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29武松打虎教案
课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点,分析其勇敢、机智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培养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思维导图模板。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展示武松打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武松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武松的勇敢和机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活动(1)思维导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课文内容。
(2)角色扮演: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武松打虎》教案

《武松打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能够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增强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认识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3. 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提炼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武松打虎》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角色扮演道具(如武器、衣物等)4. 情景模拟场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武松打虎》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等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在故事中的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感悟武松的性格特点。
4. 课堂展示(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生动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情景模拟:学生模拟故事场景,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题。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品质。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

武松打虎精品教案范文(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章节,详细内容为:武松在景阳冈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将老虎打死。
教学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成语典故学习、道德观念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古代英雄的勇敢与智慧。
2. 分析武松形象,学习其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
3. 掌握成语“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4.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形象,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重点:故事情节的解读,成语典故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水浒传》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武松打虎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分析:a. 解析故事情节,分析武松与老虎的激战过程。
b. 讨论武松勇敢、果断、正义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c. 学习成语典故,如“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造句。
5. 道德观念探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正义、勇敢、担当等品质。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2. 主要内容:a. 故事情节:武松与老虎激战b. 人物形象:勇敢、果断、正义c. 成语典故:打虎上山、空手入白刃d. 道德观念:正义、勇敢、担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
b. 运用成语“打虎上山”和“空手入白刃”各造一个句子。
2. 答案:a. 参见课文内容。
b. 示例:打虎上山:他为了救村民,勇敢地打虎上山,最终将老虎打死。
空手入白刃:在危急关头,他空手入白刃,成功制服了歹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了故事情节,掌握了成语典故,提高了道德观念。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武松打虎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武松打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水浒传》章节中的《武松打虎》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武松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梳理,生词学习,句子解析,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中生词、成语,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武松形象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勇敢、智慧、正义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武松形象的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教学重点:生词、成语的学习,句子解析,情节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武松打虎》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词,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武松形象特点,分享阅读心得。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分析句子结构,讲解成语用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全班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领悟勇敢、智慧、正义等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武松打虎生词:猛虎、英勇、智勇、威风凛凛成语:半途而废、一鼓作气、临危不惧情节:喝酒、打虎、奖励主题:勇敢、智慧、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词、成语。
(2)用自己的话复述《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3)写一段话,描述武松的形象特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故事,了解更多英雄人物,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 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
五年级《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五年级《武松打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敢、正义的品质。
(2)学会尊敬长辈,诚实守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3)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武松打虎》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武松打虎》的了解,引导大家共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详细解读故事情节,阐述故事主题。
(3)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勇敢、正义的品质。
5. 练习巩固(1)设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学习生字词的能力。
3.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课文《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武松打虎》,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
(2)学会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2)学习武松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武松打虎过程的细节描绘。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以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播放《武松打虎》的音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分析武松打虎的过程及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智慧。
(2)问答环节: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武松打虎的场景。
5.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教案武松打虎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教案武松打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武松打虎》章节,内容包括:故事情节的详细描述,武松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武松打虎的原因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道德品质的能力,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德教育。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武松打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武松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道德教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武松打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故事主要人物——武松2. 黑板右侧:故事情节概括3. 黑板中央:道德教育关键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武松打虎之后的故事。
2. 答案示例:武松打虎成功,村民们欢呼雀跃,纷纷表示感谢。
武松则谦虚地表示,他只是尽了一个勇士的责任。
从此,武松成了村民们心中的英雄,他也把这份勇敢和正义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武松人物形象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其他故事,进一步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和英雄事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五年级《武松打虎》教案范文

