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病历
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范文

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范文
患者姓名:
病历号:
住院号:
一、主诉:
- 年龄66岁男性,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半个月”就诊。
经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症伴心功能不全”。
二、体征:
1. 脉搏:98次/分,规律
2. 呼吸频率:22次/分
3. 血压:120/80
4. 体温:36.5°
三、护理观察:
1. 口服利尿剂、消肿药等按时给药,服药情况良好。
2. 节食减盐,每餐500毫升以内,无特殊饮食要求。
3. 术后伤口红肿轻微,无出血渗液。
4. 活动量适中,部分体力活动后未见气短。
5. 饮水量1500毫升,口渴无异。
6. 大小便排泄规律。
四、护理诊断:
1. 体液容量和平衡障碍轻度
2. 出口部瘀斑和浮肿轻微
3. 进食瘦弱
4. 活动能力下降
五、护理计划:
1. 注意灌注量观察,如需增加服用利尿药。
2. 加强口腔护理,注意瘀斑消肿。
3. 营养餐式适度,口服维生素补充。
4. 限制剧烈活动,适量康复锻炼。
六、护士签名: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一个范文,包括了主要的项目如患者基本信息、体征、护理观察、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等内容。
实际操作中需根据个别患者的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心内科护理病历范文

心内科护理病历范文病历名称:心内科护理病历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57岁就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主诉:患者主诉胸闷、气促、乏力已两周,于一周前出现心绞痛症状。
现在心绞痛症状比较明显,伴有胸痛隐痛,持续不舒服。
既往病史:1. 高血压病史:患者有10年高血压史,未规范治疗,无用药。
血压一直维持在140/90 mmHg左右。
2.冠心病病史:曾一次作心电图,呈现T波改变,但未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糖尿病病史:患者有5年糖尿病史,饮食控制,无药物治疗。
4.脂代谢紊乱病史:无。
家族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父亲在60岁时发生心梗。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或倒置。
血压:150/95 mmHg。
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他项目无明显异常。
2.心肌酶谱:心肌酶谱(CK、CK-MB、cTnI)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3.血脂检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4.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功能减退,无明显瓣膜异常。
初步诊断:冠心病(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计划:1.给予氧疗:给予氧气吸入,维持饱和度>95%。
2. 舒张血管药物:替米沙坦片(80 mg/d)口服,降低血压和心肌负荷。
3. 镇痛药物:硝酸甘油舌下含片,每次0.3 mg,每隔5分钟重复一次,最多3次,以缓解胸痛症状。
4. 血脂调节药物:辛伐他汀(20 mg/d)口服,控制血脂异常。
5.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预防血栓形成。
6.药物教育:告知患者每日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监测心电图: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脏功能。
3.定期测量血氧饱和度:监测氧疗效果,及时调整吸氧流量。
心内科病房医嘱 (2)

心内科病房医嘱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60岁入院日期:2022年1月1日入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病情描述患者张三,男性,60岁,因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入院。
经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前患者病情较为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需要密切观察和适当的治疗。
三、医嘱内容1. 生命体征监测:-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并记录在病历中。
- 每日早晨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在病历中。
2. 静脉输液:- 氯化钠注射液0.9% 100ml,每天静脉滴注2次,滴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
3. 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mg。
- 氯吡格雷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75mg。
- 替格瑞洛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25mg。
- 硝酸甘油片:含服,每4小时1次,每次0.5mg,如有需要可增加至每2小时1次,最多不超过3次。
- 乌拉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0mg。
4. 饮食:- 心脏病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天分6餐,避免暴饮暴食。
5. 休息和活动:- 床上活动,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天可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
6. 心理护理:-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7. 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嘱咐。
- 注意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就医处理异常情况。
-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以上医嘱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进行调整。
请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康复。
祝患者早日康复!。
病历分析大全集

