.1 t增长了59.5%,比XX年的1 712.8 t增长了196.6%。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到6159.24吨,比XX年日产量5079.9吨增长21%;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总产量6133.96吨,较XX 年6159.24吨减少25.28吨,降幅为0.4%。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工厂化生产中生产原料配比更加科学、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使工厂化企业的单品种日产能得到提高。据统计,XX年工

厂化日产能达到20吨以上企业有68家,相比XX年的53家增加了15家,增长率为28%。 近几年,食用菌工厂化年总产量和日总产量以XX年为节点,XX 年和XX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食用菌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各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有关。 XX年金针菇日产量2568.34吨,较XX年的2679.61吨有所减少。杏鲍菇日产量2075.38吨,较XX年的1831.52吨下降了10%。双孢菇557.9吨、海鲜菇195.8吨、白玉菇279吨、白灵菇61.5吨,其他菇类如秀珍菇、茶树菇、虫草花等品种日产量均在20-30吨左右。 据本次调查统计,XX年关、停、并、转的企业数量为55家,主要原因是市场效益不好、成本上涨、技术人才缺乏。 XX年新建、扩建项目191个,主要生产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秀珍菇等。减产企业40家,主要是金针菇生产企业。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