五年级《武松打虎》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学习武松勇敢、机智、正义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角色朗读,把握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正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武松打虎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武松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解析难点字词。
(2)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武松打虎的勇敢和正义。
4. 分角色朗读:(1)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
(2)教师评价,注重学生的语气、情感的把握。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练习。
(2)学生书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
2.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明日分享。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上29武松打虎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的精彩描写,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武松的敬佩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武松打虎􀀋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
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
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现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
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
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
各宜知?]①这个告示告诉了行人哪些信息[悉。
.段导读:写榜文的内容,说明山上真的有老虎。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②“端的”二字说明了什么?]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③从本句分析一下武松的心理状态。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④“只顾上去”说明了什么?]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句导读:对武松上冈时的身姿步履的描写,表现了这位打虎英雄的精神面貌。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⑤写日色已晚有什么作用?]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句导读: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了武松不同凡俗的英雄胆识。
]段导读:本段写武松知道有虎后,在景阳冈上的心理活动。
部分:写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冈上真的有虎,但还是决定继续上冈。
􀀎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乱树林来。
[句导读:这是对醉酒的武松的动作描写,为下文徒手打虎作了铺垫,更表现出武松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
]见要?却待,放翻身体,把那梢棒倚在一边,一块光挞挞大青石.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⑥“发起一阵狂风来”说明了什么?]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句导读:先写风,再写声,既渲染了老虎的凶猛,也使武松有了警觉和准备。
]段导读:写猛虎出现。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⑦“从半空里撺将下来”说明了什么?]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⑧“说时迟,那时快”和“扑”字分别说明了什么?]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⑨“把腰胯一掀”写出了老虎怎样的特点?]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⑩“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老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句导读:总结了大虫拿人的特点,再次说明武松是有勇有谋的。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的“三闪”对制服老虎有什么好处?]段导读:本段写了猛虎的三招进攻和武松的防守,表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从半空劈将下来”说明了什么?]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句导读:“梢棒折做两截”给武松打虎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表明武松此时的处境极其危险。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咆哮”二字写出了老虎怎样的状态?]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只”“却”二字说明了什么?]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试分析这几句话是如何用动词来刻画武松的形象的。
]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武松,只怕大虫不死;拿在手里,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放了手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这句话体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那大虫气都没了。
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段导读:具体描写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第二部分: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血泊:指大摊的血。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多媒体。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录音带。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问:这首歌同学们熟悉吗?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关于《水浒传》你还知道些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个片段——武松打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自由读课文,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比较组词。
注意读音。
脊梁迸出注意字形。
脊:上半部书写时:先两边再中间,即:点、提、撇、点、撇、捺梁: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下半部分是“木”,不是“米”,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迸: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不是“讠”。
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败落:衰落;破落。
知悉:了解;晓得。
榜文:指文告。
脊梁:脊背。
袒开:坦露;解开。
踉跄:走路不稳。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挣扎:用力支撑或摆脱。
咆哮:怒吼。
奈何:意思和“怎么办”相似,表示没有办法。
导思:思考;琢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交流汇报。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部分:写了武松上冈,看到印信榜文,才知道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二部分:写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通过分析武松的言行,体会他英勇无畏、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武松的崇敬之情。
多媒体。
一快速读课文,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默读课文,深入学习第二部分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
自由读第4~6自然段,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大风过后,跳出大虫。
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又一闪。
老虎翻过身来,武松打断梢棒;老虎咆哮起来,武松赤手空拳打老虎;武松用半截梢棒又打了一回,打死了猛虎。
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重点体会: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交流讨论:这一部分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个方面?用意何在?5.朗读指导。
通过指名读、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加深感悟和理解。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
指导提示:理清打虎经过的三个层次。
,在读的基础上语言要简练。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注意适当运用文中的精彩词句。
三回顾前文,学习部分指读提问:第二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
这部分是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
那么,部分与第二部分有关吗?省略掉可以吗?默读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自由读部分,体会心理活动描写之妙。
出示: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感受了武松打虎过程之后,你想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以“武松,我想对你说……”为话题,说一两句话。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穿越时空,来到了景阳冈,目睹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品味了作品语言的魅力,初步学习了评价一个人物。
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回味武松打虎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的确,《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鸿篇巨制,108位个性鲜明的好汉,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正等待着你去阅读呢!五布置作业阅读《水浒传》。
了解《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品析词句,以读练说。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读演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朗读时间,课文读熟读透了,文中描写武松智斗老虎的语句就在脑子里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从而完成复述重点段落这一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课前让学生泛读《水浒传》,搜集有关资料,等等。
这些活动,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情趣,让学生体会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有益补充。
1.看拼音,写词语。
选字组词。
景阳英雄好酒力发又饥又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直奔乱树林来。
,踉踉跄跄,武松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
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课文第3自然段对武松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文第3自然段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