二、病例分析: (50分)2.26+男性,59岁,因非劳力性心前区钝痛,向左臂放射,伴大汗,轻度恶心入院。
患者近2年中类似症状间断发作,持续20分钟左右,通常由劳累诱发,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自上月以来,发作较为频繁,有时出现在休息时,最近48小时在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有几次胸痛发作。
体检:BP160/100mmHg HR80次/分,律齐,余未见异常。
心电图:发作时:偶发室性期前收缩V1-3 ST段抬高,T波倒置发作后:V1-3 ST-T恢复正常,室早消失问题:1、诊断及诊断依据(22.5分)2、鉴别诊断(7.5分)3、进一步检查及治疗(20分)二、病例分析: (50分)1、诊断(10分)及诊断依据(12.5分)(1)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心脏不大、偶发早博窦性心律,心功能II级(2)高血压病,(极高危组)依据:(1)反复心前区疼痛,持续20分钟,含硝酸甘油可缓解,劳累、休息均有发作,近48小时仍有发作。
(2)ST段抬高(发作时)(3)高血压中度升高2、鉴别诊断(7.5分):1、急性心肌梗死2、肺梗塞3、急腹症3、治疗(10分):(1)抗血小板、抗凝Asprin 0.1 qd波立维75mg qd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或克赛)0.4ml 皮下注射Bid(2)钙拮抗剂,恬尔心30mg tid或拜心同30mg tid(3)硝酸酯类药5%GS500ml +NG25mg ivdrip 8~10gtt/分(4)吸氧,测Bp Bid进一步检查(10分):1、心酶4项,肌钙蛋白,异常为高危患者。
2、彩超,了解心脏情况,定时ECG监测3、血糖、血脂,血脂↑加用调脂药,如立普妥10mg qd4、冠脉造影,必要时PTCA+支架二、病例分析: (50分)3.26刘某,男,58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8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疼痛呈持续性,压榨性。
活动时胸痛加重,伴有气促、咳嗽、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呕吐胃内容物2次。
心内科护理病历

王风同学的护理病历患者男性,81岁。
主诉:突发心前区疼痛18小时病情摘要:患者于入院前18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不适,伴有胸闷、气短、全身大汗等症状,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后疼痛不能缓解。
于外院行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墓碑样抬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双抗血小板、调脂、抗凝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能改善.故急诊入我科拟行进一步诊疗。
入科后行心肌酶谱示:CK:1240IU/L;CK—MB:112IU/L;肌红、肌钙蛋白阳性.心电图示:“V1—V5导联Q波形成,ST段抬高”.心脏彩超示:左室前壁呈缺血样改变,考虑为心肌梗死,EF:50%,左心大小基本正常。
患者高龄且心脏受损严重,病情呈进一步恶化趋势,病情十分危重。
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纳差、意识丧失等,病情曾十分危急,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但因医护配合紧密,预判病情准确,及早处理了多种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同时在病情突然急剧恶化状况下及时进行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情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初期心脏功能尚处于代偿范围内,血压可无明显下降,心衰、心功能不全表现不典型。
但随病程进行,可逐渐出现血压下降、心率持续增快及肺水肿、室速、室颤、心脏骤停等多种危急状况。
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及表现,诊断明确.因年龄大于75岁未行溶栓治疗,入科时发病时间因超过PCI治疗时间窗,未行急诊PCI治疗。
犯罪血管未能开通,导致前壁梗死范围广,心肌受损严重。
入科时双肺已出现少量啰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射血分数为正常下限提示心功能已经受损。
上述均表明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有生命危险。
处理事件1: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此点,在患者及其家属获悉病情危重后尚能配合,但该患者不能配合于床上进行小便,要求下床进行小便.但老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前列腺梗阻,排尿费力,有可能导致心衰加重。
护士耐心解释给予留置导尿可避免患者小便时用劲,同时可方便进行尿量监测,并向患者讲明目前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大都不会引起剧烈的尿道疼痛。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

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入院日期:XXXX年XX月XX日•病历号:XXX•床位号:XXX二、患者病情摘要患者XXX,入院时意识不清,呼吸困难,胸痛,发绀,抽搐。
经诊断为XXX。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
此次入院血压160/96mmHg,心率110次/分,呼吸频率28次/分,体温38.5℃。
经过一周治疗,患者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危重状态,需要继续密切监护。
三、医学护理计划1.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掌握氧疗原则,及时调整吸入氧气浓度。
2. 循环系统管理•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率、体温等,及时记录。
•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控制血压、心率等参数。
3. 代谢管理•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等药物剂量。
•根据病情及时进行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 疼痛与危重病患者的精神支持•评估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疼痛。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提示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 安全管理•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避免发生误吸等意外事件。
•定期翻身、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建立防跌措施,维护患者的身体安全。
四、预防并发症•定期转移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注患者的皮肤、黏膜等情况,预防感染、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认识和处理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并发症。
五、护理效果评估•定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达到治疗目的。
•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以上为我院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希望全体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为患者提供专业、细致的护理,早日康复出院。
心内科一区中英文护理病历

护理病历首次护理记录单记录时间:2016年11月05日14 时56 分责任护士签名:石彩兰审核时间:2016年11月05日16 时52 分审核人签名:黄清华护理记录单姓名:姓名:陈观连性别:男年龄:71岁科室:心内科一区床号:HNL01 住院号:359101入院日期:2016-11-5病人出院指导一、休息和功能锻炼1.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
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增加活动量,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2.外出运动时请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如出现胸闷、胸痛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如症状10分钟无缓解请立即至医院就诊或呼叫120。
二、生活、工作中注意事项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和情绪激动,多参加益于健康的娱乐活动,每天做些您感兴趣的事,保持身心轻松、愉快。
避免过度劳累和用脑过度,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不宜用过热、过冷的水洗澡或蒸汽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门不应反锁。
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需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并注意监测血压及血糖.4.就诊其他疾病时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所患疾病、所行手术及服药情况.三、饮食1.控制能量的摄入,每日三餐最好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
(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范围18.5-24)2.限制脂肪的摄入,特别是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6克以下(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克)。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淡水鱼类。
3.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纤维素类食物以预防便秘,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便秘时,不可过度用力,以免增加心肌耗氧,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4.戒烟,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者需立即戒烟.限酒,有饮酒习惯者,每周4-5天,可适当饮用红酒30毫升/日.不饮咖啡、浓茶。
内科护理病历范文

内科护理病历范文病历编号,XXXXXXX。
患者姓名,李XX 性别,男年龄,65岁科室,内科。
主诉,患者自述近期出现胸闷、气促、咳嗽、乏力等症状,伴有发热。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开始出现上述症状,症状逐渐加重,于昨日入院就诊。
患者平素体健,无特殊疾病史。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按时服药控制血压,未曾出现明显不适。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查体,心率8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40/90mmHg,体温37.8℃。
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颈软,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明显肿大,四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入院时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部X光等检查,结果如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5×10^9/L,中性粒细胞85%,淋巴细胞1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200×10^9/L;血生化,C-反应蛋白 25mg/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改变;胸部X光,双肺纹理增多,右肺下叶实变。
初步诊断,1.急性肺炎;2.高血压病。
治疗方案,1.对症支持治疗,给予氧疗、抗感染治疗等;2.针对高血压病,调整降压药物。
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2.观察痰液性状、痰培养结果等;3.观察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变化。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2.协助医生进行氧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3.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营养,增强免疫力;4.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预后评估,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密切观察和治疗,预后较为不确定。
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2.加强交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
医生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护士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风同学的护理病历
患者男性,81岁。
主诉:突发心前区疼痛18小时
病情摘要:患者于入院前18小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不适,伴有胸闷、气短、全身大汗等症状,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后疼痛不能缓解。
于外院行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墓碑样抬高”,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双抗血小板、调脂、抗凝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能改善。
故急诊入我科拟行进一步诊疗。
入科后行心肌酶谱示:CK:1240IU/L;CK-MB:112IU/L;肌红、肌钙蛋白阳性。
心电图示:“V1-V5导联Q波形成,ST段抬高”。
心脏彩超示:左室前壁呈缺血样改变,考虑为心肌梗死,EF:50%,左心大小基本正常。
患者高龄且心脏受损严重,病情呈进一步恶化趋势,病情十分危重。
治疗中出现血压下降、纳差、意识丧失等,病情曾十分危急,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但因医护配合紧密,预判病情准确,及早处理了多种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同时在病情突然急剧恶化状况下及时进行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
病情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初期心脏功能尚处于代偿范围内,血压可无明显下降,心衰、心功能不全表现不典型。
但随病程进行,可逐渐出现血压下降、心率持续增快及肺水肿、室速、室颤、心脏骤停等多种危急状况。
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及表现,诊断明确。
因年龄大于75岁未行溶栓治疗,入科时发病时间因超过PCI治疗时间窗,未行急诊PCI治疗。
犯罪血管未能开通,导致前壁梗死范围广,心肌受损严重。
入科时双肺已出现少量啰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射血分数为正常下限提示心功能已经受损。
上述均表明患者病情十分
危重,有生命危险。
处理事件1: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
此点,在患者及其家属获悉病情危重后尚能配合,但该患者不能配合于床上进行小便,要求下床进行小便。
但老年男性患者往往伴有前列腺梗阻,排尿费力,有可能导致心衰加重。
护士耐心解释给予留置导尿可避免患者小便时用劲,同时可方便进行尿量监测,并向患者讲明目前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大都不会引起剧烈的尿道疼痛。
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后同意进行导尿。
导尿后,患者排尿通畅,治疗期间未有因用劲排尿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尿量监测准确,给医师提供了准确的出入量数据。
高龄患者往往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加之心梗初期纳差、卧床休息又加重患者腹胀或宿便排出时用力。
护士向家属建议多给予粗纤维类易消化软食、蜂蜜等,同时建议医师给予液体石蜡油、开塞露等药物辅助通便。
患者入科后第三日解大便时顺利。
分析:心血管疾病人群中老年人较多,护士对老年人的消化、泌尿系统特点有详实的了解,同时对心梗后有可能引起患者心功能恶化的日常生活行为了如指掌,及时进行早期处理避免因排便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导致病情恶化。
护士态度和蔼,用扎实的理论知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体现了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处理事件2:患者入科后12小时,血压进行性下降至80/40mmHg,提示心肌受损严重,代偿功能丧失。
护士因对病情已有预判,入院后时刻监测并记录血压状况,发现血压下降后及时反应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在120-100/70-55mmHg之间,保证了心肌灌注。
分析:该患者因广泛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导致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严重,
导致血压下降。
护士因扎实的理论基础且掌握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特点,着重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发现血压下降后即刻进行干预措施,避免出现持续低血压状况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处理事件3:患者入科后除颤仪通电备于床旁。
入科后20小时,于凌晨4时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室速,心室率达220bpm,大动脉不能扪及,病情十分危急。
护士即刻进行双向直流电150焦耳电复律,成功终止室速,转为窦律。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室速几率大,室速发作后往往因不能及时进行处理而导致患者死亡。
该患者为无脉性室速发作,意识已经丧失,生命体征不稳定,如不及时处理可蜕变成室颤,导致死亡。
无脉性室速出现后最有效的处理措施是即刻进行电复律,且要及早尽快。
护士对心梗后的并发症熟练掌握,预判有可能出现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将除颤仪通电放置于床旁,出现室速后第一时间即可应用除颤仪进行电复律,挽救了生命。
处理事件4:患者入科后护士严密监测24小时出入量,及时向意识汇报并按医嘱给予利尿剂。
同时嘱患者限制水钠入量,避免出现负荷过重所致心衰。
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受损严重,心功能下降,加之发病初期进食状况差,需给予一定量的液体。
如不及时、准确的监测患者的出入量,导致入量过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可导致出现致命的急性左心衰。
护士提前进行食水控制,同时及时准确的记录出入量,防止了心脏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左心衰的出现。
处理事件5:患者心梗后第6天心率增快至100bpm,血压轻度下降至94/46mmHg。
初始医师判断有可能为心功能恶化,心衰加重,拟进一步的进行
利尿治疗。
护士详细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患者述感口渴,详细查阅出入量后发现患者2日来出量均明显大于入量,考虑有可能为利尿后导致的容量不足。
医师听取意见后及时输注液体后患者心率下降至80bpm,血压恢复至102/60mmHg,患者口渴症状消失。
分析:心梗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中往往过分注意水钠负荷过重而给予较强的利尿治疗,利尿治疗后有可能出现容量不足,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且以舒张压下降为主。
护士能冷静分析病情,且敏锐的发现容量不足亦有可能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而导致血压下降。
启示:从上面5个事件能反映几个问题:
一、心内科疾病往往可导致患者猝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首先需具备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才能在护理急、危、重患者时,及早进行病情预判,对疾病有可能在什么时期出现什么并发症,或什么原因可导致病情加重都要有详实的了解,提前进行主动护理,将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与人良好的沟通是现代社会一项基本的能力。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面对并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患者及其家属,很多时候能给患者病情起到帮助的护理措施往往不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如果不去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护理治疗不能实施,可能会使患者的治疗得不到及时的实施,延误病情乃至加重病情。
此时大多家属却不能反省自己的过失,对护士提出指责,埋下了护患纠纷的隐患。
在本病历中,护士掌握了老年人排便的一些特点以及心梗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了护理治疗的实施。
在随后的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因排便困难导致病情加重,且为医师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出入量数据。
因此可见,良好、有效、积极的沟通可增加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
信任,亦为随后的治疗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严谨、负责的护理态度是护士进行主动护理的基本要素。
严谨需要认真、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一细微的变化,负责需要扎实、熟练的掌握专科护理来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及时处理。
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患者病情变化时护士往往是第一发现者。
只有严谨、负责才能使护士做到主动护理的精髓:第一时间观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第一时间观察、发现并无特别困难,如病历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为无脉性室速所致。
护士因严密观察危重患者才能及时发现,如仅仅等待医师到来进行处理势必会延误病情,但护士做到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及时有效的电复律使室速恢复为窦性心律,避免患者因此而死亡。
对于心内科急、危、重患者护理的应用中,主动护理要求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危急状况。
但这种护理能力需通过日常不断的进行专科理论培训及操作训练方能获得。
四、在以往的医疗工作中,医师才能实施治疗决定,护士仅仅是治疗措施的执行者,主动性不高或者不能发挥出护士于医疗工作中的特点: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护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护理本身,应提高至参与对患者治疗的高度。
本病历中患者于心梗后第六天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往往误认为是再次出现心衰,但护士主动询问出患者有口渴的症状,并发现2天内出量明显小于入量的数据,主动的分析患者的病情并提出了正确的意见,及时实施了正确的治疗使患者病情恢复稳定。